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随笔散文(共15篇)由网友“疏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故乡的原风景随笔散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故乡原风景作文
故乡原风景作文
听着宗次郎的《故乡原风景》,心情郁郁中又一种涩酸的感觉,好像突然间失去了什么似的。
也许音乐就是在人唤起自己本身感觉的时候,做出另外的一种表露。不见得真反应些什么具体东西,但那时的感觉是真实的,是纯正的。这也许就是音乐对人心的唤起,对思绪的触动吧。
秋初的故乡该是凉爽的,凉凉的海风吹过,消除了夏日的酷暑和烦躁,但不会给你冷的感觉,只有风风凉凉,清爽而透明。
那时的夜空,明亮得有些假,星星贴满蓝黑色的夜布,闪闪烁烁、光亮得可爱,江水汩汩的流淌,泛着黄绿套着白边的泡沫,哗哗的.推涌着江堤,拥簇着些漂浮在上的水草、垃圾向下流去,是海的退潮,上漂-是海的涨潮。
最爱是夜晚,沏一壶绿茶,点上一只烟慢慢的在院里踱着步,听着花丛里虫鸣,吸着花香,闻着草青,赏着鸟啼。清亮的月影下,有诗一般的意境,会扫光睡意,启发朦胧的思绪。
花,是妈妈种的,也会栽上几颗青椒、茄子,果实会红会紫,盈盈硕硕。
攀藤的一串红,这时节该开放了,红红的爬满屋脊,绿叶衬托之下,别有一番姿色,清雅也妖艳。
牛腿瓜,是最好的,黄花开过后就开始一一结出肥肥的硕果,满满当当的挂满房上和老父搭的架子,这时候是父母最高兴的时候,可以看着花,食着自己种出的瓜菜,每每有亲朋来,也会收获不浅的,秋天,是快乐的时节。
而今,只有回忆了。
篇2:关于故乡的随笔:故乡原风景
故乡的原风景
过了谷雨,已是暮春。连着的几场豪雨,春天已红消香断。阴色四合的田野一簇簇、一片片、一层层的绿铺展着,一如新涨的碧水,随风涟漪。
走在雨水洗刷得灰白的水泥质乡路上。好友苏亮笔下的“屋们”串起了一个个村庄,诗人写道:
鸟儿们飞出去很久很久了
还没回来
鸟巢里盛满清冷的夕阳
树林从没有如此安静过
如一群失语的人默默眺望远方
夕阳下村庄这么大 这么空荡荡
这么多闷闷不乐的房屋
像饥肠辘辘已久的人
在盼望一顿温暖的饭食
门前那些几百年的银杏树
似乎还有碧绿的青春
它们伸出苍白的手臂
把每一座屋顶都安抚了一遍。
于是乎,我以为这篇孤独的偶记该取名为《空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一个人,乡野坚冷,没有喝酒,玩得却开心。跑了几步累了,就走,再随手掏出手机东拍西拍。我觉得我重新年轻,没有什么能让我衰老。
以前读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觉得植物和人一样,充满了灵性,无人问迹的野沟,树木如劳作村人般的质朴粗壮。两侧葱郁的树干笼出一片天,正是开花季节。鹅黄绿地垂着,一缕一缕,京剧里铜锤花脸的髯口。
这样的野沟命运大抵是填掉,可惜了这造型古朴的树。照片上传到大群,万能的网友啊,致力于乡土文化保留的蔡双喜告之:枫杨。热衷于乡土实践的大学生孔志明补充得更为精彩:民间俗称“鬼头杨”,树皮泡水可防蚯蚓……。
比“鬼头杨”更高大的是洋槐,冠荫满庭,灰白的花瓣飘飘洒洒,铺了沟,铺了田畴,水泥桥上一只肥大的蜗牛,拖着一片肥厚的腐败花瓣似静止。前路且长,只为生计谋,回首终觉时光一瞬尔。
乡路沿着河道直且长。不知人稀的缘故,或气枪被禁的缘故,一路上鸟鸣不绝,时断的蛙声,乡村深沉缄默,俨然古画中的隐士。往日砧杵声不断的水凳旁,几只燕子在啄着糯润的新泥,从容悠闲。
更从容的是野鸭,小小只的它们,以往只藏身于茂密的芦苇荡里,有风吹草动就惊若翩鸿。很少有人能看到它们凫水的样子。而现在,拖着长长的涟漪,身姿安稳得像把划开水面的刀。
路上偶有载着茄秧瓜秧的贩户骑车而过,看到敞院叫卖两声,引来院中小狗吠吠不已。院前院后,薄荷正在窜个,葱管顶着绒球,豌头在游藤在开花在结荚。
生命有无数个不可测的发生,只是那些不可测还没唤醒,于是我们故作高深的说命运深不可测,而这样悄悄的在生长,我们以为岁月仍静好。
不经意间已经丢失很多,重新看见老风箱的柴火灶心头一阵狂喜。不疾不徐的摇着风箱,一任炉火舔出舌头,映红脸庞,滋响饭菜,心里稳稳的,暖暖着。
农村生活该是我年少时最美好的记忆,连续几个暑假,我生活在农村的姨娘家。在城镇,我讷言拘谨,在乡村,解放了我的天性,跟着同龄的孩子后面赶香期,游水摸螺蛳,粘知了淘鸟窝,晚上或去别的庄听唱词,或熏起湿草,在帐子里听大人讲古事。这样的经历让我一直以为农村也是我的故乡。
我的姨娘仙逝多年,很多年没再去农村(当然小南湖之类的农村不算)。这次下乡是帮年已八旬父母亲连同我自己找个地理环境不错的公墓。总有一天,我们会从看风景的人变成风景。空旷的田野里,两棵高大的树相依成林,树下有几棵低矮的松柏,虽看不见坟头,显而易见树下长眠着先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只有故乡永在。
一直以来喜欢两首曲子,一首是三宝创作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的音乐。宏大的弦乐下胡琴拉出可忆可歌的旋律,如针似灸的从心间把往事逼入眼帘。还有一首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同样渲染隐忍着的大爱,却把这份爱沉淀在心底最深处。
一如乡间悄然兴起的教堂,教堂的粉壁上显著的写着“爱是恒久忍耐”。然,既然无法改变,就保留我们以为值得保留的,哪怕是照片,哪怕是墓碑。圣经里的一句话:天起凉风,日影飞去。这句话经常被镌刻在墓碑上,很多的逝去如风如影,但值得我们这一辈人追忆就值了。
作者:黄桥/阿休
公众号: 黄桥文学
篇3:守望和期待的故乡原风景散文
守望和期待的故乡原风景散文
夜空中的一曲悠远的陶笛——-故乡的原风景,激起故乡无限的相思,乡情,是撩人愁绪的,在心灵黯淡的日子,那记忆中山清水秀铺陈的时光无法与我断开,时时盘踞在游离的思绪中而难以拒绝,就象这些不安静的文字,栖息在思念的枝头,沾满了风尘,也打湿衣裳,一片片,一朵朵,浪漫的绽放,凝着血液,触目惊心。异乡的冬天也许好冷,特别是春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特别想念故乡温暖的季节,在江南春天里躺在草地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看牛羊奔跑追逐,听一听江水的浪潮拍击声,看一看水乡杨柳飞絮和草长莺飞的烟雨三月,在油菜花里追逐双飞的蝴蝶。曾经的荷花满塘、燕子穿梭、白杨萧萧,还有那常常在黄昏的天空自由飞舞的蜻蜓……时间的流逝,悄悄将我内心深处关于故乡的记忆已化为一片美丽而不可言说的风景,那已是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纯洁浪漫、无限美好的精神家园,那里有孩童简单的欢乐、有淳朴的乡情、有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致、还有我对生命最质朴而又永远无法磨灭的认识和敬仰。
乡意满载的春天,柳絮以落花为笺,网络借馨香砚墨,把高涨的乡情密密地铺满在网络的空间里。轻轻地,将心绪栖居在乡愁的博客中,那一方圣洁的厚土,寄托了多少渴盼与祝福,零落了多少无奈与怅惘,飘洒了多少眼泪与歉疚。此时,我又怎么能忘记那方净土养育的人呢?处子般洁净的溪水边,眉若翠羽、眼神波俏的少女翩翩起舞,飘落的花瓣成了她的衣冠,一方青石上,阳光撒着细碎的金黄,自负倔强、眸若星辰的少年,手里的画笔似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舒展,隽画着葱葱生命的绝美。
“二月清风似剪刀”,岁月就是一把轻柔的剪刀,可以剪接不同的季节和快乐时光。江边杨柳白点飘絮时,堂前就看见黑燕回归的身影,春天在青燕第一声呢喃开始。桃瓣纷飞,梨树飘香,栀子芬芳,望浩渺天空中的悠悠白云,看清澈流水中的优游之鱼……少年时离开故土的心情至今难以忘却,因从此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兴奋不已,不曾想一别竟是三十年未归,那兴奋早已在搬到新居后数月便殆尽无余。清晨的鸡鸣,夕阳下的饮烟,河边的嬉戏,山谷里的欢歌,时时潜伏在我每一个梦境里,醒时挂在腮边的泪珠,流出一条思乡之河,把心底咕嘟咕嘟往外冒着的乡情变成了恣懿的汪洋。当然我知道人到中年这是一种奢望,我深切记得童年时,每个落红残日余晖的黄昏里,我一个人在老屋前面对着那遥远的天空,那清澈而又深远的落红的背景上是一缕缕缥缈的云,或洁白或绯红,它们静静地停留在树梢落日的身边,不言不语;河边高高的杨柳的树枝在风中微微摇动,一样的安静平和、不露声色。我一度呆呆地站在空旷的原野上,坐在老牛的身边看夕阳西去。这样日升日落的重复使我心中渴望对走出故乡幻想:人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人就是要这样日日重复?这样的日复一日为了什么?明天的不明确,太多的不理解,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幻想和不安。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的神秘莫测,也让我心在一种至今挥之不去的莫名的忧伤,它似乎时时在提醒我,童年与我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河边的杨柳已没有踪迹,没有变的是悠悠的长江水,我的母亲河和我魂牵梦系不变的家园。花开花落,人事倥偬,世事变迁,很多熟悉的人相继离我们而去。老去的人愈走愈远,生活教会我懂得回忆的作用和怀恋,逝去的人也便在记忆中成了永恒,生命也在不停轮回和流失,喜怒哀乐她就是一把剪刀,剪碎的是生命的轨迹。剪一段岁月把梦收藏,织一方眷恋裹住忧伤,围一条方巾掩盖生命的尘土,生命的轨迹将这挚热的乡情拉远加长。与思念沉默对视,乡愁满面,想念蔓延,思乡的窗,开启在一个被雪遗忘的冬季,那雪就是降落的游子。
