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共4篇)由网友“走山的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通常用以上几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相似,另外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书写过程中,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方便得出下一步结论。全等三角形可以看做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这时相似比等于1。
篇2: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定理,还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
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诱导学生们在类比中,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抢着猜,大多数同学猜对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对面积的比有争议,有的说等于相似比,有的说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我又及时诱导:猜想并不能代替证明,它只是一个推理,一个假设,你们应该再进一步深入,把你们的猜想结果去证明,看到底是谁的对,让它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马上开始证明,这一节课掌握的很好。而且对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是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得到的正确结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没有放得开,搞的学生也被带得紧张兮兮的,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与我的初衷相悖。可能如果在平时,气氛会更加自然轻松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下点工夫在如何调动课堂气氛,使语言和教态更加生动上。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容易分散的,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越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越是宽松活泼的气氛,越容易被他们接受。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或严谨有序,或生动活泼,或诙谐幽默,或诗情画意,或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或激情飞扬,每一种都是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现。我将不断摸索,不断实践。
篇3: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九年级下册的相似三角形的第二课时的相似三角形性质>,本节主要内容是推导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且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进行初步推理和计算,让学生们通过相似三角形性质探索的过程,认识并且提高数学思考、分析、论证和探究活动能力,体会到相似三角形中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从中体验到各类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本节课本我从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入手,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来联想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的特殊线段的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同学可能预习了,回答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但是大部分同学一脸茫然,看到同学们带着茫然和疑问,我就让六人小组进行测量探索,交流汇报。并引导同学们发现的结论共同证明:一组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再类比到对应高,对应中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接着让每组选一名同学说明,对四种“比”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同学们的动手练习,和小组合作。不难看出他们已经理解并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揭示了一组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长度、对应特殊线段的长度都发生变化,但其对应角不变,对应特殊线段的比也不变。使学生把握数学的实质――“一组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角平分,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提高了学生思维兴趣,达到课前预设的的效果。在操作、猜想、证明、运用各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师生配合默契。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本节课在定理的证明阶段,板书不够工整,过程不够严谨,由于时间关系,对学生还是放不开。今后应该更大胆一些,更放开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篇4:《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
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诱导学生们在类比中,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抢着猜,大多数同学猜对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可对面积的比有争议,有的说等于相似比,有的说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我又及时诱导:猜想并不能代替证明,它只是一个推理,一个假设,你们应该再进一步深入,把你们的猜想结果去证明,看到底是谁的对,让它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马上开始证明,这一节课掌握的很好。而且对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是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得到的正确结论。这一节课中,引导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诱”的过程,让学生利用这个思维惯性去“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是“思”的过程。
这个“猜想”不是凭空瞎猜,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思维的延伸、拓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 第三册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共4篇)】相关文章: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说课稿2023-01-18
位似相似课件2023-08-08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2023-11-17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023-06-22
沪科版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023-03-16
初中数学知识点相似图形2023-10-19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知识点梳理2022-06-13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3-03-1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1-19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