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时间:2023-01-14 07:48: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集锦10篇)由网友“名字就要长长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篇1: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我离开老家很多年了,抹不掉的是阔别不散的记忆,那些浅浅的、深深的魂,如老家的三棵梧桐树。要是乡情可以托付,我会把全部的思念,寄托给老家小桥沿那三棵亦兄亦弟、情牵乡韵的梧桐树。春夏,风语叶话;秋冬,骨枝独啸。

我在老家的时候,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它是牵连散居村落四邻八舍的进出通道,向南蜿蜒,向北缓缓起坡,顶着东西贯通外乡的村路。与村路衔接处,隔着一条西流的排水沟。沟的上方,齐小路跨铺着三四根宽窄相仿的石板条,以作简易小桥,故小路镶口十来平方米的地方,被乡人俗称为“小桥沿”。

像兄弟亲样的那三棵梧桐树,就立在小桥沿的小路两旁。老大粗些在外、老二中粗在里,并列西侧;老小细些,面着老大,位立隔路的东侧。说粗些,齐腰处不过三、四十公分的径口;说细些,其树围大约在二十公分左右。老大、老二,许是年长,皮肤粗糙棕黑,有些老成持重。老小细皮嫩绿,光滑润泽,枝枝杈杈都是青青扬扬。老大、老二之间连着一条长条石;老小根处是一块垫起来的青石板,坐摩得十分光滑,向南有一条半圆形的长石柱。这树,这摆设,当然是我的乡邻乘凉小憩、家常闲聊的地方。

大概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早些,小桥沿梧桐树根西下,一个小四方的位置,有两穴小陈家陈姓祖辈的坟。后来,陈姓人家迁坟后,我家隔壁邻居,在其上面盖了间小屋,做起了日杂小卖的生意来,不光红火,就连婚后至中年不孕的人,还竟然生育了一个儿子。

这三棵梧桐树,是否奔着这灵气来的,没有文字考证。若果真是冲着灵气来的,那它一定比这路、这桥、这坟来得早些,还应该是悄悄生长成树,不然难免遭劫,不然难以长成。是否还有一种可说,那就是铺路铺桥的辈上种植的,之后用来乖凉。不过,何种由来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真的能给人乘凉了,真的能细听乘凉人的乡间笑谈了。

过去,乡下的村事乡闻、家长理短,主靠乘凉人咂嘴出来。张门婚娶,李家添人,王姓拌嘴,还有刨根溯源,道古论今,无一不是。邻里的样样件件,甚至连床上的那些事,都会被用作谈论捧笑的聊料,而所有那些舌嘴喂耳的轶事,又无不多在如小桥沿那样的聊间滴滴流出。

现在的光景不一样了,大家都可指点一屏,千里相聊于目下,无论多远,随时都可以点来目睹,一网尽收天下事。不过,这样一来,多少会冷落志在为人乘凉、已能为人乘凉、又可聆听乡趣的三棵梧桐树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被冷落,有了眉梢愁云。那些流年里留在枝间叶片上的乡音,散了吗?

记得,每当枝枝挂满叶芽,那三棵梧桐树总会面露正意,青春抖擞,有着乡里壮汉少男般的模样。一群群春鸟,在丫条芽头,抓枝闻芽,又盘旋翩跹,流连往返;每当枝枝扇叶葱茏,又总会手舞足蹈,跟风荡漾,有着神采沛腾、风流跌宕的姿貌。不息的蝉鸣,唱着他们的歌谣。东风徐徐,与眸及可见的溪流一起,在风语里找出最美的意境,叶话流吟,在枝里水间呢喃,合和着欢享那一春一夏的时光。

记得,每当秋风吹黄他们的绿叶,那追根的行程,就会在枝条上出发,一叶一叶地起程,以最美的落姿,装点秋景,安卧根土。一叶知秋,更是一叶知根知土,酝酿明春。每当薄霜轻覆,凉里透出冷意的时候,那些杈杈条条,都会挺出不惧寒侵的骨感美,任风嗖刮,长啸豪歌,以瘦傲嘲笑冬天:冬天不用得瑟,迟早会成为真正的春天。雪奔旷野,以雪为花;冰封大地,以冰明心。所见的是一身傲骨,一心清明。当梅花寒放报春时,根根枝条流淌着青液;活跃的根系,在充满水分的土壤里寻找最合适的伸展。杼情的根心,在新的年轮里再次澎涨。

我坚信,家乡那三棵梧桐树,一定不会老去,他们根植于浓浓乡音的土壤里,更是根植于怀怀情深的心灵里。即使枝枯树残,那根一定会扎得很深,让我的乡情源远流长!

【一季花香一季流觞】

作者 钥之华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刚刚过去几天,几场秋雨,北方的天已经微觉寒意,我觉得冷便从柜子里,拿出了尘封了一个夏天的披风穿在身上。北方的天就是这样,热浪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声悉悉率率的蟋蟀的叫声,几声知了知了的呢喃声,秋季便迈着款款的的步子,揭开羞涩了一个夏天的面纱,带着成熟少女的风韵,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你的面前。

没有人能拒绝秋天的收获,就像没人能拒绝少女的多情,鲜花肆无忌惮的开放着,用她们最美的身姿,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当然鲜花也许没有多情,是人们赋予了他们太多的情感。他们把美丽赋予短短的的生命,只为在这一季灿烂!唯把相思轻作茧,只为在这一季流年不负这一次生命,这一次相遇。没有人知道鲜花为了谁开,只是看花的人赋予了她太多故事;没有人知道鲜花为谁馨香,只是爱花的人给了她们太多幻想;没有人知道花为谁美,只因为惜花的人把她赋予了太多真情。春天的花开的顽强,夏天的花开的多情,秋天的花却是成熟。因为经历了春的寒风,夏的炙热,经历了两个季节的冷暖,才知道秋天收获的甜美。

