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的散文(合集9篇)由网友“没有乐园”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野望的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野望的散文
野望的散文
那些花兒……
每一季秋风起,脑海里都会浮出一幅画面。面朝着金色苍茫的大草原、蔚蓝的天空、悠闲的羊群、淡而稀薄的流云。耳边是掠过的风,我竟然可以清晰的听到大自然的歌声……
儿时就钟爱秋季。不仅仅是因为自己选择在这个季节光临了这个世界,还有一些莫可名状的情感掺杂进来……
北方的四季春天风沙大、夏季阳光太过热烈、北方的冬天干冷。唯有秋天的气候最温润、恬静。因此,我独爱秋季。
然而,小时候喜欢秋天的目的性很强,最大的原因是在秋季,田地里可以收获那么多好吃的。有甜甜的瓜、清香的玉米、酸甜的野果子。当然最吸引我的自然是那些漫山遍野的野果,或紫或红点缀在小绿树丛里,非常惹眼。走近树丛就可以嗅到它香甜的味道,口水都可以流出来……
喜欢秋天,还因为暑假没开学时可以跟随爸爸、妈妈去草原上打草。这些草在秋节收割然后经过晾晒后贮存起来。冬天里,马、牛、羊就依靠这些粮草过冬。
每年这个季节,大人们早早起来,备好刀具带上中午的伙食,领着我们这些小尾巴去大草原上割草。大人们三、五一伙的凑在一起,一边大声说着话一边用长长的大镰刀刷刷刷的割草。很快的,那些大片的羊草便被码成一道道草陵,远远望去就像一道道堤坝。
小孩子们则显的很随便,几个一伙可以跑出去很远。大家一边采野韭菜花儿一边吃些好吃的。所谓好吃的,也不过自家菜田地里长出的蔬菜而已。
夜幕降临,天边已不露一丝丝的余白时,才会跟着大人从很远的草甸子上往家返。陆续回返的人们便从各个分支慢慢汇集到一条大路上,然后整个马队便沿着这条蜿蜒的大路曲折前行……
由于马队太长,因此只有相临的几家大人可以搭上话。男人的话是信马由缰,女人的话是家长里短。小孩子的声音压不住这些憨厚的男音,更压不住那些高分贝的婆娘,所以我们这些娃娃们便躺在那高高的草车上、眯着小眼睛儿仰望着天上的星星……
每次都觉得在路上好像走了很久,有的人甚至可以睡上一大觉儿。那时倒不觉得为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是路途太远?还是这马儿的步伐太过于缓慢?亦或是因为这些大人太想借这个清凉的夜晚好好休憩一下自己这一整天的'疲惫?
感觉自己好像在那个草车上睡了长长的一觉,又似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中感觉自己晃晃悠悠的便走过了童年、走过了青年、又走到了中年……
一步步长大,经历与阅历让自己对人生又有了一份别样的理解与情怀。无论人生怎样转变,唯独对秋的喜爱却有增无减,沉淀之后的也情感越来越醇朴、厚重。
每一季秋风起,脑海里都会浮出一幅画面。面朝着金色苍茫的大草原、蔚蓝的天空、悠闲的羊群、淡而稀薄的流云。耳边是掠过的风,我竟然可以清晰的听到大自然的歌声……
篇2:野望
唐代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jiǒng):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接下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篇3: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象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篇4:《野望》杜甫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作品赏析
【注释】: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洲。
【简析】:
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译文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 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注释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评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 “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成都作。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④。惟将迟暮供多病⑤。未有涓埃答圣朝⑥。跨马出郊时极目⑦,不堪人事日萧条⑧。
(此因野望而寄慨也。上四,野望感怀,思家之念。下四,野望抚时,忧国之情。临桥而望三城,近虑吐蕃。天涯而望海内,远愁河北也。五六属自慨。末句,乃慨世。出郊极目,点醒本题。朱瀚曰:国步多艰,皆由人事所致,结句感慨深长。)。
①【唐氏注】西山,在成都府西,一名雪岭。三城戍,即松、维、堡三城。《唐志》注:唐兴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城。《困学纪闻》:《唐·地理志》:彭州导江县,有三奇戍。《韦皋传》:大将陈垍等,出三奇西南。《备边录》:所谓三奇营也。【钱笺】西山三城,界于吐蕃,为蜀边要害,屡见杜诗,正不必作三奇也。
②谢脁诗:“怅望南浦时。”《楚辞》:“隐玫山以清江。”《一统志》:万里桥,在成都府中和门外。
③《汉·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汉·宗室传》:王睦悉推财物与诸弟。
④古诗:“各在天一涯。”蔡琰《胡笳》:“涕泪交垂。”孔融:“安能苦一身。”
⑤《楚辞》:“恐美人之迟暮。”《史记》:留侯性多病。
⑥《汉书》:使者谓龚胜曰,“圣朝未尝忘君。”
⑦鲍照诗:“跨马出北门。”《世说》,王东亭尝春月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王景兴书: “想亦极目而迥望。”
⑧嵇康诗:“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楚辞》:“山萧条而无兽。”朱鹤龄曰:按史:是时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高适尝上疏论之,不纳。公诗当为此作,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篇5:野望赏析
野望
作者: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篇6: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洲。
赏析:
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篇7:《野望》翻译
野望
唐代诗人: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现在山西河津),唐代诗人。
②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③薄暮:傍晚。
④徙倚(xǐyǐ):徘徊。
⑤依:归依。
⑥落晖:落日。
⑦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⑧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⑨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赏析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缙凇⑺沃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鉴赏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
[《野望》翻译]
篇8:野望鉴赏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篇9:野望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 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象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 春日晴原野望,春日晴原野望陈羽,春日晴原野望的意思,春日晴原野望赏析
★ 介绍我的作品作文
★ 野望原文及翻译
★ 野望翻译
【野望的散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
湘川怀古,湘川怀古施肩吾,湘川怀古的意思,湘川怀古赏析2023-07-29
冰心《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2023-09-28
野望杜甫2023-04-10
杜甫——《野望》2022-06-02
乡思原文及赏析2023-07-15
高二抒情散文 :丼350字2023-09-12
高二抒情散文 :白开水550字2023-07-12
《宿郑州》王维全诗赏析2023-08-31
个人论坛天地宽散文2023-11-26
高二抒情散文:感恩经历550字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