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时间:2022-12-27 07:49: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共10篇)由网友“请不要在意小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篇1: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黄厚江

(江苏省苏州中学,215 000)

摘要:本色语文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作为一种比较系统的教学主张,它既有着丰厚的实践基础,也有着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是本色语文的哲学依据,中庸思想是本色语文的文化依托,本体论是本色语文的理论凭借,叶圣陶教学思想是本色语文学科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本色语文 哲学依据 文化依托 理论凭借 思想基础

本色语文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多个团体和单位组织了专题研讨活动,大家在高度肯定其实践价值的同时,很希望我能比较系统地阐述其理论依据。因为本色语文主要还是来自一线教学实践的思想,在理论建设上并不是十分完备。这里就我们的思考,作初步的阐述。

一、唯物辩证法――本色语文的哲学依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们认为,语文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即由“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运动。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有诸多范畴,例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客观事物自身的本质关系的反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联系。人们借助这些范畴,能正确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唯物辩证法作为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由上述基本规律和诸多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所有范畴的“钥匙”。和所有复杂事物一样,语文课程也包含了多重矛盾,而新课程改革使这些矛盾暴露得更加突出。只有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认识、处理这些关系,才能使语文课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首先是人文和工具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这个问题,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但从教学实际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说是“统一”,但不知道怎么统一;说是两者的“统一”,实际上还是两者的割裂或对立。而我们提倡的本色语文,对此早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个“统一”,是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人文价值。它既鲜明地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具价值”,又说明了“统一”的方法是“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人文价值”。不突出工具价值,就失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忽视了人文价值,就是单纯的工具论。失去其一,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而本色语文就是对“真正的语文”的追求。

其次是改革和守正的问题。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发展和继承的问题,也可以看作是创新和守正的问题。课程改革之初,在很多人眼中,它不是改革而是革命,只有抛弃一切旧的做法,才是“新课改”――似乎新课程改革前的一切做法都是不好的,似乎新课程改革的新做法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就是要“放一把火”把“旧宅子”都烧光。本色语文旗帜鲜明地指出:课程改革是改良而不是革命。我们反复强调,“语文教学,某种意义上没有新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和做法都是从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一批优秀教师的课堂中总结出来的”。(语文教学论文 )在我们对本色语文三个基本内涵的阐发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本真”,“本真”就是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什么是守正?守正就是遵循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才是有前途的;否则,就是形而上学的否定一切,所谓的创新也就是“伪创新”,必定使语文课程改革误入歧途。因为真正的创新,必须是科学的,即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所强调的。

再次是课程改革和考试的关系。至今仍有很多人是将这两者对立起来的:你要我搞课程改革,就不能考试,就不能要考试成绩;你要考试,你要考试成绩,就不能要我搞课程改革。有的“改革家”甚至是靠骂考试来显示其改革的决心,就是以和考试对立来显示其改革的彻底。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花里胡哨、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你如果提出批评,他就会反问:你们不是要新课改吗?有些教师,课堂教学除了练习就是试卷,纯粹的应试教育,如果你提出批评,他就反问你:你们不是要成绩吗?在这些教师眼中,新课程就不能谈效果,就不能谈考试,就必然考不好;要成绩,就不要谈新课程,就不要谈尊重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就只有做练习。这种种简单对立的思维,显然是缺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本色语文,既倡导遵循语文规律,既倡导新课程理念,但又从不简单否定考试;既承认考试的必然性、合理性,既承认成绩对学生的重要、对学习的重要,但又绝不把成绩的获得等同于旧的、不科学的教学理念,等同于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第三个基本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引起,即由“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运动。这是一切改革创新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就是一次否定,是对新课程改革之前存在于我们教学之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否定。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看,首先,这种否定必须是辩证的否定,而不能是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其次,任何创新并不是一次否定就完成的,而是在不断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中完善的。本色语文的提出,就是对否定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再否定,目的就是让语文课程改革能够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学发展。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不是无为。”如果以为本色语文就是倒退,就是否定创新,就是一成不变,则和本色语文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同样,如果新课程改革只有一次否定,没有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追求,恰恰就是守旧,就是倒退。

