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时间:2022-10-06 08:00: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整理9篇)由网友“成为奔流”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篇1: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湖上晚归》原文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湖上晚归》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篇2: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湖上晚归》原文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湖上晚归》鉴赏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湖上晚归》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篇3: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个人资料:

蒋士铨(1725―1784年),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籍贯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篇4: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湖上晚归字词解释:无

篇5: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试题: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4)“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

答案:

(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的感受;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

(3)秋天的黄昏,阴云蓄积着浓厚的雨意好像重压着归巢的乌鸦,秋雨暂歇,因为新晴野寺也显露出来,以晴衬阴,渲染出阴沉、荒凉的氛围。

(4)“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意思对即可)

湖上晚归创作背景:无

篇6:《湖上晚归》阅读理解及赏析

《湖上晚归》阅读理解及赏析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4)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

【阅读答案】

(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的感受;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

(3)秋天的黄昏,阴云蓄积着浓厚的雨意好像重压着归巢的乌鸦,秋雨暂歇,因为新晴野寺也显露出来,以晴衬阴,渲染出阴沉、荒凉的氛围。

(2)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篇7:《湖上晚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上晚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

篇8:描写西湖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鉴赏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 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篇9:描写西湖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

春题湖上 白居易

白居易《春题湖上》译文及赏析

描写西湖的诗句「精编」

西湖的古诗白居易

描写西湖夏季的诗句

描写西湖的优美诗句摘抄

夏天的西湖诗句

《湖上晚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湖秋天诗句有哪些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整理9篇)】相关文章:

西湖古诗2022-08-13

西湖的诗词2023-10-06

描写青铜器的优美诗句2024-01-06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课件:《古诗三首》2023-09-25

小学古诗课件2022-07-21

《水仙子·西湖探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3-07-20

《古诗》课件设计2022-11-1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2023-02-07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17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