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时间:2022-04-30 13:16: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jnpzhcq”为你分享8篇“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篇1: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海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强》。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2008年海尔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6.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上半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258项,其中发明专利2532项。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5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2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172项已经发布,并有8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41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海尔家喻户晓的故事

提起海尔,我们都会为之竖起大拇指,同时想起海尔的很多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为海尔带来了关键性的转折,成就了海尔品牌叫响中国,冲出国门的坎坷之路。

第一个故事是“张瑞敏先生砸冰箱”。张瑞敏义无反顾地举起大锤砸向冰箱,同时把海尔砸成了全国名牌。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从此这个大锤为海尔品牌名誉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铁一样的基础。9月28日,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

第二个故事:“毛宗良先生‘背洗衣机’送到用户家”。

1995年7月6日,海尔广州工贸公司与潮州用户陈志义约好7月8日上门送去他选购好的一款滚筒洗衣机。那时,潮州还没有海尔的专卖店。

7月7日上午,驻广州服务人员毛宗良租了一辆车,拉着洗衣机上路了,到下午2:00 时,车出了问题,而离最近的海丰城还有两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着洗衣机拼命地拦着偶尔过往的车,但司机都不愿拉……就这样,小毛拦了十几辆车没有结果,此时已是下午3点钟了。“不能再等了……”小毛开始在路边找绳子,他决定将洗衣机背到用户家。当用户得知毛宗良为了与自己的约定背着洗衣机而来时,被小毛这种对用户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第三个故事是海尔发布了防电墙的技术专利,并形成了国际标准。

,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唯一代表,出席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德国召开的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大会,并当选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 IEC/PACT)委员,海尔成为第一个进入该机构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目前,海尔多项国际标准提案敲开IEC大门。目前IEC有正式的国际标准4176项,海尔集团的“防电墙”热水器技术和“双动力”洗衣机技术两项标准被列入IEC标准提案。成为国际标准需要五步,其中防电墙技术已通过四步,将成为中国第一个IEC正式国际标准。此次海尔成为IEC/PACT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开始深层次参与国际标准的竞争,说明中国企业在争得国际标准话语权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海尔技术成为了国家标准,标志着中国的企业开始摆脱低档货,逐步朝高、精、尖技术迈进。

海尔的三个故事,是海尔在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的转向标。第一个故事是信心,在全国的消费者对待劣质产品痛恨却又无奈、渴求优质产品的时候,海尔给了人们一粒定心丸。第二个故事是爱心,在消费者需要商家微笑的时候,很多企业更是摆起卖方市场中老大的位置,而海尔却不然,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上帝”的尊重,从而使得整个的家电产业进入了服务提升阶段。迄今为止,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在为数不多得领域内感受到“上帝”的待遇,其中家电领域就是最好的服务之一。第三个故事则是决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生产能力方面不断提升,大量的生产型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中国成了世界上中低档产品的代名词。在国人低头无奈的情况下,海尔给国人挺起了腰杆,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中国也将引领世界的高端领域。这样的品牌,谁能不尊敬?

三个故事成就了海尔品牌。当然,海尔的未来还会有很多的故事,我们也期望海尔成为永恒的品牌。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篇2:海尔是哪个国家的品牌_海尔是国企吗?

海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知名品牌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是国企吗?

都说海尔是国企,确实,看上去算是国企,其实不是!

海尔集团的经济性质是旧体制下的二轻集体,城市二轻系统的工商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虽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两种实现形式,但国家没有投资,而是通过政治运动把它们成“二全民”。

在所有制结构上,产权清晰的手工业合作社被改造成“财产归大队”的“二国营”。

有那么一段时间,私营经济被限制,实际上是被取消,结果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背离了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由手工劳动者自愿集资,合作社中生产资料归社员集体所有,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生产实行民主理,合作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并用合作社的利润给“集资者”赎买退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由**手工业管理总局与轻工业部下辖联社管理,海尔在青岛隶属于联社,联社集中收取合作社管理费,这次退股实际上是管理费给到了股东,公家的钱给谁都是国家的,老百姓没有觉得反正都是收入,但性质差很多,国家拿着钱将公司赎了回来。

所以海尔从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到集体公有。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品牌_海尔是国企吗?]

