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时间:2022-10-10 07:55: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精选13篇)由网友“天真与伤感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篇1: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根据《审计法》以上条款,我们知道,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审计组出具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审计机关,一种是审计机关出具的正式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报告受众的多元性和非职业化要求我们,在提高报告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或者说,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是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语言通俗、言简意赅、评价准确、建议有用的审计报告向主管领导和被审单位反映审计成果,更好推动地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

一、审计报告影响可读性的常见表现

1、戴帽穿靴冗长杂芜。

目前,审计报告的正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审计依据、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通常可能是撰写人过多的考虑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常常是事无巨细,包括审计的前因后果、被审单位的演变情况、债权债务的来龙去脉等等,一一具呈,一篇报告动辄十页开外,给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那些不熟悉财务又事务较多的领导,很难在短时间把握报告主要内容,有时甚至缺乏坚持读下去的耐心。有些负责人坦言,部分审计报告长篇累牍,不知所云。

2、平均用力重点不清。

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概况、审计结果、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审计结果主要是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全面评价,包括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是对问题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较多,但是,实际中,不少审计人员对问题只是简单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突出出来。读报告的人自然也不好把握。

3、画像不准不好利用。

评价职能是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特别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更是整个审计成果的重要内容。现在很多审计报告中不太注重审计评价质量,主要表现在缺少个性。即审计评价时,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这种语言用在哪个单位、哪个人身上都可以,不能突出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失去了审计评价应有的价值。其实每个审计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管理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在经济工作中都呈现着各自的工作特点,而且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工作效果都不尽一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尽一致。只用套话来画像,审计成果自然不能利用。现在,经常有组织部门要求,要审计部门给审计对象出结论性的评价,这就必须要对他们个性评价,准确画像。

4、脱离实际不顾实情。

审计一方面要依法审计,一方面要实事求是。现在一些审计人员,擅长反映问题,不愿分析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习惯于按条条框框处理问题,不考虑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只揭示被审对象的工作缺失,不总结肯定经验和成绩。由于审计报告是向使用者传递信息、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全面完整、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5、建议空泛指导不强。

不少审计报告只见问题,不见建议。或者只有大路货建议,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整改、落实监管”等等,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或者建议偏于一隅,一叶障目,立意不高。或者建议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这样的报告对领导决策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报告的利用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影响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原因

1、审计质量方面问题。

审计质量是优秀审计报告的基础和保证。一些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不够,没能查深查透。比如,审计组对方案精神没有吃透,任务目标、审计重点不明确;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审前基础不牢;实施方案不严谨,考虑不周全; 审计取证不到位。

2、审计人员方面问题。

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上有审计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客观上有审计人员审计水平有待提高,对蛛丝马迹不敏感;文字表达和思维不行,驾驭和归纳能力欠缺。

3、规避风险方面问题。

《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审计工作不严谨,往往会给审计机关自身带来诉讼风险。因此,出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不少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多用模糊表述,不敢揭露问题要害,不敢对审计对象进行个性评价。

4、体制方面问题。

由于审计隶属地方政府领导,常常出于维护地方利益的角度,一些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审计报告经层层“把关”后,已是清汤寡水,空洞无物了。

三、提高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做法

审计报告向下要与被审计单位见面,向上要报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必须提高可读性。可读性强的审计报告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简明、准确、有用。

1、报告篇幅要尽可能短小,内容言简意赅。

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二要短小精悍,看了不累。无关的背景可以不说。三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的多讲,次要轻轻带过。只有这样,日理万机的负责人、或不熟悉财务的领导才能有兴趣看它,才有可能在很短地时间知道要害。如果部分报告必须要全面完整的`反映审计要素,篇幅确实不能缩短,可以借鉴新闻的“倒金字塔”写法,对一些重要、突出的问题,提炼压缩后形成1000字左右的材料,放在报告前面方便领导阅处。

篇2: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

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反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质量的最终载体,为审计成果应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目标。但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报告地使用和阅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效果较差,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是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差,不仅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而且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很低。主要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报告缺乏通俗性。

目前,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都比较单一,较多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就账论账、就事论事的多,过于强调数据、罗列数据多而理性分析少;同时,较多地运用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有的甚至出现较冷僻的行话术语或者模棱两可的文字,如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表述违反了什么法规,依据什么法规予以处理。这样加大了报告使用者阅读、理解报告的难度,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审计成果的利用。

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繁多。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为党委、政府或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决策依据的一种行政公文,应当精简高效、干净利落。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内容太多,使用者往往来不及全部阅读,或者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不住报告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存在较多的冗词赘句,比如,将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中描述的“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审计承诺、被审计单位会计及相关责任”、“审计程序”等内容也纳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既无谓地增加了报告的内容,同时又冲淡了报告的主题,降低了报告的可读性。