物换星移,光阴如流,记忆中的许多人事也在时间之河中模糊在寒冷的时候也会想到其他美好的东西。曼妙空灵的音乐,依稀从家乡的那条泥泞小路缓缓飘来,拖着我沉睡已久的记忆,扶着我疲惫的身影,牵引我从记忆摇篮醒来,仿佛万籁俱寂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凝神谛听欣赏着支心曲,宁静了漂泊动荡的心灵。那笑颜,那孤独,那沧桑,那甜蜜,那醉人,那感动,久久在心头回荡不息。青春朦胧,记忆穿过岁月的城堡,定格在懵懂的青涩年华里。故乡如正午的阳光,渐渐的缩成小小的影子。城市的身影渐渐地、硬生生地覆盖了故乡的风景。乡愁悄然跌落在杯中,猛地,一古脑喝下,顿时,静寂的心房被热辣的撕开,心头灌满骤然凝聚的感伤,离歌敲破了夜的寂静,再一次来到胸口,一恸异乡的午夜里特别的安静,每一个细小的声音都会有回声,我敲打键盘的声音有节奏的和我思绪同步运动,思想像流水在网页里涌动,风声和树叶的呼啸在窗前徘徊而过,我其实厌倦了这种城市拥挤的网络生活,我很想降落在老家飘雪的冬季,一一飘过故乡的风景,看一看屋后长江的流淌。记忆中的潺潺流水,一帘花影,潋滟了我的视线,滋润着我久盼的心田,思乡的风衣在季节里转换,归乡的心背负了固执的枷锁。回忆躺在水草丰美的湖边。一同吸吮着馨香四溢的泥土的芬芳。对故乡的牵挂就象是母亲窗边的毛竹,在岁月挺拔的身驱上攀援,当生命的犁铧掀起蜇伏已久的离愁,思乡的心如若那倔犟的河水,千迴百转,蜿蜒缠绵,终是不肯舍了夕阳独自归去。那山、那人、那水、那窗、那瓷釉一样的云彩,沁人肺腑原野气息,那屋后水田里的清澈的宁静,朴素的农家小院,那清晨里花絮的脚步声时时缠绕在梦中,那夜空鸣叫的蛙虫憨厚的呼唤,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燃起岁月的流火,在寂静的生命地平线上升起和散开。那是一曲从容的纯净乡村音乐。永远是那么的动人和难以忘怀。
乡恋,是魂牵梦系的牵挂,在心灵孤独的日子,那记忆中染红的夕阳和相知熟悉的面容,时时在记忆中而难以抹去,就象可以抹去雕刻的沙城,但无法抹去成长的痕迹和流年,沾满了衣襟,那时光,那摸样,深刻的拓印在城市的天空,看似虚无,却也浮现。像彩虹一样壮观和清晰。
故乡原风景,穿越我一生的守望和期待,情系我一生的牵挂和冲动,终于,我带着一颗从未忘怀的心和感动回来了,纵然天涯海角,一路颠簸辗转,久违的心与愈加明媚乡容相拥相融。朴实清亮的景致已不再是昨天的迷蒙和记忆,含愁的乡恋醉了一轮孤月,我在母亲河里洗礼。故乡的原风景,是拾不起又回不去的记忆,是捧在手心却又放不下的岁月,这风景,这记忆,将暖暖陪伴我一生、一世。也将雕刻的风景挂在城市的星空,让我在孤独夜空看到一轮明月。不管她有多遥远,我都可以触摸夜空的美丽和身体。温热我尘封的旅行。
篇4:初一系列作文故乡原风景
――家乡描写抒情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碗清汤荞麦面
粟良平(日本)
【作者简介】粟良平,日本著名作家、演讲家。1943年5月生于日本北海道。曾经从事过十多种职业。其名作《一碗清汤荞麦面》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感动、激励了几亿人,包括三星、佳能、横滨轮胎、乐天,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的员工和政府公务员。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主要说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上前去招呼。
?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清汤荞麦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清汤荞麦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了面条,一堆堆像小山,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清汤荞麦面一上桌,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子面,送到妈妈口中。 不一会,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起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答道。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十点,正想打烊,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好咧,清汤荞麦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新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清汤荞麦面,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和老板娘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真好吃……?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说道:?谢谢,祝你们过
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祝福送走了。 生意日渐兴隆的北海亭面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点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了,老板和老板娘立刻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清汤荞麦面150元?。其实,从当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清汤荞麦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预约?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候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有些大的旧衣服,兄弟二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退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啊……清汤荞麦面两碗……可以吗??母亲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顺手将桌上那块预约牌藏了起来,对柜台喊道:?清汤荞麦面两碗!?
?好咧,清汤荞麦面两碗――?
老板应声答道,把三碗面的分量放进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清汤荞麦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今天,妈妈我想要向你们道谢。? ?道谢?向我们?……为什么??
?你们也知道,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
?是呀,这些我们都知道。?
老板和老板娘在柜台里,一动不动地凝神听着。
?剩下的债,本来约定到明年三月还清,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了。?
?啊,这是真的吗,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我忙,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瞒着妈妈,今天可以说了。那是在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弟弟学校去参加家长会。那时,弟弟已经藏了一封老师给妈妈的信……弟弟写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正因为这样,家长会的那天,老师要弟弟自己朗读这篇作文。老师的信如果给妈妈看了,妈妈一定会向公司请假,去听弟弟朗读作文,于是,弟弟就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妈妈。这事,我还是从弟弟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所以,家长会那天,是我去了。?
?哦,是这样……那后来呢??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弟弟的题目是《一碗清汤荞麦面》,一听这题目,我就知道写的是北海亭面馆的事。当时我就想,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都写出来了。
?作文写的是,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一大笔债。妈妈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弟弟全写了出来。接着又写,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清汤荞麦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一碗清汤荞麦面,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谢谢我们,还祝福我们过个好年。在弟弟听来,那祝福的声音分明是在对他说:不要低头!加油啊!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加油啊!’‘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1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听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
了。在柜台后面,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毛巾,各执一端,正在擦着夺眶而出的眼泪。
?作文朗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这时哥哥都说了些什么??
