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精选5篇)由网友“盼盼☞penny”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篇1: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
这些事实使他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这时期牛顿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颜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时,无论怎样调整镜片,视点总是不清楚。他想,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接着就实验起来。他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结果,大出意外,牛顿惊异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现出多彩的颜色来。
对这个奇异的现象,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因此,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余围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道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牛顿指出世界万物所以有颜色,并非其自身有颜色。太阳普照万物,各物体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颜色,而将它所不能接受的颜色反射出来。这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人们见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这一学说准确地道出颜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来所出现的各种颜色学说都被它所推翻。
篇2: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版本一:
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版本二:
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大约是1666年的事情。
篇3:万有引力R与r的区别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假设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篇4:《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的过程要有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有时我们自认为给学生讲清楚了,但在学生的理解总是显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看似懂了,实际上却是错的。这需要老师对学生拨开迷雾,寻找光明的道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必修②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的教学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天体的运动、卫星运动。对于这些运动,我们都可近似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前面一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延续。研究圆周运动的重点是知道向心力的来源。某一天体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这一点是这章教学中的主线。而在第五节宇宙航行教学中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设地球的质量m,卫星的质量m,卫星运动速度v,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对于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可近似认为到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即r=R,将地球质量m=5.98ⅹ1024kg和地球半径R=6.4ⅹ106m带入解得V=7.9km/s,这就是人造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以上分析后,问学生懂了没有?他们都都说懂了。为了巩固知识,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现代宇宙学理论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密度很大的天体,成为白矮星或中子星,1m3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为1.5×1017kg。若某一中子星半径为10km,求此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大约5分钟后,我叫了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其他的学生在下面演算,课时发现不少学生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写了一堆公式,不着边际。为什么有这种情况?我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目标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体会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次,教学过于死板,缺少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总是自己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第三,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果不设置梯子,让学生们去爬,怎能不摔跟头?对于新知识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入繁。
篇5: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地看作圆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B.太阳对行星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引力,所以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
C.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D.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行星与卫星间的引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这些力的性质和规律都相同
2.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只有在天体与天体之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B.一个苹果由于其质量很小,所以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几乎可以忽略
C.地球对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远大于卫星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D.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万有引力约束而存在于地球表面附近
3.一星球密度和地球密度相同,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地球、星球的自转)(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4.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公转周期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则由此可求出( )
A. 某行星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 某行星的密度 D.太阳的密度
5.宇宙飞船进入一个围绕太阳运动的近乎圆形的轨道上运动,如果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倍,那么宇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 )
A.3年 B.9年 C.27年 D.81年
6.近地卫星线速度为7.9km/s,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3.8倍,则在月球上发射“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
A.1.0 km/s B.1.7 km/s C.2.0 km/s D.1.5 km/s
7.由于空气微弱阻力的作用,人造卫星缓慢地靠近地球,则( )
A.卫星运动速率减小 B.卫星运动速率增大
C.卫星运行周期变小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大
8.同步卫星离地球球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大小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 )
A.a1:a2=r:R
B. a1:a2=R2:r2
C.v1:v2=R2:r2
二、填空题
9.某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为960N,为使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至60N,物体距地面的高度应为_____。(为地球的半径)
10.一物体在一星球表面时受到的吸引力为在地球表面所受吸引力的倍,该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倍。若该星球和地球的质量分布都是均匀的,则该星球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_________倍。
11.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质量之比,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那么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__________;它们的角速度之比____________.
12.若已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引力常量为,那么在该行星表面附近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对某行星的一颗卫星进行观测,已知运行的轨迹是半径为的圆周,周期为,求:(1)该行星的质量;(2)测得行星的半径为卫星轨道半径的1/10,则此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多大?
14.在地球某处海平面上测得物体自由下落高度所需的时间为,到某高山顶测得物体自由落体下落相同高度所需时间增加了,已知地球半径为,求山的高度。
15.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r=2R0(R0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运
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0,若某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求它再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时间。
16.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13日16时33分左右,费俊龙在船舱里做“翻筋斗”的游戏。有报道说,“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而费俊龙在3min里翻了4个筋斗,一个筋斗351km”据此报道求出“神舟”六号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时,距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之比。(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沿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b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R,则:
(1)a、b两卫星的周期之比Ta:Tb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的正上方,则a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
18.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能否知道地球密度的大小.
★ 牛顿作文600字
★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牛顿与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精选5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022-08-21
灯与光教案2022-10-04
物理光的现象总结学习方法2023-05-12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2023-04-17
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2022-10-30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2023-01-10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2022-04-29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2022-09-17
高考物理考点2022-12-29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