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时间:2023-12-26 08:05:07 物理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通用20篇)由网友“jerrily901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欢迎参阅。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篇1: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分类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中组织教学,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协调教学内容,这能使各级各类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类分层次教学;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

随着西藏地区高校的发展,西藏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基础能力和教育背景等呈现不均衡性。由此,西藏大学开始在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进行探索,实行新型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背景存在地区性差异

西藏地区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是高校招生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区性差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区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绝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应综合考虑、逐步推进。[1]

(二)物理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监控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学校都无法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实时有效监控,故无法做到及时评估,即便教师做出评估,往往也由于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十多个院系,几十种学科门类,上千门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门槛相对较低,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则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法,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将全体学生初步划分为A班、B班、C班三种班级授课,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B班、C班的学生采用精细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B班、C班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仍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精讲活动,对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详细讲授基本定义内容、原理及相关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认真听讲,随时发问,并适时归纳总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考核方式

1.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的相关情况,设计出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作业;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C班的学生应以当前课程为起点,有序地完成课堂任务,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具备初步的物理技能;B班的学生应以作业为基础目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A班的学生应将作业作为提高目标,拓宽视野,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命题方式在考核与评价中,对三类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命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需求,进行分班命题,使命题标准化、自然化、实际化。教师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质的评价,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分类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在教学内容上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监控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习压力大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后心理压力加重。考试这种考查形式具有双面性,它一方面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一旦失败,自信心就会受到挫败,甚至陷入考试焦虑之中。2.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类分层教学是由高到低划分的,这种方式无形中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一种心理暗示:被分到A班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被分到C班生则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C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持续下降,C班学生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3.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这使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有明显的区别。A班学习氛围较好,其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在教学时,为A班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难、教学目标相对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容易提升。相反,C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两个层次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

(二)解决方法

第一,合理分类分层。教师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科学、公平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首先要初步拟订方案,根据相关情况划分班级;结合学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划分进行相应调整。第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第三,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秉持“主体多元教育理念”,避免一概而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同时,教学不能只关注能力、过程和方法,也应关注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第四,选择合适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C班的学生应以积累性学习为主,提高自身的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巩固基础内容;A班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提高自身能力,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在相关内容的指导中,由于C班的学生以积累性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拓展学习,使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而A班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故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学物理公共课合理的分类分层,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让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本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做到均衡发展;使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过程充满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这种方式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莉,郭长江.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江西科学,(4):479-482.

[2]杨晓璐,袁慧,武元元.大学分级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才智,(36):314-315.

篇2: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选取两个具体的角度展开了建设策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篇3: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现实劳务市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年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应用技能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物理》学科是理工类大学生极其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的顺畅性以及有序性,基本深刻的影响,为了切实打破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不良教学工作趋向,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在教学实务过程中引入和运用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借鉴意义。

1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模式层面的有效统一

想要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应当切实从教学工作的源头、教学工作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展开系统的分析,并切实找寻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基于教学工作主体、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教学工作基本开展手段、教学信息呈现载体等几个角度,找寻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路径。

第一,切实加强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实施力度,并以此充分发挥大学物理教师作为教学实务工作的施教方所具备的主体性。想要充分保障大学生在实际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领会,并切实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结合,就必须保证教师具备着较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发展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物理课程任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度,要保证大学物理学科教师同时具备开展理论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要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提供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充分机会,并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一线教师提供宽松而充分的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空间,通过举办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师的实验技能比赛,敦促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本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助力大学物理教师获取开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学方式的综合素质。

第二,灵活选择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既可以将演示实验引入到普通教室的课堂讲授环节中,也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室开展理论教学内容。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安排在实验室中,可以保障学生在开展理论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实验器具进行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验证实验,在学生的自主化理论知识验证实验遭遇困难时,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角度,或者是实验操作技能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指导。

第三,切实改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指导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绝对主动地位,切实选取开放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演示实验环节的机会,在实际讲授理论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验验证,并且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提出具体化的思考问题,通过不断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佳效能。要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切实改善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基本实验操作技巧的应用本领。

第四,改善《大学物理》学科的教材编写假设方案,实现物理理论教材与物理实验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物理理论知识。都有针对性地搭配有针对性的验证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理论内容验证,提供充分的准备条件。与此同时,要切实在《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应用性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物理知识内容对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2实现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的有效调整

为切实保障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保障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节奏层面的'一致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要用实验环节支持物理学基本理论、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引导物理实验,,构造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佳实施模式。根据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编写体例,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学期,并在第一学期安排力学、波动学、以及光学,在第二学期安排电学、磁学、热力学、以及气动理论.并依照上述的理论知识分类,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系统性地划分为:力学、波动学、光学、电学、磁学、以及热力学等板块,并从已有的各个理论知识模块中切实选取若干个具体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同步演示实验。在第一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气垫导轨实验:可以实现对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对动量守恒的验证。②光栅的衍射实验:能够实现对光栅结构的感知、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光的衍射原理的验证。在第二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稳定恒值电流模拟静电场实验:能够实现对静电场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并切实实现对静电场分布规律的研究。②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能够通过对霍尔效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实现对电磁场基本物理理论的深刻理解。

3结语

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本文划分两个具体部分,从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实践流程的角度,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策略展开的具体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强,傅深渊,宋平安,张艳,李倩,刘丽娜.《高分子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1:179~181.

[2]卢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3:40~42.

