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2-04-30 12:54: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星光蓝莓咖啡”为你分享7篇“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篇1: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傅嘉,清朝著名学者,广东人,出生于公元1745年。

傅嘉自幼聪明好学,在父亲的指导下,五六岁时便学会了联诗作对,到七岁去学校读书时,在文学上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可是,他只念了一年书,由于母亲去世,家中贫困,他也就退学了。在他退学之后,仍不忘读书,常在上山砍柴和干活的空间,挤时间读书。

有一天,他听说朝廷派了个叫李调元的进士到广东任学政。傅嘉早就知道李调元是个有名的才子,小时候就以“叔嫂联对”而闻名乡里。于是,他一时心血来潮,便想见识见识这位名人的才华。

几天后,傅嘉打听到李调元每日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便在路的`正中央用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然后守候在那里。不一会儿,李调元坐着轿子来了。

轿夫来到“石桥”跟前,一脚便把石头踢到了路的一边。这下,傅嘉可不干了,上前拦住轿夫,指责他不该把他的“石桥”拆掉。轿夫则说傅嘉不应该在路中央摆石头玩,妨碍行走。轿夫和傅嘉各说各的理,声音越来越大,争吵起来。

李调元在轿中听了,也觉着这孩子太不讲理,于是便走下轿来,准备劝说几句,叫他让开算了。

不料,他刚一下轿,傅嘉竟一扫刚才的怒气,上前深施一礼说:“您就是新来的李大人吧!听说您从小就以联诗作对很有名气,在下很是敬慕,今以‘石桥’拦轿,就是想和大人联上一对,不知大人能否赐教?”

李调元一听,心中就乐了,天底下竟有这样求联对的!不过,他一向以联诗作对为乐趣,今又见傅嘉出语不凡,满脸稚气,很像自己当年向三嫂讨粽子时的那副神态,不由十分欢喜;于是,也想考考他是否有自己当年那种才气,便高兴地对他说:“那你就先出上联吧!”

傅嘉不假思索,顺手指着被轿夫踢倒的“石桥”,写出上联:踢倒磊桥三块石。

按说,上联中的“磊”字应该用“垒”字,可他竟写上了三个“石”字的“磊”,和后面的“三块石”相接,使得李调元难以应对,想了足有半个时辰,也未想出合适的语句来,便有些难堪地提出回去再想,明日一定答复。傅嘉同意了。

李调元回到家中,愁眉不展,他的妻子见了,便问根由。当李调元把途中一个孩子求他联对的事说出后,妻子竟笑着说:“咳,这有何难?”

于是,她拿过剪刀,把绣花用的纸剪出一个“出”字,然后从中间剪成两个“山”字说:剪开出字两重山。

李调元一听,“出”和“磊”相对,“两重山”和“三块石”相对,不由得连连称妙。

第二天一早,李调元又坐轿来到原处,见傅嘉已等在那里,便把下联说了出来。

可傅嘉听了,却微微一笑说:“这下联对得的确很妙,但我想并非出自李大人之手。”

李调元吃惊地问道:“你这是从何谈起?”

傅嘉又笑着回答说:“想大人堂堂男子,不用‘劈’字和‘砍’字,怎么想起来用个‘剪’字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此联定是李夫人对的。”

李调元听后,十分钦佩傅嘉惊人的聪敏才智,不但承认了夫人对下联的事实,而且专门来到傅嘉的家中,送上俸银二百两,一再嘱咐他的父亲要好好供傅嘉读书。

篇2:傅善祥名人故事

傅善祥名人故事

1853年,洪秀全颁布诏书举行科考选拔能士,并且打破陈规增加了“女科”,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男科的主考官是东王杨秀清,女科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考试的题目男女一样,都是“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制策”,结果考生傅善祥以其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文笔获得了男女主考官的一致赞扬,被选为当期的`女状元。

傅善祥在得到科考第一名后,受到了杨秀清的看重,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府六部,主要职责仍旧是辅佐东王处理政务。

傅善祥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替杨秀清处理了非常多棘手的问题。受到了太平天国军民的一致赞扬。当时曾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说法。

在前方战士浴血奋战的同时,农民领袖们却急速的腐化堕落了起来。尤其是东王,更是以“天父下凡”自居。有六十多个老婆还嫌不够,看着傅善祥年轻貌美,于是也将她长期霸占。可怜一代才女,不能为国家百姓效力,却沦为统治阶级的玩物,真是可悲至极。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作恶多端的杨秀清迎来了他的灭亡。1856年的8月,“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的密令昌辉连夜率3000亲兵赶回天京,在燕王秦日纲的配合下,把东王府杀了个人仰马翻鸡犬不留,二万多太平军将士身首异处,而一代才女傅善祥,也未能幸免,死于乱军之下。

