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整理10篇)由网友“Majonees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文主要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对于路由器上的OFDM技术,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那么这种技术都有功能呢?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在传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分离的子信道(载波),载波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把各个子信道分离之后接收所需信息。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率利用率为代价。而且当子信道数量很大的时候,大量分离各子信道信号的滤波器的设置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多载波通信方案,选择相互之间正交的载波频率作子载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FDM。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按照这种设想,OFDM既能充分利用信道带宽,也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通信方案,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每个码流都用一个子载波发送。OFDM不用带通滤波器来分隔子载波,而是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选用那些即便混叠也能够保持正交的波形。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Modulation,MCM)技术。有些文献上将OFDM和MCM混用,实际上不够严密。MCM与OFDM常用于无线信道,它们的区别在于:OFDM技术特指将信道划分成正交的子信道,频道利用率高;而MCM,可以是更多种信道划分方法。
OFDM技术的推出其实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是为了改进对多载波的调制,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在对每个载波完成调制以后,为了增加数据的吞吐量、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它又采用了一种叫作HomePlug的处理技术,来对所有将要被发送数据信号位的载波进行合并处理,把众多的单个信号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传输信号进行发送。另外OFDM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DFT)代替多载波调制和解调。
OFDM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窄带干扰的能力。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者干扰可能导致整个链路不可用,但在多载波的OFDM系统中,只会有一小部分载波受影响。此外,纠错码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其恢复一些载波上的信息。通过合理地挑选子载波位置,可以使OFDM的频谱波形保持平坦,同时保证了各载波之间的正交。
OFDM尽管还是一种频分复用(FDM),但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FDM。OFDM的接收机实际上是通过FFT实现的一组解调器。它将不同载波搬移至零频,然后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积分,其他载波信号由于与所积分的信号正交,因此不会对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
OFDM的数据传输速率也与子载波的数量有关。
OFDM每个载波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不同。各个载波能够根据信道状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比如BPSK、QPSK、8PSK、16QAM、64QAM等等,以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之间的最佳平衡为原则。我们通过选择满足一定误码率的最佳调制方式就可以获得最大频谱效率。无线多径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会使接收信号功率大幅下降,经常会达到30dB之多,信噪比也随之大幅下降。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应该使用与信噪比相匹配的调制方式。可靠性是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考核指标,所以很多通信系统都倾向于选择BPSK或QPSK调制,以确保在信道最坏条件下的信噪比要求,但是这两种调制方式的频谱效率很低。OFDM技术使用了自适应调制,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比如在终端靠近基站时,信道条件一般会比较好,调制方式就可以由BPSK(频谱效率1bit/s/Hz)转化成16QAM-64QAM(频谱效率4~6bit/s/Hz),整个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适应调制能够扩大系统容量,但它要求信号必须包含一定的开销比特,以告知接收端发射信号所应采用的调制方式。终端还要定期更新调制信息,这也会增加更多的开销比特。
OFDM还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相协调工作方式。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如64QAM),或者在低调制方式(如QPSK)时降低发射功率。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要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发射台,如果它有良好的信道,在发送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用较高的调制方案如64QAM;如果功率减小,调制方案也就可以相应降低,使用QPSK方式等。
自适应调制要求系统必须对信道的性能有及时和精确的了解,如果在差的信道上使用较强的调制方式,那么就会产生很高的误码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OFDM系统可以用导频信号或参考码字来测试信道的好坏。发送一个已知数据的码字,测出每条信道的信噪比,根据这个信噪比来确定最适合的调制方式。
什么是OFDM
OFDM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这种技术是HPA联盟(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工业规范的基础,它采用一种不连续的多音调技术,将被称为载波的不同频率中的大量信号合并成单一的信号,从而完成信号传送。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
