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3-05-30 08:09:44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精选18篇)由网友“一颗小糖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

篇1: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

【摘要】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建设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首先阐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接着从观念意识上、时间空间上、实验内容上、实验室的管理和师资人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环境科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08-0-02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重视,我国环境治理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增长趋势,对于环境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市场的竞争。

环境科学是汇集环境化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又结合系统学、信息学、法学、人文学等学科的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专业。环境科学也是一个理论性与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结合我院现有的实际条件,建设环境科学开发式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教学实验室是高校完成实验教学及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开发式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科技人才的重任。它的实验技术水平与管理开放程度从一个侧面标志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它是大学的基础建设。加强高校开发式实验教学工作是符合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教学实验室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开放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是大学本科教学上水平的重要标志,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各地区、各高校情况不同,开放实验室工作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验室工作地位认识不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不落实;经费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尤其是基础教学实验室环境设施不合要求,仪器设备数量种类缺乏,陈旧;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不能共享,特别是教学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认为实验室开放只是时间和设备概念上的开放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

1必须首先在观念意识上开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实验室如何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可以授人以知识,而在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室的这种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它还能影响人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可以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可以理解、感觉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课堂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意识,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1)改变以灌输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以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

2)改变在实验室以教师为主人,以“教”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树立“教”和“学”并重的原则,“教”应向“学”全面开放。

3)教学验室的开放不仅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而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它应以精心设计的课题、优秀的管理、良好的仪器设备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基金鼓励和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并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2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抓住高校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对基础教学实验室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变分散、单一的实验室为集中、复合型的中心实验室。开放教学实验室,打破地域界限、学校院系界限,改变各自为政局面,共同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学校实验室要向校内外开放,为学生提供各类基础教学实验室,解决其因空间条件限制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应对教学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经费、物资、设备使用上,由实验室主任统一掌握调度。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年进行岗位考核,并和岗位津贴挂钩。对开放教学实验室工作,学校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保证,专门设立开放教学实验室补助费,对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从事开放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所付出的劳动给于尊重和承认,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护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从人员、计划、仪器设备、经费实行一条龙管理,合理安排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室,避免多个实验同时使用某台仪器设备。这样,学生的实验场所相对扩大,同时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在办学经费分配上逐渐加大向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倾斜的力度。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专门调拔专项经费新建了2万平方米基础教学实验大楼,添置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使基础教学实验室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要尽可能延长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可实行24小时全天开放,鼓励和支持教学实验室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向学生开放,以拓宽实验时间和空间。

3实验内容的开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重要保障

3.1对学生实行分层次开放实验

根据学院的教学计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实验教学,第一层次为基础教学实验层次。主要对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利用双休日开放。第二层次为综合教学实验层次。对高年级学生开放,主要以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为主,所使用仪器全天候开放,每个学生上机前需经考核获上机证,方可上机操作使用。第三层次为研究式实验层次。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对部分优秀生进入导师实验室,让这些学生早期进入科研,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科研实验工作,学生可不受教材内容模式的限制,自由地去设计实验和实现自己的构思,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尽量以启发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按三个层次开放教学实验室,并将有关实验内容综合到各层次实验教学中,逐步提高了学生操作规范与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

3.2加强对开放实验室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

(1)按照实验大纲和实验进度,分段列出实验。有些实验内容比课堂实验要求高,操作要求也高;有些与课堂内容接近,但又不是简单重复,以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

(2)将一些经典实验安排成探索性实验。如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要求学生不同外缘物质,及不同浓度的.外缘物质对酶活的影响,要求学生探索试剂用量,以取得最佳实验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

(3)让学生自带课题。比如有的学生从家乡带水来作水质分析等。

(4)增加综合性新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实验题目取材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学生要运用几门课的综合知识才能完成,这样有益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加强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开放教学实验室根据学生水平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开放内容包括补做实验和增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自拟实验等。

2)开放形式可采取定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定时开放即由实验室固定开放时间,进行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或有关自选实验小课题。预约开放即由学生预先向实验室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讲明要做实验的内容。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之前一星期,可向实验室预约登记所做实验项目,以便实验室做好各种条件准备。自拟实验和设计型实验预先做好方案给指导老师审阅,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等条件,安排开放时间。

3)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配派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4)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须做好有关准备,查阅有关实验内容资料,并制定实验实施方案。

5)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

小论文

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实验室可推荐优秀论文到有关刊物发表。

6)开放教学实验室可根据开放时间、内容、学生人数,向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申请开放实验补助费。

5实验师资人员的开放管理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有效保障

教学实验室建设要有一批教学学术骨干带头人,同时也要有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实验师资队伍。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包括实验课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学实验室开放需要做好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在这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有效保障,是开展创新教育成功的保障。由于长期轻视实验教学,缺乏对实验师资队伍的长远规划,高水平的实验师资留不住、调不进,造成高校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状况。因此要搞好教学实验室开放,就要把封闭单一的集中指令性的实验师资管理体制转换为开放的、动态的、计划管理与自动调节相结合的实验师资管理机制。实验师资队伍不能仅限于在本圈子范围内调整、充实,要向校内外开放、要服从教学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形成大家推荐、培养、评价和造就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采用专兼结合、特别是兼职人员,不一定明确编制性质,对硕士以上毕业留校的年轻教师可以充实实验教学工作,工作若干年也可再流动,使实验师资队伍保持开放性、动态性、使实验教学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

总之,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从观念意识上、时间空间上、实验内容上、实验室的管理和师资人员等方面不断完善,使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篇2: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论文

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专业实验室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实验室的特点,讨论了专业实验室开放型实验教学的模式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论文关键词:专业实验开放教学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培训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专业实验室,由于其教学内容非常贴近科学研究,实验设施又多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物,最有利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我校车辆与动力学院设有3个专业实验室:车辆与交通实验室、热能动力工程实验室和农业工程实验室,分别承担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各专业实验室的运行一直沿袭着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出专业实验室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影响到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验室施行开放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效益,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开展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践探索,对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专业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专业实验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存在许多问题:

1.在实验内容与实验时间上,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导书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验;同时,由于实验指导书内容过于详细,学生实际上只能完成实验过程。由于在内容、时间和教材方面存在上述问题,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主观积极性存在差异,因而不能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2.由于专业实验设备比较昂贵,专业性强,实验室购置专业设备多为单台套购置,为了保证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进行,在实验分组方面必然会由于分组人数多而导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操作机会,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分组过细也会使实验周期拖得很长,严重影响整个实验室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由于某些专业实验设备只为某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而一门课的实验时间毕竟有限,从而导致一些投资很大的专业实验设备和场地利用率很低。由于专业发展等因素,几年后设备又需要更新,几乎没怎么用的设备就被淘汰了,造成很大的浪费。

4.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从属于某一门专业课程,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少。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专业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克服现行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形式

专业实验室是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训练的教学任务。面向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是专业实验室运行方式发展的趋势,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主要有以下形式:

1.对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开放

在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专业实验室可以时间上和内容上要适当开放。在时间开放方面采用预约实验方式,将实验项目、完成实验的基本人数和及进行实验的时间对学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预约实验。这种开放形式,在时间上给学生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由于实验人数不致过多,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可以改善实验效果。

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开设部分选做实验。在课程要求的基本实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选做实验中选择实验。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动性。

2.对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放

车辆动力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热能动力机械、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均为产品设计类专业,主要是培养产品开发设计、产品性能改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非常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专业实验室在相关专业产品结构认知、产品性能试验与检测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必备基础条件,所以,在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实验室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放,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3.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开放

专业实验室有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高水平的教师,学科专业承担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放课题,将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体会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创造欲望。

三、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加强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性环节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由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结合我们专业实验室的特点,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学校制定了《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活动等规定了课外素质教育学分,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没有与开放型实验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学分,现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大纲也无相应的要求,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应在《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或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与开放型实验环节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学分规定。根据开放实验的数量、难度,设置相应的学分,并规定毕业生必须获得的最低实验分数,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型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专业理论知识还处在学习和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此时,授课教师在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传授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授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结合课程内容和相关的学科进展、学科专业正在进行的有关科研项目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的要求,主动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参与开放型实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开放型实验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到开放性实验的具体指导。

3.适当改善实验教师的待遇和增加实验运行费的投入

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大多比较复杂,一个实验需要3-5人分别操作,实验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合作完成。同时,开放型实验多为学生自主实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过程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遇到的问题问题较多,这对指导教师的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也就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应当适当提高,适当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投入开放型实验的指导工作。

由于开放型实验多为学生自主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和设计实验,因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随着开放型实验的进行,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实验材料的消耗也相应增加,实验设备的运行费用相应提高。因此,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正常进行,有必要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来源可改革实验室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

4.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监督和评估体系

在开放型实验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应当对实验项目的确定、开放型实验计划、开放型实验的实施、开放型实验的效果考核、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和评估,通过监督和评估,可以发现在实验室开放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提高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使专业实验室开放型实验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型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专业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积极参与开放型实验;

3.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增加实验运行经费投入;

4.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监督和评估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通过学校和实验教学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型实验教学必将在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凌亚文,华中文.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5

[2]白雪峰,李沛.关于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

篇3: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论文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论文

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建设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首先阐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接着从观念意识上、时间空间上、实验内容上、实验室的管理和师资人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重视,我国环境治理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增长趋势,对于环境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市场的竞争。

环境科学是汇集环境化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又结合系统学、信息学、法学、人文学等学科的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专业。环境科学也是一个理论性与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结合我院现有的实际条件,建设环境科学开发式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教学实验室是高校完成实验教学及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开发式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科技人才的重任。它的实验技术水平与管理开放程度从一个侧面标志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它是大学的基础建设。加强高校开发式实验教学工作是符合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教学实验室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开放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是大学本科教学上水平的重要标志,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各地区、各高校情况不同,开放实验室工作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验室工作地位认识不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不落实;经费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尤其是基础教学实验室环境设施不合要求,仪器设备数量种类缺乏,陈旧;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不能共享,特别是教学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认为实验室开放只是时间和设备概念上的开放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

1 必须首先在观念意识上开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实验室如何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可以授人以知识,而在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室的这种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它还能影响人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可以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可以理解、感觉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课堂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意识,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1)改变以灌输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以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

2)改变在实验室以教师为主人,以“教”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树立“教”和“学”并重的原则,“教”应向“学”全面开放。

3)教学验室的开放不仅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而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它应以精心设计的课题、优秀的管理、良好的仪器设备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基金鼓励和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并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抓住高校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对基础教学实验室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变分散、单一的实验室为集中、复合型的中心实验室。开放教学实验室,打破地域界限、学校院系界限,改变各自为政局面,共同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学校实验室要向校内外开放,为学生提供各类基础教学实验室,解决其因空间条件限制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应对教学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经费、物资、设备使用上,由实验室主任统一掌握调度。

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年进行岗位考核,并和岗位津贴挂钩。对开放教学实验室工作,学校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保证,专门设立开放教学实验室补助费,对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从事开放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所付出的劳动给于尊重和承认,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护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从人员、计划、仪器设备、经费实行一条龙管理,合理安排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室,避免多个实验同时使用某台仪器设备。这样,学生的实验场所相对扩大,同时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在办学经费分配上逐渐加大向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倾斜的力度。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专门调拔专项经费新建了2万平方米基础教学实验大楼,添置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使基础教学实验室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要尽可能延长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可实行24小时全天开放,鼓励和支持教学实验室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向学生开放,以拓宽实验时间和空间。

