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关中的散文(合集12篇)由网友“自带缝纫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咸阳关中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咸阳关中的散文
咸阳关中的散文
北面悬挂着帝陵公园全景图,五陵九嵏梁山远近起伏,周秦汉唐迷雾千古不散。南面张贴秦岭渭水逶迤并行的山水画长卷,道教圣山与儒家之水黑白相依,哲学思想与诗经唐诗交相辉映。西面在讲述的后稷教民稼穑、苏武执节北海放牧、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仙女的感人故事。东面在演绎秦王扫六和的激烈与悲壮,诸侯尽西来的不甘与惊惧。中心陈列着明清古城的亭台楼阁与长街短巷,渭河古渡与关中民俗的写真图像。这就是我展示给你们的“关中大客厅”的模型。
“关中大客厅”是我为咸阳的命名。我认为,既然把咸阳定位为以旅游休闲娱乐居住为主题的田园城市,那就给他冠以客厅之名最适合不过了。
无论你是从北面空降而来,还是由南面涉水而至,你都会对这座30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一次审视和认识的,你多少都得给它下一个定论,咸阳的资源无外乎就是地下地上的人文历史,除此别无。因而,给咸阳把脉,为咸阳定位,是十余年不停歇的努力,最后终于一锤定音:西安是生产财富的工厂,咸阳是保养充电的庭院。一如上海和苏州的关系。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地理位置所致,这条东西狭长的平原,这片山水俱阳的沃土,大静无华,适宜养心,凡来过咸阳的人都给出一样的结论,安静优雅。
我常常邀请天南海北的朋友,请他们来咸阳一聚,请他们参观“关中大客厅”,这里有爽辣的秦酒,也有甘润的陕青,既有羊肉泡馍葫芦鸡,也有腊肉夹馍葫芦头,穰皮子酸辣爽口,臊子面喜胃饱肚…… 吃饱了喝涨了,和他二爸一样了,走,逛走。斜倚古渡亭栏,聆听咸阳桥上车辚辚马萧萧的躁动,脑屏闪现出皇家卫队与宫娥嫔妃的踉跄与狼狈;迈步五陵原,想象大殡的仪仗遮天蔽日而来,倾国财富随葬于脚下这片厚土,从此荒寂的原野不再消停;东觅古都遗址,伫立高台四下望。金戈铁马今何在?六国惧色已无影,只留下悲壮的歌声、吼声、笑声、哭声与骂声......西踏青川寻根,教稼台抚今思昔,感恩后稷稻疏育民开新纪,农耕文明始于关中这方沃野腹地,孕育出了孝义天下的董永,忠义天下的苏武,慧于天下的苏惠,明于天下的李世民。凤鸣于台,爱情恒久。儒学传世,孔庙不朽。清渭高耸,古韵悠悠。钟声荡荡,瑞气千秋。咸阳湖水,载歌载舟。田园氤氲,宜居宜修。留恋往返,客心揪揪。这就是咸阳,我认为,游历一座城市,必须深入到它的角角落落,如此,你才会触及她的迷人部位,才会沉醉于它的迷人神情,才能难舍于它的.诱人气息,才能怀念于它的内容。茶的清香,酒的醇香,诗的深情,歌的豪放,人的厚道,土的质朴恰似磁石将客人缠绵的心绪牢牢地锁定,谁愿走出客厅的门扉。
不想走,就多留时日,我可以给你当向导,每走一处我都会讲给你一串迷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珍藏在咸阳箱底儿越千年的秘密,足令你惊愕,定让你瞠目,之后你会如梦方醒地叹谓:哦,原来是这样呀,了不起,咸阳!我爱你,咸阳!
篇2:关中女人散文
关中女人散文
关中女人喜欢运动,喜欢健康的美。不会忸忸怩怩,她们喜欢大声说话,喜欢高声歌唱。不哭哭啼啼,关中的女人乐观、爱笑,爱就爱得轰轰烈烈,恨就恨得刻骨铭心。生活中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懂得宽容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既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也不遮遮掩掩,虚伪矫情,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自然和坦荡,无论什么场合都能落落大方。
关中女人憨实、纯朴,热情好客。无论你是她父亲的故交,还是她老公的同事,只要你到她家,她都会热情的招待你,也许没有太多的客套和寒暄,但她会炒上几个拿手好菜 ,为你擀一碗面条。你吃得越多,她就会越开心,觉得自己的厨艺不错。你若客气不吃,她会生气,关中女人就是这么实在。
关中女人不做男人的情人,但却是男人最好的知己。她不喜欢偷偷摸摸,也没有心思打探男人的隐私,更不会追问你究竟有几个妹妹,她只要你在心中为她留一个小小的空间,只想做你的红颜。 她能解读你的失意,诠释你的困惑,排解你的痛苦。她能真正关心你,在你失意时,给你振作的勇气和信心;在你得意时,提醒你要正视自己;在你遇到生活压力时,她会认真帮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结,帮助你走出低谷……她能成为你最铁杆的异性朋友,成为你可以互诉衷肠的`异性朋友。你伤心时,她不会陪你落泪,她会拍拍你的肩,为你高歌一曲《从头再来》。你喝酒时,她不会陪你醉,但会陪你喝两杯,哪怕她不会喝酒,然后劝你回家。关中女人就是这么坦荡,豪爽。
关中女人不消极自卑,思维开阔,心态平和。利索干练,从内到外透露着一种乐观、自信。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难处,哪怕是天灾人祸,她们就像那沉稳的秦岭大山,能接受风雨雷电,严寒酷日的入侵,那怕只剩下一枚绣花针,一只背篓,她们也会用她们的坚韧和顽强,撑起属