篇3:海尔的“非洲故事”

01月03日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作者:孙明法

这家中国最大的白电制造商的国际化能力在尼日利亚得到了检验:海尔如何在5年内雄踞当地品牌第一

在非洲,尼日利亚是第一人口大国,大约有1.4亿人口、2300多万个家庭生活在这个紧邻赤道的国家。高温蒸发着大西洋的海水让这个非洲国家的空气里也饱含盐分。事实上,这里给人最不理解的印象是城市糟糕的交通状况与从未亮过的红绿灯。据当地人介绍:“红绿灯亮了也没用,所以干脆不亮。”的确如此,在尼日利亚的街头,双向四车道的马路上每天都会发生数个小时的堵车,红绿灯已经发挥不了丝毫作用,在如此的交通状况下,红绿灯不亮或许还能节省一点电能。

恰恰是因为44摄氏度的高温、潮湿与糟糕的交通,让尼日利亚街头出现这样的一幕:在每一条马路上,都会有很多人的肩膀上扛着一大袋子冰镇矿泉水、冰块在叫卖。在尼日利亚,街头卖水、卖冰块就能维持生计,因此很多家庭就以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独有的“国情”让这个购买力不算强大的国家里的消费者对冰箱、冷柜情有独衷。因此,这里的消费者在购买冰箱、冷柜时也格外挑剔。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海尔永不生锈的冰箱与100小时不化冻的冷柜。

最受欢迎的外资品牌

尼日利亚消费者对海尔冰箱的喜爱可以从市场结果上看到:,海尔在当地市场以25%的市场份额超过欧、亚、美的各冰箱企业,成为新的冠军。至今,海尔冰箱已经连续5年稳居尼日利亚市场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也递增到29%。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消费者宁肯多花15%的钱也要购买海尔冰箱。

事实上,无论是连续5年第一,还是多花钱也要买海尔冰箱,这只是一个结果。归根溯源,其背后还是产品竞争力的第一,更是满足当地需求的速度第一。海尔冰箱的竞争力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结果。尼日利亚由于靠近赤道,紫外线很强,日平均温度都在33摄氏度以上,最高达到44摄氏度。与此同时,长达9个月的雨季夹杂着带着腥咸味的空气直接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家用电器生锈就是困扰当地人的烦恼之一,

尼日利亚人为此更需要耐腐蚀的日常用品,以及家电用品。在电器中,海尔全防锈冰箱就为当地人提供了一种更省心的生活。

海尔在尼日利亚庞大的销售网络也为当地人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在当地5个大区、36个省里90%的网点都在销售海尔冰箱。在尼日利亚市场上没有类似于在中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大连锁渠道,但分布在各地10至200平方米的“家电小卖部”能够为当地人提供了更便利的购买与送货服务。而在一些 10几平方米的小店里,为利用空间,老板甚至把冰箱摆成两层来卖。在这些卖场里,50%的冰箱样机出样很直观地告诉进来的顾客:海尔冰箱是这个市场的主流。

如今,海尔冰箱在尼日利亚市场销售的产品除了本土研发、制造、销售的外,还有从中国、泰国、印度等制造基地进口到当地销售。以全球资源应对全球需求已经成为海尔冰箱全球化运营的一个标志。

海尔在全球获认可

事实上,海尔冰箱从第一次走出去就立志成为一个被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毕竟,选择从最艰难的市场进入对任何企业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但海尔依然决定向德国市场的家电企业挑战。结果,海尔在德国市场胜过当地冰箱品牌。

