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导学案

时间:2022-11-25 07:56: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搭石》导学案(推荐7篇)由网友“打尖儿还是住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搭石》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导学案

篇1:《搭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篇2:《河中石兽》导学案

一、知识清单梳理

作者、作品简介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具有特色的作品。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有所发展变化:内容杂博,较多涉及世态,而不局限于志怪,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在艺术上,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

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肴、强、兑、学、长”等字的读音。理解“虽、佳肴、旨、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相长”等词的含义。

翻译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整体感知 这则短文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

写作方法

寓理于事

二、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河干( ) 木杮( ) 臆断( )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湮于沙下( ) 啮沙为坎穴( )

2.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河干:__________________。(2)设帐:__________________。

(3)尔辈:__________________。(4)木杮:__________________。

(5)河兵: _________________。(6)河兵: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 是 朝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感悟理解句子

例题1:怎样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点睛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作者一般通过议论的句子指出。本文就是通过结尾的议论句揭示中心的。

答案:这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句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点拨:从议论句的作用上来回答。

探究点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例题2:试分析比较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结合人物的言行,如“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讲学家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等分析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答案: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稳重又自信。

篇3:《河中石兽》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一、自学达标

1、自读课文几遍,注意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

2、填空。

《河中石兽》作者是 ,字 ,清代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 )于河 棹( )数小舟 曳铁钯( )

木柿( ) 湮( )没 啮( )沙

溯( ) 欤( )

4.解释下列加点字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沉焉

棹数小舟 曳铁把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啮沙为坎穴

反溯流逆上 可据理臆断

5.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从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评比。

(二)探究问题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三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3、文中两次写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4、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三、课堂检测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4、本文运用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最后一句属于

表达方式,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老头子”

纪文达(即纪昀)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值班的房间),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乾隆皇帝)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设法)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文短视(近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解释)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磕头)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说。

1解释加粗的字

会纪与同僚数人( );方皆赤身谈( );亟伏御座下( )

高宗坐二小时不去( );伸首外窥( );乃命内监代衣之( )

顿首(磕头)谢曰( );高宗乃说( )

2.从上文中可见纪昀的性格如何?

参考答案:

二(二)2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二)3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二(二)4按照老河兵说的去找,果然在河的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

二(二)5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四2.机智幽默

篇4:《河中石兽》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jǐ yún,纪:此为姓,读作三声)的作品,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河中石兽》的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作者

作品简介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具有特色的作品。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有所发展变化:内容杂博,较多涉及世态,而不局限于志怪,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在艺术上,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

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肴、强、兑、学、长”等字的读音。理解“虽、佳肴、旨、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相长”等词的含义。

翻译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整体感知 这则短文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

写作方法

寓理于事

二、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河干( ) 木杮( ) 臆断( )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湮于沙下( ) 啮沙为坎穴( )

2.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河干:__________________。(2)设帐:__________________。

(3)尔辈:__________________。(4)木杮:__________________。

(5)河兵: _________________。(6)河兵: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 是 朝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感悟理解句子

例题1:怎样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点睛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作者一般通过议论的句子指出。本文就是通过结尾的议论句揭示中心的。

答案:这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句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点拨:从议论句的作用上来回答。

探究点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例题2:试分析比较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结合人物的言行,如“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讲学家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等分析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答案: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稳重又自信。

篇5:河中石兽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阅读课文,概括大意,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理解文中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易读错的字

圮(pǐ)曳(yè)棹(zhào)杮(fèi) 湮(yān)溯(sù)啮(niè)臆(yì)

2.重点实词

(l)僧募金重修(募集) (2)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3)曳铁把(拖着) (4)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5)凡河中失石(凡是,所有的)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本义是咬,文中义 是侵蚀、冲刷)

(7)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8)如是再啮(像这样)

(9)遂反溯流逆上矣(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10)然则天下之事(既然……那么)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l)曳铁钯(“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2)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5.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掉,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6.古今异义。

(l)干:古义:岸;今义:不潮湿。

(2)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

(4)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5)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结构思路

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人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5)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问题二 请补充下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① 不可得

第二种 ② 顺流而下 ③

第三种 ④ 原地沙下 ⑤

第四种 老河兵 ⑥ 果得于数里外

第一种:没考虑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______________。

第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

及相互关系。

探究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你认为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当堂达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二石兽并沉焉( )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3)盖石性坚重( ) (4)求之下流,固颠(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杮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寺临河干 B.曳铁把 C.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杮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课后提高

一、积累运用

1.“斗酒诗百篇”是指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__________请你写出本学期你学到的他的一首诗。

2.短文修改。

①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②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无目的地随便翻翻。③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④读得好不好,要看_________(实验、实践、实力)。⑤读死书,死读书,结果造就了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生。”⑥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带着乐趣读书,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书中,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l)文中第⑤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方法。

(2)从第④句的括号内有三个备选词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

(3)第⑥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3一6题。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④术:方法。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l)农夫耕于田 于:

(2)欲速则不达 速:

(3)行者服而去 服:

2.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6.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篇6:河中石兽语文导学案

河中石兽语文导学案

《河中石兽》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一 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 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 ,字晓岚,清代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

溯流( ) 臆断( ) 啮( ) ...

3.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一寺临河干 B.曳铁钯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5.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 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 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2.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三.自主检测

(语段阅读,回答问题)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果得于数里外 .

(2) 如是再啮 .

(3) 如其言 .

2. 翻译句子。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 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阅读并回答

“老头子”

纪文达(即纪昀)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值班的房间),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乾隆皇帝)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设法)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文短视(近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急)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解释)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磕头)谢(谢罪)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说。

1.从上文中可见纪昀的性格如何?

2.熟读文章,积累实词。

3.纪昀的逸事广为流传,搜集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探究他的性格。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一找历史上其他才子故事加以比较。

参考答案

一. 基础达标

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学者、文学家

2. zhào yè yān sù yì niè

3.B 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4.D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是:古义:代词,此,这,今义:判断词,是;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5.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 设问导读

1.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

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2. 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三.自主检测

1.(1)介词 在 (2)介词,像 (3)介词 按照

2.按照老河兵说的去找,果然在河的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

3.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四.1.机智幽默 2. 略 3略

篇7:《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重点句的翻译。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特征,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珮环(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二、题解和作者

1、“记”是古代一种 ,以 (填表达方式)为主,相当于今天的 文。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代 家、家和思想家,与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 并称“刘柳”;与 、、、、、、并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参与革新,遭反对而惨败,后被贬永州司马,10年间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最著名的是《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三、知识清单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心乐之 水尤清冽 卷石底以出

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2、辨析一词多义

⑴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⑵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乃记之而去

⑶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⑷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⑸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3、找出下面词类活用的词并加以说明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斗折蛇行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

⑸凄神寒骨

⑹心乐之

⑺近岸,卷石底以出

【流程二:文意探究】

一、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章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从文中“ ”和“

”两个句子空游看得出。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3、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了什么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动词。

4、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来写了小石潭?

5、小石潭的源流溪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在观赏景物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二、主旨把握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 ,将自己的心情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流程三:能力修炼】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听课总结

学生获奖教师总结

课程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搭石说课稿

创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习更精彩

教学设计优秀

《搭石》导学案
《《搭石》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搭石》导学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2022-05-06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2022-11-27

课堂教学目标范文2022-05-04

小学语文听评课的心得2022-09-1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大全2023-11-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023-10-23

德育研讨会主持人主持词2023-03-07

《牧场之国》反思总结2023-01-03

“315”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2023-05-22

教学改革2022-09-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