关中女人很简单,喜欢穿简单的衣服,说简单的话语,写简单直白的文字。没有纷繁复杂的人际,没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无须浓装艳抹地打扮,一切都自自然然,清清爽爽。但无法掩盖那种天生丽质的美,那种天赐的羞涩,那种内在心灵的纯静。不喜欢用暴露的装束表达自己的性感,而是透出一种迷人的气氛,从骨子里散发出自己的柔情和妩媚。不是用自己的脸蛋和身材勾引男人的眼球,而是用自己的气质和思想抓住男人的心灵。
关中女人重情重义,爱,就是一辈子的事,哪怕自己嫁的男人曾经不是自己的最爱,但是结了婚她就会对自己的男人死心踏地,老公就是她们的唯一,生命中她们可以失去很多,但永远无法忘记责任与忠诚。夜里把头枕在老公的壮实的胸脯之上,把那方寸的避风港当作是她的一生的归宿。常将如火的柔情熔化在那安全的港湾,融进了冬季漫长的夜晚。
关中女人,更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情感。她们知道老公和孩子对她们很重要,但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更注重的是独立的美。不依赖撒娇来赢得玫瑰,独立的个性使她们看重的是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向男人索取什么。对待身边的男人不会主动或热烈,含蓄中有一份矜持,柔和中有一份刚强,既不冷傲的让人无法亲近,也不随便让人走进她的内心。
关中女人活得淡定从容,开心自在,或许容貌并不漂亮,但她们不抱怨、不自卑,有足够的自信和活力,如云潇潇洒洒,快快乐乐,她们真实而不虚伪,坦诚而不做作,如秦岭山一样自然、有力;如灞河水一样清澈、透明。
篇3:咸阳来客散文
咸阳来客散文
我在《人生如歌》上曾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沉重的十字架》,是写我老家的一位乡绅先贤赵可法。
赵可法是五四后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有报国惠民的实绩。他在家乡最早引进日本先进的蚕茧加工设备,开设赵家蚕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高高的烟囱不但是赵家村骄傲的标志,而且使暨东地区的丝绸质量上了很大的一个档次。
赵可法还在赵家开办了辗米厂,使稻谷加工从落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不但提高了出米率,而且提高了大米的质量。
赵可法还是一个忠诚的教育工作者,他几乎一生都从事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枫桥地区的战时补习学校的教务工作,使大批因战争失学的人,获得重新学习的机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是枫桥忠义中学——学勉中学前身——的校务董事,新中国建立后,他是首任学勉中学校长。
因为他家庭成份是地主,解放后不久,他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押回老家监督劳动,从此斯文扫地。
我小时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扫大路,扫道地,在拾猪粪,拾牛粪,在被训斥,被批斗,这个人就是赵可法。
我母亲和其他乡邻告诉了我许多有关他的往事,几乎都是对他人品与业绩的肯定,大家对于他的处境和命运都表示深切的同情。后来我查看了有关史志,对于他一生的事迹更加明白。
他是一九六九年去世的,死时还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于是我写了《沉重的十字架》一文,认为他的遭遇比耶稣更悲惨,耶稣最后的晚餐之后,在耶路撒冷的各各地,在十字架上只钉了六个小时就放下了;而他在诸暨市的赵家村却被整整钉了二十年。
这是时代转变时期的一种悲剧。在这个悲剧中,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变成时代祭坛上的牺牲。成千上万无辜的人被卷入阴风怒号的地狱,投诉无地,哭告无门。这是历史的残酷,这是历史的痛苦,这也是历史的无奈。
感慨感过了,文章写过了,一切也就过去。不料有一天,一位老邻居,一位知道我家在城关地址的老教师,她陪着老同学,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来到我家。
来者是赵可法的大儿子,工作和生活一直在陕西咸阳。有人把我那篇文章寄给他,告诉他有人在纪念他的父亲。他很激动,着手调查作者。
网名是陌生的,但根据文章的内容,他断定是本村人写的,根据文章情节,又进一步认定是我家的.人写的,他以为是我哥哥写的,因为他出去工作时,我还是一个学前的儿童。
终于他查清了是我写的,于是他通过他的老同学找到了我的家,向我当面表示感谢。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赵可法有许多子孙,分散在各地工作,但互有联系。他说他代表所有的兄弟姐妹向我表示感谢,感谢我说出历史和事实的真相。多少年来,他们的子孙只知道自己的爷爷,自己的外公,自己的老祖宗是一个地主分子,是一个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罪人。如今有一个外人来说明历史的真相,来分析历史的功罪,来说明他们的祖上是一个有功于家乡的人,他们觉得安慰和温暖。
