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精选8篇)由网友“江湖媥子”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近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近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近10年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中美关系近10年呈现跌宕起伏、艰难前进的特征。国际格局的变化、台湾问题、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分歧、贸易和军售以及美国国内党派政治和国会之争都深刻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进程。中美关系的定位和双方的政策选择取决于现有的`国际关系背景,而国家利益是左右双方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因而两国应积极寻找中美利益的契合点,努力造就国家利益的“双赢”,这是中美关系较为实际的选择。
作 者:陈晓红 CHEN Xiao-hong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刊 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04 关键词:中美关系 近十年 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 Sino-American relationship state interests choice篇2:体育产业:回顾与思考
体育产业:回顾与思考
“八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体育产业化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和强劲的活力。回顾“八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 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头两年,为起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后三年,为快步突破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的方针。1990年10月国家体委 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全国体育计划财务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扩大财路, 逐步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会议还提出体育场馆要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进一步深化 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加速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过渡。
“八五”期间的头两年,体育战线的经营创收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1992年全国体委系统体育经营创收总值达到16亿元。在“八五”的头两年,一 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体育经营创收收入占整个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比例能达到10%―30%,上海市超过了50% 。全国体育场馆中出现了创收1000万元的大户。
但是,在这两年中发展体育产业,还是遵循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路,甚至还没有摆脱和突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的传统理论和观念的束缚。因此,体育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体育 产业的认识,特别是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发展体育产业仅只被认为是改变 经费来源结构,弥补事业经济不足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产业活动大多仍然运用“经营创收”的简单模式, 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
1993年4月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印发了国家体委《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的意见》,提出了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要求。
1993年6月国家体委在南京召开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 由这两次会议为始到1995年的3年中,体育产业的 发展加快了步伐, 进入了突破性阶段。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认识上的突破;理论上的突破;体制上的突 破;实践上的突破。
认识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产业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产业在发展 体育事业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所在。
认识上的突破还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对体育产业工作领导力度的加大。
理论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国家体委在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 针,较之过去“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提法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现 在的提法是“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自我发展活力的新机制”,较之 过去的“加强体育经济管理,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的提法,有了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的本质内涵的突破;对体育产业的分类,过去争论不休,现在明确下来,体育产业分主体产业、相 关产业、体办产业三大类,从而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上有了遵循。
1995年6月, 国家体委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并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 要》。《纲要》明确了现阶段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 政策要求和对策措施。《纲要》的制订,首次较为全面完整地形成了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
体制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了良性循环的 轨道。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发布,10月1日开始实施。《体育法》授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行使 体育产业管理职权。
1994年8月, 国家体委设立产业办公室作为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
本着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的原则,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体育基金筹 集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这对体育主要产业:彩票业、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及促进和筹集社会赞助资金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无疑是个大大的加强。
三年多来,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41个全国单项体育协会、56 个运动项目转入实体化管理。一些省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也迈出了协会实体化的步伐。继足球实行俱乐部赛制后 ,篮球、排球、乒乓球也实行或准备实行俱乐部赛制。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赛制是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突破。
实践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发展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产业运作的'主体化:过去体委是“搭 台配角”,现在是经营的主体;二是产业市场的本体化:过去是“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现在是“本体推进 ,全面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的立体化:过去是简单的“创收增资”模式,现在是在全方位、多层面展开;四 是产业效益的规模化:过去是收入少、效益低,现在效益有了大幅增加。
