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配乐

时间:2022-12-12 07:46: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朗诵配乐(通用5篇)由网友“圈圈圈圈大圆脸”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朗诵配乐,欢迎阅读与借鉴!

朗诵配乐

篇1:春江花月夜朗诵配乐

《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篇2: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张若虚的杰作《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篇3: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篇4:配乐朗诵散文

配乐朗诵散文

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 水的神韵。孔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 和丰富中, 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智者则步水而行, 望水而思, 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 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 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 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水,吐纳 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仪态万状,咫尺千里。 读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各有各的读法。远 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 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 “不登高山,不知平地” , 是一种发现;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是又一种发现。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是一种境界;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是又一种境界。 “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一种坚守; “砥柱触天立中流” ,是另一种坚 守。 “五千仞岳上摩天” 是一种豪壮; , “夕阳山外山” 是又一种豪壮。 , 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 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 联系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 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 起伏波澜。 在哲人眼里, 水是运动的, 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 孔子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叹的是人生之有限而宇 宙之无穷。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比喻民心 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 人深省的警句: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 弱于水” ,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犹忆当年一相逢,万世此心与君同。雪月化做蝴蝶去,人间比翼笑春风。”

花开蝶舞,此情不移,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千年的风,千年的花,千年的雪,千年的月,

演绎了这千年的恋情,深锁的楼台,清晰地记忆着千年

的`传奇,飞舞的蝴蝶,执着地追求着不变的爱,黄尘古道,

永远湮没不了这千年的故事, 杨柳依依,倾述着千年的情怀。

在那学堂后院的池中,我依稀看到水里两个顾盼的身影,

一男一女脉脉盈盈,当年的“九妹”婉约动人,眸盈秋水 ,

与那一缕波光中映出的山伯犹如濯濯青莲而花开并蒂,

又如戏水的鸳鸯,双双对对,交颈呢喃。

梦断神伤的眼光里演绎着情重如山深如海的恋情。

我仿佛又听到了“生不成双死不分”的千古誓言。

云山叠叠水茫茫,送客临歧欲断肠。那楼台一别成为了永诀,

人世间再也无缘并肩携手到老。焦灼地期盼着笙管笛箫来迎娶,

谁知却换来未报银河先望断鹊桥,那三载的聚首是何其欢畅,

花前月下留下了几多情爱。那三载的同窗又是何其甜美,

吟诗做对又包涵着多少期望。

临别依依,十八相送的场面,怎不让人淆淆泪下;

难分难舍的千言万语谁知道却是生离死别,黯然神伤;

那苦苦的盼望只是父母之命;相亲相爱,

义重情深的爱恋都化做别时容易见时难;玉手春生,

难写断肠之句;樱唇榴齿,难述相思之苦。

人间无缘同举案。但求天上同翩跹,在美丽的曹娥江畔,

在俊美的龙山脚下,一双蝴蝶在翩跹起舞,那翅膀上飞舞着江南的春色,

飞舞着天边的朝霞,飞舞着漫天的星光,在蝴蝶的翅膀上我看到了万世不变的爱,

看到了历尽千年风霜没有丝毫改变的蝴蝶梦。

我依稀听到远处传来渺渺的歌声……

“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

篇5:再别康桥配乐朗诵

再别康桥配乐朗诵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诗歌朗诵配乐

诗歌配乐

诗歌朗诵背景音乐配乐大全

诗朗诵配乐

配乐诗朗诵背景音乐

配乐诗朗诵将进酒

古诗配乐

诗朗诵 配乐

现代诗语文版:《长城谣》、《一片槐树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外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方案

朗诵配乐
《朗诵配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朗诵配乐(通用5篇)】相关文章:

朗诵比赛策划书2022-09-23

配乐诗朗诵2022-04-30

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024-02-25

我校举行诵经典读美文朗诵比赛2023-08-03

教师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方案2022-05-07

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2023-01-28

配乐散文朗诵2023-09-25

学前班《咏柳》的教案2023-04-10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比赛总结2022-05-07

感恩主题朗诵比赛策划书2023-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