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感怀散文欣赏

时间:2023-02-21 08:05: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整理10篇)由网友“库洛娜娜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腊月感怀散文欣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

篇1:腊月感怀散文欣赏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

前些天,外地工作的女友发朋友圈,感慨时光如水,不知不觉又是年末岁尾:“时间过得忒快,嗖地又是一年……”,我调侃她,别再“嗖”了,岁月如梭,再“嗖”就老啦。

其实,静心一想的确如此,去冬新春的爆竹声仿佛还在耳边,悠忽一年,转瞬今日已是腊八节了。

腊月,是一年当中最闲的季节,也是最忙的月份。说闲,腊月的农村,基本没有农活可干,村民们早已收拾家什,刀枪入库,带着一年丰收的喜悦,围坐炉前,炖一锅五花肉白菜,烫一壶老酒,一年的劳作和疲惫在晕晕乎乎中烟消云散,谋划着来年的开局,更觉浑身是劲。说忙,是外出求学和打工的亲人随着腊月的来临,陆陆续续踏上回乡的征程。“父母翘首盼儿女,妻子夜夜思丈夫”。刚刚放下行囊,母亲便急切地端详孩子胖了还是瘦了?似乎把留存了一年孩子的各种爱食倾囊搬出还不尽兴。年轻的媳妇望着久别重逢的丈夫,脸上飘过一丝红晕,忙不迭地端上早已准备的丰盛饭菜,不问囊中多少,只要平安就好。家家户户为了一年中难得的几日团聚,开始忙碌起来。张家杀个猪,李家宰个羊,年轻人开上轿车,进城一阵狂购,这年月,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仿佛把一年来的思乡念家之情全部融于年货当中,让家乡的年味浓些、再浓些……

想想小时候,虽然生活拮据,但一进腊月门,置备年货也是少不了的。摊煎饼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义不容辞的家务活,晚上淘好泡好玉米、地瓜干,早晨天不亮一家人都要起来推磨。我生活在机关,从小没推过磨,同学告诉我,那可不是什么好活络,睡的莽莽撞撞,便让大人们拽了起来,有时闭着眼睛,机械似地转圈,一不小心便磕到磨盘上。摊煎饼也不是容易事,在灶间(农村叫过屋)支上鏊子,席地而坐,一手划拉柴火,一手端煎饼糊子,柴草的浓烟一会就呛的鼻涕眼泪满脸流。摊好的.煎饼一般不叠,整齐地码在瓮里,随手就来一个煎饼卷大葱,来年一个正月便可以专心纺线了。过了腊月二十,家里主事的便会拿出几个零花钱以示奖励,大姑娘小媳妇们穿上压箱底的干净衣服,三五相约到乡里或进城赶年集,或买一块心仪的方巾,或悄悄给心上人扯一条裤子,顺带买一张年画,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把大半个腊月的劳累全然忘在了脑后。

我的小学时代,物资普遍匮乏,母亲利用关系,打听着门市部何时来减价布头,用平时积攒的布票扯几块一尺布票买二尺的花布,白天工作,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我们姊妹每人缝制一身衣服,放进箱子。一进腊月,我便忍不住打开箱子摸摸看看,总觉日子真慢,盼着新春快点到来,穿上崭新的花衣服。父亲也会在腊月的年集,买一缕稀罕的韭菜嫩芽,一把粉条,去食品站托人买半块猪头,这个年也算殷实丰盛了。

说来也奇怪,越是日子艰难,捉襟见肘,时光流逝的越慢,年头盼不到年尾;如今,条件好了,就是农村,也大多银行有存款,家家有余粮,衣食无忧,冷暖不愁,却感觉日子流逝的飞快,“嗖嗖”地过了。

今年的腊月,好像没有往年的寒冷,似乎前些日子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已给予太多眷顾。但阴霾一直不散,不知是否如专家所言,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辆增加的缘故。上下班途中,于雾雾蒙蒙中发现车流量明显多了,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不乏西装革履帅气的小伙和打扮时髦的姑娘,脸上洋溢着回到家的幸福和喜悦,在外漂泊了一年,回到这座美丽的山城,他们感受的是家乡的巨大变化带给他们的惊喜和浓浓的乡音亲情……

篇2:—人生感怀散文欣赏

—人生感怀散文欣赏

晚饭后,独自到外面漫步,盲无目标,沿着一条行人很少的小道前行。冬天夜色来得早,远近的路灯与树影,交织成杂乱的幽暗图景。天有些冷,那湖面也飘着寒意。

不知怎的,想到了元代小令:“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头脑中浮现的所有意象,也是天低水冷、古道枯草,还有灯影憧憧、几声犬吠。

有一种孤单的感觉弥漫周身。我想起了远方的双亲。记得那天要离家远行的时候,母亲一再地让我带种种路上吃的食物,父亲行动不便,却执意要拄着拐杖从三楼走到楼下目送我离去。临上车前,我分别拥抱了父亲和母亲,在他们耳旁轻声说:好好保重身体。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念远方的老父老母。他们身体越来越不好,尤其是父亲,我在家的日子里,几乎天天陪他去医院。而在医院,我又看到了好些与父亲同龄的老人,父亲悄悄告诉我:这位以前是司法局局长,现在因脑中风有些痴呆;那位以前是劳动局局长,现在每天就住在医院回不了家了;还有一位资深的南下老干部,现在天天坐在轮椅上让保姆推着在医院过道来回转悠……一个人无论过去有多风光,晚景却也不免凄凉。父亲感慨说:“这就叫风烛残年!”我由此对于风烛残年这一成语,有了切身的感受:风中的烛火,摇曳、挣扎,若隐若现间,随时可能寂灭……

