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宋江”为你分享8篇“谈谈社会主义倒牛奶现象”,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谈谈社会主义倒牛奶现象
谈谈社会主义倒牛奶现象
作者:连磊
近期,随着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多地奶农杀牛倒奶新闻的不断报道,一个颠覆国人传统观念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曾经在初中政治课本中学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倒牛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是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表现之一。这次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大面积倒牛奶事件,人民日报微信评论:“倒个牛奶,有必要和主义挂钩吗?”引发网友广泛“吐槽”.笔者不想陷入“主义”之争的论战,只是循着这个有趣的现象收集了一些资料,发现与财政工作有关的内容值得思考。
此次倒奶现象产生的.大背景是国际奶粉原料价格的暴跌,作为世界最大的产奶国新西兰,该地区奶粉出口到中国的价格约为每吨元人民币,而中国奶农自产奶品原料的价格约为每吨3500元人民币。差价如此巨大,国内奶制品公司当然不愿收购奶农们的鲜奶了,加之喂养奶牛的饲料价格走高,杀牛倒奶现象不可避免。
市场经济不会同情弱者、不相信“眼泪”,市场规律只是客观存在的规律,顺者昌、逆者亡。抓住市场经济这条线索,我们来看看财政行为对于杀牛倒奶现象的产生有没有影响。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奶牛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奶牛养殖大省纷纷跟进,制定相应的省级、市级、县级奶牛养殖补贴政策。一时间,农民买奶牛有补贴,规模性养殖有补贴,给奶牛上保险也有财政补贴等。
这些政策出发点是好的,鼓励农民通过发展经济养殖业发家致富,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是奶源“相对”过剩。中国从人均奶制品占有量来说还是“缺奶”的国家,但是国人对于饮用牛奶的传统还没有形成,牛奶不是餐桌上的必需品,很多家庭一罐奶粉能喝很长时间,另外奶粉是世界性商品,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在财政补贴政策的刺激下,短时期内各地农户纷纷买牛挤奶,容易造成“相对”过剩。二是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在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农户对改进生产工艺没有兴趣。工艺落后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品质得不到保证,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让很多育婴家庭都转向国外奶粉产品;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有的地方仍以散户养殖为主,三、五头奶牛外加人工挤奶就是一个生产点,生产成本高造成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低。三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奶牛吃的草料只产于北方草场,本来北方的草原、草场沙漠化程度就已经很高了,财政补贴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民养牛啃草,加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持续推高草料的价格。
由此可以看到,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也许能短期里给施政对象带来收益,但是干预过度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这里提出几个解决思路供参考:一是利用这次市场规律--优胜劣汰的“显灵”,淘汰奶品生产的落后产能,相信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奶农们及生产资料过渡到其他产业中去。个人不赞成设定奶品最低收购价的主张,毕竟牛奶不是粮食,不是战略物质,设定最低收购价也许能缓解倒奶危机,但是无法改变落实产能的现状。二是建立农业信息化供求平台,财政各类补贴资金可以转向农业信息化平台的打造上,让供需方都能在网上实现对接,保证信息对称性,按需求让农户自主决定生产什么、产量多少。三是变补贴为贷款担保。今后农户想养殖奶牛致富,可以由财政提供担保资金,让农户贷款办现代化的规模型养殖场,最大限度激发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在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上花心思、下功夫。
篇2:倒牛奶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犯过一个大错误。想知道吗?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
那次,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买了新文具盒。我望着我那脏兮兮的的文具盒,再看看别人那崭新、漂亮的文具盒,我很羡慕。回到家,于是我哀求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的文具盒都这么脏、旧了,你就再给我买一个新的吧!好不好?”我本以为妈妈会一下子就答应我了,可是没想到妈妈的脸比天气还变的快,刚才还满面春风,现在就乌云密布,变得真快。妈妈严肃地说:“好端端的,买什么文具盒!脏了旧了,洗一下不就行了嘛。爸爸妈妈每天都要辛苦的赚钱,给你买生活用品,你要好好珍惜呀!”我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但我还是恳求妈妈给我买一个。妈妈这会发怒了,火冒三丈地说:“别求我了,不可能的,快回房写作业去!”回房间的时候,我心里想:连买个文具盒都不行,我又不是没钱,长大后我挣许多钱,想买几个就买几个,呵!