一季花香一季流觞 ,每个生命从春天走到秋天,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轮回。为什么不在秋季里把自己盛情绽放。我喜欢秋季,就像喜欢自己,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在这个多情的季节去收获一段感情,一段人生、一段悲喜,一次拥有,不管痛了、爱了、失去了、拥有了、经历了你就不是失败者。给我一次生命,便不负这一季轮回。秋云渐远天湛微蓝,秋高气爽的季节,在院中沏一壶新茶,赋一阕新词,和家人一起闲话桑麻,在星星点点的夜空下围坐一桌亲朋好友来畅所欲言,何不美哉妙哉。看着院子里的瓜果蔬菜,清脆的苹果、黄橙橙的梨子个个透着水灵,你要是来到这农家小院,也会让你馋馋的,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苹果树下梨子树下的油菜也绿油油的,努力着在享受着初秋的阳光,生怕被淘汰出局。

没事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登山,张家口的山不同于别处的山,一个山湾一座城,可谓是城中有城 ,你站在大街上只能看到城市的一偶,想要看清城市的全貌你就得去爬山。在秋天这个舒爽的季节去爬山,你可以享受那种天高云阔的感觉,那种发自心底的豪迈会油然而生。站在山上看着半山腰的柏树林,看着星罗棋布的各个小区,看着从城中川流而过的河。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给予。站在山顶享受着风从身边虑过的感觉,轻轻柔柔的,会让你把一天劳碌,一天的心情放逐。看着城市中忙碌的人群,看着马路上川流而过的车辆,看着乡村一阵阵炊烟四起,你会有一种超脱的感觉。我在天地间,天地任我行,尽情去感受空间的宽广,空间的清灵。

从山上往下走,会经过一片柏树林,这几年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生活修建的娱乐场所。柏树林中用砖石铺了小路,为了给人们锻炼方便又用小路隔开了一个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里有唱京戏的,唱歌曲的,还有打太极拳的,跳广场的的。吊嗓子的不时发出啊,啊,啊的韵律声,有的人做着仰卧起坐在数着记忆的数字,也有人再锻炼着腰的灵活度,在健身器材边慢慢的扭着腰。小路上三三两两的人,或跑步或竞走,在这里你会觉得生命是何其珍贵,才发现自己老了该去珍惜生命了。因为是秋天了,没有了夏天的潮热,夏天的烦躁,人们也来的多了,直到万家灯火闪烁人们才恋恋不舍的,一路谈着笑着回家去。

山脚下有条小河,也是人们锻炼身体的的好地方,晒了一天的河水温温的,人们穿着凉鞋在水里来来回回的趟着玩。也有的人把车开来在河里洗着车。河里有小鱼小虾小扇贝,也有爱钓鱼的在河边钓鱼。也有撒网捕鱼捉虾的,再等待许久以后也会有一兜半兜的鱼儿、虾儿入网,虽说数量不是太多,也是满满一兜子的希望。河岸边有一排高高的柳树,爱对弈的大爷大妈们在树下甩着扑克,杀着象棋,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将军杀马的咔咔声。落日的余晖透过柳树的缝隙照射下来,洒落在人们的身上,组成了一副极美的画面。晚上的清水河边也是篝火点点,那些爱野炊的人们,拿着自己的买的烧烤炉。支开一片地方三五好友相约,一起来河边野炊,也很是惬意。

当万家灯火陆续亮起的时候,小河边终于恢复了宁静,奔波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安静下来,回家舒舒服服的冲个热水澡,然后带着第二天的憧憬再做一个美美梦,不信?你看他在梦中露出的笑脸。

【今生最美,不过那片向日葵】

他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学生时代拼死拼活考进大城市的一所美术院校,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很努力地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为了在公司站住脚跟,他沉溺于工作中,几乎放弃了休假日。

几年下来,他坐上了广告总监的位置,却得了严重的胃病,同事们都不理解他,埋怨他爱表现,牵累大家要跟着一起加班,他感到心力交瘁,决定回乡散心。

他的家乡在向日葵小镇,经过橘林小道时,他望见一排金黄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的方向昂着沉甸甸的头颅,在他的心里投下一道明媚的颜色。空气中流动着阳光的味道,他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心里顿时被阳光充得满满的,仿佛有一朵葵花在他的心里绽放。

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孩子站在一排葵花前,伸开双手,脸上带着一抹醉心的微笑,葵花的明媚映在孩子的脸庞上,这一刹那,他被孩子脸上的快乐所吸引,连忙拿起带在身边的画板,将这温馨的一刻落于画纸上。

孩子好奇地望着他,问他是什么人?他心里一动,说,我是美术老师。孩子脸上带着一丝惊喜又盼望的神情说,你真的是新来的美术老师吗?我们小镇已经有五年没有美术老师了!

他看着孩子,狠狠地点着头,在心里下了决心:停下来,找到内心的自己。

他把这幅向日葵画作送给了孩子,往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走去。第二天,他成为了向日葵小学的美术老师。他常常利用课后的时间带孩子们去小道、田梗、橘园写生,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没想到,在大城市毕业的他能来到小镇为他们停留。他儿时的朋友劝他,不用那么累,当老师嘛,尽好本职工作就好了。而他却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享受着从未感受到的轻松和快乐,就像在内心植上一朵向日葵,欢喜,绽放。

他总是善于抓住每个孩子快乐的瞬间,在小溪边、在林荫旁、在校园内,孩子们欢快的玩耍时,总能看见他背着画板,掏出画笔在纸上涂抹。有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时,看见他就高喊着,看,那个会画画的老师。

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画画而磨出老茧,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他把孩子们的画作送到市里参展,市美术馆通知他,有一个孩子获得了第二名的奖项,他竟激动得流下眼泪。

周末,他仍然带着画板去写生,经过郊区的砖瓦厂,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一面断壁上胡乱涂画,他上前与孩子们攀谈,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出外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一次。他想起自己幼年虽然过得贫困,却有父母的陪伴,他希望自己可以用微薄的力量带给这些孩子一缕阳光,他和孩子们约定,每周带学校的孩子们出来写生时,也一同教他们作画。

从此,人们经过小镇,总会看见这么一道风景,一个年轻人背着画板带着一群孩子们写生,他们的脸上充满了阳光的朝气,他们的画板上有天空的白云和飞鸟,也有小溪与绿树,还有那一丛丛闪熠光辉的向日葵。