?因为突然被叫上去发言,一开始,我什么也说不出……‘大家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谢谢大家。弟弟每天要做晚饭,只能放弃兴趣小组的活动,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难为情。刚才,弟弟刚开始朗读《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时候,我感到很丢脸,但是,当我看到弟弟激动地大声朗读的样子,我心里更感到羞愧。这时我想,决不能忘记妈妈买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勇气。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齐心协力,照顾好我们的妈妈!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够和我弟弟做好朋友。’我就说了这些……?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个模样。
作为年夜饭的清汤荞麦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向他们祝福,目送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的牌子,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看到他们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新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依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的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告诉他们。并说,这张桌子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而且,说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还会来,这个时候,还想用这张桌子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二号桌被顾客们称作?幸福的桌子?,二号桌的故事也在到处传颂着。有人特意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吃一碗清汤荞麦面。二号桌也因此名声大振。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这时,北海亭面馆已经是这条街商会的主要成员,大年夜这天,亲如家人的朋友、近邻、同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来到北海亭,在北海亭吃了过年面,听着除夕夜的钟声,然后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到附近神社去烧香磕头,以求神明保佑。这种情形,已经有五六年了。
今年的大年夜当然也不例外。九点半一过,以鱼店老板夫妇捧着装满生鱼片的大盘子进来为信号,平时的街坊好友三十多人,也都带着酒菜,陆陆续续地会集到北海亭。店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知道二号桌由来的朋友们,嘴里没说什么,可心里都在想着,今年二号桌也许又要空等了吧?那块?预约?的牌子,早已悄悄地放在了二号桌上。
狭窄的坐席之间,客人们一点一点地移动着身子坐下,有人还招呼着迟到的朋友。吃着面,喝着酒,互相夹着菜。有人到柜台里去帮忙,有人随意打开冰箱拿东西。十点半时,北海亭里的热闹气氛达到了高潮。什么打折信息啦,海水浴场的艳遇啦,添了孙子之类的,店里已是人声鼎沸。就在这时,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人们都向门口望去,屋子里突然静了下来。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这时,大伙才都松了口气,随着轻轻的叹息声,店里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歉意说。 就在拒绝两位青年的时候,一个身穿和服的女人,深深埋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店里的人们,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竖起来了。
?啊……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女人平静地说。
听到这话,老板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十几年前留在脑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这三人的形象重叠起来。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忙碌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啊,啊……孩子他爹……?
面对着不知所措的老板娘,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十四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老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国家医生资格考试,现在在京都的大学医院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在京都的银行里工作。我和弟弟经过商量,计划了这生平第一次奢侈行动。就这样,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赶到札幌的北海亭,想要麻烦你们煮三碗清汤荞麦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坐在门边的蔬菜店老板,嘴里含着一口面听了半天,直到这时才把面咽下去,站起身来。
?喂喂!老板娘,你呆站在那里干什么?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你不是都准备好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吗?快,快请他们入座,快!?
被蔬菜店老板用肩头一撞,老板娘才清醒过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三碗――?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泪流满面的丈夫差点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着,飘着……炊烟
曹海英
尘世间的美景多不胜数,但最美的,莫过于乡村的炊烟了。
在乡下的日子里,最让我痴迷的就是每天去林子里眺望远处的烟。当天空还有一些浅紫色的霞光涌动时,各家各户的烟囱,原本静静地竖立在屋顶上用土砌的圆筒子,就会把一缕缕淡淡的白烟抑或青烟,送上天空。
这时的风很淡很轻,像从天宇上降下来一般,扶住白烟或青烟儿纤细的腰,一步一摇地走开去。那炊烟,浅浅窄窄的一溜儿,一寸寸地蠕动着,一点点地长大,把虚虚的屋顶、空空的苍穹徐徐撑起,撑出一些空明的味道来。这时候,视野变宽了,蓝天变高了,偶尔掠过的麻雀也会留下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着天空这样蓝色的背景,炊烟看上去非常纯净。慢慢地,烟会升高,但还是聚在一起。如果生火已经一会儿了,就会很粗,像条白色的巨蟒矗立在屋顶上。等炊烟到了屋顶以上丈把高时,中间就有了空隙。或许是缘于风,那烟会猛然散了,分成一片片,散落在天际间。有的巴掌大,有的脸盆大,有的像断了的草绳,绳头又散开。渐渐地,风止了,就剩下一片片模糊的白隐约可见。
这时忽然一声和拮樱吃饭了……
在这种充满了人情味的呼唤声里,狗儿叫了,鸡儿鸣了,乡村的韵味便十足了。吃饭时间到了,各家的饭都已经做熟,便不再给灶火里填柴,炊烟会越来越淡,不再东一缕西一缕地飘在村子的上空。饭后,庄户人下田劳作。此后烟囱便一直歇着,寂静地直望着青天。等到中午,又会复活起来。然后又是歇息时间,到了晚上,再热闹起来。
在城里住久了便时常会想起乡村的炊烟,每每有烟雾升起,便能想起那恬静淳朴的乡村生活来。
文/又见炊烟滴雨的梧桐
曾经,不知那一天是哪一天,再回到那一座永不忘记的小屋。那小屋,
住着我永不忘记的奶奶。那小屋的门前,有缀满星星、知了和故事的大树。那屋后的松林,是爷爷长眠的地方,有苍翠的松树和柏树。
曾想,等到了那一夜,我定将整夜整夜站在小屋前那洒满月光的池塘边,让那黑缎般的树影,带我从童年的时光,飞渡。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又回奶奶身边。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丁很兴旺,奶奶看着开心。
奶奶的院子外边,还是那些儿时爬过的梧桐树,掉光了叶子,恣意地伸展着枝柯。
奶奶堂屋的四面墙上,还有儿时贴上的年画,儿时挣回的奖状。
又看到那扎羊角小辫的小女孩,那系红蝴蝶结背小书包的小女孩。那时的我,爱满山坡地牵着奶奶的羊儿啃青草,爱在金黄的油菜花开放的季节,看那些变幻的鲜花,变幻的阳光。
下雪了,真下雪了,开始还伴着零星小雨,后来就只见纷扬的雪花。 这南国的雪啊,有好些年没见它了。
雪雨中祭坟,有另一种心情。给爷爷燃上一柱香,看纸钱化作青烟的时候,仿佛又听爷爷说,丫头啊,来,回家。
好象是很遥远很遥远的时候了,那时候爷爷很老,斑驳的须发,刻满皱纹的脸,洪钟似的笑声,还喜欢在无言时哼一首不成调的歌。
小小的我,每天放晚学归来,老远就能看见爷爷静静地坐在山口等我,巨大的落日就在爷爷身后,爷爷就象一座靠在一个圆形的富丽堂皇的金色椅背上的雕像。每每这时,我总向爷爷摇摇手,跑过去,让爷爷牵着回有炊烟袅袅升起弥漫开来的家。
后来,长大些了,离开了老家。 后来,去了远方的学校读书。
再后来,我从远方的学校回来时,爷爷不在了,再看不到山口温暖的影子,只看到一只倦鸟投进林深处。
是的,曾经不知那一天是哪一天,再回到这永不忘记的小屋。这小屋,住着我永不忘记的奶奶。小屋的门前,有缀满星星、知了和故事的大树。屋后的松林,是爷爷长眠的地方,有苍翠的松树和柏树。
是的,曾想过的,等到了那一夜,我定将整夜整夜站在小屋前那洒满月光的池塘边,让那黑缎般的树影,带我从童年的时光,飞渡。
如今,就站在这儿了,虽然没有月光,依然清晰地听到遥远的甜甜的声音,夹在一帮孩子里面,快乐地在月光下喊着:?天瓜哩地瓜……?
儿时的伙伴都不在了,出去的出去,嫁人的嫁人,留下一竹林的笑声,追忆着似水的年华。
和风夹着理不清的情绪,带我爬上那永不忘记的山坪,啊,还是那块大青石,只是,哪里去寻啊,昔日放羊的小桑树?
