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对策研究(精选8篇)由网友“雨季落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夏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对策研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夏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对策研究
夏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对策研究
研究表明:夏播玉米生育期长短与播期、品种、墒情和气温等有关;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为100d左右,可分苗期、穗期、花粒期3个阶段;夏玉米高产配套技术:选用高产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及时播种,力争一播苗全、苗齐、苗壮,施足底肥,重施攻穗肥,先“控”后“促”,抓好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和防旱排涝.
作 者:郭永英 Guo Yongying 作者单位:濉溪县四铺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濉溪,2351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5(21) 分类号:S513 关键词:夏玉米 生育特性 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篇2: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
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夏玉米;无土育苗;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夏玉米无土育苗方法,并结合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总结了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的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选用中晚熟品种、培育壮苗、移栽苗龄不宜太大、移栽适宜密度7.80~8.25万株/hm2,最佳氮肥施用量为施纯N150.0~187.5kg/hm2,以期指导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支柱粮饲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而通过改革栽培技术,增加科技投入,依靠提高单产保总产,是玉米生产的迫切要求。试验研究证明,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是玉米栽培上的一次革命。育苗移栽播期可提早15~20d,成熟期提早7~9d,千粒重提高55~60g,增产13%~15%;育苗移栽可使植株基部节间缩短,次生根增多,较直播玉米株高矮32.4~65.0cm,穗位降低25.6~60.0cm,单株叶面积较小,抗倒伏能力增强,利于密植夺高产;育苗移栽可避免6月下旬多雨年份“芽涝”,抵抗玉米生育后期的风灾,也可在6月严重干旱年份保证玉米适期播种,正常成熟,获得好收成。实践证明,夏玉米育苗移栽既是实现正常年份高产优质的措施和特殊年份提高抗灾应变能力的科学手段,也是保护地区季节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无土育苗方法
在靠近大田的空闲地上作畦,畦宽1.5~2.0m、畦深6cm,畦四周筑埂,畦底铲平踏实,畦一头开一排水沟,畦长视苗量而定,畦内放6cm厚腐熟好的土杂肥,踏实,铺平,把浸好的玉米种均匀播种在育苗基质上,在种子上再盖一薄层烂草末。为防地下害虫,播前或播后在育苗基质上喷浇250倍的敌百虫或1000倍久效磷药液,播后浇足水,播后第2天、第3天下午各喷浇1次水,直至出苗,齐苗后一般不再浇水。
苗床播种密度,应视计划的移栽苗龄而定,苗龄长的播种密度宜稀,短的宜密。五叶期移栽,据试验以播410粒/m2左右为宜,1hm2需秧畦净面积180m2,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50。此播量在畦内按6cm行距、4cm株距摆播为好。育苗基质厚度以6~7cm为宜。
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中晚熟品种,育苗移栽可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2培育壮苗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一是播前精选种子,尽可能使用饱满而大小一致的种子,可分级播种;二是育苗基质要较肥沃,一定要用腐熟好的烂草末;三是用锌肥和磷肥浸种。
2.3移栽苗龄
育苗移栽的苗龄,据笔者用登海1号所做的5因素(移栽苗龄、前期追肥苗龄、后期追肥苗龄、移栽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5水平(苗龄3~7叶、前期追肥苗龄5~9叶、后期追肥苗龄10~14叶、密度5.25~8.25万株/hm2和纯N150~300kg/hm2纯氮)的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3~7叶移栽,各种水平间的产量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直观分析,3叶移栽的(4个小区)平均产量9057.0kg/hm2,4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105.5kg/hm2。5叶移栽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030.5kg/hm2,6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8590.5kg/hm2,7叶移栽的(6个小区)产量6376.5kg/hm2。综上所述,3~6叶移栽,苗龄对产量影响不大,苗龄达7叶,产量开始下降。据试验,3.72叶移栽的平均产量9504.0kg/hm2,7.5叶苗龄移栽的平均产量5038.5kg/hm2,大苗比小苗减产46.9%。
2.4增产密度
在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中,在移栽密度5.25~8.2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直观分析,在其他4因素变化的环境中,5.25万株/hm2的(3个小区)平均产量7711.5kg/hm2,6.0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6985.5kg/hm2,6.75万株/hm2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287kg/hm2,7.5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810.5kg/hm2,8.25万株/hm2的(1个小区)产量7711.5kg/hm2,说明该品种育苗移栽的适宜密度为7.50~8.25万株/hm2。2.5合理施用氮肥
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据笔者在上等肥力田块所做的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全施150kg/hm2钾肥,按氮、磷比1∶0.5施用磷肥,玉米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在187.5kg/hm2以下时呈正相关,在187.5~300.0kg/hm2时呈显著的负相关。直观分析,施纯N150kg/hm2的产量7704.0kg/hm2,施纯N187.5kg/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912.5kg/hm2,施纯N225.0kg/hm2的(13个小区)平均产量7227.0kg/hm2,施纯N262.5kg/hm2的(9个小区)平均产量6850.5kg/hm2,施纯N300.0kg/hm2的(1个小区)产量5827.5kg/hm2,说明在上等肥力田块中,登海1号育苗移栽的最佳氮肥施用量是施纯N150.0~187.5kg/hm2。氮肥用量与前期追肥叶龄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亦即早追肥用量宜少些。
篇3:黄顶菊生育特性研究
黄顶菊生育特性研究
人工播种黄顶菊,研究其出苗及生育特性.结果表明,黄顶菊的`出苗期从4月3日至11月8日,幼苗生长比较缓慢,8月28日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开花,8月18日以前出苗的黄顶菊所结种子能发芽,7月17日之前出苗的其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之后发芽率明显下降.