篇2:老家经典抒情散文

老家经典抒情散文

老家地处歙县南乡,光看地名就很有意思,叫五亩。古镇杞梓里除了有五亩村,还有四亩山脚,六亩山,七亩丘。关于这些村名的来历,年少的时候曾找过很多老人进行求证,皆无果。但这几个地名,无—例外地洋溢着农民拥有田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以“杞”“梓”两种优质木材命名的小镇杞梓里,已经找不到桑梓茂盛,绿树成荫的世外桃源风光。所幸沿着通往英坑的乡间公路,—路山色青翠,流水潺潺,完完全全小家碧玉的秀色。不过三四公里,就是四亩山脚,沿途几座散落在茶园中的农家小院,瓦是黛的,墙是白的,巧妙地将四亩和五亩两村衔接在了—起。

五亩,并不是—个特别适合修屋筑房安家落户的好去处。小小的村子,几十户人家,无论新宅旧院,都是依山而建,要开山,要簸土,要砌磅,每—座房子的建成,主人洒下的汗水,—定是别地儿的几倍。—百多年前,洪姓族人从叶村搬至这里,应该是看上了它两山相峙,形成天然屏障的地形。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有山有水,有田有地,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砌磅用青石,五亩是个不缺乏青石的村子。随便凿开—座山,山中皆有青石。早先的官道,从杞梓里到英坑,都是用石块铺就,绵延几十里,—色的青石。大小相近,走到哪儿,孩子们都能玩跳格子。村中道路,俱是石板路,无论门口平整的小径,还是从山腰人家下到山脚小河的大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古城歙县还从村子里运了许多石料去,说是铺步行街,不过我未能在解放街上觅其仙踪。

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老家的水。嫁作人妇前的所有岁月,我的生命都和它们关联着。

那时也就七八岁年纪吧,在公鸡的第—声打鸣后,我们就会起床,呼朋引伴,挂上柴刀,扛上柴担,趁着凉爽去砍柴。惺忪的'睡眼,朦胧的山路,叽叽喳喳的—群孩子,山坞也跟着我们醒了。砍柴

是幌子,回家时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小河里游泳,那才是目的所在。九十点钟,柴担两头各挑着枕头大小的—捆柴,靠在河边的田埂上。孩子们不分男女,只管三下五除二扒掉衣衫,—个猛子钻进深潭,尽情享受流水的抚摸。这样的把戏,下午仍旧会重演。午饭的碗才撂上锅头,就想着出门。去时在河里耍—趟,来时还在河里嬉—遭。傍晚归家,柴担上依然是两个“小枕头”。我们的童年,整个夏天,是离不开小河的,游泳、赶鱼、捉螃蟹,不亦乐乎!

最热的那几天,大人时常会叫我们拎上葫芦,也有水壶,去—个叫里头湾的地方提水来喝。里头湾有—眼神奇的泉。从岩缝渗出来的山泉,被引到—个砌得很规整的水池里,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里就是全村人的命脉。乡人淳朴,约定俗成地,在水池边拿着水筒(竹制舀水工具),—勺—勺地将木头桶装满,—担—担,—步—步,沿着弯曲的山路,挑水回家,全无今人的浮躁。有时乡亲见我们年纪尚幼,也会替我们挑—段路。葫芦打水,不在池子里打,要爬到水池后头,找到泉眼,那早就有草叶搭起的水槽。我们将葫芦口对着流水,看着它汩汩,汩汩,慢慢装满。山泉清洌,甘甜,长大后就再也没有喝到过那么甜美的水。

大冷的冬天,大人们纳鞋底,做粉丝,敷麦芽,蒸冻米,很是忙碌。我们也不闲着,提上火篮,—定要挂上火箸,去打冰。不去山脚的河里,也不去挑水池子,而是去枫家坞———那里有条小溪,有冰凌柱子,也有大块的冰。敲下来以后,用烧热的火箸烫个眼儿,拿绳子穿上,提溜回家。叮铃当啷,晶莹闪亮,可以吃,还可以玩。

孟子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只可惜年轻人们早已不满足五亩之宅上的蚕桑生活,纷纷出了村子。记得前年暑假返乡看望年迈的祖父,只见满村空巢。青壮年挣生活,孩子们放假跟去小聚,开着门的,也就—两个守家老人。

童年的种种,也只能依稀梦里了。

篇3:老家那棵梧桐树经典散文

老家那棵梧桐树经典散文

在我小时候父亲不知从哪弄来一棵梧桐树苗,栽在我家庭院的东南角,那棵梧桐树苗很旺盛,一直在疯长,只几年工夫就高过了我,高过了墙,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花开时节,墙里墙外齐争艳。我在梧桐树下玩耍、看小人书,爬上高高的梧桐树戏耍逗趣,树上树下伴我度过了美好时光。

说实话,梧桐树小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一来,这棵梧桐树刚栽的时候,很细小,只比大拇指粗一点,绿色的皮很嫩,真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直挺挺的一根杆,没有枝杈,自然就缺少了可观赏的风景;二来,这棵梧桐树栽在最东南角一个家人不常关注的角落里,因此也就没把它放在心上。

它渐渐长大了,那简直是在疯长,憋着劲地窜长。它长得快让我都不认得了,我却越来越喜欢它了。越喜欢它,就越爱看着它葳蕤生长,看着它变了的皮色,长出了枝杈,枝杈伸展到了墙外,花儿开出了墙外。还不止这些,它还遮天蔽日,留下了一片阴凉。

处于对梧桐树的喜爱,我曾站在庭院和墙外望着这棵高大的梧桐树,一天天地观察它的'习性,它的一年四季变化。

春天里,梧桐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光的照耀下,慢慢地复苏了,开始在光秃秃、暗灰色的枝条上滋生出一点点新的绿芽来,不知不觉间,小小的绿芽长大了舒展了,长成了一片片大的绿叶,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花苞开始探头探脑,伴随着春风吹来,一朵朵紫粉色喇叭状花朵竞相绽放,一股股浓郁的花香扑鼻,引来蜂鸣蝶舞、鸟儿唱歌。

夏天梧桐树长得更加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妩媚动人了。这个季节,梧桐树叶绿到了极致,叶子长成了比大人手掌还大的绿色叶子,茂密的绿叶如同一把巨形的大伞,遮住了骄阳似火的阳光,撑起了一片阴凉。我和小伙伴们在梧桐树下乘凉、看小人书,一阵阵凉风吹来,感到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

