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何人散文(锦集8篇)由网友“深夜专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孙君何人散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孙君何人散文
孙君何人散文
最近的习惯是每天午后把电脑关上两小时,让眼睛休息休息。说是休息,其实也不尽然,换一种用眼方式而已,看书也得用眼睛,只不过似乎没对着电脑那么累。
随便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名叫《诗可以怨》,看出版社很牛气,中华书局,再看作者,一时却想不起这孙君是谁。有些疑惑,这书从哪来的,印象中仿佛没买过嘛。翻看扉页,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得书日期,赶紧查日记,这才恍然大悟。
元旦次日,光荣兄偕一位文友来看我,又送我不少的书。光荣兄多年习惯,每出一本大作,必有我的份。那天送来的有一大包,除自己两本新著外,还有一套写诸暨的丛书《潮起浣江》,此外就是别人的书了,一本为海飞的《看你往哪儿跑》,另一本就是《诗可以怨》。
书一多,来不及看,免不了把暂时轮不上读的暂时存入书橱,时间一长,常忘了她们的存在。有时想想,很有点对不起作者与赠者。于是,自我规定了一个赠书先读的原则。无论是谁,赠我大作,最起码是看得起我,弃之不读,便是不知好歹。
记得海飞的那本是当即就看了的,毕竟他曾是非常接近的朋友。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当初为什么没有及时读孙君的书,难道只因为对孙君不熟?
这会儿,却忽然对孙君产生了好奇。他是谁?光荣兄为什么送他的书给我?当然,打听一下很方便,可那样做太冒昧了。还是老办法,上网查查看。
一搜索,出来了近六万条的相关条目,立马缩小范围,这才发现,我要找的孙君可能是位冒号,某地的'宣传部长。
看到宣传二字,心里不免有些那个。人之常情嘛,一般的人最怕宣传性的文章,我也不例外。虽说还不曾来得及拜读孙君大著,先入为主的印象却先让我倒了一半胃口。
闲着无事,手边一时又没有别的书可读,翻一下就翻一下,信手掀到23页,《天井有蛇》这个小标题逗起了我的兴趣。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居住处的天井里发现了一条毒蛇,有人把它打死了。打死就打死吧,偏偏那家伙又说了,有毒的蛇一般不会只有一条,常常成双结对地盘踞一起,一条被打死了,另一条肯定还在,说不定会出来找寻。这可吓坏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居住者,提心吊胆地过了半年光景,终于没能等到另一条出来寻仇的事儿。
最后,作者说,或许,这对蛇夫妻早就离婚了吧。
读了最后这句话,我没有理由不笑出声来。
也是因为这句话,我突然对这本《诗可以怨》产生了好感。
随即又读了几篇,结果发现确实不错。最起码有一点非常非常值得我学习——孙君的行文干脆,不像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啰里啰嗦没个完。
不管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什么事,切不可想当然轻下结论。伟人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还是别管孙君何人,要紧的是文章,认认真真地拜读了再说。
篇2:孙君立简介
孙君立: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
孙君立,化学纤维专家,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著有《人造纤维免皱法》、《铜氨纤维针织物光斑消除法》等论文,创制我国粘胶纤维制浆工艺流程和设备,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孙君立,曾用名豫寿,1902年7月出生在江苏无锡东北乡安镇村。父亲任教小学,母亲采桑育蚕以助家用,家道清贫。孙君立自幼生活朴素,学习刻苦,课业成绩优秀。1920年孙君立自苏州江苏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员。前后十余年的编、译工作中,先后译、著了《高等化学》、《应用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十余种书籍。1936年他为寻找兴国之路,跨越出原先的轨道,自费赴德国继续求学,进入德累斯登工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夸虹人造丝机器厂实习,之后又去明兴格城纺织研究院读研究生。1939年孙君立在德国亚琛工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研究化学纤维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学业结束后,他受聘于德国柏林威廉皇家学院任研究员。1939年冬,欧洲战争局势日紧,他去瑞士山道士化学厂短期任职后,于1940年回国,投身于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建设事业。他先应美亚丝绸厂之聘,任筹备主任,负责设计人造丝厂。1946年应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之招,赴东北考察安东(今丹东)化纤厂,回沪后拟去安东工作,因交通受阻而留中纺公司任职,受命另行设计其他化纤工厂,后担任中纺公司处长、专员等职,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在这期间,他曾几次发表关于“建设中国化纤工业”等文章,多方奔走,为发展我国化纤工业而呼吁。