然而,父亲是乐观的,他抑扬顿挫地对我吟咏《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念这词的时候,全然忘记自己也是个身体脆弱的病人,倒置自己于笑谈古今人物的白发渔樵位置上了,并且,他还想着在身体健康好些的时候,要完成什么什么计划。一派志在千里的老骥精神状态,这是很让我感慨的。

父母现在真的上岁数了。我不能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回到故乡,而家里空荡荡的,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凄清感受!一定要多回家去陪陪老人,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在家时,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我都会与母亲一起去外面散步。

而现在,我独自在遥远的异地,行走在昏暗的小道上,一怀愁绪,无以言表。心中对于“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天涯游子心境,更有了深切的体会。

篇3: 腊月散文

腊月散文

几场雪便把大山封得严严实实了。瓦房茅屋,都覆了厚厚的雪,就是太阳晒着,也没有一丝消融的意愿。在这白色世界里,灵动的就是那房子上漂浮着的渐渐散开的炊烟了。村子里不论是黑狗黄狗都总是最耐不住寂寞的,抖掉身上的雪,早早亮出别样的颜色来,隔着河远远地与它的狗朋友们闲聊昨夜的梦,在主人那里摇着尾巴讨些食后,便在坪坝里角逐一番,追得野鸡窜出枯草丛中的暖窝,尖叫着向山坡上逃命。

一、四、七是杀猪的日子,据说这三个数字的日子有利于投生,人老几辈都是这么口传心授的习俗了。早早起来训礼老汉便在院子里摆上桌子,供上三牲祭礼,上香焚化,三叩九拜。杀猪在山里是一件盛典的事情,需要向山神禀告的,毕竟是杀生见红的事情了。训礼老婆,也在猪圈旁烧了几张黄表纸,算是送这几头养了满年的猪上黄泉路了。她怜惜的一头头摸了厚膘的背,心里有些不忍。怎么着也养了一年了,有些感情的。从去年冬天离奶捉来,养像娃儿似金贵的养着。春天到地里种洋芋,除草都跟着,回家时唤一声,这几个小家伙像娃娃似的,便从草丛里窜出来,一溜儿就都跟着回来。夏天里一把一把的扯猪草,剁细了,拌上玉米料,倒进食槽看着他们哼哼的叫着,拥挤着,吃完,窝在阳角晒太阳,哪一天不操心啊?

今天这个日子,满坪坎的人都是给了讯的,早早来了。挑水劈柴,自然是男人们的事情。缸满了,劈柴也堆码在左边房檐下。右边的房檐下的小拐磨转得正欢,雪白的豆浆从磨缝流出来,淌到拐磨下的木槽,然后淌进木桶里。安林媳妇是坪坎里豆腐做的最好的人,这会推着拐磨的那个显摆神气,连屁股都舞柳起来,今天也是显能和给她男人长脸的时刻,她咋能不张扬的显摆一下呢?“三娃,快,快来把桶换一下,把这桶豆浆提到灶房去!”那一声磁性的喊声,倒是把人们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

“嫂子,你咋不喊我呢,得是三娃长得好看又年轻吧?”牛娃插了一嘴。

“黑牛,你个砍脑壳的,眼睛瞎了啊,还让人喊?请你来光知道吃啊,偷懒耍奸的东西。”安林媳妇一撇嘴,“训礼叔的酒肉哪有那么好混的?当心嘴烂,把你家的浆水弄臭了,过年时点不出好豆腐!”

黑牛斗不过这铁嘴,禁了声,溜到坡上扛柴火去了。斗赢了的安林媳妇,更像一只胜了的公鸡,屁股扭的更圆了。

堂屋中间,木炭火烧得红堂堂的,坪坝的老年人围了做了一圈转,木炭火上煨着茶壶,冒着热气。堂屋正中的神龛上烛火明亮着,金粉楷书的“天地君亲师”牌位也显得格外光亮。神龛下的板柜上,最惹眼的是训礼老汉的铜酒壶了,在这被烟油熏得黑黝黝的屋里金光闪闪,一圈的酒盅反衬着老映进屋子的雪光。训礼老汉的这套酒器,算是坪坝的神器了,倒进酒会飘香满屋,平时是难见到的,今天这个日子那是一定要拿出来的。

从坡上弄柴火的都回来了,太阳正红,晒在身上暖烘烘的。平虎已经把杀猪的刀子磨得可以吹毛断发了。巡礼老汉给大家发了烟,倒了茶养精神。

“水烧好了没有?”平虎朝屋里喊。

“早都好了”平虎婆娘在屋里答道。拿水温是杀猪的关键,拿捏不好,不是弄个毛蛋就是伤了肉皮。烧水这活,平虎一般不让别人干,总是让他老婆拿捏这个温度,免得弄下个丢人的活路。

“架势了”。平虎一声喊,平日里跟平虎杀猪的帮手,拿着长钩翻进猪圈,三下五除二,一头肥猪就抬上了长凳。训礼老婆拿来盆子,里边放了盐和葱花,这是接猪血的。平虎一手拿着盆子,一手提着刀,把盆子放在凳子前边,用刀在猪耳朵上拍了一下,一手按住猪头,照着猪脖子一刀刺了进去,直没刀柄。血随着刀喷了出来,淌到盆子里,猪嘶叫着弹了几下,便不再动了。这一刀真是稳准狠,看得人都鼓起掌来。几个婆娘看得心疼,溜回灶房去了。有人已经在汤猪的木缸里放足了水,平虎和他的手下,便把杀的猪放进热气腾腾的木缸里,翻起来。半小时后,一条毛脱得光净的猪被倒挂在架子上,清水冲洗后随着平虎手中的刀,肉、头、肠、肚分散开来,肉被分成一溜溜的那是为做腊肉准备的,训礼婆娘出来喊:“平虎把这些都剁了。”

“婶儿,还剁啊,不是都剁了那么多了?”平虎问。

“我怕少,把大家招呼不好,背后还不挨骂啊!”训礼婆娘有些矫情。“再说了,家里过年就你兄弟他们回来几天,还有两头猪的肉呢。我和你叔也吃不完啊,多弄些,让大家吃美,再剁个后腿,瘦肉多。”

“你不啬了?”安林媳妇笑着问。

“我到啥时候啬过?这不是那几年你兄弟他们念书,咱手头紧么,如今他们都出去养活自己了,我还抠啥哩!谁家缺肉尽管拿!”

