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锦集9篇))由网友“知名不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规律,掌握和了解教师下一节课上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例如,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上到 ‘reading’部分时,学生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当是:1.要解决生词的拼写和读音2.熟读短文和对话3.对短文和对话的大意有所了解4.完成一定的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通过听录音,跟录音拼读单词和词组,跟录音拼读短文和对话,解决语音语调问题。查辞典,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大意,对照题目去阅读,力争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五.预习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则更加重要。
就拿英语来说吧,新教材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所学内容。这四个方面教学课堂安排结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根据教学要求和结构,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听录音,力求听得懂,即使听不懂,也要听懂句子的读音。基本上达到能模仿录音的程度,然后再跟录音朗读。接着再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心阅读,努力掌握其大意。例如我们在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首先要听录音,解决生词和词组的读音和拼写。接着听录音,模仿录音,达到能阅读 Reading部分内容的程度,最后借助所学词汇和辞典,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其大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正是预习的必要性所在。对照目标,找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最后,可以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同时学生还要积极投入,善于联想。例如,学生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 时,会遇见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ran out of the building (三个穿警服的人跑出大楼)时,这里的in表示穿着,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和in red ,in school uniform 联系起来记忆。又如,学生还会遇见stop taking notes 这个句子,学生还可以自己区分以下stop to do 的用法。如果自己区分不清楚的,就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阶段预习方法
阶段预习主要可以采取看标题、读目录、读概述、读提示语、读结语等办法。从章节目录的大小标题中,大致了解全书或某章节的内容。有些书在章节之下写有各章节的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章节的中心思想,比标题具体得多。进行阶段预习有助于学习做好心理与物质方面的准备:
经过这样的预习,对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量、难度、编排方式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
据此而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包括图表及参考资料等。
便于制订出科学的(短期)学习计划,协调各科的学习时间,提高对学习活动的预见性。
学期预习方法
粗读一遍教材,结合目录,自拟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的要求及自己的学习经验明确学习对象
结合练习题细读教材,确定每章每节的重点
将每章每节的重点知识依据一定的原则归纳在一起
记忆那些理解准确的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
篇2:课前预习的方法与重要性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预习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多地把握知识,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
一、要妥善安排时间。
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要明确任务。
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 一般有: 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 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三、要看、做、思结合。
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从而使自己对新教材的“初步加工”有深刻印象。
做好预习工作,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 解决的办法是: 1、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了甜头,取得了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 2、是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 3、是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花大量时间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时间预习。其实,这种同学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预习”上,因为前面一个圆环“欠债”,而影响了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行。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点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了许多,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4、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原因,时间太紧,对于自己擅长也不一定要课课预习,不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像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预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浏览教材;
(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
(3)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
(4)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5)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例:学习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可按上述五个步骤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填写下面的内容:
(1)浏览教材的初步印象:本节教材比较重要,有一定的困难。(作者注:教师一般用两堂课完成这节的教学任务。)
(2)本节预备知识:已学过的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何谓平面的斜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3)本节内容提要:①三垂线定理;②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③两上定理的应用。
(4)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三垂线定理的证明及两个定理的应用;②难点--一时分不清各条直线之间的关系。平面内的直线a一定要过斜足o吗?
(5)课堂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①证明定理的方法:如何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达到判定直线与直线垂直的目的;
②应用两上定理证题的步骤是什么?