1942—1948年期间,孙君立受南通学院纺织科之聘,专授人造纤维课程,内容新颖,语词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扬课堂民主。当年的学生对孙君立的谆谆教诲,记忆犹新,怀念不已。他执教南通学院,培养了不少化纤专业人才。后复将其数年讲授人造纤维讲稿之精粹,编写成篇,陆续刊登于1946—1947年的《纤维工业》杂志,使广大技术人员备受教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君立一心挂念着化纤事业,挂念着安东化纤厂。1949年九十月间,他参加以胡厥文为团长的东北参观团,赴东北考察历时一个多月,亲眼看到东北人民政府对振兴化纤工业不遗余力,深为感动和兴奋,决意为化纤行业效力。1950年以后,他先后任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筹备处主任与副厂长。1954年任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处长,他积极为发展我国化纤事业策划并参与实施。1958年,国务院决定化纤工业归口化学工业部管理,化纤技术人员均于同年11月转入化学工业部,孙君立也随调至化学工业部化工研究院,任纤维室主任,开展化纤研究工作。1960年5月,化纤工业复归纺织工业部管理,孙君立转任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化学纤维研究室副主任。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原料的研究和开发,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孙君立被迫离开北京返回故里。1979年他已77岁高龄,到中国纺织大学科研处情报室担任《国外技术》主编(该刊分纺织、针织服装、化纤印染三册),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编委会委员(该书于1984年出版),《纺织词典》副主编(系国内第一部大型纺织词典,于1991年出版,1992年又重印)和《中国近代纺织史》编委会顾问等工作。他还参与编写《英汉纺织工业词汇》。
孙君立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接受新青年杂志的启示教育,同胡愈之、叶圣陶等日夕切磋,过从甚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27年,他在大革命时代参加工人纠察队时险遭拘捕,后同周建人等组织妇女问题研究会,在《中国日报》主编一个副刊,又发起《新女性》杂志的刊印。1985年4月,他参加中国九三学社。1986年退休后还继续发挥余热,直到1992年逝世,享年90岁。
我国粘胶纤维生产的创始者之一
早在三十年代,他在获德国亚琛大学博士学位时,就发明人造纤维免皱法和人造丝避免起毛法,获得德国专利。在柏林威廉学院任研究员期间,他仅用三个月时间创造出铜氨纤维光斑消除法,解决了针织物的光斑问题,并因此受到德国染料工业联合股份有限公司(ig)嘉奖。40年代回国,时值民族工业难以发展,化纤工业一片空白,他几度主持设计化纤工厂,多次发表关于发展化纤工业建设的论著,编写化学纤维讲义,刊登于《纤维工业》杂志,并在南通学院纺织科兼课讲授化学纤维课程,以培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化纤工业的建设。在修复安乐人造丝厂时,他为解决粘胶纤维的原料问题,用废棉等试制成浆粕,创造出一套浆粕生产工艺路线和设备,从蒸煮、精选、精漂、抄浆成形和烘干到成为浆粕成品,为我国发展粘胶纤维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和设备条件,推进我国粘胶纤维的生产。60年代,孙君立又带领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化纤研究室的技术人员进行粘胶帘子线的研究。“富强纤维”这个名词,作为日文“虎木棉”的译名,就是他提出的,至今仍为大家所使用。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孙君立积极参加对合成纤维锦纶6的原料己内酰胺的开发,提出生产锦纶6的技术要求,为在锦西建立我国第一个2000吨己内酰胺厂,起到了推动作用。
修复安乐人造丝厂和安东化纤厂
1950年,孙君立受纺织工业部委派至上海安乐人造丝厂(今上海第四化纤厂)任筹备处主任。该厂原由邓仲和于1938年置地建设,由法国里昂人丝厂转让设备,1947年又添置美国的新设备,因种种原因前后十多年未能开工生产。它是当时全国唯一可生产粘胶长丝的工厂。孙君立接受恢复安乐人造丝厂的任务后,竭尽全力投入工作,一方面将机械设备修复、改造、调整、安装,使其适合生产工艺要求,另一方面修复实验车间,带领大家试制人造丝。经多次试车,终于制造出完全国产的人造丝产品,在德国莱比锡展览会展出。在1951年上半年已为恢复工厂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纺织工业部有鉴于此,又拨款进行基建,他在1954年编写日产5吨人造丝的计划书。在安乐厂筹建工作中,孙君立在实践中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培养,并授于理论知识,还为赴德国进修人员培训德语。他在安乐人造丝厂五年工作中,培养出一支技术队伍,后输送至各地从事化纤工业,均为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
