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婆道媳随笔

时间:2023-02-12 07:52: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说婆道媳随笔(精选20篇)由网友“Mann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说婆道媳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婆道媳随笔

篇1:说婆道媳的随笔

说婆道媳的随笔

《说婆道媳》是一个道不清说不明的话题。说简单又复杂,说复杂又简单,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前段时间,群里有一个女人说替儿子找对象,说他今年已经23岁,而且有稳定工作,群里哪位女孩二十一二岁的请与我私聊,后来,她直接发他儿子的相片,还有他的q,我觉得他儿子很帅。后来群里直接炸开了,这还是相亲群呀,还是妈妈替儿子相亲。总之群里你一言我一句的,这位妈妈一定着急了,儿子现在还没有女朋友。

我说:“你儿子很年轻,长相也不错,还怕没有女朋友吗?"她回答我:“可是现在他不找,也不知道着急,到25岁再找就有些难了。”

“都说男人28岁成家也不太晚,他不着急,您却替他着急,再说,群里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就算群里有未婚女孩,您觉得可能性大吗?即使他们相恋了,却因为距离,一个不愿去,另一个不愿来,所以还是到现实里找个相近的吧。”她说:“有缘分自然会来,真爱挡不住。”第一次听见一个妈妈说这样的话,说真的在群里相亲几率不大,在网络里寻找真爱,简直大海捞针。

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都说婆媳关系是最难沟通相处的,为何这位妈妈会替儿子着急?在婆婆眼里女儿和儿媳是不能一碗水端平,为什么婆婆还是愿意和儿媳住一个屋檐下?当儿子到恋爱的年龄,做妈妈的是真心希望有个女孩能做自己的儿媳,也能给自己儿子一个小家。婆婆最感谢儿媳是刚进自家门,叫了她那声妈,最感激的是儿媳为他们家添了孙子(女),延续后代。其他的她都觉得理所应该,剩下的是自己和儿媳吵架,其实却是在吃醋。不是指婆婆不讲理,只是看不惯儿媳的做法。比如说,儿媳老是指挥儿子干这个,那个的,本来是她做的,现在却叫儿子替她做,这是做婆婆最不能忍的。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有一天您女儿回家和您说:“妈妈,我在婆家时家务都是丈夫在做。”您最多说一句:“应该的,但是你也要多做一点,不然婆婆会不高兴的。”后来,女儿继续说下去,婆婆看到后,脸上拉得特别长,好像我欠他什么是的,最后被婆婆说了几句。您会气愤的说,她凭什么说我女儿,我在家都不舍得让你做,丈夫心疼你才会替你做。看看这是婆婆对女儿的偏心,对儿媳却有私欲。做婆婆的都有矛盾的现象,女儿是您的心头肉,您疼爱她别人自然不会说什么,儿媳也不是您的敌人,可是为何处处与她作梗?

一个家是需要女人来打造,不论是婆婆还是儿媳,这个家应该是你们来管理。当婆媳争吵时儿子只能在你们中间为难,帮母亲,老婆会不高兴,帮老婆,母亲也不高兴,儿子只能冲出去,婆媳的战争才结束。说明他们的心都系在这个男人身上,一个是陪着儿子上辈子的'女人,一个肯陪儿子下半生的女人。一个是给予生命的母亲,她的爱只能是无私的,一个是能给予幸福的妻子,而她的爱很自私。婆媳的共同特点就是爱这个男人,可是她们的爱意义却不同。我觉得婆媳关系不存在吃醋,也没必要算计,因为你们不可能满足他需要与所求。

当然婆媳之间是说不清的话题,道不明的爱恨。我也不是在奉劝她们,只是这陈述理论。做婆婆要讲理,做儿媳要论尊、卑、老、少。的确,现在的儿媳很任性,甚至懒惰,受委屈就往娘家跑,在娘家说白变黑。试问一句你们是否听到以前的婆媳是如何相处的?你们就会觉得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对来说夫妻也有自身矛盾。争吵,是婆婆最害怕的,怕你们一吵家就会散。不管婆媳争吵多激烈,但是还是会继续相处,都是为了你——儿子。所以一个女孩敢来你家,是她爱你,她希望得到你的重视,而不是来受你妈妈的气,男人们该保护时,就要身先士卒去挡住吧!婆婆您要知道养一个女儿需要多少疼爱,儿媳也是一个女儿,看在她叫您一声妈,为您添孙的份上,还是好好对她吧。当看不惯她的做法时,想想您的女儿在别人家的处境。儿子愿意干就让干吧,如果您心疼自己的儿子,儿媳就委屈了,只是您不心疼儿子,儿媳自然会心疼。

有时。儿媳也是做给婆婆看的,当您越气,她越高兴,何必呢。只会让外头人看笑话,您心里也不好受。既然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总有人吃点亏,受点罪,只要儿媳她能爱自己的儿子,疼爱自己的孙女或孙子,这点亏婆婆还是吃得起的。您是一个老人,要明白家的重要性,最重要是家庭能和睦。当婆婆没事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而不是在家盯着儿媳,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经常听到中年妇女在说自己的儿媳如何懒惰,她们怎么花费,一盯电脑就是一上午,或者睡了一下午。说了很多看不惯儿媳的话题。另一个也滔滔不绝的列出自己儿媳不是,我想笑又不敢笑,心想:也许你们的儿媳也在说你们的不是,蛮不讲理,老是绷着脸,做给谁看呢。都说家丑不可外扬,现在倒好就这样婆媳的丑事满天飞,如同苍蝇一样到处嗡……嗡……嗡。婆婆有婆婆的理,媳妇有媳妇的道,但是一想起来各自有委屈,有苦水。为何你们不说说女儿,儿子,却各自埋怨儿媳,这样看来你们把儿媳当外人,当保姆,当机器。儿媳自然不会把你们当亲妈。

婆媳真的有那么可怕么,我未来的婆婆是怎么样的人,而我又该怎么对她呢。我不敢下结论,但是我会尽量迁就,因为有她才会有我的丈夫出现,既然进婆婆家门,就要和气,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就要努力与婆婆握手言和。我最讨厌一家人吵架,针锋相对。婆媳之间的争吵应该化成一股爱,仅仅包围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同辅佐丈夫(儿子)并支持他,鼓励他,让他有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投身于他的事业中……两个女人促成一个男人成功,岂不更好吗?这才是真正婆媳关系。

当儿子没女朋友,做妈的该着急了,当儿子离婚了,妈妈也会发愁,为什么有儿媳却不能好好相待?渴望着,盼望着,可是心中儿媳却不是如你所愿,儿媳不是为你打造的,也不是为你儿子量身定做的,但是所有关系都是需要磨合的。毕竟儿媳是别人家养了十八年,二十年的闺女,所以她难免会任性,无理,懒,说明她不够成熟,不够独立,给她时间让她长大,当她做了母亲,自然会慢慢成熟。而不是需要婆婆来教,或者骂道,她们有自己的爹妈,轮不到婆家给她脱胎换骨。儿媳也应该尊重婆婆和丈夫,尤其是当面与婆婆争吵,忤逆老人的言语,实在不应该。即使在婆家可以懒,任性,但是不要在别人家煽风点火,主动提出分家,不然就成了是大逆不道。