3 实验内容的开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重要保障

3.1 对学生实行分层次开放实验

根据学院的教学计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实验教学,第一层次为基础教学实验层次。主要对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利用双休日开放。第二层次为综合教学实验层次。对高年级学生开放,主要以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为主,所使用仪器全天候开放,每个学生上机前需经考核获上机证,方可上机操作使用。第三层次为研究式实验层次。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对部分优秀生进入导师实验室,让这些学生早期进入科研,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科研实验工作,学生可不受教材内容模式的限制,自由地去设计实验和实现自己的构思,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尽量以启发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按三个层次开放教学实验室,并将有关实验内容综合到各层次实验教学中,逐步提高了学生操作规范与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

3.2 加强对开放实验室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

(1)按照实验大纲和实验进度,分段列出实验。有些实验内容比课堂实验要求高,操作要求也高;有些与课堂内容接近,但又不是简单重复,以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

(2)将一些经典实验安排成探索性实验。如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要求学生不同外缘物质,及不同浓度的外缘物质对酶活的影响,要求学生探索试剂用量,以取得最佳实验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

(3)让学生自带课题。比如有的学生从家乡带水来作水质分析等。

(4)增加综合性新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实验题目取材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学生要运用几门课的综合知识才能完成,这样有益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加强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开放教学实验室根据学生水平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开放内容包括补做实验和增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自拟实验等。

2)开放形式可采取定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定时开放即由实验室固定开放时间,进行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或有关自选实验小课题。预约开放即由学生预先向实验室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讲明要做实验的内容。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之前一星期,可向实验室预约登记所做实验项目,以便实验室做好各种条件准备。自拟实验和设计型实验预先做好方案给指导老师审阅,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等条件,安排开放时间。

3)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配派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4)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须做好有关准备,查阅有关实验内容资料,并制定实验实施方案。

5)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

5 实验师资人员的开放管理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有效保障

教学实验室建设要有一批教学学术骨干带头人,同时也要有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实验师资队伍。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包括实验课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学实验室开放需要做好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在这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有效保障,是开展创新教育成功的保障。由于长期轻视实验教学, 缺乏对实验师资队伍的长远规划,高水平的实验师资留不住、调不进,造成高校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状况。因此要搞好教学实验室开放,就要把封闭单一的集中指令性的实验师资管理体制转换为开放的、动态的、计划管理与自动调节相结合的实验师资管理机制。实验师资队伍不能仅限于在本圈子范围内调整、充实,要向校内外开放、要服从教学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形成大家推荐、培养、评价和造就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采用专兼结合、特别是兼职人员,不一定明确编制性质,对硕士以上毕业留校的年轻教师可以充实实验教学工作,工作若干年也可再流动,使实验师资队伍保持开放性、动态性、使实验教学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

总之,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从观念意识上、时间空间上、实验内容上、实验室的管理和师资人员等方面不断完善,使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篇4: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论文

关于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论文

21世纪是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众所周知,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在培养现代科技人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教育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出既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能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较强的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以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来,我们在环境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基础性实验内容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原理,又使学生熟悉研究方法,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本文就我们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做一下介绍。

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环境化学实验来验证理论,加深理解;通过实验来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弊端分析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应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原有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时的实验内容,存在下列缺点与不足:

(1)实验学时少,内容陈旧。教学计划内环境化学实验的学时只有16学时,每个实验内容为四学时,因此按照教学计划,仅能安排四个实验内容。另外,在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没有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实验内容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根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的实验内容来自于教学参考书,不能反映环境化学最新发展,也没有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实验内容和实践脱节使学生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实际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尽管学习了许多高深的理论,却没有能力对身边的简单现象和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解释,结果学生纯粹为考试、就职而学习理论,学了一些死理论,这不仅是实验教学的悲哀,也是整个环境化学教学的悲哀。

(2)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实验内容没有选择权。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由教师统一规定。所有学生都进行一样内容、一样要求的实验,实验课结束后,实验室统一关门。实验能力强的学生没有机会做一些深入的探索性的实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不能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而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所没有的实验。这种无视学生能力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自然调动不起来。

(3)实验教学方法僵化。在传统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所需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规定的。实验前教师通常准备好实验器材、调试好仪器设备,一般还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实验讲义也把实验原理、步骤甚至某些实验现象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实验中没有失败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无法领会环境化学实验的真谛。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没有摆脱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生机,使实验教学根本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环境化学实验室集中了一批高级的进口的仪器设备。但是,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仅能在固定的实验课中使用这些投资巨大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便无权使用。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四个基础性实验教学内容中,学生可能还接触不到某些高级的仪器设备。因此,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了隐性的资源浪费。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不光指实验室的“开放”,还指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一定要充分深刻理解它的内涵。

(1)实验时间开放“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首先意味着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开放;第二,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时数开放,也就是每项实验在时间长短上没有限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开放从实验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及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发展,以先进的实验内容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教学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教师要经常参与来自社会的实践课题,并使其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也参与到实践课题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实验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3)实验教学评价开放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对学生的环境化学实验考核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开放实验中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的应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样不仅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并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针对以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从内容层次上、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革,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从实验内容层次上将环境化学实验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类。在计划的16学时内,完成环境化学基础性实验的教学。

(2)从教学模式上,实验教学采取“双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发实验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变为导师。为实现以上目的,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一个既能起到老师导学作用,又能实现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双主模式,它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计划内实验和开放实验两部分。基础性实验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在第七学期安排四周时间进行。我们在环境01级的开放实验教学中,教师拟定了若干题目,学生每5-6人为一组。学生自由选题后,即进行文献查阅的工作。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之前,每组同学需要先提交开题的一个综述报告,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同题目的同学在一起,进行开题研讨。指导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讨论,对方案进行指导之后学生便可以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经过这样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收集与检索、综述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的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学生即进入开放实验论文的撰写及答辩阶段。答辩是根据题目按小组进行的。每个组派一个同学自述5分钟,答辩10分钟。开放实验的成绩考核要考虑到学生的出勤、实验表现以及论文和答辩情况。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开放实验的重视,我们把开放实验的成绩纳入到环境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占环境化学总评成绩的15%。