1954年,孙君立被召回纺织工业部与化纤技术人员投入修复建设安东化纤厂的工作。该厂始建于1939年,系日本侵略军为军需用途而建。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处于瘫痪状态,物资被劫,浆粕库被焚,设备失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君立即呼吁恢复安东化纤厂,经纺织工业部报国家计委批准,指示要尽快修复。于是纺织工业部专家会同东北纺织管理局等积极研究、筹划,孙君立借鉴了上海安乐人造丝厂修复的经验,并根据安乐厂的实际情况,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议,并且还推荐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将原有设备修复,适用的先投入生产运行,其余集中专题研究解决,使该厂很快恢复正常运转。
上海的安乐人造丝厂和东北的安东化纤厂是建国初期仅有的两家化纤生产工厂,是我国化纤工业的基地和培训化纤技术人员的摇篮,孙君立在筹建和恢复这两家企业过程中功不可没。
我国化纤工业建设的先行者
孙君立于50年代初期多次出国考察化纤工业。1956年3月,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考察团、波兰经济访问团(团长南汉宸)。1956年5月,参加莫斯科国际化纤会议。1956年6月,他又参加了以李富春副总理为团长的赴苏联贸易代表团,在苏联一个半月。1957年8月,他再次随纺织工业部李竹平局长赴苏联,就建设化学纤维工厂的设计、设备、资料等问题,进行历时三个月的参观、考察和谈判。引进苏联化学纤维设备图纸,为我国纺织机械厂制造粘胶纤维设备,建设南京、新乡等化纤厂奠定基础。在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和保定化纤厂的筹建中,孙君立参加引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技术和成套设备装置的谈判和技术交流。他精通德语和了解德国化纤技术,在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孙君立还为化纤选配设备投入力量。他建议从南斯拉夫引进的连续浸压粉机,1959年我国开始仿制,成为我国粘胶纤维厂广泛使用的主要设备。
孙君立毕生从事化学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对于我国化纤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刻苦学习和坚定的事业心,堪为后人师表。
(作者:季碧霞)
简历
1902年7月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20年 毕业于苏州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0—1932年 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
1932—1935年 任南京国立编译馆、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编审、编译。
1936—1939年 在德国德累斯顿工科大学、明兴格城纺织研究院、亚琛工科大学求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39—1940年 任德国柏林威廉皇家学院、瑞士巴塞尔山道士化学厂研究员。
1941—1946年 任上海美亚绸厂筹备主任、厂务处处长。
1947—1949年 任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处长。
1942—1949年 任南通学院纺织科兼职教授。
1950—1954年 任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筹备处主任、副厂长。
1954—1958年 任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处长。
1958—1960年 任化学工业部化工研究院纤维室主任。
1960—1964年 任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化纤室副主任、总工程师。
1965—1979年 任纺织工业部化纤局总工程师(1969—1979年在上海)。
1979—1986年 任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中国纺织大学)顾问、高级工程师。
1992年12月 病逝于上海。
篇3:何人来应散文
何人来应散文
外面飘着雪,像漫天飞舞的,不知何去何从的信笺。牵牵绊绊的雪花,似乎飘进我的心里,又随即消融了。那瞬间的纷扰,轻触着湿润而微凉的心,轻微的困扰,在思绪里缠绕着。
望了一眼电话,此时你在做着什么,是怎样一种心情?你的脸上,是否仍然那么阴沉?
在艰辛的生活中疲倦,做业务员的那短暂的时间,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奢侈的放松和停泊。那时遇到何应,我中学时爱吸烟的瘦弱同桌,此时是英俊、阴沉的年轻人。初识时,他扮演意愿中的自己:积极向上,只是掩饰不了空虚的存在。时间久了,我从他的斯文儒雅里,渐渐看到颓废、消沉、懒散。他感觉得到我的疑问、关切和了解,就开始逃避我,就象习惯了逃避自己的理智一样。
众人眼中的柔顺安静女孩,也厌倦了太多的束缚。一些古怪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翻腾,不为人知。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去唤醒何应,想使他重新活跃起来。叛逆的何应,他在麻木的旧巣里迷失的灵魂并不安全,四处都是苦闷,还有关注与责问。爱和温暖只会成为他的压力,他是逃避退缩的蜗牛,矛盾地憧憬着幸福和踏实的安宁,却不肯为此去付出艰辛和努力。
我不知道我是想拯救你,还是在接近着一种自己不可能去选择的`生活方式?
而我此时没有炭,也无法立即送到你的身边。前晚,刚刚对你讲了一堆无用的劝慰,听昨我对自己都生起气来。只是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不能共患难,那种漂渺的真情,是多么苍白?又拿什么,让彼此珍重呢?