婆媳不是最难相处的,而恰恰是最好相处,只是缺乏沟通,她们的共同点是爱上同一个男人,但是她们唯一做不到爱的奉献与包容,导致不和的原因。其实婆媳都是心存感激彼此,只是这句感激永远说不出口,才让吵闹延续,闹得很僵。儿子儿媳在房间吵架,婆婆在房门外偷听,结果母子让儿媳里外不是人。年轻夫妻吵架,父母永远不要在旁边搀和,不然他们离婚是你们造成的。

婆媳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它不是债,也不是冤,而是延续家里香火,既不能是母女,也不能是情敌,恰好成了婆媳关系。只有婆媳才可能共同爱一个男人,而且她们的爱是圣洁、道德、法律的概念。婆媳之间不要形成情敌,不妨做一对母女,是超越血缘的最亲密的母女,能抵挡家以外的一切风雨狂暴。

俗话说得好,儿媳终有熬成婆的一天,婆婆想想年轻的自己;如今自己终于熬成婆了,是多理解年轻人,包容年轻人?还是端起“婆婆”的架子,对儿媳横眉竖眼呢?

篇2: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散文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散文

今天在QQ空间看到一席话,大体意思是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媳妇进门之后的十年,要适应新生活,要怀孕生子,还要哺育孩子,是最辛苦的十年。而这十年,婆婆的年龄并不大,正是可以帮助媳妇的十年。如果这十年,婆婆真的付出了,那么等将来婆婆老了,她就可以多一个女儿,而不是一直有隔阂针锋相对的媳妇。

读来方领悟,解决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的独门秘籍原来如此简单。不由想到我的婆婆,背后,我叫她婆婆大人。对于结婚已经十六年的我和她来说,也已经有了十六的婆媳缘分。回想过去,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十年看婆”的典故,但就其事实来说,我们确实是这样相处过来的。

我是正常婚,刚刚满22周岁就结婚了,婆婆比我大23岁,那年刚刚45岁。身高一米七的她,瘦瘦的,黑亮亮的双眼,搭配挺直的鼻梁,乌黑的头发,婆婆看上去一点都不像那个年龄。

刚刚结婚时,我和丈夫都年轻,婚前甜甜蜜蜜的,未曾吵过架。结婚之后,天天朝夕相处的,矛盾仿佛如雨后的春笋一样,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他喜欢干净,我则喜欢把家弄得乱乱的,他总说你为啥不收拾,我则反击说,啥年代了,还是女人干活;我说吃烧饼,他要吃油条,买回来油条,他又要吃烧饼;我说在家看电视,他非要去逛街;我说买这个,他非要买那个……我们两个,仿佛是天生的冤家。在借住的单身宿舍中,邻居们天天都可以听到我们的吵架声,分贝很高,保证二层楼的所有住户都可以听到。

这期间,就没少找婆婆大人。婆婆大人,要么亲自来指挥,要么电话遥控,她唯一不变的准则是:批评自己的儿子,护着哪怕没有道理的我。被婆婆弄得,我们两个逐渐打不起来了,有事吵架了,没吵几句,自己却乐了。

之后,怀孕。因为婆婆一直住在农村,我们并没有住在一起,这个期间,我们很少见面。只是临近生产婆婆才抱着做好的小衣服、小被褥过来。因为连续几次B超都说看不清,婆婆帮我们准备的衣服被褥都是翠绿的,翠粉的。她还拿了足够我剖腹产的钱,生怕刚刚买房的我,为了生孩子的钱发愁。

伺候月子,是婆婆约定俗成的工作。婆婆也很乐得照顾我,她并不像照顾媳妇,而像在照顾女儿。什么事情她都想到,什么事情她都会做,洗衣服洗尿布,做饭收拾家,她自己就全干了。我哪怕下地走一走,她都会说,还是躺着吧!别累着。我的内衣很不好意思让她洗,于是就藏起来让丈夫洗。婆婆追问我怎么没看到,非要我拿出来,她说,没事,勤换着,不容易生病。

婆婆对于孩子从不溺爱,她一直对我的教育提出各种建议,别给孩子穿太厚,孩子的脚别光着,多给孩子喝水,多给孩子吃菜。她若看到我训斥孩子,从来不说话。而在事情过后,才会跟我说,孩子太小了,你还是要多注意别着急。

婆婆每次来,大包袱小行李的,每次都拿很多,她总说,老家的柴禾面啥的不花钱,蒸好馒头拿过来,又好吃,又省钱。每次她的腰都被重重的包袱压得弯弯的,我去接,她都推说,你们城里人,力气小,还不如她呢!

婆婆就是一直这样待我,而我也逐渐在心里将她从婆婆过度成妈。遇到不开心了,就打电话给她,絮叨絮叨,她也不会避讳什么,就直接给我建议。每次回老家,我们总是把家里可能需要的日用品,都买回去。而她则责备我们说,老家的便宜呢,城里的贵。等我们走的时候,菜园里长的,鸡窝里下的,统统都给我们带回来。我记得有朋友说过,她婆婆是农村的,但很计较给他们东西,哪怕是地里长的,也从来不给。我就很纳闷,为啥我婆婆总是给我们呢!我直接问婆婆,婆婆听过也很纳闷,为啥不给呢?你们要我才高兴呢?这些东西都土了吧唧的,你们不嫌弃,愿意用到生活中,不是好事吗?

丈夫工作忙,于是我经常需要提醒他,老家谁有什么喜事,老家谁生病了需要去看。每次我给婆婆打电话周全,婆婆总说,你们若能回来,就回来,不能回来的,你别惦记,我都帮你们说过去了,放心吧!他们不会责怪的。

我特别喜欢回婆婆家,不仅仅是可以带回来很多农产品,还有婆婆做的一手好饭。每次她都会特意做很多好吃的,大馒头,大包子,炖肉炖鸡。临走剩下的,都给我们打包带走。每次我们走,婆婆还有公公会跟着车走到马路边,一直看着我们的车拐过弯才走。估摸着我们快到了,一定会打电话问我们的行程。每次接到电话我们都很惭愧,有时到家了,忙着收拾就忘记了他们的惦念。还有时,他们来我们家,临走我只是送到门口,连楼都不下。婆婆每次会说,照顾孩子吧!别下来了。

婆婆待我是真好,我打从心里感谢她。因为她的爱,化解了我们夫妻之间很多矛盾。各自坚持的习惯,也都为了爱而改变。近十年了,我们都没有吵过架,凡事有商有量,每次都主动为对方的老人着想。

十年看婆,婆婆已经付出了真爱,我受益匪浅;十年看媳,现在是我回馈她的时候,我自当像亲生母亲一样地疼爱她。那年她做手术,我连续好几天照顾在旁。她一直很不好意思,很多事情总是不说,强撑着自己干。我坚持帮她擦洗身子,她几经推脱才答应了。当擦洗她的臀部时,她连说不好意思。我则说,仍然记得当年你帮我洗内衣,现在所做的,真的不算什么。