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通过两年来的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们对今后教学应加强的方面进行了深思。

(1)实验内容的灵活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活、教学方法活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和环境化学、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指导开放实验的教师应加强学习,关注学科前沿,才能把最新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既然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来自学生生活,形式多样,这就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灵活多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举办实验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最新动态、实验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手段。这样一来,既可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2)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考核。“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到实验室来,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制度。根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学生必须要有真本领才能通过。实验考核的成绩必须与升留级和学位的获得相挂钩。“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加强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也要加强学生平时每次实验的考核—从实验预习准备、出勤情况、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实验设备尽可能现代化、多样化。“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固然要新,要与时俱进,实验设备也必须同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越丰富多样,学生选择的空间就越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受设备的限制就越少,学生的实验方案也就越容易实现。所以,“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力求现代化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管理手段开放。“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要真正做到开放,还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一定操作的观念,善于在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软件、网络等辅助实验教学手段。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省人力。另外,“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手段也要现代化。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师生。将开放时间、可选择的实验项目、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仪器结构图、电器线路图等信息公布在教学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查阅,节约了师生的时间,管理灵活而科学。

篇5: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摘要:开放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一定范围内实验的内容与时间可由学生自由地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化学

篇6: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1.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难度较大

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教学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以及综合性。在不同的阶段,这几方面各有侧重,不仅应循序渐进、便于实施,也应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很多实验项目都受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难以使学生在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主动能动性,也无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和实验室资源存在局限性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做到让学生“随时”都能够进入实验室,也就是说做到“全天候”的开放。然而,随着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教学设备已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同时实验室资源也越来越贫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同时,全天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3.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实验考核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

4.盲目地选择开放式化学实验项目

现阶段,在实验选课平台中,缺乏必要的实验项目介绍,降低了项目的透明度。只有将实验选课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和实验教学平台融为一体,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篇7: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1.开放实验时间

开放实验时间指的是实验教学不应统一来安排实验课表,而应定期将实验的时间、内容、设备与仪器等一些基本情况公布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受班级与专业的限制,以各自的兴趣、学习进度及要求同实验室联系在一起,并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完成自己的实验室内容。另外,开放实验时间还应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自选时间以及实验时间。

2.区分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在内容方面,应将开放式实验教学划分为科研型开放式实验教学和教学型开放式实验教学。其中,教学型开放实验应把现存的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在一起,增加内容密度,从而消除单一内容与单一实验的弊端,更新传统模式中一种做法、一本教材的现象,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内容,自己拟定实验的方案,自行组织以及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其中,必做实验指的`是全部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要按规定完成。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选做实验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做实验,从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

而科研开放型实验则是指为优秀的学生配备导师,并指导他们参与科研工作。通常情况下,老师应在其开展的科研领域内,选出部分小课题让学生自由报名,并参加各个开放性课题。此类实验的重点在于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实验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有效地降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消耗,使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还应建立化学实验网页,以构建实验选课平台,进行实验项目介绍,提高项目透明度,同时开发实验管理软件,并开通网上实验预约以及网上成绩查询等网络服务功能。

4.加强对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实现了化学实验结果的量化考核,并编制成软件。这样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可以及时地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有效地避免了数据被篡改的可能,从而保证成绩的公平和真实。另外,计算机在计算之后给出成绩,也可以极大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进教学质量中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行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而且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在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应针对自身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强化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毅等.无机合成产物在开放式教学中的综合利用[J].实验室科学,(01)

[2]周蓉等.现代工业工程柔性开放式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05)

[3]黄晓敏等.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03)

[4]王军辉等.生物学其他学科:基础生物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01)

篇8:浅析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实验教学更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机制,增强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中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

高校教学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生产基地的重要地基,也是培育和发展创新人才的平台。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成为高校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只是对学生有限的辅助教学形式,创新和研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专业技能的发展,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不仅承担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明创造和科学的态度意识的重要场所。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发展空间。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1.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三要素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主体三个要素。[3]

(1)实验时间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包括时间点开放和实验学时开放,不再统一要求,可以自由选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的实验必须立足于开放时间的前提。

(2)实验内容的开放。主要是指我们的实验内容,已不再是千篇 一律,不同的学生可与不同的学科实验,实验对象相同的具体测试程序也有所不同。

(3)实验主体开放。其含义之一是实验教学的主题是自愿的,参与不再是标准要求;另一层含义是指主体试点范围扩大。

2.开放式实验性质

高校开放实验室从功能可分为开放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开放型。高校实验室工作应该是开放的实验教学,促进开放运行,并促进作为首要任务人员的培训。作为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开放实验室的完全意义上应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时间的开放,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开放。

3.开放式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作为一种辅助实验课程,并且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试验项目,实验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和设计性过渡。[4,5]这种转变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在实际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开放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这一事件中,在合作的“双重”模式的学生和教师使用,在“教”与“学”,以找到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一个开放性实验,首要条件是建立一个开放实验室。这是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放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打开了实验室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验测试独立发展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的内容应具有探索和创新。

(2)促进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综合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将涉及大量的新知识,随时会有问题,这是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及实验室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提高自己。开放实验室,学生做实验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不再受限制,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频率和测试周期节律的调控提高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开放式实验室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

