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

时间:2023-01-06 07:52:5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精选10篇)由网友“木木木木木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欢迎阅读借鉴。

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

篇1: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

课前预习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小学,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课前预习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小学语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那么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呢?可以看看下面的几个关键点。

一、了解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语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深入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的特长,熟悉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着重于小学生的能力开发方面,有侧重点地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把小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的文章用来作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教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努力做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深入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语文教学时,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同学进行沟通进而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在课堂上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当堂预习,在课堂上面了解学生的预习能力,通过当堂预习可以当堂检测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而对每位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分析,这样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渔夫的故事》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在下节课讲课之前黑板上面板书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限制的时间内寻找答案,这样来检测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选择科学的预习方法

培养小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自身实际状况出发,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进而借助有效的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为学生定下预习目标,比如在进行《小木偶的故事》课前预习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生字进行总结,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同时,将生字、生词勾画出来总结到本子上面,进行积累,这样在预习的时候就能够学习生词、生字,减少课上的学习压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养成勤动手与勤动脑的好习惯,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及时查阅字典,这样既能掌握生字的结构又可以了解生词的含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如何查阅字典、词典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使用字典词典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预习课文《长城》的时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对这项历史遗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之后通过资料的搜索来强化细节了解。

三、设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的目标,通过目标的树立来带动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较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能自主地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压力下去课前预习,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制定预习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习目标。比如在进行选读课文《父亲的菜园》教学时,由于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比较容易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预习文章。因此,在学生预习之前我便给学生制定了相应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预习任务进行阅读文章,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在文章中寻找出答案,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完成教师预留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在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其次,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还要选择科学的预习方法,借助有效的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最后,要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压力下去课前预习,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2:初中历史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复习?

一、目标精准,夯实基础

1.精准把握目标,避免超纲教学,进行“有效”复习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它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新中考新目标,它“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指导意见》,认真研读九个“考核目标与要求”,对于“考试范围”内的考点内容要特别地一一研读,要研讨新考点,留意删考点,要特别注意分析每一个知识考点所运用的行为动词是什么,是属于“识记”“理解”“运用”中的哪一层次,根据这一层次的要求,复习时该是详还是略,哪些知识要点要全部复习,哪些你可以不必关注了。这些作为毕业班教师在复习备战时都必须了如指掌。

2.回归课本,拿足基本分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始终是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因此,中考复习教学要以课本和《指导意见》为纲,以课本考点知识为本,以课本考点之不变应试卷之万变。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个知识考点及层次要求了如指掌,复习要有详有略,有深有浅,要夯实常考点。还要指导并要求学生学会准确无误地再认和再现每一个考点,并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切不能模棱两可,避免失分点。

二、善于整合,梳理脉络

历史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历史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新中考的要求,教师要以课本目录为参考,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主题,分阶段“串联”,纵横向“并联”,善于整合历史“点”与“线”与“面”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出阶段特征,理清历史主线,梳理脉络,形成立体知识网络。

三、灵活运用教法,重视学法指导,巧用多媒体辅助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复习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在复习新增考点“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时,便可采用表格法。它既可将复习的知识简单、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还可将同类、相近、易混的知识进行比较,易于学生区别掌握。这些专题复习及脉络梳理时,便可灵活运用图示法、表格法、图片法、比较法等,能大大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2.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总结,从中发现一些学习小窍门。比如:国王属于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种姓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发现:“刹帝利”中间有个“帝”,就代表国王。那奴隶呢?教师可这样趣解:奴隶地位低下,脑袋(首)不值钱,属于“首陀罗”。如此“抛砖引玉”,势必事半功倍。学生再“触类旁通”,势必教与学双赢。

3.巧用多媒体辅助,追求高效课堂在当今,多媒体辅助功能已有目共睹,它能将许多传统教学不能或不易做的事情得以完成。教师可结合具体复习巧妙有机地选择一些多媒体切入点,比如:《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的动态展示,“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地图动态展示。这些时候的运用将会使教学的课堂高效,学生的学习高效。

四、讲练结合,精选精练,练考结合,讲评有效,提升能力,提高成绩

讲练要结合,要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并检缺检漏。练习要有的放矢,精选精练。练习要有效,不能超纲,切勿搞题海战术。作为新中考的第一年,笔者建议教师们要特别重视《指导意见》中的“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要认真细致深入研读,从中探索各大题型的特点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在阶段复习完成时,要练考结合,即针对某一阶段复习进行课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我们可用减少若干习题的方法来弥补一堂课只有45分钟的不足。此举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阶段问题,及时补缺补漏。有效练考,也要有效讲评。要充分发挥讲评课“一举多得”的功能:“第一得”是考点的补缺补漏;“第二得”是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第三得”是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解题能力的提升,这是讲评课最高层面要求,这是学生拿高分的关键之处。下面就结合新中考新出现的、关注度极高的新题型,即材料论述题来说说“第三得”。通过深入研读《指导意见》中的所有“材料论述题”,教师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从“题目”中可以体会新中考“怎么考”(命题思路)和“考什么”(命题方向);从“参考答案”中可以体会“怎么答”,即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评分标准等。一番研读便可得出其特征:纯文字阅读类,分值排布2+6,要求提炼观点并论述,要史论结合,分层次给分。