婆婆出院,我旧疾复发住院。婆婆自责了很久,逢人便说是她拖累了我。偶尔回家,她什么都不让我做,总是说,去睡一下吧!去休息一下。而我也很多次都很坦然地躺在热热的炕头,美美地睡上一觉。而那个时候,婆婆可能在蹑手蹑脚地蒸馒头,生怕吵醒我。

有时我醒了,故作假寐。我就想看着她忙碌的样子,现在头发已经全白的她,身子更瘦了,她的行动已经很迟缓了,但她脸上慈祥的笑容一如往昔。

婆婆的眼睛花了,门前种的菜上的虫子她看不到了。那天我们回去,看到她在烈日下坐着,忙问干什么呢?婆婆有点懊恼地说:豆角是有虫子了,但看不到。于是她就用手指一个叶子一个叶子地摸索。满手黑黑的印记中,有虫子的尸体,有尘土,还有叶子的汁液。看到我们她赶忙迎上来,拉着我们去内屋。抚着她满是老茧的手,还有那些黑,我没有一丝丝的害怕,而是很坦然地握住,然后共叙家常。

那天婆婆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如何做面窝头,她连说了好几遍,我都似懂非懂,最后她说,下次你们回来,我给你们蒸上两大锅,你们带回去慢慢吃。听到婆婆这样说,我笑了,眼里含着泪。

十年看婆,读到这句话,我又想到了我一直痴迷的江山、流年。我一直在想,江山就像我的婆婆,而我,这个普通的编辑、作者,就像她的小媳妇。我们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的呢!

初来江山,江山就用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容纳我们这些文字的爱好者。我们并不专业,甚至太过业余,“的地得”不会用,省略号、破折号不会打,甚至连小说和散文都分不清,就误打误撞地来到这里。

江山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浅薄而拒绝我们,而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我们即便很不成熟的文字。记得最初来到江山时,是在“争鸣文学”,最初帮我编辑文章是编辑箬茗。这个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她,对于我的文章,审阅得非常认真,当发表之后,我才对照发现,我的错误居然那么多。箬茗很贴心地过来找我:姐姐,我教教你如何用“的地得”吧!

我就是从这样开始,从最基础开始学习,一点点地将自己的非常原生态的文字,逐渐正规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给我非常无私的帮助,杨忠雄社长,箬茗,以及争鸣所有的编辑和作者,还有逝水流年的编辑、作者,都给我很多很多帮助。

有时,看着我的'文章被编发,看着细致入心的编按,看到很多被修改的细节,我真的很难想象,在某一座城市,一个房间,一台电脑前,有一个人,用他原本休息的时间,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我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无私的付出。对于我来说,这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收获。

就是在大家的呵护中,我的文字逐渐成熟,一些精品产生,甚至前不久我的《莲子》被评选为绝品。面对这些收获,我一直在感谢江山,因为有这样好的江山,才有一个普通文友的今天。

很多人在私下叫我真真,他们说真真是超人,怎么能又编又审那么多文章呢?你该有多累呀!每次面对这样的问候,我都会暖心地一笑,我了解,每一个问我的人,都是在关心我,担心我,他们生怕我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会抗议,生怕我因为文字而忽略了我的家人。

我也这样问过我自己,这样地写文字,累不累?每次我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就想问曾经帮我编辑过文字的编辑们,你们累不累。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说累。因为一些机缘,我参与了江山股东大会,也赴了流年桂林聚会的约,我见到了很多系统领导和流年的编辑。在看到他们时,看到大家相聚在一起,为了文字而非常真挚地说着自己对文字的见解。

记得在北京,神农庄园,很多编辑从遥远的东北、江苏、安徽、河南过来,他们可能都没有机会去近在咫尺的北京去逛,而是把所有的时间都只在神农庄园,只和大家在一起。而大家所说的所有主题,都是江山,都是大家一起钟爱的文字。

记得在桂林,甲天下的山水,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所有的目光都在彼此的身上。我们就这样,带着流年一直行走的桂林,尤其八公里的徒步漓江,大家就是依靠一起谈流年,一起互相帮携,就像平时在文字中,互相抢着编辑文字一样,走完了那段崎岖的山路。

累吗?往返需要90个小时的风逝没有说累,飞越大半个中国来的拖着伤腿的鸿渐于陵没说累,拖家带口从安徽辗转好几个车次的一朵怜幽没有说累,大家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到桂林,按照申酉大哥安排的行程畅游桂林时,谁都没有说累。因为我们不管走在哪儿,都在说着流年。记得黄梅溪谷龙泉山庄的那一夜,大家在一盏昏黄的灯下促膝长谈,江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流年的家人,那些来的没有来的,都被我们提起,每一个名字都带来一份温暖,不为别的,只为一份文字中的相遇,相守。

累吗?谁也没有感觉到,即便风逝因为坐车心脏不舒服,憋得流出两行泪,她缓过来之后,第一句话依然在说:那篇文章我感觉是这样……即便鸿渐于陵受伤的膝盖疼痛得连楼梯都不能上,他也没有说一次疼,他依然在和纷飞的雪探讨《一肩之隔》的创作;桂林的申酉大哥,年近六十,他受伤的膝盖和左臂无法用力,但他依然用火车头的速度,带领我们走了五天桂林。

累吗?留守流年的编辑们,没有人说累。后台的文章,第一时间被抢走,午休、夜半,某个城市的某个房间里,是流年人执着坚定的身影,他们不计回报,只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尤其山地,父亲病重入院,父亲休息时,他用手机操作指挥流年……

写到这里,我的心在颤抖,这颗因为被甲亢折磨了六年的心脏,也禁不起什么折腾。但只是为了流年,为了可以和流年长长久久地相伴下去,我也在想,如何将流年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不再过多地占用那些原本是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想来想去,我决定将自己一直沉默的书写,一直在家人中的隐匿书写,变成公开的。我和父母在一起时,会谈论我的文章,父母讲过去的事情时,我会认真地倾听。在跟丈夫散步时,我会跟他说我发现的生活细节,他也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树每周的周记写好之后,也会邀请我去看,还说,妈妈你帮我投稿呀!他不仅跟我一起加入江山,成为流年“蓓蕾之光”的小作者,还喜获了两篇精品,并获得推荐《初中生作文》的机会,并已经成功发表,前天开学还拿回来一张“五十元”的汇款单。他戏称是他人生的一大桶金。

这样一来,我的生活中满是书香,之前的矛盾迎刃而解,大家都理解我对文字的痴迷,而给我最大的支持。记得那天看到木子的《村庄,我们的爱和疼痛》中,我看到关于捡拾羊粪的情节,就问生长在农村的丈夫。丈夫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很多,最后他说,你没经历过,可不准写,不能干闭门造车的事情。看到他如是,我的脑海中回想起他最初看到我的文章很不屑的样子,他总说,写的都是什么,一点都不严谨。那天我跟他说,我没有养过驴,但在大家的帮助下,写了一篇关于驴的小说,他看过之后,连连称是,说我很聪明,懂得避重就轻,选择了很好的切入点。