第二天早晨,我坐在椅子上吃着早餐,妈妈在房间里叠被子。看着这么大一杯的牛奶,我就像吃了黄连一样想哭,我我最讨厌喝牛奶了,我最喜欢喝酸奶。我多次想象这不是一杯牛奶是一杯香甜美味的草莓味牛奶,可是喝起来味道不一样呀,我还是喝不下去,妈妈就快叠完被子出来了,如果她出来看见我还没有喝完,我就死定了。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家有儿女》里的一集中,小雨在刘星的运动鞋子里倒牛奶。我立马看见门口的一双鞋(妈妈的鞋),于是,我端着牛奶小心翼翼的来到妈妈的鞋旁,把一整杯牛奶倒进两只鞋子里,我暗自一笑“哈哈”,大功告成。我连忙跑到座位上,刚坐下妈妈就出来了,太悬了!妈妈高兴地说:“宝贝儿真乖这么快就喝完了!”我差点笑出声来。于是我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晚上我回到家做完作业就开始玩了,一会儿妈妈敲门回来了,爸爸去开门。我一听是妈妈,连忙跑到房间把被子拉开假装睡觉,妈妈气呼呼的进来,真奔我的房间。一把拉起被子,生气地说:“别给我装,起来!”我慢慢的睁开一只眼睛,发现妈妈的头上在“冒火”,好恐怖。我不敢再装下去了,否则我会死的很惨,我迅速的翻起来站端。妈妈用眼睛瞪着我说:“我的鞋子里的牛奶怎么回事,给我讲一讲?”我支支吾吾地说:“这——这个——嘛!我——我早上——不小——小——心倒——在——在你的——鞋——鞋子里了!”妈妈火冒三丈的说:“你还好意思说,为什么倒,没事干了!”我说:“我不喜欢喝牛奶!”妈妈的心情平和了许多:“好吧,以后我让你少喝牛奶。”
看来,犯错也是有回报的,以后我再也不犯错了。
篇3:谈谈拟声成词现象
谈谈拟声成词现象
拟声成词是指由摹拟某种声音而获得该词的语音形式,并以此通过相关、相似联想等途径而获得该词的.词义这样的成词方式.在方言口语中这些词却具有十分鲜活的特色.对此类语言现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注意一些方言词语,也可以帮助我们修正词典中一些处理不当的问题.
作 者:赖先刚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614004 刊 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9) 分类号:H172 关键词:拟声成词 方言 形象性 基本义 文化精神篇4:三岁孩子的 倒视现象
父母们是否遇到这样的“怪事”: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他却倒着拿玩具,倒着看连环画。做父母的为此担心孩子的眼睛异常。
说它怪,并不怪。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倒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的幼儿。
眼睛就象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可见,人视觉中的正立像是大脑的一种适应性功能。但是,由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他拿起书本观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倒着看书。不过,倒视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数小儿常未引起父母的注意。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倒视现象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个幼儿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但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一般来说,幼儿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
为了使孩子更快地渡过倒视阶段,父母可以在这一阶段多给孩子讲解画片内容,多让孩子搭积木,玩直立动物,使孩子尽快树立直立概念。
有没有办法证明倒视原本就是正常生理现象呢?
美国心理学家斯卓登曾经戴了一副类似照相机作用的特制眼镜,于是,他看到的一切都倒了过来。可是,大约4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都是正立的了。 原来,他大脑已适应了这种倒过来的图像。 可当他摘下副特制眼镜,他眼前的图像又变成倒置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了正常视觉。
人眼为什么要把颠倒的图像传给大脑,大脑为什么又习惯于判断这种倒像,到现在还没有人能把它彻底弄清楚。
有趣的是,世界上真有长期倒视的人。现年30多岁的巴西男子里贝罗,看书、看文件都是倒着的;他看人走路,所见是头在正面脚在上。因为习惯了,也并不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
篇5:别怕三岁孩子出现倒视现象
说它怪,并不怪。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倒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的幼儿。
眼睛就象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可见,人视觉中的正立像是大脑的一种适应性功能。但是,由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他拿起书本观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倒着看书。不过,倒视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数小儿常未引起父母的注意。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倒视现象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个幼儿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但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一般来说,幼儿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
为了使孩子更快地渡过倒视阶段,父母可以在这一阶段多给孩子讲解画片内容,多让孩子搭积木,玩直立动物,使孩子尽快树立直立概念。
宝宝视力机敏的两个秘诀 聚焦在手指尖的智力开发方案 宝宝学走路时的搀扶要点
篇6:别怕三岁孩子出现倒视现象
有没有办法证明倒视原本就是正常生理现象呢?有。
美国心理学家斯卓登曾经戴了一副类似照相机作用的特制眼镜,于是,他看到的一切都倒了过来。可是,大约4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都是正立的了。 原来,他大脑已适应了这种倒过来的图像。 可当他摘下副特制眼镜,他眼前的图像又变成倒置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了正常视觉。
人眼为什么要把颠倒的图像传给大脑,大脑为什么又习惯于判断这种倒像,到现在还没有人能把它彻底弄清楚。
有趣的是,世界上真有长期倒视的人。现年30多岁的巴西男子里贝罗,看书、看文件都是倒着的;他看人走路,所见是头在正面脚在上。因为习惯了,也并不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
宝宝视力机敏的两个秘诀 聚焦在手指尖的智力开发方案 宝宝学走路时的搀扶要点
篇7:谈谈近期谷歌收录数异常的现象
每天都会在go9go链接平台更新自己的几个小网站,换友情链接是其次,主要是观察网站每天的网页收录数,百度快照等情况,最近几天更新网...