其实,OFDM并不是如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OFDM技术的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军用的无线高频通信系统。但是,一个OFDM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来实现多个载波的调制,简化了系统结构,使得OFDM技术更趋于实用化。80年代,人们研究如何将OFDM技术应用于高速MODEM。进入90年代以来,OFDM技术的研究深入到无线调频信道上的宽带数据传输。目前OFD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式的音频、视频领域和民用通信系统,主要的应用包括: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ADSL)、ETSI标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高清晰度电视(HDTV)、无线局域网(WLAN)等。
篇2:ofdm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ofdm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mti)学位论文要求;翻译专业硕士教育旨在培养能胜任各种形式翻译活动的;第一、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1、翻译实践类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3、翻译调研报告:学生就翻译政策、翻译产业和翻译;4.重要岗位实习报告:学生就翻译行业流程中项目经;第二、
翻译硕士(mti)学位论文要求
翻译专业硕士教育旨在培养能胜任各种形式翻译活动的应用型、实践性、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行业从业人员,因此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应和翻译行业的实践操作模式相结合,论文也应结合翻译行业的特点,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翻译职业、专业翻译、行业发展的熟悉程度。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翻译实践类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翻译调研报告:学生就翻译政策、翻译产业和翻译现象等翻译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调研报告。
4. 重要岗位实习报告:学生就翻译行业流程中项目经理、项目翻译和项目审校三个岗位任选一种写出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0字。
篇3:OFDM―第四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核心网络知识
赵婧华 酆广增 1 绪论 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FDMA到CDMA的巨大发展,目前又有新技术出现,比以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第一代模拟
赵婧华 酆广增
1 绪论
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FDMA到CDMA的巨大发展,目前又有新技术出现,比以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第一代模拟系统仅提供语音服务,不能传输数据;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9.6bit/s,最高可达32kbit/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it/s;而我们目前所致力研究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it/s至20Mbit/s。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速率快上千倍,但是仍无法满足未来多媒体通信的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便是希望能满足提供更大的频宽需求。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计划以OFDM(正交频分复用)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它在宽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较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多种新技术的OFDM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它不仅仅可以增加系统容量,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满足多媒体通信要求,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的多媒体业务通过宽频信道高品质地传送出去
2 OFDM的发展史
OFDM并不是新生事物,它由多载波调制(MCM)发展而来。美国军方早在上世纪的50、60年代就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MCM系统,在1970年衍生出采用大规模子载波和频率重叠技术的OFDM系统。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OFDM理论迈向实践的脚步放缓了。由于OFDM的各个子载波之间相互正交,采用FFT实现这种调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实时傅立叶变换设备的复杂度、发射机和接收机振荡器的稳定性以及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等因素都成为OFDM技术实现的制约条件。后来经过大量研究,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MCM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让FFT技术的实现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一些其它难以实现的困难也都得到了解决,自此,OFDM走上了通信的舞台,逐步迈入高速Modem和数字移动通信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OFDM开始被欧洲和澳大利亚广泛用于广播信道的宽带数据通信,数字音频广播(DAB)、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和无线局域网(WLAN)。随着DSP芯片技术的发展,格栅编码技术、软判决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等成熟技术的应用,OFMD技术的实现和完善指日可待。
3 OFDM的基本原理
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送方案,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100 Hz ~ 50 kHz),每个码流都用一条载波发送。OFDM弃用传统的用带通滤波器来分隔子载波频谱的方式,改用跳频方式选用那些即便频谱混叠也能够保持正交的波形,因此我们说,OFDM既可以当作调制技术,也可以当作复用技术。OFDM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窄带干扰的能力。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者干扰可能导致整条链路不可用,但在多载波系统中,只会有一小部分载波受影响。纠错码的应用可以帮助其恢复一些易错载波上的信息。像这样用并行数据传送和频分复用的思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就被提出来了。