三是审计评价过于格式化。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评价依据不充分、评价内容笼统。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对单位不直接对责任人,而且评价内容过多,造成评价目的不明确和结论性意见较为含糊。同时,由于缺少具体详细的评价量化指标,在评价内容中不能明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这样写出的审计评价千篇 一律,不仅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而且造成报告阅读者、使用者的“视觉疲劳”,起不到评判和参谋作用。

四是审计内容和问题缺少重要性水平分析。

当前部分审计人员没有预先考虑确定重要性水平,将审计的内容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披露,给报告的使用者误导或产生误解,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和严重的问题。如,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事项不分大小,全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内容,造成审计报告重点内容不突出,阅读者不感兴趣;将不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单位存在的账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写进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类问题看上去往往金额很大,就会给报告阅读者产生误解。

五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阅读和使用者具有定向性,即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大同小异,区别不大。这样的审计建议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而没有针对宏观决策者、领导者加强下一步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影响了报告阅读者、使用者对报告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的对策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来自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其审计成果不仅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为此,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命脉”。

一是转变观念,提升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认识。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突破了以往审计报告只是揭示单位经济活动事项的局限性,不仅对事而且对人,并且重点是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了既量化又直观的可靠可信的依据。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写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管理和监督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意义,将写好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反贪腐结合起来,使结果报告方便使用者和阅读者应用。

其一,要避免将结果报告简单的罗列数据,应加强对审计数据和事实的分析,使结果报告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使报告收阅者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比较透彻清晰的认识。其二,要避免将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混淆,应以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为基础,经过深加工,使结果报告精、深、透、全。其三,要避免结果报告中出现专业术语或行话行语,应当以最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撰写报告,使结果报告通俗易懂。其四,要避免结果报告中违纪、违规行为问题的性质、程度等不区别分析,应当针对违纪违规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第一,是故意违纪、明知故犯,还是无意犯规、法规不明、界限不清;第二,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第三,是一般问题,还是特殊问题;第四,是初犯还是屡犯;第五,是个人(单位)行为还是上级领导或政策行为;通过分析,不仅为正确合理地定性,实施恰当处罚提供依据;而且为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加强管理,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财务、法律、教育、土地、环保、民政、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结果报告的`可读性,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一,要注重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训。选拔一些有业务经验的审计人员到审计署、省厅、高校等组织的计算机、财经、管理、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综合素质;其二,要学习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审计人员要学习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要让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紧紧围绕当地的区域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审计建议要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不能泛泛而谈、千篇 一律;其三,要重视自身再学习、再思考。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重视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不能仅仅按照固有的模式生搬硬套报告,而应当去考虑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给谁看?看了之后有什么效果?这样使用者和阅读者才会对报告产生兴趣,审计结果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

三是简化报告,提供一目了然的审计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相关部门利用审计结果的直接依据,也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书面载体。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该做到内容简洁,观点明确,可读性强,利用价值高。围绕这个目标,要从三个方面作出改进:

其一,应进一步规范结果报告模式。整个报告由基本情况、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三部分组成,“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审计承诺、被审计单位会计及相关责任”、“审计程序”等放在财政财务收支报告内容中,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不作叙述。其二,应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在审计结果报告中要对审计中内容的重要性作出判断,抓住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使用者和阅读者的“眼球”,要围绕财政资金这条主线,将社保、教育、扶贫、城建、国土、环保等资金地使用、管理、绩效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点审计内容,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时刻关注社会的焦点、难点、热点,让使用者密切关注本区域的动态。其三,应当将结果报告图文并貌。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对需要反映的一系列数据应尽可能得用图、表的形式来反映,让使用者和阅读者看起来更直接、比较更方便。这样不仅可以为报告“减负”,而且使报告更简单明了,使用者和阅读者更容易抓住报告的重点和实质,有利于扩大审计影响。

篇3: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

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差,不仅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而且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很低。主要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报告缺乏通俗性。

目前,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都比较单一,较多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就账论账、就事论事的多,过于强调数据、罗列数据多而理性分析少;同时,较多地运用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有的甚至出现较冷僻的行话术语或者模棱两可的文字,如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表述违反了什么法规,依据什么法规予以处理。这样加大了报告使用者阅读、理解报告的难度,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审计成果的利用。

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繁多。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为党委、政府或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决策依据的一种行政公文,应当精简高效、干净利落。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内容太多,使用者往往来不及全部阅读,或者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不住报告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存在较多的冗词赘句,比如,将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中描述的“审计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审计承诺、被审计单位会计及相关责任”、“审计程序”等内容也纳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既无谓地增加了报告的`内容,同时又冲淡了报告的主题,降低了报告的可读性。