每天都会在go9go链接平台更新自己的几个小网站,换友情链接是其次,主要是观察网站每天的网页收录数,百度快照等情况。最近几天更新网站链接信息,吓我一跳。发现自己几个网站陆续出现了谷歌网页收录数下降10倍左右的情况。收录数以前有几W的,下降到几千。收录数以前有几千的,下降到几百个。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直存在。比如我博客的谷歌收录数,之前带WWW和没带WWW的域名都下降到只有几百个收录数,比百度收录还少。这两天又恢复了正常,又有了4000多的网页收录。其中现象最明显的是我的站长百科,通过这个网站的收录数,完全可以证明谷歌收录数出现了异常,
如图:站长百科的谷歌收录数通过上图大家可以发现,没带zzbk.org的收录数比www.zzbk.org还少。按常理,没带WWW的网页收录数肯定比带了www的网址高。因为查询规则是,没带WWW会包含带有www的网址和所有2级域名频道的页面。所有正常情况下,zzbk.org的收录数是肯定比www.zzbk.org高的。所有通过上图显示的收录数,可以证明是谷歌收录数自身显示方面出了问题,而不是大家的网站出了问题。
今天写这文章,只是觉得很奇怪,谷歌收录大面积网站出现了问题,却没见有人提起。在A5也没看到相关的文章。今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何他的网站谷歌收录下降了。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大家这段时间不用为谷歌收录数突然下降很多而惊慌。我自己那几个网站,虽然都出现了谷歌收录数下降的问题,但大部分网站都恢复正常了,相信剩下的也会随着时间,恢复正常的。
厚诚集智 成长无限 www.51hlht.com
篇8:谈谈如何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议论文
高考即将来临,教师和家长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知识,笔者以为,此时帮助孩子如何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不容忽视。所谓詹森现象,说的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平时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连连失误。这种现象在大型考试尤其是高考中也频频出现,不少家长为之一筹莫展,生怕自己的孩子卷进詹森现象的漩涡。
一位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多年的同行告诉笔者,他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但在高考中却发挥异常。分析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素质问题,而且主要表现为得失心理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这两方面。加上高考的特殊性,社会、家庭、师长对孩子的厚望,使得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加加剧。
正因为有了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不足。自信是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价,是一种勇气和力量,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它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有了它,再加上已有的实力,还怕什么呢?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心?第一,树立正确的高考观。高考并不神秘,也并不可怕,它和平时考试一样是检验我们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已。相反,由于它比较正规,倒可以减少平时考试常有的一些人为的失误。第二,平心静气,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奇迹,只求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第三,纵看自己:平时成绩一直领先,基础扎实,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横观他人:他易我也易,我难他也难,何忧何患?
高考不仅是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诚心希望同学们能抛去得失心,树立自信心,避免高考中的詹森现象,潇潇洒洒考一回。
[谈谈如何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议论文]
★ 比的认识说课稿
【谈谈社会主义倒牛奶现象(推荐8篇)】相关文章:
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案2023-03-24
《比的认识》说课稿2023-05-10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2024-01-03
荷兰风俗禁忌礼仪2023-03-18
初中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4-02-16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2022-08-26
感恩节 感恩励志主题班会2023-06-19
感恩父母班会课件2023-07-31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2023-01-26
小学五年级数学《容积和体积》说课稿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