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

时间:2023-01-13 08:16: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锦集7篇)由网友“叫花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

篇1: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第一,就是烧寒衣的时候,身上不要佩戴辟邪的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对于死人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第二就是在去烧寒衣之前,要让自己保持清爽干净的状态,后世之人一定要洗衣洗澡洗头,不要邋遢肮脏。第三就是烧寒衣结束之后回到家里,要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暴晒一个星期,还要将身上的衣服清洗干净。烧寒衣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传统的民俗,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要推掉一切事情去给父母烧寒衣。

为什么三年内不烧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寻到长城脚下,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不想丈夫已死,孟姜女向长城昼夜痛哭,悲愤交加,哭倒长城,终于感天动地,才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寒衣节是可以烧纸的,头三年清明不让填土,而有的地方三年不烧寒衣纸,逝者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讲究按照中华民族传统习惯,必须是单年,且须先复土立碑。

按照习俗,烧寒衣时间不可以推后,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就是当天。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提前烧寒衣是可以的,一般寒衣节也是可以提前两天就好。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要烧得干干净净,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认真去执行。

烧寒衣节只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我们不要过于相信这些说法,也不要相信这些迷信的行为。烧寒衣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好的运势,我们的人生属于我们自己,要懂得从生活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地做事情,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送寒衣是女儿还是儿子?

送寒衣的第一个说法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老人的孩子,因此都是可以送寒衣的。如果俩人住在一起,那么女儿和儿子就可以一起去送寒衣,这样在老人看来,子女后代都相处的特别融洽,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感到特别开心和放心。当然如果儿子和女儿不住在一起的话,那么也可以分别去送寒衣,相信老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管是儿子送寒衣,还是女儿送寒衣,都是表达自己孝心的一种体现。这项流程是肯定要有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逝去的老人在寒衣节没有任何一个后人来送寒衣,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特别心寒,在另一个世界可能灵魂都没有办法得到安息。严重的话,后人的运势可能还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会遇到非常多不好的事情,这些都是极为可怕的。

送寒衣的第二个说法

女儿应该在寒衣节这一天前往逝去父母的坟头烧钱纸送寒衣,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当然儿子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他们应该在晚上的时候,在自家的门口烧钱纸,这样做的目的是给逝去的双亲送盘缠,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够手头宽裕,过上很美好的日子。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是恰巧反过来的,也就是儿子是去坟地上坟送寒衣的,而女儿是在家里门口或者是十字路口烧钱纸送盘缠,总之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习俗来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去做。还有的地方规定就更加宽泛了,不管是女儿、儿子,还是儿媳妇,都可以去坟头送寒衣,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哀思之情。

送寒衣的第三个说法

女儿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因此在父母去世之后送寒衣这件事情应该由女儿来进行,女儿在出嫁之后,不管在寒衣节这一天有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衣物,前往坟地烧给自己的父母。当然除了送寒衣之外,有些女儿还会准备纸扎的车子房子,还有钱纸等等,通通都在坟头烧给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够过得幸福宽裕一些,不会挨饿受冻,可以一直享受到快乐与美好。中华民族之所以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几千年绵延不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孝顺以及继承,这种庞大的家族观念,促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当然除了送寒衣之外,还有很多节日都是祭祀逝去的亲人或者是先人的,这样做会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篇2: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1、寒衣节禁谈婚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祀的节日,即民间流传的鬼节,这天是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是个伤悲沉痛的日子,不适宜婚嫁喜庆的气氛,同时,寒衣节婚嫁给新人姻缘会蒙上不长久的阴影。

2、寒衣节忌乔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奠亡亲的重要日子,十一寒衣节,路人忙祭拜,据老一辈人讲,寒衣节在道路两旁有亡亲收寒衣的阴魂,如果在寒衣节乔迁,会有亡魂跟随乔迁路人到家,对乔迁新宅不利。

3、寒衣节忌病人出院

寒衣节这天阴气重,这些阴气会着附在阳气不足的人身上,而住院病人刚刚恢复身体健康,阳刚之气不足,如果在寒衣节出院,在归途中可能会有浊气附身对身体健康不利。

4、寒衣节忌开业庆典

寒衣节是民间祭祀的节日,不适宜开业庆典,因为开业庆典可能会有鸣乐燃放鞭炮的习俗,这样情况会惊扰前来取寒衣的魂灵,另外,开业庆典喜庆的气氛不适宜寒衣节思亲的基调。

5、寒衣节忌晾晒衣被

寒衣节午后不要晾晒衣物,被子,因为午后阳气慢慢衰减,阴气加重,民间认为,午后晾晒衣被会有邪气附着,会给人带来不好的流年。

6、寒衣节妇女体弱者忌逗留野外

寒衣节忌讳身体羸弱者和妇女长时间在野外逗留,因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在野外长时间逗留会引发邪气附身,给人的身体和运势带来不利。