――1994―1995年度,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和发行10亿元体育彩票,收益金达3亿元,大部分用 在了两年内举办的12 项国际和国内大型赛事。96―还要发行12个亿。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日臻完善,体育彩票市场已经形成。体育彩票产业已经成为体育的支柱性产业。
――1994―1995年足球俱乐部赛制的运行,把足球业推向了市场,大大地激励了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 。在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同时,积累雄厚的发展资金。中国足协还大胆开辟竞赛市场,经营国内外大赛。1995 年5―8月100天内举办了12场商业性国内外赛事。 举办经费超过4000万元,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开发、利用国家无形资产的巨大资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称 和标志及相关的名誉特许权的广告赞助,截止到1995年年底签约金额已达1000万元。
――福建省体委大胆引进外资,搞好综合开发,壮大体育产业。三年引进十个外资项目,合同额达30亿元 。
――1995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规模空前,交易额近10亿元人民币,使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大 大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成立后,在1994―1995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抓集资活动,抓基金增值,通过 明星效应,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为体育事业筹集 资金,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0年国家体委系统经营实体67个,1995年增至190个, 其中100多个是1993―1995年期间注册登记的 。 委直属一级企业的利润总额1990年1308万元,1995年3825万元,增长192%; 资产总值1990 年13,683万元 ,1995年32,533万元,增长137%;营业收入额1990年9072 万元,1995年40145万元,增长342.5%。
――长春市体委与有关企业组建长春北方五环实业有限股份公司,以体育产业开发作为经营方向,以股份 制形式进行投资,开发建设城市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回顾“八五”体育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问题和困难也不少。主要问题是:体育产业工作管理力度还 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经营人才需要充实;产业政策研究需要深化;产业法制建设需要完 善;产业调控政策和手段需要加强。总之,体育产业工作需要坚定地彻底地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大 根本转变。*
篇3: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
一 高考作文的简要回顾
如果把25年来高考语文卷中的大小作文综合起来看,它们已涉及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若仅以大作文的命题形式而言,可分为单纯命题作文和提供材料作文两类。
单纯命题作文共有3次。它们分别是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1988年的《习惯》(文体不限),1994年的《尝试》(记叙文)。
提供材料作文多达22次。这其中又可分为以下6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缩写和改写各一次。1978年要求考生将一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的议论文,由1800字缩写成500~600字的短文。1979年要求考生把何为的短篇小说《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
第二种情况是,提供漫画自拟题目作文两次。1983年要求对一幅《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展开议论。的作文题中出现了两幅漫画:一幅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另一幅是《截错了》。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第三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写信两次。1985年提供一则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1989年提供的材料是,一个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而班主任和父母对此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使得这位同学非常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第四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再加命题或半命题作文6次。它们分别是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副标题自定),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二题任选其一),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二题任选其一),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副标题自定)。
第五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规定范围,由考生自拟题目作文9次。1984年提供的材料是中学生和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不同反映。命题者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1987年提供的材料是A县育民小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科学训练,在全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1990年提供的材料是一对孪生的小姑娘在玫瑰园中与母亲的对话。一个说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1992年提供的文字材料较长,在“春雨潇潇,路灯朦胧”的候车亭旁,依次出现的人物除“我”以外,还有“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一对男女”,他们在公共道德问题上前后有不同的表现。命题者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短小的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同时再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写一篇短小的议论文。1993年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根据这个材料,让考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并要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1995年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诗中的7种鸟相互攻击、讽刺和嘲笑。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这首短诗,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提供了3则材料,第1、2则为正面材料,第3则为反面材料。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材料2(乐于助人)”和“材料3(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提供了一则寓言,说一个年轻人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这七项中必须丢弃一项时,把“诚信”抛掉了。命题者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供的材料,说的是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面临生命危险;正在这时,他发现雪地上有一个冻僵的人,是救人还是尽快找到避风处自救?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他选择了救人。命题者要求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六种情况是,提供几何图形命题作文1次。提供了4个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问哪一个与其他3个类型不同?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25年来的作文题,若以体裁进行分类,则有书信体两次,读后感两次,体裁不限的7次(从19到20已连续5年不限文体),规定写记叙文的3.5次(注:1992年要求写短小的记叙文、议论文各一篇,每篇不少于350字即可,各占25分),规定写议论文的10.5次。如果再以每次作文的篇数来划分,要求小作文、大作文各写一篇的9次,不大不小写两篇的1次,只写一篇大作文的15次。
二 高考作文的粗略分析
