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时间:2022-09-23 07:55: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精选6篇)由网友“薇安”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篇1: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年,陶弘景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他的文章《答谢中书书》(又名《山川之美》)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也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悟,遂萌隐居修行之志。于齐永明十年壬申决意出行归隐。起初他并未上表齐武帝辞行,不告而别,挂朝服于神武门鹿市,径出东亭而行。而后告诉随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话别。王晏深知其志,对他说:“皇上治事甚严,不准许臣属作离奇之事,你这样不辞而别,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来,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

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于是弘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然之美。我这就要离开宫庭了,临行之际,不胜眷恋,只好上表以明我心。齐武帝看了弘景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给予赏赐,赐帛十疋,烛二十梃。又别勑: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饵。对他的养生修道之事给予大力支持。

于是弘景出行入山,临行公卿相送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克道,人们都说是宋齐以来所未有之盛事,朝野均荣。弘景一行来到勾容的勾曲山停了下来,便于山中建馆。弘景说此山是金坛洞容,周围百五十里,名华阳之天,汉时三茅司命之府,故名茅山。弘景于此山建馆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人称他为陶隐居。自此,弘景开始了他的长达四十余年的隐居修行生活。弘景归隐之后,有沈约为当时的东阳郡守,因为敬佩他的志向与节操,多次写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然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帝与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恭敬之状,无以复加。故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篇2:《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卒谥贞白先生。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作品。

生平: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年,陶弘景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他的文章《答谢中书书》(又名《山川之美》)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也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

篇3:《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及生平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及生平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称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年少时好读书,钻研道术。年长以后博览群书,传说他「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隶,好著述。齐高帝作相,曾引他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辞官,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梁武帝即位后,屡次聘请他,他不肯出山。但国家每有大事,总要去向他求教,时人称他「山中宰相」。死后谥为「贞白先生」。有辑本《陶隐居集》。

陶弘景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年,陶弘景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他的文章《答谢中书书》(又名《山川之美》)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也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

篇4:答谢中书练习题以及作者简介

一、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 字 ,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一、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 沉鳞竞跃( ) 能与其奇者( )

二、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四、问答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6、文中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也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经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化学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等。、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便立志养生,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篇5:《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原文

答谢中书书1

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实是欲界之仙都11。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1] [2]

白话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作品鉴赏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篇6: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教师教学说课稿

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

答谢中书书记语文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稿

答谢中书书教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

答谢中书书特殊句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精选6篇)】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7-31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案2022-05-06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1-05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2-05-06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024-03-23

答谢中书书练习答案2022-11-20

《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2023-06-10

答谢中书书翻译2022-11-08

答谢中书书 翻译2024-03-05

《答谢中书书》2022-11-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