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

时间:2022-10-20 08:15: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共9篇)由网友“小晴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

篇1: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

3.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

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5.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6.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7.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

8.工程设计的规模和项目组成。

9.项目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要求。

10.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

11.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

篇2: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内容组成。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为:

1.封面;

2.扉页;

3.初步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图纸;

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工程概算书。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

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审批要求:

1.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2.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4.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

5,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6.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

篇3: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设计方案而编制的可供进行施工和安装的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或首页)、图纸、工程预算等。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3月2日(建设〔1992〕102号)文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有关部分执行。设计文件要求齐全、完整,内容、深度应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设计文件应经过严格的校审,经各级设计人员签字后,方能提出。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4.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

篇4: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四

地形图 按着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通过测量绘制而成的图形,是规划和总平面设计的一项重要资料依据。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地面上一段长度与图上相应一段长度之比。例如地形图比例尺是1:1000,就是地面上1000米的长度反映在图上的长度是1米。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地形图的比例可以不同。地理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1~5米;厂址地形团比例尺为1:500,1:1000或1:,等高线间距为0.25~1米,厂外工程地形图,厂外铁路、道路、供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输电线路,原料成品输送廊道等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地形图上的方向用指北针表示,在指北针箭头处注上“北”或“n”字。一般情况下地形图的上部为北向,下部为南向,即称上北下南。

风玫瑰图 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一般多用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的频率。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按风向中心吹,描在用 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图中线段最长者即为当地主导风向。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当地主导风向有密切关系。如把清洁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把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免受污染建筑散发的有害物的影响。风玫瑰图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风的一般情况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对风气候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地形、地面情况往往会引起局部气流的变化,使风向、风速改变,因此在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到地方小气候的变化,在设计中善于利用地形、地势,综合考虑对建筑的布置。

建筑总平面布置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布置建筑,组织交通线路,布置绿化,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有利生产发展、方便职工生活,称为建筑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设计图纸。说明的内容主要应阐述总平面布置的依据、原则、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街景空间组织、环境美化设计、建筑小品和绿化布置等。总平面设计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施工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周测量坐标和施工坐标。2.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设计标高。3.拆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建筑物的名称和层数。4.道路、铁路和排水沟的主要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5.绿化及美化设施布置。6.风玫瑰,指北针。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8.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测绘单位、日期、高程系统名称、场地施工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竖向布置 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标高,做到充分利用地形,少挖填土石方,使设计经济合理,这就是竖向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竖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和场地内外交通运输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的排除,并力争土石方工程量最小。竖向设计应说明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工艺要求、运输、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况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弃土地点、场地、平整方法等。还应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水排除方式(明沟或暗沟系统)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等情况。竖向布置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场地施工坐标图、坐标值。2.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 3.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标高。4.道路、铁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设计标高。5.用坡向箭头表示地面坡向。6.指北针。7.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层系统名称等。

管线综合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同时,根据有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解决各专业工程技术管线布置及其相互间的矛盾,从全面出发,使各种管线布置合理、经济,最后将各种管线统一布置在管线综合平面图上。根据各种管线的介质、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种管线敷设顺序。地下管线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地段,特殊困难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方可在车行道下布置检修较少的给水管或排水管。地下管线应避免将饮用水管与生活、生产污水

篇5: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二

设计周期 根据有关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基本要求完成设计文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设计周期。设计周期是工程项目建设总周期的一部分。根据有关建筑工程设计法规、基本建设程序及有关规定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深度的规定制定设计周期定额。设计周期定额考虑了各项设计任务一般需要投入的力量。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重要工程,经主管部门批准,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可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的设计周期根据工程特点具体议定。设计周期定额一般划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周期可在总设计周期的控制范围内进行调整。