“婶子,你说的话可算数,别到时候后悔。”安林媳妇说。

“你尽管拿。”训礼老婆笑着说。“你去拿个盆子,让平虎再剁点后腿肉炖了。”

“婶子,我怕我们吃的最后走不回去了。够多了没人说你啬。”安林媳妇笑着说。

出来的时候,安林媳妇端着雪白的冒着热气的豆腐,放在磨槽上晾着,新鲜的豆腥味,弥漫在空气里。

“啊呀,嫂子,瞧你这豆腐做得和你身子一样美啊!”黑牛的话又冒了出来。

“你个挨刀子的,还没喝酒呢就发骚啊!”安林媳妇扑过来,一把揪住黑牛的耳朵。“平虎,拿刀来,这耳朵够咱一碟下酒菜。”

黑牛疼得直咧嘴:“嫂子,我投降,兄弟再也不敢咧。”

黑牛刚一脱身,回头就喊道:“嫂子,兄弟的肉香,你想吃不?”

安林媳妇羞得骂了一句:“短命的黑牛。”便逃离了这是非场。

三头猪杀完,太阳已经偏西快落到山垭豁了。训礼老汉到厨房打探吃饭的事,一切都准备停当了。下酒的凉菜:油泼辣子酸菜、凉拌豆芽、酸辣土豆丝、泡青椒和包包菜、豆腐干,中心放着昨夜煮好的野鸡炖黄花。主厨的是平虎婆娘,大红袍花椒的麻和辣被她发挥的淋漓尽致,品着菜味,黑牛的邪劲又来了“平虎哥,瞧这味,跟嫂子一样吧。”

“去你的,你嫂子是那包谷老烧,绵和着呢,谁像你家的那位花椒婆。”平虎端起酒碗“来,喝!”

一桌子的人都看着平虎婆娘笑。性子绵和的平虎婆娘羞红着脸,骂了句死鬼,把碗端到灶房去了。

“嫂子害羞了,嫂子害羞了。”黑牛这一见酒,嘴就没个把门的货,伸手去拉。

“你个挨了砍刀的。”平虎媳妇骂着顺势就用筷子打在了黑牛的手上。黑牛痛的`把手缩了回去。

一桌子的人又哄笑起来。训礼老汉执着他那闪着金光的大酒壶,给几位老年用铜杯斟了酒,相敬着一饮而尽。酒过三巡,训礼老汉喊道:“平虎,来。这回把这壶交给你了,今天这酒喝的好不好,可就看你了!”

“没麻达,叔,只要你舍得,咱就喝个底朝天!”平虎接过酒壶问:“大家说是不是?”

“是,喝!”男人起哄的喊着。

“栓他妈,上热菜!”平虎朝他婆娘喊。

三四个婆娘起身朝灶房走去。

菜上来了,筋斗的浆水点的豆腐,油汪汪的拌着干红辣椒丝,花椒的麻香从碟子上散开来。干豆角炖猪腿,盛在盆子里,一块都有拳头大,一长的肥膘肉,用筷子夹着似扁担晃悠着。酸菜炖猪血热气腾腾。山里由于交通不便,时令的菜少,待客也彰显着那份淳朴厚实。男人的就总是要喝到月明星稀的时候,有大半都是歪鼻咧嘴的了。有人早已溜到了桌子底下,嘴还喊着“喝,喝。”被婆娘们搀扶着回了家。黑牛的家不远,被他的胖婆娘背着回去了。训礼老两口,这才把肉整理了往缸里放。这是做腊肉的头道工序了。三九天杀的猪做腊肉最好,放的久,而且不坏,老辈子就是这样流传过来的。

砍成条的肉,摆平排整齐放在缸里,撒上盐和香料,一层肉一层香料,堆放完了,盖上盖子闷上三天,算是腌制,让盐和香料的味道入到肉中。放完最后一块盖上盖子,已是深夜了,老两口这才捶着背支起身子。

“这两天去砍些柏树枝,等腌好了,好熏起来。”训礼老婆说。。

“今天砍柴,明珠已经弄了一些,差不多了,到时候需要,我再看一些就行了。”训礼老汉说。

“也不知道涛娃他们回来不?我有些像孙子了。涛娃媳妇大概不想回咱这山里吧。听取去年说,今年去她娘屋过年,唉,养这些猪油啥用啊。”训礼婆娘有些伤感了。”要不是村里这些后生里里外外照应着,你说咱辛辛苦苦把娃们都送到大学,有啥意思啊。”

“你呀,说这些做啥啊,娃们不是也没有说不回来过年的,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训礼老汉虽这样说着,心里还是有些不是个滋味。大过年的,人家欢乐喜庆,儿孙满堂,自己家里冷冷清清,怎么说也没个气氛啊?

“明天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总得回来一个,也让咱俩有个盼头,你说这盼孩子长大有出息,有了出息有啥用呢?”

“瞧你说的,都像你我,一辈子守在这山旮旯里,那时候你还不得急死。女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就知道想娃。学了知识才能走出着大山,为国家做大贡献。你现在这情景,村子里谁不羡慕你有两个有出息的娃娃。真是的!”训礼老汉斥责着老婆。“别弄了,睡觉!”