[3]孙磊,陈为旭.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物理与工程,2013,03:

篇4:分层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分层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1大专院校大学物理班内分层教学体系的组织

班内分层是一种小规模的分层教学,我们进行分层的依据是学生的物理基础、数学基础、个人兴趣能力及意愿。其中物理基础主要参考在班内组织的物理知识测试成绩;数学基础参考学生的高数成绩还要组织人员进行数学基础的命题考试;同时考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我们在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后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一般来讲A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大约都占总人数的15%左右,B层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A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认真刻苦、乐于思考、接受新知识快,在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群体;B层次的学生物理基础一般,成绩中等,对物理感兴趣,学习处于中间水平的群体;而C层次的学生物理基础较差、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物理学习有惧怕排斥心理,这一层次的学生在班级中处于后进的群体。班内科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分层时所采取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的考查,测试题目既要突出重点、考查内容还要有广度和深度,考试过程要严格公正决不能弄虚作假,考试评分更要实事求是。另外,分层工作过程中还要坚持将具体的分层结果及时告知每个学生,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如A层次学生的自大自满、C层次学生的自弃自卑等情绪,通过与学生开展谈心、商讨等活动,进一步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进入对应层次的教学活动中,促进班内分层工作稳步实施。分层教学体系的组织还要注意分层的动态化。就是说这种分层教学体系的组织不是固定的,它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客体。可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微调。如根据大学物理平时成绩及期中考试结果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阶段性上、下动态调整,时间表涵盖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2大专院校大学物理班内教学过程分层的实施

班内教学过程分层次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精通教材内容,熟知每章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然后通过学科专家编写系内讨论定稿的形式,在国家指导性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性的教学大纲,原则上是分几个层次就编写几个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里要以每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各层次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然后根据不同层次教学活动的要求设计分层次的教学方案,包括选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学生实验等教学要素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组织,以教学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积极利用客观差异,便利学习者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分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标准分层要求,但绝不是要降低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对C层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保底是指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C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争取人人合格。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每一章节内容划分成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拓展应用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面向B和C层次学生,拓展应用只针对A层学生。教学设计中适当引进物理学中的最新进展,结合教材中的经典问题,积极引导A层次学生主动地对物理学习保持良好的兴趣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要在分层备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如讲课过程中,先将基本内容完成,在此基础之上拓展知识,或者推荐阅读材料,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A层次的学生通过引导他们思考、设疑、提问、探讨进行“探究性教学”。针对B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石概念规律及应用,而且一定要让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原理方法,逐渐学会探索,我们称之为“提高性教学”,而对C层次的学生,要先复习补充基础知识的不足,通过加强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只要他们理解并逐渐学会应用,我们称之为“补偿性教学”。教学设计中还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与其相适应的课堂思考问题,对教学过程中各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使课堂教学活动层次清晰、目标确定。我们常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起点,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建构和新旧知识的重组。教学设计中,分层次课堂提问设定的问题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将针对不同层次、难度阶梯性递增的设计好问题,在讲解或课后总结中依次提出,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如:对A层次“吃不饱”的学生,教学设计中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部分拓展资料让他们在课后充电提升,还可以针对那些对物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选修一门学校开设的研究性课程如“粒子物理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物理学方法论”,进一步挖掘潜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逐步理解掌握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培养从事物理学探究人员应有的素质技能。这里要注意,我们选讲的材料或增加的前沿性内容,是以拓展视野为目的,通过渗透式教学,让学生在一知半解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和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我们要认真细致有序递进地展开各层次教学活动,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由C层次到B层次再向A层次过渡,同时还要加强对各层次教学过程的组织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3大专院校大学物理课后作业分层的策略

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及接受能力不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是有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必须按照A、B、C不同的要求分层次设计。学生目前使用的是程守洙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物理学》教材,我们参照部分课后习题,增加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精心选编了与授课内容相配套的习题册。每一大节课(占两课时)对应一份习题,每份题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证明题。作业布置的形式分为习题、章节总结、课程小论文或实验课题报告。C层次学生只要求能完成大纲所要求的循序渐进的基础性练习题及章节知识概括,而对B层次学生要在C层次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中上的习题或实验课题报告,A层次学生则要在B层次的平台上布置部分综合性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课题小论文。作业分层使得学习吃力的学生完成稍微简单的习题,学习好的学生额外完成推荐的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或课题小论文等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所在层次的作业目标,较小的成就感又会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分层作业的辅导,针对A、C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个别指导的方法,利用晚自习或课间安排答疑时间;出现的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基本上在B层次,对于这些题目我们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通过引导讨论、讲评结合的方法,带领并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研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采取作业分层布置、分层辅导的做法,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了发挥个人特长的机遇。