可以说,对语文课程的所有问题和矛盾的认识,以及对语文教学内部许多具体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作指导。

二、中庸思想――本色语文的文化依托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是孔子的重要思想,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不是在两个极端中找到“中间”的那个点,而是找到“最适合”的那个“点”。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走极端,而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还被称为中行,即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也是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文化。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奉行周礼)丝毫也不偏差,就叫“中”;坚定不移(地奉行周礼),叫作“庸”。“中”是大家应当遵循的正确道路,“庸”是大家都应认定的道理。不仅儒家,连老子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注意的。然而,汲取中庸的合理成分,对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对解决两极化的问题,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想,大家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即几十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许多问题上一直在两极之间摇摆。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工具和人文的两性问题、课程改革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守正和创新的问题、考试成绩和素质培养的问题,其他如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问题、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问题、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感悟和积累的问题、自由写作和应试写作的问题,都是如此。即使像如何理解教学目标、如何对待语文知识、如何认识训练、如何认识文体等相对比较独立的问题,也会在要与不要之间形成两极:要么是没有目标跟着感觉走,要么就一味强调目标的课堂达成和实现;要么是知识中心,要么就淡化一切知识;要么全无训练,要么就全靠做练习;要么简单淡化文体,要么就是文体中心。对于新课程改革本身的认识也是如此:少数人标新立异、走得很远,很多人则一切照旧、我行我素;公开课花样翻新,看上去理念新颖超前,平时的教学则仍是低下的分数追求;写文章、作报告高谈阔论,大讲时尚理论,办学校、上课堂依然是彻头彻尾的“应试”。这种种对立的两极思维和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在这些问题上,本色语文力求“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我们主张语文的主要特征是工具,但又承认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我们主张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但又认为局限于语文教语文则教不好语文;我们主张语文教学要不断创新,但又强调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承认考试成绩的重要,但坚决反对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我们认为从现实背景看语文教学可以做一点练习,但绝不认为要成绩就只有做练习;我们反对“教师中心”,但也不主张“学生中心”;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但又认为不必刻意追求目标的达成;我们认为中学生的作文主要是指令性写作,但绝不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就只能是指令性训练;我们认为自由作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又认为中学生写作不能没有自由写作;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但又坚决反对知识教学复杂化,反对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可以说,在语文教学所有的问题上,我们都确立了“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立场。

《中庸》里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意思是,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庸即适合,也可以解释为完美。但正因为难,才有价值;难,正说明了我们应该不懈地坚持。

三、本体论――本色语文的理论凭借

本体论(Ontology) -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首先使用的。有人从词的构成将之理解为“存在的学问”。可见,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本体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固定的应用领域。斯坦福大学的Gruber给出的定义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即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本体论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尽管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本体论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它当作是领域(领域的范围可以是特定应用中,也可以更广)内部不同主体(人、机器、软件系统等)之间进行交流(对话、互操作、共享等)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论提供的一种共识。

近几十年来,本体论被应用到计算机界,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以及数据库理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因为计算机界最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语言,或者说最需要对相关概念明确一个统一的界定。反思语文课程的历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取得大家充分认可的成绩的同时又存在着无法否认、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对语文课程的许多根本的概念缺少基本统一的理解,对新课程的许多理念缺少明确统一而又是科学的、可以贯彻的解释(公说婆说、说了等于不说的“解读”则十分泛滥),甚至对语文课程最根本的一些“原点问题”也缺少深入透彻的、科学的研究。概言之,就是对语文课程缺少应有的本体认识和本体研究。而本色语文,就是借助本体论对语文课程进行原点思考。

