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习空间 加强主体实践(精选8篇)由网友“bby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放学习空间 加强主体实践,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开放学习空间 加强主体实践
开放学习空间 加强主体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它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对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教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让课堂成为一池活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在形象的再现中变得鲜活、灵动: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再现《丑小鸭》的故事、《雷雨》的场景、《月食》的变化;学《所见》能聆听到夏日蝉鸣,学《春晓》似是百鸟欢啼,学《雷雨》又有一池蛙鸣;学《黄山奇石》、《日月潭》则由学生任导游、做游客,师生同去观光……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我教《黄山奇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处奇石,着力了解,反复诵读,然后由学生分别做导游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的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振。教《难忘的泼水节》时,放手让学生充分看图学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从教学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其实,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完全摒弃效率低下的讲解法,打破将课文结构当成课堂结构的教学形式的窠臼,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发挥主体作用。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曼谷的小象》,尊重、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方式,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文字,感悟语言;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处理重点段落第二、三、四自然段时,利用“思考练习”来设计教学结构――“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和讨论交流,进入情境之中;学《灰雀》时,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进行情感体验:借助课文未直接描述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充分认识和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学习《会摇尾巴的狼》,先引导学生了解狼和老山羊有几次对话,以五次对话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首先学习第一次对话,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去探究学习,然后放手,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理解第二、三、四、五次对话,相互质疑解答、相互交流信息,课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主体的实践,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表演、改编、创作等加以训练,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掩耳盗铃》、《惊弓之鸟》这组寓言,通过多媒体了解故事内容后,由学生自由组合,根据个性特长,练习表演、练习讲述,或立或坐,或三五成群,或二人合作,课堂不再是静止的,大家可以走动、选择。课本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和“观众”(不仅仅是观众,还是评委、记者)在相互发问、解答中晓事明理,不仅学生的自主心理得到了尽情释放,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品质。通过读、演、思、议学完《揠苗助长》,明白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后,老师以记者的身份来采访学生:请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揠苗助长的事吗?学生看到老师的角色变了,颇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锋一转:还有谁也想当记者采访吗?此刻,课堂内小手如林。几个小记者出发了,有的采访同学,有的采访老师,通过这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思
[1] [2]
篇2:主体实践 思维创新
主体实践 思维创新
新大纲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特色,旨在更广泛的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教师更应该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未来,在主体实践、思维创新上做文章。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改变学生被动的听、学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六大解放”,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手,解放脚,解放时间,解放空间。但即使在新大纲颁布的课堂上,我们仍看到不少这样的场面: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端坐着当听众。因为“唯书”“唯师”,学生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息,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要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大语文观”和人本思想。因为,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有相信学生、肯“放权”的开放型老师。
其次,要激发学生主体实践的兴趣,改变学生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多让学生读、思、问、说、写、动,让课堂成为一池活水。“让每堂课都有笑声。”(魏书生语)。对每个大胆的质疑,每个新颖的发现大加赞赏――“你真棒!”对胆小怯懦者让同学们鼓励――“你能行!”并提倡学生不说别人说过的话,鼓励学生能说出别人没想到的,对学生思维、语言的独特性、独创性给予热情的支持、肯定,尽量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由此可见,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让学生脱离对老师的依赖,主动、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和语文实践,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潜质的必由途径。
其三,注重营造学生主体实践的环境,给予他们充分实践的时间。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以讲代读,以教代学,学生没有充分舒展自己智力的时间和空间。应该说,小学语文课堂上应有五多:多读、多问、多说、多动、多写,多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能力实践。
a、腾出“读”的时间――多读。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串问串答,避免琐碎的分析,以免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被敲打的支离破碎。要提倡多读,在读的形式上有默读、轻声读、大声读、齐读、指名读、小组轮读、分角色读,在读的层次上有初读、精读、品读、美读,并结合读前指导,读后评议,读准字音,掌握标点、段落之间的停顿、重音、节奏等。在读书中知事、生疑、求解,在读书中品味、体验、明理,学习表情达意,提高语感能力。一般课始,我让学生至少读两遍课文,看自己已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课中着力读重点句段,看自己体会到什么;课终再读课文,看自己还有什么发现。同时,在多读中可提高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b、还给“问”的权利――多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对培养学生注意力、创造力很有益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生脑中应充满无数的小问号,而实际上很多老师剥夺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权利,只是老师把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抛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更不用说创新意识了。教师应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从课题、字词、思想内容等方面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解答,并给他们冠以“小问号”、“小博士”的称号。对大家都觉得有困难的,再由老师导学。如学《初冬》,有几个学生提出:为什么冬天的雾大?雾是怎么形成的?由此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学《难忘的泼水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第7、8节要写两次“1961年的泼水节”?通过大家的讨论,同学们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熏陶。学生还看出图文不符之处――周总理没有“一手拿了柏树枝”。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
[1] [2] [3]
篇3:论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
论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