在传统的并行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N个互不混叠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被一个独立的信源符号调制,即N个子信道被频分复用。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带利用率为代价,这在频带资源如此紧张的今天尤其不能忍受。上个世纪中期,人们又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子信道方案,信息速率为a,并且每个信道之间距离也为a Hz,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信道带宽,节省了50%。为了减少各个子信道间的干扰,我们希望各个载波间正交。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的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如前所述,传统的频分复用的载波频率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通过滤波器接收所需信息。在这样的接收机下,保护频带分隔不同载波频率,这样就使频谱的利用率低。
OFDM不存在这个缺点,它允许各载波间频率互相混叠,采用了基于载波频率正交的FFT调制,由于各个载波的中心频点处没有其他载波的频谱分量,所以能够实现各个载波的正交。尽管还是频分复用,但已与过去的FDMA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是通过很多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而是直接在基带处理,这也是OFDM有别于其他系统的优点之一。OFDM的接收机实际上是一组解调器,它将不同载波搬移至零频,然后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积分,其他载波由于与所积分的信号正交,因此不会对这个积分结果产生影响,
OFDM的高数据速率与子载波的数量有关,增加子载波数目就能提高数据的传送速率。OFDM每个频带的调制方法可以不同,这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大多数通信系统都能提供两种以上的业务来支持多个用户,OFDM适用于多用户的高灵活度、高利用率的通信系统。
4 OFDM的主要技术
4.1 调制方式
OFDM系统的各个载波可以根据信道的条件来使用不同的调制,比如BPSK、QPSK、8PSK、16QAM、64QAM等等,以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之间的最佳平衡为原则。选择满足一定误码率的最佳调制方式可以获得最大频谱效率。多径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会导致接收信号功率大幅下降,达到30dB之多,信噪比也大幅下降。使用与信噪比相匹配的调制方式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众所周知,可靠性是通信系统运行是否良好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系统通常选择BPSK或QPSK调制,这样可以确保在信道最坏条件下的信噪比要求,但是这两种调制的频谱效率太低。如果使用自适应调制,那么在信道好的时候终端就可以使用较高的调制,同样在终端靠近基站时,调制可以由BPSK(1bit/s/Hz)转化成16QAM ~ 64QAM(4~6 bit/s/Hz),整个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自适应调制能够使系统容量翻番。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自适应调制也不例外。它要求信号必需包含一定的开销比特,以告知接收端发射信号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并且,终端需要定期更新调制信息,这又势必会增加更多的开销比特。OFDM技术将这个矛盾迎刃而解,通过采用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协调工作的技术。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如64QAM),或者在低调制(如QPSK)时降低发射功率。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要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远端发射台,它有良好的信道,若发送功率保持不变,可使用较高的调制方案如64QAM;若功率可以减小,调制方案也相应降低,可使用QPSK。
失真、频偏也是在选择调制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传输的非线性会造成互调失真(IMD),此时信号具有较高的噪声电平,信噪比一般不会太高;失步和多普勒平移所造成的频率偏移使信道间失去正交特性,仅仅1%的频偏就会造成信噪比下降30dB。信噪比限制了最大频谱利用率只能接近5~7bit/s/Hz。自适应调制要求对信道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在差的信道上使用较强的调制方式,那么就会产生很高的误码率,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多用户OFDM系统的导频信道或参考码字可以用来测试信道的好坏。发送一个已知数据的码字,在满足通信极限的情况下测量出每条信道的信噪比,根据这个信噪比来确定最适合的调制方式。
4.2 信道分配
为用户分配信道有多种方式,最主要的两种是分组信道分配、自适应信道分配。
4.2.1 分组信道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信道分组分配给每个用户,这样可以使由于失真、各信道能量的不均衡和频偏所造成的用户间的干扰最小。但载波分组会使信号容易衰落。载波跳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分组随机跳频空闲时间较短,约11个字符时间。利用时间交织和前向纠错可以恢复丢失的数据,但是会降低系统容量增加信号时延。
4.2.2 自适应跳频
这是一种新的基于信道性能的跳频技术。信道用来传递对它来说具有最佳信噪比的信号。因为每个用户的位置不同,所以信号的衰落模式也不相同,因此每个用户收到的最强信号都不同于其他用户,从而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突。初步研究表明,在频率选择性信道采用自适应跳频可以大幅提高信号接收功率,能够达到5~20dB,令人惊异。事实上,自适应跳频消除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径信道中,速率为1Gbit/s的信号的频响特性每15cm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信号的频率刷新速率要比15cm的移动速率快很多,一般情况下终端每移动5cm刷新一次就足够了。比如终端以每小时60km的速度移动,刷新速率就是大约330次/秒。跳频的开销比特数量与用户速率、用户数量以及系统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有关。全双工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的间隔至少应大于40MHz,信道数量是用户数的两倍,发射的参考码字的数量比用户数多1个,也就是说除了每个用户需要发送一个参考码字外,基站的前向信道也必需发送一个。采用并行通信可以减少参考码字,20个用户可以共用一个参考码字。对于一个10Mbit/s带宽全双工系统,有100个速率为50kbit/s的用户,调制方式是QPSK,其开销比特将占整个数据的30%~50%。而时分半双工系统可以减少开销比特,只有10%~15%。
当信道变化太快,跳频速度跟不上时,用随机跳频代替自适应跳频。由于这种转换非常快,所以衰落时间很短暂,采用时间交错和前向纠错能够补偿这种衰落。时间交错要求尽可能短,否则会增加时延。
4.3 多天线
ODF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这就允许单频网络(SFN)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依靠多天线来实现,即采用由大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4: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什么