我也感到很高兴,一个人微言轻的人,一篇普通的文章,只无非说了一下家乡人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居然能使一个家族感到温暖,这是我所未曾料到的。
人要讲真话,要信服真理,要做善事,为善那怕是最微小的努力,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也是一种贡献,我这样想。
篇4:古城咸阳的散文
关于古城咸阳的散文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由此可见,咸阳风水奇佳,真正是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又因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后以咸阳为都,故咸阳乃中国第一帝都。至此,奠定了咸阳文化古城的地位。
两千年前。
一座雄伟壮观,古朴沉重的宫殿静静矗立在咸阳大地上。只见此殿瞻天恋阙,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便是筑于皇家园林上林苑,征七十万民夫,集普天下数国宫廷建筑之精英灵秀造就的阿房宫。
天色微醺,残阳如血。
“焚宫。”
一个低冽而威严的男声响起,在周围的士兵立即将火把扔向廊内的桐油。霎时,火光冲天。点亮了每一个人眼眸里的激动与不安。
公元前2,弥漫在中国大地上的硝烟战火烧到了咸阳。金戈铁马,长驱直入,刘邦自立为王。楚霸王项羽因巨鹿之战而贻误时间,心血付之一炬,一气之下,怒烧阿房宫。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在秦皇暴政,刑法残酷,饿殍满地的都城咸阳里,一场连绵数月的冲天大火,烧尽了奢华侈靡,烧去了满城血腥……
但大火却没有烧尽咸阳的气数,咸阳如一尾衔着金轮的凤凰,口含曦阳冉冉升起,一时无比耀眼炫目,无人敢与争锋。而当繁华落尽,却也在烈火中覆灭,从遥不可及的神坛跌下,涅盘成水墨画上的`一朵青花,静守渭水旁,唇边敛笑,看盛世烟火,世人浮夸。
人世蹉跎,流年转换,今夕咸阳又新妆。
本就是钟灵毓秀的宝地,数千年的休养生息,虽已是“江山犹似昔人非”,却成就了“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的美景。
青青垂柳,潺潺渭水。春至细雨如丝,杨花飞舞;夏则傍流水亭轩,赏芙蓉花开;秋来隔窗听雨,小扇扑萤;冬可踏绵柔雪地,聆暗香遁地。
素笔染墨,淡然勾描。寥寥数笔便可勾勒出一座清净古雅的小城。城中的人们也随着城市的韵律生活,日子安逸而详和。
过往风云叱咤,赤血黄沙渐渐消弭在历史长河里。然而无论何时忆起,咸阳的过往都会是我身为一个咸阳人的骄傲。
百世绛色渲墨意,且看咸阳描新妆。
篇5:关中老碗面散文
关中老碗面散文
陕西关中的面食颇为丰富,外地人住一阵都能随便说出很多名字,像裤带面、臊子面、揪面、扯面、剪刀面、炉齿面……加上各种浇头多达百余种。那“大海碗”盛了多半煮熟的面,浇上某种浇头,看着就有食欲,像本地人的性格一样,实在,热情。
这天独自办事过了饭点,就近看到路边一家“老X家手工老碗面”餐馆。一对老夫妇热情地在厅堂门外招呼人,老丈把我让进大厅靠窗位置,先用黑陶瓷碗倒满热腾腾的面汤,然后,冲外面喊了两遍我点的“三合一”,笑呵呵地转身出门揽客。大厅连门厅圆桌方桌约有十七八张,清一色木质桌椅;每桌中间放着几个黑色的小陶罐,分别装着油泼辣子、酱油、醋、蒜瓣、盐;厅堂口木柜下面是小碗、勺子,上面消毒机露着木质筷子。
随着老妇热情的招呼声,进来一位中年女客,衣着朴实相貌端正眼睛透着灵气,手里攥着手机,似是刚打完电话的样子。站在厅堂柜台转弯处,眼睛看着墙上的菜单,浓郁的本地话说:“牛肉面多钱?”
“十三!”老妇微笑着站在女客身旁,她不用看菜单。
“怎贵滴?”女客木纳的表情带着些许惊讶。
老妇淡淡一笑说:“臊子面十块,油泼面最便宜,八块!”
“油泼面有葱姜吧?呃(我)不吃葱姜蒜!”女客犹豫地看看老妇又扫一眼菜单,看样子挺难决定吃什么。
老妇吧嗒吧嗒嘴,可不是,油泼面就是在熟面上撒了葱姜辣子粉再浇热油,喃喃地说:“要不你吃臊子面吧?除了臊子不加旁的。”
“你家臊子面难吃不?”女客说着走到大厅边上一张空桌前,似是接受老妇的推荐,又显得有些担忧,“要不呃先吃饭再给钱!”
“放心吃,呃家面卖十几年嘞!”老妇说着为女客倒碗面汤,转身边走边喊:“臊子面一碗!”出厅堂门又继续揽客。
女客喝几口面汤,又拿起手机开始讲电话,言语间都是家长里短的聊天,羡慕谁找了个好工作。
老丈端来一个青底兰花大海碗,装的是我要的“三合一”,冒起的面上面盖着一层牛肉、臊子、西红柿鸡蛋,我接过老丈递来的筷子,稍微搅拌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只是感觉这么大碗饭应该吃不完。
“咦——呃地心潮很!”惊呼的是那位女客,右手拿筷子左手揉着心口,脸上的表情显得十分难过。不少客人看过去,有人忍不住问情况,我也听出这是不舒服的意思,但这种场合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不多事,何况她的声音洪亮没太大异常,就边吃饭边留意。
“咋?你啥意思?”为女客端饭的老妇刚走到厅口又返回去,拉长着脸看女客,显得有些不耐烦。女客用筷子戳着碗里的菜,表情还是满脸的为难,大声嚷着:“难受很!呃说过不吃葱姜,你这还有,呃吃一口就不行嘞!”
