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时间:2022-12-29 07:50: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锦集20篇)由网友“再睡一会”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篇1: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海南省陵水县本号初级中学 陈龙

[内容提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朗读  目标  方法  过程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时,就让自己示范朗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的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读到皇帝的新装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学生皱了皱眉头,显示出对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感到可悲。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我在教《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由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至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请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4月刊

《语文教学心思维》杭州出版社20版

(来源:原创作品)

篇2: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乐豆英

无论何时何地,朗读教学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纷乱繁杂的争论声中,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以各种新的模式、方法、技术手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大家不断地追异求新,与时俱进,完全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可是,细细品味下来,在这“繁华”的朗读教学中,承载的语文味似乎有点越来越飘渺了,难怪很多老师戏谑的将朗读教学称之为“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

其实,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趣”字引路,注重指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阅读课文的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正确流利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读时错、漏、添字很多,方音很重,就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于农村孩子方言较重的,指导他们利用拼音正音,鼓励他们多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练习普通话。由于读书粗心而常出现添字、丢字、改字、颠倒等错误的,告诉他们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是经过字斟句酌的辛勤劳动的,不要轻易改动,一字之差会影响意义;教育他们树立认真读书的态度,读时要逐词逐句看清楚,反复读,反复练,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的多种形式,努力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2.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到感染。3.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进行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对文章意蕴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4.组织学生收听电视散文朗诵、广播中的诗朗诵,并要求他们进行模仿训练,开展朗读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一口齿清楚一声音响亮一停顿适当一语气连贯一语调自然,表情达意一速度适中,完美和谐一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应在“读”上做文章,让多种形式的“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用“读”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课文的美。用好了“读”这一教学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组稿编辑:陈志武】

(作者单位:331800江西省东乡县第一中学红星分校)

篇3:语文课朗读教学刍议

语文课朗读教学刍议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语文朗读  目标  方法  过程  指导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时间从哪儿挤呢?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为妙。不过,朗读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下列三个要求。

一、              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1] [2]

篇4:语文课朗读教学刍议

语文课朗读教学刍议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语文朗读  目标  方法  过程  指导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时间从哪儿挤呢?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为妙。不过,朗读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下列三个要求。

一、              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篇5: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而学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毛病,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

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千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拔,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接着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学中读。即在第一环节“读懂”后的第二环节“读懂”。要引导学生俯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其训练过程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可根据课文的`特色适当安排少量的一般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第三,要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必须从整篇课文着眼,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切忌东一琅头西一棒,孤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学后读。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成育。这时更需要时间

[1] [2]

篇6: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

“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之一法,当时之感慨托在声音,今日凭籍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虽其生也至微,虚无缥缈,淡若轻烟,阅水成川,已非前水,读者此日之领会与作者当日之兴会不必尽同,甚或差异,而沿流讨源,终归一本。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几近之,反复吟诵,则真意自现……”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项脊轩志》的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2.确定好重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1] [2] 下一页

篇7: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

“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之一法,当时之感慨托在声音,今日凭籍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虽其生也至微,虚无缥缈,淡若轻烟,阅水成川,已非前水,读者此日之领会与作者当日之兴会不必尽同,甚或差异,而沿流讨源,终归一本。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几近之,反复吟诵,则真意自现……”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

[1] [2] [3]

篇8:谈谈朗读教学的工作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些目标?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笔者在教育实践的点滴中感悟到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既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又能对其他知识的运用、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特别是凡朗读正确流畅的,其作文语句一般也是通顺,流畅的;凡朗读中添字、漏字、破读、重读多的,其作文语病一定较多。这就说明朗读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

一、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是读的典型形式,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儿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赋有魅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读的多种审美功能,使作品的潜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练奇巧诉诸于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从中也可以看见朗读教育的美育作用。

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语文课文中语言华美的语段很多,老师讲解固然很必要,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

我们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眼睛感知文字,耳朵听到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读,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达情意的有声语言,这样就大大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成了感受美、体会美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黄河颂》时,先不对课文内容做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做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去体验感受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同时又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感情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从《黄河颂》中感受作者磅礴的气势。如果单纯地只讲字词句,不仅味同嚼蜡,更是一种浪费。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