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企业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规律。掌握了就可以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有效的处理各管理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达到管理的基本目的。
所谓基本原理是指:
(1) 这些原理是为了保证实现管理的基本目标
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高效、低耗、可靠的输出高功能。换句话说,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就是投入少、产出多。但是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怎样才能持久地维持高效、低耗、可靠地输出高功能?因此,管理的目标还必须能灵敏地自我适应,具有不断再生的创造能力。
(2) 这些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各行各业,各项管理活动都有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3) 这些原理是研究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
管理体制有八大要素,分为两类:
三大管理手段――机构、法和人。
五大管理内容――人、财、物、时间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人是身兼二任的。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人的集体意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里的时间主要是指管理的时效问题。例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了某项新产品开发任务,它必须及时出成果,否则市场需求变化了,或者别人先研究成功投产了,而你还在研究,这就是没有效益的。所以对于管理而言,永远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一个管理工作者应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以下我们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工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某些实践和理论,分别叙述这些原理:
所谓系统原理,就是把同某一事物有关的全部组成要素的总体,看作一个系统,并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实施最佳化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不再是过去的小生产管理,它总是处在各个层次的系统之中。每个企业,每种管理法,每个人都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它即在自已的系统之内,又与其它各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输入”或“输出”,同时还处在一个更大系统的统一范畴之内。因此,为了达到最佳化管理,就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这就是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
一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按层次可以分为总厂(公司)管理、工厂管理、车间管理、班组管理等。按专业管理来说,又有计划、决策、生产、技术、质量、设备、财务等管理,他们之间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如何在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把这许许多多不同的职能工作综合组织起来,达到管理最佳化。这就必须应用管理的系统原理,紧紧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
1、 目标性。
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标性,混淆了目标必然是混乱的管理。对企业这个系统来说,它应有其整体的目标(当然这种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企业内部各子系统又有其各自的小目标,它是企业整体目标的展开形式。具体来说,每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总目标,把国家大政方针具体化和明确化。这样企业有了一个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的大目标,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发动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为实现这个大目标而同心协力,努力奋斗。但是,企业大目标确定之后,还要进行目标展开,把大目标化成各部门、各车间、班组的奋斗小目标,要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个职工明确为实现企业的大目标各自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等等。这样就形成了自上而下地层层展开――大目标化小目标;自下而上地层层地把小目标集合为大目标。
2、 相关性。
工业企业是组成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大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小系统)。企业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如经营计划系统、生产技术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等。系统的各组成要素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比如说,产品质量管理,这不仅决定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而且决定于设计过程,决定于为生产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的准备过程和服务过程,也决定于销售过程中为用户服务和对用户需要的调查研究等等。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认识系统各要素的相关性,从而寻求最佳管理。
3、 层次性。
系统之间有效运动决定于层次性。企业系统内部的管理,即有整体性,又有层次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管理层次的功能混乱,都会干扰整个系统有效的运转。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厂部、车间、工段、班组等管理层次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但各管理层次又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只有充分让各自的管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司其职,才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如果管理层次混乱,我做你的,你做我的,打混仗,势必事倍功半。例如,作为厂长,不是致力于经营决策,而是在车间忙于具体组织工作,指挥谁干什么,如何干,干了以后还要随时发出具体指令,等待。这样就干扰了下一层次系统的功能。这种做法有时或许会奏效,但长此以往,会使下级无责可负,失去主动性,一切问题上交。最后厂长天天忙于具体事物,不可开交,越忙越乱,越乱越忙,恶性循环。这时厂长失支了自已的决策功能,车间主任应有的现场指挥功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说,企业系统内部的有效运动也决定于层次性。