那边的老丈满脸的'不悦走过来,悻悻地说:“她方才说了不另外加别地,么(没)人给你加啥,沃似(那是)炒臊子的姜,一点姜莫得咋做臊子?”“那不成,呃吃不哈(下),难受很!”女客把筷子搁在桌上,扭头看向一边,左手还在揉着心口。
“啥人些?”老妇无奈地扫一眼周围的客人,边往门厅走边嘟囔:“俺开十几年的面馆儿,么见过这号……”
“反正呃吃不哈,不能算钱!”女客一副不甘心吃亏的样子。
“行了行了,走吧,把钱退给你!”老丈说着掏出一沓散钱,抽出十元拍在女客面前桌子上,脸上写满了懊恼,大有为了不影响生意委曲求全的意思。
“退啥钱?沃(那)人压根儿么给钱!”老妇引着客人往里走,狠狠白了老丈一眼。
“呃也么说要你钱,意思就是么吃饭不给嘞!”女客幽幽地站起身往外走,又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
“她要不说你可不就拿了?”老丈虎着脸注视女客离去,边把钱塞口袋边向旁边客人申诉,“看,么给钱还想让给她退,啥人些?”
有些客人报以浅笑,有的自顾自吃饭,我的饭也吃的七七八八,站起身付了钱走出厅堂。老夫妇在门口继续招揽生意,身后仍是一派热闹景象。心里有点莫名的失落,不知是为老夫妇对客人骨感的现实感慨,还是觉得那位女客难以沟通,又或是生活的忙碌让人没有耐心去理解。
回头想想那摆在眼前的老海碗,那冒起的面和浇头,确实比较敦实,透着实在。
篇6: 关中酒文化
关中酒文化
关中,即渭河平原,关中之名始于战国,因位于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而得名,形如枣核,号称“八百里秦川”。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关中沃土,受益于渭河。渭河滔滔,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奔涌而下,东流入黄。北有六盘山屏障,南有秦岭横亘,犹如大河的两岸,夹峙着渭河。唐代张藉在《登咸阳北寺楼》中写道:“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即是对她的写照。渭河大德,“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相传华夏礼貌的始祖黄帝和炎帝既诞生于此。《国语》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史家考证,姬水在武功,姜水在宝鸡,都是渭河的支流。西北荒寒,不可谓地利,但周秦汉唐等封建王朝标榜史册,能够说渭河的作用不可小觑。
从大禹导渭开始,无论是郑国渠,还是白公渠,正是它们的滋养让八百里秦川多了一抹大国气象的红润。犹如母爱的臂膀,变贫瘠为肥沃,变荒凉为葳蕤,于是“仓禀实而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脱胎于蛮荒,向着礼貌的珠峰一步一个台阶迈出坚实的脚步。渭河由此成为秦川的一条绿色丝带,河岸的每一根芦苇都是一个传奇。渭河通衢,当年晋国大旱向秦国乞粮,秦的粮食“以船漕东转,自雍相望至绛”,能够沿渭河而下,又溯黄河、汾水而上,直达晋都。作为一国之都的长安,人烟阜盛,每年需要漕运的粮食多达数十万石数百万石,这些都要仰仗渭河。渭河之水阿,她亦曾载着李白将诗意的经纬穿针引线在华夏的布衣之上,让这儿的人们在躬耕之余眺望那轮思念的月亮。所以当你站在渭河边上,听那潺潺之音,即是这些诗句的吟哦,嗒然入心。
渭河成就了关中,“山水清丽,林跨数郡”。除此之外,关中还有地理上的优势,北有陕北高原,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连绵,东有华崤诸山,兼有黄河环绕,可谓山河环抱,气势团聚。关中险要,有一个说法叫“百二秦关”,意思是说百万人攻关中,两万人足以拒之。当年范雎入秦,游说秦王:“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自秦以降,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关中的地位为经营天下者所首重。关中,多少个封建王朝枕流而栖?无需走进发黄的书页,我们也能目穿古今,那滔滔渭河淘走了无数的英雄往事,却无法吹散两岸的袅袅炊烟,那覆压大地的村庄只有听着她的呼吸才能走进睡眠,仿佛母爱的臂弯,与她在同一个脉搏上心跳。即使我们远走他乡,也会记得这条村头的长河,她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柔软,那柔软中却又有着一根坚硬的骨头,于是振作起来,遥追周秦汉唐的光芒,作弄潮儿的长吟。
酒是一方水土的物化,或浊或清,或醇或寡,或烈或淡。饮了这杯酒,似乎就以某种方式融入了当地的山山水水,继而神往不疑,反认他乡是故乡了。关中酒就是这片土地的味道,空杯余香,意犹未尽。看似寻常,其实奇崛。正像北国的冬天,以一色作墨,翩跹天地之间。当你饮了这杯酒,即是把汉唐气象吸纳于胸襟之中,眼前是霓裳声色,耳畔是金声玉振,这就是关中酒的魅惑,也是每个喝了关中酒的人庶几能够抵达的彼岸。
