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

时间:2023-01-24 07:45: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合集7篇)由网友“哈库玛塔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

篇1: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

【摘要】如果能充分做好导入这一重要环节,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导入 求知欲望 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前,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或方式,引导学生较迅速和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这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优秀的教师,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都会或多或少的设计好这一环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期待,使课程内容得以顺利地展开。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的确,如果能充分做好导入这一重要环节,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能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课业繁重,下课后有的学生忙着讨论、消化上节课的内容,有的则彻底放松,投入到课间活动中。总之,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在新学的内容上。因此,在上课开始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一些得当的、合适的、较强的信息刺激,去控制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心理活动,尽快地把学生的积极性与兴奋点转移到学习的任务之中,把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入到学习之中,并使之在课堂中保持下去。

例如,我在讲授《高祖还乡》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大风歌》的视频,“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音乐声激起了学生心中的豪情,隆隆的战鼓声把学生带进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这一段视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而且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的教学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对本节课充满期待。

我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先用语言引入:“有一位没落的君王因为一首词而直接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接着,我又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在凄美的意境中,学生凄怆感伤不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帝王沦为阶下囚后带血的哀愁。这样的导入,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积极性,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承上启下,搭建桥梁

语文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很注意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在设计导入语时能兼顾前后单元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承上启下地导入新课,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

在学习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非攻》一文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不义战争是人类一个可怕的梦魇,它往往使战争的承受者遭受深重的灾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墨子的兼爱思想,感受到了先哲的无差别、无等级的爱。今天我们沿着墨子的足迹,感受他反对正义战争的非攻思想。”这样的导入起到了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系统学习墨子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四、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正如课堂上一样,有许多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都会直接或间接的预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和学习动机,使其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讲明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并自觉的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文句式》时,我设计的导入语采用了文言文的形式:

岁在辛卯,仲冬八日,聚于师大锦园之二一一室,习句式之文言也。

大考在即,情为之所驱。恳之切之,学之不倦。生之勤奋者,所在皆是也。

明岁夏日,应汝等宏图大展之时,成就天骄之路。幸矣!

这段导语中包括文言文的几个特殊句式,这就与将要讲的内容相吻合。另外,导语中,既包括了上课的时间与地点,也饱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福之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适当的课堂导入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不恰当的课堂导入对学生们的学习不仅是无用的,还会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

例如,有些老师不注意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时间的要求,出现了滥导、误导,不导等现象。即要么导入时间过长,要么导入时间过短,要么导入的内容与将要学习的课文关系不大,甚至脱离了主题。有的老师甚至把导入这一环节干脆省略掉了,上课以后,直接让学生打开课本。由于缺少必要的“过渡”,学生的思维一时不能集中到课堂上。这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课堂导入既是一节课开始的“起点”,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材施教,精心设计一个趣味、新颖、生动的课堂导入方式,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篇2: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一、直接式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例如在讲《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六课《猫》,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95页。”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四、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对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但纵使多情而美丽,有一天,它终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在作家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狼》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样是蒲松龄的文章《山市》,我却采用了对联的方式导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位文学家?

篇3: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导入:可用多媒体显示“陈涉起义”“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导语:介绍刘邦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 209 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

《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请看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 点评:在这样进行了背景简介后,学生对课文就更易理解了,为学习新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篇4: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犹如小说中的序幕,元杂剧的“楔子”,乐曲中的引子、演讲者的开场白,起着激发兴趣、酝酿感情、创设情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巧妙、恰当的导入语,你就向课堂教学这个艺术的殿堂迈进了一步,并且会在教学艺术之路上走得轻松,走得自信,走得潇洒,走得快乐。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语,现将自己积累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语分类举例如下。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

在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东方之珠》。听完歌曲,我说:“同学们,这首歌里有这样几句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东方之珠是香港的别名和美誉,这个称号除了形容香港之美,也形容香港经济之繁荣。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那么香港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的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故事导入法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魅力,用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教学《小狗包弟》时,我用“”小故事来导入。

故事一:某村某日白天,有个老太婆在家绣花,因为眼力不好,加上房屋比较封闭阴暗,于是就点上油灯。后来,被逮捕了。罪名是:大白天的你都点灯,你这不是影射社会主义黑暗吗?

