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的重怎么读(共7篇)由网友“半樽桃花醉”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土重迁的重怎么读,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安土重迁的近反义词是什么
安土重迁的成语出处
安土重迁这个汉语成语的.出处是《汉书》,《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著作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篇2:安土重迁的重怎么读
安土重迁的.成语出处
安土重迁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于《汉书》,《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安土重迁这个成语出现于《汉书·元帝纪》中:“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篇3:安土重迁的意思和造句
【安】:安心,习惯,安于;
【土】:本乡本土;重:不轻率;
【重迁】:把搬迁看得重,不随便迁移。
【解释】: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特别是过去,上世纪的老人受这种观念影响更深。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的接龙
安土重迁 →迁延日月 → 月下老人 → 人杰地灵 → 灵机一动 → 动魄惊心 → 心慈面软 → 软红香土 → 土龙刍狗 → 狗彘不若 → 若即若离 → 离群索居 → 居安思危 → 危如累卵 → 卵与石斗 → 斗转星移 → 移山倒海 → 海水群飞 → 飞短流长 → 长治久安 → 安之若素 → 素昧平生 → 生栋覆屋 → 屋如七星 → 星罗棋布 → 布鼓雷门 → 门到户说 → 说三道四 → 四平八稳 → 稳扎稳打 → 打牙犯嘴 → 嘴直心快 → 快步流星 → 星火燎原 → 原原本本 → 本末倒置 → 置若罔闻 → 闻风丧胆 → 胆小如鼠 → 鼠窜狼奔 → 奔走相告 → 告朔饩羊 → 羊狠狼贪 → 贪污腐化 → 化为乌有 → 有备无患 → 患难之交 → 交淡若水 → 水过鸭背 → 背城借一 → 一塌糊涂 → 涂脂抹粉 → 粉白黛黑 → 黑白分明 → 明目张胆 → 胆战心惊 → 惊心悼胆 → 胆大心小 → 小廉曲谨 → 谨毛失貌 → 貌似强大 → 大璞不完 → 完事大吉 → 吉光片羽 → 羽毛未丰 → 丰衣足食 → 食肉寝皮 → 皮相之见 → 见笑大方 → 方便之门 → 门当户对 → 对酒当歌 → 歌舞升平→平白无故 → 故入人罪 → 罪该万死 → 死灰复燃 → 燃眉之急 → 急不暇择 → 择善而从 → 从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虎归山 → 山栖谷隐 → 隐忍不言 → 言之凿凿 → 凿壁偷光 → 光复旧物 → 物腐虫生 → 生不逢时 → 时不再来 → 来者可追 → 追本穷源 → 源源而来 → 来者不善 → 善善恶恶 → 恶语中伤 → 伤心惨目 → 目不暇接 → 接踵而来 → 来日大难 → 难以置信 → 信口雌黄 → 黄道吉日 → 日下无双 → 双瞳剪水 → 水火无情 → 情至意尽 → 尽如人意 → 意气风发 → 发号施令 → 令人作呕 → 呕心沥血 → 血气方刚 → 刚直不阿 → 阿谀逢迎 → 迎头赶上 → 上下其手 → 手不释卷 → 卷土重来 → 来情去意 → 意在笔先 → 先意承志 → 志士仁人 → 人寿年丰 → 丰亨豫大 → 大言不惭 → 惭凫企鹤 → 鹤立鸡群
篇4:安土重迁的意思和造句
1) 对此郑玄也很失望,但是却也是没办法,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意识可是很难改变的,更是源远流长的。
2) 什么都不知道才好呢!现在大部分还是不愿走,安土重迁嘛,谁都不愿舍弃祖业,而且上党由太守庞淳坐镇,尚有五千兵马。
3) 其实黄忠本不想来洛阳的,古人安土重迁,他也差不多,只是他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吃药一年多,不见好转,满荆州的神医都治不好。
4) 其实他们也跟人一样,安土重迁。
5) 你们中国人讲究安土重迁吧,其实鬼魂也是这样。
6) 其所流露出的诸般伤感情绪除了共时性的社会原因外,还受安土重迁念故恋群等文化传统和民俗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引发和制约。
7) 而这一次,无法抵挡的话,那么这么一大批的人也不会流离失所,至少有另外一个可以安土重迁的位置。
8) 这些老人都是死活不愿意离开家的,都年纪大了,脑子里安土重迁的思想很强烈。
9) 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上,是安土重迁的。
10)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11) 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12) 关于人们对已经熟悉并喜爱的地理特征会眷恋而安土重迁,史密斯博士说喜马拉雅山脉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13) 传统的皖江地区农耕文化表现为安土重迁勤力农亩的特征.