家人的支持,是对文字最好的护航,有江山,有流年的守护,是对文字最大的尊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学梦,在这里,纯粹、真实;在这里,快乐、成长。

今天半夜十二点到明天清晨四点,是江山服务器转换的重要时刻,赵兴华董事长特意告诉我们,这个时间不能登陆江山。但之后,江山的运行速度会更加快,大家的操作会更加便捷。这也是江山为了让大家的文字家园更美好做出的努力,这些也许并不能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但却记在每一个江山人的心上。

还有一个小时就到服务器转换的时间了,我的文章也临近尾声。“十年看婆”,对于江山,她用始终如一的温暖和博爱容纳着所有的文友,这就是她默默无闻的付出。而我们所有江山文友,此刻无怨无悔地在这里,书写江山,就是“十年看媳”,获得了,不能忘恩;收获了,不能忘本。江山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如此温暖,如此有爱,相信我们会携起手,相亲相爱地走下去,共建锦绣江山。

篇3:回婆婆家-随笔散文

回婆婆家-随笔散文

又是快俩月没有回婆婆家了,老公不在家,总感觉去婆家有些生疏似的,结婚十几年了,在心里却还是不能把婆家看作自己真正的家,说起来,我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妇。

婆婆身体不太好,有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当我刚刚怀孕时,她就利索的提出“我可给你们看不了孩子,生下孩子你们自己想办法!”或许是因为当初年轻气盛,记得当时我很是不满,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我听来就是不想我生下这个孩子?可这孩子身上也留着你们家的骨血啊!很想好好的理论一番,可身为一个在职职工,又不想像农村一些媳妇那样,为了一点小事,和婆婆吵来吵去,于是,我选择了默然。

生下女儿后,婆婆果然如她说的那样,只有在我们出院那天来过一次,然后满月来了一次后,就再没出现。那时老公出差没有回国,我妈一个人陪我住院出院,又伺候月子,原先健康的身体也承受不了那么辛苦的操劳,小月牙小时候又特淘气,动辄哭得惊天动地,一晚上要醒五六次,醒来就哭,一时半会都哄不欢喜,我想或者她和我一样委屈,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间,爸爸竟然不在身边……唉——

或者就是那时,心里已慢慢滋生了委屈和怨恨,一直以来,对婆婆怎么都无法做到亲近,虽然只要老公休假,我们都会一起回家,但总感觉那家是我的驿站,我只是陪同最亲的人一起出现而已。

每年春节回婆婆家,在我都是一种勉为其难,曾经也对老公抗议“凭什么年年都要回你老家过年,就不能回我的老家?”老公却总是笑笑:“姑娘出嫁就是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回娘家过年?更何况你家弟妹什么的,也不会愿意你回去啊!万一来年人家家里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那不都赖你回家过年过的?”心里恨恨着这些封建习俗,却也不得不同意他的观点,唉——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女人出嫁从夫,不管怎么样给女人提高地位,这些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大脑中。

好在我这个人好面子,即使在心里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家等同于生我养我的那个家,却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一是觉得老公一年到头难得在家过个团圆日子,不想让他难过;二是总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很高,不想让老家的一些人看轻了我;为了面子维持着这份风度,倒也相安无事,亲热有加。慢慢随着女儿长大懂事,婆婆对孩子也是真的想念疼爱,每次回家,进门就拉着她的手问寒问暖,对我这个儿媳妇也渐渐亲热起来,家中有什么事也喜欢和我聊聊,问问我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俩都疼爱着同一个男人,不管是我,还是婆婆,都不愿意看到我们疼爱的那个男人为难吧,所以我们渐渐学会了包容,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间的心结渐渐融化在琐碎的嘘寒问暖中,而回这个家,在我,也渐渐变得理所当然……

只是——无论和婆婆的关系做到了怎样的融洽,在心里还是不能把婆婆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那么纯粹自然。每次回婆婆家,都要斟酌思考几次后才会成行,而回自己老家,却往往兴之所至,随时想去,开车就走,或许人都是这样吧,有时候并不是刻意的,但心之深处,却不知不觉已分了远近亲疏……

人们常说婆媳相处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我却觉得婆媳双方最重要的是:双方是不是真正爱惜那同一个男人,因为婆媳之间的联系就在这个男人的身上,聪明的男人会用他的聪明智慧调和他生命中的这两个最重要的女人,只要打开两个人的心结,那么回家——就不会变得那么勉为其难了……

篇4:道说诗词

道说诗词

熠星邀月空对月,千僧伴佛惟如来。

净瓶玉液观世音,胸怀苍穹笑弥勒。

可见蝼蚁毁堤坝,一花一叶一如来。

尘土不染菩提树,虫蛾不咬观音竹。

三山四海万象生,清浮浊降分混沌。

盘古挥斧开天地,长眠天地化众生。

盘古之心为神树,孕育三神造人间。

天帝王母同造神,统治三界定泰和。

神农造物勃生气,农耕畜牧尝百草。

女娲造人笑天地,五色补天创昏姻。

伏羲混沌乾坤挂,蓬莱仙翁炼太岁。

六界苍生天地生,轮回转世饮药汤。

人道兮兮欲化仙,万物苍苍修成精。

人心贪念妄得道,哪知羽化非易事。

所谓道者六根清,凡俗尘念皆空雾。

心无恶念心向善,莫做恶事同为道。

一念仙道魔道,一念君子小人,施主,细思量,君子小人,仅在一念间。

篇5:说名道姓

我的名字叫刘睿,可我以前的名字叫刘天宇,“天”就是希望我能够天天向上,“宇”的意思就是希望我的心胸能像宇宙一样博大。我的小名叫“天天”,是因为妈妈希望我能够天天向上,天天开心,天天幸福。后来因为与我同名的人太多,读起来也不是太顺口,于是父母又来一番苦思冥想,把“天天”改成单字DD“睿”,“睿”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父母也希望我成长为一个聪明、睿智的孩子,也希望我以后能够利用聪明才智来为人民造福。

关于我的名字也有不少的趣事。在我还没改名字之前,我们在幼儿园的开学第一天,每个人都要在讲台上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我走上讲台,忐忑不安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台下笑的是前仰后合,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刚刚说成了“刘颠宇”从此,我幼儿园时的绰号便产生了,什么“颠颠”、“刘颠颠”等N个绰号,别人叫我的绰号时,我总是不理睬,终于,过了好几天,我的绰号终于“隐居”于江湖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新的绰号又随之而来,绰号真烦人。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大家一听我的名字,不知是谁说了声:“刘睿,流泪!”全班哄笑起来,过了几天,又不知道是谁“进化”了我的绰号,改成了“牛肉”。我一听到这个绰号,便马上跑回家向爸爸诉苦,没想到连爸爸也嘲笑我,我为了这还生了爸爸的气呢!