首先追问的语文课程的几个原点问题是: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程?什么是语文课?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很多人喜欢纠结于语文和语言、语言和言语之间的概念关系。说“语言”是工具,“语文”是课程,不能是工具;说“语言”不是“言语”,“语言”也不是工具,“言语”才是工具。这样的学理讨论,不是没有一点价值。但我们以为,这里追究的是这几个概念的“本体”,而不是追究语文课程的“语文”的本体。那个不管用什么词表达的“语文”是客观存在的,是服务于人的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而本色语文以为,它不仅是学习的工具、工作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即使不学习、不工作、不交际的人,也是不能离开“语文”的,所以应该说是人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个特殊的工具。对“语文课程”的回答,我们也明确指出,它就是“让学生热爱母语,引导学生学习母语,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更加突出了语文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语文课程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必然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义不容辞的,但如果因此放弃了语文的核心价值,语文课程就失去了自身的学科地位,前两者的体现也就失去了依托。在新课程改革初期,人为拔高语文课程目标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在新课程改革十年之后的今天,转移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将语文课程目标矮化为纯粹考试和成绩的做法依然比较普遍。这就是我们提出本色语文的.背景和所针对的问题。而当我们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之后,什么是语文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本色语文的回答是:“语文课应该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本色语文不仅引用本体论的理论,对语文的三个原点问题进行追问,而且对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语文、语文是怎样学好的、什么是阅读教学、什么是中学生的写作、什么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等原点问题都进行了本体性思考,并一一作出了回答。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多数的语文教师不知道语文做什么,尽往不切实用的道路上去瞎钻研。”如果说叶老指出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吕叔湘先生则给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他特别强调两点:“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我们认为,叶老和吕老这都是运用本体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叶圣陶教育思想――本色语文学科思想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和吕叔湘先生,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大家,尤其是叶老,堪称一代宗师,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深、之广、之大,是难以估量的。我们的本色语文教育思想,就是以三位前辈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和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更是一脉相承。

叶老最主要的教育思想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动机,也是教的目的;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落脚点。“不需要教”,是学生能够学习的标志,也是“教”的最高境界。所以,本色语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第一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阅读”就是为了实现“不需要教”。但“不需要教”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不需要教”的前提正是教师要善教,所以“教”是手段,是途径,是过程。因此,我们在论述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时一再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组织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够把学习内容变成学习的活动。本色语文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观,强调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中,“以问题探讨为引导”是主要策略之一。我们特别强调,“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不是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用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教师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作文教学的三个主要策略中,“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这些观点,都是追求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不需要教”。因为没有教,就不可能实现“不需要教”;不会教,就不能使学生达到“不需要教”。这些观点,也都是根植于叶老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

叶老的另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学生本位”。早在191月,他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就指出:“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1944年,针对有些教师提出要“制服”学生,叶老说:“教育事业既是‘为’学生的事业,在认定‘学生第一’这一点上,他们(指当时他所肯定的两位教师)总该受到尊敬。”1941年,叶老提出了“学生主体”这一思想:“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学生本位”、“学生第一”、“学生主体”的内涵或许并不完全一样,但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叶老教育思想中鲜明的学生观。我们提出,本色语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立足学生本位。因为无论是拔高的、架空的语文,还是被转移了内容和目标的语文,以及只为考试的语文,都是对学生的伤害,都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而是把教师自己放在了第一,考虑的是自己的业绩、自己的名利。而本色语文特别强调教学活动的一切选择都应该确立“学生立场”,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在有关论文和专著中,我们对此有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这里不再细说)。在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课程定位时,本色语文旗帜鲜明地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是教学生学会常见文体的写作,能够写“平常的好文章”,而不人为拔高要求。而拔高的作文教学定位,则是脱离学生实际的。