纵观25年的高考语文卷,首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题目取自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要求论述的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议论的中心是“苦乐观”,即对吃苦与享乐、逆境与顺境等的人生态度。题句作者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胸襟和高风亮节,能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荣誉与困难、权利与责任等关系。又如1992年高考作文中的记叙文,要求“记叙他们中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试题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点出:“‘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一对’,他们都有可能回来。”这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形式,引导广大青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护公共环境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1993年的试题要求在记叙文中赞叹老树皮,赞美新树皮,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引导,不少考生从老皮剥落,露出新皮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社会现象,赞叹革命前辈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等等,这样的立意就十分准确而切题。20和年分别要求围绕“诚信”和“心灵的选择”作文。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让当代青年学生思考和表述诚信和舍己救人等话题,显然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
其次,高考作文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较为辩证的思维方法。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命题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其深广的寓意,考生可以从若干个不同的角度去提炼中心思想。如果能选准最佳角度切入,并能揭示出论题或所提供材料中的核心问题,那么文章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和分量。19的《我更喜欢漫画〈〉》,若就“医”论“医”,势必不能写深写透,显然也不太符合命题者的初衷。倘能就“医”论“他”,把议论和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上形形色色类似“庸医”的人,就能写出立意高远的好文章来。又如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分属两
[1] [2] [3] 下一页
个完全不同的认识范畴,要求阐述的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问题。“近墨者黑”是从整体的社会现象来观察问题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然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则是就个体的思想表现而言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墨者又未必黑。如若看不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领域,揭示不出其内在的规律,仅仅是罗列一些现象材料,那是不能论清题旨的。再如1989年要求给处在困惑和苦恼中的好友写回信。毫无疑问,这封信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发友看了你的信后能否减轻乃至消除困惑和苦恼。你必须首先在好友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和一般院校以及外经贸专业三者中确定其中一个,然后再说出一些能使他信服的道理来;与此同时,还要顾及好友、班主任及父母三方面的'想法和可接受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信写得入情入理,既观点鲜明,又不失之于偏颇。再次,高考作文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文章的布局谋篇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位考生在1988年题为《习惯》的作文中写道:“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那么今天我们也许还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和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类人猿习惯于爬着走路,那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这位考生的知识面就较为宽广和扎实,否则就不可能把科学发明、历史演变、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如此信手写进文章里来。1986年的作文题是《树木・森林・气候》,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带有比喻性的。对于用比喻性的材料作文,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先引用材料,稍加概括,然后转入自己确定的正题,这叫转折入题。有位考生是这样入题的:“‘一颗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提起森林调节气候,我不禁想起了社会气候……。”类似这样的入题方法,就是掌握了斩折入题的个中要领的,它给后文的论述拓开了非常广阔的余地,让人读来备感亲切自然。文章的语言向来都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不少高中毕业生由于长期的努力,语言的功底已较为厚实。我们高兴地看到,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精品佳作。这些优秀作文不但思想内容健康充实,而且语言也非常精美流畅。有的考生还擅长于把一些好诗好句十分贴切地引入文章,如1993年的作文,有位考生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美新树皮,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不但显得精要,也给文章平添了几许高雅。又如1995年在根据《鸟的评说》展开议论时,有的考生引用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及“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等诗句,很形象地阐明了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三 高考作文的几点启示
第一,要提高对思想性在写作中起统帅作用的认识。有的学生总认为写作与作者的思想境界关系不甚密切,只要提高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以为根本问题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注:《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44页)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中,更是反复强调思想修养的重要性,他说:“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这个想法也不对。”(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9页)由此可见,我们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及辨别是非的能力。1989年高考作文的书信中,有位考生告诉好友:“你千万不要听父母的话,他们都是时代的落伍者,满脑子铜臭味;你也不要听班主任李老师的话,他让你考一般院校,是因为把握大,你考取了,他能名利双收,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多拿奖金。”这位考生在信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就是不够健康的,当然只能得到极低的分数,因为它既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也丝毫不能消解好友的困惑和苦恼。
第二,要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有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它的公正性、公平性是世人所公认的;所以,作为占分最多的作文题,且不说具体的题目,哪怕是题型和大的范围都是难以事先估计到的。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愈来愈具开放性,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封闭,有时引入几何图形,有时甚至引入某些科技前沿知识,等等。所以,与其说投机取巧找捷径猜题目,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经过长期训练打好基础。要学好课内的语文篇目,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要有计划地多读名家名著。除了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外,还要多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只有这样,临到写作时,大脑仓库中才有足够可供选择取舍的好材料;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三,要强调在看问题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提高组材成篇的能力。高考的作文题或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故意给考生设置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况,让考生选取一种进行阐述或议论。所设置的不同情况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正一反,互不相容。如1981年的“毁树”与“种树”,1990年的“这里是个坏地方”和“这里是个好地方”,19的“乐于助人”和“悄悄走开”等。其实,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中也包含着好坏两种习惯。另一类是能够相容、不是非此即彼的。如年的《我更喜欢漫画〈〉》,所提供的两幅漫画都很好,要你经过比较后选择其中一幅展开议论;1989年给好友写回信,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报考一般院校及报考外经贸专业都不无道理,它们之间是优与更优的关系;20所提供的4种几何图形,任何一个都与其他3个不同,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对此,考生必须予以辩证地把握和认真地分析,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