1.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对朗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感情,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的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其效。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写下了两个大字:发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哽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大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3.确保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屏弃那些烦琐的内容分析,去掉不必要的提问,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常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再上台阶。在课堂初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检验朗读效果的时候,以朗读小组为单位,由朗读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工,按不同的角色,深刻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引发竞争意识;也可随时点拨、指导,调整情绪,使之产生激情。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孩子们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由小组按照上面确定的朗读标准,进行评价,看谁朗读得最好。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到实处,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受益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理解品味,感悟动情。

在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和学生一道先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录音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会被带入朗读之中。由此朗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朗朗读书声,读出背影中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我们要让学生动口动心地读,读出语文的美,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篇9: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人教版教学论文)

峨眉二小     杨建华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一般地讲,教师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对朗读表现出随意性,很难练就好朗读的基本功,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一篇文章,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些在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如忽视朗读就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不重视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去感受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 意识渗透和恰当点拨,同样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升华。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 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 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 “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 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 “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 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 ,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四)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 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朗读训练的三个阶段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牐犛形唤淌υ诮獭缎∩阌笆Α芬晃氖保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牐犜亩两鐾A粼谘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牐牎拔恼露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牎吨酱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牐犚妒ヌ障壬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10: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向荣小学  徐艳霞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本人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情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一、结合教材为学生进行德育创设情境。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文字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奥运在我心”的情境,课始让学生欣赏一段刘翔百米赛跑夺冠的短片,让学生体验奥运夺得金牌那一刻胜利的喜悦,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骄傲等激动心情。而后,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关于奥运夺冠的图片及有关北京奥运的相关图片文字(福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互相合作,按要求完成了作品。

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有关PowerPoint插入图片、文字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极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生动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因此,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操作技巧的印象。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教师示范为学生德育导航。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也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课,它注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不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在机房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机房中,学生对教师机都很好奇,每次进机房都会刻意地看教师机,而且特别关注教师此时的“所作所为”,有些教师稍不注意,就会被学生悄悄模仿。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例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自己座位的椅子摆好,再下课。然后让学生也各自将自己的座位摆好, 让机房的椅子始终处于整齐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学着教师自觉地摆好椅子。还有在机房使用电脑时,教育好学生不能随意删除电脑内储存的文件,或是任意地更改有关信息内容。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为学生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典范,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端庄、实事求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陶冶、教化。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三、作品评价为学生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扩展学生美术文化知识视野,培养与丰富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及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作品能够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能够多体会感知和创造美,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作品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让学生以海底为主题用金山画王创作一幅图画。评价作品时,出示“评价规则”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以参观的形式,评出自已满意的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包括参与积极性、作品创作、同学给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同时的评价。在这里,信息技术与美术进行激烈的碰撞,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在一次次地评价中激起,并通过观察不同的作品,绘画在色彩、搭配中得到了提高,欣赏水平也渐渐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还有助于及进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对美的欣赏。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同学,互相帮助的品质,通过与同伴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在群体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互相关怀的帮助,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学生德育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出更多的、更好的学习机会,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平台。通过对学生有机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等. 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  广东教育, (1)

3.范树成 德育过程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篇11: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愉快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愉快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愉快教学

文/张娇丽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愉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关键词:基础学科;愉快教学;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应禀持“愉快教学”的理念,这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当前教学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我们来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会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每个人都渴望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和活动自由权,所以很痛苦。优美的环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轻装上阵,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双方在思想上就不愉快。学生和教师的关系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必然趋势。教师应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三、使课堂“活”起来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教师要通过想象力来激活课堂教学,这由语文教材内容所决定。语文教材内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特征,要深刻领会这些,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

郭沫若说:“宇宙万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美妙动听的乐曲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音乐家赋予了它美的节奏与旋律。我们课堂教学过程同样存在节奏,而且注重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的语言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愉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的想象插上语言的翅膀。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放飞想象,从而更好地愉快教学。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临晋中学西校)

篇12:在比较中进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在比较中进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本文指出在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将汉语语法加以展示,将两种语法规范的侧重点分析,对比.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才能更进一步.