作者:孔金泉
篇7:冲向吉尼斯的关中硬汉子散文
冲向吉尼斯的关中硬汉子散文
一提到王平,我们周至人都会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他于央视春晚,以身手不凡的绝技,崭露头角;在湖北卫视“吉利全球鹰我就是天才”的表演赛中,倾倒台下所有观众,臣服所有的参赛者,被誉为中国传统八大苦功第一人。
我们认识王平,是通过一段新浪娱乐快讯和他神交的:
“用细钢针扎进自己的双臂,穿过肌肉,之后在钢针上面挑起20多斤重满满两桶水。这种只能在武侠小说或者电影里看到的绝技,‘吉利全球鹰我就是天才’选手王平却能轻而易举做到,不仅如此,他还用嘴叼起自行车,而且上面还坐了100多斤重的成年人,他的超强气功功底让人折服不已。”
随着央视春晚和湖北卫视“吉利全球鹰我就是天才”的热播,王平开始响当起来,被新闻媒体和网民称为最给力的气功大师。被誉为中国传统八大苦功第一人。
看了王平的诸多报道,我被他的绝技深深感动,当得知这位天才气功大师竟是我们周至县富仁镇卫星村人时,更是惊愕不已。于是,就有了一睹为快的冲动。天随人愿,这种机遇让我可逮住了。初的一个周末,《周山至水》杂志编辑部主任孟涛先生打电话,邀请我和作家老赵采访王平。听到王平二字,我不觉心里咯噔了一下,忙问,是不是湖北卫视上热播的那个吃啤酒瓶的王平?孟主任说就是那个王平,我喜出望外,立马关机下网,欣然前往,准备见识见识这位周至人为之骄傲的小乡党。
王平中等偏上个头,留着小平头,长得眉清目秀,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显得特别有神。看起来,他像个风流倜傥的学者;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顶级功夫强人!
他说起话来诙谐有趣,见面几句热情话就让人贴心热乎。当问起他的从艺生涯时,他就笑呵呵地侃了起来……
“说起我的从艺生涯,让你们几位见笑了。我家兄弟三个,我是家里的老大,自小就是个不省事的主儿,书念的不咋样,倒学会了舞枪弄棍的本事,为这事没少挨过老爸的揍,但过后还是我行我素。老爸拿我没办法,愤然地说:‘我看你就不是念书的喔料,爱成啥精就成去吧,你的事我也懒得管了!’我心里知道,这是老爸恨铁不成钢,但没辙,我就喜爱舞枪弄棍这玩意。”
说着,王平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放下茶杯,笑呵呵地看了看我和作家老赵,神情又飞扬起来:“你还甭说,我这根小草倒被一个剧团看上眼了,马团长看了我一阵舞枪弄棍后,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是块练武的好料,你要是愿意的话,就跟我们剧团走好了。’”
“行!”我眉飞色舞一口应允。我瞒着家人,第二天一大早就悄悄地跟着剧团走了。马团长见我跟头翻得好,又会舞枪弄棍,就让我上台充当戏里的马弁。虽然说在剧团里我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在马团长眼里却是块难得的宝,夸我勤快人缘好,还让我做他的助手,我心里明白马团长如此抬举我,是因为我这个人热情随和,是剧团里的开心果。
“那你后来咋又到了一家歌舞团呢?”未等王平说完,我又忙插上了嘴。见问,王平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又继续说:“提起这事,我至今还觉得对马团长有点歉意,总觉得对不住他。剧团在陕北定边春季物质交流会演出时,正好,山外一个歌舞团也来助兴演出,听人说歌舞团里有一个气功师功夫了得,我一时心热,就去看了演出,那气功师钉板开石的功夫,让我大开眼界。演出结束后,我就到后台见了那位气功大师,自报家门,要拜他为师。那气功师问我练过功没有,我说练过。气功师随手从武器架上抽出一把长抢,让我耍耍看,我不客气地接过长抢就舞弄起来。气功师傅说我耍的倒也干净利落,笑呵呵地说:“孺子可教也!”在一边观看的歌舞团团长热情地邀请我到他的歌舞团,我当然乐意接受,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学习传统绝技才是我的愿望。回剧团,我向马团长说了我要去歌舞团的'事,马团长说啥也不让我走,马团长是个明事理的人,后来还是忍痛割爱放我走了。
自从王平到歌舞团后,就勤学苦练起来,当他了解到中国传统八大苦功后继无人,将要失传时,他就向黄师傅说,他要把这传统苦功继承下来,黄师傅瞥了他一眼说:“你能吃这苦吗?这可不是娃娃耍假假闹着玩的,就拿钢针穿肉臂来说,一根钢针要从肉臂中穿入……这一苦功让多少练功的人望而生畏。”说着,黄师傅又冷冷地看了王平一眼,迟疑了一下说:“这生生的疼痛你能经受住吗?”“能!我一定能经受住。”王平一脸认真地回答师傅说。结果证明,王平没有食言,10多年下来,他硬是把这中国传统八大苦功继承了下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机遇终于眷顾这个“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功夫传人!