4大专院校大学物理分层评价机制

考试测评是检验与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分层教学中的评价不能像以前一样,以某次考试分数做为唯一的标准,而要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再加入导向、鼓励的功能。我们实施的是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查综合评价的方法。平时成绩由上课率、课堂问答、课外作业、物理实验和学期项目构成。学期结束,我们要安排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我们要求A层次的学生,写一篇自己感兴趣又和专业关联的物理学前沿知识性论文;对于B层次学生,只要求完成一篇运用物理学知识阐释相关自然物理现象的文章即可;对C层次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学而后思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写一份学习总结。期终分层考查采取“一卷多题”的方式,就是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其难易程度的比例与作业基本相同。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面向全体学生,试卷中的计算题和论证题按照“七选四”原则,各层次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可以选做或全做。而在试卷评分时则选取七道题目中分值最高的前四道计入总成绩。考评分层,一定要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查,要贯穿情感、意志、能力各个方面。如指导学生通过杂志、网络查找文献撰写课题小论文、学科前沿文章及学习总结,一要看结果二要看方法。对课堂提问及讨论过程中个体参与的主动性、分析问题的思路、阐述论辩能力的评价等要全面把握,针对平时成绩,一定要采取激励评价,决不能以期终测验一“考”定音。分层评价要在灵活化、多元化的平台上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5大专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物理班内分层次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反馈的信息,及时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动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还要注意在班内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多少的确立是否有理有据。如分层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代表性是否恰当、试题的涵盖面是否广泛、难易题目的比例是否合适、考试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等,我们要不断反思,它仍然是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另外,在动态的分层教学中,通过平时评价和阶段考查,要对学生的级别进行微调,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如何对接。分层教学一定要让水平各异、需求不同的学生在发展中柔性衔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班级内全体学生在分层中增强了信心、产生了动力。总之,大专院校大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要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许多教学要素同时进行调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够将其方法迁移到其它学科领域的探索中。客观的讲,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实施过程会有一些难度。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帮学生调整好心态,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必须的物理知识以及成功后的满足感,从而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模式对大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分层教学原则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分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篇5: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要求与现状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A为核心内容,B为扩展内容。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的内容为例,其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和要求见表1。高中选修模块3-4部分涉及到振动与波[3],其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振动与波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高中阶段由于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位于选修模块3-4,可能只有少部分高中生选修了该模块。因此,许多理工科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该部分内容。对于大学物理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教学的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然而事实上,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率压力,各个高校越来越加大专业课程的学时数,通识类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学时受到了非常大的压缩。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学时数不足100学时,甚至一些高校压缩到了40-70学时[4]。

2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现状

在课堂学习效果方面[5],大学物理课堂里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下降了约34%,课堂上能够听懂的学生为43.42%,即大学物理课堂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在课前预习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预习状况更差。在笔者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同样发现许多理工科学生上大学物理课时基本上不预习。在课后整理复习方面,大学生基本上不再整理错题集,已认识到解答题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遇到问题或者做习题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也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此外,在同老师的交流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同老师的交流大大减少了。对于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和任课教师主动联系解决的。

篇6: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3.1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大学物理课程[4]。比如,生物学、化学专业对热学等理论要求较高,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对力学、电磁学要求较高。因而不同专业不能完全依靠统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设计相应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即认为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取舍。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对于不同的专业,也不能随意删除讲授内容。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讲授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在整个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对于本专业要求较高的部分内容,讲授的学时可以相对增加。但是一定按照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教学手段改革方面

首先,如果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应该有效地融合新的科学技术,特别要融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学时普遍压缩的情况下,只有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才更利于保障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是因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此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还有以下优点。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直接地展示物理现象及实验过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笔者所在学校购买了超星学术视频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等,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还可以架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现在大学生广泛使用的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利用这些网络通信工具,老师可以快速有效的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中方式方法。其次,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即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和知识总结。翻转课堂非常注重课前预习,这主要是因为在该模式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少,而学生讨论和练习的多。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得课前预习。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轻松些了,相反教师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因为教师在课前必须布置学生的预习内容,并且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预习;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材和微课程等。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激励学生参与,可以把课堂学习进行量化并计入平时成绩来实现。课堂学习的最后部分是知识总结,这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整合到一起。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可以有效的克服目前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

篇7: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篇8: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3.2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篇9: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伴随“卓越计划”的实施,分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也随之开始.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也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素养,为专业认证服务.本文通过对工程教育和卓越计划的异同点分析,结合本校自身办学特点,提出分类实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反馈.该方法不但能够明显提高教学实验效率,同时对于其他公共课程教学也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物理实验;分类教学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从事制造业的大中专以上人数比例亟需提高,预计将会由2010年的9.8%提高到2020年的20%,然而美国在2006年便达到30%,因此教育部2010年在天津大学启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卓越计划”.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分专业组织“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估,同步完成卓越计划工作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的基本要求[1].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物理实验》是机械、化工、土木等诸多工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5年“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关于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也随之开展起来,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形势下,该课程又该如何为专业教学改革服务,则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卓越计划工作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特点分析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是整个专业教学其中的.一环,囊括了众多专业,也无法以某个专业的评价和认证标准来衡量该课程.由表1可得,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均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均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专业认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卓越计划对部分学生负责,因而实验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分类教学便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篇10: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

目前关于分类教学的方法有诸多研究,比如四、三、二、一”模式、AHP评价法、S-P评价法、考核量化法以及香港、国外等等教学方法[3~12],考虑高校均存在特有的生源特征和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便必不可少.

3.1问卷调查

随机抽选了我校2015届150名学生做了调查,把得到的结果制成了表2.由表2可以得到:(1)个体实验能力差距很大.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经济、教育方面不同,有的学生受过正规训练,有的学生没做过任何实验.(2)认知态度不同.在中学评价体系中,学习成绩占有很大权重,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仅是大学物理的附属课程.(3)对教学方法仍然希望走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重复的流程.由分析可以得出提高教学质量,分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3.1教学内容分类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选修实验相结合.打破传统力、热、光、电、磁模块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把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选修实验.设置物理趣味演示实验室和走廊演示实验板,内容均为最新科技成果.演示实验室为全体学生开放,有专人指导和讲解.选修实验主要是以教师研究项目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展开和讨论.