尽管当时海尔已经通过了德国的安全认证,但客户依然不接受海尔冰箱。因为那时别说是中国货,就是日本冰箱也很少能销售到德国。而海尔冰箱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他们提出做一个试验:把海尔冰箱与德国冰箱摆在一起,都揭掉商标,让德国客户自己选。结果客户最终选中了海尔冰箱,德国人很诚实,一下子就给了海尔2万台冰箱订单。3年后,这样的结果再次上演:在德国的《TEST》杂志一年一度的对德国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家电进行抽检中,海尔冰箱获得8个“+”号,是所有受检的冰箱中名列质量第一名!比德国本土冰箱品牌还要好。

此后,海尔在海外不断为自己赢得声誉。在北美,美国GE开始模仿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推出了自己的“追随型”产品;在南亚,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在印度市场售价高达14.5万卢比(折合人民币2.75万元),成为当地市场的最高端的产品;在欧洲,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被当地著名连锁渠道主推……

所有一切均表明,海尔选择与高手过招的市场策略已经进入收获期,它以独有的“中国式挑战”成为全球高端冰箱市场的领导者。

正如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权威调查所说的那样:海尔作为家电领域惟一入选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认可”。事实的确如此,海尔冰箱已经在海外行走了,产品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5200万个家庭,大约2.6亿消费者已经成为海尔冰箱的用户。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对海尔冰箱的消费,最终使海尔及旗下冰箱等产品在全球“获得了相当的认可”。

篇4:海尔变革成功的故事

近日,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意大利会计师协会主办的第19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谭丽霞作为论坛成员应邀出席本次大会,与来自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位会计专业人士共同讨论会计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会计界及工商业界的创新发展。

鼓励员工在开放平台上创业

本次大会期间举行了“下一代eCFO,引领时代潮流”主题论坛,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谭丽霞与来自英国电信(BT)、意大利索尔维(Solvay)和俄罗斯帝亚吉欧(Diageo)公司的财务总监以及论坛主持人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首席执行官查尔斯·蒂利围绕破坏性创新、开放员工、财务转型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海尔集团基于网络化时代的平台化组织转型、人单合一模式创新与财务体系变革等内容,取得了与会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谭丽霞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海尔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是“谁会颠覆我们的核心业务?他们从哪儿颠覆?”为了应对风险,海尔选择了“自我颠覆”,进行网络化时代的平台化组织转型、变革财务体系等。

她介绍说,海尔目前已经搭建起包括人力体系在内的开放资源平台,吸引在线员工加入,鼓励所有的员工通过整合全球开放资源来实现目标,而非仅仅通过他们自己的能力。“我们提供24小时装送一体的服务,每天有9万辆车来满足用户需求与实现承诺,但在我们的负债表和人力体系却找不到这9万辆车和车主,因为这些都是在线资源和员工。我们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在线平台,所有的司机每天都通过平台及时抢用户的订单,他们的绩效也由用户评价,他们的手机成了工作的工具。”

谭丽霞还讲述了海尔物流“车小微”利用在线员工和开放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真实案例。她表示,像“车小微”这样利用开放资源的故事不只在海尔有,在其他的中国企业也有。

赋予每个小微“三权”

在查尔斯·蒂利问到“海尔财务如何在开放的资源体系中成为高效合作者”时,谭丽霞分享了同事刘帅的故事。她说,“刘帅整合了约400家客户的资金需求,与银行协商建立起一个互惠系统,为客户提供了约2亿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使得小客户更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贷款。客户有了充足的资金就可以下订单,借助互惠系统,海尔自身的业务也实现了增长。海尔一直鼓励财务人员自主驱动、聚焦价值创新,成为自主创业者而非被动的指令执行者,因此,像刘帅这样的故事在海尔还有很多。

在谈到海尔的组织转型与管理创新实践的相关话题时,谭丽霞表示 ,这是一个大难题。“过去几年,我们在公司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我们从组织颠覆开始,将科层制结构转变为平台化网络组织,企业从一个单元变成个小微公司。我们赋予每个小微三权:自主决策权、自主用人权和自主分配权,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从传统的固定工资变成对赌价值分享体系。当然,业务流程也从传统的串联变为并联”。海尔集团梦想建立一个让每个员工成为创业者的新体系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因为海尔始终相信,“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此外,谭丽霞还提到,海尔的变革创新很好地解决了“控制管理模式转型成本”、“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的风险,鼓励员工成为创业者,在最大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双赢。在这一过程中,海尔平台主们的主要角色是寻找新机会,并培育新的小微企业来抓住这种机会,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亮点海尔模式获“点赞”