训礼老婆捂了火塘的火,盖好腌的肉缸,把该收拾的弄停当了,走到炕边,老头子累了一天,打起鼾来。训礼老婆睡不着,翻出儿子寄回来的照片,老眼昏花的在炕头翻看着,幸福着……

月亮已经升上山头,照耀着这安详的山谷,一切都在柔美而温馨中睡去……

篇4:感怀散文

感怀散文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窗外是那么的静谧……

天朦胧胧的,送走上学的儿子,伫立在小区胡同口,望着儿子上学的背影,我的心渐渐的消逝在儿子这寂静的深巷里!心里冥冥想到,像这样的心情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可是,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永远会将儿子的一切,收藏在自己幸福人生的记忆里,这份依托,这份感怀又何尝不是我们父母精神世界永久的一只风景呀?

面对一天天渐长的儿子,我的心里压力也愈来愈大,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儿子上初中以来,这份沉重的心绪就像是一块石头压在胸口,或许我还是离不开那望子成龙风的困扰吧,但是谁又能在自己子女身上做一次试验呢?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的时光永远不会再来,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

矛盾、纠结,甚至无限个不安,我想始终会在我们父母的心里存在,也许有一日,我们的儿女在长翅远飞的那一刻,那一份担忧与顾虑才会慢慢的消逝,这或许就是父母的本性所在吗?此刻,我更加理解儿女在父母眼里永远都长不大的道理。

春天的清风,轻轻的拂过脸面,凉凉的,轻扰了我纷乱的心绪,我的思绪渐渐的从远方拉回来,一直走进这个季节里……

毕竟是春天啦,尽管温度还是那么的底,可眼前,树木是碧绿碧绿的,早已写满春天的气息。嫩嫩的青草,钻出地表,像是淘气的孩子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三月正是桃花开着时,红红的,粉粉的,淡淡的,撒发出一阵阵清香,一缕缕的香味缠绕在路人的身旁。街道上的柳树,更是婀娜多姿,像是脱去厚厚冬装的少妇,显露出自己迷人的肌肤,在晨风里依依不舍着!而伫立在旁边的杨树也不甘示弱,高高的,挺拔其中,就像是一个帅小伙,迎风守望,在他的眼里,看到的将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或许自己不是太优秀的一族,可从它们神采奕奕的眼神里,我们依然能够读出一份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求!

我的心漫步在春日里,醉在这春日的景色里,兴奋不已!

都说春天是一首激情的诗篇,在这万象更新的季节里,我不尽被这眼前的景色迷住,更是被这春日里生命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人的一生犹如这花开花落,但是,若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追求之心,我们就不会因为成败而过分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春天来了,给出我们一个答案就是:勇于积极向上!

这是春天里,生命所有的共性。小草不会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放弃对春天放绿的追求,柳树不会因为自己的柔软而在这生命的春天里坚强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还有开在路旁的迎春花儿,他们也没有因为自己被抛弃在尘埃里失落悲观,而是在明媚的阳光下,向路人散发着快乐的笑意,这些生命的追求,不值得我们敬仰吗?

我常常被这样平凡的人生挑战着,于是,就再也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

一个人,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做了,即使结果与我们想象的有万里之遥,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永远要多!

这个春天给予我们思考的东西太多,得失成败,一样是这个季节里的文字。在经过漫长的冬季之后,大多数人,喜欢春天不过源于春日里的.一份静谧与平静,也莫过于这春日生命里的娇艳,喜欢她温婉恬静的感觉,喜欢她轻舞飞扬的身姿,而我偏爱春天,除了这些之外更多的是对生命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而在这个季节,生命的强劲,处处都可见到的。

是我想的太多了吗?还是我的心已经与这春天里的生命融为一体了呢?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远处传来斑鸠咕咕的鸣叫声,那么的熟悉,那么的动人,我远走的心再一次从思索的文字里走出来,一直走进眼前的春日里!清风掠过颜面,糅合着这斑鸠的鸣叫声,打破了这早晨的沉默,此刻,我才发现,眼前早已穿过几辆飞驰的车辆!

小城渐渐的从平静中醒悟过来,叮叮当当的建筑声响又一次打破这静谧,新的一天在这样的声响中开始了自己的征途……

给自己一个理由,不要只贪享于这春天的美景,更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创造春天的大潮里,即使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都会战胜一切!

春天来了,以积极的心态走进这个花开的季节吧……

篇5: 感怀于心寄予西湖散文欣赏

感怀于心寄予西湖散文欣赏

读苏东坡那耳熟能详的千古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首先读出的,是西湖的美,美景犹如美人,静静地铺陈于杭州城里,被多少古今游客赞叹。然而此番我却思索,为何苏东坡会把西湖比作西施那样的绝代佳人?除了比喻以外,还有没有个中深意?

带着如此好奇的疑惑,我又一次踏上了前往西湖的旅程。那个早上,我乘着杭城的秋意,以那不缓不急的步子,踏在西湖的湖畔。比起四年前,秋季的西子湖虽然少了暮春的桃花连柳岸,然那梭子般的落叶缤纷而下,落在如镜的湖面,却别是一般萧瑟的凄美。此景呈前,忽觉心动,不觉地就想起苏东坡坎坷而传奇的一生,恰似这春夏秋冬一般,有辉煌,有蹉跎,有幸福,有悲酸。

走了约摸一个时辰有余,走过的雷峰塔、柳浪闻莺等景致,就像多年未聚的老友,这次又一一地“问候”了。最后便来到苏堤春晓,想起四年前,这里我是一走而过的,并没有长时间地逗留,更无暇思索。便觉得这次机会当真难得,因为此处是与苏东坡关系最密切的,也许时隔八百春秋,可以一窥究竟,解我心中所疑。

