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

时间:2023-12-08 07:41: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精选9篇)由网友“guoqing121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欢迎阅读借鉴。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

篇1: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

下元节风俗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食俗:饮食方面,下元节跟正月十五,五月初五都差不多,这一天,早上吃做好的糍粑,晚上吃猪肉,羊肉和鱼肉。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有的地方会做豆沙包吃。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即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还有的地方,则有用跳舞的形式拜祭灶王爷的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但也有一些地方,下元节正在慢慢重回公众的视线。随着一些古老节日的慢慢复兴,下元节以后会慢慢的被更多的人熟知,所以就算是为以后做铺垫,也要好好了解下元节的知识。

什么是下元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篇2:下元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

下元节风俗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

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

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

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

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斋三官”之俗起源甚早。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官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可见唐宋时代道教对此已极为重视。

而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另据《典略》,东汉时早期的道教就吸收了传统的原始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了。至宋代又将“三官”与“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生日)联系起来,称“三官”为“三元”。后来,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对“三元”的认识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来越淡化了。

根据历法,农历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篇3:下元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下元节的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传统介绍

1、修斋设醮

下元日同时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2、祭祀祖先

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祭祀神灵

从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对象的演变来讲,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4、吃节令食品

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篇4:2022下元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一、修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攘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二、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醮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三、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四、节令食品。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大约就是目前现存的北京小吃“豆沙包子”。如今,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篇5:2022下元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①纪念夏禹:下元节与夏禹治水的传说有关,而禹的纪念场所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②拜访亲友:祭祀仪式完毕后,可以携带节日美食去亲朋好友家串门,一起分享节令的食物。

③户外活动:也叫“水色”,因为是和水的元素有关的,旧时的人们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等等,也可以趁此机会拜下水官,祈祷来年家宅平安健康。

是在几月几日

下元节只有一天,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今年在公历的11月19日星期五。也是属于最后一个月亮节,此时天上的圆月提醒着人们,适合进行隆中的祭祖仪式。在民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并称为三元节,“三元”也即生化万物的三种元素“天”、“地”、“水”,这三个节日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而十月份就是纪念水官的日子,虽然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庆祝的场面依旧十分盛大。

该节日是鬼节吗

并不是,下元节只是隆重的祭祖和拜水官的节日,因为正值深秋初冬,盼望田里庄稼能够获得雨水滋润,因此也有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的寓意。而中元节和清明节还有寒衣节才是被称为三大鬼节,尤其是中元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已故亲人从地府回来享受供品的。

篇6: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描写下元节的诗句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为什么人不过下元节

民国时期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合并,此后民间不再过下元节,只过正月十五上元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了。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下元节的起源来历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篇7:下元节传统风俗活动

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风俗活动

1、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是日入夜,乡人以鱼、鸡、猪肉等食品祭土神。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活动已基本停止。

2、享祭祖先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元节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3、吃节令食品

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下元节也有属于它的饮食习俗。“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今天特别推荐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4、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篇8: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下元节吃什么好

1、“五谷主偶像”米果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2、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3、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4、芋仔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描写下元节的诗句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篇9:下元节传统风俗活动

下元节的由来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风俗活动

1、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是日入夜,乡人以鱼、鸡、猪肉等食品祭土神。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活动已基本停止。

2、享祭祖先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元节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3、吃节令食品

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下元节也有属于它的饮食习俗。“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今天特别推荐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4、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下元节的文化内涵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有分析认为,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

下元节的民俗故事

道教的下元节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严格来说下元节是道教节日,但它早已远超宗教节日范畴,成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文成公主的生日

在西藏地区,下元节被视为文成公主的生日。吐蕃有两个节日与文成公主有关:藏历4月15日(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10月15日(文成公主的`生日)有记载“十月十五日,为唐文成公主诞辰,士女盛装参贺,家家饮酒。”

豆馅包子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食俗,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也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现今吃豆沙包已经是家家常见饮食,只是不和下元节相关联。

禹王庙会

江苏淮安人,在下元节这一天,要登禹王台祭禹王(水官大帝),赶禹王宫庙会,届时庙中人山人海,有各种各样小零食卖。现今禹王庙会没有往日盛况。

迎神赛会

山东(邹县)、陕西(凤翔)、湖南(宁远)的一些地方除了祭祀祖先,还会举行迎神赛会,报答土功,祭祀山神。只是现在几乎不得见。

下元时俗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麻腐包子等赠送亲友,同时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食品。

下元节的“归宿”

传承民俗文化,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过节。下元节来自道教,其实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倒是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机。

下元节是一个很宝贵的节日,是表达美好的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祈福日”,并在其中加入纪念先人、关怀他人的人文意识。那么它是不是望得到复兴。

汉族称中元节,也叫鬼节。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的下元节是指哪一天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十月十五下元节介绍

客家下元节吃米果

下元节和中元节有什么区别

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

下元节为什么被遗忘了

新年第一天是指哪一天

被遗忘了的美丽作文

寒衣节为什么是鬼节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精选9篇)】相关文章:

医生节日是什么时候2023-01-17

下元节禁忌有哪些2024-01-02

建党节的来历2023-11-23

节日由来2022-12-30

国家特色专业是啥意思有什么优势2022-06-10

有关元宵节简介介绍2022-11-27

韩国元宵节放假吗2023-05-14

有关七月作文《今天是七月十四》2023-10-01

有关圣诞节的来历介绍2023-05-29

七月十四钦州的“鬼节”习俗,你造吗?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