篇6:说名道姓_

哈喽!女士们and先生们,本人姓李,在百家姓中排行老四,名宜臻,小名为珂珂,怎么样,够可爱的吧?

你知道吗?在我的名字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为了使我了解的更详细,我决定拿一棵大白萝卜采访一下。打开冰箱一看,大白萝卜倒没有,西红柿一大堆,算了,拿个西红柿采访吧,嘿嘿。

我把西红柿放在我的嘴巴下:“请问:母亲大人,我的名字由来是什么?请您讲解一下。”紧接着把西红柿放在老妈的嘴巴下:“咳咳,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认为你是一个女孩,便想为你取一个女孩的名字,所以你的名字便成为我和你老爸的话题。你老爸绞尽了脑汁,翻破了字典,还是想不出叫什么好。你老爸眼前一亮,突然对我说:‘她舅舅不是大学毕业生嘛,不如让她舅舅想一个吧?’于是,我立刻火速给你舅舅打电话,你舅舅想破了脑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名字:李滢珂,滢珂象征着一块清澈的玉石,在家里,我和你爸爸叫我珂珂,在学校里就直呼你大名:李滢珂。幼儿园里的老师和蔼可亲,每天都亲切的叫你珂珂,小时候,郝珂婕经常来我们家玩,她总是咿呀咿呀的叫你珂珂,你就笑嘻嘻的叫她郝郝。长大了,我和你爸爸觉得李盈珂这个名字也很好,但想让你有两个名字,便去取名社请专业人士为你起名,列表里有李宜梦、李宜臻等等等等,你想叫李宜梦,我和你老爸一致认为李宜臻好听顺口,并象征着至善至美,你便一口答应,以后,我和你爸爸就叫你李宜臻。”

这就是我的名字由来,怎么样,有趣吗?

篇7:说“教”道“育”

说“教”道“育”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浑然不觉,难以摆脱,这或许与我们对“教”和“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存在偏颇不无关系。

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把教育工作单纯理解为“教”,因而导致见书不见人、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难免与“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悖。

细究一下“教”与“育”的区别,我想至少有以下诸点:

在行为方式上,“教”主要靠口传、身授,显声而有形;“育”的'方式则丰富得多,不但可以通过口传身授,还可以通过师表作用、道德操守、人格体现等方式影响学生,收到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之功。

在实践时效上,“教”或许可以“立竿见影”,“育”则相对需要较长时日,一时三刻难以彰显成效。这是因为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只要讲授得法、训练循序,学生可以靠理解和仿效完成认识过程;而“育”的内容则属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个性发展方面,必须经历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反复实践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比如,“洗手”这两个字,几分钟就可以教会,洗手技术也不难掌握,但要学生养成每天饭前自觉洗手的卫生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载体使用上,“教”一般必须有具体的物质凭借,如书本、音像、网络等;“育”的载体既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而且有时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如家庭背景、社区环境,学校的办学传统、教风学风以至校容校貌、校园文化等各式“软件”,都可以而且必须作为“育人”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叫“全方位育人”。

在师生关系上,“教”通常以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出现,就如教师的讲台,总得高出教师地面若干;而“育”则不尽然,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平等地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大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小至个性爱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养成,教师常常要通过交流、讨论、鼓励的方式,方能使学生由入耳入脑到心向往之,身体力行,从而使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觉要求。

在评价模式上,“教”可以比较单一,一张试卷、一场表演,大抵可以使“教”的效果一目了然,优劣自现;而“育”的评价则比较艰难。

如政治和思想品德考试是难以准确考核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操守的,必须综合考核其实际的思想行为表现,包括校内外表现、师生反映、社会实践考察、家庭反馈等方面的因素,兼而顾之。学校教育实效的评价至今仍是一个需要加以探索的领域。

如此看来,纠正重“教”轻“育”偏向,更新教育理念,有必要从正确认识“育”字的含义和特点开始。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善于“育人”,是一个教师师德是否高尚的根本标志,也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一个地方是否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的分水岭。(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篇8:说名道姓_

我的大名叫:“王冬琦”,乳名叫“琦琦”,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呢?我不明白,于是我怀着好奇“采访”了妈妈。

妈妈说:为什么会起“冬”字“因为我一出生,时令正赶上立冬,而且那天正巧是大雪,是冬天少有的冷,所以妈妈采用了上帝赏赐给我的一个“冬”字,让我战胜寒冷,不畏酷暑,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在事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琦”字呢?是因为我一出生就带了一颗洁白的小牙,而且活泼好动,妈妈感到我有些与众不同,于是根据我的特点,在字典里查阅,由于我姓王,妈妈就选王字旁的字,发现“琦”字寓意深刻,是我名字的首选,其意思是一颗洁白无暇的美玉,象征着我以后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

经过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讨论,觉得冬琦这两个字既高贵又可爱,既活泼又富有其内涵,爷爷说:“我的名字是上帝赐给我的,是名中的精品。”而外公则风趣地说:“王冬琦的名字意思为‘琦中之王’将来能当一个大官”,就这样“王冬琦”这个名字诞生了!

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容入父母的期盼与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爱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来之不易,她耗费了每一位家长的心血以及每一位家长期盼。

我爱我的名字,更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篇9:说名道姓_

我的大名叫翟墨林,我的小名呢?叫乃龙。其实我的第一个名字叫做翟健男,我姥爷觉得这个名字又俗又不文雅,万一上学时被人改成“贱男”怎么办?经过一番思考,终于想出了这个文雅的的名字:翟墨林。因为我是乃字辈的,又属龙,所以我的小名也就叫“乃龙”。

但是,要是真的说起我的名字来,那可得从上个世纪说起咯,在我妈妈刚刚怀上我的时候,我爸爸就开始研究我叫什么名字了,一开始呢,想按辈分起,起个“翟乃”什么的,但是把头皮屑都挠掉了也没想出一个什么好名字来,因为“翟乃”这个组合不好配字,一直到我出生后,爸爸见我长得很健康,便给我取名“翟健男”,妈妈呢,就想让我叫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翟盈锐,可爸爸坚持让我在户口本上登记上“翟健男”三个字,妈妈也就只好同意了。

为了庆祝我的大名正式登入户口本,爸爸妈妈抱着我回了趟姥姥家,当问到我的名字的时候,姥爷皱了皱眉,和妈妈进了屋,说:“这个名字很不雅,应该改改。”妈妈说:“古代有一个墨子,他的名字叫墨翟(di),而翟(di)的另一个音叫翟(zhái),所以倒过来就是翟墨,而林呢意味着肚子里墨水像树林里的树一样多,所以很有学问,姥爷和妈妈一拍即合,重新更名为“翟墨林”。

那时的我还不记事,这是长大了爸爸和妈妈一起告诉我的,原来我的名字经历了这样变动,真是好玩,没想到我的名字后面还隐藏着这么一段故事,我真得好好珍惜这个翟墨林这个名字了,而且,听妈妈说了翟盈锐这名字以后,我已经决定将“盈锐”作为我的字了!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名字的故事,快来跟我分享吧。