这么想着,便迈开步子走上了苏堤的斜坡,这里没有别处那样的汉白玉围栏,是最接近西湖的地方,许多游客都坐在湖边的岩石上,或是拍照,或是嬉笑,或是风花雪月,谈情说爱,自然,如此美景,却也颇为适合。

我徘徊片刻,觉得腿脚也酸软了,便找了个离湖边最近,人也颇少的方形岩石坐下歇脚。放眼眺望,但见湖面宽广无垠,纯洁如镜,三两叶扁舟泛于湖上,远山层峦叠嶂,如一道屏风,环抱着西子湖,苍穹蔚蓝如洗,映照着粼粼水纹。当我闭目聆听,西湖被微风漾起的浪花一声声轻轻拍打着岩石,继而细微的水流缓缓灌入嶙峋的石间缝隙,那柔细的`水声,竟然像极了一位古美人在耳畔喃喃细语,轻诉着柔肠,感叹着时光。

这时,我便以为,我懂得了东坡居士的神喻,但转念一想,若此意如此肤浅,怎会是苏东坡一代文豪的风格?与古人智慧的对话,绝无那么简单。

想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无不为黎民以计,无不为苍生谋福,然却极少为自身打算,当他被贬为杭州通判时,便在此生活,写下不少赞叹江南的佳句。而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却流芳千古,其中道理,也许并不止风景如画那么简单,遥想东坡居士面向西湖,想到一腔报国志却作草芥时,感叹知音少,弦断谁听,不如将这满腔义愤惆怅寄予这天堂盛景,寄予这风情万种的西湖,也许,这满腔的愁绪只能诉于西湖吧,说来也巧,每当他抒发片片心语时,西湖总是抱以呢喃回应,似乎在抚慰他内心的创伤和不甘,在他倍感落寞无助时,西湖,便像一位红粉知己,伴他数载,在他的眼中、心里、笔下,西湖,便是最善解人意的美人,也是他情感的某种寄托。

如今,风流人物已远去,唯留西子湖的湖光美景和千古遗篇,让后人啧啧称赞。也许,我揣摩前人的思绪不够准确,也许,这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感怀,托于古人,寄予西湖。

篇6:腊月二十三经典散文

腊月二十三经典散文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乱拾翻”。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家家户户、娃娃大小打扫卫生,迎接新年。所以腊月二十三被称为扫尘节。“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叫“扫陈”,有除旧布新之意。相传“扫尘”起源于帝尧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扫尘节选择于腊月二十三呢?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人们便趁着灶王爷上天之日,家中里里外外彻底进行一次大扫除,以便驱除疾病邪祟,图个来年大吉大利。

记得这天,村里几乎家家都忙着翻箱倒柜打扫卫生,家具什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儿一堆,那儿一摊,摆得满院子都是。一大早,母亲就从沟边的土崖下掰来一筐白土,放倒锤布石,一棒槌一棒槌捣碎,将面面土筛入大铁盆,浇上一瓢又一瓢清水,像农村打搅团一样,来个七十二搅,一直搅成不稠不稀的泥水糊糊,方才罢手。然后,母亲便把席子、被子、案板、锅碗瓢盆一股脑儿搬到院子里;搬不动的全用烂袋子、旧薄膜等细细覆盖上。之后,祖母和母亲就用烂头巾包了脸,戴上草帽,站上高高的板凳,或登上摇摇晃晃的梯子,怀抱一脸盆的稀糊糊泥水,用一把老笤帚蘸着泥水,在墙面上啪啪啪不停地摔打,一遍又一遍涂抹着我们黑黢黢的土窑洞。傍晚,鸡快上架的时候,她们终于把我们烟熏火燎的家粉刷得焕然一新。随后,母亲从里到外,墙犄角,屋旮旯,连铲带扫,清理出一大堆垃圾,用笼提着倒入门前的沟里;然后,再热一锅水,仔仔细细地把箱箱柜柜、坛坛罐罐抹洗一遍。这当儿,我总是和小伙伴在村子里跑来跑去,一个劲地疯玩。晚上回家一看,经过她们的辛辛苦苦的收拾,土窑洞似乎一下子整齐多了,亮堂多了,也温馨多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有余粮喂猪的人家就开始杀猪了,他们忙忙碌碌,喜形于色,不亦乐乎。往往这时候,左邻右舍纷纷围上去帮忙。大人们总是靠近粪堆挖一个大坑,或者栽上一口大水缸,或者埋上一口圆圆的大饭锅;如果猪太大,又找不到大水缸或大饭锅,便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大池子,里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烫猪毛。杀猪宰羊的老把式从家里找出了生锈的刀子,蹲在又长又弯的磨刀石旁,霍霍霍地磨砺着刀刃。听见猪一声尖利的长嚎,准看见一拨子人将年猪死死地摁在门板上。眨眼间,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就戳进去了,一注殷红的猪血便汩汩地流了出来。跟着年猪就被放在滚烫的开水锅或池子里左右翻腾,或者在大水缸里被人抬着上下扑腾。好了,赶紧上案。人们团团围住年猪,火烧火燎似的,嘴里哈着气,好七八双大手纵横交错着,钳子似的,快速地拔着猪毛。一会儿工夫,一个白生生、赤条条的年猪,就被七手八脚地倒挂在了架子上。杀猪老把式手拿草抹布,一遍又一遍,狠劲搓洗着年猪美白肥硕的酮体。要开膛破肚了,有人赶紧端来一个大方盘,一刀子豁下去,猪的腹腔就被提前准备好的木棍撑开了。老把式便将手伸进热气腾腾的腹腔掏摸着,肚子、肠子、心肝肺一下子就被有条不紊、干净利落地掏到盘子上。人们挽着袖子,有的倒脏,有的翻着肠子,有的给猪肚子灌着热水。