山乡小路,伴我独行。奶奶,你曾在哪一潭池水里,清洗着印花蓝布? 又见炊烟,山村,在雪雨中的黄昏里安静。眼底下静静的村子,哪怕闪出小小一点遥远的灯火,也许都会让我误认,误认作童年时无数次顽皮的夜归,匆匆跑向竹林背后,一间小屋,奶奶那一块麦黄的窗口。
奶奶疼爱的唠叨,还萦绕在不绝如缕的炊烟里……走散的炊烟
惟一不变的是炊烟。就在村庄之上,就在树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 炊烟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散不去的。它的根无处不在,在故乡的天空中,在故乡的大地上,在那浓的化不开的云彩下,在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里。天空是不会散的,大地也不会散,就像母亲,那么忠贞,那么坚韧,在游子的心中,在鱼尾纹的最深处。就是那一地的炊烟。
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上站起来,爬上草垛的几片枯叶,轻轻淡淡地笼住天空的几声鸟鸣,然后就走了。只留下鸟鸣,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房脊,只留下树梢。还有母亲,还有一村的房子。就像我一样走了,走得缠绵悱恻,走得荡气回肠,走得脚底越来越虚,越来越浅,我知道,这是我和炊烟所无法把握的,因为我和炊烟都把根丢了。把根丢在了村庄。
2
其实,只要我摸着炊烟回去,我就会找到我的村庄,我的房子,还有那一地的鸟声,还有站在大门口,手搭凉棚,向远方遥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我无法活得像浮萍一样潇洒,它可以连根都不要,但是我无法做到。
9岁那一年,母亲让我好好学习,她信手一指炊烟,她说人活着就要像这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湛蓝的天空,记住了母亲的话,记住了炊烟的方向。于是,我就发奋读书,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我仍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冥冥之中被一种东西手臂一般地召唤着。后来,我就考上了。后来,我就游走了,就像一缕炊烟一样,从村庄的上空,从母亲的眼神里,从我所钟爱的鸟声中,游走了。
从此,我在村庄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静地消失。但草垛上的一片枯叶,自家院里的一块土坷垃,以及村旁近头的一棵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悄悄地扔一些东西过来。咔的一声,打得我生疼。解开上衫,我发现,打疼我的全是乡愁。
有一年秋天,我一垄又一垄地放倒莜麦。当挥汗如雨地忙活了半天之后,我直起腰,看到偌大的一块莜麦地,我仅仅收割了整块地的一角。于是我一把把镰刀扔到地上,对着南边的天嘟囔了一句: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父亲听到了,父亲说,你觉得这个地方那么容易离开吗?当时,这句话我没有全懂,我只知道从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冲出去,在父亲的眼里并不容易。现在我却理解出了另一层意思,于是,我就逐渐读懂了流浪到异域的游子的那种思乡的情怀。多么真切的情怀啊,真得就像母亲对自己的乳名的一次次呼唤。
是啊,都是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从村庄走出去,你就是在漂泊,你就注定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却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说自己的话,却包围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村庄捂热的心,你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融化,被异地的风,被异地的水,甚至被异地站立在土地上的一群麦子。
可是,我却无法学得像浮萍一样,可以随遇而安,可以随意地在一处地方驻扎下来,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家园。所以,我还是村庄的,我只能是我的村庄的。我不过是那一缕走散了的炊烟。村口的回眸
重回故里……
我已记不清我是多大的时候来到这里,只知道我的童年搬过五次家,但我明确的是这里才是我的根,我能记住的快乐童年时光大多都在这里。
如今穿过片片金黄的稻田我站在村口仿佛回到念小学的时候,也是在这里我们几个朝着村子大喊?我放学了?然后传来……我回来了。八年后当我站在这里,依稀还能找到那时的影子!每年春节前都回来一次扫墓,但是总是匆匆离去,只能在路边看到它的外围。树影中冒出了几栋楼房,田里庄稼间稀疏的几个草帽……一切都是一闪而过。
如今我即将走进这个阔别八年的村子:我不是衣锦还乡,更不是探访故友,按辈分在这个村子我见谁都得喊,即使是比我小的,甚至是刚出生的,说起来感觉我有点大逆不道……走进村子突然觉得有股清风迎面出来,以往这个时候便开始农忙收割稻子,可是现在的农村大多数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收割稻子都是机器收割,所以没看到有多少人往村口田里去,再加上这几天的雨水,估计等到天晴才会开始收割。转过两个弯便来到我家的老屋钱,屋子显然变的老旧了许多,奶奶那间屋子的屋顶感觉塌了许多,木质的窗子颜色变成统一的灰色,推开一点缝隙,堂屋的香台上还是爷爷的那张奕奕的遗像,墙上的中堂已落上点点灰尘,虽然已不住这里了,但是每年父亲还是要后面的表叔帮忙贴春联换中堂。奶奶说这里才是我们的根,因为我们的祖一辈是从别的地方逃荒来这里的,村里只有我们是外姓,这里给了她们安定的生活也就等于给了我们……转过身跳上了最近的一颗柿子树(我家和奶奶家的屋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家门前有四颗柿子树,还有三颗杏子树,一颗桃子树,井边上还有一颗槐树,而且门后面还有一颗樱桃树,所以每年果子成熟时便是我们这些馋猫解馋的好机会……
树叶开始脱落了……绕过我家的围墙走到村后(我家就村子边上)视野便突然开阔感觉自己站在梯田的最高一层,夕阳照在下面池塘的水面上折起的光芒非常刺眼,以前的时候我便站在这里朝在远处田里的喊母亲回家吃饭,我家的田就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山的右半坡便是公墓,夕阳下用手挡在眼上方可以清楚的爷爷的墓。墓的边上便是我二爷爷(我爷爷的亲弟弟)的墓,爷爷在我们搬家不到一年后去世了,后来奶奶便也搬过来和我们住……
原路返回,悄悄的回到了村口,如果是当时村子里的人肯定过来扭着我的嘴巴说小黑蛋,又在外面乱跑啊,或者几个小不点喊?瓜皮,走,一起捡稻去?……
一切都在恍惚之间,默默的离开!当我站在我来时的位Z,我突然松了一口气。
漫步在村边的稻田埂上,用手拂过颗颗饱满的稻穗,有点锯手,还有点潮湿,傍晚的村前显得有点阴暗,阳光被村里的树和房子挡住了,只有些许的几缕透过。而我在其中就像是一个稻草人,我在驱赶离别。
回忆只是心情偶尔的跌宕起伏……
当我走出这段回忆,感觉自己在补写小学时那篇未完的《我的家乡》。岁月能模糊我的视力,但永远不能磨灭我内心深处的记忆。回眸,让我铭记……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
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乡村一组
.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母亲从来没有读过陈章的诗句,但母亲就是诗句本身。
茶篓,老房,还有青茶。母亲站在时间之墙上。手里抓攫的不是新茶,是希望,是梦想。母亲啊,你是否真得还有梦想。
有些东西总是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比如说记忆。 在记忆中,年少的我何曾会意识到那片风景,意识到属于母亲的那一片风景,居然会有撩人情怀之处。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生活亘古如此,母亲亘古如此。但是,多年后的今天,我伫立在一旁,因为母亲,静穆,又潸然泪下。 二、
老黄牛。父亲。老黄牛般的父亲。
当麦杆儿吐穗,当油菜花开,当新绿昭示了大地的生机。
在黄土地上,年复一年,百转千回,永远走不完的犁沟道儿,便给了父亲无穷的力量。
哦,父亲,眼睛里充溢着混沌的'泪。 可,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喜悦
父亲拥有了整个的春天:草的温柔,风的清爽,水的潺,花的芬芳。 一切的一切都清晰得仿佛可以用父亲把犁的手掌轻易描摹下来似的! 三、
散不尽的烟圈,如同爷爷一生的坎坎坷坷。只能用一双千层底儿丈量。 熏黄了牙,熏黑了牙,千层底儿磨破了一双又一双。
泛黄的稻草,泛黄的篱耙,泛黄的希望。还有泛黄的爷爷。被岁月封尘,锈迹斑斑。 岁月。
是风,吹得你满目憔悴;是刀,刻得你满脸皱纹。是雪花,飘落在你的头上,成为了漫天的白发。 四、
两块石头,因为一些细小的隔阂,咬在一起,咬碎了黄豆,咬碎了五谷杂粮,咬开了奶奶的笑容,咬开了大公鸡的鸣叫。 记忆里,故乡的石磨就这么新鲜着。 于是,常常梦回故乡。
梦到了奶奶,吃力地推着石磨,在磨道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踩灭了夜空中一颗又一颗的星星。奶奶不断地把粮食与夜色一起舀进磨眼里,石磨嘴吐出乡村乳白色的黎明。
石磨嚼着风雨,嚼着岁月,嚼着汗水和叹息,嚼着生活的艰辛和酸涩。 哦,记忆里的石磨,今天,突然忽忽地转起来,无休无止。 五、
布鞋。妈妈亲手做的那双的老布鞋。 人和纯手工布鞋。
妈妈做的布鞋,白的千层底,黑的鞋面鞋帮,白是全白,黑是全黑,不事雕琢,不加修饰。
穿上妈妈纳的老布鞋,脚又成了我的脚。
人越长越大,路越走越远,老布鞋步步紧跟,走着轻巧弧度,把夕阳踩在脚
3
下,把群山峡谷踩在晓寒深处,把自己和影子踩在一起……
等阳光落下去,等月光高照时,静静地抚摩着老布鞋,静静地抚摩着用老布鞋丈量的人生,常常想起这长途跋涉也不过如此,越过这山,不正是家的方向?
人和纯手工布鞋,通往家的方向! 六、
门外挂着雨帘,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婆婆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捏着针,针引着线,线牵着鞋底。
这么多年了,我爬了许多山,走了许多路,连月亮都有些老了,眼花的婆婆,还是靠着墙,纳进去又扯出来,把这种千层底的鞋底收拾得,严严密密。 七、
童年的乡村并非地处水乡,然而水却的的确确是不少的。山围着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依。
总是有一些日子是属于丰收的欢乐。
抬着一木桶,拎着一串鱼网,来到水面上,木桶在水面上飘浮,人在木桶里逍遥。
撒网,捞取鱼儿、虾儿、鳖儿……
怀念则是在岁月的风琴里用五指弹拨,一往情深悠悠起伏的旋律。 怀念是对昨天打捞黄金,是美好回忆的收藏。 八、
古屋、雕窗、风蚀的岁月。 清幽而无奢华,淡雅而吐书香。
雕窗,划出一片破碎的天,出尘脱凡,遗世而独立。 那样安静,坐观世世风云。
人被拔出繁嚣。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迫使任何一个躁动的细胞,全都安静下来。
是的,凝视一扇雕窗,就是在聆听一个人生故事,呼吸着生命的全部温馨。 九、
小巷很深,似乎没有尽头。 独轮车像头老迈的牛。
不知道是人推着车,还是车拉着人。
?咯吱,咯吱?的声音,徐徐在浮着牛粪味的小巷里荡开。 那遥远的岁月里,曾经有多少人推着独轮车从这条小巷里走过? 人来了,又去了,无声无息。 然而活过的人终究是要留下痕迹。 十、
田野铺满金黄。又见稻桶。
双手紧攥一把稻,向上挥过头,往稻桶床甩去。 ?嘭……? ?刷拉拉……?