你在电话中只是沉默着。个人的苦难,总是由个人承担。困扰着的问题,也没有人能够完全代替的。总有一些事要独自去面对,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在冷酷的现实里孤单应对,自顾不暇,渐趋柔韧。
总想用真诚的目光去注视你,在你不忍设防时,让我能穿过那戒备森严的外壳,在你的胸口时浑然不觉地混合了温柔。只怕遇见明晰的人,冷静地仍把它们区分开,各自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整齐而规矩。你会吗?痛楚混乱地在体内流淌。即使是微细的粗糙,也会令我无法承受而泪落。不知为什么,会让一贯理性的我这么脆弱。当我再次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不会让你发觉这些暗中情绪。我还是和往常一样默默的注视着你,因为了解彼此的放弃而悲哀。
篇4:《孙君小传》阅读答案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 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 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 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 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 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 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5分)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
9. 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6.C,权:暂代官职,执掌。
7.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
8. ⑴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⑵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
9.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2分)
篇5:猫君散文
猫君散文
遇见猫君的时候,阳光正好。猫君看见我,睁开美丽的绿眼睛,“喵”的向我问好。对此我很高兴。我认为猫君喜欢我,所以我也顺便开始喜欢猫君了。
春天的正午,阳光一晒,猫君便出现诸多变化。比如柔软,再比如和蔼。在阳光的照射下,猫君变得异常柔软,任凭肥胖的身体在窗檐上缠绕,一度我还担心猫君会受伤,晒在阳光里,审视一刻钟,猫君悠然自得,一颗心也落入胸腔。猫君自与我打过招呼后,不再发出一丝声响,躺在窗台上来回翻滚,时不时的还用粉色的肉垫小爪拍拍窗户,让我跟着一起用最佳姿势晒太阳。如此柔软和蔼的猫君在以往时候很少看到。
猫君悠然自得的晒着太阳,我从心底是羡慕猫君的。猫君晒太阳的姿势十分惬意,马路上车水马龙,猫君神态自如。对于我这个隔着窗玻璃的观望者,猫君也是视若无睹。我将手指点在窗玻璃上,猫君看到手指的影子,翻身去捉,窗檐上的手指影儿捉弄了猫君,猫君很聪明,随即将影儿的把戏看穿,抬头扑向我的手指。幸好是隔着窗玻璃的,不然猫君一定会咬掉我的手指。
我颇为得意的笑着,猫君用尽妩媚,对我的手指又抓又挠,圆滚滚的身体在窗台上翻动,我竟然有些心痛猫君了。我想起儿时的自己也如猫君一般淘气、执着。父亲常年忙工作,周末赋闲在家时,为了逗我开心,会做许多美味可口的吃食。而我常常跟着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孩子跑去外面疯玩。父亲会想办法将我留在家中。父亲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拿出他的植物杂志,故意问我杂志上面的花卉名称,我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必定会凑上前去班门弄斧。我喜欢显摆我的独特才能,滔滔不绝的评说书页上的花卉,还将许多花卉张冠李戴的串通起来讲给职业园艺师——我的父亲。
父亲会认真听我的演说,会奖赏我一顿丰盛的美食。我自以为是的享用父亲亲手制作的美食,理所当然的大放我那些肤浅的'才能。午饭后的阳光温暖的照进我家的窗,我躺在窗边晒着太阳,慵懒的读着半懂不懂的植物杂志。父亲在一旁用天平称量种子,不时的逗我玩,我像此时的猫君一般,铆足了劲去抓父亲的手,甚至不惜上牙撕咬。父亲只需轻轻抖动手臂就能轻易将我甩掉,然而父亲并没有将我甩掉。他慈爱的哄我玩,不时夸奖我有力量。我的力量便源源不断的生出,化作任性,纠缠父亲。这时候,母亲会出来解救父亲。母亲拿着烧火棍,一边将我们父女从力斗中打散,一边责怪父亲太宠溺丫头,这样下去会上了头,哪里还有点女孩子的样子。我趁势逃走,去找那些天天一起也不厌倦的大朋友。