这时候,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孩子,也凑上去,帮着大人灌水,翻肠子。只有老把式心里最清楚,我们是想着那个猪尿泡玩呢。他摘下猪尿泡,毫不犹豫地扔了过来。“给!拿去吧!”小伙伴们撂下手中的活儿,狗抢骨头似的,一下子就扑了过去。揉啊揉啊,吹啊吹啊,一会儿就弄出个明晃晃的气球来,大摇大摆地挑着玩,招摇过市,简直快活极了。

杀猪饭是村里人老几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天刚擦黑,杀猪的人家挨家挨户叫人去吃肉。人缘好、人气旺的人家,能坐几大炕。管你杀猪帮没帮忙,你去了,主人家总是满面春风,眉欢眼笑,热情招待。有白酒的话,总要先喝几盅。然后,就是一大锅肥膘膘滚豆腐,或者煮萝卜片、熬白菜,满盘子满碗往上端。泡上又绵又暄的大白蒸馍,呼哩呼噜刨上几大碗,心里真是热乎透了,舒服极了。饭后,通情达理、善良贤惠的女主人,还要给村里德高望重、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端一碗杀猪饭,拿几个馒头、几块血馍,送到家里去。

总之,在我的记忆里,不管家里过年杀没杀猪,我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吃到了白雪雪、油晃晃、香喷喷的杀猪饭。一想起那个味儿,就止不住舌下生津。

篇7:腊月雪散文

腊月雪散文

早就听闻了寒潮来袭的讯息,据说要开始下大雪,心中不由得开始期盼起来,期盼着这雪如约而至,我们真的,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了。

上海的雪本就稀少,可供嬉戏的积雪便更少了。记忆中最近的一次,还是在三年级的冬季,在教学楼下玩雪的经历。再之后,便再也没有过了。

雪是多么好的东西!尽然我从北国地界而来,三年级后冬日便再也没有归过乡。什么雪国景致,什么原驰蜡象,也是稀罕的物什,在我的.记忆中已变得相当疏远,记不清了。

而如今,这雪要来,也绝不似信口雌黄的言语——周围的城市都是大到暴雪,上海便是一贯被誉为“结界之地”,也没有理由避过铺天盖地而来的暴雪浪潮吧。

看到新闻之日是周末,周一返校领取期末成绩单时便已有些迫不及待地聚了同学一块分享,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能急迫,可却又是那么渴望;不待冷静却又急切地有些惊慌,怕这当真是老天的一个玩笑,怕天气预报一如既往寒了人的心。

周三临近傍晚时分,我正在房内复习竞赛材料,突然见到群内有人说道“下雪了!!!!”其欢喜是四个感叹号也无法表达的。我立刻冲出房间,来到室外,几片雪花正在空中悠悠落下,飘落指尖,在我炽热的目光中渐渐消融,六边形的晶体逐渐变成一滴清水,清凉无比。大抵是上海有些年头没落过雪的缘故,雪也不敢随意乱来,先派遣先锋队抵达探路,见并无大碍,在晚间便铺天盖地地席卷下来了。

周四一早是返校日,等我出门之时,眼前便是一片银装,不壮阔,但却极美。落雪暂是停歇的,也没有阳光照下,但枝桠上的、车顶上的、路面上的积雪却在我的瞳中闪烁着光芒,就像一层滤镜一般,一下便有了多年未体验过的冬日之景。

我与同学们在学校的露天走廊上肆意玩耍着,趁着结业仪式尚未开始,我们尽情疯狂,宣泄着自己压抑已久的兴奋,就连结业仪式也因为我们几近无法遏止的狂欢而顺延了一刻之时。

午间时分便又开始下起雪来,这一次伴着风一并来。风啼雪啸,十分猛烈,狂野地扫荡着街道上的人群,迎着风走十足成为了一个困难。江南地带从未有过如此气象,我们遁回家里,却仍不住地朝着窗外眺望,盼望着何时雪能够暂歇,让我再肆意地欢畅一把。

这场雪似乎有着惊人的寿命,截止我落笔时,雪花方才被雨水替代,路边的低矮灌木上依旧覆盖着相当规模的雪盖,松松软软,捏一把挥出,迎风散开似无尽落花。

这场雪开始之时正好是腊八节,我便私自将它命名为腊月雪,广义指腊月之雪,又兼指了年关的雪。

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我也如此认为。上一次上海下如此大的雪,还是在正好十年前的事情,十年之数,更平添了几分吉祥之意。我诚恳地希望,这一年能圆满结束,而新的一年,也将繁荣昌盛。

祝自己中考顺利,能如愿以偿考入心愿的高中,获得自己梦想的奖项。

腊月雪啊,我们就此彼此立下一个契约可好:愿我如愿得偿之时,你能再度光临;你庇我新年安康,我愿你亘古长生。直到千千万年后,我们也依旧会在某处重逢。

篇8:腊月优美散文

腊月优美散文

再忙,你也不会忘记腊月,就算你记不起,自有人在你的耳畔给你一个不经意的提醒,———又到腊月了!即便后面的不再说了,想来你也会猜出一半,———又到“天增岁月人增寿”的时候了。

腊月在向纵深处走去,此刻的我依旧是形只影单,这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对儿时的腊月生出几分怀想,那实在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景象。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所见的家确有与众不同之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手艺人,如果将他三五个徒弟算在内,咱家上下有十来口,地道的一个大家庭。

那时,当我做完一个学期最后的一份试卷,父亲便将一个账本交给了我,要我去收账。收回了工钱好过年,买酒买菜,杀猪宰羊,打豆腐熬糖,各有各的行。收工账这活绝对算不上好玩的事,面对着一张张无助的脸,我总会心软得不将嘴皮子磨到底,于是,总有大量的收不起来的账,我那时隐隐约约地感到,没钱的人家太多了。