3.2教学方法分类因材施教

我校理工科学生生源主要由普招班、对口单招班和卓越工程师班组成,其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为卓越工程师班最好,普招班其次,单招班最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学质量,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第一,建立了演示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综合设计实验室以及网络学习的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难度不同的实验,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知识量大,逻辑性比较强,要求单招班课前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模拟,课上还会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学习,完成后才可实验.普招办要求网络学习模拟,不必多媒体实验室演示.卓越班按规定写完预习报告即可.第二,教学课堂上侧重点分层,对于单招班,讲授实验知识较多,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即可.对于普招班,必须对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完全掌握.对于卓越班,横向和纵向扩展知识以及在课堂对部分报修的实验仪器进行学习和研究.第三,以新的实验器材设计和新的方法引入物理量测量为基础全校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可供动手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

3.3评价体系分类

众所周知,考核不仅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教学活动有明显导向作用.学生成绩由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创新能力共4部分组成,不同的班级所占权重不同.单招班所占比例为20%,30%,50%,0%.普通班所占比例为20%,30%,30%,20%.卓越班所占比例为0%,30%,50%,20%.

3.4教学成果反馈

在全校理工科专业中选取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地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期末考试成绩如表3和表4所示.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分布在优和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在平时实验课程中,任课教师反馈实验组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班级学习氛围,明显强于对照组.试点专业的相关学院教师反馈此教学改革对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和校级的各类创新设计比赛项目,均有明显的帮助促进作用.表4中,实验组和非实验组的单招班所处在及格和不及格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分析主要是班级基础知识薄弱组成,今后应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表3和表4没有体现出学生个体差异化教学,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体差异化考核方式等,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工作。

篇11:大学物理可视化教学模式论文

根据大学物理知识及MATLAB软件的特点,运用MATLAB数值模拟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可大致分为选题、分析、数值计算、结论及分析4个过程.下面我们通过大学物理课程中一个简单的实例———牛顿环干涉,具体给出基于MATLAB的大学物理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1.1选题

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等厚干涉而形成的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在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精确检验及光谱仪设计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该部分知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2)如果透镜向上缓慢移动,干涉条纹如何变化?课题选定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围绕该课题,选定适当的物理模型和算法,进行课题的分析和求解.

1.2分析

牛顿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透镜曲率半径为R,牛顿环半径为r,牛顿环到平面玻璃最低处的平行距离为e,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的距离为d.若入射光的波长为λ,则垂直入射的两束反射光光程差为2.3数值计算根据上一步所给出的物理模型,设计相应的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考虑到初学大学物理课的学生入学不久,缺少数值计算的基础和经验,选择的计算方法要尽量简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以下简单地给出牛顿环数值模拟所用到的主要程序代码.2.4结论及分析图2(a)是当透镜与平面玻璃相接触(即d=0)时所模拟得到的牛顿环图样,图2(b)给出了某点光强与该点到中心之间距离的对应函数关系.很容易看出,当透镜与平面玻璃接触时,牛顿环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中央是暗斑.随着半径r的增大,条纹间距越来越小,空间分布上越来越密集,这是由于离开中心愈远光程差增加愈快的缘故.当透镜向上移动时,随着距离d的变化,所产生的牛顿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随着d的增大,干涉条纹会向中心移动.当距离为λ4时,中心变为明斑;当距离为λ2时,中心重新变为暗斑,如此循环往复.由此,我们得到了牛顿环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这与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及物理实验所得结论是吻合的.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到,该数值模拟方法更为直观、易懂,能够更灵活地表现出复杂的物理过程,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思考及建议

在该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下面给出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教学课时不足问题.大学物理课程本身内容繁多,传统的授课方式都会显得课时不足.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教学,还需学生额外掌握MATLAB语言、数值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主要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和点拨.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能够看懂模拟仿真程序,能够借助模拟方法理解复杂的物理问题即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课题,让他们在课下独立编程完成.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可将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作为学业成绩加分的重要依据.其次,大学物理课程受众面广,学生专业方向不一.我们对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专业后续专业课及后续升学就业需用到的大学物理知识情况.通过给不同专业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物理内容,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最后,数值模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能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知识.大学物理课程因其自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完美地将这3种科研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本文所介绍的牛顿环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物理课本都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推导来分析牛顿环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牛顿环实验作为经典的光学实验,基本上也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加上本文所介绍的数值模拟方法,学生利用不同研究方法对该内容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很容易会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3结论

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可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灵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过程,促进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同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其他通识性基础课的教学,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篇12:大学物理反转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大学物理反转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翻转课堂是美国两位化学家为了帮助一些因故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誉为最影响课堂教学的技术变革。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笔者将认知合作小组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以期使翻转课堂的实施收到更好地成果。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的束缚,而是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不再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通过和传统教学形式对比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掌握学习的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真正的实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二、认知合作小组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认知合作小组是依据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人头脑中的活动,还是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间的共享与协作。在认知活动中只有个体间协同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认知合作小组的组建