秋天是植物收获的季节,梧桐树上长出了饱满的果实,果实是粘在像勺子一样的叶子上的,圆圆的果上还有小刺儿,就像一个个桂圆,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着吃,那味道特别的香。秋风来了,梧桐树叶由绿开始变黄了,树上呈现出一片金黄;深秋时节落叶时,又是另一番美景,金黄色的叶子慢慢悠悠地飘落下来,时而像打秋千,晃晃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摆摆;时而打着旋儿,潇洒飘落,那飘落的姿态美丽极了。秋雨来了,雨滴打在树叶上,一如雨打芭蕉般“啪啪”作响。经秋风一吹、秋雨一打,叶儿便随风纷纷飘落,在地上铺满了金黄,脚踩上去沙沙作响,那声音美妙极了。

冬天梧桐树在一场场剧烈降温中褪去了绿色的衣裳,光秃秃的枝桠在萧瑟的寒风中挺立着,树叶凋零了,只有枝头零星地挂着几片半黄的枯叶,在风中簌簌发抖。面对恶劣的环境,它却有着顽强不屈的精神,顶严寒斗风雪,经受着厚雪压枝头的考验,那枝枝桠桠被厚厚的雪压弯了腰,但它仍咬牙坚持着、忍耐着。因为它坚信,大雪过后仍是希望的春天。待到大雪消融了,它会重新精神抖擞地迎接温暖的春天,萌发出新的绿叶来。

梧桐树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祖母说我从小就胆气小,连树都不敢爬。我听了就不服气,瞄上了那棵又粗又高的梧桐树,起初爬得很慢,不等爬过树桩就滑下来了。后经我天天练习,不仅爬上了高高的树桩,还敢盘腿坐到树桩上休息,和墙外的小伙伴们逗趣。再后来,村子里来了一支通信部队,官兵们在学校后面的一片白杨中练习爬树,他们两手搂着树干,两脚蹬着树干“嗖嗖”地就爬上了树顶。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就在梧桐树上模仿着练习,爬得虽不及通信兵们那样快,可祖母再也没说过我胆小了。

梧桐树越长越粗了,也越来越吸引家人和路人的目光了。到了我和弟弟都将结婚的时候,需要做家具,父亲就瞄上了这棵很适合做家具的梧桐树,狠下心来把它给伐掉了,请来了木匠,用它的材质做了两个大大的木箱,给我和弟弟每人一个。看着漂亮精致的木箱,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是折损了我心中又高又大的梧桐树换来的。自此以后,庭院东南角空荡荡的,可我心里始终装着那棵又高又大的梧桐树……

篇4:老家的抒情散文

老家的抒情散文

老家是几间旧房子。土坯墙,麦秸顶,稳重厚实,冬暖夏凉。宽大的土炕,高高的方桌,墙上贴几张彩色年画,薄薄的窗纸每年糊一次。

老家是一个宽敞的院子。房前屋后生长着几株高大的树,香椿在春天里长出美味的嫩芽,梧桐在夏天里投下浓浓的阴凉,鸡在悠闲的散步,鸭伸长脖子觅食,狗眯着眼睛懒洋洋趴在地上。

老家是一个恬静的村子。大街连着小巷,麻雀从房檐飞上树梢,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墙根下几个女人在喂孩子,街口几个老人在闲聊天气,村东边的破庙挂满蜘蛛网,村西边的'学校书声琅琅。

老家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子。野花在这里灿烂,蝴蝶在这里飞舞,蝉在这里长鸣,鸟儿在这里嬉戏,我经常爬到树上去掏鸟窝,看林子的白胡子老头总是背着粪篓转来转去。

老家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小鱼成群结队水里游,螃蟹三三两两岸上爬,水草深处不知名的小动物总是那么神秘。留一串脚印在沙滩上,捡一块鹅卵石用力投出去。赤日炎炎,一群孩子来到河边,欢呼雀跃,脱得一丝不挂。

老家是一片肥沃的庄稼地。我在这里掰玉米,割麦子,挥汗如雨。夏天锄草,地头上最凉快。秋忙时候,地头上吃饭最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命紧紧依附于泥土。

老家是年迈的父亲母亲。白发越来越多,皱纹越来越深,脚步越来越蹒跚,记忆越来越差,永远不变的是那慈爱的眼神,永远不变的是那关切的话语。

篇5:梦里老家抒情散文

梦里老家抒情散文

“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花”。我的梦里老家不是风光旖旎的秀丽江南,也不是麦浪滚滚的华北农村,而是鹤煤棚户区里那一排排建于50年代的简陋窑洞房。

我是在鹤煤棚户区里长大的孩子,我的家座落在鹤壁市山城区汤河桥西的“鹤煤机修厂工人村”,是一大片煤炭职工居住的窑洞房。就是那一排排棚户区窑洞房,承载了我50多年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承载了我50多年的美丽乡愁。如今,那些破旧的窑洞房早已拆迁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十几栋带保温层的米黄色新楼房,并且是集中供暖。漂亮整洁的新型小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鹤煤馨苑二区”。

因结婚与工作,我早就离开了“鹤煤机修厂工人村”,如今住在鹤壁市新区的现代化新楼房里。而那些建于50年代的棚户区窑洞房,对我来说感情极深,成了我一生牵挂的梦里老家。拆迁时,我抱着相机里外拍了个够。如今,看着棚户区窑洞房的老照片,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窑洞房虽然简陋、拥挤,但我家在那里足足住了四十多年,我儿时、少年时的美好记忆,都储存在那里。

我家是1959年住进“鹤煤机修厂工人村”的,我家住窑洞房最西头两间,共40平方米。家门口的院子很宽敞,种了许多树。当时我全家老少一共6口人,三代,父主外妈主内,日子虽艰苦,但其乐融融,与邻里老幼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60年代度过的,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忧愁为何物,虽是一个小女孩,穿着补丁衣服,可我这个小女孩比男孩子还淘气,能上树,能爬房,敢下河捉鱼摸虾。衣服兜里装着鼓鼓的沙包、石子和橡皮筋,天天疯玩疯跑,一双布鞋穿不了多久底就透了,还不敢同妈妈说,就自己找几张破纸垫上。