本色语文的课程观,更是完全汲取了叶老的语文课程观,是以叶老的课程思想为基础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语文”这个词最早在夏丐尊先生的论文中出现,但作为一门课程的概念,是叶老首先提出的。提出这个课程概念之后,叶老又明确了它的内涵:“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他还说:“语文这一门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可见,叶老的语文观就是语言观,而本色语文观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必须以语言为核心”。叶老的语文课程观,除了“语言”说,就是“工具”说。1978年,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他首次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的文、史、哲、经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1980年,他又强调说:“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尽管叶老对“工具”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深化,但他一贯坚持“工具”观是没有动摇的。而本色语文提出的“语文是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特殊工具”,和叶老的“工具观”是一脉相承的,就是顺着他的“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的思想延伸发展而来的。有人认为,提倡了“工具说”,就忽视了人文性,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只要用心理解叶老“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这句话的内涵,就不会看不到其中的人文性。我们提出“语文是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特殊工具”这样的主张,就是认为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生活的工具,是人的精神成长的工具;强调其是“特殊的工具”,就是说明它具有人文性的特征。我们这样的理解,就是对叶老“工具说”内涵全面、深入的解读之后逐步形成的。

本色语文,作为一种比较系统的教学主张,它既有着丰厚的实践基础,也有着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但囿于我们的认识能力和理论素养,目前对它的论述可能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仅就我们的理解阐述一点粗浅的见解,敬请方家和关心关注本色语文的同仁们予以补正。

篇2:《本色语文》论文

《本色语文》论文

本色之一:语文课要充分体现读的特点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一如鱼儿离不开水。这几年,语文课模式层出不穷。殊不知语文课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没有语文味了。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有体会的。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语文教改。散文要朗读,自不待说,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读。例如教毛主席的《政论两则》,对初一学生无需做过多的文体分析,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读等形式,读出毛主席文章特有的议论风生,读出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的语感。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一个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效果很好。他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这话说到点儿上了,很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

本色之二: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

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工具性到人文性,再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克服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浮躁与功利的弊病。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那份用心和敏感,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最忌教师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肢解为多个知识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难倒学生后教师点破。把语文课上成纯理论课,是语文教师的罪过,是语文学习的悲剧。叶圣陶先生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他强调语文学习要举一反三,有道理。相反,通过大量阅读、感悟和体验,举三反一,同样有道理。儿童从咿呀学语到会自如地说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初中时和现在同样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感觉自然迥异,这里面有个阅读年龄的问题。

内化过程不全是靠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外力能奏效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的心灵历程,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要引导学生体会月下荷塘的.静美和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态。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不只是理解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更要领悟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尽管孔乙己不愿脱下长衫又有些坏习惯,但周围的人竟是如此不公地对待这样一个苦人儿,竟是没有一点同情与怜悯!这是最能触动人心的。读高士其的美文《笑》,要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笑在学校、笑在家庭、笑在我心里,读出会心的微笑,读出舒心的大笑,懂得笑口常开,笑对人生。读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疏通文字语句固然需要,更要引发学生倾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忧在天下人先、乐在天下人后的博大胸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抛开把读书当成步入仕途的敲门砖不说,在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语文教师再也不能囿于教参的解释和传统的定论,要善于引导与点拨,容得下学生的见仁见智,甚至异端邪说,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展更加宽泛的大语文教学。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我不禁想起返朴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看来,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无乃两个字本色。

篇3: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

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

焦藏认为孔孟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是对天道性命的体会,而他之所以重视对“学”的.问题的讨论,则在于他要从根本上去把握儒学的精神.而把握儒学精神同时也出于三教会通的需要,因为须对三教各自的精神有所把握,才可找到三教内在一致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儒家心性之学成为焦f的着眼点.此心性之学在焦藏那里即为“尽性至命”之学,是他力图在一个平等的、深刻的立场上去解决三教会通问题的一个可能依据.在焦藏看来,三教都是尽性至命的体道之学,佛、老并非只作为孔孟的补充或者必须依附于儒家才能存在.儒者之人生理想是要学以知性复性、尽性至命,这同样也是佛道之根本追求.