故事二:街道上一个阿姨,每天胸前别着一整排毛主席像章出门上班。有一天走在路上,其中一个陶瓷的像章脱了胶,掉在地上摔碎了。她跪在原地哭喊了整整一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批斗的命运。

故事三: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不得不水沟藏身的故事,被人划为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这位老师的罪名是:歪曲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些故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很多荒.唐可笑的事情在那个特定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时期的人们的生活。

篇5: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1、《窦娥冤 》 情景导入:投影相关图片内容:刽子手押着披枷带锁的窦娥上场的照片,窦娥抢天呼地、即将受刑的图片,窦娥含冤而死、漫天飞雪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剧照。图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死的窦娥,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剧本去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悲惨故事,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

2、《苏轼词两首》 情景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

篇6: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可直奔主题。我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代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直观形象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实物、等教具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第 一生学习兴趣。如上《核舟记》一课,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像普通桃核这样的实物,给学生易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草莓》一课时,我放视频《摘草莓》让学生观赏,孩子们身临其境,一下子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巧设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我在上《孙权劝学》是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积极讨论自然就能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四、情境导入法

我在上课时经常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如上朱自清的《春》。我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万木竞秀这都是描写春天的,万物复苏的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百花争艳的春天洋溢着幸福和甜蜜的。(课件播放):

春夏秋冬又一春,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朱自清散文《春》的句子,是不是很有韵味儿啊。我们今天来学习朱自清给我们写的《春》,看看现代着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是如何的.?接下来,我们细读课文,加以领略。这样,自然引入课文,学生学习兴趣甚浓。

五、谈话导入法

学习《荒岛余生》时让学生谈一谈野外生存;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用心找寻,许多名言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用优美语言导引,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如《春》的导语: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六、新旧联系导入法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第 一 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教无定法,孟子曰:“教也多术也。”语文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只要适合具体课文,适合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学习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好方法。作为教师,巧妙构思,灵活地设计教学导语,才能做到“先声夺人”,领会到“导语之妙”的精彩。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

篇7: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文\张敬茹

摘 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开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高低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为此,很多语文教学同仁纷纷探索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大大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现将个人的感悟与体会总结、分享如下:

一、由精彩的描述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细致的描述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由课间活动中转移、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在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指引下,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上来。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描述了兰亭优美的自然风景:远处山峰高峻、树林茂盛,近处长有高大的竹子,清澈湍急的溪流则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兰亭的四周……王羲之同友人在兰亭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境界,揣摩东晋名人大家的意志情感与人生感慨。

二、由逸闻趣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熟,但他们仍对周围的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望,更对一些名人趣事有着极大的兴趣。鉴于高中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语文教材背后蕴含的丰富史料作为新知识、新内容讲解活动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于相关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在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就向学生讲解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故事:公园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一职的时候,()有人劝说陶渊明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上面派来了解情况的人。因看不惯官场上的歪风邪气,陶渊明发出“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的感慨,弃职而去。自此之后,陶渊明彻底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终老田园。

三、由相关诗词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利用同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诗词,还可以借助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初步对新内容形成大致的印象与感知,由于兼具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一方法同样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赤壁有关的诗词名句,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学生给予了我热烈的回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

古名。”

诗词的联想与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趁势,我向他们讲解到“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很多诗人词人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明以赤壁这一地名为题,实则是抒发内心感慨、怀古咏史之作,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苏轼的《赤壁赋》。”如此,通过相关诗词的回忆与联想,也巧妙而轻松地实现了这节语文课的课堂导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粗浅感悟,还望有志之士大方赐教,给予我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胡跃。丰富课堂 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2011(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上册论读书说课稿

《论语》教学设计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鲁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十教案

《马说》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总结学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合集7篇)】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2023-11-24

人教三年级语文上教案2023-12-26

国学教学设计2022-05-05

孔子学生演讲稿2022023-01-15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2024-04-27

西江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2023-12-06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3-11-26

初二上册语文比较阅读《从军行》教案2022-12-18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3-03-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