我家门口有棵大槐树,每到春季四月,上面开满了洁白的槐花,一嘟噜一串的,煞是喜人。香气扑鼻的槐花招惹了许多工人村的小孩,吵着要吃。于是,我就爬到树上,去摘那些开得最旺的槐花,然后一串一串地往下扔,让大家去抢,我则得意地在树上哈哈大笑。回头再看看我一身灰土不说,手上、胳膊上被槐树枝和槐刺挂得一条条血印。有时衣服也挂烂了,鞋也磨破了,少不了下来挨母亲一顿吵。但吵归吵,母亲一进屋,我又蹭蹭几下爬上了另一棵比槐树更高的大杨树上去看风景。

再一点就是不顾危险上房子玩,看谁的胆子大。我同几个男孩子踩着木梯爬上窑洞房的房顶,或扑腾扑腾地来回疯跑,或不顾危险爬到房檐上去摘酸枣。大人们在屋里听见房上有人,就出门吆喝我们滚下来。这时,房檐上立刻露出一排小脑袋,冲着大人摇头晃脑地傻笑,根本不听大人们的警告吆喝。我当时伸伸脑袋往下看:“呦,好高呀,房下的大人们那么矮小,直看得人眼晕。”后来,有个厉害的邻居大叔掂根棍子上房来撵,我们这群淘气包才悻悻地下房。

那时的窑洞房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宽敞、温馨、舒适。我们院一共两栋对脸窑洞房,10户人家,60多口人。虽偶有邻里摩擦,但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彼此以诚相待,无话不谈。平日里端碗串门,互尝饭菜;大人打孩子,邻居家是最好的庇护所;张家外出锁了门,就将钥匙放到李家;王家来了亲戚,刘家必得登门拜会;一家出了事,9户全来帮忙。工人村最快乐的时光是过年,那时没有电视,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将火墙烧得热热的,全院的小孩都挤在我家过除夕,吃花生、嗑瓜子,高兴极了。屋外北风呼啸,白雪飘飘,屋内暖暖和和,温馨无比。大家互相逗乐取笑吹牛,你挤我,我抗你。一会她给他起个外号,一会他给她出个洋相,来点文雅的,就是唱歌、讲故事、做游戏。那个开心劲,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都是50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儿时的伙伴都老了,各奔东西谋生去了,搬得哪哪都有。窑洞房也不见了,变成了新楼房。但居住在鹤壁市的邻居、伙伴们一但见了面,大家心头那个亲呀,总有说不完的话,就连家长里短的私房话,也毫无保留地向外端。大家对鹤煤棚户区窑洞房的那份感情,永远也抹不掉。那一排排破旧的窑洞房,承载着我太多的乡愁与回忆,那里是我一生牵挂的梦里老家。

篇6:永远的老家抒情散文

永远的老家抒情散文

在大城市里住久了,每次逢上单位放长假,总会有人在办公室里像开新闻发布会似地说:“终于可以回老家看看了……”神情里满是自豪和骄傲,让周围的同事们好生羡慕。

大概很多城市上班族都有一个老家,一个骨子里让人魂牵梦绕的老家吧。那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宁静、最神圣的港湾。就像现在的我,在寒冷的冬日里,因为住在久别的母亲家中,内心便平添了许多的温暖,连呼吸都感觉特别的畅快和自由。熟悉的旧砖房、碧绿的蔬菜、不知何时已蔓延将近半个院子的翠竹、一会跑上一会跑下的小猫小狗,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温馨和美好。每次出门,看见那些小河啊、树林啊,便感觉每一步都像是走在童年的旧时光里。

站在院子里,透过那扇半掩着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碧绿的田野。回头看看一脸喜悦的母亲,兴奋地和母亲打个招呼:“娘,我想到麦地里看看去。”

“这么冷的天,你会着凉的。”

“不至于吧?要真感冒了,女儿不是更有理由留在娘身边么?”

说完,也不管母亲在后边如何唠叨着“风大,记得早点回来……”的话,就飞也似地跑了出去。

村子前面那块麦田,小时候,曾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放风筝、编草环、捉蚂蚱、玩游戏……我们常常在那里乐此不疲,流连忘返。那段很久远的时光,仿佛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

田间小路上,阳光淡淡地洒下来,一棵棵泛着绿意的小草透过厚厚的枯草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着。我蹲下身子,和它们亲密地打着招呼,一股新鲜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是青草和麦苗混合起来的清香,有点苦,还有点若有若无的甜。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生活久了,这样新鲜的气息不由得让人心旌摇曳,意醉神迷。

我沿着田间小路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踏坏了那些柔嫩的小草。走过一段小路,是一道护庄堤。以前人们来来往往都要经过这里,后来,村村都修了水泥路,这里就渐渐被人们淡忘了。而今的堤上,除了两行高大的杨树,堤两旁的空隙处也被勤劳的乡亲们种上了庄稼。

我找了一块草多的地方,顺势坐了下去。四下望去,周围一片静寂。不远处,一位老农躬着身子不知在忙些什么。有棵树上,一只鸟巢高高地悬挂在树枝上。鸟们是不是在哪里做着思念老家的美梦?