第四,要养成每次作文动笔前都认真审题的习惯。古人说得好:“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注:清・李渔:《李笠翁曲话・闲情偶寄》)大量事实证明,有没有袖手思考的过程,是大不相同的。1991年的作文,有的考生由于对“近墨者未必黑”的含义未作深入考虑,结果所用的论据竟是“驯虎女郎的性格未必变得凶残,治血吸虫病的医生不一定就传染上血吸虫病,管监狱的工作人员更不会因接近歹徒而变成歹徒”,等等。其实,以这些材料作论据,根本不能证明“近墨者未必黑”。再如1993年的作文中,有位考生在文中赞美了新树皮,却贬抑了老树皮:“社会上的腐朽事物就像老树皮,他们倚老卖老,舍不得让位给新贤,当然,改革的大潮会冲击他们,新生事物会把他们抵下去的。”试卷所提供的材料中明明白白写着女儿和儿子分别对新老树皮发出的赞叹和赞美,二者应是对立的统一,但这位考生却还是把老树皮写成腐朽的事物,完全曲解了命题者的本意,出现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果认真审题,这类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五,要大力培养广大中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语言是反映事物、表达情思的工具,一定要通过多接触群众、多阅读名著等途径来训练正确的语言习惯,做到简洁明快,明晰畅达。在想象力方面,则要鼓励学生平时学会从正面想,从反面想,从单一的定向思维发展
上一页 [1][2] [3] 下一页
为生动活泼的多向思维。要向名家学习,也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多读多写,使想象既大胆,又合理。我们期望通过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尽快把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有效地推进语文教改的步伐,更快地提高中学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
上一页 [1] [2][3]
篇4: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的 1.熟悉勾股定理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着的关系,熟练地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其他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准确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准确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知识重点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直角三角形的边存在着什么关系? 2.直角三角形的角存在着什么关系? 3.直角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4.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历史吗? 多媒体 概念分析 例题讲解 例1 在Rt△ABC中,∠C=90°,D在BA上,且DA=DB,M、N分别在AC和BC上,且∠MDN=90° 求证:MN2= AM2+NB2 证明:延长 ND到 N’使DN’=DN 连AN’、MN,由于AD=DB,∠1=∠2 所以△AN’D≌△BND 即AN’=BN,∠B=∠3,又MD⊥NN’ 故MN’=MN’ 因为∠A十∠B=90°, 所以∠3+∠4=90° 那么MN’2=AM2+AN’2 即 MN2=AM2+BN2 例2 议一议P19 拼图与勾股定理 观察图 2 验证:c2=a2+b2 证明:大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2,也可以表示为 ab・4+(b―a)2 所以c2= ab・4+(b―a)2 =2ab+b2-2ab+a2 =a2+b2 故c2=a2十b2 分析:欲证 MN2=AM2+BN2 可MN、AM、BN不在同一三角形之中,若能进行等量搬动,使之在同一三角形之中,只需证得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MN的等线段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可,由于D为AB的中点,∠MDN=90°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全等三角形法把有关线段进行等量搬动。 课堂练习课文学习P19 议一议。 其他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勾股定理?如何证明勾股定理? 3.有几种方法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本课作业 课文 P16―18 复习题 1―5 B.l、2 C.l 一填空题。 1.在△ABC中,∠C=90°,(1)已知 a=2.4,b=3.2,则c= ,(2)已知C=17,b=15,则△ABC面积等于 .(3)己知∠A=45°,c=18,则a2= 2.直角三角形三边是连续偶数,则这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 二选择题。 1.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在△ABC中,∠C=∠A一∠B,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5:2:3测△ABC为Rt△ C.在△ABC中,若a= c,b= c,则△ABC为Rt△ D.在△ABC中,若a:b:c=2:2:4,则△ABC为Rt△ 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A.6cm B.8.5cm C. cm D. cm 三解答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为5,两直角边之比为3:4。 求它的面积。 2.四边形 ABCD的 AC交 BD于 O,BC垂直AD,AO>CO。 试证明:AD2一CD2=AB2一BC2 3.△ABC中,∠C=90°,∠A=30°。 试证明:AC2=3BC2 4.在△ABC中,若三边 a、b、c满足 a2+b2=25,a2一b2=7,又 c=5。求最大边上的高。 5.在等边△ABC中,E、D分别为 AC、BC上的点,且 AE=CD,AD交 BE于 P,BQ⊥AD于 Q。 试证明:BP=2PQ。 *6.△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为BC中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DF,若BE=12,CF=15,求△DEF的面积。 *7.在Rt△ABC中,AC=BC,∠C=90°,P、Q在AB上,且∠ PCQ=45°试证明:AP2+BQ2=PQ2篇5: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丁培忠/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
[内容]
一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见,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语文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符号的训练过程。无论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都必然是把语言形式和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的。语言训练一旦离开思想光辉的辐射,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
近年来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它所针对的是削弱听说读写训练的两种倾向:一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分析毫无意义的问答上,挤掉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二是只重视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四)语文训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辩证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统一发展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结果借助语言表达。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语文训练是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训练成败的关键。