(注:①三垂线定线及其逆定理是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研究空间图形时,常常利用它们把某些空间图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计算问题。此外,有些证明题中,也常常用到它,因此,要求学生牢固掌握。②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同步线面垂直证线线垂直”的方法。这个方法很重要,老师会提醒学生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应用定理的思维过程是:“一定”--定平面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二找”--找这个平面的和垂线、斜线及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三证”--证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射影垂直。(若应用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时,则是要证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斜线垂直。)
针对不同的学科,还可有其他预习程序
如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就有所谓八步预习法。这八步是:第一步读,即默读或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难词、难句;第二步查,即查工具书,为生字注音,为难词注释。第三步抄,即抄写课文,抄写时写一行空两、三行;第四步填,即为生字的注音、难词的解释填定在空行的相应位置上。第五步再读,可以大声朗读,多读几遍,难句与特殊句式便笔译于相应的空行里。第七步再抄,即把难词、难句,尤其经查阅工具书后仍不甚了然的词句抄在本上,便于教师了解预习情况,也便于听讲时重点记录。第八步想,即在上述七步的基础上,想想课文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初步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例:语文课还有所谓单课四步预习法:第一步默看,即看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第二步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性问题。第三步默读,即带着问题(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默读课文,看到课文中能解答问题的部分便划上记号,并做必要的眉批。第四步笔记,即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
这样有步骤地扎实地充分预习,一是准备充分,听课主动,能提高听课效率;二是对老师的启发提问能迅速反映,记录也能抓重点;三是课后复习有主次,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四是能培养自学能力,有益于智力开发。
自学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
预习的好处有四: 第一,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三,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 第四,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预习中要有侧重点,主要了解课文的一般内容,找出疑难点,并标上记号,听课时就有了针对性。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这种学期预习主要是要了解一下要学习的新知识体系,摸清自己的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来进行。这种预习一般利用节假日进行。
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预习还是不会奏效。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预习,不宜过多,不要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细节。否则会有反效果。因为,预习过多过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拼命讲课,学生却觉得“我都学过了”,没有听课兴趣,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低年级小学生的功课并非难到不预习不能理解的程度,与其一直往前预习,不如把学过的内容多复习,确实弄清楚,并加深理解,彻底记住。因此,低年级小学生以预习占二分,复习占八分的比例最理想。
预习要防止过粗的偏向。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预习还要防止过细的倾向。有的学生预习某门学科花的时间很多,以致认为课堂上没有什么可听的了,这会降低听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虽然预习过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有利,但这很可能挤掉了别的学科的学习时间,而对别的学科学习不利。
从预习的基本程序,合适的预习深度应当做到:
(1)重温有关的旧知识,扫清听课障碍;
(2)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
(3)找出不明白和需要深入学习的问题。
篇3:中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常用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开始也进行了预习,但很难坚持。有些孩子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还有的觉得预习太难了,所以放弃了预习。我认为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预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规律,掌握和了解教师下一节课上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例如,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上到 ‘reading’部分时,学生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当是:1.要解决生词的拼写和读音2.熟读短文和对话3.对短文和对话的大意有所了解4.完成一定的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通过听录音,跟录音拼读单词和词组,跟录音拼读短文和对话,解决语音语调问题。查辞典,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大意,对照题目去阅读,力争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五)预习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则更加重要。
就拿英语来说吧,新教材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所学内容。这四个方面教学课堂安排结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根据教学要求和结构,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听录音,力求听得懂,即使听不懂,也要听懂句子的读音。基本上达到能模仿录音的程度,然后再跟录音朗读。接着再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心阅读,努力掌握其大意。例如我们在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首先要听录音,解决生词和词组的读音和拼写。接着听录音,模仿录音,达到能阅读 Reading部分内容的程度,最后借助所学词汇和辞典,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其大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正是预习的必要性所在。对照目标,找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最后,可以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同时学生还要积极投入,善于联想。例如,学生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 时,会遇见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ran out of the building (三个穿警服的人跑出大楼)时,这里的in表示穿着,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和in red ,in school uniform 联系起来记忆。又如,学生还会遇见stop taking notes 这个句子,学生还可以自己区分以下stop to do 的用法。如果自己区分不清楚的,就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中学生常用的课前预习方法
(一)阶段预习方法
阶段预习法是学习者以概要了解为目的,对近期将要讲授的功课内容从整体上进行粗线条式的浏览,以求得初步印象的一种预习方法。阶段预习法一般以章或单元为整体单位;而像历史、地理等科目的预习则可以截取某个相对完整的时代或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阶段预习的单元。
阶段预习主要可以采取看标题、读目录、读概述、读提示语、读结语等办法。从章节目录的大小标题中,大致了解全书或某章节的内容。有些书在章节之下写有各章节的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章节的中心思想,比标题具体得多。进行阶段预习有助于学习做好心理与物质方面的准备:
经过这样的预习,对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量、难度、编排方式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据此而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包括图表及参考资料等。便于制订出科学的(短期)学习计划,协调各科的学习时间,提高对学习活动的预见性。
(二)学期预习方法
学期预习法是指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一本教材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即学习者学会自己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自己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习题,从中培养自学能力。运用学期预习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粗读一遍教材,结合目录,自拟课程大纲根据课程的要求及自己的学习经验明确学习对象结合练习题细读教材,确定每章每节的重点将每章每节的重点知识依据一定的原则归纳在一起记忆那些理解准确的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进行学期预习,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初三及高中的学生可以尝试。最好先选择一科进行,一是弱科,一是拿手科。初步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再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学科。不必纠缠于知识难点与难题,预习的目的不在于精确地掌握细节知识,而在于培养从整体上驾驭教材的能力。预习完一科后,应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及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当教师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只要能明确这一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就达到预定的目的了。
篇4:课前预习方法是什么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科目,要想获得出色的成绩,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学会对遇到的一切问题“挖地三尺”,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这种方法预习新课,特别是预习内容较难的新课,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应用目标问题预习法,同学们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三.以问导读法
同学们在预习中可以结合课本的“预习”、“思考练习”、“阅读提示”内容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课后的提问、练习等,先列出这一课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向导”,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反函数”一节的预习中,根据预习提示和书中的小节标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反函数是不是函数?什么事反函数的三要素?