作 者:黄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 刊 名:中国文化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B0 关键词:焦f   三教会通   尽性至命  

篇4:党的思想基础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首先,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进步了对党指导思想的熟悉,深刻的领会了将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员都要牢记***同道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 因此,我们***员都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胜利完成我们的使命。

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始终做到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气力之源。 其次,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

通过步步深进的学习,我对入党要求的熟悉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楚,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以及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同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题目。

当四周的同学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因此而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 同时,也真正熟悉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最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先进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船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进步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

篇5:党的思想基础思想汇报

我非常荣幸的能够参加我院与于四月十七号至四月二十七号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在短短的几次培训中,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天的学习,我听取了院领导及老师的精彩报告,学习了新党章、让我受益非浅,使我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性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义务、权利和怎样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等。经过党校培训,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在内心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能够积极地向党组织靠近,它让我受益非浅,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申请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刻的领会了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其次,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对入党要求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入党的唯一动机。

最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的工作中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护理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个光荣而先进的组织。

当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不那么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加不容易。我深知我离这个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只有努力做好工作,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不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党支部对我的关怀和培养中,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和社会制度具有深刻的理解,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执著的追求,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看了党的思想基础思想汇报还看了:

篇6:党的思想基础思想汇报

在组织的关怀下,我参加了我们学院组织的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学习。一学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党课理论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学习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今后的生活将是受益匪浅的。参加了这次党课,从心底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这次党课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同时也拓宽了视野。通过学习,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对党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内心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历史,党的运作,和党的规章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系统的认识。入党动机得到了进一步的端正,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通过学习,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这使我也感觉到自己距离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从而使自己不断提高,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现在我认识到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党员,让自己慢慢的成熟,在实践行动中实践我所知道的和我要知道的,并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起优秀的一员,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我的行动。

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五大和团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切实增强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真正地做到为团旗添光彩。

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 在思想上,平时我能够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和当前国家时事、大事,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团员意识,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团员和团组织在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 在生活方面,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参加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作好笔记和学习心得,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工作上 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奉献。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持按照党章的规定,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和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积极从思想上争取入党,争取早日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同时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这次党的基础知识课的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理解,使我思想觉悟上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靠拢党组织,以身边党员同志为榜样,在日常工作中,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做到无私奉献。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向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此外,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是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行列而不懈努力!

篇7:奠定思想基础认真落实整改

奠定思想基础认真落实整改 -领导讲话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统一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整改提高的具体行动。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针对意见建议,我们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强调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整改,行动上要切实抓紧整改。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更加注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卫生保障需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三要更加注重卫生工作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用改革统领各项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重点在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和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制定出台好的政策制度,并狠抓工作落实。在农村卫生工作方面,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民健康工程”,通过建立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协调,继续争取省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支持,进一步理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努力解决好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重视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新机制,完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使用、调配和评价机制,为技术型人才在工作、学习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四要更加注重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要更加注重围绕加强作风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为重点,大力培育新的作风。

篇8: 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

B.对理想的完美向往

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C

解析:为什么说"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此刻’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此刻’为渊源。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实发展的超前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筑的未来蓝图,是观念上存在的明天的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完美的、完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完美,所以,它才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必须条件下,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经过实践,能够变成此刻的事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用心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追求理想,无非是为了用理想状态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不合理的状态,使之更加完善。

【相关题目】

篇9: 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A

【相关阅读】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很容易为自己树立一个理想,一时的自责、一时的反思、一时的压力、一时的诱惑等等很多偶然的事情发生,你就有可能为自己建设一个所谓的理想,就应说这是人之常情,有错能改、穷则思变,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人总是要向前看。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总是一时的痛快,短暂的清醒,山盟海誓过后是依然的混沌,继续的错误,这是可悲的,他没有能在错误中总结真正的教训,没有能在过去中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