该实验室的水平,不仅要看看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一个思想先进,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优良作风。[3,4]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雄厚的技术,奉献,敬业,创业精神,求实的精神,建立了实验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发展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高的知识层次的需求,对实验室人员的整体情况,以便能够统筹规划和有序运行的实验室。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建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水平,更新知识的专业素质,提高质量,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方法不断提升。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结构的合理化。高校实验室应给予最优先的教师队伍。一个结构合理,优秀的运营测试团队,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有序,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的基本水平。高校教学型的测试团队,应该注意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职称,使技术职称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团队年轻,并给高级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青年实验者主导作用,逐步完成了新的取代旧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以提高实验队伍业务水平。[4]充分吸引理论和研究培训和教学经验的高品位,高学历,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促进学术标准,提高教学水平。

2.引入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激励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觉地为实现实验室工作的各项目做出贡献智慧,高效,有序运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都必须围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为全民终身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借鉴现代新知识,新管理,帮助促进了实验室人员的智慧发挥。

3.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习基地

专业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基地开展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践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科学位的学生提供了课堂的主会场,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而且要帮助学生研究自己的实践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

三、开放式实验的指导问题

1.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开放式实验室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求他们有超前的科学实验意识和世界一流的敏锐眼光。实验指导教师实行相互交流互访制度,国外著名大学教师来国内学校对实验室指导和建设,从实验使用、管理和实验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实验室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另外给国内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去国外大学实验室进行访问学者,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实验室教师吸收新鲜思想,保持世界一流实验指导意识,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向设计性、综合性过渡,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项目的数量,还是实验项目的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各实验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

2.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承担实验室开放的师资队伍

承担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教师在准备、辅导开放式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难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首先实验室主任要由高学历、有较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只有高水平的实验室主任才能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做出良好的规划,并对实验室行使有效的管理;对实验指导老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的手段;其次要引进一批了解新技术、新知识国外大学的师资队伍,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对新进教师全部引入实验室工作,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程序。最后探索对高校实验教师实行合理走读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实验教师资源以及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实验教师资源薄弱学校实验发展和提高,另外走读还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防止实验教师资源浪费。

四、开放式实验室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开放和共享教学资源。高校实验室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硬件和软件,三个重要方面的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发展是原动力,设备和硬件资源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实验室软件管理是有序高效运行的保障。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研究水平,而且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开放,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做好人力资源,设备和实验室资源,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工作中的合理分配。[4]

五、结束语

在这个重要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中,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验室管理的三个和谐管理是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开放形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籍长志.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的几点改革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11):183-184.

[2]杜亚琳,马鸿艳.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47-48.

[3]徐小明,张湘伟,丁政,等.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系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80-82,112.

[4]杨洲,李静.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32-34.

[5]王其军,吕栋梁,辜音奎,等.实验室开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88-89.

篇9: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论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开放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实验室开放的教学思路,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开放 实验教学

0 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数量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以至于出现了高峰时设备不够用,而低峰时设备没人用的现象,使现有设备、仪器的综合利用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与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缓解由于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对实验室造成的资源需求压力,我们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开放实验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开放式实验的特点及实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突出开放和创新,把多个知识原形高度融合于应用领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开放实验室对软硬件教学非常重要,现在实验室实行开放形式已成一种潮流,不可阻挡。开放式实验教学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做出具体的实验日程安排,但只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而对实验原理、步骤等都不做交代,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订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学生通过手机或上网预约做实验,然后我们老师根据预约情况,安排指导老师和相应的实验室。比如在做实验前先网上预约到实验室试做实验,那么在做实验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开放式教学发挥最佳效果的必备条件,不但解决学生能力差异、时间合理安排问题,而且激励学生进行实验积极性、挖掘学生创新能力[3]。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立开放式、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由学院教师和我学院大学生科协共同管理,对学生全方位开放,其余实验室实行网上预约、电脑派位、刷卡进入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现时间、内容、管理开放。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主要采取如下四种方式开放:一是在正常的作息时间内向学生全天全面开放;二是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段向相关学生全面开放;三是由学生通过网上提出申请,由实验室老师根据人数、内容和预约时间安排仪器设备、指导教师,然后学生完成拟定的实验内容;四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式(例如对非电专业学生或学习吃力的电专业学生,我们采用固定的实验内容。而对电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我们要求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后,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篇10: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论文

2.1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1.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传统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教学,书本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具体操作步骤等均一一列出,上课前只需要准备好元器件,在实验时,指导学生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几乎不用思考直接按部就班就可以了,以至有的学生到实验结束都没留下印象,学生养成了惰性,教学失去了意义。像这样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我们学院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基本电路故障排除的方法等),然后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元器件,完成设计及实验电路等。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解决不了时再请教指导老师,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科技文献是我们研究课题必不可少的手段。实验室开放后,我们结合具体实验,提供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方法。

另外,利用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学生可以完成实验项目的预习。在开放实验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组织讨论,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的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很多问题,同样,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开放实验教学的模式。

2.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内容,加强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之间的紧密结合。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每年组织“魅力无限”收音机组装挑战赛;在学生完成“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电子系统设计大赛;结合相关专业课学习,组织机器人大赛、PLC程序设计等比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等。近三年在国际、国内及省市级的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中有105人次获奖。

2.1.3 为学生升学、就业增加砝码开放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的机会,使他们接受大量的技能培训,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今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只是学生的成绩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才是他们尤为看重的。开放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其他人的交流协调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学生交流会,让他们在接触到新思维的同时,也学会了信息共享和团体协作,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同时,我们引入优秀学生担任“流动助教”,协助教师参与实验工作。学生参与实验工作,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又有利于协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的学生的就业面。

2.2 开放实验室对教师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认为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从事科研工作,所以现在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这样虽然能让教师专心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却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如果让老师来负责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验,不仅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验的重点,给学生更深入的理论支持,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老师也能从中选择优秀学生作为进一步的培养对象,让这些学生更早地熟悉实验和所要从事的课题,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人才基础。作为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给予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而且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给学生创新提供较高的起点和指导。