2、反函数与原函数有什么关系?
3、是否每一个函数都有反函数,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呢?如何判断?
4、如何去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你能总结一下吗?
5、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除了这种表示方法,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6、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关于Y=X对称吗?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反函数这一节的主干内容了。
四.三级目标法
从江苏某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李旭同学说,他采用目标问题预习时,常用三级目标的方法。所谓三级目标,一时提出问题;二将问题系统化;三是对重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索。首先,翻开课本,先把想到的问题都记下来。比如,预习函数这一课,看到标题或书中的图形,脑子里自然地会有“函数可以画图吗?”、“函数有什么作用?”“什么叫做函数?”、“函数应该怎样表达?”等等问题,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接着,再把记下来的问题进行整理,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比如上面的四个问题,一般先了解函数的定义,进而了解表达式,图形,然后再探索它的用法。这样,经过整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这一节课文内容的提纲了,然后再按这个问题的线索进行预习。
篇5:课前预习方法是什么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虽然也进行了预习,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预习时只是马马虎虎翻了翻书,走的是形式。在预习的环节中,我们不仅要初步读懂教材,还需要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对所要学的知识做一个初步的归纳。因此,不妨设计一个表格,将知识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可以取得良好预习效果。
篇6:高中政治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要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课后需要及时巩固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高中政治学习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的新授课,我们学生自己复习的形式主要是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其中日常复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复习形式和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
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搞好日常复习。其次是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可以按照笔记把知识编制成简明扼要具体直观的图表,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总之通过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就能实现局部到整体,整体到局部知识的相互转化。
名词概念如何准确理解
(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3)第二修饰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这表明两层意思: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因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样,我们也就能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了“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外延。
篇7: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1、有利于巩固旧知促进新知。就小学高段英语而言,要以终身学习的视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前预习不仅仅是预习新知,更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巩固,学生在预习中对旧知进行梳理,概括,总结,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于新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难点。学生在预习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知识难点,一旦学生带着这些难点去听课,就会比较专注该知识点的接收理解和消化,有利于新知的掌握。学生亦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前向老师或者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讨论,正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产生了互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新知的习得。
3、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点越来越丰富,知识难点越来越多,知识结构越来越密,旧知新知的交替越来越频繁,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有效环节里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4、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英语学习都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总是有限的,更需要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拓展。小学高段是与初中衔接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将来的升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意义重大。
篇8: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1、朗读式
朗读是预习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因此它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可以说是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和各种教学路子的预习。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
2、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对于中高年级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可以听原版录音,也可以听老师的录音。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也可通过听课文的改写、缩写和内容简介等录音。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在课前自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教师采用课前某段时间,比如早读,统一在全班放录音的办法,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发现问题式
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排除障碍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比如,重点词提示和找所给英文释义的对应词。虽然针对的是新课文中较难掌握的词,但由于学生从词汇表中已经知道了这些词的词性和汉语释义,再加上题目要求的只是将含有这些词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要比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容易,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找英文释义的对应词也比用英语给单词释义容易。句型结构提示只要求学生将含有这个句型但基本不含生词的句子译成汉语。重新组织句子也只是要求学生用较为简单的形式重新表达较难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预习,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5.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阅读有关参考书的某些章节,给定话题的范围,明确讨论的问题等,这一预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动物那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找一些动物的道具,这样也会调动课堂气氛。
篇9: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1、防止过粗或过细.防止过粗就是防止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求实效;防止过细就是防止在预习时面面俱到,费时太多,搞得筋疲力尽,这反而会影响听课效果.预习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识都搞懂,都掌握起来.一下子都看懂了固然很好,看了几遍,费了脑子仍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就可以了.
2、防止各科一哄而上.实践证明,初次预习一下子科目太多并不好.应先选一两科进行试点,有了经验后再逐渐扩大.当然,也不必每科都预习,如成绩好的学科就可以不预习.
3、防止用预习代替上课.如果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以为了不起,认为听课没有必要了,进而听课精力不集中,这就喧宾夺主了.因为预习毕竟是起辅助作用的,是为课堂听课服务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
★ 数学寒假学习计划
★ 五彩池教案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锦集9篇)】相关文章:
春初二生物工作计划2023-09-08
高三化学怎么才能提高成绩2024-01-31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1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指导2022-10-04
高中化学的学习技巧有哪些2022-05-30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11-27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2023-12-26
高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2023-12-30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案2024-02-02
高考政治消费及其类型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