篇10:说名道姓_

大家好,我是梁涵梓,虽然你们在名人传记中可能没有听到过我的名字,但是我在我们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嘻嘻,开玩笑!我的名字很特别,它包含着全家人对我的期许。

从我呱呱坠地那天起,全家人就为给我起名字忙碌起来了。有的查字典、有的查电脑……给我起了一大堆名字。有:梁言、梁田、梁辰、梁爽……经过大家的讨论,这些名字一个也没通过。最后,姥爷请算命先生给我起名字,经过算命先生的精掐细算,“梁涵梓”这个名字被注册到了我家的户口本上。

我对我的名字是这样理解的。“梁”,是我的姓,全家人也希望我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涵”,妈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梓”,《正字通》里说,“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在古代,人们把梓树看作一种尊贵的树木,,常把它和桑树一起种在住宅旁,所以,“梓”也有“家乡”的意思。“梓” 寄托了全家人对我的期望,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乡,不要忘了自己的父母。

“梁涵梓”,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名字,就这样被我身边的人叫响了。不过,这个“梓”字比较生僻,总是被人叫错,有一次,还闹了一个笑话呢!我第一次去上舞蹈课的时候,小付老师拿着点名册一个劲儿地喊:“梁涵辛!梁涵辛――”,全场静悄悄的,没一个人答应。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是谁的名字和我只差一个字?小付老师恼了,大声说:“梁涵辛来了没有?!”我突然醒悟过来,可能是在叫我吧!连忙小声答应:“到――”老师使劲看了我一眼,不满地说:“怎么喊几遍都不答应?”我低下头不敢吭声了。就这样,在舞蹈班,我的名字变成了――梁涵辛。直到后来,妈妈发现了这个变化,悄悄地告诉了小付老师,我的名字才被还原了。

这既是我的名字,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听而且有很深的蕴意呢?你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蕴意吗?

篇11:说“三”道“四”

“三”和“四”,三岁孩童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为何要拿出来做文章呢,岂非废话连篇?其实不然。

“三”是数目二加一后所得,是个基数,一二三的“三”,这是最基本的意思,不必举例了。古人创造汉字时,划上三道,就认识到它的意思了。

“三”有时是序数,表示顺序第三。例如“三叔、三楼、三房”中的“三”就不是基数而是序数。基数与序数是两个不同概念,正常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聋哑人理解“三叔”与“三个叔叔”这二者不同的概念,就很难了。为此聋哑人语言研究专家张宁曾作过专门研究和报道(见1980年《心理学报》)。

“三”表示多数和多次。例如: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翻四复、三思而行、三推六问等等。这个义项是保留了古汉语中的意思。古人以三、九表示多数,而不表示定数,古语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古语又可以说成“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三”可相当于“千”。“三”表示多数或多次,经常出现在成语中,例如,三人成虎、三头六臂、三缄其口、举一反三、三媒六证、三灾八难、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三”也可表示不定的少数,例如:“三三两两”,形容零零落落,数目不多,《乐府诗集》中已有“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三男二女”,指少数几个子女,较早见于《后汉书 方术传》,“三言两语”,指很简短的几句话,《水浒传》有“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三年五载”,指不太长的时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指时间短而总是断断断续续,也有少的意思。

“三”有时不指数目,例如:不三不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丢三落四、朝三暮四、招三惹四、推三阻四、说三道四、三长两短等等,这些固定词组里的“三”,既不是基数,又不是序数,既不表示多,也不表示少,它是一个代号,是“这样”或“那样”的意思。从结构上看,绝大多数是与“四”结合组成的固定格式,从意思上看,大多含有贬义。

“四”跟“三”有相同点,它既是基数,又是序数,是个“数目”,同时如前所述,它与“三”构成固定格式,就表示不定数。另外,它也可表示多的意思,例如: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四海为家、五湖四海等就是。“四海”泛指整个天下,夸其广阔博大的意思。但是“四”没有少的意思,这是与“三”不同的地方;另外,“四”可以做姓,而“三”却不可,这也是二者的区别。

笔者认为,一般词典在解释“三”与“四”时,义项说得不够全,如很有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三】1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表示多数或多次。

【四】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2(si)姓

如果说,辞书由于读者对象不同,篇幅限制,释义只能择其要点,那么,对学习语词的人来说,就不能拘泥于辞书的解释了,要自己动一番脑筋才行。

如此看来,笔者说“三”道“四”一番,也许还不算饶舌。

篇12:说不明,道不清楚

昨晚我们又闹了,我只能说对不起,真的,我们明明很相爱,但都为了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我自己是自己不好,但是我真的努力改变自己了不知道吗?我们都说我们走到今天是那么不容易!不是说放就放的,我知道你或许能做到不在理我,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个很纠结的人,昨晚你说算了,分了。虽然很小声我是听到了的!我想自己给不了你什么幸福吧!真的,我这个人就这样自私。所以想自己应该选择默默退出,因为爱你所以让你选一个更好的归宿,又时候我真的这样想的,想到自己,想想你和你身边的人吧!我想我是最差的,不想说什么,我只想默默的努力,我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有本事,有出息,我求你别再说我不爱你或怎么样的!对于你的爱,我没有少过,我的这电话一月百分之九十是打给你的你知道吗?这场爱谁能甘心认输呢?我们都不会,说好的一起走到老,但有时候我真的感到了恐惧,虽然很多人都说我们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笑着对他们说,邱婷她不介意我怎么样的,因为我爱她!他们都觉得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但是这些我从未想到过,或许你不明白这四处漂泊的苦,一个人默默的,很害怕明天的到来,谁能体会这撕心的苦,很多时候看到你默默的哭泣,我也一样,昨晚我凌晨两点才入睡,我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你的影子,早上洗脸到晚上的洗澡,你身上的那股清香我永远也无法忘怀,你给我带来的纸巾我天天带身上,我时刻想着你,有时候家里再怎么样说让我打电话回去,我都会无动于衷,但是你呢!我是怎么样的呢?你知道吗?昨天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打了二三十个电话你都没有接,一个下午没有条信息,最后打你电话甚至关机了!我一想你把我放什么位置呢?真的!你看昨天我白天说不发信息给你,我写了日记,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你都是不开心的,你和身边的任何人在一起都比我在一起要好点吧!至少你不会伤心流泪!

我天天是想着你的,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样,但是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每闹一次我都怕一次,昨晚我在洗手间里坐了很长时间,全身发抖,我知道这自己又做错事情了,那一刻我真想去跳江!一个好好的女生,遇到了我就变成了这样,天天不开心的!