我院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教师积极参加实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使实验室的装备与特色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例如,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建筑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由我院教师与企业单位工程人员共同设计而成,实验设备及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工程。这些实验室不但用于学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还能满足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要求,不但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工科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2.3 资源共享提高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实验室设备做到资源共享,对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制作,各类学生竞赛训练等实现全面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利用现有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的平台,不仅能够达到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仪器设备的浪费,并且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设备,也能够充分实现实验资源的有效共享。

3 结束语

通过近年来实验室开放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高了现有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开放实验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从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更新,以开放的理念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但实验室的开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密切联系,不是几个实验人员、几个教师能完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同时实验室的开放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给仪器维修和保养增加了许多难度和麻烦。因此,在实现实验室开放的同时又要保证实验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艾华,张春良,李岚,等.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2(3):119-120.

[2]宋效先,王伟平,王晓燕.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学研究.(7):80.

[3]罗玉双,熊大胜,席在星等.全面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3 (3):23-24.

[4]赵改改.关于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5]:70-71.

篇11: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科学 实验教学 策略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二、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氧气》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的更剧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准备好丰富的实验材料

科学课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没有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科学的教学也成了无本之水。如我在上五年级科学课之前,我就担心第三单元《电》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还好,我区教育局给学校新配置了许多实验仪器,里面就有电流实验的相关材料,再加上我向学校申请购买的大电池,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在第1课“点亮我们的小电珠”活动中,学生人手一套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器材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画一画(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如实地画出来)、猜一猜(猜测电的流动路线)、想一想(有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从而认识短路与断路)这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电流、短路与断路这些科学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电池盒与小灯座。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配备器材中灯座与灯泡的连接,电池盒与导线的连接有一定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大大降低了实验探究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原来实验盒中的材料(导线、电池夹等)与新配备的仪器相结合,能保障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检测一下实验材料,亲自动手做做实验,因为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验,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教师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我建议大家在上课前多准备1—2套分组材料,这样万一有小组因材料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效率。科学教师不仅担负着备课、上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篇12: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教学,而高等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创新。但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被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从实验教学的理念、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主体、实验项目性质、教学方法等角度分析阐明了两类实验的区别,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想素质、工程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传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来实现。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异同,以提高对创新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实验教学改革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大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偏重于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总结,以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强调“统一性”。传统实验教学让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时数、实验装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张课表、一个班的学生按部就班齐步走;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三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一般都编印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指导书的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如同一个机械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独立思维受到压抑。

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这样的实验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次重结果轻过程。实验课上只要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就达到实验课的目的了。其实得出正确结果固然重要,但实验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否得到培养,实验研究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则往往被忽视。

二、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创新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将实验项目设置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使教学要求更有针对性,能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条件;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涉及多章节或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使教学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出现了空前主动的学习局面;三是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创新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由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创新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实验教学的定位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与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实验教学的理念中,实验教学受到高度地重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一般具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验证功能。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获得更加牢固的知识;二是技能训练功能。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三是探索研究功能。学生通过独立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归纳分析等,探索新的发现,以获得研究成果,同时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法转轨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渗透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设计以及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两种实验教学的区别

1。两种实验教学体现的教育理念不同

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即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的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这种实验教学理念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验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实验教学被看作是对理论的验证和附属品。在实验教学目标上,着眼于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它只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只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而已。而现今的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培养”上。

一个是“有利于”,一个是“培养”,“培养”更具有目标性,主攻性。而“有利于”像一个“擦边球”,只要有一点儿作用就行,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目的不同,轻重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主要以示范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不需要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实验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的是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动手实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两种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不同

传统实验教学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实际操作中,老师的认识不够,很多应该让学生做的实验转变为教师讲解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更打折扣了。而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全面,不但注重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改进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直至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这样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科学实验过程无疑锻炼与培养了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两种实验教学的主体不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性的主体地位,他们决定着实验中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验教学是以“教”为主的,教学内容围绕“教”而展开,“学”限定在教师“教”的范围,“学”是被动的。而现今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拐杖而是指南针,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去独立观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必须的工程技能。学生则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并且充分与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及伙伴的协作学习。

4。两种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性质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较为固定的项目。这类实验项目主要是为辅助理论教学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实验时,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讲的或实验指导书上写的实验步骤去“照方抓药”地做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而创新实验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出发,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目前,各高校主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项目的设置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本层面的实验项目重在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为进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性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基本步骤、思路和特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的许多章节的知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研究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问题,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两种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往往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走流程式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受到抑制。而创新实验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抱着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目前,各高校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处层次的不同,实验项目性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实行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现场授课与指导的方法;对掌握了初步实验方法的学生,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进行只指导不讲授或开放式自主实践方法;在综合实验中采用互动讨论的方法;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外指导方法;不同实验室的同一实验、课外学习采用网络实时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法、则可充满各类实验项目之中。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已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问题讨论

总之,传统实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效率高的特点,缺点是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引入科学研究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具有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是学生体验、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创新实验教学是传统实验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在实施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验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师,必须在其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简易数字钟的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能设计出数种实验原理图,实验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基本实验方法,熟知其各自特点、应用范围和相互关系,对相关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必须了如指掌,才能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予正确答复;实验仪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帮助学生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要使学生探索能力增强,还需要老师画龙点睛般精炼的语言,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实验空间。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及时抓住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天赋。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知识的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在继承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盲目的徒劳的创新。因此,创新实验教学必须安排必要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集成计数器实验”,我们在制定实验内容时是先验证后设计,首先让学生验证十进制计数器74LS90的功能,然后方可做下面的设计100进制计数器、45进制计数器等内容。试想如果没有验证741。590的功能,学生不明白十进制计数器的原理,怎能设计出100进制计数器以及45进制计数器。所以,创新实验教学应将知识的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化组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颖,立足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10):125—127,165