1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
15) 高迪诺老头从来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人,要不是里皮老头百般说服,他作为五星级体能教练是不会来到中超这样一个低级别联赛的。
16) 而今已近花甲之年,退居二线,恋家心切安土重迁欲回归故里,本悠哉哉地开始享受生活。
17) 从老远的地方搬向另一个地方,对于安土重迁的华人来说,是件大事。
18) 说我恋旧也好,说我安土重迁也罢,我虽然哪里都可以去,可我偏偏哪里都不想去,真是浪费斩魂刀的资源啊。
篇5:安土重迁 挣扎在继续……
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北京胡同》,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明确的记得第一次接触到了“安土重迁”这个词组,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北京人骨子里对家园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北京人安于现状,不图上进的另一面。其实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北京人的特性,也是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在很多的中国人身上找到的痕迹。
父母是很传统的人,虽然这些年生活的也并不易,但并没有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很容易知足,他们这样生活了这样一辈子,希望我也这样的生活下去。
80年代生人和他们的上一辈人之间是有一些差异的,一切源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变化的环境,我们的成长的环境和我们的长辈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80后的人心上都长着翅膀,我也是80后。之前,虽然我还没有找到方向,但是,并不影响我想飞的欲望。可是父母希望我不要飞,我没有勇气和父母违抗,去追寻不确定的方向,所以我妥协于他们的意志,留在了这个养育我的地方,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的两个原因:一方面,我珍惜父母和我之间的感情,一辈子也不过只有一个父母,能膝前承欢,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能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也是一个年轻人回报家乡恩泽的一种不错方式。
前不久看《海角七号》,别人也许关注这里面凄美的爱情。但我却因为里面的“代表”强烈希望年轻人留在家乡的情感所触动。国家提倡大学生下基层,因为基层的发展需要人才,可是又有多少在基层的大学生能够大有作为呢?一方面,大学生实践能力弱,不了解基层实际;另一方面,基层缺乏良好的环境,帮助大学生施展才干。
我的家乡是湖南的临湘,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也曾培养过很多的大学生,像我这个年龄的,很少有留在家乡发展的,同学之中,不管是有本事、没本事、调皮的、老实的、有知识、没知识的,大多数都在全国各地散布着。究其原因,有本事的都人往高处走了;有一个家里实权派的道出了另一个原因“能在临湘找份正经工作的都是有关系的”。所以都只好到外面讨生活了。
人员超编、办事的人少,这是在临湘各个单位很普遍的现象。单位需要做事的人,但是做事的人往往进不来。
我自认为是个想做事的人,除了偶尔有点情绪化的小缺点。面对工作我有很多的优点,有责任感、办事效率高、诚实、有上进心、勤快、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可是却常常因为我不是正式的员工,而找不到归属感。
别人问我最近工作如何的时候,我总是不知该如何回答,每天都是差不多的度过,没有惊喜,没有挑战,我只能将自己的情感放到一边,遵从理智,努力维持一份表面的平静,这样至少让自己过得轻松点。好友在一次谈话中却用了一个很重的词来形容我,说我“麻木”了,当时很不能接受,回头想想,也许我是“麻木”了吧,可是如果每天由得理智和情感,现实与理想反复的煎熬我,我会受不了的,所以宁可麻木了。
我的痛苦,也许是传统和现代在我身上的碰撞所产生的吧,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出路,所以我的挣扎在继续……
篇6:安土重迁的造句句子
安土重迁的造句句子
1. 传统的皖江地区农耕文化表现为安土重迁、勤力农亩的特征。
2. 最近**区附近的楼房要被拆迁。几个安土重迁的老年人作起了钉子户。工作人员毫无办法。
3.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社会文化是如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发展相适应,将农民牢固的固化在土地上,并通过文化观念的内化塑造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从而进一步固化中国社会结构。
4. 安土重迁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特点。
5. 三峡工程要求很多人迁居,可是对于生活在那里一辈子的老人却是安土重迁。
6. 土地分配不足,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掠夺性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使移民返迁比率较高。
7. 而安土重迁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
8. 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上;是安土重迁的。
9. 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11. “我们尽量给孩子以稳定的生活,这是我的母亲不曾给我们的,”他这样说,“我之所以选择在芝加哥定居,并和一个安土重迁的女子结婚,也许正是表露着我对于从小缺乏的稳定生活的渴望。”
12. 关于人们对已经熟悉并喜爱的地理特征会眷恋而安土重迁,史密斯博士说“喜马拉雅山脉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13. 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14. “想找一个人来好好爱自己,也会好好爱ta,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心向简单,还是情感慵懒?是恐惧改变,还是安土重迁?