三是审计评价过于格式化。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评价依据不充分、评价内容笼统。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对单位不直接对责任人,而且评价内容过多,造成评价目的不明确和结论性意见较为含糊。同时,由于缺少具体详细的评价量化指标,在评价内容中不能明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这样写出的审计评价千篇 一律,不仅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而且造成报告阅读者、使用者的“视觉疲劳”,起不到评判和参谋作用。

四是审计内容和问题缺少重要性水平分析。

当前部分审计人员没有预先考虑确定重要性水平,将审计的内容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披露,给报告的使用者误导或产生误解,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和严重的问题。如,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事项不分大小,全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内容,造成审计报告重点内容不突出,阅读者不感兴趣;将不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单位存在的账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写进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类问题看上去往往金额很大,就会给报告阅读者产生误解。

五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阅读和使用者具有定向性,即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大同小异,区别不大。这样的审计建议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而没有针对宏观决策者、领导者加强下一步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影响了报告阅读者、使用者对报告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的对策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来自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其审计成果不仅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为此,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命脉”。

一是转变观念,提升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认识。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突破了以往审计报告只是揭示单位经济活动事项的局限性,不仅对事而且对人,并且重点是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了既量化又直观的可靠可信的依据。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写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管理和监督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意义,将写好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反腐败结合起来,使结果报告方便使用者和阅读者应用。

其一,要避免将结果报告简单的罗列数据,应加强对审计数据和事实的分析,使结果报告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使报告收阅者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比较透彻清晰的认识。其二,要避免将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混淆,应以财政财务收支报告为基础,经过深加工,使结果报告精、深、透、全。其三,要避免结果报告中出现专业术语或行话行语,应当以最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撰写报告,使结果报告通俗易懂。其四,要避免结果报告中违纪、违规行为问题的性质、程度等不区别分析,应当针对违纪违规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第一,是故意违纪、明知故犯,还是无意犯规、法规不明、界限不清;第二,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第三,是一般问题,还是特殊问题;第四,是初犯还是屡犯;第五,是个人(单位)行为还是上级领导或政策行为;通过分析,不仅为正确合理地定性,实施恰当处罚提供依据;而且为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加强管理,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财务、法律、教育、土地、环保、民政、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结果报告的可读性,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一,要注重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训。选拔一些有业务经验的审计人员到审计署、省厅、高校等组织的计算机、财经、管理、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综合素质;其二,要学习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审计人员要学习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要让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紧紧围绕当地的区域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审计建议要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不能泛泛而谈、千篇 一律;其三,要重视自身再学习、再思考。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重视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不能仅仅按照固有的模式生搬硬套报告,而应当去考虑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给谁看?看了之后有什么效果?这样使用者和阅读者才会对报告产生兴趣,审计结果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

篇4:怎样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怎样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

根据《审计法》以上条款,我们知道,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审计组出具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审计机关,一种是审计机关出具的正式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报告受众的多元性和非职业化要求我们,在提高报告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或者说,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是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语言通俗、言简意赅、评价准确、建议有用的审计报告向主管领导和被审单位反映审计成果,更好推动地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

一、审计报告影响可读性的常见表现

1、戴帽穿靴冗长杂芜。

目前,审计报告的正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审计依据、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通常可能是撰写人过多的考虑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常常是事无巨细,包括审计的前因后果、被审单位的演变情况、债权债务的来龙去脉等等,一一具呈,一篇报告动辄十页开外,给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那些不熟悉财务又事务较多的领导,很难在短时间把握报告主要内容,有时甚至缺乏坚持读下去的耐心。有些负责人坦言,部分审计报告长篇累牍,不知所云。

2、平均用力重点不清。

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概况、审计结果、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审计结果主要是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全面评价,包括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是对问题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较多,但是,实际中,不少审计人员对问题只是简单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突出出来。读报告的人自然也不好把握。

3、画像不准不好利用。

评价职能是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特别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更是整个审计成果的重要内容。现在很多审计报告中不太注重审计评价质量,主要表现在缺少个性。即审计评价时,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这种语言用在哪个单位、哪个人身上都可以,不能突出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失去了审计评价应有的价值。其实每个审计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管理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在经济工作中都呈现着各自的工作特点,而且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工作效果都不尽一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尽一致。只用套话来画像,审计成果自然不能利用。现在,经常有组织部门要求,要审计部门给审计对象出结论性的评价,这就必须要对他们个性评价,准确画像。

4、脱离实际不顾实情。

审计一方面要依法审计,一方面要实事求是。现在一些审计人员,擅长反映问题,不愿分析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习惯于按条条框框处理问题,不考虑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只揭示被审对象的'工作缺失,不总结肯定经验和成绩。由于审计报告是向使用者传递信息、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全面完整、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5、建议空泛指导不强。

不少审计报告只见问题,不见建议。或者只有大路货建议,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整改、落实监管”等等,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或者建议偏于一隅,一叶障目,立意不高。或者建议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这样的报告对领导决策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报告的利用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影响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原因