篇3:如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案

如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案

一、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若教师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教师可把握学生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技能目标: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请小老师上台讲解,请同学修改补充、作出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分析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篇4: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师:(笑着说)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盯着”。

师:有同学明白吗?(环视全班,没人举手),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生:“盯着”就是看着。

师:再看图,那个人怎样看?

生:那个人很仔细地看。

生:用眼睛仔细地看着葫芦。

师:他有没有看那些叶子?

生;没有!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葫芦。

师:对,像这样精神集中地看,不看别的东西,叫“盯着”,“盯”字有什么偏旁。

生: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

师:对,目字旁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系。请同位的同学互相盯着看。 利用图画进行情景教学。图画是课文的有机组成,它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的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符合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规律。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了问题,刨根问底的天性使学生有了想学的冲动。在解疑过程中,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

篇5: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以下是笔者几十年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作 者:唐福香  作者单位:四川南溪县南溪镇中心校,644100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6:世界古代史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论文

世界古代史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论文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尤其是古代史近代史,哪些年限啊人名啊还有什么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多又是非常难记的,面对那么多要记忆的东西加之繁重的课业,历史课难免引起学生的厌倦,所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对我们来说不太熟悉的世界古代史,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教授古代史。

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又难以直接观察和体会,研究历史和学历历史的人,智能通过前人留下的历史资料去认识历史。但是,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各个事情发生的鲜活的事情,是有声有色,有情感在里面的。但是在历史的教学中,仅凭代课老师的讲,学生是很难理解或者体会历史中的有感情的东西,并且世界古代史跨年度比较大,很多东西都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并且教材的内容多为概括性的抽象内容,对于历史专业的新生来说,专业知识体系还未构建起来,学习世界古代史难免有晦涩之感。所以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形象、有声有色的播放历史的内容,像看电视一样,来给历史进行复原,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尤其像世界古代史这样的难懂得历史,学生估计也是有兴趣学习的。

2.比较方法的使用

很多院校,在对历史的教学中,采取的`是比较方式的教学,用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相比较,又是教师也把历史和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来做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联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因为古代史遥远不可及,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古代的历史和现在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心中有体会,才能消除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遥远陌生感,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篇7: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关系到对知识的最终掌握,这是老师的课堂效果的反映,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能力,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学生的期望。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1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操场(长方形的)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简便吗?”有的同学互相看看,“不简便,很麻烦!”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容易遗忘。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素材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把学具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把它拼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很多同学拼成了教材上展示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我鼓励他们另辟蹊径:能不能拼成别的图形呢?学生犹犹豫豫中,也有人拼出了三角形、梯形,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在初次成功的兴奋中,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经过小组合作,在激烈地讨论中,利用三角形、梯形也成功地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虽然这节课没有时间再去做练习题,但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进行了实验探索,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了观察、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岂不是更有价值吗?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①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1/3,运走了多少吨?

②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恰好是1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③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④车站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的1/2,第二次运走了全部的1/3,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四、倡导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在交往中亲历学习过程

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同学之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合作需要的宽松民主氛围,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知识,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学法在“求异”中再“求佳”。

1、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选择合作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选择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利用意见冲突进行合作学习。

认知冲突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侯会出现一定的意见分歧,此时的合作,会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学生自觉的针对问题要害进行质疑,反驳不同的意见,在思维不断碰撞过程中实现解题策略的统一。

4、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选择合作学习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选择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引导学生朗读要得法

引导学生朗读要得法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有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 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因为它写出了梨树的颜色、样子”,我们班一向不发言的雷柠珊说“课文的好,因为它还写出了动作,‘挂起,露出,翻起,举起’。”我顺势说全班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我在教学第27课《清澈的湖水》时,其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句子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 的声音,你平时惊喜时,又会怎样说呢?学生纷纷想到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等,当涉及学生

[1] [2]