稻谷下落。丰收降临。
这样的场景,是现实,也是记忆。 但,诗意只有在记忆中焕发生机。
现实的沉重和叹息啊,在一举一挥间你是否还能体会? 十一、
用力地,往转轮里倒进一季的喜悦。 摇动筛谷的转轮。 制造风。
谷粒纷纷坠落。
远的,近的。饱满的,干瘪的。 让风来鉴别精伪。
让风来鉴别一年的收成。 风啊。
风干了多少遥远的记忆。 十二、
太阳追逐着轻雾,早早爬上了山坡。
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拂面的凉风沁人心田。 一个老农。一群羊。
老农,一根鞭子,一张笑脸。
羊,白的,黄的,黑的,欢快的。 大山,没有人来人往。 大山静穆。
大山包容着欢快的羊群和自由的老农。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
写景状物类和抒情性散文训练指导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
其实写景的文章并不难写,写的作文一定要真实,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你所要写的景物,不要怕你写不好,细致的描写加上流畅优美的语句,其写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记住,用心去写,用心去感受。祝你成功!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描写景物,要注意运用好以下的几种写作方法。 l、认真观察,细致描写
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
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
2、运用比喻和拟人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拟人,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确切,浅近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美丽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要使比喻确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确切。找相似点,一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考虑。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长短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等。请看下面的佳作片段:
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
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来使用,就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立体描写,色、形、音、势都有
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你看,海潮来了:
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
4、静态动态相结合
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
4
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
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
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喜爱:
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
5、条理清楚,写出变化 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感。
6 、 注意渗透情感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是我们练习写作常用的方法,也是应该学会和必须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使文章得高分。 作家谈散文
前苏联著名散文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散文应?充满绘画的光和色彩,充满诗歌语言特有的新鲜感,充满建筑学的匀称比例,充满雕塑线条的凸凹和明晰,充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发现世界的艺术》) 2.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3)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 (4)刻画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盖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天地人物,各有情状。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状;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情状不同,移步换形,中有真意。?(清〃 许印芳《诗法萃编》卷六下)景物的形状因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5)虚实结合,扩大想像空间。写景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
(6)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清代的刘熙载说:?《书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艺概〃文概》)写景状物,要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不拘一格地从多方面加以描绘。
篇5:旧信故人情随笔散文
旧信故人情随笔散文
妈妈有一个樟木箱子,里面放着她认为重要的东西,譬如证书、证件、相册等。冬日午后,难得阳光普照,妈妈叫我帮忙整理旧物,我们把箱子里的东西一样样清出来,惊奇地发现箱底有一摞旧信。
妈妈坐在阳光里,将这些旧信一封封重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感慨,末了,竟泪水潸然。在征得妈妈同意后,我也阅读了其中数封,没想到这些纸张泛黄、字迹模糊的旧信,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感动。
有外公写给妈妈的信。“姑娘:一人在外,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身体,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凡事三思,谨言慎行……”在信中,外公用朴实的话告诉妈妈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妈妈感慨地告诉我,当时她孤身在外求学,外公每个星期都要给她写一封家信,信中千叮咛、万嘱咐,她当时却不以为意,经常一个月才回复一封,弄得父母很是担心。二十多年后,重读这些信,妈妈觉得很内疚:“为什么那时只顾个人感受,不多给他们写几封信呢?要知道他们是多么希望看到我的信,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好,我却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失望。”
有爸爸写给妈妈的信。“燕子:你寄来的书籍已经收到,这些书对我目前开展的项目大有裨益,非常感谢你。我最近也买了几本书,对你的工作可能有帮助,准备近期挂号寄给你……”妈妈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告诉我,那时她和爸爸刚认识不久,爸爸就被派往外地工作。当时,两个人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爸爸常常借着探讨工作的名义,和妈妈书信往来。看着妈妈绯红的双颊,我相信这封旧信让妈妈的思绪又回到了纯真年代。
有妈妈的中学老师写给妈妈的信。“来信获悉,很高兴你走…挫折,在事业上取得进步。今后你要再接再厉,更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人生很漫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妈妈告诉我,她中学毕业后,和韩老师一直保持着通信,韩老师给了她很多有益的指点。七年前,韩老师身患癌症,大家曾组织人力财力相助,可惜却未能挽救韩老师的生命。如今,恩师已去世数载,每每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妈妈仍心痛不已。
今天,短信、微信日益普及,书信已较为罕见。可是妈妈珍藏的这些旧信,却分明留存着岁月的温度。父母的旧信,言语质朴,却写满牵挂;爱人的`旧信,单纯中透着羞涩,克制中透着激情;老师的旧信,语句淡淡,背后却是殷殷期盼。读着一封封旧信,甜的、酸的、苦的、辣的,难以描绘的感动,一重重涌上我的心头。
一封旧信就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就是一张魅力依旧的老唱片,就是一条走回昨天的小径,就是一段温馨的往事和回忆……正是有了这些旧信的相伴,我们才能从容走过那些充满悲欢离合与挫折坎坷的岁月。
篇6:过客和风景随笔散文
过客和风景随笔散文
过客从来不及归人,纵然也带走了自以为弥足珍贵的伤。普天下凡怀有真心的过客都原本以为是来做归人的:歌唱,盼望,不想最后的最后还是只剩下记忆的景象。过客从远方踱步前来,打着懵懂的领花,披着憧憬的风衣。他心里大概是有一片圣地吧,是开放着春天时的,白色的,百合吧?过客停在某个地方,目光欣喜地落在那风景之上。才就多看了一眼,便轻草地告诉自己,我是要留在这里的。
也许,过客的痛和伤,款款地就定格在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上,他自己却不知道,还撇开斟酌,笑了。
世上从来不缺过客,归人多年前也曾是。就算多年后,当过客已成归人的时候,他也是忘不掉那些的。他非但忘不掉,还不允许自己不念到,在某些时候。过客常常安慰自己:就这样吧,不也是,曾有吗?
原本他就不要奢望完美。
观景时千万别想一千年以后。
过客就要懂得可能,懂得万一。
过客爱上风景的时候,似乎有点不淡不定,所以越发力睁着双眼,拼命看穿各个角落,感风触雨,想天梦地,又爱又怒,像个傻子。过客一边说是无所谓,一边又想真的舍不得,因为痴迷,痴迷在风景里是过客最真实的存在。那么风景呢,当然也在打量着过客――她羞涩涩地坐在梦里,双手合十,以如此一种期待的,企盼的样子看他。她或者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过去未来,又如此之多,究竟是谁真正属于我!
过客的态度起先是若无其事,后来就忍不住想问。他又羞又急,又不好意思如此透明透亮,所以就紧咬着牙齿,用那样一种颤动的,一字一顿的腔问:我……可以……留在……这里吗?风景哪里禁得起他这样失态,语无伦次嗯啊两句,漫不经心地理了理被春风吹散的头发,道一句:没有什么不可以。
过客看着风景舞动的.长发,很多年后他一定会记得这种飘逸,记得自己当时心里的激荡,鲜亮,欣喜,竟没思考再多的千丝万缕。他如何可以这样轻草呢?岂不知竟就是这样轻草的。他虽然轻草,却有一种念想:世上但凡风景都需要某个人去珍惜。就算再隔一些年头,我也是要找风景去珍惜的,那么对触目可及的这种美好,为何还要视而不见,坐等遗失而作麻木状呢?