1、审计质量方面问题。

审计质量是优秀审计报告的基础和保证。一些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不够,没能查深查透。比如,审计组对方案精神没有吃透,任务目标、审计重点不明确;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审前基础不牢;实施方案不严谨,考虑不周全; 审计取证不到位。

2、审计人员方面问题。

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上有审计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客观上有审计人员审计水平有待提高,对蛛丝马迹不敏感;文字表达和思维不行,驾驭和归纳能力欠缺。

3、规避风险方面问题。

《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审计工作不严谨,往往会给审计机关自身带来诉讼风险。因此,出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不少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多用模糊表述,不敢揭露问题要害,不敢对审计对象进行个性评价。

4、体制方面问题。

由于审计隶属地方政府领导,常常出于维护地方利益的角度,一些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审计报告经层层“把关”后,已是清汤寡水,空洞无物了。

三、提高审计报告可读性的主要做法

审计报告向下要与被审计单位见面,向上要报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必须提高可读性。可读性强的审计报告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简明、准确、有用。

1、报告篇幅要尽可能短小,内容言简意赅。

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二要短小精悍,看了不累。无关的背景可以不说。三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的多讲,次要轻轻带过。只有这样,日理万机的负责人、或不熟悉财务的领导才能有兴趣看它,才有可能在很短地时间知道要害。如果部分报告必须要全面完整的反映审计要素,篇幅确实不能缩短,可以借鉴新闻的“倒金字塔”写法,对一些重要、突出的问题,提炼压缩后形成1000字左右的材料,放在报告前面方便领导阅处。

2、审计评价要注重结论性,坚持实事求是。

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执行政策情况和经济决策情况作为重点,发挥审计维护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一是明确把权责联系起来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过程监督。二是评价要放在人上,成绩说够,问题不漏,成因分析透。择其重点反映,准确画像,作出基本负责任的评价。不能言过其实,也不能含糊其辞。三是要熟悉有关政策情况,又要提高宏观意识,更要实事求是。一定要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又好又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太平官受肯定,多干事的被否定。四是围绕不同时期党委政府的要求来审计,体现时代特征。五是避免监管盲区,对进入县区党政班子的副处级公检法、乡镇等主职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局直接开展。

篇5: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衡量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意义非常重大。

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

1、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审计报告是对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通过审计报告可以反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重点内容是否查深查透,预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问题定性是否准确等等,从而可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促进审计人员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审计质量的核心,因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本身就是提高审计质量。

2、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审计报告是下达审计决定的基础,审计机关只有依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才能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情况和遵守财经法纪情况,掌握违纪违规行为的情节轻重、性质的严重程度,从而对问题作出处理处罚,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评价。因而,只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才能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如实反映、客观评价,较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帮、促”目的的实现。

“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审计报告编制准则所规定的审计报告具体内容之一,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对揭示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存在问题的同时,通过分析反映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向被审计单位指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成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被审计单位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促进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强化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职能。

审计报告是审计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机关通过将各个审计报告所反映情况和信息资料加以汇总、综合,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综合性或专项审计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审计工作价值,更好地发挥促进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的作用。

二、审计报告质量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审计署6号令等国家审计准则,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成果转化不够的问题仍是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主要问题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人员对报告质量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综合归纳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费时、细致的工作,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后,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部分审计人员和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报告质量,产生“应付差事”的思想,审计结束后,找一个“范本”,进行改头换面交帐了事,致使审计报告反映问题不深不透,审计评价意见“千篇 一律”,所提改进意见和建议缺乏针对性。

2、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审计是一项业务领域非常广泛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有审计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学习财务审计专业的,对于现代管理知识、宏观经济理论等知识掌握不多,知识相对陈旧、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必要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审计思维方式长期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撰写简单的、浅层次反映问题的审计报告已经非常“吃力”,更难以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的.实质,从而导致审计报告仅仅成为反映情况的“举报信”。

篇6: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衡量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意义非常重大。

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

1、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审计报告是对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通过审计报告可以反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重点内容是否查深查透,预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问题定性是否准确等等,从而可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促进审计人员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审计质量的核心,因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本身就是提高审计质量。

2、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审计报告是下达审计决定的基础,审计机关只有依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才能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情况和遵守财经法纪情况,掌握违纪违规行为的情节轻重、性质的严重程度,从而对问题作出处理处罚,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评价。因而,只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才能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如实反映、客观评价,较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帮、促”目的的实现。

“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审计报告编制准则所规定的审计报告具体内容之一,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对揭示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存在问题的同时,通过分析反映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向被审计单位指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成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被审计单位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促进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强化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职能。