篇5:ERP基本原理
ERP基本原理
Adrian Mello(TechUpdate) 译:智德ZDNet
当想象到一家大型企业的IT系统的时候,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在一个装有空调的大房间里,很多台计算机在进行着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但是从基本上来说,在一家大型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
ERP软件将一个企业的很多不同部门所使用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再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来管理信息,例如员工记录、客户数据、订货单和存货数量,而是依赖于同一个数据库来管理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员工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
好处和应用 ERP系统的统一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包括错误的减少、速度和效率的改进以及更完全的信息通道。有了更好的信息通道,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企业的业务运行状况,作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例如,ERP系统可以帮助采购部门的采购员根据客户订货数量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原料的采购。这样做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这样做既保证了原料的采购能够以客户的定货数量为基础,又节省了库存商品所需要的花销 。
在应用ERP系统之前,各家公司将重要的商业记录保存在很多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部门通常使用不同的系统和技术来对信息进行管理。这些信息还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被复制多次,这种复制往往不够精确并且跟不上最新的要求。一些信息还有可能仅仅是记录在纸上,这就为获取该信息增加了难度。例如,一个客户有可能打电话到销售部门,希望了解一宗非常重要的订单的货物发送情况,由于没有共享的数据库资源,接待人员就无法迅速的对客户的询问做出答复,他必须要打很多个电话到公司的生产部门或运送部门才能够了解情况。
ERP系统正是为了服务于制造公司的信息需求才应运而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ERP系统已经有了更新的发展,开始向其他行业提供服务,例如医疗、财政服务、航空航天业和消费品行业。伴随着不断的发展,最初在应用于客户/服务器系统之前在主机上运行的ERP系统现在已经开始应用在网络之中,并且还包括了很多的应用程序。IDC对ERP产品的定义是:应用综合用户界面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工具、综合数据库和综合代码库。IDC对提供ERP产品的大约100多个销售商进行了追踪。作为IDC负责ERP和业内应用程序研究的副总裁,Dennis Byron预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有1000多家公司在提供ERP产品。
当大多数人提到“核心”ERP应用程序或“模块”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管理人力资源、清算帐目和财政、制造以及项目管理功能这些
[1] [2] [3] [4]
篇6:汽车漂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产生方法
汽车漂移的完美完成还要有一个前提---保持前轮的抓地力。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一般后驱车不用担心)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用刹车产生的惯性使重心前移来增大前轮压力)
汽车漂移---使后轮失去抓地力
1.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就是重力转移)
汽车漂移还是要联系实际,产生漂移的方法就是: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盘
2.转弯中拉手刹
3.直路行驶中勐踩刹车后打方向盘
4.转弯中勐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勐踩油门并且打方向盘
注:通常只用3、4方法,1、2方法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汽车漂移基本状况了解后,我们再来逐一分析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盘――就是利用后轮与地面产生负速度差来达到使后轮失去抓地力的目的从而漂移;
2.转弯中拉手刹――利用在转弯过程中,突然拉手刹,使重心突然前移,后轮失去抓地力从而漂移;
3.直路行驶中勐踩刹车后打方向盘――塬理同1,不过速度损耗比1要小,因为刹车产生的惯性比手刹的要小;
4.转弯中勐踩刹车――塬理同2,也是速度损耗较2要小;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勐踩油门并且打方向盘――看FD起步时,你是否发现,其车的后尾有点摆动,就是利用突然加速(加速度要足够大),使后轮与地面产生正速度差,以失去抓地力从而漂移。像FR型的车(就是前置引擎, 后轮驱动――引擎在车头,通过传动杆把动力传给后轮,再由后轮传到地面)车,由于驱动关系,可以在瞬间获得动力,所以在看FD起步时,车尾会摆动。这时只要适当打方向盘就可以漂移。(定点漂移)
汽车漂移的完整步骤
在入弯前要保持高速,按照速度和弯道的不同找到入弯前的一个“预甩位”,将车头打向入弯位的相反方向,从视觉判断等车子到达“预甩位”马上制动(刹车),但不要松开油门,迅速将车头打回到入弯的方向,这时由于突然转向,使得车头和车尾产生反力(力的方向不同),车轮会在瞬间锁死,而因为高速带来的惯性会使车子以高速度不断地向前滑,车尾则因冲力会快速地朝车头摆正,所以在外面看会看到车头不动而车尾在做弧型的摆动,形成一种“漂移”的现象。最终车子会以与出弯直路平行的方向过弯,当车头对准直路后马上换档踏油门,车子便会以高速完成整个过弯过程。
汽车漂移按顺序来就是:
1.在进入弯道前,保持足够的速度
2.进入弯道前,轻点刹车,挂低档(使引擎空转,后轮失去抓地力),同时往弯道方向的反向打方向盘
3.迅速往弯道方向打方向盘,踏刹车,同时注意用油门来调整平衡
4.车尾随惯性甩出后,往行进线打方向盘(就是弯道的反向),踏油门,转速足够后,挂高档加速
5.在要漂移出弯道前,松油门点刹车,控制路线
6.滑出弯道后,踏油门,矫正方向,使车尽快和赛道平行。
整个步骤要在2~3秒内完成,过早则会撞到弯道内线,过晚则会撞向外线。
注:挂低档之前,左脚踩离合器,右脚用脚趾踩刹车同时用脚后跟踩油门把引擎转速保持在一个相当的转速上(是一种挂低档时防止车身摇晃的技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拉力赛车比赛转弯时,明明是左弯但却先要右转,然后再左传。
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先右转,然后再左转的另一层意义。如果是左弯,而车只往左打方向盘,那么由于惯性,这时,右前轮的压力最大,轮胎随时可能爆胎。因而先右打方向盘,使重心移到左前轮,再左转!