田野里,麦苗安静地绿着;蓝天上,白云悠悠地飘着。我在凉而透明的空气里眺望着周围的一切,感觉如置身世外桃源一般。

不晓得过了多久,耳边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该回家了。

一扭头,忽然发现一根粗壮的树枝静静地躺在那里。树枝的主干有两三米长的`样子,也许是修剪树木的农人不小心落下的,抑或因为它成不了什么所以就被人们遗弃在那里。如果不是我发现了它,它会一直呆在那里,直到化入泥土。与其那样,我还不如把它捡回家去,给母亲当柴烧呢。如此想来,我忍不住小小地得意一下,就像小时候帮母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后,可以得到母亲的表扬一样。

偷偷走进院子里,见母亲正低头忙碌着。我双手用力把树枝举到母亲面前。我原想,母亲一定会说“我这个宝贝女儿很知道牵挂家呢,出门也不忘带点柴禾回来”之类的话,谁知,母亲竟一脸惊讶地嗔怪道:“怎么捡了那么大一根树枝回来?又不是以前,可以烧饭用。”忽然想起,那些烧柴做饭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时了。

想想自己十几年来,大学毕业后,先是进了一所离家最近的乡中。接着,又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小城走进了大城。对常年在外奔波的我来说,老家里留着的,是我童年里一段最纯最美的时光。我知道,它会一直深藏在我心里。让我即使在异乡的天空,也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一个梦,一个想念老家的美梦。

篇7:老家现代抒情散文

老家现代抒情散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这首情深意重的诗歌是我关于乡愁、老家的启蒙,但直到13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只身一人到距离六十公里以外的县城求学,我才感同身受这种游子情怀。因为自那起,那个我生活了十几年、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忽然对我来说,成了老家。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交通也没现在这么便利,我平均一个月回不到一次老家,大多是等到放假有三天以上才回去。在县城里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性格内向的我在旁人看来总是装满心事。当县城的同学像鱼儿一样欢快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踟蹰徘徊,在校园里映下一条长长的影子。老家!老家!老家!是那样清晰地在我的脑海翻滚、呼唤。

在老家瓦屋旁有一条通往池塘的小径,两边是茂密的龙眼树。父母去厂里干活还没回来,幼时的我独自在树下玩耍,竟发困睡倒在了这条碎石路上。等我醒来,已是在池塘边邻居家的床上。原来邻居的爷爷在路上发现我,把我抱回去了。本来邻居爷爷的辈分比我爷爷大的多,但因为我常和他的孙子孙女们玩耍,也就跟着喊他爷爷。

瓦屋后有一面客家围楼残存下来的泥墙,足有一米多厚,也成了我儿时玩耍的地方。旁边父亲他们种了石榴树、龙眼树、橄榄树,当果实成熟的季节,我只要把木梯子架在泥墙上,就能轻松爬上去站在上面摘到新鲜的果子。泥墙上还有一个洞,不知什么时候被鸟儿发现了,安起窝下起蛋来。我十分关心鸟儿们下一代的成长,经常爬上去把鸟蛋掏出来看,气得鸟儿上蹿下跳,哇哇直叫。

瓦屋的屋檐下堆了一些石条,那是我晨读的地方。背完书,我就趴下观看一样早早起来忙碌的蚂蚁们。他们透过瓦屋的墙缝自由进进出出,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我的家还是他们的家。为了对付这些恼人的东西,我向其发起一波又一波水攻、火攻,或者派一条青虫与他们大战一场。

老家附近有不少果树,有些品种是我们家没有种植的`,如黄皮果、杨桃、芒果等等。那时村民的收入来源比较有限,果树的收成是其中之一,收获季节有的还要搭帐篷看守,防止有人偷摘。记得有一天夜里父母不在家,我和哥哥念念不忘白天看见的黄灿灿的黄皮果,瞄准当晚没人守夜,摸黑偷摘了几把。不想留下作案踪迹,第二天清早就听见果树主人在村口大声叫骂是哪家兔崽子,吓得我们惴惴不安,把瓦屋的门关得紧紧的。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摘李子,吃完才看见树上挂着“已喷农药,后果自负”的牌子。现在想来,彼时的我还那么小,甚至还没有走出过村子,竟要独自面对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惶恐。当然最后只是虚惊一场。

儿时的游戏还有跳格子、弹跳棋、钓青蛙、灌蟋蟀、摸鱼,当然还有上山采麻甲子、多尼、杜鹃花,我们在漫山遍野的茅草中,翻滚追逐,渴了就到山坑里捧一掬山泉水,清凉下肚,酣畅淋漓。曾经,还一度流行到山沟水涧中寻找水晶石,谁淘到的石头棱角越多越光滑透明,越能引来众人围观惊叹。

说到老家,不能不提村后那条龙窑。那时没有外出的家庭既要种地也要做工,龙窑便是父母谋生的地方,而山里的孩子几乎都要参与到生产性活动中。每个周末清早我和哥哥就跟着大人去帮忙,中午吃带去的饭菜,傍晚才回家。我随着父母辗转于每一个工种,熟悉了窑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那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也是我的一个大游乐场。一直到我去外面求学,窑厂渐渐去得比较少了。

在县城读书的时候,写信还很流行,但我很意外我的父母给我写了第一封家信,虽然信里只是说了嘱咐我注意身体之类的话,可是要知道我们平时很少这样直接地表达感情。信写的工工整整,我能想象,那是某一天的夜晚,他们早早把活忙完,在日光灯下,父亲执笔,母亲在旁边指导,遇到不一致的地方,两个人就停下来争论一番,小心翼翼、斟酌再三,最终把信完成。后来老家里有邻居安了电话,我和父母约好每个周六的晚上到电话亭打一次电话回去,他们总是早早在邻居家守候。

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男人能干的活她都能干。她很爱我,竭力不让我受到伤害,我到外面读书,她千打听万打听,打听到隔壁村也有人在我那个学校读书,就拜托他好好照顾我。我的父亲为了让我赶上去县城的车,踩着自行车驮着我和大大的包裹一路送我到新丰镇。他一路紧踩着,就是在爬坡的时候也没有放慢速度,汗水很快就淋湿了他的背衫,让我想起朱自清那篇背影的文章。

初中时期是我对老家的感觉最强烈的时候,到了高中我已经开始适应县城的环境,虽然放假依然回家但没有之前那么强烈的冲动了。大学的时候去到了省城,回家就更少了。大城市的七彩霓虹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同时,随着学业即将结束,未来的路怎么走压迫而来,令我更加无心眷恋老家。一直以来,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只有跳出农门,走出大山才是有出息的!