审计报告是审计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机关通过将各个审计报告所反映情况和信息资料加以汇总、综合,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综合性或专项审计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审计工作价值,更好地发挥促进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的作用。

二、审计报告质量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审计署6号令等国家审计准则,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成果转化不够的问题仍是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主要问题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人员对报告质量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综合归纳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费时、细致的工作,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后,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部分审计人员和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报告质量,产生“应付差事”的思想,审计结束后,找一个“范本”,进行改头换面交帐了事,致使审计报告反映问题不深不透,审计评价意见“千篇 一律”,所提改进意见和建议缺乏针对性。

2、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审计是一项业务领域非常广泛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有审计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学习财务审计专业的,对于现代管理知识、宏观经济理论等知识掌握不多,知识相对陈旧、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必要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审计思维方式长期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撰写简单的、浅层次反映问题的`审计报告已经非常“吃力”,更难以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的实质,从而导致审计报告仅仅成为反映情况的“举报”。

3、审计目标不明、审计质量不高。

不同单位、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审计目标,从制定审计方案到最后撰写报告,整个审计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但现实情况,多数审计人员仍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型审计模式,接受审计任务后不思考、不分析、不研究,审计实施过程中目标不清、重点不明,审计处于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的状态,导致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脱节,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质量。

篇7: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分析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分析

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

1、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审计报告是对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通过审计报告可以反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重点内容是否查深查透,预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问题定性是否准确等等,从而可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促进审计人员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审计质量的核心,因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本身就是提高审计质量。

2、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审计报告是下达审计决定的基础,审计机关只有依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才能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情况和遵守财经法纪情况,掌握违纪违规行为的情节轻重、性质的严重程度,从而对问题作出处理处罚,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评价。因而,只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才能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如实反映、客观评价,较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促进“审、帮、促”目的的实现。

“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审计报告编制准则所规定的审计报告具体内容之一,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对揭示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存在问题的同时,通过分析反映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向被审计单位指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成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被审计单位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促进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强化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职能。

审计报告是审计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机关通过将各个审计报告所反映情况和信息资料加以汇总、综合,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综合性或专项审计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审计工作价值,更好地发挥促进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的作用。

二、审计报告质量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审计署6号令等国家审计准则,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成果转化不够的问题仍是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主要问题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人员对报告质量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综合归纳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费时、细致的工作,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后,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部分审计人员和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报告质量,产生“应付差事”的思想,审计结束后,找一个“范本”,进行改头换面交帐了事,致使审计报告反映问题不深不透,审计评价意见“千篇 一律”,所提改进意见和建议缺乏针对性。

2、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审计是一项业务领域非常广泛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有审计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学习财务审计专业的,对于现代管理知识、宏观经济理论等知识掌握不多,知识相对陈旧、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必要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审计思维方式长期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撰写简单的、浅层次反映问题的审计报告已经非常“吃力”,更难以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的实质,从而导致审计报告仅仅成为反映情况的“举报”。

3、审计目标不明、审计质量不高。

不同单位、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审计目标,从制定审计方案到最后撰写报告,整个审计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但现实情况,多数审计人员仍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型审计模式,接受审计任务后不思考、不分析、不研究,审计实施过程中目标不清、重点不明,审计处于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的状态,导致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脱节,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质量。

4、审计报告质量控制不严。

主要表现:执行审计报告编审准则不严,审计报告内容不全,反映被审单位情况多,报告审计实施情况少,反映查处问题多,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少;审计报告责任落实不到位,按规定“审计组长应当对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因而少报漏报、故意隐瞒不报审计查出问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审计报告复核基本上都是“就报告看报告”,对于审计报告所反映结果是否真实、是否恰当等,审计复核时无法把关。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的关系,好比企业的产品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如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没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那么审计工作不仅没有效率和效益,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为此,我们审计人员必须把审计报告作为自己生产的“产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增强写好审计报告的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篇8: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之我见

一、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内容和编审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当前审计报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因各地审计机关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况介绍“详略不当”。

在描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三级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低值易耗品等等。

二是问题表述“记流水账”。

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三是审计建议“千篇 一律”。

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四是报告整体“长篇大论”。

有的报告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二、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一)对查出的问题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加工的高度不够,审计报告杂乱无章、层次不清

主要是审计组长对各审计人员提交的工作底稿,没有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问题罗列在一起,审计报告看上去查出的问题很多,实际上杂乱无章,让人看起来吃力、费解。这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我们的审计组长一定要对所有查出问题进行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对每一份工作底稿认真审核,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搞清楚,千万不能简单地将底稿粘贴、问题罗列。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审计数据、引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参考,便于审计报告的统一和规范。三是严格审计质量责任。完善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主审、审计组长、审理机构、业务分管领导、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的责任界限,实行质量责任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优秀审计报告评选。

(二)对查出的问题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淡化了问题的`本质,同样也降低了报告的“层次”