认知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是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考虑到在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以及大学物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6―8人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对后期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特质,让他们的更好地相互协作,小组成员的组合最好能够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是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大体相同。组内异质,是说小组内每个个体认知具有差异性,他们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认知相互作用,会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四、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在翻转课堂中实施认知合作小组主要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乐于交流、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基础是自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翻转课堂的要求,要让学生自主中求知识,协同中求发展。下面我将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来谈谈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学生自学知识构建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师将新授课的微视频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完成知识传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学生会有疑问产生,而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处理每个学生的问题。此时在课前,认知合作小组的形式以QQ讨论组、微信群等形式存在,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到认知合作小组中,大家共同讨论,如果学生交流之后还有疑问,再将问题呈现给老师,由老师解答。

在这个认知个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加深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处理。当然,这边又要提到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讨论小组不积极,小组就形同虚设。

2.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上,主要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前面课前环节也提到,学生在课前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师可以直接以问题的形式提问,也可以找相关的有疑问的概念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理解相关概念。

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给出问题或相关习题,学生思考,小组间讨论,小组确定最后答亲。

(2)教师询问各个小组的答案,如果经过小组间交流之后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高(大于70%),教师可以将问题简单总结,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低,教师要分析学生问题所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分析,给出结果,直到正确率大于70%。

(3)翻转课堂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当学生做完相关概念的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4)设置认知合作小组在课上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讨论的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形式,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不用学生讨论,直接让学生回答。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

(5)课后作业中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物理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大学物理学习辅导,在这部分和课前相差不多,学生仍可以将问题传到群里去相互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认知合作小组理念可以很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合作意识。然而,良好的应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才能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的学习。借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融合认知合作小组的理念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必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篇1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笔者深入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将JiTT理念引入课堂教学,着重研究利用网络在课堂内外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从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实践证明,运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JiTT;同伴教学法

《大学物理》是一门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基础课程,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时空观和物质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该课程的涵盖面广,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学生普遍感觉《大学物理》比较难学。在教学中如果仍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的相关模式来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教学的最终的效果也不好。因此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了JiTT教学理念,对JiTT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前缺少预习

课前预习是大学物理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这门课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较多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学习时喜欢生搬硬套公式,对于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学习内容变得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兴趣,对课程的总体框架缺乏理解。再加上现在的大学课程较多,学习时间紧张,课前预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

(二)课堂互动交流少

大学物理课程涵盖面广,内容多,学时紧张,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在下面看书,由于没有预习,无法在课堂上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与教师进行师生互动了。

(三)学生信息反馈慢

在课堂上,教师教了多少,并不代表学生就学了多少,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一般只能通过课下答疑,课后作业,来获取学生的信息,反馈滞后,不能够依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和控制。另外,传统教学中,大学教师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少,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是依据教材或经验。

二、“JiTT”的相关教学理念

“JiTT”,即:Just-in-TimeTeaching,此项教学理念被称之为:“及时性教学”或“适时性教学”,这是建立于“基于网络的学习性任务”及“学习者的主动的学习课堂”这两者交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比较新型教与学的相关策略[1],是非常充分的利用课外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典范。JiTT比较充分地体现出:BlendingLearning的本质性的特点,即:把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以及于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各自的优势相结合起来。既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教学、启发教学、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性的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于创造性等。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同认识是:只有将这两者相互结合于一起,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性的效果[2]。

三、基于“JiTT”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JiTT理念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课堂外与课堂内的反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基于网络的课前预习反馈

基于网络的反馈是JiTT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组成要素。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按照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预习的题目,并利用Blackboard等网络教学平台公布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论文、专著、课件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可随时查看。学生在预习内容的基础上完成预习题目,并通过网络进行提交,还可以在上课之前将自己在预习中的出现的问题用电子邮件反馈给相关的任课教师。教师通过网络材料,在上课之前能够比较及时地去查看学生的反馈的材料,了解学生自学的水平以及常见的错误,从而根据预习情况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的相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

(二)利用同伴讨论的课堂教学反馈

JiTT要求教师利用课堂上开展各类的讨论以及辩论―――包括教师及学生两者间的、学生及学生两者间的、全班性的或小组的讨论及辩论等。其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促进学生对于知识以及技能的深入理解性及掌握点,最重要的是力图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提高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等问题。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班的需要,在大学物理课堂上,结合同伴教学法来开展本阶段的教学。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tion,PI)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它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以及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探究问题。基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后达到的程度为起点组织教学,教师不再介绍教材上已有的定义、推导和例题,而是只讲解必要的知识点。将一节课时间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比较关键性的概念设计,教师在讲授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后,给出一个比较概念性的测试题,学员自主得出答案,并伴随着课上讨论。只有当举手显示的正确比例占绝大多数,教员才会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与同伴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常比教师直接向学生解释更为有效。当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来,倾听、提问学生,了解学生们对自己的答案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在课堂上直接得到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的反馈,充分利用反馈信息,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滞后的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更有效。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伴随评价方式的改革,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较传统的、单一的笔试已经不能全面、准确地来衡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好的发挥JiTT教学法的作用,采用了比较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学生的最终的成绩:预习反馈:占比(10%),课堂表现:占比(20%),作业:占比(10%),期末测试:占比(60%)。

1.预习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前所提交的预习题目方面,观察到学生是否真正认真完成了预习的教学任务,并且作出相应的记录工作,对预习时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分数奖励。

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之上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同伴互动中来,是否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等,这项是评测的重要性的指标之一。

3.作业情况:一般是考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4.期末测试: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测试,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由此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结语

基于“JiTT”理念性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大大改变了原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优势,大大地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相关限制,是一种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该项教学模式的授课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JiTT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

参考文献:

[1]田莉.及时教学的特点及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1):39-43.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3):5-10.