不收账有不收账的事,母亲说,推磨去。磨黄豆、磨米,一推起来就是三五天。幸好有弟弟这个搭档。我那时在心中不断地抱怨着,咱家的事情就是多,一个腊月忙下来,人已是累的筋疲力尽。我甚至在生母亲的气,认为母亲在变着法儿折磨幼小的我们。

不过,高兴的`事也不少。到豆浆倒入锅中煮成豆脑的时候,母亲将装有红糖白糖的瓶子搬了出来,我们立刻欢呼起来,各人找来一只碗,拿起小勺子舀起豆脑,添上白糖,便成了绝好的美味。如果没有一连多日的劳碌,又怎么会享受这等美味呢。

熬糖是另一种乐趣,小叔叔有这一手绝活。当糖熬出了一些颜色的时候,小叔叔拿起筷子,捞起糖溜子给我们吃,有点酸有点甜。

母亲的腊月多半是从锅台边过来的。山地里的红薯成熟后,母亲将红薯的皮给一一削去,在锅里煮成糊状,冷却后便变成绿豆一样的颜色,切成片晾干,最后一道工序是放在锅里炒。这东西有一个名,叫做红薯角。炒熟了的红薯角是暗红的颜色,吃起来跟咬蚕豆一样的脆脆地响着,甜甜的。这实在是一种乡土味极浓的特产。

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裁缝到我家,一呆就是多天。这可是我们早也盼晚也盼的事。新衣服穿上身,腊月也便完了。

篇9: 腊月正月散文

腊月正月散文

小时候,我们全村住在沟边的土崖下,三十几户人家,沿着簸箕似的村形,依崖蜗居,家家住的都是烟熏火燎的土窑洞。门前,土崖纵切,深不见底。人们祖辈隔沟相望,临沟而居。不论谁站在沟边喊一声,家家就可以听到回声。

我的祖母是个聋哑人,一字不识,但是她心灵手巧,想象丰富,悟性极好。看什么,懂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多少年来,她纺纱织布、扎花刺绣、剪裁缝补等针功女红,乃至腌菜、酿酒、面等精工厨艺,一直在村里都是呱呱叫的。虽然没有什么人给她赐以第一刀、第一针、第一剪的美名,但大家却公认她是村里的巧娘娘。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她似乎整天被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团团围住。有时候,点上煤油灯,教她们熏窗花,然后手把手剪窗花;有时候,教她们给小孩扎着猫娃枕套、狮子裹肚,或者虎头鞋之类;有时候,教大姑娘们扎个绣花鞋,或者鸳鸯戏水的花手绢……总之,她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有时就耽误了做饭时间,使我们上学迟到了,哥哥和我没有少抱怨她。

腊月和正月是比较消停的农闲季节,人们大都把相亲、订婚、娶媳妇、嫁姑娘这样的人生大喜事放在那时候。所以,一进入腊月,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各种喜事就纷至沓来,祖母也就跟着忙得像个“吹鼓手”。如果有人嫁女,祖母便被提前好几天请去,吃在他家,住在他家,起早贪黑,帮着他家闺女赶制嫁妆,比如,缝制几件新衣服,刺绣精致的绣花鞋,绣个门帘、枕套、手帕之类,帮出嫁的`姑娘α常梳妆打扮一番,等等。倘使娶媳妇,祖母便被请去,铰窗花,布置洞房。只见她将一张四四方方的红帖子,对折,对折,再对折;右手拿起一把小小的剪子,不假思索地就剪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撕开来,一个脸盆似的,轮廓圆圆的双喜字,就赫然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孩子们拥来挤去争着看,啧啧赞叹,不绝于耳。接着,她又望着眼前的各色彩纸,琢磨着,琢磨着,先后剪出了童子戏莲、喜鹊闹梅、鹿鹤同春、欢天喜地、五谷丰登等一系列窗花。这些窗花象征着早生贵子、连年有余、喜上眉梢、延年益寿、白头偕老等内容,可谓把最美好、最甜蜜的祝福都献给了一对新人。最后,按照她的想法,孩子们帮忙把这些精美的窗花一一贴到了窑洞墙壁上、窗户纸上、门板上、箱子盖上……

和关中许多农村一样,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人们蒸年馍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白馒头、包子和花馍,堆得满簸箕、满筛子都是。花馍是一种礼馍,主要是给年内出嫁的姑娘或近三年出生的小孩子送灯笼时,作为礼馍来送的。祖母是村里做花馍的高手。每年到了那几天,她就东家出来,西家进去,人红得像灯笼一样,香得像饽饽一样。不论走进谁家,灶上都热气腾腾,正等着她呢。她做花馍的工具很简单,只有一把洗净的木梳,一把剪刀。她漫不经心地拿起一疙瘩面团,时而搓着,时而揉着,时而捏着,时而拽着,时而压着,时而用剪刀,时而用木梳,红萝卜丝做成的是舌头,黑豆点上的是眼睛……眨眼间,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了。有小鸟、蝌蚪、小鱼、壁虎、刺猬、老鼠、猪头、牛驮小鸡、蛇吐芯子等各种动物,动作逼真,情态传神,非常可爱。这些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总体来说,象征的是丰衣足食,连年有余,是吉祥如意,平安幸福。而我的祖母,一个不会言语的人,却通过她的面食绝活,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正月里,总是要来客的。我们家肉菜不多,往往到了初五六就基本上吃完了。待客时的主食,除了喝烙面,就是吃面。面主要靠祖母来做。因为她的手艺最好。早饭不久,她便开始和面、揉面,揉好后,把面盆放到锅盖上,再用碗扣上,慢慢饧面。等面饧好变软了,还是翻来覆去地狠劲揉,揉到了,就一擀杖一擀杖地往薄里擀,一直擀到黄表纸一样薄。如此这番,再擀一张或两张,才把它们摞起来,对折,再对折,最后才一刀一刀细细密密地下去。祖母的刀功在村里是响当当的,她的面很精细,如一根根蚕丝,像一条条白线。煮熟了,满满浇上热乎乎、红艳艳的油泼辣子臊子汤,吸溜上一碗又一碗,那个香啊,多少年来,总是让我回味不已。