我们有些审计项目审得很不错,查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但是由于我们审计人员自己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不准、认识不到,把查出的较严重问题作为一般性的账务差错来处理。问题“淡化”了,审计报告“分量”肯定就轻了。如:团场审计,查出很多团场将应由企业承担的暖气费、水费、维修费等费用转入学校事业支出。对这个问题,有的审计报告作为“少计当期成本、费用,虚增当期利润”来反映。其实,问题的实质是“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改变用途,用于补充行政经费、支付基建工程款或其他活动”,应定性为“虚列事业支出、挤占财政专项资金”,如果只简单的界定为“影响企业损益”问题,这就把“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淡化为“一般性的财务差错”了。类似情况还有不少。

(三)对查出的问题事实表述不清,内行人看不明白、外行人看不懂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问题没有查证清楚。只看到账面上的表面现象,没有查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对查出的问题摸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看上去有问题、是问题,可是又说不清是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定性,只能凭借个人推断或个人意见来上报告。第二个原因是审计人员文字表达能力问题。有些问题查清了,口头上可以说清楚,但一上报告就写不明白,让人看不懂、产生疑问。

当前,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审计情况,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反映审计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条理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宏观管理的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对策,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篇9:如何进一步提高电大英语教学质量

如何进一步提高电大英语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高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目前广播电视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如何提高电大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作 者:严丽坤  作者单位: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广东茂名,525000 刊 名:南方论刊 英文刊名:NANFANG LUNKA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电大英语   教学质量   培养目标   建议  

篇10: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待遇

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待遇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博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科技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但高校博士研究生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建议,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待遇,为博士生潜心学习和研究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待遇由奖学金(即国家基本补助)、学校补助、导师补助三部分组成。博士生除了能获得国家基本补助每月1000元外,由于许多高校存在“三助”岗位不足、津贴较低,以及一些高校学科研究经费较少等状况,导致高校博士生收入较低,成为高智力的`贫困阶层。

博士研究生的低待遇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很有科研潜力的优秀学生不愿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而选择参加工作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导致优质生源缺失;而在校的博士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难以集中精力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往往急于拿到学位,匆匆就业。此外,博士生待遇低也成为我国高校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一个制约因素。

为此,黄震建议,建立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制定博士生待遇规定,由国家财政拨款,按前一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设定当年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标准。同时,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中人力资源费用比例,特别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人力资源费用比例,确保博士生科研助研费的收入。

中国大学网: 博士研究生 进一步提高待遇

篇11:如何用数字语言提高简历可读性

如何用数字语言提高简历可读性

如果你是一个求职者,你会愿意挑选下面两句话中的哪一句加入你的简历:

A:“实行新的人事政策从而提高了员工士气。”

B:“实行新的人事政策,使缺勤率和人员调整率分别降低了27%和24%。”

显然,第二句中的详细数字令人们对工作成果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即使无法以金额、数字或百分比表示的成就也能产生效果。以下陈述也有可能打动潜在的雇主:“开发出一套存货控制系统,从而避免了重复供货”;“通过工程过程创新降低了产品责任风险”;“提前将产品推向市场”。还有,把“接管了一个问题成堆的地区,开发出新的客户服务过程及市场营销技巧”,改写为“接管了一个问题成堆的地区,开发出新的客户服务程式及市场营销技巧,并于两年内将市场占有率从4.8%提高至6.5%”。于是更具说服力的表述方式出炉了。强调成功经验,必须列出具体数据。仅有漂亮的外表而无内容的简历是不会吸引人的,雇主们想要你的证据证明你的实力。记住要证明你以前的成就以及你的前雇主得到了什么益处,包括你为他节约了多少钱,多少时间等,说明你有什么创新等。强调以前的事件,然后一定要写上结果,比如:“组织了公司人员调整,削减了无用的员工,每年节约$550000。”事实上,求职者必须将成就在简历中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加以证实,或许竞争者的成就比你更辉煌,但他们若不能有效地予以表述,那这些成就就等于不存在,从而令你获得很大优势。在写作简历时,要时刻记住你是在一个商业环境中推销自己,尽量使用适合这种环境的.语言,你的简历中具体的数字越多,你的商业价值就传达得越明确,尽可能使用量化的语言描述你的技能、工作职责和工作成绩,数字会大大增强简历的可读性。

篇12:内部审计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内部审计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1 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介绍过于具体。

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级以下会计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资产大类等等,可利用的信息不多,主题不够明确。

二是审计评价不够准确。

有些内审部门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所谓“过”,就是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进行一些无审计证据支持的评价,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价;所谓“不及”,就是在评价上只说成绩,不说问题,或过于啰嗦,说一大堆套话,几乎在给被审计单位总结先进经验。或在问题的评价上一语带过,不痛不痒。