[汽车漂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产生方法]
篇7:搅拌摩擦焊技术(一)-搅拌摩擦焊的基本原理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人们强烈希望汽车、飞机、机车车辆、船舶等运输机械轻量化,为此,积极开发、研制适用于这些运输机械的轻金属材料,例如铝及其铝合金。 铝及其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抗腐蚀、易成形等优点;随着新型硬铝、超硬铝等材料的出现,使得这类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因而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高速舰船、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除了运输机械外,土木建筑、桥梁等领域也引入了铝及其铝合金。这些结构的安装连接主要以焊接为主要连接方式。在铝及其铝合金的焊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于它的膨胀系数大而在焊接时产生较大的变形。为了防止变形,在施工现场,必须采用胎卡具固定,和由培训过的熟练工人操作。因为铝及其铝合金容易氧化,表面存在一层致密、坚固难熔的氧化膜,所以焊前要求对其表面进行去膜处理;焊接时,要用氩等惰性气体进行保护,
铝及铝合金焊接时,易产生气孔、热裂纹等缺陷,也是焊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对于热处理型铝合金来说,必须避免在焊接时热影响区产生软化,强度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铝及铝合金熔化焊时出现的以上问题,开发研制出一种新的固相焊接方法,即搅拌摩擦焊。 搅拌摩擦焊的英文是Friction Stir Welding 缩写为FSW,于1991年由英国焊接研究所(TWI)发明的。它是利用间接摩擦热实现板材的连接。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摩擦焊只限于圆形断面材料焊接的概念,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最新的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技术。自从搅拌摩擦焊发明以来,搅拌摩擦焊技术在世界各国突然兴起,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并向生产适用化发展,特别是针对铝合金材料,世界范围的研究机构、学校以及大公司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并且在诸多制造工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搅拌摩擦焊原理、特点,并且针对铝及其合金的搅拌摩擦焊的工艺及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
篇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3.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5.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6.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表现形式就是“想”。即想问题也就是认识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7.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8.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9. 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12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13.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的全过程
14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
1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
16.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7.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构成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19.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0.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1.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在中国和在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
篇9:kvm基本原理2
KVM的思想是在Linux内个的基础上添加虚拟机管理模块,重用Linux内核中已经完善的进程调度,内存管理,IO管理等部分,因此KVM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模拟器,而只是一个提供虚拟化功能的内核插件,具体的模拟器工作是借助QEMU来完成的.
在Xen的体系结构中,Xen Hypervisor运行于硬件之上,并且将系统资源进行了虚拟化,将虚拟化的资源分配给上层的虚拟机(VM),然后通过虚拟机VM来运行相应的客户机操作系统.