7、寒衣节祭拜忌饿肚子

寒衣节是祭拜先祖,缅怀亲人的日子,在祭拜之前,要吃饱饭喝好水才能前往祭拜,因为饿肚子会造成身体空虚,体力匮乏,容易引发邪气上身,再者过度伤悲容易引发各种不测。

8、寒衣节祭奠结束忌回头

寒衣节祭拜结束后不要回头看,特别是晚上在路上遇到声音不要应声,不要长时间在野外停留,否则会引发邪气跟随。

寒衣节的风俗吃什么

面条。寒衣节吃面条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吃面还可以养胃补身,像山区还会吃荞面、莜面。红豆饭。寒衣节作为悼亡节,后来的人们以红豆饭为奠。糍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个主要是客家人的习俗,十月初一这天,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恰逢此时秋收完毕,刚好会收结好的糯米。饺子。“十月一,油唧唧。”十月初一这天,人们会准备包饺子,供奉给祖先吃。

篇3: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寒衣节的三大禁忌是忌乔迁、忌开业、不要晾晒衣物

【忌乔迁】因为这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家会忙着纪念,陌生的祖先也会往返于道路之中,如果这天搬家,怕对新宅有所不利。

【忌开业】首先它是象征着喜庆,与悼念逝去之人主题不符。而且开业庆典可能会有鸣乐燃放鞭炮的风俗,这样情况会惊扰前来取寒衣的先人。

【不要晾晒衣物】此时阳气会明显减弱,尤其是午后就不要晒被子了,民间认为如果晾的话会有不好的东西跟上,怕坏了运势。

篇4:关于寒衣节传说习俗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到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就到了十八岁,长得婷婷玉立,知书达理。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北方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但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便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称为“寒衣节”,之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裁寒衣,到坟头上将其烧给死去的亲人;也有人将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这么做,虽然具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而这个精明的东汉商人,乃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功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哭声从蔡家大院传出。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只听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连忙打开了棺盖。一个女人跳出棺来,那不是慧娘是谁?只见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一旁的蔡莫则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呢。”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便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以上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的那根亲情弦。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篇5:寒衣节孟姜女传说

寒衣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寒衣节孟姜女的传说故事

相传,孟姜女与丈夫结婚才三天,丈夫便被官兵强行抓去修长城。临行前,丈夫眼含泪水,嘱咐妻子孟姜女“好生珍重”,然后一步一回首,很不情愿地被官兵带走了。丈夫走后,孟姜女天天都盼望着他能早日回来,但从春到秋,从秋到冬,都没有收到丈夫捎来的一丝一毫的信息。

漫长而孤苦的日子无法打发,孟姜女就一针一线绣荷包、绣鸳鸯,给丈夫亲手做了一件又一件新衣服,在一针一线中缝进去、绣进去绵密的思念和成串的泪珠。思夫心切,孟姜女下决心到长城脚下去看望丈夫,给他送去温暖的棉衣。

可是当孟姜女风尘仆仆地来到长城脚下时,在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劳工中却没有找到自己的丈夫。满腹委屈的孟姜女放声痛哭,捶胸顿足,上苍为之感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滂沱,一段坚固的长城因此坍塌,露出了埋在其下的丈夫的白骨和刻有丈夫名字的青砖。

坚强的孟姜女挖土掏墓安葬了丈夫,之后把棉衣摊开,一件件烧掉,在一股股烟火中寄托浓浓的爱意,排遣撕心裂肺的苦楚。后人效仿孟姜女,也用送寒衣的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年去岁来,相沿成俗,固定下来,就形成了寒衣节。

据民俗专家介绍:“后来秦始皇下令,将夏历十月一日定为冬祭日,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和已故的亡灵,并在渭阳特设十月一鬼会,从此每到十月一,千鬼万鬼穿新衣。鬼会由此延续至今。”在此期间除了售卖纸钱、冥币、香火等祭祀用品外,还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商品市场,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篇6:关于寒衣节传说习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篇7:寒衣节的各种传说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

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民间歌谣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唱道:

“十月里鞭蓉十月一,

家家户户缝寒衣,

人家丈夫把寒衣换,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这一天,称为“寒衣节”,

资料

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这天,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寒衣,到坟头上烧给死去的亲人。有的将所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这样做,虽然反映也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一种缅怀之情。

商人促销伎俩还有一种说法

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

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

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简介

寒衣节文案

寒衣节为什么是鬼节

寒衣节的讲究与注意事项

寒衣节传统民间传说

寒衣节寄语

寒衣节是什么节?

描写寒衣节的来历说明

寒衣节送寒衣的禁忌

寒衣节都要烧什么东西

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
《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寒衣节的三大传说(锦集7篇)】相关文章:

送寒衣节孟姜女的故事的演变2023-03-24

妇女节节日起源含义2022-05-06

有关寒衣节的民间风俗2023-01-23

寒衣节的民间习俗2022-08-22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习惯2022-05-03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2022-05-05

今年寒衣节是哪一天2023-07-29

鬼节的传说2022-09-26

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2023-07-13

鬼节都有哪些传说?鬼节四大传说故事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