篇9:让学生“引导”教师进行教学

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彻底体现。而在“学生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则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中心。只有让学生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满足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求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儿童自行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探究和习惯探究,如果只能按教师教案中规定的方法,学习规定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有了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等,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反馈的信息,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乘法分配律”一课中,有学生发现在等式75×4○50×4=(75○50)×4中,“○”内不仅可以填加号,填减号也可以,进而写出了这种形式的字母表达式:a×b-a×c= a ×(b-c),还有一组学生在研究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后写出了a×(b+c+d)= a×b+a×c+a×d,这些情况教案中是没有写到的,但是学生的创新不容忽视,于是我先表扬了他们不仅审题认真仔细,而且非常会动脑子,接着让他们出题请其他同学验证。然后,我也以似信非信的样子写出一两道形如上述结论的计算题,与学生一起用他们概括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性的计算,在计算的过程我与大家都“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结论有时可令计算简便,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且连续成功的巨大喜悦会强力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兴趣。

三、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课堂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本应该是百家争鸣、丰富多彩的,只是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而在“让学生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会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反馈迅速作出积极的反应,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样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交流,因此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

那么让学生引导教师的教学如何进行呢?有的教师认为这样比较难上,因为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难以收起;也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是顺着学生思路去教,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师若能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胜任这种形式的教学,具体地说要掌握两大策略:

一、备课要备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对策的策略

篇10: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论文

摘要: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只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新课标也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它为中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阅读,即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阅读中,课堂之外、阅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看法,实际是和现行观念相一致的。单靠课堂上、课本上来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那是不全面、不牢固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泛地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因此,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二”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新课标采用“建议”的方式而不是“规定”必读书目,因此,它为中学语文教师发挥才智、深入研究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在七年级(上)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不同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笔者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充分发挥自身才智,为学生提供广阔地阅读空间

新课标规定,在向学生推荐课本所示阅读书目外,可适当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每位教师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好读物。这样能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了解课堂以外的优秀作品。如:笔者在教授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峥嵘的春天图画。同时,笔者还向同学们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另两篇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来加深学生对朱老先生散文艺术的了解。另外,根据《春》的意境,另向学生推荐几首多姿多彩的咏春诗,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韦庄的《台城》及重温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样,学生阅读量加大了,阅读空间广泛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的推荐上注意经典性与前沿性

所谓经典作品,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作品,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仅是汲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鉴赏的过程。本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风筝》一文,作为鲁迅的一篇杰作,深受中外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欢迎。风筝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全都围绕一个中心:以封建陈腐思想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的精神是极端错误的`,深情地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鲁迅这位我国文学史上的巨人,生活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目睹了人吃人的社会。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多半是抨击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因此,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鲁迅小说《祝福》,组织学生阅读,体会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狂人日记》是笔者推荐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因为它的权威性、独特性和深刻性,虽难以理解,但笔者采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选择性地推荐一两段,加深学生对鲁迅这一伟大作家及其作品的震撼性。

作品的前沿性反映的是时代的脉搏,充满了社会性、科学性。在教授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时,正赶上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登月这一大事,笔者积极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报道,观看图片,了解这一举世瞩目的航天科技,同时还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我国神一、神二、神三、神四、神五、神六的发射情景,阅读了有关资料,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这篇课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振兴中国航天事业的决心。

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些作品可能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们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人格的塑造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如:在教第二单元玛丽・居里所著的《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因本文是居里夫人晚年所著,是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的总结与回顾,这是体会本文思想品质的根本、全文的核心――献身精神。由于年龄、国籍、理想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不畏艰苦、献身科学的精神。因此,笔者向学生推荐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中的(一)青年夫妇;(二)伟大的发现两篇及爱国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两部作品。拓展延伸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体悟,加深了他们对科学家献身精神的深刻理解。

四、在推荐经典、激发兴趣的同时,对阅读篇目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时,教师最好根据作品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中的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可运用的方法等,同时还要及时有效地指导和解决。如:笔者在教20课《山市》这篇文言文时,除介绍作者蒲松龄外,对其经典名著《聊斋志异》做了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明确《聊斋志异》是继承以往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和创作方法而得以创新和突破的篇章,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价值和艺术造诣的文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新颖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创作技巧于谈狐说鬼中寄寓深意。了解其背景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蒲松龄的另一篇作品《大鼠》,并进行了阅读提示(这篇作品所叙述的故事,是《孙子兵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战争形象的诠释)。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了纲要,最终就可归结出本文的主旨,点出猫以智胜,而归结到专逞勇力者之不能,起结井然。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聊斋至异》的艺术精髓。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各学科的奠基工程,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学中加大阅读量,不但促进本册语文教材的学习,推动语文教学更深一层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这门学科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淑凤.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6).

[3]陈锦凤.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吉林教育,2010(2

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探究论文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论文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农村小班化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激情导入的点滴体会论文

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个案研究报告

英语小课题研究报告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助力学习高速成长!

学习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
《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老师要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有哪些2024-04-11

培养孩子数学预习习惯2022-09-02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2022-11-21

有效指导学生教育叙事2022-11-19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工作总结2022-08-04

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2023-03-03

导学案心得体会2023-08-04

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023-04-16

初中历史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复习?2022-08-15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2022-05-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