[2]周 奕,吴小平,高校实验教学创新的目标定位与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3):24—27

[3]易昆南,于菲菲,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4(8):8—9,14

[4]粱 云,孟 伟,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5):25—27

[5]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28—129。156

篇13: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有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12],但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仍然有限。环境科学专业围绕环境问题的预防、发生、治理、评价等方面组织教学,其中的实验教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缺少相应的体系规划,致使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片面化和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因此探索构建环境科学专业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4: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

1.1实验教学理念认识滞后

实验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目的是为“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教学效果”;过于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了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致使实验教学的地位远远低于理论教学,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3]。这种滞后的理念,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环节难以协调,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环境科学专业要求的知识领域点多面广,课程体系表现出课程关联度相对较弱,形成通常所说“杂”的局面。由于传统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课的验证和理论学习的补充,在实验教学上“杂”的特点表现更为突出。课程的传统计划、任课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实验条件的配置成为实验课程开设的基础,而这些实验是否需要开设、开设的实验是否需要更新、实验是否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等考虑得较少,导致实验教学仅仅成为满足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学分需求的数字指标。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实验教学的`调研发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将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培养计划中合理地体现,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则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单独设课的基础。

1.3实验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陈旧

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问题,教师对新开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内容以本校传统遗传下来的实验居多,使得课程起点较低、教学内容陈旧、范围偏窄、实验项目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不足。同时,实验的内容和真正的环境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不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未能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最新动态和最新实验方法。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仍然是验证性和演示性等基础型实验为主,对基础实验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不深,导致从内容到方法都比较陈旧。

1.4教学效果不显著

由于实验课程自身问题以及实验考核不科学、不严格,对学生既无“压力”更不会产生“动力”,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果不显著。从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独立实验,以及每年研究生复试对实验的调查考核,可以明显感觉出实验教学在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极大的不足。

篇15: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

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独立和相互统一的两大环节,因此应和理论教学一样,实验教学也应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

2.1实验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体系需要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关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通过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综合分析,形成课程、内容、方法核心要素,明确不同实验层次的目标,完成实验教学顶层设计和总体构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2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教学整体需求出发,精心设置实验项目。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呈现系统化、层次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

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系统化。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实验内容按基础、设计、综合递进,尽量体现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2)水平层次化。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需要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使学生得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单纯技能培养到系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验证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实践技能,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研究、实践创新能力。

(3)教学开放化。除课程实验外,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按实验开放性质不同,分为固定开放性实验和拓展开放性实验。

2.3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重组构建

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采用的模块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还有的划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以及“基本技能训练实验”、“理论课程验证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和应用性实验”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仅仅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内容,对模块之间的联系与培养目标的要求联系较少。我们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图1所示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框图。在这一实验教学体系中,我们分为3个层次的能力培养,明确了每一层次培养的任务、目标,以及相应层次的主要实验开设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基础实验,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主要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具有特色的专业应用实验是建设的重点,这一过程中主要突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专业综合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层次,主要是从实验教学的课堂环节向课外环节延伸,使学生得到准前沿性的科学研究训练,为今后从事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实验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基础上,我们开发出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及专业应用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逐渐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衔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

(1)不同水样的监测和评价。根据周边的环境条件,学生通过采集地表水、城市景观水体、自来水、地下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各种水样,自己确定不同水样的分析指标和相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对水样的水质进行评价。这个实验课使学生了解不同水样监测的目的、指标方法以及其中的差别,学会对水质的单项及综合评价。

(2)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其空气质量的评价。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监测空气中TSI^PM1。、PM2.5的含量,以及S02、N0x、03、C0等指标,并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功能区空气质量的特征以及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

(3)微污染水源的水质净化实验。采集有机微污染水源水样,利用光催化方法进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然后利用膜分离技术进一步纯化。这一实验使学生对于水质控制的方法技术有深人的认识。

(4)污水湿地化处理的工艺调查以及水质评价。调査西安现有的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同时采集不同处理阶段的水样进行分析,熟悉不同工艺阶段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效果,加深对污水生态化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认识。(5)城市土壤环境与地表沉积物的综合调査与评价。采集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及其地表沉积物,分析样品的粒径组成、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此进行评价。

4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的保障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主要抓了几方面的工作:

(1)不断改革创新。根据环境科学专业对知识能力领域的要求,以制定完备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切入点,强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元素和创新内涵设计。明确不同实验层次的培养目标,基础实验少而精,突出基本训练,专业应用实验是教学体系的核心和重点,突出其综合性,实现教学过程向科学实际问题解决的衔接。创新层次以研究性实验教学为特色[9],突出环境领域的科学问题研究。

(2)建立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化解实验室工作的许多矛盾。基于实验室工作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实验室“业绩一成绩一公益”三位一体的绩效量化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1°]。

(3)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体系完成的关键。通过青年教师进行课程进修、参与科学研究等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依据青年教师的专业背景,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相应的学科和科研平台的科研项目。实行“以老带新,一帮一”制度,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工作的开展。

(4)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实验教学体系完成。每年学校通过基本实验费用、仪器设备维修费用、仪器设备更新购置费用以及教学改革项目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费,满足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需求。

5结束语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改革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1112],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发展和专业声誉的提髙。在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困难重重的局面下,以特色的实验教学为突破点,可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专业人才提供新的途径。

篇16:环境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顾承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02

[3].张雷;资源环境技术约束下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4].王珩;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

[5].丁克岗;资源环境视角的江苏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6].白云朴;环境规制背景下资源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

[7].张萍;产业集群化发展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一以沧州化工产业为例[D].河北大学.2008

[8].汪波;信息资源数字化环境下我国IA产业发展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9].张碧星;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基础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10].李辉;广东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11].田博;吉林省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

[12].于文良;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估算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

[13].许峰;黄土台塬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成本测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2

[14].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5].刘鑫;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

[16].包红梅;生态社会主义环境危机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

[17].王雪;环境科学视角的绿党发展史研究[D].东北大学.2013

[18].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政策模拟[D].江西财经大学.