这些心思,风景是明白的,可是这种珍惜,风景却不能接受到地老天荒。没法子啊,风景原本就有颗森严戒备的心,这是自然使之的,那种担心就像野草一样疯长,她即便也相信自己的直觉,但也管不住自己的心想。她是有事没事必得往坏处上想的。
如果时间是个积少成多的东西,可笑的是,在过客和风景之间,量变最终演化为质变还是像命运一般无可拒绝无可逃避地发生,终于,有一天风景向过客讲了一个传说……
有这样一丛草,它与水、土、石、花、树、荆棘同生活在一个山坡上,它不同于路两旁和公园里的草坪,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绿化环境的宝,也没有人会对它的翠绿及其给人们视觉带来舒适感而倍加珍惜。于是,人们从此路过,总是会选择从它的身上践踏而去。
这是自然的,大家也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理由是足够的,水会湿到脚,土会溅起尘,石棱角不少,荆棘刺太多,而之于花,人们对它们总是会倍加怜惜,不忍伤害,因为她美丽,因为她娇艳。而唯有草,从不被任何人看在眼里。
但这一丛草始终努力地撑着,用尽所有的力气保持着自己所特有的绿色,每次被践踏,它都会倔强的挺起身板,去迎接下一缕阳光,去坚持下一次的挺起。因为它始终相信,终会有一天,必然会有一个人注意到它,把它当成手心里的宝。
可能是老天垂怜吧,有那么一天,有一个人真的注意到了它,那个人轻轻地抚摸着它,被它的柔软和青翠所吸引,为它浇水,为它除砂,为它松壤。或许,这个人是想要留住心中的那一片绿色吧,或者还有什么别的。
他在它身边停留了,心中也有了把这丛草揣在怀中带走珍藏的冲动,但有一天他在浇水时不经意地被草的边缘划破了,殷红的血从伤口渗出。这个人在微弱的伤痛中突然意识到:如果他带走了这草,自己会很辛苦,就算从地下把它连根拔起,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还需要经常性的给它关注,给它浇水,给它除砂,给它松壤,这一切怎会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呢?所以他毅然决然站起来,顾不得草的泪水和眷怜,也像曾经走过这里的其他人一样,怕湿脚、怕落尘、怕磕绊、怕荆棘、怕花凋落,依然地从草上走了过去。
你知道吗?那丛草就是我。我早知道我将要孤独 ,甚至在我们相识的最初,你走你的路,我也不想追逐你的脚步。如果我们已经成了彼此包袱,何不就此摆脱错误?
好。
过客毕竟就是过客,他仅仅留下了这一句话,真的,就真的,头也不回地走了。
风景为自己预言了分离,但早有防备的心还是忍不住哭泣,她想告诉过客,那个传说还有一个结尾:
虽然,决定弃草而去的那个人尽量让自己的脚步放的很轻,但,这还是草有生以来感觉最痛的一次。自此,那片草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色彩和生机……
篇7:故时散文
故时散文
有那么一个地方,不繁华,不声张,不奇丽,甚至落后而混乱。但是若你把美妙的韶华交与了它,你便不会厌弃反会在今后怀想它。我就是如此念着那里的人和景致。
特别怀念骑着单车穿过梧桐树街往场子去上拾银杏叶的日子。小城里银杏树不多,只有在场子上有几棵。秋日,银杏满树金黄,凉风拂过,木叶飘飘而落,似古时舞女轻轻飞旋的裙裾。每遇此景,我就恨不能变出一台相机,定格这斑斓的美景。待它纷繁落地,我才在地上选些好的捡起,由于太喜欢银杏叶,老是捡着捡着就忘了,等转完了一棵树下,才发现手中叶子太多了,却又不舍得扔,只想像着它们躺在大耳猫诗集里的美。
那时候,我的单车后座上经常坐着大耳猫――我的一位好朋友。秋日的小城在阳光下仍是很热,大耳猫就坐在树下一边吃着刨冰,一边看我。我走过来她就递给我一碗刨冰,然后我们一同坐在树下,我听她讲好听的歌。骑着单车回去时,恰好走在梧桐树影下,大耳猫说这里挺凉快的,我们就在这儿等太阳落山了再走吧。我说好啊,你下去吧,我回去等你。
我写过一句话,说的是我喜欢骑着单车穿过树影斑驳的林荫道。那时的高三生活像昏暗的树影,而带着大耳猫去捡树叶的日子像树缝里洒落的阳光,暖和、洁净。
我还时常带大耳猫去一条小路,实际上它是一条街,只是本就很窄,又有许多卖果蔬的摊贩,以至于窄得只能挤过来。单车骑到那里都是坐在车上踮着脚走过来,因为下车来走会更占空间。我老是一边挤一边东看看西瞧瞧,瞧这摊位白菜卖多少钱一斤,看谁人卖的'苹果好不好。我有时候特厌恶那种锱铢必较的小贩或顾客,一两毛钱都要争抢,见了我便无语地转头走开!有时候又很喜欢看主客两人在那边细算价钱,我会笑笑,这种时候就很情愿在小路里慢吞吞地走,我感觉那才是人世烟火的滋味,人原本就是如此生活着的,真实地过日子。
小路上,大耳猫只能下车走路,她老是很快走出小路来等我。夏天她就会站在一个芒果摊前,我就只好无奈地过去给她挑芒果。她从不会挑选水果,也不会削水果……所以我回宿舍还得削芒果。
过了小路是一座桥,火热的阳光又照耀上来,我瞧着投射到右侧地面的我的、大耳猫的和单车的影子会很眷恋,也很想把它拍下来。我想我的眷恋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在蓉城再也不会见到那样的影子,蓉城也不会有那样炽烈的阳光了。
有些话不知从何提及,有的地方有的人也不知从何讲起,有人说这是茫然,我想这是无措。
高三的日子很单调,或者说简单,但是却异样地压抑,有时甚至绝望,不知道除了高考还有什么。头顶上永远坠着一片乌压压的云,成天都是为了一场考试生活着,每天都在为了一个更好的大学经营,三年同窗暗暗竞争也暗暗轻鄙。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前的同学开始怀念,我却封闭所有有关的记忆,甚至想剃去头发以示辞别。固然,存在过的事无法涂抹。庆幸时光里有大耳猫在,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也非常高兴没有忘了那些少有的在阳光下骑单车的光阴,那些焦躁难安又简单明净的年少啊!
恋上一座城,是由于爱上了那里的人。大耳猫呀,以前我最想和你一起做的事是坐在河岸边伸出脚丫戏弄流水,做不到了吧!现在我更想回到小城和你去广场买碗刨冰,还有机会吗?
篇8:高一散文:故
高一散文:故
把向别人借来的面具还回去把
想想我们曾互不相识,又何必苦苦相逼。
如果说,我们在这世界上苦苦挣扎是源于一种欲望,那么我的彻悟又不就是一种放下?
如果说这些贪婪与欲望,归根结底,都仅仅只是源于对他人的认同的渴望。那么我的放下又何尝不是一种彻悟。
假使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荒诞的梦境,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浮云,那么我的彻悟,是一种灵魂的解脱,更是一种自我的放任。
挣脱那勒入血肉的`面具,一起都已回不了头。
他们说,一切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我不懂,结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开始?
撕掉,我早已厌倦的面具,释放,最纯粹的真我。一切伪装不再有意义,一切角色都只是无趣的规则,一切的欢容不再有泪痕,一切宁静都将爆发,然后露出扭曲的面容。
那迷雾中散不去的阴霾,有谁在绝望,哀求着却找不到方向,最后彷徨,不再相信希望。
毁掉吧,都毁掉,不再有黎明,也不再有破晓,释放那压抑着的煎熬,把一切面具焚烧。毁掉吧,都毁掉,这无趣的世界,只有毁掉,才有涅盘。
谁在冷落无人的街头徘徊,又有谁在苦涩呜咽中无奈;谁在纸醉金迷中烂醉,又有谁在地狱的尽头渴望重生――后记
篇9: 故院风情散文
故院风情散文
故院是人生旅途出发的地方,生命的摇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故院是一个难舍的情怀,是一段温暖的记忆,是生命中最神圣的殿堂,是游子永远的家。在关中农村,故院叫老屋。出门几十年,老屋时常在睡梦中出现,有时候我看到她变成了漂亮的青砖绿瓦的小洋房;有时候却梦见她同奶奶和父亲一起在风雨中飘摇。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只有半截院。院后面是一排土墙,西边留有一米宽的豁口,从豁口出去是一个荒草丛生树木蓊郁的壕沟,后院(关中农村将宅院内厕所称“后院”)就设在那里。我记得父亲说那一小片荒地是村西头一个名叫经福的人家的。那时候,土地还是私有。以后,土地公有化,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终于想办法把那片荒地申请了过来,我家这才重新扩充了院子,踏好了院墙,这才和两邻的院墙补齐了。
过去,关中农村中的老院基都很大,一亩地的院子也不少见。我家的老屋扩充后,有七分大小。后半截院子长着三棵大楸树,有一棵上面喜鹊还筑了窝。后来父亲还栽了两棵李子树,一棵杏树。春天,树木发芽,嫩绿的叶子慢慢舒展开来,树荫一点点的遮蔽了后半截院子,宅院显得清凉而又幽然。初夏是喜鹊繁育后代的季节,它们经常在树上叽叽喳喳叫过不停,给庭院增添了无限生机。特别是那两棵李子树,仲春时节,开满了密密匝匝的粉色小花朵,葳蕤烂漫,使整个院落都弥漫着淡淡的芳香。每当这时节,早晨一觉醒来,睁着胡松的睡眼,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后院看李花,几十年来,这情这景,犹在眼前!