那时候我们小区旁边是风景秀丽的苗圃林场,我们一群熊孩子打着探索与发现的大旗,跑到林子里寻鸟巢,捕捉有翅膀的昆虫。林子里的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夕阳西下,慌乱中,想起父亲等待一家人团聚吃饭的神情,急着回家。
家里永远都是母亲的唠叨,母亲特别珍惜周末晚饭时间,母亲从周一就会告诫我们周末晚饭不许缺席,不许迟到。寻鸟忘归的我在父母的浓烈的宠爱中入席。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我拼命的吃东西。我以为父亲做那么多美食,目的是将我养胖一些;我还自作聪明的猜测母亲喜欢看我吃不停的样子。父亲和母亲从埋怨我贪玩到怜惜我饿狼般狼狈的模样,我摸着滚瓜溜圆的肚子,宣布吃饱了。
饭后读书或画画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会陪着我,尤其喜欢母亲在这段时光中的优雅。母亲用多彩的丝线绣花绣鸟,父亲会推荐一些漂亮的花卉给母亲,母亲认真的听父亲解读每种花卉的构造,然后拿出铅笔和牛皮纸,要我画上父亲讲的花,自己用小剪刀剪成贴在鞋帮上的绣样。我惊讶与母亲的创作。一枝一花一叶的小样在母亲的剪刀下会变成一束丰美的花,绣出来的时候色泽缤纷,光艳迷人。七邻八舍的巧手妇女都来我家向母亲讨花样,母亲会煮热窝茶招待她们,还会给她们讲花样故事。我爱听母亲的花样故事,尤其是孔雀戏牡丹。
植物杂志上有一朵牡丹花,讲述是渐变色,复瓣,华丽程度可与西双版纳的孔雀璧美。母亲要我画只孔雀,我便缠着父亲问孔雀的模样。父亲说,孔雀有如花的羽毛,是传说中凤凰的现形。于是我发动想象,画了一朵牡丹和一只尾羽开花的孔雀。孔雀与牡丹用了一比一的比例。没想到母亲缝了两周,最终完成了一幅孔雀戏牡丹,运用的色彩绚丽绝伦。明晃晃的孔雀蓝与牡丹的霞光辉映成母亲一世的绚烂。剪图样与配色的妇女成天在我家给我陪着笑脸,使我有机会大讲特讲孔雀戏牡丹的故事。
孔雀戏牡丹,一缠二十年。
这句话是母亲讲的,我凭心情肆意发挥,这个故事就成了一个花样故事,来剪花样的人口口相传,讲给他人。
当我厌烦了这些,躺在床上吵着要睡觉时,肚子突然开始隐隐作痛。我觉得没有良好睡眠就不会成相对体力支撑明天的淘气,开始哭丧着脸,闹父亲和母亲,说自己病了,肚子痛的无法入睡。其实那时候我清楚的知道是自己为了讨好他们,努力把自己吃撑了。父亲让我吃保济丸,我讨厌保济丸的浓郁的中药味,拒绝服用。母亲烧来焦土红糖水,我怕烫,也不肯喝。母亲吹着糖水,问我哪里不舒服。本来只是积食而已的我却感到无比伤心和委屈,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落满脸蛋。母亲放下糖水,用手抚摸我的身体,父亲在一旁吹着糖水,安慰我不会有事。在父亲和母亲的陪伴中,我无药自愈。迷迷糊糊听父亲说,多让丫头出去活动活动,身体底子太弱,关在家里会生病。母亲说,成天疯魔般的跟着一群小子,哪像个女孩子?还是多在家读书画画的好些,再说大伙儿都喜欢她画的花样,也爱听她高兴时讲的那些故事。
我偷偷的乐着,悄悄看父亲和母亲看我的样子,满眼都是爱,幸福的缩成一团,睡成猫君现在这幅模样。
有一天,我陪着小女读医学杂志,上面有篇文章写“微嵌合体细胞”。微嵌合体细胞是胎儿在母体内冲破子宫流入母体的细胞,这种细胞会形成独立细胞,流入母体微循环,留在母体受损器官的智能细胞。胎儿着床时,带着父亲、父亲家族甚至父亲外祖母家族细胞进入母体,母体供给胎儿的也是整个家族最强大的遗传因子,通过受孕、怀胎,家族与家族的融合在微循环中完成。我们经常说的夫妻相、家人相,其实都是微嵌合体细胞的功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我们的父母、子女和我们生生不息的相通的相互的爱,陪伴着一个又一个爱的轮回。
猫君也同样在微嵌合体细胞的作用下保持着孤傲的特性,在阳光下安然享受。
太阳依旧很暖,猫君用明亮的绿眼睛打量着我,我满脑子想着此生所得的爱,想念远方的双亲。
篇6:陈君散文
关于陈君散文500字
关于陈君是不好写的,一是怕跑偏了变了模样,二来由于工作原因迟迟没有动笔。今天赶巧与她见面,才有了后话。
按理说她还是我工作上的领导,虽不是直管,但她总归是省城里的。在省城的文化部门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在红色景区旅游方面。陈君酷爱着她曾经工作过的这片热土,这里有她的信念有她的承诺有她的梦想。出于工作原因,有幸与她结识。第一印象感觉落落大方,言谈得体。接触后发现这人不做作,对待朋友和善,是良师益友型的'。特别是在对待工作方面,一丝不苟,尽善尽美,这样的形容词都算是客气的了。于是也开始常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得出的答案却是,都要成为她那类型的,共产主义指日可待了。毕竟人与人的沟通是从差异化开始建立的,有差异才会接触;有差异才会约束自己;有差异才会学着信任对方。她在一堆人中不算是最打眼的,可话题一旦让她参与进来,整个气氛立马活跃起来,时髦中不乏内敛,活泼中不乏恬静,想抽出空跟别人搭讪两句都生怕遗漏了什么精彩。当然她也不是一点毛病都没有,这人就是生怕麻烦别人,但自己又体贴入微的对待别人,所以总感觉亏欠了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像我们这种糊涂的人就糊涂的活吧,下辈子老天爷不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也指不定。