作 者:黄飞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公外部,山西忻州,034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0 关键词:语法   英语教学   母语  

篇13:在语文课中强化语言教学初探论文

在语文课中强化语言教学初探论文

在语文课中强化语言教学,充分挖掘课文中丰富的语言素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果语文课堂中只注重讲述,以分析课文内容、情节为主,把语文课变成故事课,对好词佳句的分析就不够全面细致,往往是笼统的指导理解。长此下去,学生即使读了几年书,学了几百篇文章,语言收获也不多,写作文时依旧词语贫乏,文句不通,表达平淡。如果语文课中固守刻板的串讲、串问,则有可能把一篇篇精美动人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如何强化语言教学?笔者认为应落实好以下几点:

一、精选

要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爱学、乐学,离不开精选内容的教学。在一篇课文中精选部分语句加深教学,不搞面面俱到。精选的语句原则上是重点、难点和有特点的,抓住这些语句,依文品味,体会语言运用的特色。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的“探”、“攀”、“缩”、“倾”等生动的词及语言,把父亲的穿着、体态、步履、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的栩栩如生,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至爱,而且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写出了湖的丰厚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了湖的滋养和哺育,“撼”字衬托出湖水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一“蒸”一“撼”动感十足,写出了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可见教师抓住文本中运用精妙的语言,就可使学生有形象的认识,深刻的理解。

二、思考

让学生思考有价值的语言。真正理解语言,才能进而掌握和运用语言,产生收获的喜悦。

首先,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思考。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对眼前青海湖的描绘,“那蓝锦缎似的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若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思考为什么要用“水灵灵”、“蓝晶晶”、“像玻璃浆液”、“又像眸子”等词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定能品出词语运用的独特之处,是为了体现湖水的“蓝”,体现它的“梦幻”。“蓝晶晶”,指蓝得发亮,恰当地表现出湖水的色彩。“水灵灵”,富有动感,活灵活现,也正符合波动的情景。句子使用这两个词语,使湖水显得更加娇美可爱。作者采用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次,是在语言的对比中思考。

如《鹤群》中写鹤群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的选段,用的词语“飞转”、“飞舞”,可另找近义词“飞翔”、“飞旋”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词汇。再者,启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思考。如《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是想象中的雪景,生动具体描绘出雪后红日当空交相映的壮丽景色,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启发学生结合文句斟酌品味,思考赏析,才能获得美感,才能学有所获。

三、阅读

要学习语言,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感受,所以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读”,应当是由自读到品读,逐步加深印象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探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作品所描绘的画面中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互映衬。“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美感。

《再别康桥》这首诗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字句稍有变化,第一节是“轻轻的”,最后一节是“悄悄的”,第一节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则换成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就在原来轻柔缠绵的情感里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两节进行对比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诗歌语言的美。通过以上教学,就可让学生感受语言形象、生动、简洁、概括的特点。

四、运用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学生通过教师的精讲,自身的读与思考获得知识后,还要通过写作训练,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在课堂语言教学中,教师训练的设计应力求题型的变化灵活并富有启发性。可以是创造性的运用,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词句或表达方式,安排一些由仿到创的练习。

《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这一长句,先果后因,“尤其”比“不但”更进一层,突出我赞美白杨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也可以在修改补充中运用,如设计一些有待修改、补充的句子、段落,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词语、句式,使之更具个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积累词汇,把握语言,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达到由知识向能力迁移的目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以上“精选”、“思考”、“阅读”、“运用”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言的目的。