三间(约10米左右)宽的院子,前院东边五间“半边盖”(关中十大怪: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的厦房是我家住,头门靠西边两间房是爷爷(我祖父的弟弟)住。前院西边有一片空地。初春,奶奶和我们一起在这片空地上挖土整地,再刨上七八个土坑,然后从后院弄些土粪,渥上瓜窝。仲春时节,奶奶不住的念叨:“椿苞脑绽,栽瓜蒜”,督促我们将瓜豆点种下去。
一场春雨过后,种子慢慢发芽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那时节年年有伏旱。奶奶就叫我和我哥用洗脸盆一趟一趟从约300米开外的涝池中端水浇。瓜蔓长的很长很长了,花儿张开了金黄色的大嘴巴。蜜蜂钻进花中采蜜,我调皮的.把花儿的口用手封起来,蜜蜂急的在里面嗡嗡乱叫,我却开心的笑了。
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院子中种的叫牛腿瓜,青褐色颜色,象牛腿一样的长而弯曲,一个就有几十斤重,奶奶还经常把它送予亲戚邻居。
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父亲又常常在外奔波,童年时的许多时光,是和奶奶及哥哥一起在故院中度过的,故院留下了我成长的痕迹和记忆。想起小时候在老屋中的岁月,我的心中既有甜甜的温暖,又有淡淡的悲哀。一恍然,我已老唉!但每当我又一次回到老屋,朦胧的泪眼中,我却总能看见:离去亲人的身影还是在老屋的院坝中徘徊,在头门口张望,好像仍然在等待着我的归来......
如今,老屋住着我哥及侄儿一家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故院已改变了昔日的容颜,但我却永远无法忘怀那土墙土院的古朴、厚重和亲切。
老屋,我生命的根须之地。故院,我灵魂的归宿之所。
篇10:路上的风景随笔散文
路上的风景随笔散文
对于一个习惯将跑步融入自己生活的人来说。每次跑步途中的风景,总是不会错过的。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映入眼中的风景,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风貌。而且,这不断变幻的风景,会给每一位执著跑步的人,带来疲惫之时的新鲜与欢喜,让跑步成为一种享受,与大自然地亲密接触。
这几天,高原的气温逐渐降低,缓缓迎来冬日的气氛。就在上周的一天,早晨跑步的`时候,居然还被肆意猛打脸颊的雨雪,在天朦朦亮的时刻考验了一番。这也算是跑步途中所遭遇一种了。
身处高原的日子已久,跑步的天数,也一天天地拉长。此时,再回首当初开始跑步的情景,恍然昨日。难道就因为当初单纯的想法和念头?或许是自己在骨子里,早已拥有跑步的某种渴望,只是遇到合适的时机,突然地付诸现实了呢。一切都未可知,就像我们的人生之路,前面总是充满了变化莫测。这又像自己在跑步途中,有时会不断地遇见不一样的风景,让跑步充满着乐趣和滋味。比如现在,每天早晨跑步的时候,目之所及的风景,是被无情季节,所改变的到处萧索一片。不必说环抱县城的群山,尽失夏天绿油油的生机和色泽,就连跑步近处的环境,也让人顿生遗憾。
每当我沿着河护栏的一条小径,心无旁骛,惬意奔跑的时候,耳边汹涌着滚滚不息的涛声,空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还有内心的宁静感觉等,这一切都被我灵敏的感知。若是高原之夏,油菜花盛开的灿烂时节,跑步停歇之际,远远就能闻到那扑鼻沁心的花香,那又是一份额外的享受呢!
篇11:靓丽的风景随笔散文
靓丽的风景随笔散文
最美不过夕阳红。——题记
雨滴落在路边,形成一个个或浅或深的水塘,天空如厚重的帘子,映在水塘里,没有颜色。
下课铃声响起,我背起书包飞奔出教室,撑起一把小花伞,在回家的路上,旁若无人地玩起了有人眼中幼稚不过的游戏——踩水塘。
因为撑着小伞,小助跑跃进水塘的时候总会受它的影响。于是,我收起小花伞,戴好帽子,继续自顾自在路上跑着、跳着。
“老伴,你撑着伞,我来骑车。”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入耳际。我转身望去,一位穿着深蓝色衣服的老爷爷,正用自己的袖口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擦着雨水。老爷爷的眼神中注满宠溺。老奶奶笑靥如花,慢慢地坐到三轮车的后面,撑起伞。于是,老爷爷开始艰难的骑着。
风越来越大,树都向一边倾斜,我收起玩心,连小花伞都来不及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刚一到家,雨就大了起来。雨点胡乱地拍打着路边的花草,花草在风雨中摇曳着,花瓣被拍落在泥地里。风雨中,两个身影又一次映入我的眼帘。
“老头子,你淋得到雨吗?”说着,老奶奶把伞往老爷爷头顶上靠了靠。
“淋不到,你别管我,我身体好。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别淋着了。”老爷爷还要说什么的,又被风雨憋了回去。他吃力地逆风蹬着车,举步维艰,头顶上的伞丝毫抵挡不住雨的袭击。
雨一次又一次打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他眯起眼睛。早已湿透的衣服紧贴在他身上,我能想象,它的身体正有些颤抖。
“老头子……”忽然大起来的风,淹没了老奶奶的话,我已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想必定是老奶奶对老爷爷一句又一句的关切吧;而老爷爷的回答,一定是自己没事、你只管照顾好自己之类。
雨模糊了视线,两人的身影如两只孱弱的蝴蝶,在雨中逆风飞翔着,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古人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我要说:虽已到黄昏,可是,风光无限好。《诗经》中有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情故事里,最亮丽最迷人的风景。
篇12:故乡城事经典散文
故乡城事经典散文
二十岁刚出头就离开故乡道县,在外工作二十八年了。虽说每年或省亲,或祭祖扫墓,都会带着妻小回去一次两次,甚至更多,但无论怎样,呆在故乡的时日,终究是短暂的。可是,故乡从来不曾在心中淡忘过,而且,随着岁月向老,故乡之情,总会愈来愈浓烈。如金代诗人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诗中所云,“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而我自己在小诗《故乡行吟》里写下的则是“童伴笑我乡语改,鬓白哪还及发青?”我想,这样的情形,对于任何一位游子来说,大致相同。
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故乡的变化之大,看得见摸得着,但无法细数。
今年七月底,我去到云南昆明,一场饭局的席间,巧遇多年前在道县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一位福建商人洪,他甚至还记得自己曾在汽车站出口右边的道县国营旅社住过一个多礼拜,说旅社门口就是粮站,云云。我告诉他,那是过去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叫潇水中路,现在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但繁华之景不仅不逊当年,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当年街上时不时有一伙身穿喇叭裤和花衬衫的小青年跟另一伙为了些鸡毛蒜皮之事打架斗殴的场景,现在肯定看不到了。
我在二中读中学时,道县县城大致就是潇水路从北到南一条街。北到道县一中门口的寇公街,南到纺织厂门口的小江口。连通这条路上的东西向的街道,出奇地短,短到简直不能称作是一条街道。虽然那时车少,但每天一到上午九点以后下午五点以前,潇水路上总会被挤得一团糟。小偷小扒者自然也就有了下手的机会,尽管那时大家身上都不会有多少钱。
清早是安静的。可城市的安静也安静得跟乡下不一样,因为,城里一大早就有了叫卖声。“油炸粑粑麻圆泡,味道好得很”,担着箩筐走巷卖早点的人,一路叫唤的声音充满诱惑,可我一个穷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少得可怜,哪里舍得买呢?
“我先走了吼”,“到寡婆凉亭后,边歇气边等你们”。
“好的,我们也马上走了”,“你边走边等,我们走快点追到你就是”。
这样的对话,是道县人都听得懂。
何为“寡婆凉亭”?相传,好多好多年以前,有户人家家运不好,孩子出生后一个个夭折了,没几年,丈夫也因一场大病先她而去,留下这家的女人一人守寡。家里又穷,无以为生。同村人甚至娘家人也认为她命硬,都不愿挨近她。她只好到城里白天乞讨为生,在南门郊外去往五洲的'路边搭了个窝棚,晚上就在棚子里打个盹。年复一年,她将乞讨时一毫一毫攒下的钱,请人盖了一座给进城和出城的路人躲雨歇凉的凉亭,期盼用多做善事来为自己赎清“罪孽”,以图来世过上好日子。据说,这便是“寡婆凉亭”的来历。
久而久之,“寡婆凉亭”固化成了县城南郊去往祥林铺鬼崽岭和江华、江永与贺州八步的207国道边上的一个旧地名。跟县城北郊,道县人北上市府、省城和与207国道分道、经323省道西去寿雁和东升机械厂、跃进机械厂以及桂林、全州、灌阳的必经之地“拖拉机站”;还跟县城东郊,从道县至宁远的323省道分岔去往蚣坝和湘源温泉的岔路口——-道县籍作家奉荣梅女士笔下的“零公里”一样,它们早已成了道州人心中抹灭不去、万人皆知的地理坐标。甚至可以说,她们犹如从不同方向进出道州城的“城门”,往内是城里,往外是乡下。
可如今不一样了。比潇水路宽得多的道州南路、道州中路、道州北路,南延到道贺高速与厦蓉高速交叉形成的道州高速出口,北延到富塘的最北端。过去城郊以外的“寡婆凉亭”“拖拉机站”,现今都早已包融在城市之内了。加上其他东西向、南北向纵横交错的街道,结成互联互通的网格。人多,车多,路宽,所以路畅;楼高,灯亮,树绿,所以景美。故乡的城,已完全不是原来的城了。城市扩容了,高速路口、汽车北站、火车站广场等地名,成了道县人描述自己城市的新地标。潇水河上,东风大桥还在,浮桥还在,但是,潇水二桥有了,三桥也快有了,听说四桥也有了规划。红军墙还在,西洲公园还在,但是,公园便民的配套设施焕然一新,真正成了市民们喜爱的城市公园。特别是矗立在爱莲广场上的周敦颐铜像,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充满自信。
“甜酒、鸡蛋、羊角粽,味道好得很”。
昨天,我又回到故乡。晚餐与同学喝酒喝高了,今天一大早,虽然被一阵熟悉的叫卖声从睡梦中喊醒,但依然觉得格外亲切。起身来到窗前,把窗推开,晨风袭来,我仿佛闻到了这个城市的芳香。
篇13:900字高一散文;故
把向别人借来的面具还回去把
想想我们曾互不相识,又何必苦苦相逼。
如果说,我们在这世界上苦苦挣扎是源于一种欲望,那么我的彻悟又不就是一种放下?