此外,谭丽霞还分享了海尔利用、发展信息系统的成功案例——信息零距离系统。“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来自终端用户的信息。以往,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来筛选这些信息并将信息分派给工厂,然后工厂的工程师将研究并寻找这些问题的原因。这种解决问题的流程很长。后来,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信息平台,所有的供应商通过平台能每天看到并及时处理这些用户的问题”,这个系统驱动供应商更快地改善技术并为海尔工厂提供新的产品解决方案。

在交流利用互联网和外部开放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谭丽霞强调,“虽然互联网和新技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是员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也说过:“企业即人,人即企业。”海尔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员工价值的实现。此次论坛还讨论了未来新时代CFO的特点,谭丽霞表示,在海尔,CFO要有跨界的思维和能力。因此,海尔建立了FU平台,整合财务、人力、信息、战略、法务和风险管控等部门,很好地向业务提供支持。

“像首席执行官一样思考,像首席运营官一样行动,就能成为一个好的首席财务官”,谭丽霞总结道。包括全球会计和商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与专业人士在内的与会听众对海尔集团的创新模式非常感兴趣,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对集团的模式深入了解、研究和推广。参与此次论坛分享的企业均是大会主办方根据成长性和创新性等指标在全球范围严格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而海尔成为此次会议上唯一进行论坛分享的中国企业。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会计行业协会代表、教授以及其他专业人员都对海尔能代表中国企业登上全球会计行业的最高舞台进行模式分享感到自豪和钦佩。他们认为,海尔成功地将中国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会计创新输出到了全世界,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企业管理领域和会计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

本版文/图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谭丽霞在第19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做主题分享。

篇5:海尔变革成功的故事

海尔的企业组织变化最为有名,整个海尔集团变成了一个自商业体集群。市场化的机制引入到海尔内部,以前的在册员工变为在线员工。不少海尔员工成为“小微业主”,通过“官兵互选”机制搭建起“小微团队”(简称“小微”或“海尔小微”),不同的小微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在海尔品牌覆盖下交互价值。

海尔的小微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员工注册为独立公司,无缝嵌入海尔;一类仍留在海尔体制内,有的会与劳务公司签合同,这类中的典型是只拿底薪,而绝大多数收入要直接由“用户付费”转而得来。彻底地实现“从企业付薪到用户付薪”。

海尔张瑞敏提出了海尔要砍掉中间管理层的改革,海尔没有了上下级关系。在海尔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平台主做创业平台,不是领导,平台主为大家都能够在他这个平台上面成功地创业服务。小微主是海尔小微的负责人,一个海尔小微通常不超过8个人。创客就是创业的员工。现在海尔的改革已经覆盖了研发、生产、供应链、渠道、售后等所有方面。海尔电器售出后的安装就由一个一个的“车小微”完成。1个“车小微”包括

1个安装师傅和1个货车司机,海尔有9万多辆这种服务车。用户购买电器后,可以选择哪个“车小微”来送货安装,完成后还能够为其打分,这些打分数据还会被以后的用户参考。用户必然倾向于选分数高的“车小微”。这样,市场化的机制引入了组织内部,好的小微被用户青睐,差的小微自然被淘汰。

由此,海尔完全舍弃被传统企业广为使用的“宽带薪酬”(图11-1),代替以“海尔人单酬”,形成超利分享机制。海尔的超利分享表是一个二维点阵,横轴还是传统的效能指标,纵轴是与用户交互价值的指标。按照海尔自己的讲法,横轴是企业价值,纵轴便是网络价值。海尔舍弃掉“宽带薪酬”体制,其实是把原先按业绩达标情况考评的体系给压平了,压成了横轴。而纵轴完全是海尔自创的,这个纵轴的理论溯源是梅特卡夫定律。简单说,纵轴就是海尔员工与用户的交互指数,这个指数由用户数、交互次数、交互质量等综合而来。