今天手机两块电板都没有电了,手机在充电,没有打电话给你,等下充好了再打电话给你!很不适应现在的生活,虽然来这学习已经有九天了,和身边的人感觉很陌生!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人家说,整个人一下子变傻愣愣似的,朋友昨晚打电话说,我不该再去想什么!应该好好学好,把这科目学好再学其他的,到时候自己开个公司或者什么店面之类的,他说会支持我的!不然什么都不是!谁要你呢?是啊!如果我一事无成,不要说别人看不起我,连我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离家的那天开始,我就注定着流浪、奔波和与自己的命运拼搏!我想让,我已经在让自己改变了,我整天什么都要去想着,明天该用多少钱,该做些什么,该什么时候看书,或者该什么时候打电话给你,家里的电话是我最怕接的一个,他们老是向我说些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有沉默,把你当作了我生命里的全部,我一下课十分钟我就会忍不住发信息给你,我身边可以说不像你们一样身边还有大堆朋友、同学、亲人…

我就自己一个人,孑然一身…

所以我会把所有的话对你讲,真的很爱你…

我该回去打电话给你…

不管怎么样我都喜欢你开开心心的每一天。

我不想说什么了,我想躲在这角落了悄悄地述说着,这博客从此就是我的发泄之处了,真的想你,爱你,如果我的死亡可以让不变得开心快乐,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这是真的,爱你的话,我天天都会说起不知道说了几次,我都怕你烦我了,你知道吗?

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时刻的我的脑海里浮出,记得你到车站接我时的情景,我们的车上,我紧紧牵着你的手,那是我第一次牵手,记得我在屋子里亲你,那也是我第一次亲人的!我从未去过什么永和大王或者肯德基店之类的,也是你第一次带我去,猪: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总之再怎么样,我都很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你,爱上你,很多人既羡慕我,又嫉妒我,又时候我真的会在想自己是不是在做梦,真的怕梦醒了,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样走下去,但我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再想想你吧!我还是想让你生活好点,我知道我以后的路很艰难,奋斗、奋斗。创业还是在预计当中,我该怎么样去走自己的路呢…

篇13:说“教”道“育”

说“教”道“育”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的更新一则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常常令我们浑然不觉,难以摆脱,这或许与我们对“教”和“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存在偏颇不无关系。

在中国,最早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之,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影响,很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长期以来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单纯理解为“教”,因而导致见书不见人、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难免与“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相悖。

细究一下“教”与“育”的区别,我想至少有以下诸点:

在行为方式上,“教”主要靠口传、身授,显声而有形;“育”的`方式则丰富得多,不但可以通过口传身授,还可以通过师表作用、道德操守、人格体现等方式影响学生,收到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之功。

在实践时效上,“教”或许可以“立竿见影”,“育”则相对需要较长时日,一时三刻难以彰显成效。这是因为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只要讲授得法、训练循序,学生可以靠理解和仿效完成认识过程;而“育”的内容则属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个性发展方面,必须经历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反复实践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比如,“洗手”这两个字,几分钟就可以教会,洗手技术也不难掌握,但要学生养成每天饭前自觉洗手的卫生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载体使用上,“教”一般必须有具体的物质凭借,如书本、音像、网络等;“育”的载体既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而且有时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如家庭背景、社区环境,学校的办学传统、教风学风以至校容校貌、校园文化等各式“软件”,都可以而且必须作为“育人”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叫“全方位育人”。

在师生关系上,“教”通常以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出现,就如教师的讲台,总得高出教师地面若干;而“育”则不尽然,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平等地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大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小至个性爱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养成,教师常常要通过交流、讨论、鼓励的方式,方能使学生由入耳入脑到心向往之,身体力行,从而使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的内化为自觉要求。

在评价模式上,“教”可以比较单一,一张试卷、一场表演,大抵可以使“教”的效果一目了然,优劣自现;而“育”的评价则比较艰难。

&n

[1] [2]

篇14:说名道姓

你的大名叫什么?小名叫什么?是谁给你起的?在名字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就写一篇关于姓名的习作,叫做“说名道姓”。

我的大名叫王文萱,小名叫巧巧,是我爸爸妈妈给我起的。在这两个名字的背后,有着许许多有趣的故事,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现在我先来介绍一下我大名的来历吧!我姓王,名文萱,“文”的意思是希望我文文静静的,又文雅。“萱”是希望我像萱草一样,长得细细长长的,寓意就是希望我长得文静、文雅、苗条。正如妈妈爸爸想的哪样,长得文静、文雅又苗条。

小时候,我就经常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叫王文萱呢?”有时妈妈说:“是你爸爸乱翻字典,随便翻了俩字给你当名字。”也有时说:“随便起的,看这个字好就用上了。”

可是我想,爸爸不可能是随便找的几个字给我当名字,因为如果是随便翻的话,不可能有这么美好的寓意,不可能有这样的寄托与希望。

下面该说小名了,我的小名叫巧巧,爸爸妈妈希望我既心灵手巧,又乖巧。我的确心灵手巧,前几天我刚用纸板做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船体模型。

这就是我大名和小名的来历,你知道了吗?

篇15: 说名道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尽管有些人的名字读音上是谐音,但字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尽管有些人的名字字音一模一样,但是取名时的意思不一样。我们有些人既有大名也有小名,但小名有的也许是朋友取的。

我呢,姓杨,与杨家将同姓,名一林,原名并非是一林而是h霖。为了改名,妈妈在饭店和众人一起商量,意见不统一,最后还是爷爷想出了这个名“一林”,大家也都同意了。我的小名就是由我的朋友取的,我有这个小名和我意志向着乒乓有很大的关系,也许我没有心思学乒乓,也就没有这个名字了。

关于我的大名,那可真是鼎鼎的了。原来我叫杨h霖,但那时的我总是喜欢哭,我爷爷就想:这么会哭,难道和名字里的“霖”头上的“雨”有关?于是便让我去改一个名字,不过,旧的名字是可改的,但新的名字还没有想好,不能轻举妄动。

这是这件事使我的名字变了新样。至于我的小名,现在已经是很少有人叫我了,因为小区里的唯一一张乒乓桌被拆了,以前的乒乓好友,现在也只能找到一点了,说起来就难忘以前的乒乓时代。以前不仅有小白(也就是我),还有另外一些人的小名,如:包子、聪蛋、大黑、小黑……还有一个人名叫“讲法律”。

那就是生命最宝贵的时刻,当自己有了名字的时刻,那时就开始真正的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当别人都叫你名字的时候。

篇16: 说名道姓

记得我刚上中班的时候,问过妈妈一个特殊的问题:“妈妈,我们班的小朋友有的叫菲菲,有的叫欢欢,还有的叫盈盈,为什么我叫周子煊,而没有小名呢?”妈妈扑哧一下笑了起来说:“我家的宝贝长大了,那妈妈就给你讲一下,你为什么没有小名,为什么叫周子煊吧!