月,在吉利控股集团和湖北卫视联合打造的“吉利全球鹰我就是天才”大赛赛场上,各路英雄云集:响指达人葛望一分钟之内能打响260次的精彩表演;吉他指弹高手杜飞飞用一把吉他演绎数十把吉他奇人奇事;一个人能活灵活现表演对口相声的腹语高手史峰......众多的精彩表演,使台上评委喜形于色,使台下观众为之雀跃!
然而,王平的上场,顿使赛场高潮迭起!他用钢针横穿两只手臂,各挂两只盛得满满的大水桶,然后舞动身躯,就地打转,两只水桶随之旋转!这时候,他的手臂,臂上钢针,钢针上挂着的水桶,旋风一般,成了一个平面!煞似壮观!就这样,他一连轮了十多圈,忽的,戛然而止!脸不红,心不跳,提桶而立,如庖丁解牛一样的干净利索和平心静气:“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更奇的是,那满得凸出桶面的水,或飞一般地抡,或飞一般的转,或戛然而止地停,一点未洒,一滴未流!
他取来两只啤酒瓶子,盖子也不揭,放进嘴里,咬碎而食!啤酒不洒,瓶渣不掉,“卡擦”、“卡擦”,一阵猛嚼,一阵狼吞虎咽!那样子,就像小孩子吃冰糖似的爽口,嚼巧克力一般的惬意!他吃完一瓶,又是一瓶……他口叼自行车,车上坐着一个大小伙,大小伙竭尽全力地蹬着车轮子!他钢针封喉……他鼻孔吞钉,稍微运气,钉子竟奇迹般地蹦出眼帘……
精彩的表演,真米实麯的硬功夫,无与伦比般的身手不凡!
台上,美女主持人程丞花容失色,掩面拭泪,全然忘却了自己的主持身份;三位评委瞠目结舌,老大一会子都屏住着自己的呼吸;台下观众,始而伸颈,侧目,继而“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最后,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聊到春晚刘谦的魔术表演时,王平淡然一笑说:“跟苦功相比,魔术可算是小菜一碟。”我回头瞥了王平一眼,有点激将的味道说:“小菜一碟?那你也来一小碟让我们几个见识见识。”
“行么!我就给你们来一碟,让你们几个瞧瞧。”说着,王平起身,随机把手中燃得正旺的半截香烟向另一只拳眼一塞,轻轻地吹了口气,一展手,那红红的烟头便没了踪影!正当我们三人愕然时,王平拱拱手,笑呵呵地说,献丑了。说着,又从上衣兜里掏出一沓白纸,当着我们的面,一页一页数了起来,不多不少,数了十二张;数毕,把那沓白纸合叠,随着“哈”的一声叫,一扬手,手中那沓白纸却变成了一沓百元大钞来!钞票不多不少,正好又是十二张!“奇哉!奇哉!”我和作家老赵,孟涛主任拍手叫绝!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这句话,我们几个人从小乡党王平身上得到了印证。虽然说,魔术是假的,但这零距离的观察,却看不出一丁点儿破绽来。在场的孟涛先生不信这个辄,他在王平的身前身后找来找去,甚至让王平挪了好几个地方,但是,还是无法找到这根不翼而飞的半截香烟!王平的功夫真可谓炉火纯青!
说小乡党王平是中国传统八大苦功第一人,是中国最给力的顶级大师,这称谓可算是名副其实,一点不假!
在演艺界,王平表示,他不会止步于此,他要挑战全世界,挑战吉尼斯!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乡党王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也祝愿我们的观众,看到他更精彩的演出!