篇3:化学家卢嘉锡的名人故事

化学家卢嘉锡的名人故事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 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 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鲍林教授的思维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时导师萨格登教授的指点和推荐下,卢嘉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来到当时很有名气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奥秘,正是这位不满24岁就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不过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就能通过毛估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鲍林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令他的学生钦佩,但卢嘉锡关没有使自己仅仅停留在崇拜者的位置上。

鲍林教授靠的是一种“毛估”,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在反复揣摩之后, 卢嘉锡领悟到:科学上的“毛估”需要有非凡的想像力,而这种想像力只能产生于那些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训练有素而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头脑,于是,他更加勤奋刻苦,孜孜以求。

1973年,国际学术界对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问题的研究还处在朦胧状态,当时的科学积累距离解开固氮酶晶体结构之谜还有相当一段路程。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嘉锡在组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福州模型”。它的样子像网兜,因而又称之为“网兜模型”(后来又发展出“孪合双网兜”模型)。四年以后,国外才陆续提出“原子簇”的模型。

时至1992年,实际的固氮酶基本结构终于由美国人测定出来,先前各国学者所提出的种种设想都与这种实际测定的结构不尽相符。猜想与事实之间总是有些距离的,然而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结构方面基本模型之一──前卢嘉锡提出的模型,在“网兜”状结构方面基本上近似地反映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本质,他的“毛估”本领不能不让人由衷叹服!

长期的科研实践,使卢嘉锡特别重视毛估方法的运用,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毛估比不估好!”他希望有幸献身科学的人们,在立题研究之初就能定性地提出比较合理的基本“结构模型”(通常表现为某种科学设想或假说),这对于正确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是很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醒大家:运用“毛估”需要有个科学的前提,那就是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未得其中三昧”,那毛估就可能变成“瞎估”。

“三昧”,古语指事物的诀要所在。其实,无论哪种科学方法,如果只会从形式上运用它,充其量不过是一名熟练的工匠;只有那些善于从本质上把握它的人才会成为大师。

篇4:加藤嘉一距离观察理性写作的名人故事

加藤嘉一距离观察理性写作的名人故事

一个年仅26岁的青年,突然写出一部“自传”来,已经很不寻常,如果这个青年,原本是一个日本人,自传却用中文写就,就更让人惊异。近几年在中国高校中人气飙升的加藤嘉一,新近出版的《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就正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有意味的是,加藤的这部“自传”,除了写艰辛的童年、窘迫的家庭,以及他如何来到中国旅居等等这些个人经历,更多的笔墨还是他用中文写作的观察和评论文章。

这个被媒体称作“日本韩寒”的日本80后,正在以他的特立独行,吸引着国人的关注,而他观察中国的角度和深度也引人思考。

解读80后

社会对80后这个词汇,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记者:我注意到,你接受采访时说过,其实日本并没有80后一说。但你似乎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概念。你怎么看中国80后的说法?

加藤嘉一:80后、90后或者海归派,中国社会现在有意分类的做法,其实也有它的理由。因为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很多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大家都愿意很轻易地给出一个框架,贴上一个标签。虽然都只是在玩一个概念,但它确实能给那些年轻人带来一种归属感。我一直认为,中国现在讨论80后,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从生存状态来说,8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有很多选择。

记者:是这样吗?事实上,80后作为一个群体被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加藤嘉一:社会或者媒体的质疑———无非就是说80后没有思考能力、没有责任感———其实这是把他们的希望和遗憾,全部都压到80后身上。全世界的80后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困惑中,不断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对于中国的80后来说,所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或者说责任感,都被抬高了。其实80后也很清楚,自己实际上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和责任。在这种矛盾之下,才会产生争议。这是我最基本的解读。

记者:按中国的说法,你其实也是一个80后。很多人也在拿你跟我国80后的代表人物之一韩寒作比较,说你是“日本韩寒”。

加藤嘉一:我从来没说过我是日本的韩寒。但是,我相信媒体那样比较,是有道理的。毕竟我和韩寒的性格、人的状态,包括阅历,都比较相似。但是我们生长的环境不同。你可以在我的书里看到,我是那种看到日本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不公平的现象,就忍不住要发言的。可能这点上,我比韩寒更犀利。