陈君总跟我们说有机会大家聚聚,可她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她哪里能够抽出时间哟。希望她不要太劳苦,注意休息。
篇7:孙婶散文
孙婶散文
孙婶二十二岁,嫁到皖西叶集小镇。
夫家在南街市场开了一家商号,名曰“万和纸行”。孙婶刚过门的时候,家里生意还算兴旺,家业由老爷子掌管着。老爷子高兴的就是儿孙满堂,他不准儿子们分家,所以一家老少二十六口一个锅里吃饭。
老爷子有三个儿媳妇,孙婶是老三。媳妇们轮流做饭,一人一个星期分派。每次赶上孙婶做饭的时候,她总是早早起来,扫地,挑水,择菜,淘米,布置餐厅,安排桌椅碗筷。孙婶干活麻利干净,不多说话,埋头干活。饭菜做好,端上堂屋,招呼公公婆婆入座,给他们盛好饭,其他人等各自自己入座就餐。大人们一张桌子,孩子们一张桌子,老老少少,热热闹闹。其实,那时候吃饭的人多,挣钱的人少,家里表面兴旺,内里空虚。所以老爷子吩咐媳妇们每天煮饭用多少米都是定量,一般将将好好够吃就行。这样,吃饭慢的,肚子总会有点欠。孙婶总是把公公婆婆碗里的饭按得紧紧实实,自己则端碗躲在一边,吃个七分八分饱,就算不错了。
老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对孙婶格外喜欢。加上孙婶是读过私塾的,有文化,通情达理,为人热情大方,又乐善好施,因此总是受公婆叔伯另眼高看,众多妯娌姑叔也分外尊敬。孙婶颇有主见,处事得体,稳重有方。那时候小姑子在学校与一个青年情投意合,私订终身,那个年代,怎么允许女孩子自己找婆家!老爷子知道后大发雷霆,授意把姑娘软禁在家里。姑娘绝食抗议好多天,眼看就要断气了。老爷子宁愿女儿去死,也不许她“败坏门风”。劝阻妥协工作谁都做不进去:“要么死,要么和那人断!”老爷子倔劲上来,无人敢惹。孙婶不忍心看着小姑子就这样一点一点靠近死亡,她决定救姑娘一命。那天,孙婶瞒着公公找到了那个年轻人,把家中情况如实陈述,约定当晚让他把小姑子带走。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那个青年拉着架子车,在附近的黑暗里等候。夜深了,估计一家人都已经睡熟,孙婶悄悄披衣下床,简单收拾几件姑子换洗的衣服,蹑手蹑脚打开后门,把小姑子背出去,交给了那个人,让他们远走高飞。分手时,孙婶把自己平时积攒的几块银元塞在小姑子的口袋里,泪如雨下:“这点钱自己买点嫁妆吧,委屈你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第二天,这个消息传出来,妯娌叔伯们都以为孙婶这次是犯下了大错,老爷子决饶不了她,家法惩治是躲不过了。果然老爷子暴跳如雷,孙婶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天大的事情一人承担。但奇怪的是一阵狂风暴雨之后,老爷子居然平息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几个妯娌都对孙婶翘大拇指,说这事亏得是你做的,换了谁都过不了这一关。其实孙婶知道,人已经走了,老爷子再不愿意,也无可奈何,毕竟是亲身骨肉,事已至此,只能闭一只眼睛了。
刚结婚头两年,孙婶的丈夫玩心未改,每天出去和左邻右舍的青年们玩耍,尤其喜欢踢毽子。有时候孙婶千针万线做的千层底布鞋,不消一天,就鞋帮开裂,鞋底磨穿。公公婆婆为这没有少骂他,但孙婶总是护着,说:“我愿意给他做,叫他踢吧,他高兴我就喜欢。”
这样的日子,孙婶没过几年,50年代初,“万和纸行”被镇政府查封不准经营了。据说街道人称经营火纸属于助长封建迷信的行为,严格禁止,生意不收起来就抓人。孙婶一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一大家子坐吃山空,很快家境逆转,越过越穷。
不久以后,孙婶就走到了她一生中最黑暗的岁月,此系后话。
・粮食关
一九六零年,孙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只有5岁。粮食越来越紧张,钱也越来越难挣。孙婶当时在叶集南街豆腐厂当工人,工作特别累,效益也不太好,工资低得很,每个月只拿一毛八分,两毛四分不等。一家人经常挨饿,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甚至几天都揭不开锅。看着自己的孩子瘦骨嶙峋,看到孩子饥饿的目光,孙婶恨不得割开自己的血管,给孩子们喝。好歹得往孩子嘴里填一点吃的啊,哪怕是猪狗的食物,也要让孩子活着!所以孙婶到处挖野菜,捋草籽,拣菜皮,能吃的不能吃的,什么都尝过。
饿急了,孙婶把孩子带到农村的地里。当农民门把玉米棒掰掉后,就把玉米秸捆成小捆,几十个小捆立在一起形成一簇。孙婶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塞进秸堆里,让他们藏在里面嚼玉米秸。玉米秸里面含糖,甜甜的,能暂时哄饱肚子。吃“饱”了就再折一抱带回家,饿了再吃。有一次,孩子在地里偷吃刚长的嫩玉米棒,被主人逮住了,张牙舞爪要打要骂,孙婶怕极了,但不能吓着孩子呀!孙婶硬是跪下求队长放了她的孩子们,最后队长罚孙婶做了三天的农活。