[3]何克抗,刘春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12):9-13.

[4]张萍,Eric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8).

篇14: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学思考论文

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大学物理教学现状,采用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育模式,解决了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弱的学生“吃不完”的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类教学;分级教学

近几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迅速兴起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其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首要问题。而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又关系到整个地方本科院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源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只要达到分数线,学生一般都可进入高校学习,因此不排除一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进入物理专业的可能。其次,来自教育强省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物理基础较好,而来自教育落后地区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物理基础较薄弱。由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学习,老师采取折中方法授课,于是出现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完”的现象,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学组织问题。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相对匮乏,大学物理教学基本由两个行政班级组成一个教学大班,教学效果欠佳,两级分化问题严重,要解决这一矛盾,有必要按学生入学实际水平组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第三,教材问题。以湖南工学院为例,我校共37个本科专业,需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专业有22个,都采用同一套“十二五规划”大学物理教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例题与习题并没有与所教专业建立密切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此外,目前大学物理教材只注重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对现代科技与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很少涉及,教材中缺乏高质量的照片与插图,显得枯燥。

二、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模式的实现

当前已产生许多关于大学物理内容分块与学生分级的教学研究[1-3],但很少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研究及考虑新建地方院校。我校属于新建地方工科类院校,大部分专业是工科专业,都需开设大学物理,但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学分安排也不同。因此,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再对学生进行分级,最后通过教务处重新组班教学。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依据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的不同需求,选用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大学物理A》运用于材料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分两学期教学,共11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B》运用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一学期教学,共8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C》运用于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一学期教学,共8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D》运用于土木工程等专业,一学期教学,共8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和光学。分类后,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后续课程进行教学,重点讲授与学生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分类。

(二)对学生分级

依据学生入学后的物理摸底成绩与第一学期期末高等数学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把《大学物理X》(X=A,B,C,D)分别分成I、II两个级别。对不同的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I级要求学生具有相当扎实的中学物理基础与高等数学知识,不仅能从表面上接受物理定律及定理,还能独立完成其证明,知道每一个物理公式的来由及理论依据,主要是培养他们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II级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物理基础与高等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原理、规律,能应用学过的原理、定理、公式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三、分类分级教学模式取得的进展

在级与级中,我们采用了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对教学结果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主动配合老师,打破了之前沉闷的课堂,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及格率显著提高,并呈现出明显的正则分布图像;与物理相关的不同专业课老师反映,学生能把学过的物理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知识中;同时,在大学生物理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杨新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模式探讨[J].物理通报,(3):29.

[2]魏相飞,吴兴举,袁好.应用示范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1):68.

[3]田江晓,梁勇.大学物理分级教学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6):89.

篇15: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引言

近年来,有关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起了高校物理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言:“每当教学改革呼声高涨时,非物理类专业就要求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而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理工科院校非物理类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26课时,有条件的还应该扩展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可见,改革不等于砍杀课时。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或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改革教学模式。因此,要摆脱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农林专业为例,针对当前现行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旨在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化,教学时数严重不足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形成“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亲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根溯源,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时数的严重不足。目前,农林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讲授7章内容,课时短,任务重,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此法也是无奈之举。

2.2教材内容陈旧,经典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教材内容大多以经典物理为主且章节内容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有效联系,尤其是力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总是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甚至大部分和高中重复,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此外,教材中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经典物理占全书80%以上,且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成果。而近代物理特别是20世纪以后科技发展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比如相对理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光波导、液晶、半导体和超导体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在教材中少之甚少。即使有,但是由于课时受限,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讲。

2.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虽然讲课速度慢,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学效果良好,但很费时间、教学信息量小,而且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演示实验等都无法实时呈现给学生。同时,由于课时受限,诸如启发式、探究式等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正常开展,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化作一句空谈。

2.4课堂互动反馈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枯燥,缺乏良好互动和有效反馈。同时,当前考核评价体系欠佳,仍采用“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绑定形式。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只满足于单纯的教材内容讲授,学生也只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的现象,这完全曲解了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5学生专业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基础差异,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同班授课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和学习困难。目前,渤海校区农林专业约有260人选修大学物理课程,涉及5个专业,9个班,包括对口和非对口专业。其中,非对口专业是指那些通过高职或其他途径招生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没有重点学习或没有选修物理课程,导致物理基础特别薄弱,给授课带来很大难度。由此可见,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3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