在KVM中,一个虚拟机就是一个传统的Linux中的线程,拥有自己的PID号,也可以被kill系统调用直接杀死(在这种情况下,虚拟机的行为表现为“突然断电”).在一个Linux系统中,有多少个VM,就有多少个进程.如:
1
107 2349 1 4 Mar01 ? 1-10:21:43 /usr/bin/kvm -name instance-00000074 -S -M pc-1.2 -cpu Penryn,+dca,+pdcm,+xtpr,+tm2,+vmx,+ds_cpl,+monitor,+dtes64,+pbe,+tm,+ht,+ss,+acpi,+ds,+vme -enable-kvm -m 2048 -smp 2,sockets=2,cores=1,threads=1 -uuid f8450270-9d96-4dba-b1c2-8ebcef1ff012 -no-user-config -nodefaults -chardev socket,id=charmonitor,path=/var/lib/libvirt/qemu/instance-00000074.monitor,server,nowait -mon chardev=charmonitor,id=monitor,mode=control -rtc base=utc,driftfix=slew -no-kvm-pit-reinjection -no-shutdown -device piix3-usb-uhci,id=usb,bus=pci.0,addr=0x1.0x2 -drive file=/var/lib/nova/instances/instance-00000074/disk,if=none,id=drive-virtio-disk0,format=qcow2,cache=none -device virtio-blk-pci,scsi=off,bus=pci.0,addr=0x4,drive=drive-virtio-disk0,id=virtio-disk0,bootindex=1 -netdev tap,fd=20,id=hostnet0,vhost=on,vhostfd=22 -device virtio-net-pci,netdev=hostnet0,id=net0,mac=fa:16:3e:7b:8b:b6,bus=pci.0,addr=0x3 -chardev file,id=charserial0,path=/var/lib/nova/instances/instance-00000074/console.log -device isa-serial,chardev=charserial0,id=serial0 -chardev pty,id=charserial1 -device isa-serial,chardev=charserial1,id=serial1 -device usb-tablet,id=input0 -vnc 10.1.1.190:1 -k en-us -vga cirrus -device virtio-balloon-pci,id=balloon0,bus=pci.0,addr=0x5
2
root 2350 2 0 Mar01 ? 00:00:00 [vhost-2349]
3
root 2354 2 0 Mar01 ? 00:00:00 [kvm-pit/2349]
以上VM进程信息是通过qemu-kvm来进行的,相关的控制开关作为命名行参数输入,如虚拟映像对应的磁盘,虚拟网卡,VNC设置,显卡设置和IO设置等.
KVM的API是通过/dev/kvm设备进行访问的./dev/kvm是一个字符型设备.
1
root@ubuntu:~# ls -l /dev/kvm
2
crw-rw---- 1 root kvm 10, 232 Mar 14 14:20 /dev/kvm
kvm仅仅是Linux内核的一个模块,管理和创建完整的KVM虚拟机,需要更多的辅助工具.
1.qemu-Kvm:仅有KVM模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用户无法直接控制内核模块去做事情,还必须有一个用户空间的工具,
kvm基本原理2
,
关于用户空间的工具,KVM 的开发者选择了已经成型的开源虚拟化软件 QEMU.QEMU 是一个强大的虚拟化软件,它可以虚拟不同的 CPU 构架.
运行在内核态的KVM模块通过/dev/kvm字符设备文件向外提供操作接口.KVM通过提供libkvm这个操作库,将/dev/kvm这一层面的ioctl类型的API转化成为通常意义上的函数API调用,提供给QEMU的相应适配层.
比如说在x86 的CPU上虚拟一个Power的CPU,并利用它编译出可运行在 Power上的程序.KVM使用了QEMU的基于x86的部分,并稍加改造,形成可控制KVM内核模块的用户空间工具QEMU-KVM.所以Linux发行版中分为kernel部分的KVM内核模块和QEMU-KVM工具.这就是KVM和QEMU 的关系.
2.Libvirt,virsh,virt-manager:尽管QEMU-KVM工具可以创建和管理KVM虚拟机,RedHat为KVM开发了更多的辅助工具,比如 libvirt、libguestfs 等。原因是QEMU工具效率不高,不易于使用.Libvirt 是一套提供了多种语言接口的API,为各种虚拟化工具提供一套方便,可靠的编程接口,不仅支持KVM,而且支持 Xen 等其他虚拟机.使用 libvirt,你只需要通过 libvirt 提供的函数连接到 KVM 或 Xen 宿主机,便可以用同样的命令控制不同的虚拟机了.Libvirt不仅提供了 API,还自带一套基于文本的管理虚拟机的命令—— virsh,你可以通过使用 virsh命令来使用libvirt的全部功能。但最终用户更渴望的是图形用户界面,这就是 virt-manager.它是一套用 python编写的虚拟机管理图形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它直观地操作不同的虚拟机.Virt-manager 就是利用libvirt的API实现的。
篇10:和谐生产方式基本原理
2008年8月12日傍晚,夕阳洒在东经公司东南的温瑞溏河的水面上,水面泛着粼粼波光,站在永瑞桥上北望,忽然发现今天溏河上多出了一个摩托艇临时码头--我绕到河对岸,登上这个临时码头,才看清楚组成这个临时码头的是一个一个的封闭塑料箱,并由一个个塑料轴联结而成。
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拍下了这张图片,心里想真是天赐机缘。在上期东经报上我写了《时代呼唤和谐生产方式》一文,并在文末承诺下期谈谈和谐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串起这几年来探索到的几个所谓基本原理的线索。眼前这个临时码头,正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你看这个塑料箱联结而成的临时码头,它是因为什么被创造出来的呢?