记者:我个人觉得你比较理智,比较冷静,韩寒可能是更率性而为一些。

加藤嘉一:你的说法让我很高兴,韩寒是自由自在的,他的风格就是这样,他可以什么也不在乎,这是他的性格和背后的生长环境决定的。我不一样,我是在没有归属感甚至是无家可归的状态下成长的。而且我又是到异国他乡,必须适应习惯这里的环境。还有我的性格,比较温和比较理性,我相信我的文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理性的。所以可能我写的东西更加的稳重。

韩寒的做法很娱乐,状态很娱乐,我的状态不是。他是从娱乐的角度去利用媒体,我是从学术的角度去利用媒体。但是我相信我和他的很多观点,有相近的地方。

自说“观察者”

这些年的成功,给予我最大的收获是自信

记者:作为一个外来的'“观察者”,你怎么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情?多年的观察之后,回头再看日本,你是否有一些新的认识与发现?

加藤嘉一: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说起来无非是八个字:观察中国,反观日本。你也知道,现在日本的经济和日本的对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中国的。在中国,有超过两万个日本企业。也就是说,我们日本的未来,取决于中国发展的怎么样。所以我相信,我的这段经历,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记者:在观察了多年之后,对于中国的整体印象有什么变化?

加藤嘉一:说内心话,七年前的时候,我没有说必须要观察中国,也没有想到要扮演一个观察者或者表达者的角色。何况,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我自己是要写作的。但是环境改变了我,或者说造就了我这个人。

作为观察者,我自身肯定是有所变化的,所以,没有很直接地与刚到中国时比较过。中国毕竟很大,那些文化味道比较浓厚的城市,它们根本上的东西是不变的。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地与它保持距离。

记者:这种不远不近的态度,我觉得很值得肯定,因为有距离,才能看的更清。

加藤嘉一:我还好,因为从小独立自主的意识就比较强。别人的意见和劝告,我会非常认真地去听,但最后还是由自己决定。我相信,只是拍马屁的文章,读者肯定不爱看。一味地把问题放大的批评,人们也不会爱看。还是要平衡,还是要距离。

记者:你之前说过,来中国时没有想到会写作,但是这几年来,无论是写时政评论还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实际上你还是在用你的语言和文字,介入到社会公众事务中来,这种变化对你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加藤嘉一:说内心话,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回避。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我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敏感,那我现在的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时代、环境的改变,我也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年的成功,给予我最大的收获是自信。我觉得白岩松说的特别对,我所做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现在还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答复,对于我这些年做一个评价和总结,我觉得时间还不到。

评价“自传”

评论我的过去,把自己当做一个外人

记者: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年轻人出自传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但你的这本《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一直被当做是你的自传。

加藤嘉一:其实我不太同意它是所谓的自传。我觉得自传,可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相对比较成功,另一个是在一个人的晚年,所有的事业都完成之后,开始着手做的一个东西。从这两个意义上说,我都不太符合。从某一个时间段来看,我是成功的,但是我现在才26岁,假设我能活65年,那现在还早。

我一直把人生大概规划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成长期,一个是充电期,最后是集大成期。因为我准备去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人生第一阶段的自传。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

记者:你在这本书里也提到,其实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才有了这本书。那么你写作的初衷与立意是什么?

加藤嘉一:我只是评论我的过去,把自己当做一个外人,拉开距离去写。如果能通过我的回忆,让中国的同龄人认识到一些东西,也很好。

记者:应该说,在中国,你的这种观察者的身份,已经十分成功。为什么又会决定到美国去?

加藤嘉一:是,在中国,可以说我很成功了。但对我来讲,如果我只有中国的经历,回去之后肯定不太被接受。所以,我希望在美国呆至少两三年,平衡一下我对外的观点和看法。

不管怎么说,中国和美国,对于日本是两个最重要的国家,我现在想看看,美国人对待世界的态度。

记者:这种离开,就像你在书里也提到了,你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包括你到北京来,也包括,你人还在北大,又批评北大。

加藤嘉一:对。但是我觉得(那些问题)是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的。

记者:问题是,这现象并不是北大才有。

加藤嘉一:因为我在北大,只了解北大。北大那边其实没有人批评我,他们都说写的非常好。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这么认为。在没有人否定的情况下,总得有一个突破口总得有人去说。

记者:我觉得,抛开北大的问题不谈,对中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中国人而言还是很新鲜的,当然可能也有点不信任,那么这种观察还是不完整的。

加藤嘉一: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把情绪把握的比较好。首先我是用中文写作的;第二,我尊重中国的国情;第三,我也尊重中国读者的口味。但另一方面,我的身份决定,我是一个外人,这一点我也很清楚。我恰恰就是利用了这个空间。作为外来的第三者,很多话题我是很乐意去说的,而且我相信,我说了也不会受到什么危害。