后来参加工作了,离老家不远不近,刚开始在上班的地方租房子住,日子过得比较简单清苦,条件还不如家里好,逢年过节我就回老家去,但每次待的时间都不长。后来租的房子条件稍好了,父母有时候也到我上班的地方来小住,回家的次数开始减少。同时,生活的重压和工作的紧张,令我无心旁骛,如何攒钱买房,如何把工作做好得到领导认可成为心头大事。再到后来买了房子建立了家庭有了孩子,父母也常出来,老家就显得更为遥远了。

而老家这些年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那里早就没有熟悉的邻居爷爷,辛劳一辈子曾对我抱有很大希望的爷爷奶奶也在病困中相继过世。没有儿时的玩伴,大家分奔东西,即使见面也没有以往那么熟稔,再没有成群结伴上山采野果子或者为上山而上山的情怀。庄稼消失了,龙窑消失了,住了十年的瓦屋在前不久的雨季塌了一面墙,而瓦屋后面的残墙再难以支撑起我们站在上面。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只是奔驰而过的汽车,以及看不清面孔的车内人,有的只是农田上拔地而起的密密麻麻的洋楼,走出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似乎在打量:客从何处来?短短的十年,物改人非,老家和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家已不是最初的模样,而我不再是那个触景伤情蒙起被子抽泣的少年。十年以前,我们可以亲密无间;十年之后,我们还可以问候,只是再也找不到那种可以拥抱的温柔;或许再过十年,就只能从族谱里证明我曾经属于这里。

“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耳边传来小刚的《寂寞沙洲冷》,我的眼圈已不自觉开始泛红。

篇8:老家的梧桐树作文700字

老家的梧桐树作文700字

老家的院子里栽着两棵梧桐树,父亲经常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两棵梧桐树是父亲的宝贝,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每年春暖花开,别的树都竞相开花发芽,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是,梧桐树却不动声色,单等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凋谢了,它才开出一朵朵硕大的花儿,如金色的喇叭,尽情吹奏春的赞歌,又如串串紫色的'吊铃,散发出阵阵香气,引无数蜜蜂和蝴蝶飞来飞去,流连嬉戏其间,整个院子成了花的海洋,院子也被浓浓的香味给罩住了……

两个梧桐树上各有一个鸟巢,都是喜鹊搭的窝。喜鹊每天“喳喳”叫个不停,母亲有时候嫌烦,要我们把它戳下来,可是父亲总是不肯,一再叮嘱我和哥哥这些小孩子们,玩弹弓千万不要伤害了小喜鹊,还说,有这样的邻居是我们的福气,喜鹊登枝喜盈门,正是有了它们这些小精灵,院子里才增添了不少的喜庆气氛,期盼着它们给全家带来好运气。果然,没过几年,父亲民师转正了,全家人高兴极了,更加感激喜鹊们。

那时,每年梧桐树花落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花瓣落下来,落英缤纷,如天女散花一般。调皮淘气的我把梧桐树的花蒂捡起来,用线穿成一条条逼真的“蛇”,拿在手里与同伴们一起玩耍,一阵阵快乐的笑声震落了更多的梧桐花。有时候把“小蛇”带到学校里,偷偷放在女同学的文具盒里,看她们吓得脸色发白,慌忙去告老师的紧张神态,捂着嘴偷偷笑,然后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

前年老院翻盖,老土屋扒掉了,又重新盖起了新房。因为碍事,再加上两棵梧桐树也已长大成才,要把它们锯掉,父亲老泪纵横,手扶着梧桐树,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不停地自言自语……老屋翻盖好,我请木匠用两棵梧桐树打了两个书橱,送给父亲,当作永久的纪念。

篇9:我的老家抒情散文

我的老家抒情散文

挽着母亲,走在村中,指着一扇锁着的大门问母亲,这是谁家呢?母亲可以瞬时理清这家和我家的关系,然后说出这家人的下落。

这些母亲熟悉的谁,是母亲说再多我都不会记得的谁。他或许在某一天回到这个鲁西北的小村子,顺着崎岖的小路,走到这个门前,将钥匙插入锈迹斑斑的锁头,使劲地摇晃许久,都拧不开,听不到“咔”的一声。无奈,去邻人家寻榔头,“哐哐”砸之。才能将这扇并不牢固的门打开。推开后,所见一切,均蒙上了时光的灰尘,但仍压抑不住主人澎湃的心情。

或许,主人将永远不可能回到这里,这房子一点点被岁月消磨,直至门窗只留形状,屋内屋外墙上墙边全是野草。只余土坯,青砖诉说着日渐久远的过往。

当指着这扇门时,母亲轻拍我的肩膀:三呀,这是你姥娘的院子呀!咋就不认识了呢?

细细看,正面看,侧面看,再看南房的位置的那房子形状的黄土,我突然就想起来,哦,原来,这真的是姥娘家的老房子。

记得儿时,我们姐妹常跑到这边,当时已经不算年轻的姥娘姥爷,面对我们这些不咋回来的外孙女们,常发愁要如何疼惜。一小袋炒面,一大锅玉米面包裹茴香的菜齐留(菜团子),亦或一小把大红枣。

我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从不得闲。

之前枣树在土院墙外,现在枣树不见了。土院墙也不见了,稀稀落落的木栅栏里,是一棵三两年的小桃树。粉红的桃花,带给这久没有人居住的院子一点生机。好想再去房间里看看,却又怕一切都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徒落得更心伤。

我曾写过《篱笆墙》,记得我写到最后,突然记不清现在还有几棵槐树的时候,就是翻找出照片,才数清楚是五棵。之后问过母亲,母亲却一张嘴就说出数量。我想,这些树,一直都长在母亲的心里,从当初的嫩枝,到此刻有着四十多圈年轮的大树,这些时光,都鲜活地储存在母亲的心里。

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他们走近这个院子的时候,会跟家人这样介绍,这是谁的院子,曾经住过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她时常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跟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聊天。这个老人不在了,这家人每逢清明、农历十一也会回来,会打开房门,收拾一下,会去上坟,还会再次离开……

对于我们来说,曾在这里度过的儿时时光依然清晰如昨。东邻家曾是低矮的土坯房,尺宽的土坯矮围墙,是我们的乐园。清晰的,还有奶奶独居的时光。可奶奶已经离开了十年了。这十年里,我们回来的次数真的很少。

比如清明前。

母亲手里攥着一串钥匙,可这钥匙却如何也打不开锁在房门上的小锁头。弟弟“哐哐”地砸了许久,才终于将其打开。我和母亲忙着收拾,路过的远远近近的亲人,也不断融入进来。

母亲烧上大锅,想驱一下房间里的潮气。许久后,烟囱才冒出了一缕青烟。

可惜,没有食材的香气。

院子里,晒的是久未使用的被褥,晒的是不知名的青青野草,晒的是年轮四十多年的槐树,晒的是我们的想念和伤感……

将喝饱阳光的被褥收入房间,将炉灶内的余火熄灭,将锅内桶内缸内的水都掏干净,母亲再次将房门锁上,并缠上了塑料袋。这房子的年龄比我还大。我想,此刻的母亲,内心更加感慨吧!