篇14: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一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来说,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 2.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3.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二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期末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回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从平常的测验和作业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说明这一问题。如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代数公式也没掌握,出现(a+b)2=a2+b2这样的错误。如果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教师能很好的指导学生钻研教材,学生完全懂得(a+b)2=a2+2ab+b2的道理。加上反复的练习巩固,是不会出现这类错误的。 三 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要怎样运用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数学课一般可以不要求学生预习,但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通过认真与钻研为新课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为新课讲解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级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当然,对某些应用题及几何题,为了不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列式或方程及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时不让学看课本是可以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例如学生在初二学习函数时,对其定义往往不能正确的复述,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数学语言生疏,对这些定义的叙述感到不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予以逐字逐句地说明,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复习的困难,因而能较为牢固地掌握它们;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为ax2+bx+c=0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其中a≠0却往往被忽略了,这说明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争取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工作,在新课讲解以后,不要忙于布置学生演算习题,应通过一些工作,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力争当堂消化,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叫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疑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低年级甚至还可让学生当堂朗读有关定义、定理及重要语句,同时应通过回答、板演等活动检查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情况,最后教师总结概括。 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还应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讲了无理数一节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讲新内容前叫学生回答,也可以在叫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对于那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的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布置学生用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证明或推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在课外辅导中,也应该注意这一问题。例如检查学生是否及时复习了教材,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样,既督促了学生,也及时了解了教学效果;当学生解答某道习题遇到困难而来请教时,对有些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用一些启发性的反问,层层追溯到基础知识上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问题当然就解决了,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应该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上某些章节,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了。 此外,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前,更应组织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这时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对有关联的概念、定义、定理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特别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地运用教材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 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根据我平时的调查了解,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深刻体会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但有时作业太多,学生无法深入复习教材,因此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课本,又要保证学生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3. 要经常教育学生重视对课本的阅读与钻研,讲清它在提高学习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学生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前,不仅要反复交代,具体布置阅读任务,课后还必须及时检查了解,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复习教材后做作业的习惯。   1月14日

篇15: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来说,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

2.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3.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期末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回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从平常的测验和作业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说明这一问题。如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代数公式也没掌握,出现(a+b)2=a2+b2这样的错误。如果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教师能很好的指导学生钻研教材,学生完全懂得(a+b)2=a2+2ab+b2的道理。加上反复的练习巩固,是不会出现这类错误的。

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要怎样运用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数学课一般可以不要求学生预习,但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通过认真与钻研为新课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为新课讲解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级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当然,对某些应用题及几何题,为了不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列式或方程及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时不让学看课本是可以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

[1] [2]

篇16:在语文课中展开辩论

在语文课中展开辩论

在今天的语文课中我讲了练习4中的小短文《生命桥》。在课前学生进行了预习,了解了短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我首先从题目入手。我问:“为什么要以‘生命桥’为题呢?老师把它改成‘白色桥’好不好?为什么?”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有的说:“不好,因为这座桥是老羚羊用生命架起来的。”还有的说“这座桥是羚羊群通向生命的桥,所以用‘生命桥’更加的贴切。”……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了解了短的主要内容,所以我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读完这篇短文后认为这只年轻的羚羊简直是太坏了,为了自己能够跳过悬崖而牺牲老羚羊的生命,它是多么的不道德啊!”话音刚落就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我的观点。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问:“谁同意老师的观点请举手。”马上就有四五个男学生举手了,大部分的男同学和女同学都没有举手而且还在与举手的同学争论着。

现在已经形成了两个观点,所以我就说:“你们说谁有道理,你能用有力的证据来把这些同学拉到你们那一边去吗?”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学生再次拿起书在书中寻找有力的证据。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举手的同学已经全部“背叛”了我,通过学生从书中找出的句子不难说服他们。此时只有我孤军奋战了,学生更加的来劲了,他们拿出了最有利的证据:“老羚羊叫一声就好象在对年轻的羚羊说:你来跳我来帮你,记住一定要跳过去,不然别的羚羊会胆怯的。所以就有了下面感人的一幕。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其他的羚羊都跳了过去,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通过学生这样一说我也就“投降”了。学生见我也被他们说服了无比的兴奋,课堂上不禁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不同的观点是学生在读中找到依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体会老羚羊那高尚的品质,同时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辩论他们也明白了一定的道理。

篇17:在HR中谈谈心理学

上班打开电脑整理完一天的计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页开始打卡学习。

前两天一时兴起写了总结并投了稿,第一个评论就是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留言“盗版”二字,心是狠狠的揪了一下,觉得我跟你无冤无仇,为何你要这样对待我,跟老公抒发此事之后,老公力挺我帮我回击一番(老公是被我拉进滴~),晚上谈起此事,他很是愤愤不平,我倒是已经释然,全然没放在心上,所以他常常说我没心没肺~