如果说这些贪婪与欲望,归根结底,都仅仅只是源于对他人的认同的渴望。那么我的放下又何尝不是一种彻悟。
假使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荒诞的梦境,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浮云,那么我的彻悟,是一种灵魂的解脱,更是一种自我的放任。
挣脱那勒入血肉的面具,一起都已回不了头。
他们说,一切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我不懂,结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开始?
撕掉,我早已厌倦的面具,释放,最纯粹的真我。一切伪装不再有意义,一切角色都只是无趣的规则,一切的欢容不再有泪痕,一切宁静都将爆发,然后露出扭曲的面容。
那迷雾中散不去的阴霾,有谁在绝望,哀求着却找不到方向,最后彷徨,不再相信希望。
毁掉吧,都毁掉,不再有黎明,也不再有破晓,释放那压抑着的煎熬,把一切面具焚烧。毁掉吧,都毁掉,这无趣的世界,只有毁掉,才有涅盘。
谁在冷落无人的街头徘徊,又有谁在苦涩呜咽中无奈;谁在纸醉金迷中烂醉,又有谁在地狱的尽头渴望重生——后记
篇14:故梦的散文
故梦的散文
周一中午的麦当劳。
天津市最繁华喧闹的南京路与每个来天津旅游的人都会或情愿或被逼无奈地游览的滨江道交口,号外的二楼。
和一般麦当劳不一样,这里不消费却小憩片刻的人反倒占了大多数。最吸引人的是二楼一处环形观光玻璃,使二楼的每个座位都能顺着南京路遥望不知哪里的灰色天空。
这本该是最繁华热闹又轻浮的地方,却在临窗的角落坐了个有点不一样的人。
我坐在他对面,不起眼的沙发座上,正百无聊赖地眯着眼休息,等待再一个忙碌下午的到来。我带着耳机,双腿微微打开,左腿随着音乐节拍微微晃动。车如流水马如龙,滨江道似乎是条永不停歇的街道,我自幼便在这附近读小学,住得也不算远。每个像我一样的天津孩子都基本对滨江道了如指掌,我也一样。正因我们厌倦了,不解金秋时节往返不休的游人到底热衷天津的什么;正因我们耐烦了,才越发觉得和平、这天津市的中心这样轻浮,就像这个社会一样。
公车永远满载着前行,行人的交头接耳永远被淹没在高低起伏的汽笛声下,营口道站四个出口永远充斥着吵闹和匆忙。人们捧着手机低着头,开口闭口永远是着急和着急、还有着急。我和他们一样,着急呀。可我们在急什么?
急呀,急着上学、急着下学、急着写作业、急着开始新的一天、急着吃饭、急着睡觉、急着嬉笑怒骂、急着体会那些抓都抓不到的转瞬即逝的风一般的情愫。急呀,急呀,不停呀。
就在这时候,我注意到了那个男子。
他叼着一根薯条,含在口中却没有嚼,两眼放空盯着十字路口。他不是在找人,也不是在等人,只是一个人发愣罢了。这却让我好羡慕。这最最轻浮最最虚幻的嘈杂中,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我带来一丝莫名的哀默。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没来由地疼着。
我再抬头时,他已经走了。就像梦一样离开了。却为我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情感。
我想,他可能是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才会露出那样的眼神。他走了,却把我留下,把我留在这里,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总想开口唤他。唤什么?大哥哥?先生?您?我被留在沉思里。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我听着故梦,突然心很疼。浮躁剥落了我这个年纪该有的忧愁哀怨,现在还有哪个女孩有这样的'闲心。周一的中午坐在麦当劳里一个人沉思呢?
我们总是如此无法满足。渴求着各种爱。友爱,关爱,恋爱……我们像个空洞,不断掠夺不属于我们的来填满。
但其实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你自己完全可以填满自己。只是楞个神,回到很久以前的那个时候,枕着黄粱梦一个春秋。
我想,可能有一天我忽然回头就会发现那个跟我合唱的人。这场故梦里,人生如戏唱,定有人登场。既然我们是戏子,为何不能做个喜欢的梦?
好想,好想。化作一只鸟儿去飞翔,任身后撕号哭喊也追不上。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摆脱这一切,去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会一个梦里的人。多好。
我站在南京路脚下,我望着摩天大楼间那小小的一小缝天空。
从现在开始起步吧,顺着南京路,向前走。先走到大连。
为什么是大连?
我突然很想很想花洛。
但不是想这个人,而是想我那一段可以因一个人不痛不痒的一句话,花一整个下午做一个梦的日子。
我想做一个梦,梦里有没有你,都无所谓。
任身后撕号哭喊也追不上。
追不上,谁也追不上。
篇15:浓浓故乡愁散文
浓浓故乡愁散文
即使是在夏天,北方的夜,亦凉如水,更别提现在只是南方的春天――南方的油菜花和樱花应该开的正旺吧?这几天路边的雪已经开始化了,北国之春也临近了。
这些年,远离家乡工作,除了春节,没能家陪年迈的母亲过任何一个节日。今年回家过年,出门时依旧那么恋恋不舍,竞有种不肯离去的冲动!这哪像年轻时候,总是想着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啊!也许,这就是思乡的情素吧。
家在南方一个古城城南的十几里的一个偶尔热闹的小村庄。一旦回到家乡,回到曾经生活的村子,那些石桥、木桥、古树、黑瓦、木壁和黄土墙对我来说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而那静静的山和清清的水,搅起满河波澜的苍桑的木浆,和着撑船人的嗓子,让久别家乡的,仿佛是到了梦境。伴着童年时的记忆在这山间的小路上慢行,聆听河水流淌的乐曲和微风吹拂起的音符,感觉着熟悉的泥土味道,清新的油菜花香……找个油菜花丛钻进去,摘一些紫色的草籽花编成花环,然后曲肱而忱,望天畅想,这该多么地惬意啊!
村子小路尽头,是靠近河边的一小片空地,穿过溪上的(破旧的')老木桥,是这个村子唯一的小学校,也是我们家曾经的住所,一个幸福的家!回到家中,父母关爱的话语和慈祥的微笑都会让我的心里悸动。儿女的生活过的好,才是他们的喜悦,而他们,却只是在期盼和守候――期盼儿女的归来,守候我们的幸福――这仿佛已然构成了他们的一个世界。
小时候农村的夜晚是会经常停电的。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会把席子在屋外的草地上垫好,拿出他上学时候抄写的歌本,点上蜡烛,教我们唱歌;或者,拿出他喜欢的笛子、二胡,吹拉出乡村的天籁!我很怀念这样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多么希望他能够再次地坐在我们兄妹三人的面前,教我们唱歌,给我们吹拉出他喜欢的曲子,从他指下流出的,不仅是希望的音符,还有他对我们三兄妹的期望,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只是如今他和我们,却已是在不同的世界里了。相隔越久,思念越浓!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够在他的坟前跪坐着,给他也拉一段他曾经喜欢的二胡呢?
现在啊,乡愁就是一缕缕电波,我在东北这头,母亲在湖南那头;现在啊,乡愁就是那一礅矮矮坟墓,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
忍不住了!喝一杯酒!让泪流满面。
★ 静候岁月生活随笔
★ 笔下漫记散文随笔
★ 古道的随笔散文
【故乡的原风景随笔散文(共15篇)】相关文章:
地之仇的散文2023-07-09
散文雪粒随笔2022-07-10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2023-12-06
人生解读的随笔散文2023-06-01
羊杂汤优美散文2023-07-06
二月里的玉兰花散文随笔2023-04-01
感恩的散文朗诵稿2023-11-16
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岁月的伤痕2024-05-01
春游漫记作文2022-06-10
清明雪杂文随笔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