城市设计 20世纪40年代中期,沙里宁明确地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这个概念在60年代开始广泛地被接受。例如纽约在1964年大力推行城市设计,作为一项新的政策以改进城市环境。近来,各国都在强调城市设计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特色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与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有两种提法:一种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环境设计。另一种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空间布局、空间设计或各物质要素的空间关系设计。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解还有如下的表述方式: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和行政管理手段。城市设计是造型设计,但不是个体建筑造型,而是把城市的多种要素排列得有秩序,所谓城市设计也就是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也就是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以及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遵循总体规划所制订的指导精神。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在总体规划指导精神下进行工作,这里包括城市性质的制约、城市规模的制约、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城市经济能力的制约。2.满足人的生产、生活各项活动要求。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完善的需求。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把满足这些活动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3.保持环境特征。每一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历史传统方面,地域气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城市设计应突出特色,以加强识别性,令人兴奋,用特色促进地区发展。它包括:(1)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2)人工环境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等。(3)人文环境如历史传统、民俗民习、社会风尚。4.提供多样性服务的可能。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各项物质要素。城市设计是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重点应考虑平面布局的清晰,空间展开的序列,以及形体、色彩、质感的处理。综上五个方面,城市设计的根本原则可归纳为“协调”、“多样”和“特色”。城市的形象问题与空间布局问题是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各国都在逐步完善它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从总的发展看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趋向。1.从着眼于视觉艺术环境扩展到整个社会环境的研究。2.从热衷于大规模大尺度的规划到从事“小而活”的规划,更面向人们生活。3.从热衷于“自觉”设计到重视“不自觉”设计的研究和在实践中加强引导。“自觉”设计是设计师刻求而成。而“不自觉”设计是从人们的需要出发逐渐发展而加以认定,相对完善,并随时间的推移,长久积淀而成,如徽州民居的形成。4.从园林绿化、美化环境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城市设计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这其中人是核心,建筑师和规划师都应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应重新认识建筑物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大自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应针对具体地域明确城市设计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我们应看到目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缺少中间环节,城市设计作为一项中间环节如何开展,如何与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接轨,如何评估,成果如何表达都在积极的研究和实践中。城市设计的发展促进建筑师必须涉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领域,也促进规划师作城市规划必须有着眼于整体设计的建筑师参加。城市设计涉及多学科领域,应努力运用各学科的科研成果,运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手段,深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是城市构成的所有物质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建筑小品、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等。城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

篇6: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三

居住区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4.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建筑基地 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如果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和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住宅容积率 是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值表示。建筑容积率是建筑规划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控制建筑基地内建筑的规模和高度,以便留出一定的空地作为绿化交通广场用地,也可以控制建筑物的层数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需要建设的基地应提出建筑容积率指标。

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大于0.4米;(2)2. 50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3)3.50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大于3米。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2.50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篇7: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一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3.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5.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6.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7.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8.工程设计的规模和项目组成。9.项目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要求。10.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11.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内容组成。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为:1.封面;2.扉页;3.初步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图纸;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7.工程概算书。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审批要求:1.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2.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3.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4.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5,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6.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3月2 日(建设〔1992〕102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设计方案而编制的可供进行施工和安装的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或首页)、图纸、工程预算等。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3月2日(建设〔1992〕102号)文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有关部分执行。设计文件要求齐全、完整,内容、深度应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设计文件应经过严格的校审,经各级设计人员签字后,方能提出。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4.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

篇8: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应用辅导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应用辅导

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

―2.游戏指导

―3.环境创设

―4.生活指导

―5.教育评价

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总则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各领域的内容相对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组织与实施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3)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4)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5)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0)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4.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2)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3)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4)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6)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7)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4)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6)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7)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8)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二)教育活动的设计

―1.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3)发展性原则

―全方面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4)直观性原则

―(5)个别化原则

―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别差异

―2.活动目标的制定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领域

―(2)系统性原则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儿童性原则

―在表述上,要以儿童的角度来表述

―.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1)活动目标

―(2)活动重点、难点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5)活动延伸

(三)各个活动类型的设计与指导

―1.健康教育领域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2.语言领域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3.社会领域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4.科学领域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5.艺术领域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四)整合教育活动

―1.整合教育的概念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将各个领域的活动整合在单元主题下,在一个活动中将各个领域贯穿,从而促进儿童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2.整合教育活动实施特点