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提升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摒弃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要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课堂有效教学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其次,要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亲历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会学、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学既要关注专业培养的共同目标,又要注重不同类型的个性塑造;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以应用为导向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3.2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时数,实施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编排对课程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教材中经典物理比重过大,近代物理内容不足。因此,应该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经典物理进行删减和精选,加强与现代物理和科技应用的联系;添加近代物理内容,介绍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如相对论时空观、量子物理效应、激光器、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理论与应用等,使学生在感受物理魅力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思路,激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建设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就是保证教学时数。大学物理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勇于探索新知和创新实践意识的精神。因此,只有充足的课时保障,任课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大力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3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学形式应该是集最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于一身,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当前,计算机及多种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大学物理课堂,不仅能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将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内容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振动和波的合成与叠加、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等内容时,使用Matlab编程和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动态图像实时显示出来,把复杂内容简单化,给学生以动态和立体感。除改革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运用案例法、类比法等思想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还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能。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时,既可以采用探究式,探究两颗鸡蛋从同一高度下落,分别落在是否垫有薄海绵垫的水泥地板上;又可以采用案例法,引入“守株待兔”故事;讲解力学中刚体定轴转动时可类比质点直线运动;讲解电磁学中稳恒磁场时可类比静电场等进行教学均可以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液体表面张力时,可以观察向注满水的.杯子中轻投硬币;讲解伯努利方程时,可以用透明三角漏斗或电吹风倒吹乒乓球;讲解驻波形成时,可以观察音叉的振动等源于真实生活场景,使学生不但能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养成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3.4丰富反馈互动形式,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互动外,课后几乎无交集。而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更要关注课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微博、微信、飞信和QQ群等互动形式为学生开启一道绿色通道,为他们解答课堂上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此外,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的客观有效评价,更是对教师自己教学效果做出的正确评估。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符合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提高课改建设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逐步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符合人才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建议对当前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有2种方案可供参考,方案1:延用当前考核形式,保持实验成绩比例不变,但要降低考试成绩比例(60%),提高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小论文完成情况等)比例(20%);方案2:单独开设实验课,成绩单计,保持考试成绩比例(70%)不变,但要提高平时成绩比例(30%);同时考题采用试题库形式,每套试题采用多元化模式,按比例分布主观题和客观题,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知识掌握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打破传统考试模式的禁锢,客观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真正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

4结语

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提升教改理念、健全教改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在实践中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复合人才。

篇16: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基于“四基”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整合,采用教学方法多元化和考核成绩评定的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部分理科专业和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中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生源、专业、相对教学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方法更新等问题制约,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的兴趣、及各专业存在差异。高校录取率从80年代的6%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60%左右,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导致录取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兴趣也使学生对物理课投入精力和时间差别较大,在课堂上表现为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一部分学生课堂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又消化不了,课后作业抄袭等现象。

第二,教学内容亟需优化。传统的大学物理内容体系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几大块构成的,内容广泛,尤其是现代物理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但现在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在逐渐减少。物理教育本身的循环性、内容的广泛性、经典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关系等,使得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时数、教学内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存在课时紧,该讲的内容讲不透,想讲的内容展不开,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讲不清,有时想结合专业,补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例,也因时间不够而讲不透,学生也听不太明白,同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有不恰当地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所以,合理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也是大学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目前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现在一般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办法,是采用考试题、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进行评估的。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由计算题来评估,素质更不能由是否会做题来衡量,所以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的改进仍是该门课程研究的问题之一。

2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性探索

基于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入手,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试探。

2.1建立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高考成绩、专业方向、个人自愿和兴趣确定分层次原则;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制定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法。根据制定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通过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分层等,指定专任教师负责各层制。两学期试行结束,调查显示各层次学生对物理产生的兴趣均有大幅度提高。

2.2基于四基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基是指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思想、基本研究方法。以电磁学内容为试点内容,基于四基模式,在处理好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定量和半定量关系、人文与自然科学关系基础上,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渗透教学模式相结合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2.3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仿真实验等相结合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教与学同时进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采用教师精讲20分钟,剩下3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讨论和自拟本节内容的习题并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良好的互动式教学。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践。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诸如统一试题、小论文、小创新实验、平时自主学习报告等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

3结论

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两学期结束,学生普遍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普遍有较强的自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考核办法不再单一,按照学生的点点滴滴自主学习行为给以成绩评定,大学物理不及格率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了3~5%。尤其对物理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而言,进步更大,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小论文。

篇17: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面临着很多困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普通物理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缺少和现代科学技术相关联的内容和方法.但要把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进到实验中,购买相关器材的费用就是一大难题,这也是各大高校普通物理实验都面临的困境.二.灌输式教学方法.实验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详细的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及处理等,导致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机会少之又少,只能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实验.这样就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了懒惰情绪[1].三.普通物理的实验数据处理花费时间太多,这些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是通过笔算,或是计算器来完成,这样处理数据不仅速度慢,而且很容易出错,实验误差太大.极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篇18: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论文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适应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

2.1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变革,开放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教”向“学”的全面转变.实验是有目的的去尝试,因而学生更多地从实验的过程和数据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验证或总结规律,悟出道理[2].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去自主的选择实验内容,确定实验仪器,设计安排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教师则是提供实验相关资料,探讨实验方案的可实施性,解答疑难问题,维修实验器材等,以确保实验得以顺利完成.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率.

2.2开放式教学模式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内涵

普通物理实验给人一种“老”、“陈”、旧”的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实验内涵上下功夫.目前各大高校的物理实验都面临着资金投入的短缺问题,购买新的设备不太现实.针对这种现状,可以自己动手将一些实验项目内容加以引申扩展.例如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在学生完成规定的的RLC实验项目后,要求学生用RLC实验仪测量其他常用小电器的电容,学生既可以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容在电路中的性能及其在暂态过程中的作用对比确定,又可以用RLC电路谐振频率法进行测量[3].例如光的等厚干涉实验在检测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细丝直径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其在精确测量微小位移方面做一些其它的应用性的实验等.像这样对实验内容的扩展,让学生领会实验知识的灵活应用,使物理实验更具有了知识性、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2.3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展开,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竞赛以及课外实践竞赛等提供了平台,鼓励他们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专利,产品,并发表学术论文等等.为今后的科研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3开放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3.1硬件条件