曾经,这院子里晒的,是生产队分配的粮食,是我们的沙土布袋,是我们缝着补丁的衣衫,是我们蹦跳着玩闹的身影……

路上偶遇父亲的'发小。父亲总是念叨起他,叫他的乳名“腊月”。跟父亲年龄差不多的他,现在仍靠卖手艺营生。一个小电机,一个配钥匙的机器,一个电三轮,一张常漾着笑意的脸庞,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我说:我帮您拍照吧,这样我爸也能看到您。他连说,好呀,好呀,给你爸带好呀!

拍照的背景是一排青砖房。表哥说,他小的时候,这里是卫生所和代销点。姨妈曾是一名赤脚医生,帮很多很多人治过病。现在很多人跟姨妈聊天时,都会说起这些往事呢!现在过去了三十多年,这里住了一家人。估计当初房子内部和外面是平齐的吧!外面的道路在不停地抬高,一进屋,需要往下迈一步才行。

说到路,这是村里最大的变化了。之前,这可是纯纯的泥土路呢!前几年村里集资垫了渣石,又填了土,经过车轮反复碾压,现在的路,终于平整了许多。

傍晚天刚擦黑,路灯就亮了起来,一直亮到十点。在路灯下,行走在平整的街道上,向着亲人家的方向走去,母亲和我们姐妹的内心中,说不出的一种欢喜。

清晨,麦子地里,饱含着昨夜相聚的亲人们谈起过去而落下的五味的泪。

又一日的相聚后,又是一段时光的分离。

被锯断腰身的槐树的年轮,是否还会生长;被塑料袋包裹的锁头,是否还会生锈;被栅栏围住的桃树,是否会知晓别人的想念。

实则,这个村庄,真的少了太多往日的生机,一座又一座的院子被点了静止键,门前坐着闲聊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地里忙碌的,大多是一些妇女,路上骑行的,是一些孩童。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哥哥跟我们说了很多这村庄今年的愿景。继通了黄河水的自来水之后,这村子里的路也要重新修了。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现在陆续成为现实,但那些做梦期许的人呀,已经走到或远或近的城市,或打工谋生,或成为子女的帮手,他们将那块或大或小的房子,当成自己的土地,用心去耕种。想像这地里的良田一样,年年都是丰收。

可,在这村子里,年年收获最大的,是一份想念和相思。年年最动人心扉的,是团聚和离别。

我的老家不过是一个您路过时,都不会多看上一眼的小村子,村口的小柳树成荫。村口的标志大机磨已经早已不见,村口的小窄桥,已然废弃,修通了一座双车道的大桥。

我的老家里,有我想念的亲人,有我那些记忆得清晰或者不清晰的时光,我的老家,我会常常回去。再过一些年,这村口的小树,肯定已然长大,那院子旁的槐树肯定更加粗壮,那村子里空落的院子,许会更多。

空落越多,思念越多。

只愿,思念向暖。

篇10:老家的紫葡萄抒情散文

老家的紫葡萄抒情散文

“妈妈,你看那有卖葡萄的,我想要。”今天,女儿和我一起逛街的时候,突然这样对我说。

我停下了脚步,仔细端详篮子里那些略带绿色的葡萄,感觉主人们采摘的有些太早,还没完全成熟。但是为了满足女儿的要求,只好买了一斤。结果女儿说那葡萄好酸,不好吃。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的紫葡萄应该在八月份才成熟,成熟的葡萄紫得发亮,紫得透明。成熟的葡萄是甜的,甜里透着一丁点酸味,很好吃。每年暑假,我们姐弟三人总会美美地吃一阵。那感觉真好,感觉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甜美。

可惜,老家的紫葡萄和房子一起卖了,至今已八年了。新的主人似乎很少照看这些可爱的'家伙,葡萄藤都相继枯萎了。今年6月底,我还带女儿去看过,连最好一根葡萄藤也可怜地死去了。心里很难过,那可是我母亲精心栽植的,我和弟弟精心呵护的。是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成长,记录着我们多少喜忧的往事,怎么就这样孤独地离我们而去了。

真后悔,当初不该建议父亲把那片乐土变卖了。如果它的主人依旧是我们,我想那些葡萄藤一定会更加的茂盛,紫葡萄一定比当年更令人欣赏,也可以成为女儿炫耀老家的资本,还可以让我们大饱口福,分享收获的快乐。

虽然现在我们在城里有了栖息之地,但城市的喧嚣偶尔也会使人疲惫,厌倦,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更加想念家乡的那些葡萄藤。

时光易逝,母亲现在都有了银发,小弟也在大学校园里渐渐长大,我也即将跨进而立之年,由单纯的女儿变成了妻子,母亲,似乎什么都发生了变化,但对老家的紫葡萄始终记忆犹新,它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绿。

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等到明年春天,我也带女儿一起回老家,在那里亲手栽上两株紫葡萄。让它继续为我们流逝的岁月作证,让她和女儿一起成长,让它和我们一起享受阳光享受生活!

香椿树作文

铁路人征文:给秋秋的一封信

一树柿子经典散文

童年是棵歪脖树抒情散文

我家门前的那棵枣树初一随笔

一棵桑葚树散文

故乡的原风景随笔散文

三棵树读后感

关于老师的作文:小记者的回忆

14 南海上的明珠(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回乡记 学生作文2023-02-12

关于写景的作文加评语2022-12-23

乌桕随笔2022-12-09

校园里的梧桐树小学优秀作文2023-10-07

八下语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2023-07-16

又是桐树花开时散文随笔2023-04-07

湖西之根根深于心的散文2023-02-17

秋逝优秀散文2023-12-16

故情如斯的散文2023-01-04

丹桂飘香散文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