事实上,很难有人能做到没心没肺,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正是因为人有情感,并且能够表达情感,而我只是在对待那些可能会给我带来心理身体伤害的事件上变得“没心没肺”,是我本身的防御机制发挥的作用,加之对情感的控制,人或动物都具有自我保护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避免不了外界对自己的伤害,先说身体伤害,如果你会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拳击或者武功等等,你越厉害,别人在面对你伤害你身体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你在的自我保护意识上又强化了自我保护能力~

那心理伤害呢?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反映截然不同,我们说一个不可违抗的伤害,也就是来自自然的灾害,汶川地震中有很多人幸运的存活下来,但是却背负着失去至亲甚至眼睁睁看着至亲离开人世的负担,然后,有些人在此事之后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但是有些人却从此一蹶不振,生活越发萎靡,甚至伤害帮助他的人。同样的事件,应对的心理机制不同,反应自然不同,结果更加不同。

再举个例子,之前学习一本书叫做《正能量》,里面就说到,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比如,你的上司在另一位同事面前贬低你谩骂你,在你听到这件事之前,你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你依然努力在工作,但是一旦你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件事了,你可能就会不开心甚至生气愤怒,所以,影响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件事在你身上的作用。

当我们跟着我的心理咨询导师学习的时候,我们常常讨论的事情就是,别人常常用很恶劣的口气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的心情烦躁,然后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对方,然后结果就变得十分不好。导师说,别人的情绪也好,话语也好,那都是他的东西,如果你也同样还给他,那就是你把他的情绪变成你的了,事情的重点并不是他现在是什么样的情绪,说出什么样的话语,而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有这种情绪。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此之后,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其他人对我有所斥责之时,我第一件事考虑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也许他刚刚遭遇了不开心的事情,也许他最近情绪一直不太稳定,等等,如果分析的结果是其中包含我的问题,那么就精心交流解决我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其他事情对他的困扰,那我就尽我所能去帮助他解决。所以事情到我这里的时候,我的应对机制是找到问题原因然后去解决。生气的是全然没有必要的。

但是有人会问,难道你就不生气或者不会难过了么?

肯定不是。人是有情绪的,喜怒哀乐是最基本的情绪,嫉妒、厌恶等是复杂情绪,只不过有些人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控制,有些人还没有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母亲就是不太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她常常遇到一件事情,就会气的手脚发抖,头脑发胀,回家也会把负面的情绪带回家人身上。我跟她深聊过很多次,最后甚至在某一次沟通中抛弃母女的身份,进入比较正规的心理咨询状态(当然不可能是正式的),她控制情绪的能力源于她的个性,她的个性源于童年对她的影响,以及她父亲对她的影响(我外公去世的较早)。所以对于这种来自于原生态家庭带来的心理影响几乎是不可能根除的。所以对于我母亲,每一次在我能发现她负气回家之时,我会主动与她沟通,引导她发泄心中怒气,避免她不良情绪的弥散。当初学习心理学也是源于我目前的原因,没有离开父母去外地工作也是源于此。我常认为心理上的问题不轻于身体疾病,而我母亲更属于神经症易感人群。所以陪在身边或许是最好的帮助和守护。

上面的例子可能比较极端化,绝大多数人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源于心态的,简而言之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现在很多企业都会有心态培训,而往往发现培训后期效果不理想,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因为心态源于认知,而人的认知是极难改变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我知道全部的道理,但是我就是改不掉我就是没办法。道理都是他人总结的,但是并没有内化于你的认知,因而改不掉。

那如何控制情绪?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我们这里特指由人为引起的不良情绪)

1、面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之时,告诉自己,这件事不一定是针对我,把侧重点放在思考他为何要这样说这样做,他说的话是结果,你要看到的是原因。

2、当自己情绪已经出来之时,深呼吸,笑容应对,淡然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忘掉情绪。(有的人可能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比如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生气为什么我要难过等等,质问自己反而引出更多情绪,所以接纳自我很重要,你要想别人遇到这件事未必有我做的好~)