―(1)教育目标的整合

―包括三个维度的发展

―(2)教育内容的整合

―包括多个领域的活动内容

―(3)教育资源的整合

―幼儿园、家庭、社区

―(4)幼儿发展的整合

―实施系列活动,发展儿童经验

二、游戏活动的指导

―1.合作游戏一般适合的孩子

―A.2-3岁B.3-4岁B.4-5岁C.2岁以上

(一)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1.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一种主动、资源、愉快、家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最有效有段

―2.游戏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本质属性)

―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2)非生产性(非功利性)

―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

―(3)愉悦性

―游戏中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4)虚构性(假象性)

―3.游戏的种类或类型

―(1)按认知发展水平分:

―感觉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2)按社会性发展水平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按教学要求(儿童行为表现)分: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4.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1)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4)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依据

―(1)幼儿发展特点决定

―(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决定

―(3)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决定

―2.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2)以游戏组织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

(三)幼儿游戏的指导

―1.教师的角色和定位

―(1)游戏材料的提供者

―(2)游戏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3)游戏的引导者

―(4)游戏的观察者

―2.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

―(3)以间接指导为主

―(4)根据幼儿游戏发展的特点指导游戏

―(5)依据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1)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的时候

―当游戏秩序(规则)受到威胁或破坏的时候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并准备放弃的时候

―当幼儿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产生困难时

―(2)介入的方式

―外部干预: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内部干预: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注意点

―分层次指导

―慎扮演“现实代言人”的角色

―及时退出

―4.不同游戏的指导

―(1)角色游戏的指导

―做好工作计划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做好场地、设备、玩具等的准备和投放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间接指导为主

―加强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做好游戏结束时的整理和总结工作

―(2)结构游戏的指导

―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

―帮助儿幼儿了解结构材料和相关操作技能

―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构造

―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

―(3)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主题的确定

―表演游戏物质条件的准备

―表演游戏的角色分配

―表演游戏过程的指导

―(4)规则游戏的指导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制适合的规则游戏

―教给幼儿游戏的方法,积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班指导的重点不一样

练习:案例分析

―大班的洋洋想玩“开车”的游戏,他画了很多奖券,还大声叫嚷:“快来摸奖呀!特等奖自行车一辆”

―童童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推给她一把小椅子,告诉她:“给你,自行车!”童童高兴地骑上去,

―强强也来了,也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还是推给他一把椅子,强强也很高兴地骑上去,两脚模仿着脚踏板的动作,蹬个不停。

―老师也来了,洋洋高兴地让老师摸奖,结果老师也摸到了一个特等奖。洋洋迫不及待地把一把椅子推给老师,还说道:“恭喜恭喜,你摸到了一辆自行车!”可是老师却说:“你这自行车一点也不像,怎么没有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

―洋洋低头看着自己的“自行车”,愣住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洋洋忙着按老师说的给他的“自行车”装上轮子,开奖活动不得不停了下来。

―请问:老师对洋洋的干预合适吗?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干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

―回答要点

―1.判断

―2.儿童的游戏特点:虚拟性及在案例中的表现

―3.教师干预中的问题和所带来的危害

―4.合理的干预方式

―分段回答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生活指导

(一)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和教育意义

―1.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是幼儿初步适应集体生活的开端

―(2)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2.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1)入园和晨检

