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共12篇)由网友“雪人用冷火取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 据成德 ,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浃:浸透
B. 帅将士朝之帅:带领
C. 朋友失意,尚可谢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逆:反叛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B. 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 召入谕之曰虽董之以严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参考答案
6.D 【解析】逆,迎接。
7.D 【解析】A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用来”;B项前“为”是“为了”,后“为”是动词“作为”;C项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对”;D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8.(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引”1分,“责以大义”句式1分,“劝”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方”1分,“绥”1分,“何得”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4分)
【参考译文】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 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 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篇2:大义感人阅读及答案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 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 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B. 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 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6.D 【解析】逆,迎接。
7.D 【解析】A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用来”;B项前“为”是“为了”,后“为”是动词“作为”;C项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对”;D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8.(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引”1分,“责以大义”句式1分,“劝”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方”1分,“绥”1分,“何得”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4分)
【译文】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篇3:《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大义感人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注】楚昭王遭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王败。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答案: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此句的主语是“刘氏四百年基业”,谓语是“定”,“于是”作状语,“矣”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应画在“基业”和“定”之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父老反矣!何患无君
答案: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何患无君”。还要在理解整句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反”在这里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患”是“愁”的意思。
3.选文记叙了三个故事:楚昭王 ,汉高祖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2分)
答案:依靠父老乡亲复国民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相关提示与要求进行正确概括。根据对首段内容的理解,不难了解到楚昭王深得民心,从“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教”,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填“依靠父老乡亲复国”。第二空要填写对第三件事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即民心的重要性。
附:译文
吴王阖庐伐楚,国家灭亡而出逃。父老乡亲来送他,楚昭王说:“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父老乡亲们说:“希望有像您这样的显明君王啊!”一起跟随着他,有的前往秦国,号哭着请求支援。最后终以此复国。
汉高祖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召集各地有声望的人说:“父老乡亲们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残害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要在关中做王,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我来的目的,就是替大家除去以前的祸害,不是来施暴的。于是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百姓解释说明,百姓们都很高兴。不久,项羽所过之处残杀无辜,百姓大失所望。刘氏四百年的基业就确定于这个(时候或事件)了。
篇4:洪迈的原文译文
洪迈的原文译文
【原文】
《温公诗话》云:“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奂、畅诸二诗。二人皆当时所不数,而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予观《少陵集》中所载违迢、郭受诗,少陵酬答,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之语,则二人诗名可知矣,然非编之杜集,几于无传焉。又有严恽《惜花》一绝云:“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前人多不知谁作,乃见于皮、陆《唱和集》中。大率唐人多工诗,虽小说戏剧,鬼物假托。莫不宛转有思致,不必颛门名家而后可称也。(奂、畅诸、馆本作涣、畅当)
【译文】