那首歌名叫什么来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正是世界的加速变化,导致了人们对码头需求的不确定性,又因为不能确定在哪一个地方需要一个码头,人们才想到先制作一些分离的塑料箱,在需要的时间、需要地点临时联结出一个所需规模的码头来。这里的关键词是“不缺定性”和“临时组合”。这正应了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中说的那句话:“没有什么比这更深层、更根本的了。”
这就引出了和谐生产方式最核心的原理:分离与调用。这个临时码头就是体现分离与调用原理的现成案例。
能够说明分离与调用原理的还有那个和谐生产方式经典模型--积木拼面孔。假如我们有100块积木,其中有10种式样的左眼、10种式样的右眼、10种式样的鼻子、10种式样的嘴巴……总共能够拼出多少种不同的面孔呢?我曾在不同场合让大家解这个数学题,有人说有100种、有人说有1000种、有人说有10000种,数学家给出的答案却是10的10次方种,也就是有100亿种。这就是和谐生产方式通过对能力单元的分离与调用能够解决不确定性需求与确定性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理:通过把整合良好的一体化生产系统拆分成相对独立且具有主体性的能力单元,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再把能力单元联结成为履行订单的临时流程,从而实现在标准化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并增强系统抵御环境不确定性的鲁棒性。
分离与调用原理所以能够让企业能力系统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适应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并在环境变化的冲击下拥有鲁棒性,是因为它减少了对个别能力单元的完全依赖,让系统拥有对多个能力单元的选择权。这就像在我们公司东面的三洋湿地中行船,当一条水路被堵死,还可以绕道而行,
假如谁在公司南面的温瑞溏河上修一个水闸,恐怕任何船只都过不去了。
分离与调用原理还蕴藏着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秘密,那就是通过拆解高度整合的大系统,让能力单元处于松耦合状态,根据订单特征决定调用那些能力单元,从而减少系统能力浪费。TOC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最大能力取决于“瓶颈”工序能力,也就是说,一个高度整合的系统除了瓶颈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之外,其余部分都存在浪费。在供不应求的大量生产时代也许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将这种浪费降低到最低,在需求急速变化、不确定性急剧上升的当代市场环境下,这种能力冗余浪费是惊人的--一个高度整合系统能中存在大量养不起、用不足的能力要素。分离与调用使得每一笔订单都能够根据质量、交期要求进行能力单元选择,实现了单个订单成本最优,并且任何一个能力单元不必拥有执行一个订单的全部能力要素。这种选择带来的系统运营成本降低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批量生产时代诞生的通过整合工序、提高效率实现的成本降低的任何方法。
从这个分离与调用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推演出和谐生产方式的两大机制:预定和能力延迟整合。预定机制是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与能力单元运行所要求的环境稳定性矛盾的重要机制,这在航班订票系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戴尔公司也对此有精彩的演绎;而能力延迟整合机制是获得灵活性、适应性的最基本的机制,东经的纸箱业务系统就是这样的典范。
将两大机制落实到运营系统中的中介是五行系统设计法。这种方法把一个运营系统分解为客户、产品、工序(基于能力单元的工艺活动)、订单、计划(关系计划)看成互为组成要素的关系网络,在设计与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移步换景”,所关注的每一个系统要素时都会发现是其他几个要素的组合关系。
因为我想用一篇短文把和谐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描述清楚,也就显得过于简单粗糙,很多方面没有说清楚,但这里也不能再展开来说了,因为报纸篇幅有限。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和谐生产方式的“功绩”,共3点:在生产方面,解决了用标准化能力单元生产个性化产品的矛盾;
在业务方面,解决了维持能力系统稳定运行与应对不确定环境的矛盾;
在运营方面,解决了系统能力-时间冗余的充分利用问题,找到了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重要途径。
和谐生产方式实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和谐。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整理10篇)】相关文章:
物联网技术对环境监测范畴的使用论文2022-05-06
改性淀粉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论文2023-08-12
奔向“塔尖”的交换技术2022-05-25
移动教育的实现模式及发展论文2022-08-31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2023-07-13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措施2022-05-06
移动办公中4G通信技术论文2023-07-30
汽车列队行驶技术在铁路系统的应用方案2023-05-27
联通宽带实习报告2023-05-21
即时通讯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论文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