海尔人单酬的二维点阵被称为超利分享表,其魅力在于小微完成海尔的企业利润后,超额利润按比例与海尔分享。超利分享的比例远远超过传统销售提成的比例,小微的积极性一下子都调动起来了。小微离不开海尔,一个产品小微要跟海尔内部的型号小微、线体小微、市场小微协同才能推进产品全过程的落地。而小微能够做出超利的依据,已经不是单纯地做产品和卖产品,超利的依据是与用户交互指数。单纯地做产品、卖产品已经难以支撑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如果产品卖得好,企业价值高,小微员工获得的薪酬会好些但不是最好。在超利分享表上,这种小微就是横轴很好,但纵轴不好,这样的产品不会长久,这样的小微存在时间也很短暂。而只有横轴、纵轴都好的小微才会获得最好的薪酬。纵轴指标好的小微,才有可能把产品从设计前期即引入用户参与,直到开放式地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卖得好,横轴的价值自然也体现出来。

细心的人已经发现,海尔的人单酬二维点阵表达的就是“产品–服务–用户”三元素模型中的打通“用户–产品”的回路。海尔人单酬二维点阵过于具象化,而且不能反映迭代特性。但可以说明,海尔小微就是一个一个“产品–服务–用户”的自商业体。按照这个模式,海尔已经根本不需要“倒三角”中的中层管理干部。

绝大多数中国传统企业还没搞明白互联网是怎么回事时,海尔的组织网络化转型战略已使行业肃穆,连西方的企业管理学界都惊讶于海尔的做法。海尔没有了中层管理干部,曾由海尔提出的“倒三角”管理组织已被网络化组织所取代。从方向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大型企业变为自商业集群的必然趋势。

然而从实施效果上看,也并非一帆风顺。我到海尔调研时,曾询问一些中层干部和行政员工,有些反馈是从集团战略到执行层面都会有衰减。不少一线员工反应很简单,他们不知道集团战略是什么,他们也不关心海尔工业园内的各种宣传板,他们在做好手头工作的同时,顶多关心一下自己的领导开什么车。

此外,海尔网络化转型以来的几年内,一直没有形成软硬结合的拳头级产品,如苹果公司的iPhone、乐视公司的互联网电视、马斯克的Tesla汽车这样的产品。,海尔创业小微推出了雷神游戏笔记本电脑,但其过于小众,只能算是长尾产品。大的转型战略下却没有业界期望的战略级产品出现,这便是管理学界一再质疑海尔组织转型的硬伤。

篇6:海尔变革成功的故事

海尔究竟在做什么?海尔变革真的复杂到看不懂、看不透了吗?战略创新落后于组织变革?不重视核心技术?……最近,类似的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企业经营之“本”,无非“两个人”:一是用户,一是员工。对此,德鲁克的陈述十分深刻,具有时间穿透力。

“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

“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要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经营与管理,要分析海尔变革的基本逻辑和行动策略,就要先看明白互联网从什么角度对这两大根基造成了什么影响。脱离了这个根本,去猜测和评议海尔有没有战略、战略与组织孰先孰后等等,并不符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这个现代管理的基本共识。

其实,对海尔变革稍有调研就会发现,海尔的“自我颠覆”简洁明了,关键词有三个:与用户零距离、员工自主、开放式创业。

与用户零距离

早在,张瑞敏就向海尔的中高层干部指出“不触网,就死亡”,必须战胜满足感。这些年,包括克里斯•安德森、加里•哈默尔、唐•泰普斯科特、KK、范德文等在内的数十位观察家、学者造访海尔,与每年读书上百本的张瑞敏促膝谈“新”。因此,海尔怎么可能对用户交互、用户社群等概念和实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互联网使用户扭转了在以往购买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劣势,拥有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大权,企业必须要赶得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与用户零距离”是互联网的本质所在,也是人单合一的终极愿景。如果说这个时代只有一种核心能力的话,那一定是与用户交互、让用户与用户交互的能力。