篇7:重读《再别康桥》
重读《再别康桥》推荐
康桥,也称剑桥,是英国的一座文化名城,犹以剑桥大学知名与世。了解徐志摩一生的人就知道,作者青年时期满怀抱负,脱离了令人窒息的旧中国社会,出国留学。先是东渡太平洋至美国就读政治经济学,想去探求所谓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但在那庸俗势利的美国社会里,诗人亲身感受到的是比国内更加无聊和令人窒息的空虚。诗人是不甘与此状的,正如他写的一样:“我当初也并不是没有我的信念与理想,有我的崇拜的德性,有我信仰的原则……往理性方向走,往爱心与同情心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再剖》于是在1921年,诗人又离开美国,远涉大西洋来到了英国,这古老、宁静的康桥学府便成为作者西游的精神归宿了。在康桥的一年里,作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他沉醉于河水、林木、花鸟、小径中,发现了大自然的美。这在他当时的“绝对的孤独”的生活中,多少填补了其内心的一点遗憾。正因为如此,他对康桥正如对家乡一样的亲切。1921年开始,他多次亲临康桥,先后作了诗歌《康桥,再会罢》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而这首《再别康桥》算是第三篇了。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倾吐了他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满怀来春重临康桥的希望。在《康桥,再会罢》中,作者写道:“康桥,再会罢,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你是我难得的知己……”在这首诗的'最后还写了“最难忘”的几种事物,如“春阳”“秋夕”等,诗人激越的唱到:“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好景不长,这以后,作者先是与妻子张幼仪离婚而遭到师长与大多数同仁的斥责,同时,在文学事业上,他的那一套资产阶级的文艺观点不断地受到进步的革命文学阵营的抨击,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作品付之于冷漠的态度。正如诗人自己说:“我的旅程是寂寞的,我的前途是蒙昧的。”再加上当时日益暴露出来的民族危机,作者心事重重,在最后的一篇《再别康桥》中,我们再也见不到诗人先前炽热的颂赞与热烈的向往了。诗人只是说“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悄然抒发着自己那种内心的苦闷、彷徨的“绝对孤独感”。
在这一首诗中,作者表面上也倾心于康桥的景致,仍然关注着“柳影”“榆荫”“星辉”等,但心境已不如前,他所感受的也就有异。那杨柳“波光里的艳彩”虽“在我的心头荡漾。”但作者所寻得的梦已是破碎的。这康桥上眼前所寻得的不再是过去能产生愉悦感的灵芝草了。作者在失望之余也只想“甘心做一条水草”招摇于水底了。先前的坐在船上迎着星辉饮酒纵歌的日子已消逝了,现在的一切只是一片的“沉默”,歌声是没有的了,那离别的笙箫也是“悄悄”的,往日的“骊歌”只是过去的事,甚至那连日聒噪的“夏虫”也突然间沉默下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此般情景,无论如何再也激不起作者重游的赤子般的迫切之情,此刻诗人满脑尽是苍凉的离意与黯然的哀伤。对于这西方文明象征的康桥,作者不得不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从诗歌形式看,无论就用词用句还是结构押韵,这首诗都彰显了十足的飘逸超脱,而实质上却充分流露出诗人对于所谓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的失望。诗人自以为很可怜,孤独得不得了,似乎只觉得茫茫天地间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踯躅徘徊,不知道来何自,去何从,于是滚下满脸热泪。用诗人的话讲:“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无意的来到生疏的人间,我忘了我的生年与生地,只记从来处草青日丽。”这无法排遣的黯然伤怀的哀怨之情完全是理想破灭后无法逃脱的结果。试想当时的中国社会,阶级与民族危机已十分的严峻。诗人再去追求什么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精神,在悲剧的大时代里“破灭”是必然的。
《再别康桥》作为诗的一个不同于其他诗歌的特点在于诗人并没有直抒自己的“破灭”之感,相反,笔调显得更飘逸自然,作者于全诗中照样画出了康河之美景,调子开始是低沉了一点,不过,诗人还是于挥手间撩开了这沉重的气氛,显示了深邃的艺术境界。此外,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不费力的发现,这首诗一反作者原先“浓得化不开”的风格,全诗笼罩了一层平淡的色彩,这正符合诗人当时无奈的心境与黯然的情愫。
★ 胡同文化教案
【安土重迁的重怎么读(共7篇)】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2023-06-02
胡同文化阅读答案2023-05-26
局经验互交大会讲话稿2022-07-23
以乡情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2023-02-15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2022-05-08
北京胡同课件2024-01-06
北京的春节课件2022-09-17
胡同文化教案 汪曾祺2023-07-29
《胡同文化》 52022-09-18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