中华民族形成的特征是亘古亘今的老问题,既有“一元”论也有“多元一体”论的观点。这些论点的依据和面对的问题不同,所以解释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必然相异。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可以取各家之长而又可作进一步的发挥。“一元”论可视为主体族群,的核心,“多元一体”论可更多地阐明主体族群的开放性特征;主体族群的核心作用规定着整体民族的发展方向,开放性的作用在于保持新族群的融合及主体族群与边缘族群的联系,同时也使整体族群中某些成分异化成为其他异质族群。这种由主体开放特征形成的动态平衡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最庞大的`民族,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性的文化认同心态,并以之接纳或传递不同民族间的信息,回应世界民族发展的潮流。
作 者:单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浙江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G0 关键词:“多元一体” 主体开放 族群 文化认同篇4:开放的演播空间论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论文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 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 主持人(演员) 摄像 灯光 美术 设计 音响 编辑 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 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 历史。
二 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 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 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 嘉宾 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 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 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 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 杂技表演节目 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 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 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开始尝试,把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到演播室空间技术中,利用虚拟的三维空间技术,和真实的主持人结合在一起,能够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效果,它可以随节目的变化而变化,增加各种非现实空间的场景。也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到,没有什么做不到的.通过虚拟空间,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节目本身不但会更加好看,而且有更多的空间展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美国太坦尼克数字制作公司的总裁范德雷克博士,在谈到数字技术的发展时说:未来的美术空间设计师,将完全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随心所欲的创造全新的视觉场景。
综上所述,演播室空间设计和其它电视门类一样,还有很多可能性的风格,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创造,这种设计才有价值和意义。
篇5: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问题
关于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问题
这样三个问题是相关的: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是“情境客观性”;实践标准具有主体向度;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在我国对实践标准的进一步思考中,不存在实践标准主体向度的有无问题,全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对待实践标准主体向度的存在问题.
作 者:张中文 作者单位:南通工学院,社科系,江苏,南通,226007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 & SOC SCI) 年,卷(期): “”(4) 分类号:B023 关键词:实践标准 情境客观性 主体向度篇6:《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说课稿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在哲学常识中的地位:《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八课第二节的第一框,本框中心讲述第一节理论的方法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在于实践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实践,因此,本框是本课第一节内容的继续和深化。讲好本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二)、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教材围绕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个主题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引出本框主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后讲述人民群众的概念含义,再结合具体事例讲述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作用的主要表现。最后总结出本框的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之所以是重点主要在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容易产生误解,说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般说来都可以承认,但要承认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完整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必须重点说明这个问题。
之所以是难点,主要在于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生产成果,往往被表述为少数人的创造,是乎于广大群众无关,历史上一直存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现实中还存在体脑分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解释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识记一个概念即人民群众的含义,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主体。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两个文明建设才能硕果累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
美育方面:通过课堂中播放的《国际歌》、《二泉映月》等乐曲,让学生获得音乐的熏陶,感受心与乐的和谐统一。
二、说教法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教学中把理论知识溶于各种情景之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扮演好“主导”角色,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四)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 学 法
教学要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四、说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音乐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计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
根据本框内容,我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
多媒体播放(课件一)《国际歌》
让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教师根据其中歌词,引出本节主题。
多媒体播放:(课件二)课题
(二)、讲授新课:创设情境、导学相依。
学贵有疑,精心设置情境和问题,启发思考,层层诱导。
. 1、对概念的教学,采用讲授法。
多媒体播放:(课件三)
然后教师讲解人民群众的引申含义。
2、对基本原理的教学。
教师由概念的讲解中直接引出本框的原理。
多媒体播放:(课件四)
然后设问: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性质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呢?
多媒体播放:(课件五)《二泉映月》
要求学生在音乐当中自学教材、学习知识、感受音乐、感受美。
教师简要讲解,《二泉映月》作者的生平。
学生自学完后
多媒体播放:(课件六)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时实例
让学生回答录像说明了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后
多媒体播放:(课件七)
教师继续设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怎样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
学生回答后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理论上更加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采用以下方法:
多媒体播放:(课件八、九、十)
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三个课件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
多媒体播放:(课件十一)
教师继续设问两个问题;(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是什么?(2)、有人认为在科学文化的发展上,只是少数“创造天才”的事,与人民群众无关,你怎样看待?