海尔是较早对工业化逻辑——大规模制造“开战”的企业,上世纪末的市场链、近几年的业务流程再造便是明证。与用户零距离就要求大规模定制,就要求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因此,海尔才笃定地坚持“人单合一双赢”,才格外强调业务单元(小微)与用户交互、实现用户与用户交互的战略重要性,并把用户资源作为“考核”小微绩效的“二维点阵”之一。没有用户资源,即便取得了不错的营收、利润,也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例如,海尔平台上有九万辆配送车辆,对车主服务质量的评价,之前由专门的人员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现在则由用户直接作出,“按约送达,超时免单”;同时用户在系统内对车主进行评分,得分高者将自然而然地获得更多的单,这与时下流行的专车评分、网络店铺打分异曲同工。

“人是目的”,员工必须自主

张瑞敏是从被管理者成长为管理者的,所以对被管理有着深切的体会,他在演讲中常常以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结尾。

为什么基业长青很难?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做大之后陷入了“大企业病”。科层制强调的控制、有序、一致、纪律与基业长青、适应性是不相容的;只要有科层制,就一定会存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节约,又无效率,就一定会窒息创新和创造。“人单合一”就是要剑指科层制,要造钟,而非报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海尔才是一家异常简单的公司。例如,“赛马不相马”,以结果论英雄;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海尔就尝试过自主班组管理。现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自主”的内涵日渐深化,从“人人都是CEO”到“人人创客”,小微被赋予了决事权、人事权、分配权,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分配,都是由小微说了算,这与一般划小业务单元的办法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小微内的治理是动态优化的,“官”可以选“兵”,兵也可以集体票决“官”的去留。

海尔的管理,不再是对员工进行直接指挥的控制者,而是通过小微项目的股东来发挥影响力。即便小微不独立注册为创业公司,也享有同等权力。过去,张瑞敏带着大家砸掉了不合格的冰箱,现在他又带领管理者砸掉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管理者变成服务者,把控制者变成相关资源提供方。

开放式创业

“并非所有的智者都在为你工作。”开放式创新的倡导者亨利•伽斯柏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张瑞敏也在数个场合引用《维基经济学》中“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并进一步指出“世界就是你的人力资源部”。

当全球互联之后,技术以指数级加速度在创新、进步,并在全球技术市场上快速流动,破坏性技术层出不穷,大爆炸式创新此起彼伏,产品的生命周期无疑在缩短,快速迭代成为一种“新常态”。然而,在非开放的情境中,没有用户全程参与设计、制造,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固守“非我发明症”这份我执,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谈“自主创新”、“核心科技”,这不是海尔的选择,因为谁也不可能置Linux、维基百科等等这些分散合作项目于不顾;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就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研发。

海尔的内部创业不再需要一层一层的项目审批、经费划拨,不再需要“领导”的同意。创业者们可以在与用户交互的基础上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海尔成为自己的“天使”。同时,与一般公司的内部创业不同,海尔欢迎社会上的创业者到海尔创业生态圈创业,欢迎社会风险资本到海尔平台上投资。海尔内部的项目也可以引入社会风险资本,既引进风险投资的约束和经验,又“变现”创业者的市场化薪酬;创业者亦要跟投项目,将来或独立上市,或向海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股权,以兑现企业家精神的溢价。事实上,雷神(游戏本)、天樽空调、iSeemini(家用投影仪)、咕咚(免清洗洗衣机)等现象级小微正是透过用户交互完成了概念构建,并整合全球一流资源迅速实现的,且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此外,开放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不太可能是竞争导向的。底,阿里巴巴集团对海尔电器旗下日日顺物流投资了18.57亿元港币,设立了合资公司。海尔和阿里合作开发的智能电视业已完成了又一轮迭代。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他心中的“黄金时代”,士人求学治学,都是在求个人人格的澄明,力求天下大义与小我的浑然一体;到了“礼崩乐坏”之时,士人们多为求用于人而学,不忌惮过度“营销”自我,“语不惊人死不休”。海尔目前的探索,虽无标杆可循,但自己并不试图成为转型标杆或楷模,或固化为一个模型,不是“为人”;恰恰相反,因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以必须不断自我否定,才能适应时代,而是“为己”。所以,海尔总是对到青岛“取经”的企业说,自己还在探索中,能不能成还未可知。海尔的变革,可以说永远在路上。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海尔变革在认知上是举重若轻的,但在行动上则是举轻若重的——既有主营业务这个“存量”的变革稳健推进,决不能大起大落,决不能硬着陆,而增量业务放手一搏。这完全符合“反脆弱”的杠铃策略。