3、最重要的是分析好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在自己还是在他人,如果在自己的话就好好好分析总结,以避免下次同样情况的出现。(这个对于情侣或者夫妻很重要。爱人之间常常有矛盾就在于事情本身不严重,但因为双方的情绪无限的放大,到最后很可能就会变成吵架甚至更严重。)

4、平日里常做放松训练,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心态是练就出来的,不是在一时激发下改变的。

今日写此文也是受到的鼓励,看到之前的文章能被推荐,觉得受人重视,心情倍感舒畅,因而发现,对于一个人来说,鼓励何其重要。受人鼓励,也告知自己多鼓励他人。

感谢的鼓励。和来自山西黑黑的鼓励。

[在HR中谈谈心理学]

篇18: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且使教学达到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关系,这就不仅要和本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和其他教师加强合作,以期达到深入了解学生的效果。学习,未来的教学,新内容层出不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需求。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摧动下,在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下,这项工作一定会蓬勃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

篇19: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句子和话语实现的。英语的词汇和汉语一样,它有特定的声音,特定的形式,每个词汇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含义,都受一定的语法限定。音、形、义、用法缺一不可。在词汇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交流对词汇要求的这些特点,既教词汇发音,也教拼读书写,还要让学生明确词汇的含义,掌握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词汇。

我根据认知的规律,开展词汇教与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的最简单模式是: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由此可得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模仿----加工改造----创造表达。因此,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也应从感知新词开始,接受新的信息,通过对新词汇的理解、模仿其发音、记忆来实现对新信息的加工改造,最后由对新词汇的应用反映出创造表达这一环节。

一、让学生感知新词。

根据需要理论,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单词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

1、多种方式呈现单词,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新词。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 范文 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a、用新奇、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

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new和old时,我拿了两张10元的纸币,一张很新,教授new,一张已经是非常得破烂,教授old。

t: look, i have some money.(出示两张截然不同的10元)

s: money! money! ten yuan! this money is 旧的,that money is 新的。(学生很兴奋地叫着,部分学生在下面兴奋地说着他们对两张10元的看法)

t: it’s new.(出示新的一张,教授new)

t: it’s old. (再出示旧的一张,教授old)

学生学得非常开心,觉得非常意外,老师居然会把钱拿来做教具,看到了新旧对比的两张10元纸币,当然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新”、“旧”的英语怎么说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用新奇的方式呈现很好地呈现了单词。

b、调用各种感官呈现新词。

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看得,根据词汇教学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很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调用以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食物、水果、动物等单词,都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rice,noodles,apple,

orange,nut,pineapple,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激活旧知,感知新知,发挥正迁移作用。

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单词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申,生成新的知识来。教师充当的是“脚手架”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优化。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第一单元中,我先让学生学习了一首关于train station 的歌曲,学生看图能够理解词的意思,在教授fire station时在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当学生在学习送奶工时,有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得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train station是火车站,”。学生根据学train station经验,自己学会了fire station。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总结思考,自主地学会了新的知识。

二、选择最佳的让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

由于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具有多维性的特点,每个词汇都有一个或多个含义,因此当呈现新词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

1、结合句型,解释词义。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介绍解释生词。这将有利于加快学生理解词义,减少学习困难,又有利于复习旧句型,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2、充分利用实物释词义。

在有实物和图片两种选择可能情况下,教师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实物。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用具体的实物来揭示词义,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词义和词音的联系,以加速有意识记忆过程,提高识记效果。

[page]

3、加强视听结合,精心设计各种情景。

利用各种情景解释词义,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但要注意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要加强学生视觉、听觉记忆,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动觉、听觉器官作用,能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多方面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有助于理解、记忆。

4、不完全排斥汉语解释词义。

我们提倡的是全英语的课堂环境,但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不能用直观手段教授,那就要用汉语解释词义。如果硬要用实物、图片、动作等,会适得其反。例如:some, please, smart, often等词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便于理解。