篇8:关中的小镇
从西安火车站乘坐游10路公交车,经过g10国道公路向东行驶1个小时然后左转进入一条窄路过一个收费站,继续前行穿越一个立交涵洞,便会央入眼帘的是一条有绿色草坪形成的中央分隔带的水泥街道,街道的左边是一排高矮不规则的商业店面,街道的右边是用钢网做成的围栏体育活动场,沿着这条大道继续向前就是这个关中小镇中心位置所在地-正阳镇。
街道的正对面是渭河发电有限公司的机关及厂房所在地,远远看见高耸入云的大烟筒笑高空滚滚释放黑烟,当地人们以老名称呼为渭河电厂,渭河电厂立足咸阳市正阳,文明与省内外。也是正阳镇唯一独有的一家国有企业,也是这座小镇及咸阳市经济的支柱的基础。在这里虽然偏僻,却职能设施一点也不落后。政府以电厂为中心向外扩张辐射,分别以电厂为经济纽带进行大力建设,执政为民的镇政府等机关职能机构,有工行银行,建设银行、英才职业学校、电厂职工医院等单位,构成了城镇一体化的共同体。有最大的农贸市场,采样俱全。有成了规模的超市,还有一个上了规模的小商品市场。沿着街道直行遍地可见一排紧接不尽的招待所,还有一家灯火闪烁的宾馆酒店。
这座小镇以电厂而有名,以汉阳陵而闻名与世界。过去人们因交通不便也曾抱怨哀愁,去年刚刚开通了游10路和5路的旅游乡村公交车。游10路直接开往西安火车站,5路由汉阳陵直接通往咸阳火车站。解决了有史以来出门难的问题,填补了正阳镇再无公交的空白。现在说来还算上情况好了许多,不过公交费用还是比较昂贵。乡村公交说来也不规矩,在西安市区不靠站牌位置停车,在农村公路招手便停,小中巴也设专人乘务员售票,不过乘服员一般为年龄较大的女性而且比较憨厚。有年轻的乘务员不过也是女性,容颜普通却服务态度比较粗陋野蛮而暴躁,冷不防便会受到恶意的攻击。
每周三是小镇最举热闹盛行的赶街庙会,这天远处经商的小商小贩便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在街道的两旁设点安营扎营,经营起自己的生意小摊,有买衣服的,小零食杂货,水果、蔬菜、花树、小农具等农村的特色在这里一应俱全,各自都在寻找自己的市场机遇,开辟着自己更好发展的市场的生机空间。农村人也会蜂拥而来追赶这场盛大而热闹的庙会,来购买自己喜欢或者家用的物品。他们有骑自行车的、开小汽车的、摩托车的、在街道的大街小巷角落的位置,将各种不同的车辆摆放的严严实实,人们便来到商店挑拣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拿起来看了又看,比了又比,有的毫不犹豫的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红色钱币直接付款,有的却又放下继续前行另外一家挑拣,有的直接谈判交易价格,有的直接走到地摊旁边,摸摸摊桌上摆放的小件,有望望高处挂着稀无有。。。闹嚷嚷的吵杂声中夹杂着广播里的叫卖声,真是热闹极了。
关中之所以有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在过去也曾为纳粮做出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新型产业型带动经济建设,形成以葡萄、苹果为支柱的产业经济纽带。在过去以傲慢温饱的基础上人们腰包也鼓了起来了。在过去曾经以农作物为主的产量的大镇,当然人们的粮食丰富充足,没有经受饥饿的疾苦,所以从老年到中年,从中年到青年及现在的孩童,他们的身体都比较丰满,男的也比较健壮,肥胖在这里也成了一大特色。不过电厂的落成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曾经优质的水质此刻的本质也改变了清纯本色,味道也咸涩苦味,所以这里的人都显得枯黄缺水的面部干糙。爱美之人人们也曾进行特意的装修涂抹,可同样改变不了皮肤粗糙的本色。可他们仍然去努力去追求城市人的苗条身材,美丽本色,一大清早就去英才学校的操场锻炼跑步,在练也改变不了胖和粗糙的本色。
突然使我想起一些事来,在陕西的陕北,姑娘为何会拥有美丽苗条的身材。不过哪里也是同样的缺水,不过人们的劳动强度很大,整天翻山越岭种地,以山头对山的高呼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所以才有了阿宝的高音歌喉的优秀艺术家。陕南以山清水秀的大山,人们以野菜充饥的为生,当然不会有大胖子的存在。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很艰苦和恶劣,却营造了人们身体健康苗条的土壤,这就是明显对照,此刻明白深山凤凰的由来,想来李勇讲得不错,懒汉高吼秦腔的佳作。
篇9:关中的习俗
每个地区都会拥有他们独特的习俗。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看看关中的习俗吧!
关中有十大习俗,现在就由我来一一将给你们听!
第一个就是:面条像裤带。也叫“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还有一种别称,叫作 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 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 面,一根面条宽度差不多有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左右,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就可以做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到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第二个是:锅盔像锅盖。我来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它的传说: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第三个:辣子是道菜。说到辣子,一般人都认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但是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的.菜。,以前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满了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第四个里说的东西我想你们应该都吃过,那就是:牛羊肉泡馍大碗卖。“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人们认为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等于就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第五个就是:碗盆难分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碗吃饭。那是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把它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第六个说出来可能会让一些人发笑,就是:帕帕头上戴。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你如果到关中的农村去,这里的样子,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第七个是:房子半边盖。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可是人们为什么要一边盖呢?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第八个:姑娘不对外。据说因为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此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第九个就是:不坐蹲起来。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这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而且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太阳或者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第十个:唱戏吼起来。唱戏指的是秦腔。这个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京戏,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关中的十大习俗了吧?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给大家讲其它地区的习俗!
篇10:关中女子美文
麦收忙毕之际,关中平原再次迎来它嫩绿、清新的景象。一月前,田地里还是麦浪翻滚、金黄灿灿,此时却已是玉米拔节、夏苗旺长了。冬小麦、夏玉米,这是关中人的福分。
田地里,谁家的女子正手持锄头、挥汗如雨,在玉米地里锄得不亦乐乎。锄头一高一低、一起一落,恰构成一幅优美的弧线,再配上女子那粉红的衬衫,蓝色的裤子,高高盘起的`发髻。哦,好一幅美丽多彩的水彩画!