眼看着正月十五就要到了。挑灯笼,这可是我们这群孩子日思夜想,做梦也盼着的事情。从正月初八开始,一些婶婶们、媳妇们便纷纷拿着白纸和彩纸,找祖母做灯笼。一般先是用光滑的高粱穗杆儿,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六边形,八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有机结合,绑成灯笼架子;然后,糊上白纸,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镶上锯刺状的边框,每个顶角挂上一串精美的缨络,朴素、结实、漂亮的斗子形灯笼就做成了。当然也有锣鼓形的、西瓜形的、兔子形、马头形的。后来的几年里,每到正月初八,村心的老槐树下总有人扛着灯笼柜子,声嘶力竭地喊着卖灯笼,有牛屎扑塌灯笼,有火罐灯笼,有脸盆灯笼。那时,正月走亲戚送灯笼很流行。一种情况是,为年前或年后出嫁的姑娘送灯笼,最晚的亲戚约好同一天去送,每家去两个人,送两个灯笼,灯笼都是气派、豪华的脸盆灯笼,来客一坐就是几桌子,大家热热闹闹,共同祝福新人日子红红火火;另一种情况是,为重要亲戚最近三年出生的孩子送灯笼,灯笼成双成对,都是鲜红圆满的火罐灯笼,主要是祝福孩子,福星高照,健康成长。

元宵夜终于来了。门前沟壑里刮来一阵阵山风,料峭春寒,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挑灯笼了――!挑灯笼了――!”不知是谁在村中大喊起来。听到喊声,孩子们就挑着灯笼一个个从屋里出来了。隔着深邃漆黑的沟壑远望,对岸的灯笼如同一星星萤火,正向村心的老槐树方向移动。孩子们喊着,叫着,嚷着,笑着,一起聚拢到了树下。伙伴们把灯笼凑到一块,相互比较着,你一言,我一语,品评着看谁的灯笼最漂亮。不用说,祖母为哥哥和我精心创做的灯笼,往往总是独占鳌头,让他们侧目咋舌,惊叹艳羡不已。随后,大一点的孩子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在前边,领着我们这浩浩荡荡的队伍,或嘈嘈嚷嚷,或嘻嘻哈哈,挨家挨户地转完了每一家。夜深了,才悻悻地散去。

就这样,年总是穿过腊月和正月,让我们增加了一岁又一岁,但记忆中的东西,总是魂牵梦绕,难以磨灭。

篇10:腊月随想散文

腊月随想散文

上帝赋予我的除了毫无意义的多愁善感之外,没赐予我任何,所以只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应对着外界的纷扰,因而两者间需要一个平衡,否则迟早会精神崩溃。

如若你也曾感受过,某天匆匆行走于人群中,拼命赶着时间,做着自己理应做着的事,却不知从何处发出一种声音:为什么你一定要这么做?此刻,明确地知道,这不是我真正要做的,但却不得不。

所以我常常想,一定有两个自己,一个是虚伪的,一个是真实的。虚伪的那个自己做着表面的自己,真实的那个自己被深深隐藏,偶尔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出来安慰着那个早已疲惫不堪的虚假的自己。

那个声音不知何时会出现,但我知道那一定来自灵魂。刘汀曾说,灵魂就是那个我们身体、意识都纹丝不动,可是它却暗自颤抖的东西,是在最最深且静的黑夜里你内心中突然闪亮的东西,是你在遭遇某件超出绝对意外的事情时自然而然地从躯壳里跳出来的东西。我不清楚灵魂科学的`定义,但这些解释却是深得我心。不知你怎样以为?

我相信,你会因为某些文字唯美的沁人心脾而喜欢,也会因为某些文字深刻如同你的心声而喜欢,但不论怎样,请保持这颗心去喜欢。文字因你而美。

有幸能看到这段文字,无论我们的选择有多少种,最后,我们还是会走向和变成那个唯一的自己,因为所有的选择,是以你对它的实现为终结的。在它到来之前,我们只能默默地走下去。

这漫漫人生路,或长或短,或坦或陡,皆在你一瞬间的选择中度过。我们会后悔每个选择,因为会幻想着若当初选择了另一个会不会会有另一番场景,也许就没现在这么艰难了。只是,别忘了,世事不就不易,何况我们是朝着自己所希望的那样选择的。既然一直选择方向在每个路口,就在那个方向里坚持着,每个方向里都有你的同伴,也有你的故事,不曾孤独。

也许会遇到无数的路口,只是切记别总是转弯,那样会太荒谬。

雪中往事散文

有关过年的经典散文:逝去的年味

悠悠园中亭的散文

雪中的牵挂散文

登井冈山感怀-心情随笔

腊月的雪作文

红枫里那一抹古色经典散文

清晨一隅心情散文

关于快乐的散文随笔600字

财神即是秦桧散文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整理10篇)】相关文章:

雪梅恋歌散文2024-05-01

青花雪,一婉暖香经典散文2022-05-13

一抹柳色散文2023-02-09

柔爱情散文2022-04-29

巷口作文2022-04-29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2023-06-15

父亲买楼散文2023-02-03

那些年的事诗歌2022-10-25

抢文化作文1000字2023-06-28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