[19].谭姣;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过程的公众参与[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0].周雷;我国生态环境税收政策初探[D].吉林大学.

[21].高晓红;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环境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2].张军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3].吕闯;建国初期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政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4].王芳芳;论生态女性主义的环境正义思想[D].山西大学.2012

[25].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6].赵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7].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政策模拟[D].江西财经大学.2011

[28].刘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

[29].邵琛霞;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若干政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

[30].谭姣;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过程的公众参与[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17:环境科学专业特色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论文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设立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考生报考意愿不强。就业与招生这两个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环境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这与环境科学专业结构设置、专业特色建设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已有250多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少数设置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短、专业建设任务重的问题。环境科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地方实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凝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及学生培养目标课题组,对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定位与特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教改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受影响的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环境科学专业覆盖面广,研究方向繁杂,使得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不显著,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其专业学科内涵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与“众”不同,在课程设置与实践性环节等方面不能是简单的“拼盘”,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地方高校因其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前提。扬州大学系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地方高校。依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扬州大学的性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依据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加强与学生就业关系紧密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与课程配套的相关教学实验以外,还有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从开始招生,已毕业四届本科生,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92%以上,江苏省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95%以上。每年七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少量进入环境监测站及相关事业单位,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

就目前就业形势而言,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应该在企业。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科所等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些单位不应作为招生宣传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标杆。许多学生当初报考环境科学专业,总认为毕业后能进入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环科所等单位,事实并非如此。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环境科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口碑”不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很淡薄,总想进环保类机关及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基本不需要招人。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招生宣传要多强调为企业服务,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降低学生进入环保事业单位的期望值;二是学生进校后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企业环保岗位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与工作无缝对接;三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安排部分学生在大二阶段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为少部分想进一步考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内涵为解决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确定专业目标定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既要考虑专业学科内涵所规定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扬州大学为地方综合性高校,主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江苏南、北地域经济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苏北经济薄弱,人才相对缺乏,而苏南经济体量大,人才济济。因此,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定位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肯吃苦,愿意到苏北及苏中地区企业环保岗位建功立业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为专业之生命

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都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课程设置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基本上是在原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的适当增减,即减少几门专业课,或增加几门环境类课程,“母系”的痕迹很深,普遍存在着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

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几次调整,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环境类相关专业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随着本科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几乎一样,一副面孔,虽然“母系”的痕迹少了,但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高校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如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就没有竞争力,不能很好地为当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应从当地社会需求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凝炼而成。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建设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苏中、苏北等区域,培养环境科学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多而全,只求少而精,重点突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能“无缝对接”。

3.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专业教师双向选择,每位专业教师至多带5名本科生,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教师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零距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

4.第七学期即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形式多样,少部分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鼓励其余的学生带着问题到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实用技能,为他们毕业求职作了一定的铺垫效应。

四、结语

地方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专业学科内涵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生命。课程设置要突出与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不宜多而全。少数考研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夯实科研基础。其他学生尽可能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企业与学生之间也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篇18: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教育论文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教育论文

【摘 要】近年来,高校在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等方面有了不少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文章就作者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获得的感想和体会作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性 开放

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践教育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 开放性实验教学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办学经费匮乏,实验的仪器设备等并未相应增加,导致实验课中配套台件数缺乏,师资力量无法跟上。而现今,实验教学内容较以前更加成熟、系统,仅靠计划实验学时,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深入掌握相关技能。

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时间与场地的开放,充分发挥师资力量与资源利用率。该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验类型多为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教师只是启发、引导和指导者,从实验方案的'制定、资料的查询、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调试、实际的操作、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不但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发展性教学原则,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

实验项目的开设关系到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准确设立实验项目达到培养目的。

如在力学类实验中,笔者所在实验室开出的“桁架内力分布测定”实验项目中,各种结构组件可组成许多不同实验类型的实验对象,可以是验证性的,也可是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也是可多样的,由此便有效地解决了所谓的“资源不足”瓶颈问题,使学生采用多方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进行优化的结构力学实验,鼓励主动性地采用新观点和新技术。还先后开出“桥梁模型应力应变”、“特殊构件应力测试”等多个综合性创新实验项目,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这些项目内容源于课程又高于课程,工程背景广泛,有着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充分利用科技项目

实行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让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纵、横向课题研究,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学习的领域,学习邻近学科的知识;对本学科领域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充分认识本专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发展前景,明确研究目标。对自己研究方向范围内的知识有着较为深刻、透彻的了解,知道自己该学习和该掌握哪些知识。树立起明确的研究目标后,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就会增强。在科研实践中,老师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研究结果归纳、论文写作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全过程的尝试与摸索,学生将慢慢体会到哪些方法是科学的,哪些方法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方法是可以综合运用的,在不断的积累和启发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学习能力。

4 充分发挥基地、科技竞赛

高校各种基地是实践教育的最有利的资源,如国家实验室、培训中心、与企业联办的研究中心等,这些基地都有较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条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还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各级组织举办多项科技竞赛,例如,建筑模型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大型科技竞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不少好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今后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仍需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牢固竖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慕强.在综合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林永柏.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3]温利红,高金良.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及设备研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教学论文的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2023-09-12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2023-05-12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探讨论文2022-05-06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皮革制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论文2023-06-06

大学生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探讨论文2023-02-12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论文2024-04-02

简析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方向人才培养论文2022-09-08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5-30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