《 温公诗话》 说:“唐代中期,文学创作蔚然成风,作家姓名湮没无闻,不传于世的,非常之多,比如:河中府(治所在河中,即今山西永济薄州镇)鹤雀楼题有王之奂、畅诸的两首诗。这两人都是当时数不着的,可是后代具有诗名的一些人,哪儿能比得上他们呢!”我看到《 少陵集》 中载有违迢、郭受的诗,杜甫酬答的诗中,以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的句子,那么,二人的作诗的名气就可以想见了,可是要不是编到杜甫的文集里面,那就几乎一点也流传不下来了。还有严恽的'绝句《惜花》 一首:“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以前的人不知是谁作的,原农上现在皮日休、陆龟蒙的《 唱和集》 中。大体上说,唐代人大多工于作诗,但即使创作小说戏剧,假话鬼物影射现实,也无不情节曲折、富于情致,不一定非为作家之后才值得称道。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篇5:大义感人阅读题含答案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注】楚昭王遭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王败。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答案: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此句的.主语是“刘氏四百年基业”,谓语是“定”,“于是”作状语,“矣”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应画在“基业”和“定”之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父老反矣!何患无君
答案: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何患无君”。还要在理解整句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反”在这里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患”是“愁”的意思。
13.选文记叙了三个故事:楚昭王 ,汉高祖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2分)
答案:依靠父老乡亲复国 民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相关提示与要求进行正确概括。根据对首段内容的理解,不难了解到楚昭王深得民心,从“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教”,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填“依靠父老乡亲复国”。第二空要填写对第三件事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即民心的重要性。
篇6:画师洪野阅读以及答案
①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
②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
③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
④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
⑤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
⑥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
⑦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
⑧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
⑨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浮沤,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11.文章第①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2分)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1分)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1分)
12.文中第⑦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2分)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2分)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2分)
13.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4分)
答:不慕虚名,甘于寂寞,正直坦率,安于淡泊,追求自由。(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
答: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每点2分)
篇7:《洪渥传》阅读答案
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出;久之,乃为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反其孥。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子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为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救。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其经营之犹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人游,初不甚欢 游:交往
B.与贤愚皆恨失之 恨:遗憾
C.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 列:写,记载
D.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 伸:伸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异议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久之,乃得官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为洪渥立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②初进于有司,连辄出
③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 ④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
⑤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 ⑥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渥不会阿谀奉承,所以注定了他在官场上“辄连黜”、“久不进”的命运。
B.洪渥为孝敬他的哥哥,节衣缩食给他买了田产,甚至一度辞去官职,安顿好哥哥后才官复原职。
C.洪渥仕途不顺,但却没有影响他“赴人之急”的热情,这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D.作者在第三段中阐明了自己的史学观,批判史学界猎奇、神话、拔高等违背社会现实的立传倾向。
14.翻译(10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5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分)
篇8:《洪渥传》阅读答案
10.D(伸:表彰)
11.A(而:连词,表转折。B乃:前者是副词“才”,后者是动词“是”。C以: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后者是介词“因为”。D其: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12.B(②说1韵是洪渥仕途不顺,③说洪渥穷困的程度,⑤是洪渥兄长的做法。)
13.B(未曾辞官。) 14.略
译文:
洪渥是抚州临川人。为人温良和顺,和别人交游,开始时不很让人喜欢,交往久了就感到很有味。家里贫穷,凭着进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有擅长作赋的.才名。刚开始被推荐给有关部门,总是接连被罢黜,很久才得到一官半职。做官后又不奔走钻营,又很久不升职,最后死于黄州麻城茶场监任上。死后不能归葬,也不能使他的妻子儿女返回家乡。乡里人听说洪渥死了,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遗憾失去他。
我年轻时和洪渥相识,但不很了解他的为人。洪渥死后,才听说他有一个哥哥年纪已七十多了,洪渥得到官职时他哥哥已很老了,不能和他一起去做官的地方。洪渥到任后,根据自家人口使用俸禄,把多余的钱拿回故乡,买了百亩田,给他哥哥,又离开家乡去做官,然后才感到安心了。洪渥死后,他哥哥又没有儿子,就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抚他的妻儿,想要让他们返回家乡然后把田给他们居住。他的妻儿因为很柔弱,没有能力自己回家。他的哥哥也已很老了,没有办法,一想起洪渥就感到悲伤。但他经营田产仍然不停止,忘记自己已老了。洪渥兄弟能做到这样,应该没有羞愧了。洪渥平时看起来好像是不能做事情的人,等到别人有急难需要他去奔走解救时,他早早晚晚不敢稍有懈怠。他对于别人是真有恩惠啊。
我看古今杰出人物的传记,往往根据人的品行道义来写的,像那些不被写进历史的人,往往一定要挑选那些奇特而惊人的事来让他感动世俗;有的是选择那些高尚得无人能继的事迹来写;有的是为了表彰一个人的善行来批判天下人赶不上他。虽然他们这样写是出于用辅教来惊醒世人,然而求证于中庸这也未免是过分了。像洪渥这样的关心人,应该说是人人能做到的,所以我就记下了他的事迹
篇9:《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母亲洪烛》阅读答案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①
②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④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7、①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21、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篇10:《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
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①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
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 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 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①玉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 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2)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参考答案
4 .B
5 .C (工程营造归工部管。)
6 .A (概括不全面,“降知汝州”这次完全是受岳父寇准的牵连。)
7 , ( l )仁宗受到感动而醒悟.于是减轻守卫者的罪责。不久下诏告谕天下不再重修玉清宫。(“感悟”、“已而”、“谕天下”各l 分,句子大意2 分。)
( 2 )王曙任参知政事时,在西京洛阳修建宅院,益恭劝他王曙以年老为由退休,王曙最终也没有离职。(“治第”、“谢率”、“不果去”各l 分,句子大意2 分。)
参考译文
王曙字晦叔,隋朝东皋子绩之后。世居河汾,后来又迁居为河南人。考中进士,调任定国军节度推官。咸平中期,又应试贤良方正科,策试入等,升迁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任定海县知县。任满还朝后,又任群牧判官,在任内考证收集古今马政沿革变迁,著为《群牧故事》六卷,献给皇帝。又调任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因举荐进士不实,被降为监庐州茶税,再迁任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以右谏议大夫出任河北转运使,又因部属官吏受赇,降知寿州。又调任淮南转运使,勾当三班院,代理知开封府。
后又以枢密直学士身份出知益州。有个士卒在夜裏报告说军队将要*乱,王曙立刻调查其真假,因谎报军情士卒被斩首。蜀人将王曙比做张咏,号称“前张后王”。入朝后又任给事中。当时仁宗为皇太子,王曙与李迪共同为太子选兼宾客,又因贡生的'举荐失实,被免官。起复后任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子,是寇准的女儿。寇准被罢免相位而且被贬官,王曙也被降职为汝州知州。寇准再次被贬官,王曙也再次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直到后来才起为光禄卿、知襄州,又调汝州。官复给事中、知潞州。州襄有杀人者,已定罪结案,独有王曙觉得可疑,不久提点刑狱杜衍至,在王曙提出疑点后的重审中事情果然真相大白。王曙因此而著《辨狱记》一书以告诫官吏。
王曙后来调任河南府、永兴军,召回朝中又任御史中丞兼理检使,理检设置使自此开始。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将守卫者全部拘捕下入御史狱。王曙担心朝廷商议修复之事,上奏说:“古时鲁桓、僖宫发生火灾,孔子认为鲁桓、僖宫是亲属关系已尽应当烧毁的。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火灾,董仲舒认为高庙不应当建在陵墓旁,所以才会发生火灾。魏时崇华殿火灾,高堂隆认为亭台楼榭都应引以为戒,应当不再修建,文帝不听,结果第二年又被大火烧毁。而今所建宫殿不合经义,灾变之来好像有所警示。但愿陛下废除其址,不再修建其观庙,以应天变。”仁宗与太后览章后感悟,遂减少守卫者的罪责。接着下诏告谕天下不再重修玉清昭应宫。
王曙又奏请允许三品以上官员立家庙,恢复唐朝旧制。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又以有病为由请求解职,被改任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又调河阳。
再知河南府,又迁吏部。召为枢密使,又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过了一个月,头上恶疮发作,病逝。死后赠太保、中书令,谧文康。
益恭字达夫,以父荫为卫尉寺丞。生性恬淡,仰慕唐时王龟之为人,数次解官就养。王曙参知政事,修建宅院於西京,益恭劝其父王曙以年老为由退养,王曙未能果断离任而去。益恭服满丧期之后,以尚书司门员外郎退休,间或与和尚、隐者出游,洛阳的名园山水,无处不至。后来因他的儿子也入朝为官,益恭一生最终升迁至司农少卿,后去世。
篇11: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知①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选自《孙子?谋攻》)
【注释】①知:预知。②用:使用,运用。③虞:准备。④御:干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⑴ 齐师败绩( ) ⑵ 下视其辙( )
⑶ 上下同欲( ) ⑷ 每战必殆( )
⑸ 一胜一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19.甲文长勺之战的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说明。(2分)
2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甲文重在叙述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乙文则重在阐述“知胜之道”。
B.两文中“公问其故”“故知胜有五”“故曰”中的“故”的意思是一样的。
C.甲文中的公(鲁庄公)是一个昏庸无能、胆小懦弱的君王。
D.依据前后文可以推断出乙文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是“知己知彼”。