篇5:鲁仲连智难田辩士名人故事

鲁仲连智难田辩士名人故事

鲁仲连,又名鲁连子,也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史书说他少有奇才,号“千里驹”,曾拜当时著名学者徐劫为师,学习辩术,刻苦认真,很受徐劫喜爱。

当时,齐国有个叫田巴的辩士,是当时明辩学派的代表人物。据说此人雄辩天下,能“服狙丘,议缧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意思是说,他在狙丘、缧下一带地区发表演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能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历史上的三王五帝、春秋时的五霸贬得一钱不值,也将“坚白”、“同异”这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名家基本命题,说得一模一样。就是这样一个诡辩高手,却遇到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鲁仲连的挑战。

有一天,鲁仲连对老师徐劫说:“田巴辩论的这些,都是一些虚妄的奇谈怪论,无济于世,有什么了不起?请老师抽时间领我去会他一会,煞煞他的锐气,也好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免得他再目空一切,盛气凌人!”

徐劫说:“这可使不得,如果你输了,连我的名声也不好听。”

鲁仲连却信心百倍地说:“老师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对付他就是了!”

其实,徐劫也对田巴不服气,更深信弟子的才华,巴不得让弟子和田巴辩上一辩;刚才那些担心的话,只不过是激将法罢了。他见鲁仲连如此有志气,也就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徐劫便带鲁仲连前去拜访田巴。田巴也久闻徐劫有个叫鲁仲连的学生,辩才很高,号称“千里驹”,也想会上一会。今天见他专程前来,急忙迎出。

徐劫来到田巴客厅,拉着鲁仲连的手对田巴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姓鲁名仲连,今年十二岁。他久闻您的大名,很想向您请教!”

田巴打量了一下鲁仲连,只见他个子不高,面色红润,两眼有神,表情自若,不禁赞道:“听说你小小年纪,就号称‘千里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前来见我,有什么话要说吗?”

鲁仲连说:“听说田先生雄辩天下,国中无人能及。不过我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您赐教。”

田巴说:“请讲。”

鲁仲连说:“现在我国南阳一带,有楚军压境,虎视眈眈;高唐也受赵国攻打,情况十分紧急;聊城又被十万燕军团团围住,形势更为严峻。不知田先生可想过退敌之策?”

田巴想了想,很难为情地说:“没有。”

鲁仲连说:“是啊,作为一个日服千人的辩论专家,在国家遭受侵犯的时候,想不出退敌计谋;在民众危难的时候,提不出安抚之策,那么,您的辩才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田巴听了,觉得鲁仲连说的有道理,深感内疚,低头不语。

鲁仲连又接着说:“我曾听人言,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当厅堂上的垃圾还没有清除时,您还顾得上到院子里去铲除杂草吗?在短兵相接搏斗的'时候,您还去想如何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吗?现在面对国家的形势如此危难,您一筹莫展,却还在滔滔不绝地演讲,像猫头鹰一样地哀叫。别人当面不说什么,可您走了之后,人人都在骂您啊!我以为,作为一个真正的辩才,应该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多解决点实际问题,少说点空话,才有价值。为此,我劝您今后少开口为妙。”

田巴听到这里,越发感到羞愧,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地拉着鲁仲连的手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尔后又对徐劫说:“你这个徒弟何止千里驹,简直是飞兔啊!”

从此,田巴闭门谢客,终身不再侈谈。

后来,鲁仲连学业期满,走上社会,周游列国,以三寸不烂之舌,为人排忧解难。他曾帮助赵国平原君解邯郸之围;也曾射书聊城,劝燕国占领聊城的将领认清形势,顾念当地父老的生命财产,放弃固守,书中情真意切,使燕将深受感动,以自杀来结束了这场战争,使聊城又回到了齐国手中。这就是后来有人记载的“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

齐王念鲁仲连射书救国有功,给他加官晋爵,但他坚辞不就,继续周游天下,后隐居海上,约卒于公元前238年。

篇6:现代名人故事:乐嘉是破译性格密码的魔术师

有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

他出生在西宁,五岁时随父母来到浙江宁波。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时候,父母常因生活琐事不断争吵,这让他很痛苦,总是一遍一遍地问妈妈,你和爸爸性格差异这么大为什么还走到一起,难道你们没有调和的余地?妈妈不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带着这个疑惑,他用心读书,也是为了早日离开家。