三是问题表述简单堆砌。

首先,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其次,对问题的描述未做到表达准确、语言精练,影响了审计质量。再次,揭示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以偏概全现象,虽然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同时,个别重要审计工作底稿未在报告中反映。最后,问题定性和归类不够准确。主要表现在:问题定性不明确,用现象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把问题实质揭示出来;问题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不充分;因定性不准确,导致归类不准确等。如:某单位内部审计对该公司开展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中,将“总承包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问题,定性为“部分总承包项目实际完成利润比预算超额较大”,用现象代替定性;同时在描述问题原因过程中认为“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与“谨慎的原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依据不充分。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中对离任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评价不客观。

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责任落实,尤其是对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超出离任者任职期间的,应明确任期内的问题金额和截至审计日的问题金额。虽然按照规定对离任者重点审计区间是近三年,但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对其评价不能仅限于近三年,而应当是整个任职期间,对重大问题要进行追溯和延伸。所以,企业内审人员要认真理解、领会审计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至审计日”的含义,对现场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效益流失、经营管理失控造成重大损失以及影响企业稳定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溯和延伸意识,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擅于发现和扑捉问题线索,将审计成果扩大化,将审计的监督职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对性质比较严重、屡禁不止的问题,不能回避矛盾,在准确定性,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要明确提出对企业和责任人相应的处理、处罚建议。

五是审计建议不够明确。

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有的审计建议合法性和合规性还值得探讨。有些报告在无建议可提的情况下,为凑足报告的要素和“块块”,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管理提出建议,说一堆外行话,有“狗尾续貂”之嫌。