作 者:樊翠芹 王贵启 李秉华 苏立军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杂草科学 ISTIC英文刊名:WEED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Q945.3 关键词:黄顶菊 出苗期 开花 发芽率篇4:武运粳23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武运粳23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武运粳23”是武进农科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晚粳品种,丹阳市皇塘镇于进行引种,示范.通过总结分析,介绍了“武运粳23”的生育期,品种特性和产量表现,以及该品种的生育点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供相似生态区推广时参考.
作 者:姜叶玲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212327 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5 关键词:水稻 武运粳23 特性 栽培技术篇5: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39号生育特性分析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39号生育特性分析
根据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育种试验基地-宁春39号田间生物学调查资料、室内考种资料、品质化验资料和各地试验种植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春39号的.群体动态、产量结构等都与众不同.此外,它还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条锈病、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
作 者:孙占波 唐健 李奇峰 曹彦龙 汤忠 李前荣 伍昌 作者单位: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宁夏,永宁,750100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512.1+20.29 关键词:春小麦 宁春39号 生育特性篇6: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
选择陕西关中地区推广的10个玉米杂交种,在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对其产量、不同器官对籽粒氮转移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10个杂交种进行分类并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品种,对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同一施氮量处理下,在玉米生育后期,不同品种各个器官的干物质和养分转移有很大差异,对H-H型'户单4'来说,灌浆期开始后除籽粒外的所有器官都是“源”,且植株还有较高的.吸收氮素的能力,而L-L型'豫玉22'和H-L型'户单'在灌浆开始后有一段时间茎仍然作为“库”存在,且植株吸收氮素的能力下降.
作 者:徐祥玉 张敏敏 翟丙年 李世清 李生秀 XU Xiang-yu ZHANG Min-min ZHAI Bing-nian LI Shi-qing LI Sheng-xiu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刊 名:西北植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年,卷(期):2006 26(4) 分类号:Q945.18 S513 关键词:玉米 品种差异 干物质 氮素累积 分配篇7:我国玻璃包装废物产生特性和回收对策研究
我国玻璃包装废物产生特性和回收对策研究
目前,玻璃包装废物的市场价值较低,难以依靠以自发自愿为主的市场化回收体系很好地回收各类玻璃包装废物.从玻璃包装行业特点入手,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必要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我国玻璃包装废物的流向特征、环境特征和产生数量特征,分析了玻璃包装废物回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回收玻璃包装废物的两个关键控制环节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强化玻璃包装废物的环境管理和循环利用提供支持依据.
作 者:周炳炎 金雅宁 李丽 ZHOU Bingyan JIN Yaning LI Li 作者单位:周炳炎,李丽,ZHOU Bingyan,LI Li(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金雅宁,JIN Yaning(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刊 名: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英文刊名:RECYCLING RESEARCH 年,卷(期): 2(6) 分类号:X705 关键词:玻璃包装 废物 产生 特性 回收篇8:微波辐照选育L-乳酸高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波辐照选育L-乳酸高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采用水循环冷却器,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400 W,辐照时间3 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L-乳酸产量为115.8 g/L的突变株W3-9,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7.98%,连续遗传8代,产酸性状稳定.通过原始菌株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实验,可知微波辐照后的菌株生物学特性发生部分改变.
作 者:张兴 王鹏 徐伟 ZHANG Xing WANG Peng XU Wei 作者单位:张兴,王鹏,ZHANG Xing,WANG Peng(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徐伟,XU Wei(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76)
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4(3) 分类号:Q684 关键词:微波辐照 诱变效应 干酪乳杆菌 L-乳酸 生物学特性
【夏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对策研究(精选8篇)】相关文章:
大豆高产栽培与微肥的关系2022-12-27
农作物无害化施肥技术农科论文2022-05-07
农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2022-08-26
乡农技推广年终工作总结2022-05-06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2022-06-29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2022-11-25
“进村入户”大走访调研报告2023-12-20
农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2023-05-28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2022-04-30
花生新品种豫花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