首先要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供学生使用.我校的物理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的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全校10余个学院,40多个专业开设物理实验课.新旧仪器资源数量充足,但目前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还存在难度,可以对部分学院开放进行实验教学.其次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完善.我校已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建立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实验教学引入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就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可以在线选课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方案审核通过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验时间段,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验教学网络以校园网为平台,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包括物理实验课的选课、预约、成绩的录入、成绩查询等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从而实现了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管理既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又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为实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软件条件

3.2.1解放思想、调整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从实验教师本身做起,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摒弃陈腐落后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物理实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物理实验课与基础理论课相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验教师应该不断给自身充电,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努力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3.2.2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配套措施.例如建立起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实验过程中设备的完好率.例如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使用本组的仪器设备,不得在不同组间进行随意调换,如仪器存在问题,可以向老师申请更换仪器.实验过程中如有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完毕,先让教师检查数据和实验仪器,才能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等.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尽量及时解决仪器出现的故障,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客观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督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看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创新性实验和器材改进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以前只考量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成绩评价体系.真正把物理实验考核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能力的考核包括: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当然实验报告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数据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的综合成绩还要有适当的加分机制,鼓励那些参加科研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同学.

4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各工科院校要在普物实验中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独创性,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19: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观察等方法对三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因素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教学;问题探析

1.引言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各类院校在《大学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三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确切掌握影响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因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2.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确切掌握制约《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师访谈这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3份,有效问卷285份。问卷标题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探析调查问卷”,共有20道题目。回收问卷以后统计每个选项被选的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比例。统计结果显示:课上认真做笔记的占到18%,课前积极主动复习的只占到10%,经常性逃课达到了31%,能自觉做到查阅课外相关书籍的只有42%,课下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的仅有17%,这些数据都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只有10%的学生能将大学物理的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应用联系起来,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有利于专业课学习的刚达到30%,表明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记忆死记硬背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实验次数调查显示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安排的极少,甚至有一半的没有实验安排,这表明了新建本科院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半的教师上课提问的次数只有1、2次,师生交流较少;50%多的教师的上课只是纯粹的板书、讲解,很少使用PPT多媒体教学,而有67%的同学希望《大学物理》的课程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46%的同学希望老师在讲解时可以配合演示实验。通过听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现象有:部分学生利用这节课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有的甚至埋头玩手机或者睡觉;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顾说明自己要讲的内容,几乎不提问题,甚至没有眼神的接触,语调平缓,重点也不够明显;一些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既不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学的专业;教师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反馈极少。选择了4位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上课的习惯、学校的管理及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几方面。具体内容有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多少、认为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用什么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等11个具体问题。三种调查方法的'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全面、更具体,为确切掌握制约《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后,找到了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动机不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大学物理》不够重视;学习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时,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来面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学内容不丰富,过于陈旧,千篇 一律。教学内容对经典物理学涉及过多,基本上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增减。第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讲授法加板书,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枯燥乏味;第三,实验课欠缺,且与理论课的联系脱节。有些专业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课,即使有实验课也多为验证性实验;第四,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来决定学生成绩,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物理学习能力;第五,教师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少,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

4.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物理学,还要不断引入物理学前沿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大量篇幅讲述物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要适当选取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教学要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工作坊等形式,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学生对经验事实的归纳与综合。要多采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方式,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科研性课题实验,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成绩要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报告、学生课堂讨论发言、独创性的见解以及某讲座的学习报告等。(5)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策略、教学效益、可测性和量化和反思的意识。学校要为教师多提供相关的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的机会,帮助老教师去除陈旧的知识结构,了解前沿的成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5.小结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师访谈这三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制约《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学生学习方面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五点建议。希望所提建议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l]梁金荣.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困难原因调查及研究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苏剑锋,牛强.如何提升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3]朱叶青.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学习现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篇20: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经过体育教学改革,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类,由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正确认识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这种模式的优化策略,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分层教学模式的分层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分层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不够全面。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标准包括体育成绩、身体状况、竞技水平等。这些因素过于片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划分,导致最终的分层结果不够科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按照实际情况对分层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2.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找出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将其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即使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二、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1.完善分层体育教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的分层结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所以,在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利用科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因素。例如,教师在进行羽毛球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对羽毛球的感兴趣程度、羽毛球的竞技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一到四分属于基础层次,五到八分属于提升层次,九到十分属于高等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进行接球及发球的训练,提升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接球质量及发球质量的训练,高等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竞技过程中技巧的训练。通过将学生进行精准的分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体育水平,还能真正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2.建立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学生的个性态度等。不要只对学生生理方面进行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努力程度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其次,在评价模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篮球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投篮等比赛,观察学生近阶段的篮球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运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利用几名学生进行干扰,计算每个学生的运球时间;在投篮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人,一人投篮,另一人计时,并将投篮结果记录下来。综合比赛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完善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教学方法,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练习排球时,许多学生害怕排球传递过程中造成的冲击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排球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调整发球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适应排球的接球方式,克服害怕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细节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所提升。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将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在今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军辉,黄正喜,柳华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升降”教学模式的实施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49-50.

[2]魏强.高校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大体育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69-70.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思考论文

略谈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理论的应用

不同层次任职教育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

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论文

高职英语的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数学思想论文

教学论文 中职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通用20篇)】相关文章:

材料力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24-01-16

初中分层数学教学论文2022-09-07

酶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教育论文2022-07-30

Fink模式的新开设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研究的论文2023-11-23

教师数学教学论文2022-09-10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2023-04-11

教学实践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2023-03-29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3-06-01

略析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论文2022-04-29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