篇13: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制、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特别是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 社区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目前,社区服务领域虽然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修修补补、理发和量量血压等服务项目比较普遍,而当前居民群众也很关心的金融保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等服务项目还不够普及,居民群众就近就地得到帮助比较困难,一般都要去有关职能部门咨询了解方能掌握。此外,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还不多,一些老小区除场地、经费难以落实外,文艺人才缺乏也是难点之一,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服务项目,诸如修理彩电、冰箱、电脑等,还是有局限的一面。 (二)      社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为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由于各个社区新旧不同、地域不一、基础各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设施的不平衡性。如有的社区是新建设居住区,条件优越,各类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而有的社区是老居民区,房屋陈旧,条件简陋,服务设施缺乏,居民群众在就医、休闲、娱乐等方面难以满足。如我街道的两个社区,有常住户4300余户,暂住户500余户,人口11600余人,由于是老式居民区,大多数居民仍然住在不配套的房子里,天封社区现仅有两处室外健身广场和一个医疗服务站,莲桥社区因无场地和房屋至今未建,居民活动空间很小,尽管琴桥音乐广场的建立给居民带来了欢乐,由于部分老年居民身体较差且远离广场,所以还是可望不可及。 (三)      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等待时间长,居民一旦需要帮助,除个别简便的事项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上门解决,但遇有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上门服务的等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数日之久;二是服务收费标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如一户居民家的煤气灶打不着火,师傅上门换了一只小小的铁片,收费要20余元;三是服务途径还不够便捷。如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救助资金发放都是以街道为单位,每月安排三天。如我街道每月的7至9日发放,每次接待2800多人,发放资金90余万元,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又如现在的劳动就业信息不够畅通,真正提供给街道、社区两级的就业岗位很少,难以就近快捷提供就业信息;四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还不够充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事项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同意,中间的环节过多,时间拖得较长。如现在的低保申报、企业申办、就业的落实等等,居民有怨言。 (四)      社区服务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在社区建设中,上级部门提出一定的硬性指标和规定也是必要的,但不管社区的实际搞一刀切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不利于社区的全面建设,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如一方面规定社区某某室某某所要达到多少面积,才能参加哪一级的评比,否则靠边站,从而挫伤了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干部积极性,影响了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对条件较好、新建的社区投入较大,各类设施建设可谓锦上添花。广大居民群众希望政府部门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老区的服务工作,老小区一般有三多,即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困难家庭多,为老区的居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条件,方便他们的生活。 二、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      健全机制,完善网络。 在社区服务中,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是重要基础。目前,街居两级社区服务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如社区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党员联络站、社区医疗点、社区志愿者组织等等,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受到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社区服务机制和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及辖区单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网络。一是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赋予中心更大的权力。比如说,享受低保的审批、企业注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等都需要报上一级有关职能部门把关审批,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延误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效率,群众不满意,能否在规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放权于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除特殊情况外,正常的把关审批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二是街道服务中心负责各社区服务机制网络的管理和指导,改变现在的线多事多、工作重叠的现象,按照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对应于各个社区的服务机制、落实到具体人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防止和避免跨越式和跳跃式的管理形式,使社区工作有条不紊。三是非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由职能部门直接操作,社区居委会配合协助,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为居民服务中去。四是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内容应该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群众的需求,都应是社区服务的范围,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之中。同时,服务的形式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政府引导下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采取无偿和有偿(低偿)相结合的途径,志愿者服务作为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五是在街道和社区建立老年人和外来人口的联谊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如我街道郡庙社区成立的外来人口协会和外来人口之家,作用发挥比较好,深受外来人口的欢迎。 (二)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在社区服务中,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是有效载体。社区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社区资源不同,如政治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等。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各种组织和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评先争优的工作中去,鼓励他们把本单位内部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服务。二是各社区对辖区内的可用资源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区分类别,建立资源档案,由社区居委会与资源单位商定服务事宜,明确有偿与无偿,有偿标准原则上等同于该单位内部员工待遇。三是重视共享资源保护工作,如对辖区单位资源的利用,不能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讲公德、讲文明、讲友谊,共同爱护各种资源,对于价格昂贵,容易损坏的设施,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提供资源单位的损失。四是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如新区与老区、城区与郊区、单纯居住区与商居联合区等的资源都因时间、地域和商贸发展因素造成社区资源的不平衡性,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不能搞单打一和一刀切。五是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街道辖区内的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在全区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三)      加大扶持,形成规模。 在社区服务中,加大扶持,形成规模是可靠的保证。应该说,近年来政府对社区的扶持力度是大的,措施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创建、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扶持成效是明显的,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但是社区服务工作中需要政府扶持的项目还很多,个别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认为应抓住重点,量入为出,逐步改善,稳定民心。首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考虑到他们是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政府应予高度重视,在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困难补助方面要舍得投入,既要考虑年老体弱的人员,也要考虑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同志,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其次,对老年人的扶持,我街道辖区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近20%,达到5400余人,老年人的就医、休闲、娱乐等条件还比较落后,如目前社区虽然大多设立医疗站点,但站点的全科医生缺少、条件比较简陋;休闲、娱乐场所虽然在市区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但对于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是感到不实用,建议政府在改善社区医疗站点条件、增设全科医生上予以支持,同时,多开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班、培训班,多在居民区开辟绿地小道,在大市区内实行资源共享,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安度晚年。第三,对残疾人和体弱病者的扶持,根据统计,我街道现有残疾人242人,享受慈善部门救助的一般每年只有2至3人,除部分享受低保外,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全街道76人)救助困难,不用说拿钱看病,就是日常基本生活维持也很难,建议政府在对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的扶持上,采取特殊的政策给予救助,重点是这部分人的就医问题,除慈善部门外,民政、劳动等部门也应加大扶持力度,对个别有劳动能力的,尽力安排适当的岗位,实现自立,对那些确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人,要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问题。第四,对公共事业的扶持。如敬老院、幼儿园、图书馆以及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财政上予以安排,并在条件许可时动员社会来参与,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让广大群众享受党和政府关怀。 (四)      务求实效,消除形式。 在社区服务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是最终目的。在目前社区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如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服务活动不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类组织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因此,要解决这种不对称现象,使社区服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注意把握:一是要有针对性设立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的设置要从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为了求数量、求形式盲目设立。我认为当前除了一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服务项目外,更应注重弱势群体的医疗、就业、困难救助等问题,可以把服务窗口设到家门口,方便极需帮助的人群。二是要使社区服务尽量达到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社区服务,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来予以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全社会来为社区服务出力,从而实现社区服务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才能使社区服务成为居民群众的首选,才具有生命力,才不致于流于形式。三是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社区服务要结合社区的实际进行,群众需要的,街道社区有条件、有能力做到的,就千方百计办到;条件和能力不具备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对条件确实达不到要求的,要采取制定规划、资源共享等办法为居民解难,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图有虚名,搞花架子、劳民伤财。四是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社区服务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协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我们对此要有足够认识。社区内各种新经济组织层出不穷,但主动自觉进入社区服务运作的目前还不多,有些几乎是空白,如果政府逐步退出社区服务,那么,我们的社区服务怎么办?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是有效途径,政府要重视教育和培养各种新经济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的参与社区服务意识,使他们从政府引导向自觉参与转变,也使社区服务机制达到良性循环,造福于民。

写好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

“五忌、五体现” 写好工作总结并不是难事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步骤

审计调查报告七忌

内部审计报告七不宜

电子政务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问题论文

信息工作心得体会

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财务负责人简历

我国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2023-08-18

审计部负责人工作总结2022-11-23

企业审计部实习报告2023-02-25

审计部个人述职报告2022-05-16

数据管理的年终工作总结2023-04-27

《工作就是责任》读书心得2022-08-08

公司审计部述职报告2024-04-09

毕业生的实习报告2023-01-07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论文2022-10-09

it项目销售工作计划2023-1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