孙婶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真粮食了,浑身浮肿,走不了路了,路上碗大的一个豁口,跨过去都会腿软跪倒在地。就在孙婶快要倒下的时候,一年多没回来过的丈夫回来了,给孩子一人一个大馍,就是一个大馒头呀,也许现在的人们不相信,那个家就像遇到了天神。孩子们终于吃上一口许久没有见过的白面馒头,一个个兴奋异常。而孙婶,拿着馒头的手剧烈颤抖,扒在桌子上嚎啕大哭,泪水把一个馒头浸泡得坍塌。
孩子的爸爸带回来一点钱,孙婶买来半袋米糠,半盆萝卜,煮一小盆每天给孩子们分一点点吃,她怕一下子吃完了,又得挨饿。但是尽管如此,一点钱也管不了多长时间,最后一盆糠煮萝卜,孙婶更是很惜乎,放在锅台上用锅盖盖得严严实实。
这一天,孙婶带着孩子出门找野菜去了。一个远房的表兄从老家桥店来叶集找孙婶,当她到达孙婶家的时候,门虚掩着,房里无人。表兄坐了一会,准备走了。但已经快到中午,表兄下意识走进厨房,下意识揭开锅盖,一盆糠煮萝卜把他的眼睛紧紧黏住。这个脸色青黄的表兄也已经好久没吃过一顿饱食了,糠菜叶子也似乎从未填饱过肚子,饥饿像魔鬼一样紧紧缠绕着他。他想回头离开,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人不懂得饥饿的寒味,没有人不把粮食当成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那个表兄想走,但脚并不听话。他心说:“太饿了,我就吃一口。”用手抓了一把,塞进嘴里,真香啊!又想:“再吃一口,再吃一口我回头就走。”可是吃过一口,他还是挪不动脚步。就这样一口一口,很快一盆糠萝卜就底朝天了。那人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慌张逃走。正好走到篱笆门口,孙婶拉着孩子回来了。孙婶一见表兄来了,忙打招呼,但那人匆忙应答一声,逃也似地走远了。
孙婶愣愣站在门口,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到她进屋发现那个空盆,才明白一切。孙婶坐在门槛上放声大哭,这是几个孩子的活命粮啊,一家人能将就一周的饭食。孙婶的心像是被掏空了,丈夫已经走了,孩子全是自己的心头肉,怎么养活他们啊!可是怎么哭食物也哭不回来了,孙婶擦干眼泪又去寻野菜。可是田埂路边,数不清被饥民搜罗了几道几遍,连草根都挖尽,再也找不到可以入口的东西。
孙婶的心,碎在孩子们饥饿的目光里。
当瞳仁里都结满了血丝,孙婶的眼睛锁定了门前那株老柳树。柳树的叶子实在干硬难以下咽,所以没有人捋去。孙婶爬上树稍,将顶尖的嫩叶儿捋下,用开水烫一烫,家里一滴油都没有,撒上点盐,填进孩子嘴里。又苦又涩啊,孩子们不吃,一片片被吐出来。孙婶一手拿棍子,一手拿筷子,打一棍,喂一口,孙婶的眼泪和孩子的眼泪一起流。“孩子,妈不能看着你们饿死啊,叶子虽然苦,但或许能救你的一条小命。”
而就这点苦叶子,孙婶自己也没舍得吃。
・请客
七十年代初的皖西小镇叶家集。
孙婶住在小镇的南头,茅房低小,檐下遍生青苔小草。
这个春天,孙婶感觉日子特别难熬,下放在孙岗公社汪岭大队的儿子大明好久没有回家了。孙婶让二儿子小明提着一瓶自家炒制的辣酱去看看,小明回来说哥哥又黑又瘦,还说和哥哥下放到一个大队的知识青年,五个有三个已经招工回城了。这个春天,孙婶的心一直揪得紧紧地。可是,孙婶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明招上工。
大明下放农村已经整整两年了,下放的汪岭是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大明又老实又肯干活,不惜力,安排什么干什么,不多说一句话,村里上上下下都喜欢他。孙婶听说上次招工指标下来的时候,大队干部讨论究竟让谁先走,讨论了很久,但会后一致认为大明忠厚好管理,那些调皮捣蛋不干活还祸害乡里的,干部们早都厌烦得头疼,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不如让那几个狗东西提前走人,落得个干净利朗。就这样,大明被留在了那个穷乡僻壤。
孙婶急得白天夜里睡不着觉,一想到儿子在乡下风吹雨打日头晒,一想到儿子孤孤单单的身影,心里就像装着一只刺猬,被扎得生疼。
突然,孙婶心头一亮,她想到请儿子所在的大队干部们吃个饭,把自己的要求对他们说一说,或许人家会理解一个母亲的心,说不定下次招工,队里就会考虑大明。可是,想到请客吃饭,孙婶的心又凉了。环顾屋里,家徒四壁。大明脚下还有四个弟弟妹妹,能让孩子们吃饱饭,孙婶已经精疲力竭。孙婶的丈夫在外地当工人,不是个细心的男人,也不是个顾家的男人。一年到头很少回来,有时送点钱和粮票回来,但不定期,救急救不了穷。孙婶几乎是独立支撑着这个家,已经累了又累,苦了又苦。一个女人家,又有什么办法呢?孙婶长长叹了一口气。