关中人称女孩子为“女子”,也有父母称自家的女儿为“女子”。在关中人口中,“女子”是一种昵称,包含有亲密、亲切的成分,所以长辈人称晚辈女性 为“女子”,年长者称年幼者为“女子”,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成分。“女子”一旦长大,出了嫁,走进了婆家门,就改称“媳妇”,这是女人从稚气走向成熟的蜕变。但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孩子不论长多大,始终还是孩子,即使出嫁了,为人之妇,为人之母,成了半大孩子的妈了,还称“女子”。“女子”实在是一种让人迷醉的称呼。
关中人给女孩取小名喜欢取“谇女子”、“臭女子”、“黑女子”,等等。人常说,赖名好养活,这和男孩被叫做什么“黑娃”、“狗剩”之类是一回事。
在关中,假如你是一个年轻女性,在大街上猛不迭被人叫一声“女子”,你会倍感心情舒畅、惬意。假如叫你者是位慈眉善目的卖菜老伯,也许你会停下来光顾他的菜摊。假如叫你者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婶、大妈,也许你会驻足和她们拉拉家常。这比当今社会被叫做什么“美女”更凑效,更有感召力。
关中“忙毕”,有新媳妇回娘家的旧俗。回娘家又称“熬娘”,是指回娘家住的时间比平时都长,少则十天半月,多则超过一月。常言道:闺女是爹娘的心尖尖、肉嘟嘟,怀里的贴身小棉袄。回娘家了,爹娘嘘寒问暖,左顾右盼,只想使出浑身的劲把女儿疼,做尽好吃的往女儿嘴边送。“女子长、女子短”地叫着,好像女儿在婆家每天都在受罪一般。这就是做“女子”的待遇。
现如今,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即使农村,轿车已不是鲜事。人们出行方便了,出嫁闺女回娘家的次数也频繁了,常常三天两头往娘家跑。提着孝敬爹娘的礼物,刚进村口,一伙大娘正聚在村口做针线、拉家常。“你看,那不是XX家的女子吗?你看那女子多乖,多懂事,多心疼......”此时闺女脸上那笑呀,似盛开的花,心里呀比蜜还甜。
“ 女子”是关中女人婚嫁前的别称,是娘家人改不了口的昵称,是伴随一生,挥之不去,思之美妙的代名词。
篇11:关中四小碟
关中四小碟
关中四小碟,其实是指陕西关中地区很多餐馆都在卖的四道凉莱,销量极大,有趣的是,这四道凉菜都跟粉有关系,它们分别是橡果凉粉、陕西凉皮、葛根粉皮和酸辣醋粉.
作 者:周延涛 作者单位: 刊 名:四川烹饪 英文刊名:SICHUAN CUISINE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篇12: 关中流年作文
关中流年作文
时间的指针不断划过,如同固执的步伐,一步又一步踏在来时的道路上。这是一种不属于晓风残月的惆怅,原来,我已经高三了。
简单的草场,爬满裂纹的跑道,一小丛青翠的竹影,还有将校园与人行道隔开的高大树木……这是关中的田径场。其实,初见时,她简陋的一切并不尽如人意,但在不长的相处后便发现:她竟是那么温柔的存在。平日里的.田径场在晚饭后总会迎来许多晚读的同学,嗅着青草的芳香,伴着夕阳的余晖,郎朗书声回荡在田径场的每个角落。这是属于我们高中时代最温暖的场景。运动会时的田径场就更加热闹了,没有冰冷的铁丝网阻隔着看台,大家围在比赛场地不断地加油喝彩。在长跑项目中,比赛的终点总是挤满了人,关心着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或搀扶,或送水。汗水与喜悦交织,关怀与鼓励同在,这块田径场不仅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极限,更见证了关中学子们深厚的友情。在我们心中,她并不简陋。
关中的天空亦是那么动人。中大路通往教学区的树影,框出了一片最蔚蓝最纯净的天空。或许在匆忙的脚步中很难静赏那一寸美好,也很难流连于那一抹白云,但这片天空始终伴随着我们走过在校园中成长的每一步。当你为不顺心的琐事烦恼时,记得抬起头,静享这不经意间错过的美好。
岁月的划痕是属于关中的别样韵味,在周围建筑不断更迭的城市里,关中仍保持着最纯朴的面容。周末午后斜映在阅览室里明媚的阳光,黄昏时被远处的苍山与夕阳相呼应而染成淡金色的操场,夜晚被挂在树梢的一笼白纱铺洒了的回家道路……关中并没有那么华丽的人为装饰,大理已将最美的自然风光赠予关中作伴侣。简单而深髓,这便是我深爱这所学校的理由。
夕阳恰落灿霞天,风系秋铃金叶旋。
不住纱帘卷窗起,浅尝书页画堂眠。
看破繁华无月伴?品淡浮尘有茶香。
流年静似好时光,欲道曾年已惬然。
翻过的日历如悄悄滑下的枯叶,带走了盛夏的枝叶硕硕,亦蕴藏了来春的生机勃勃。尤记这年少时光,这最质朴的韶华,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 关中老碗面散文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咸阳关中的散文(合集12篇)】相关文章: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2023-05-29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翻译赏析2022-08-27
《鸿门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11-15
鸿门宴教案2022-06-11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八)2022-09-01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2022-07-21
《留侯世家》读后感2024-04-05
阿房宫赋教案2023-07-23
初中生阿房宫赋读书笔记2022-09-26
萧何曹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