―(2)晨间活动

―(3)早操

―(4)盥洗

―(5)进餐

―(6)教学活动

―(7)游戏活动

―(8)户外活动

―(9)午睡

―(10)饮水

―(11)离园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常规的概念和类型

―(1)常规的概念

―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的规范

―(2)生活活动的常规

―进餐

―饮水

―盥洗

―如厕

―午睡

―(3)教育教学活动的常规

―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

―社会交往活动和要求。

―2.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基本原则

―严格要求,毫不懈怠

―共同合作、持之以恒

―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榜样激励、正面强化

―(2)培养方法

―榜样示范法

―渗透教育法

―表扬激励法

―家园共育法

―图示观察法

―游戏练习法

(三)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保健常规

―(1)环境卫生

―(2)幼儿卫生

―2.疾病预防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疾病

―3.营养

―(1)脂肪

―(2)蛋白质

―(3)糖类

―(4)矿物质

―(5)维生素

―(6)水

(四)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

―(1)出血:指压止血法

―(2)骨折:止血、固定、包扎、送医

―(3)烫伤:清除烫伤源、保护创面、止痛

―(4)食物中毒:催吐、解毒、送医

―2.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地震

―冷静看清所处位置,有序按照熟悉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

―及时多到两个承重墙最小的房间,桌柜下面或房间内侧的墙角

―如果被困,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在室外,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央的空旷地带或树木周围

―(2)火灾

―拨打119报警,在醒目地点等候接车

―切断电源,开启消防电源

―组织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三分钟扑救,不能扑灭,则迅速撤离

―及时送受伤人员就医

(五)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环节

―(1)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

―基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2)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2.班级管理的内容

―(1)生活管理

―(2)教育管理

―(3)家长和社区工作

―3.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最常用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

―(3)目标指引法

―(4)榜样激励法

―(5)互动指导法

―4.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

四、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1.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1)物质环境

―(2)精神环境(心理环境)

―(3)制度环境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发展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2)幼儿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是师幼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3)开放性原则

―面向家庭、社区;走进家庭、社区

―(4)经济性原则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二、常见活动区的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和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

―又被称为“区域活动”、“区角”,是指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及室外场地来设置各种区角,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及主题活动发展进程,在各个区角投放一定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小组化,个体化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2)活动区的类型

―角色游戏区。

―积木区。

―玩沙、玩水区。

―语言图书区。

―音乐表演区。

―美工区。

―益智区。

―操作区。

―2.活动区的指导和材料投放

―(1)活动区的指导

―指导幼儿熟悉活动区。

―帮助幼儿制定活动计划。

―观察和评估。

―指导幼儿开展活动。

―回顾与调整。

―(2)活动区材料投放原则

―目的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丰富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是幼儿安全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是幼儿主动探索、积极表现的重要支持

―是幼儿良好情绪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幼儿和谐人格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心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在园期间的重要模仿对象和承担“重要他人”的角色

―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由幼儿教师负责来创设和营造

―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是构成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教师的态度、言行会影响幼儿对自身和他人价值、人格的认知和判断。

―3.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建立幼儿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1.家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1)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幼儿发展的伙伴

―(2)有助于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3)是家园、社区一致促进儿童的发展

―2.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平等尊重每位家长

―关爱并肯定每个孩子

―善用语言交流技巧

―关注家长的需要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1.幼儿园评价的目的

―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促进幼儿园工作的提升

―2.幼儿园评价的基本原则

―计划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3.幼儿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按评价的功能来分:

―诊断性评价:对幼儿的智力、等发展状况进行诊断、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做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的结果,目标达成的程度。

―(2)按评价的参照体系来分:

―个体差异内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3)按照评价方法来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二)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评价的要素

―评价的主体: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儿童、家长

―评价的内容:对儿童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标准:

篇9: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

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第2.1.5条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来源:

第2.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四、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第3.2.1条 基地内通路

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15m。

第3.2.2条通路宽度

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

三、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坡度

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第3.3.3条 室内外地面

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地下室、贮藏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第4.2.4条栏杆

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来源:

一、第一具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55m;

二、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距不应小于0.70m;

三、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四、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五、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

六、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七、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及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八、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的外沿之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设计方法转变解析论文

咨询工作计划

浅谈新发展形势下的电力政工工作创新论文

教师活页教案

教学管理制度

初一下期数学教学总结

课程咨询工作计划

培优措施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辅导:设计任务书(共9篇)】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教师优秀的工作总结2022-10-27

备课教案2022-05-07

小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2022-10-27

教师的教案怎么写2022-12-12

教师教案模板2024-04-19

六年级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3-11-11

辅导机构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01-31

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总结2023-10-20

高职实践课课程设计研究论文2022-12-01

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计划2023-03-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