孙婶没有请客,但没过多久,客自己来了。那天早晨孙婶正在门口补袜子,一抬头,汪岭大队的齐书记已经站在眼前了。孙婶连忙起来招呼,把齐书记请进屋。齐书记坐了一会,说了一些关于招工的`话题,孙婶想听又怕听,提心吊胆。穷人家最怕来客,尤其是像齐书记这样关系到家里核心问题的客人。孙婶一边听齐书记讲话,心里一边盘算着一定得留齐书记吃个饭,但是突然到来,拿什么招待客人呢?孙婶心里急得噗通噗通的。在齐书记一段话说完的间隙,孙婶果断地站起来,说:“齐书记,您一定吃过饭再走,您先坐,我去做饭。”
孙婶走进厨房,拿起菜刀,杀了家里唯一一只瘦得飘轻的老母鸡。烫毛,开腔,洗干净,炖在锅里;又上街和肉案子赊了半斤猪肉;然后去邻居张妈家借了3个鸡蛋,去菜园摘了两条黄瓜,一把辣椒和数棵葱蒜。一阵忙碌之后,当麻利的孙婶终于把四样菜摆在齐书记面前,头上已经汗水淋淋:一盆炖鸡,一盘猪肉烧黄瓜,一碗鸡蛋炒辣椒,一小碟花生米。这是孙婶能够办到的最丰盛的菜肴了。
孙婶又跑到街边小商店打了半瓶酒,请齐书记入座。孙婶说:“齐书记,我一个女人家也不会喝酒,您多喝两盅啊!”齐书记坐在桌边吃菜喝酒的时候,孙婶手里拿着个棍子坐在边上。齐书记说:“你拿棍子干什么?你也吃呀!”孙婶说:“我不饿,齐书记,也没什么好吃的,怠慢您了,您多吃点啊。”齐书记不知道,孙婶手里的棍子是吓唬门外面自己的几个孩子的。很久很久都没有见过荤腥了,孩子们看到母亲又是杀鸡又是炒肉,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闻到香味直吧嗒嘴。但是孙婶不准孩子们上桌,她知道孩子们饿狼一样,见到肉就会风卷残云。做的菜是有限的,为了大明,今天只能委屈孩子们,好让齐书记好好吃一顿。在平时,不管做什么菜,孩子站在边上看,孙婶都会从锅里挑起一点,塞进孩子嘴里,但今天,孙婶一点也不给他们尝。孙婶在外面早已经对孩子们说清楚,等客人走了,才叫他们进来吃。但孩子饥渴的眼神泛着绿光,在桌子四周瞟来瞟去,孙婶提着棍子,眼睛不时严厉地喝退孩子欲进的脚步。
齐书记一个人坐在桌上吃着喝着,全然没有看到外面的一切。看到齐书记吃得高兴,喝得满足,孙婶心里很受用,觉得离大明招工就近了一步。
送走微醉的齐书记以后,孩子们“哗啦”一下都围到桌子边。盆里还有一副老母鸡的骨架,盘子里还有一点凌乱的肉片黄瓜和鸡蛋。孙婶把这些菜一份一份,大致均匀地夹到四个孩子的碗里,把鸡汤一人一勺舀给他们。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孙婶背过脸擦擦眼睛。
等到孩子们吃完了,各自出去以后,孙婶才站起来,给自己盛上饭,把每个孩子碗底的米粒用筷子赶进自己的碗里……
这个春天,孙婶每天焦心地盼望着,盼望着儿子大明能够忽而从外面飞进来,告诉她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篇8:《孙君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君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 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 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 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 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 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 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5分)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
4. 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C,权:暂代官职,执掌。
2.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
3. ⑴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⑵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
4.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2分)
★ 过高邮寄孙君孚,过高邮寄孙君孚苏轼,过高邮寄孙君孚的意思,过高邮寄孙君孚
★ 产线助理岗位职责
★ 胡适的诗:乐观
【孙君何人散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初三以醒悟为话题的作文2022-06-08
以醒悟为话题的600字作文2022-11-26
产线员工半年工作总结个人2022-08-09
产线班组长年终工作总结2022-07-22
田径运动会四年级日记2022-08-21
关于运动会的日记400字精选2023-09-18
醒悟为话题作文800字2022-04-29
百善为先心得体会范文2023-04-30
有趣的太阳燃纸作文2023-11-24
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