语文训练中的“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指导、启发、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练”指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想练、会练、练好。离开学生的“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语文训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语文训练既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又要注意许多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在任何一个训练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文基础,简单划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突出一两个重点,是不足取的;一旦划分阶段,就把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绝对化,也会严重影响语文训练的成效。
(七)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种能力就是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最终目标,不是到“最终”才培养,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启蒙阶段就要开始。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既是语文训练的落脚点,也是语文训练的出发点。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适宜于自学的一门学科,语文这个工具也必须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当然,自学的要求随年级的不同可以有所不同,自学的因素随年级的升高应当逐步增加。即使是一年级学生,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借助拼音识字。
(八)语文训练的主渠道是课堂,但课堂不是语文训练唯一的渠道。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九)发挥汉语拼音在语文训练中的多种功能,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训练启蒙阶段的一项创造。
学汉语和识汉字的矛盾,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利用拼音帮助阅读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这对拼音教学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尽快过拼音关,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不过,在没有更理想的办法之前,这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十)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的作文。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习,它不同于成人的写作,更不同于文艺创作。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一不能要求过高,二要敢于放手,三要培植兴趣,四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
二
既然我们在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完成任务的基本途径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已经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而且将这些认识写入国家的法规性文件教学大纲之中,那么,为什么教学中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比比皆是,而语文教学总是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呢?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能列举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的成果尚未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认识。
教学“大纲”是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并在理论界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的概括,它基本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道理讲,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熟悉教学“大纲”,透彻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但事实上,真正熟悉教学“大纲”的为数不多,比较深透地理解“大纲’精神的为数更少。因此,目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使“大纲”的基本观点、重要规定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二)应试教育机制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
这是长期以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钱梦龙先生曾慨叹:“现在语文课内教的.一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基本上不起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当前不少教师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而现在某些颇为风行的试题模式又不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应考语文”。(参见《人民教育》第2期《飞红点翠写春光――访特级教师钱梦龙》)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讲的,可小学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能把责任仅仅推到老师们头上吗?我认为不能。老师们之所以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是应试教育的机制迫使他们做出的选择。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燃眉之急。
(三)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作过深入的、实事求是的探讨,而理论上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导致实践中的巨大失误。
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语文教学中都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这里仅列举几点,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引起理论界的深入研究。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问题。
在这方面,流行的说法是: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识字、积词,记住了若干句子、片段或诗文等,那我们可以赞同“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诊断;但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学科的知识,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迄今为止,编入课本的那些语修逻文的知识,基本上是语言学家、文章学家研究出来的属于原理定则、常识概念的东西,是一种静态描述的学科知识。这类知识对语文有用,但无大用,可是我们却一直说它是基础。说一个学生基础没打好,就是指的这些知识没学好吗?我们要求学生具备的所有语文能力都是建立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吗?显然不是”。(引自第1期《课程.教材.教法》陈日亮先生的文章)
那么,语文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呢?“获得运用工具的技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到技能;另一种是直接传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识起辅助作用。我认为语文属于后者。”(引自19第7期《课程.教材.教法》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学生学习本民族语文,多数情况是‘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而不是相反。就拿幼儿园儿童来说,别看他们年龄小,他们已经会说不少互相连贯的话,具有相当可观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大人说话的结果,而不是先学习知识再转化能力的结果。”(引自《文汇报》年12月9日孙光萱等《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语文学习规律谈》)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一些同志的论述,并不是要全面否定语文知识的积极作用,只是想从中引出下述结论:
第一,笼统地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不符合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有些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到底具体有哪些语文知识是基础,尚需认真研究。
第三,语文的有些理论知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它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知识等。
第四,有些语文知识,既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没有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如文学常识等。
作这样的分析,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在教学中的不少微效劳动就是由于大讲一些无用或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造成的。
本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讲语法、修辞的理论知识,不涉及名词术语、可我们不少老师却在课堂上大讲这些知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区还在考这些知识。
2.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
我这里说的课堂教学,指的是课本的教学。
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引自《叶圣陶语文论集》第3页)正因如此,一些优秀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在课内和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然而,从大范围来看,多数学校、多数教师除了课本之外,基本上不指导学生读书读报,这可以说是学生语文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而我们却把看课本之外的书看作可有可无。原因何在呢?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语文课本的教学。不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等于语文课本的教学的观念,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
篇6: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丁培忠/内蒙古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厅教研室
[内容]
一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
[1] [2] [3] [4]
篇7:第五册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证明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通过证明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利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疑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共性,特性及从属关系(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简单的关系图,举反例等来说明)。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边讲边练法。
四、教学手段
投影。
五、教学过程 :
(一)、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特殊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边
角
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菱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二) 讲解新课
1、回顾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相等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练习1:(投影)
(1).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40°,则∠A=_____,∠C=_____,∠D=_____.
(2) 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和10,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__.
(3)矩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60°,AB=2cm则对角线长为 ,矩形面积为 ;
(4)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构成四边形是 ,当四边形是 (图形)时,新的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角: 角:
性质 边: 判定 边:
对角线: 对角线:
1)通过从角,边,对角线三方面.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它们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图表进一步.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3、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题图1)
例: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EF与两边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请你猜一猜,得到新的四边形AECF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练习2 计算与证明题:
1)、如图2,在 ABCD中,已知AB=4cm,
BC=9cm,∠B=30°,求 ABCD的面积。
2)、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
∠ACD 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EF⊥AC于点E,
①请你猜一猜线段DF与AE是什么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②当EF=2cm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练习3 拓展
(3)如图4,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O,E是AC上一点,过点A作AG⊥EB,垂足为G,AG交BD于点F。求证:OE=OF
变式:对上述命题,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 ⊥ EB,且交EB的延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5),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6,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点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求DP的长。小明想了个办法:
沿着DP将△ADP剪下来,补到△CDF处,这时PDFB恰好为一个正方形。
①你能证明它是一个正方形吗?②你能求DP的长吗?
(四)小结:(1)特殊四边形我们要从角,边,对角线的变化上认识其特殊性和内在联系
(2)四边形的问题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
(五)作业 :59页6、7、8题,伴你学45页~46页。
篇8:中医翻译:三十年回顾与思考
中医翻译:三十年回顾与思考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其翻译活动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中医翻译在词(辞)书、系列丛书、翻译理论的形成、教材与教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概要介绍.同时,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归纳,并提出了笔者的点滴思考.
作 者:张登峰 薛俊梅 高娟 ZHANG Dengfeng XUE Junmei GAO Juan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咸阳市,712046 刊 名:中国科技翻译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 年,卷(期):2007 20(2) 分类号:H0 关键词:中医 术语 翻译 回顾★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
★ 年终总结开头句子
★ 年终总结开头锦集
【近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公司年终总结开头-年终总结开头怎么写2023-05-02
年终总结开头2022-05-06
年终总结范文开头2022-05-08
小学教师转正自我鉴定简短2022-04-29
课后复习的14个有效方法2023-06-02
设计院老员工年终个人总结2022-04-30
高三政治教学个人工作计划2023-02-22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10
函授学习总结2023-05-23
儿科实习自我鉴定医生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