中专毕业后,他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崇高,却真实。他意识到自己的外表没有优势,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多才多艺。在毕业后待业的两年里,他专门进修表演,报名参加了市里的一个演讲培训班,每天努力学习演讲艺术,信奉“大笑时学得最好,大悲时方有成长”。后来,他又拜杂技团一位魔术师为师,潜心学习了一年的魔术技法。自感学有所成后,他以专业演讲者的身份各地行走,练就了掌控大型场面的能力。

在演讲中,为了提高层次,他时不时表演一个魔术。有一种魔术,是将红蓝黄绿四块不同颜色的布,变成一整块彩色的布。这是他最喜欢的魔术。在一次表演时,两个小女孩看了他的彩布后为喜欢哪种颜色争执起来,这让他灵感迸发,决定用这四种颜色对人的性格作一次定位。

他反复研究了人们喜欢的颜色,通过人们喜欢的颜色来推测人的性格。经过大量的对比,他总结出了喜欢每种颜色的人的性格特点。从此,他看人都是4种颜色的——红、蓝、黄、绿。红色的人追求快乐,急躁外露;蓝色的人思维缜密,刻板悲观;黄色的人目标清晰,控制欲强;绿色的人乐于倾听,缺少原则。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正好能代表芸芸众生性格中的各个侧面。后来,他把自己的理论定义为性格色彩学。

此后,他专研性格色彩学,进行培训、咨询、公众演讲和写作。这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转机。雅芳在宁波成立分公司时,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去应聘,成功突围,当上了雅芳公司全球最年轻的销售培训执行者。,安利登陆中国,他又成为他们的职业演讲师。

,他创建了国内最大的性格分析网站和性格色彩课堂。因为其超凡的现场控制力和感染力,他经常与电视台、电台合作录制节目,并在多家杂志开辟专栏,被媒体誉为“破译性格密码的魔术师”。

,江苏卫视推出了《非诚勿扰》大型交友节目,他被邀请担任此节目的嘉宾主持。节目中,他随时对男女嘉宾的性格进行分析,为他们提供了确切的性格参考,让短时间内结识的男女朋友尽量对对方有更丰富的了解。他的快人快语和犀利分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名字叫乐嘉。

从表演魔术到成立中国第一家性格研究机构,乐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长之路。正如在一次节目中他对一位男嘉宾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是充满机会的,有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

篇7:名人故事: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名人故事: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名人故事: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1853年,洪秀全颁布诏书举行科考选拔能士,并且打破陈规增加了“女科”,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男科的主考官是东王杨秀清,女科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考试的题目男女一样,都是“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制策”,结果考生傅善祥以其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文笔获得了男女主考官的一致赞扬,被选为当期的女状元。

傅善祥在得到科考第一名后,受到了杨秀清的看重,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府六部,主要职责仍旧是辅佐东王处理政务。

傅善祥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替杨秀清处理了非常多棘手的问题。受到了太平天国军民的一致赞扬。当时曾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说法。

在前方战士浴血奋战的同时,农民领袖们却急速的'腐化堕落了起来。尤其是东王,更是以“天父下凡”自居。有六十多个老婆还嫌不够,看着傅善祥年轻貌美,于是也将她长期霸占。可怜一代才女,不能为国家百姓效力,却沦为统治阶级的玩物,真是可悲至极。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作恶多端的杨秀清迎来了他的灭亡。1856年的8月,“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的密令昌辉连夜率3000亲兵赶回天京,在燕王秦日纲的配合下,把东王府杀了个人仰马翻鸡犬不留,二万多太平军将士身首异处,而一代才女傅善祥,也未能幸免,死于乱军之下。

《司马三相中山》原文及翻译

诗人李贺的代表作

乐园的小学生作文

大学生党建晚会策划书

未来的乐园小学生作文

有关包容的作文素材名人故事

高一语文备课组下学期工作总结

关于杭州乐园的作文:杭州乐园一日游

宿龙宫滩古诗阅读答案

游杭州乐园的小学生作文700字

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
《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嘉九岁难进士的名人故事(整理7篇)】相关文章:

高考议论文素材句段摘抄积累2022-08-16

《读孟尝君传》文言文及赏析2022-09-02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原文翻译赏析2024-01-19

花开半夏,不负韶华作文2023-08-24

武汉中考作文题目:敬畏文字2023-09-18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总结2023-02-23

论魏晋风流及明清癫狂2022-09-28

快乐的冰雪世界三年级作文600字2024-02-29

居里夫人颁奖词2022-12-13

为理想奋斗优秀作文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