真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一座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桥。它长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到达彼岸,也短得让你一眼就能看见桥所连那边的迷人风景。理想自人的心底萌发,它经过深远的思考,经的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风雪不断的人生路上长明的指路灯。但理想与现实之桥,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它需要你亲手去建造。

人的一生中不能没有梦想,那样的日子会太乏味,也不能没有理想,那样生活会失去目标。理想与梦想有机地组成了生活之梦,使它不会偏离现实太远,也不会接近现实太多。每个人心中的理想总是与现实有些距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着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天与地就是理想与现实,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寻找那条地平线。

当一个人只溺于理想而逃避现实时,他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当一个人只活在现实而抛弃理想时,他又没有了蓝天和光明很渴望不再犯同一个错误,渴望不再犯错、渴望成功、渴望属于自己的成功,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要认真充分的自我分析、自我总结,问题在哪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如果把个人的人生比喻成一叶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领航线的灯塔,信念就是是小舟向前奋进的风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但是否实现,就要看个人努力的多少,处于幸福中的我们总是没有和实际联系在一齐。我们要联系实际,把想和做紧密地联系在一齐,把想落实到实际当中,把想实此刻生活中,让想和做充分的结合在一齐。

人生如梦,人们常常这样说,想来,也不无道理。的确,人生是一个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梦。人生之梦又由千千万万个多种多样的梦组成的。归纳起来这些梦大致能够分为两种,一种叫梦想,另一种叫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区别只在于可行和不切实际。但是往往一些成功的先辈,通常都是从不切实际的幻想,透过一段极其艰难的奋斗,最终成就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理想和空想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前进的驱动力,而后者仅仅只是YY。

假如有下面2种人给你选,你会选取哪个作为你的助手?

1。很聪明,有必须潜力,好高骛远,被动处理问题;

2。潜力一般,谦虚谨慎,对任何事情都肯细究,做事主动。

2种人其实都不好选,各有利弊,就好像足球,类型1可能是前锋,类型2就是后卫。

但是有种人我是肯定不会理解的,做什么事情都是吊儿蓝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yiqig.人生感悟)。要培养一个业务上的骨干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前提是那个人会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并且其自身有良好的自我驱动潜力。

一个理想是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来实现,而是集合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一齐经过艰苦的奋斗,才会有机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每个人都会想将来拥有安稳宽裕的生活,条件其实很简单,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没有付出,当然就没有任何回报。再谈机会,当有这么一群人走到一齐,开始奋斗的时候,那么就会创造出无数的机会,而在这群人周围,有些人认为机会不是给自己的,没有必要去付出什么。其实机会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因为这个人没有什么理想,只有过奢华生活的空想,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等待天上有那么一天掉一个大馅饼。其实馅饼可能已经掉在身边,只是这样的人根本就看不见。

谈理想,只能和那些有理想,并且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谈,否则就是空谈。

篇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初步学习,我慢慢的了解了一人生观,价值观。

知道了这些东西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以后人生的发展和个人素质修养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收益匪浅。

大学生时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托付、历史的责任。

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人生的态度

由于人们在现实色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会条件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社会、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家具有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了内容的系统观点。

而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有世界观决定的。

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和掌握正确的方法。

更要把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我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自己,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才能做好。

教学研究室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暑期研修观课报告

反思日志

小学语文老师研修观课报告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讨论文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小学上学期教学科研处工作计划新选

教学管理小论文反思课堂心得体会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共10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结2023-03-30

教务处副主任年终个人述职报告2023-06-05

小学生韵文学习教学设计2023-05-08

党员个人先锋计划落实总结2023-09-16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2022-09-20

团员对照检查材料奋斗精神方面2022-09-18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2023-06-14

教师教育工作反思2024-02-27

2022年教研教师心得2022-04-29

小学美术上期教研组作计划2022-08-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