20xx年的11月25日,早上6点20分,一个小胖丫头出生了,当时爸爸妈妈非常的高兴,因为你非常的健康,又非常漂亮、可爱,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你就是双眼皮、大眼睛,而且还有两个小酒窝,超级漂亮。妈妈突然来了一个念头,既然是早上生的,而爸爸又是属龙的,龙也叫辰,所以你的小名就叫辰晨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你越来越胖,辰和沉是谐音,所以就不叫小名了。紧接着我又问:“妈妈,那为什么叫周子煊呢?说来听听吧!”因为当时在我们徐州“神通命名苑”非常的出名,你爸爸说,一个人的名字,要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也去起个好的名字吧!爸爸从起名馆回来后说:“根据生辰八字,宝贝的名字笔画应该是8、3、13,从五个名字中间挑了一个最好听的,就叫周子煊吧!而且煊字的含义又是温暖、不怕冷的意思。

无论我叫什么,又有着什么样的含义,都表示着爸爸妈妈对我的爱,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这就是我的名字,如果对我感兴趣,和我交朋友吧。

篇17: 说名道姓

哈罗,大家好!我叫刘心仪,小名叫逗逗,这两个好听的名字都是妈妈起的。妈妈为什么要给我起这个名字呢?你别着急,我现在就和你一起分享我名字背后的故事。

大名的由来

在妈妈挺着大肚子的时候,全家人就围坐在桌子旁边为我取名字了。妈妈说:“现在重名现象太多了,起两个字的,重名率太高,我看还是起三个字的吧。”大家也这么认为,所以我的名字就先定格在三个字的范围之内。接下来,就要讨论是哪三个字了。全家人各抒己见,讨论得不亦乐乎。妈妈一边抚摸着肚子,一边说:“孩子跟着爸爸的姓,‘刘’,名心仪。因为我希望她体谅人,懂礼貌,做一个好孩子。”爸爸听了,笑着说:“我希望他是男孩,名字我也想好了,叫刘运豪。‘刘’是跟我的姓,‘运’是他的辈分,‘豪’是我想因他而自豪……

到了20xx年4月14日,我出生了,正好遂了妈妈的心愿,名字自然就是刘心仪了。妈妈还想给我起个小名,但一直想不出好名字,所以我的小名一直到两岁时才有着落。

小名的由来

两岁时,妈妈经常带我下楼玩。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包小饼干。到楼下时,正好碰上邻居王奶奶,王奶奶十分喜欢我,就把我背在肩上原地转了几圈。妈妈对我说:“宝贝,给奶奶吃点你的小饼干。”旁边的叔叔阿姨也说:“就是就是。”谁知,我却说:“奶奶没牙,不能吃!”简短的7个字,却把大家雷倒了,笑翻了。妈妈一看,王奶奶嘴里真的没有几颗牙。王奶奶也乐了:“这孩子真逗!”从此,我也就有了小名“逗逗”。

怎么样?我的名字不错吧?名字背后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吧?相信你也有名字,也有名字背后的故事。那还等什么,快把它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篇18: 说名道姓

薛汇斌。三个字。一个字是姓,两个字为名。予此成文。

薛字,乃姓。历史上并不缺此姓名人:征东大将军薛仁贵,反唐名士薛嵩……祖上的荣名于薛家子孙而言终生不得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前人薛勤赠其侄子陈蕃的规劝更是值得世人代代铭记……

若追溯祖氏根源,其历史底蕴更是相当深厚。春秋时期,山东一带的薛城便颇显其名了,自夏朝开始,历经六十四世,来去二十二位君主,这才从战国末期落寞,薛城转成一处小村落,薛族人辗转迁移,避乱世。现今姓薛者甚众,《百家姓》排名第六十八的薛氏现已成为华人姓氏人口排名中第三十五名的大姓了。

汇斌,乃名。

汇字,汇集、聚集之意。部首为“三点水”。要说此字具何用意,说来倒有些来头:一则与我出生有关,据说,那日原是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而在我出生时却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故此,名中即具水相;二则与家乡地理位置有关,家乡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侧临江一域,因而融入“三点水”这一部首;三则,其与“斌”字连用,有妙之甚处――

斌字,字形易解,左文右武,很是好记。与“汇”字相连后,“汇斌”二字亦可译为“汇集文人之丹心,武侠之肝胆”若简言之即是“文武双全”。其中可谓是饱含着父母祖辈的热切期望,与其望子成龙之愿。

这就是我:姓薛,名汇斌;薛仁贵的“薛”,汇集的“汇”,文武斌的“斌”――薛汇斌!

篇19: 说名道姓

古往今来,名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而名字本身,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名字就像是门学问,别看普普通通的两三个字背后,却都有各自的不同的含义。

说到名字,大家就会和含义联系起来。我就跟大家来说说我的名字背后有趣的故事和它的含义。

自打我出生那天,我的家人就开始为我起名字而忙活,别看名字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也却让人大伤脑筋,家里的字典、词典……就开始随家人进入“起名运动会”中,忙得不亦乐乎。后来,父母找人帮我起名字,就起了这个名字。

我的名字中“闫”是我的姓,其中“溪月”的含义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隐隐约约能够听到黑暗的草丛中小虫子的软声细语。夜很深了,在高高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如同一盏灯照亮在天边。一条小溪在夜的安抚下缓缓流淌着,月亮倒映在溪水里,跟小溪聊着天。如果往简单处说的话,那就是小溪边有一个月亮。

诗句里面也有我的名字: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唐温庭筠汉庭文采有相如,天子通宵爱子虚。把钓看棋高兴尽,焚香起草宦情疏。楚山重叠当归路,溪月分明到直庐。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我原本有一个小名,后来上了幼儿园,我的小名就变得多了起来。

关于名字,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但一次说不完啊,下次再接着说吧。

篇20: 说名道姓

我的大名叫顾怡迪,说起这个名字,那可是有不少故事的呀!

我刚出生,爸爸妈妈就为我的名字想破了脑袋。翻字典、查资料……想了许许多多的名字,可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好,都不知道该选哪个。

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叫他们写孩子的名字,这下妈妈可发愁了。可是只见爸爸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在纸上写下三个字:顾怡迪。事后,妈妈问爸爸为什么当时写下了这个名字,爸爸说:“其他的名字都很好,可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名字。‘怡’是快乐的意思,‘迪’是启迪、动脑筋的意思,我希望孩子不仅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取得快乐,还能经常思索、动脑筋,在知识中得到快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妈妈听了,连连点头。

再说说我的小名吧,我的小名叫凯凯,‘凯’是凯旋、胜利的意思,爸爸妈妈是想告诉我,凡是都要努力地去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那就会有收获,有成果。这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凯’字一般都是形容男孩的,爸爸妈妈希望我虽然是个女孩,但是要有一些男孩的气概:坚强、办事果断。

爸爸妈妈把所有美好的祝福、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让他们的希望变成失望。

闲话《祝福》随笔

《型世言》通俗性散论

你说,差不多美文随笔

谁的错生活随笔

随笔《我小小的力量》

开学第一周教师教育随笔

心灵的力量-随笔

随笔开学的第一周高中

开学第一周教师寄语

开学第一周随笔

说婆道媳随笔
《说婆道媳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说婆道媳随笔(精选20篇)】相关文章: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随笔2023-06-13

寺庙道观对联2023-10-31

庙宇对联2023-11-22

后羿与嫦娥的传说故事2022-08-02

我说张家界随笔散文2023-11-29

小班第一周随笔短篇3002022-06-18

生之印记美文2023-06-25

寺庙新闻稿范文2022-07-25

不必活在别人的目光和评价里2023-02-09

暑假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2023-10-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