18.(1)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2) 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19.参考: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印证“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印证“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时把握时机,印证“知彼知己”。(共2分。答到两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20.A. (共2分。)
【参考译文】
所以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以上这五条就是预测胜利的原则。所以说:清楚敌人和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都不会失败;不清楚敌人实力而了解自己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不清楚敌人和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都会失败。
篇12:《旧唐书》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
讨:讨伐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绳:绳之以法
C.鉴虚罪款已具
具:具体
D.不然,臣期不奉诏
期:要求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C.①陛下若召而赦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组是()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⑥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存诚受家庭良好熏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节度使府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使。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B.鉴虚受贿一案,涉及层面高,数量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宪宗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D.不知为何,薛存诚被朝中迁授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担任御史中丞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暴病而亡。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3)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解析】
(1)具:齐备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①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就”“于是”;②副词,竟然。B项,①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②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D项,①第三人称代词;②结构助词,表定语后置。
(3)①是对给皇帝密奏,说明自己的看法;②是薛存诚行事严谨;⑤是皇帝对薛存诚的`赞扬及对鉴虚的处理
(4)宪宗并不是畏惧,而是赞赏。
【答案】
(1)C
(2)C
(3)C
(4)C
(5)
(1)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
(2)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3)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亲薛胜会写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赋》,文词清楚明朗,被当时人所称颂。
薛存诚考中进士科,多次被征用到藩镇幕府任职,召入朝廷后任监察御史,主持馆驿事务。元和初年,官军讨伐刘辟,转运官务和传送文书的事务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馆驿使。薛存诚秘密上表议论此事,认为这有损公事体统。恰巧长官谏诤的官员也上表议论这事,皇上这才收回了命令。薛存诚转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员外郎。裴垍任宰相时,起用他为起居郎,转任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并主管御史台杂事,改任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上报的工徒数目很大,薛存诚认为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借此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没有批准该报表。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有关这两件事的敕令相继来到,薛存诚皆扣留着不下发。皇帝知道这事后很高兴,命令宦官前去嘉奖安慰他,还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有个僧人叫鉴虚,从贞元年间就结交有权有势的皇帝宠信的人,并广收贿赂和馈赠,因有宦官这座靠山,官吏不敢将他绳之以法。恰巧于頔、杜黄裳因自家私事发案,牵连到鉴虚而被逮捕入狱。薛存诚审讯并查获鉴虚因奸诈而受贿数十万,罪状成立,当处以死刑。朝廷内外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上宣旨将其释放,薛存诚不执行皇帝的旨意。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台宣旨说:“朕宣召这个僧人是要当面审讯,不是赦免他。”薛存诚使宦官捎回奏章说:“鉴虚罪状已经齐备,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请先杀掉臣下我,然后才能带走这个僧人。不然的话,小臣我不能奉命。”皇帝赞扬他守法,并下令听从他的建议,鉴虚终于被用鞭笞打死。洪州监军高重昌上奏诬陷信州刺史李位谋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皇帝下令将李位交给宫禁中的宦官审讯。薛存诚一天三次上表,请求将李位交给御史台审讯。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诚被再次授任为给事中。几个月后,御史中丞缺员,皇上想到薛存诚以前的成绩,对宰相说执法官员谁也无法替换薛存诚,于是又授他为御史中丞。还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宪宗深为痛惜,追赠他为刑部侍郎。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 容斋随笔
★ 容斋随笔 当当
【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共12篇)】相关文章:
容斋随笔 范文2023-08-13
容斋随笔 范文正辞2022-05-30
姚合闲适诗新探2023-07-21
八六子,八六子晁补之,八六子的意思,八六子赏析2022-07-02
容斋随笔 注释2022-06-12
风流子秦观2023-04-09
说林冲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2022-09-06
容斋随笔·卷十三·一以贯之的原文及翻译2024-03-23
容斋随笔原文及翻译自话文2022-08-14
卷十四光武仁君原文及翻译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