三、引导学生正确模仿单词发音。

在感知了新单词并了解了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跟录音或跟教师的领读、示范读模仿读出单词。为了提高词汇的语音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听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学生感知词汇的语音形象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听觉器官--耳朵来完成,而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听觉器官机能远不如成人完善。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模仿新词汇的读音时,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跟着发音,而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听清楚。只有在听准后,再模仿。这样才能把握住词的发音。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拼读的规律教授词汇的发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适当地渗透单词的发音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新词,看单词,来判断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从而来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scarf, hat ,moon等结尾为轻辅音的单词时,学生总是把最后一个音漏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着这些单词的结构,提醒学生把音发完整。

但是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基于此,词汇的模仿度也应富有趣味性,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我介绍几个课堂上常用的读单词的游戏。

1、“大呼小叫”

学生跟着教师读,教师读得大声,学生也读得大声,教师读得轻,学生也跟着轻,这样既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也可以让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的声音,来调节自己读单词的声音。不过要提出一点,不要让一个词出现时间太长,念五遍、十遍、更多都会失去意义,学生会丧失兴趣,只是在盲目地跟读,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可出现两遍,换其它词汇,过几分钟再出现,增加单词的复现率。

2、踩地雷

教师准备一些单词卡片,抽出一张告诉学生这个为地雷,例如规定单词trash bin为地雷,学生读教师所呈现的单词,当看到地雷trash bin时,则不读。对于读的学生,全班要一起对他/她说:one, two, bomb!

3、打地鼠

教师分别把单词卡片分发给几个学生,让学生拿着单词卡片到讲台前站成一排,教师或一个学生在后面拿个小锤子(可以是拳头或书本)凌空打学生(地鼠)的头,下面的学生必须大声地读出该学生所持卡片的单词,持此单词的学生听到后也必须高举自己的卡片。如果是练习动作的单词,教师也可在学生后做单词所表示的动作,让全班说出单词,上面持卡片的人高举该单词卡片。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坐在下面的学生读单词的激情,同时也锻炼了在讲台上持卡片者的听力,趣味性强,学生非常乐意玩,在不知不觉中读准、记熟了单词。

四、巩固、记忆词汇。

学过的词汇,时间久了,不复习,就会遗忘。这是人脑活动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暂时神经联系的抑制。如果没有及时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加以反复强化,这种抑制便会逐步加深,使已经建立的神经联系完全消失。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

1、课堂上说说、唱唱。

让学生听歌谣、说chant,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效的学习方法。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大多歌谣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孩子好动及爱玩的心理;把要求掌握的词汇以歌谣韵文形式,让学生唱,学生在一种欢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兴趣浓。例如在教学pep第五册第2单元中一星期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时,结合教唱c部分的歌曲:“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说说、做做。

让学生边说边做,通过身体动作巩固语言,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我让孩子们clap your hands,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拍手,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动觉,巩固记忆了数字,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 ”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课后听听、画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教学my clothes时,教会学生各种服装的表达后,教师给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物,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根据指令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把这些衣物画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挂在绳子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方位)。 [page]

4、分类综合、同时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通过比较、分类等逻辑思维活动,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力的潜在发挥。心理学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记忆试验,把同一组外语生词分别给三组人,第一组的任务是按各种标准尽量把这些词分类,而不记忆;第二组的任务是尽量记住这些词,而不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要尽量分类,又要尽量记忆。经过相同时间之后,对这三组人记忆生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其结果是:第一组的人虽然没有努力去记忆,但实际记住的词数反而明显比第二组人记忆得多,并与第三组人记得一样多。

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类学过的词汇,指导记忆。

例如, 学生学习了 butterfly, bee, bird,dragonfly, firefly, plane, rocket等单词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些词进行归类记忆,他们都是会飞butterfly can fly. bee can fly. bird can fly. plane can fly. they are in the sky. 还鼓励学生画一画(如图)。学生把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既容易记忆,而且如果那下次遇到其中一个词,或同样特征的一个新词,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学习的效率提就高了。

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运用词汇

学生将词汇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后,并熟练地掌握了词汇的发音,就应该进入词汇运用的步骤。运用是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词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对词汇理解掌握情况的方法。