学生回答后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轻松、愉快、深入的掌握了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对第三点内容的教学依照上述方法讲解。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十二)并提问,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课件展示(课件十三)。
综合上述三点内容
多媒体播放:(课件十四)得出结论。
并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三)、小结本节内容:
多媒体播放:(课件十五)本节教学结构。
(四)、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一个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多媒体播放:(课件十六)
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
最后依据结构式板书(略),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篇7: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心得体会
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心得体会
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住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是对党委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党性修养、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是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党委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必须敢于担当,不断树立敢于担当意识、提升敢于担当能力、创新敢于担当方式,切实负起主体责任。
一、工作中要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
实现凝聚亿万人民梦想的中国梦,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作为治党管党的主体,党委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推动者。对于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来说,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意识,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各级党委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核心在于党委书记。党委书记要站在对党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责任意识,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主动当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二、要不断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核心在于引领示范。党委书记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态度鲜明、敢抓敢管,围绕用人责任、纠正责任、监督责任、支持责任和管理责任,促进主体责任内容的具体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履职重点,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践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党委书记个人要自觉接受纪委对自己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并为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证。在工作实践中,强化廉政教育,()强调廉政意识,提醒廉洁自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紧扣重点,持续发力,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作风在抓、腐败在查、风气在变。然而,面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如果各级党委淡化责任、放松要求,就不可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各级党委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才能种好“责任田”。只有党委从领导主体、落实主体、工作主体、推进主体层面负起主要责任,纪委从监督主体、执纪主体、问责主体层面负起监督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才能使其体现在惩治和预防的各项重点工作中,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敢于担当要有创新的落实到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才能敢于批评、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才能直面矛盾、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才能赢得百姓信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既是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直观体现,也是党风之清、政风之廉的有力推手,更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之效,助力护航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敢当“黑脸包公”,才能持续保持我们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能否取得长效,关键在于履行职责,核心在于改革创新。党委书记要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权力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工作抓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主体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形成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链条。要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也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管理责任。同时,不断完善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强化“一岗双责”执行机制。
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在新时期,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敢于担当责任,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要做好本职工作的份内之事,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
篇8:兴趣是学习的主体
兴趣是学习的主体
兴趣是学习的主体《求索》第二期 实习心得
九八政史 刘远昌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在于兴趣,表现为一种求知的欲望。只有兴趣越高,学习效率才能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作为实习生的我,通过了一个月的教育学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好一堂课,首先的关键在于体现一个“活”字。要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配合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我们上课时,要以启发式为主,配合讲解法,尽量避免大量的理论,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整体的力量。
上课形式要多种多样,尽量一节课一个样,尽量变动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课堂。上课时不一定要按班级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讨论,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中,或提问、或上台讲述等等。这样,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利用艺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上课时,可以用小品的形式来穿插一节课的内容。先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品,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理解知识。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如:在讲“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这节课时,我就用一个小品来串联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围绕这个小品不断展开。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上课时可以用一个故事、一幅漫画、一段优美的文句等引学生进入课堂或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时,我就用了一幅漫画来启发学生在家庭中我们应尽哪些义务的。让学生从图中直观地了解到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同样,我们也开口用诗句来穿插课文内容,比如,在讲“子女应赡养扶助父母”时,我就用《游子吟》这首诗来穿插其中。
利用音乐地形式加以引入新课,让学生在音乐节目中进入课堂,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堂上。同时,又渲染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上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家庭”含义时,我当时就用《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导入新课的。这样,还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来回答一些课上的内容。
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出示一些教具,加以相应地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样就把较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比如:在讲“义务教育特征”时,我就用一张收费卡来加以阐述。让学生明白“免费性”的真正含义。同时,这样做让学生记得更牢。
利用优美地语言、生动地语言。尽量把政治课枯燥乏味地语言变的优美动听,同时,尽量让语言流畅,让学生听起来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一样。同时,也要注意语调,要有一种平和而清脆的语调。如“二泉映月”一样深沉而动听。这样,就能让学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深深地吸引在其中。
利用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尽量少抄大量的理论,而是运用一个个学生周围身边的实例来分析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能有兴趣去听。同样,要求学生自动地来举例,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实习中所总结的一些方法,望这些方法能给以后的实习生提供一个参考。
★ 网络创新的论文
★ 小学活动课计划
【开放学习空间 加强主体实践(精选8篇)】相关文章:
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4-04-21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023-01-23
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2022-11-10
音乐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2023-05-09
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2023-12-13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论文2023-01-31
党员学习心得体会优秀2022-09-17
教学管理论文2024-01-25
数学教学学生的实践活动探究论文2022-08-24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