海尔变革,复杂吗?好像一点都不复杂。

篇7:海尔空调怎么样 海尔和格力空调哪个好?

在海尔集团强大的实力支持下海尔空调当然也是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在业界中拥有不错的人气和销售量,海尔创业于1984年,生长在变革开放的时期浪潮中。26年来,海尔一直以发明用户价值为目的,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开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开展阶段,目前已开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任务是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妙住居生活处理计划效劳商。依托锲而不舍的创新追求,经过树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运营体形式,成为全球白电行业的规则制定和引领者、由制造业向效劳业转型的模范、全球真假网交融用户零间隔的抢先者,发明级品牌。“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战争台,由此持续不时地为客户发明价值,进而构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努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合适企业本人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所以,在质量方面的控制和标准肯定会严格。海尔空调目前采用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全球500强的企业供应的,比如压缩机就是三菱电机的(这是目前日本好的压缩机生产企业之一),钢板就是宝钢的。判断一个品牌的质量是否真的很好的重要依据就是该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和空调的使用年限和损坏程度。海尔空调一般的使用年限都在7年以上,在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也的高。所以海尔空调绝对是买的放心用的舒心的产品。

篇8:海尔空调怎么样 海尔和格力空调哪个好?

网友a@:海尔的售后话务系统是一流的,能与110话务系统不相上下,各种今后措施也是非常到位的,

资料

但是至于海尔的质量高价位的还行,低价位的本人就不敢恭维了,售后维修服务也有三六九等,看你的运气了。上门人员的态度非常好,问题解决不了你是真无奈。

网友b@:小巧漂亮,制冷效果好,制冷速度快,噪音小安静

网友c@:海尔空调质量差,压缩机不到一年就坏掉了,维修技术差,修好一小毛病引发一大毛病,差劲,

网友d@:海尔空调我用了三年,一直蛮好的。没出现什么毛病,这阵子不知怎么回事,空调有时制冷有时不制冷,叫了维修站的人来,他说没事给我讲解了,遥控器的使用,就让我拿30块,说是公司规定…不理解怎么会有怎样的规定…希望给一个答复…不知道要给什么评价只能中评

网友e@:我今天装了台海尔空调,是电话联系的海尔的售后,高空作业费200,支架费300,后来砍到总价480。强烈感觉被坑了。好像海尔的售后都外包了,安装人员一个劲哭穷要钱,我第一次买海尔的东西,有点失望。

网友f@:海尔空调质量真差 ,以后再也不买这种品牌的空调了。我家买的这款海尔空调还没用到100次,就加了三次氟利昂,每次150元,现在又没有了,打电话叫人来维修,他说再不行就修不好了,真让人好失望。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00字精选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总结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00字

《首席执行官》中学生观后感

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

《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1000字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作文800字

海尔空调的创业计划书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的故事(精选8篇)】相关文章: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影评700字2022-09-20

海尔公司成功用人之道2023-02-17

《安逸背后的危机》文章读后感2022-10-21

创业成功故事优秀2023-11-14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2022-05-07

康师傅成功的营销案例2022-05-06

城市商业银行品牌的营销论文2023-05-14

维护客户关系活动方案2022-09-10

海尔家电销售邮件范文2022-05-07

高考作文友谊与合作素材2024-03-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