1、用词造句, 熟练运用

把已经学习的词汇,连成句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印象,进一步运用,反复练习。

2、创设情景和语境,在情境中运用词汇。

词汇的运用也应设计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动词,playing \painting\ drinking \eating\washing\sleeping着几个词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在真正的生活中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并且自己去做,把自己容入生活,我先出示了一个篮球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玩篮球,洗洗手,累了去喝点水、吃点东西,去休息。整个一节课很愉快的度过了。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理解并非常自然、真实地运用了新学的词汇直接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做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

3、编写小故事

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英语知识通过理解后,创造性地运用。可以是利用编一些小故事,也可以是描述身边的事或物品,更可以是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自己的英语小漫画等等,达到真正地理解、运用单词。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学完了play, swim, sleep, eat等单词和句型i like to ...后,有些学生就采用画小漫画的形式对单词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

篇2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语音、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直观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 直观性 趣味性 合作性 反复性 有效性

小学英语的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三节,每课要掌握的词汇量不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对要表达的内容才能脱口而出。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容易产生厌倦感。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呢?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在词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教学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恰当地运用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将词的音、行、义结合起来,使词汇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的图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画、动作手势或图片配动作等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更能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学习和掌握词汇。例如,《开心学英语》第8册Unit7 I had a bad day!

caugut a cold lost my keys

caugut a cold 这个短语可以用多媒体,更可以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图片通过提问教单词或短语,如出示上图,提问学生: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然后引出caugut a cold或lost his keys。利用多媒体用通过图片或动作来教学单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单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并运用新词汇,又可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和巩固阶段,可让学生玩“magic eyes ”游戏。课前做好词汇的PPT ,把图片快速的闪过,看哪个学生能快速地说出单词,说得既快又准的学生获胜。通过一闪而过的图片考察学生对生词音、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巧编歌谣,把新授词汇放在自编的歌谣中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过程中、在轻松的气氛中熟悉新词,同时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心学英语第7册 Unit 11 Let’s go to space!时,学习了有关太空知识后,我用所学的知识编了如下歌谣:

Jupiter, Jupiter,the biggest planet.

Sun, Sun,the hottest thing.

Earth, Earth,we live on the Earth.

Moon,moon,smaller than the Earth.

Star, star,look at the star.

学生边唱歌谣,边有节奏地拍掌,很容易就能记住所学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要适当传授记忆的方法和诀窍,如记忆的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交流的目的。生本教育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a piece of candy,a bag of chips,a pair of socks等短语和句型What did you get at the store? Did Tony get a piece of candy at the store? Yes,I did./No,I didn,t.我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让学生四人小组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Ann

Lily

Peter

Kim

例如:Ann:What did you get at the store?

Lily:I got a bag of chips.

Peter:Did you buy a pair of socks at the store?

Kim: Yes,I did.

除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外,我门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介绍型的任务,调查型的任务、创造型的任务等,给学生以词汇实践的舞台。如,学习了sunny, rainy, cloudy等天气词汇之后,可以布置的任务是“当一名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又如学习了on foot, by bus, by subway等词汇,可以让学生完成本班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任务;再如学习了bedroom, bathroom, kitchen等单词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的家,绘成平面图,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的练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又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四、对于重点词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重复

“艾宾浩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初次学习过后20分钟,记忆的内容遗忘很快,保持下来的内容仅为58.2%;一小时后为44.2%。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语境,以不同的形式反复使用当堂所学重点词汇,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机会听到单词、大声说出单词、运用单词。当记忆的信息刚要忘还没有遗忘的时候,即使强化巩固,比信息完全忘掉了以后再复习要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重复重点词汇,让学生在倾听和运用中逐步掌握重点词汇。

总之,,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多利用图片、动作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 在词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不断重复重点词汇,让学生在倾听和运用中逐步掌握重点词汇。我们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的开发

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及解题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教学小故事反思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锦集20篇)】相关文章: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2022-06-02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反思2022-08-18

回顾拓展五的教学设计2022-12-07

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2024-02-19

人教版语文五上回顾四教学设计2023-09-19

窃读记初中优秀说课稿2022-08-02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2023-12-08

谈谈几种调控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论文2023-01-09

人教六年级上《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2022-12-13

《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读后感2023-07-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