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整理17篇)由网友“大梁甜心小长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的深度.园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作 者:郑忠 作者单位:宣恩县万寨民族中学,湖北・恩施,445503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6 关键词:主动参与 数学 学习活动篇2: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 《标准》的重要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大致可概括为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及思维参与等三个方面。
一、情感参与
人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认知缺乏情感的参与是被动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情感参与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以知育情。脑科学告诉我们:“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也就是说,情感、认知与大脑活动是密切相关联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强化大脑对数学的注意力。(2)以趣激情。兴趣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 (3)以境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l-10的数字全部运用上了,学生们高兴地数着、念着,感到校园是壮丽的,同学是可爱的,教师是亲切的,从而喜欢学习,喜欢上数学课。
二、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外显行为对学与教的过程的直接参与,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参与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者的。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
2、操作。
3、讨论。
4、评价。
(厦门高林中心小学 吴小瑜)篇3: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在质疑中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内在需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成为可能。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教学氛围和开放的问题情境,以此营造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质疑的习惯,并使学生学到质疑的方法。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认知情境:让学生回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再观察教师出示的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如90、36、459。这时有学生提出:“能被3整除与个位上的数有关。”其余学生议论纷纷,马上提出反例:能被3整除跟个位上的数无关。在此基础上,又有学生提出:“能被3整除跟十位或更高位是否有关?能被3整除有没有规律,只能一一试除吗?能被3整除与各个数位的和可能有关,为什么?”师生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后来在练习中有一道题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马上提出:“它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结束时,学生又提出:“能同时被3和2、5整除时有什么特征?”
本节课教师故意在课始复习旧知,使学生造成错误定势,引起认知冲突,然后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唤醒,主动学习的需求被大大激发,从而有效地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成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
二、在思索中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曾经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思考”是学生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数学学习知识的本质特征。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在数学的课堂里,学生学会理性的思维方法,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在小学毕业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对比性很强的练习:
水果店有苹果24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1)苹果比梨少 A.240×
(2)梨比苹果多 B.240÷
C.240×(1+)
(3)梨是苹果的 D.240×(1-)
E.240÷(1+)
(4)苹果比梨多 F.240÷(1-)
G.240÷5
(5)梨比苹果少 H.=
整个练习打破了以往匹配题一一对应的关系,多设计了两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促使学生不能凭感觉或从事物的表象中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数量关系,运用科学的推理方法,在联系与区别中得出结论,并自觉验证所选择结果的合理性。增加了三个备选,大脑在收集和处理时,思维不只是增加了三条信息那么简单,而是各种思维品质综合在一起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辩证性、广阔性,为后面的创造性学习做了铺垫。
2在教学设计上坚持教会学生会学习的原则
1.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建构新知”的教学中
教学中对定理、公式的导出,结论的揭示等都应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在我的课上曾有学生不耐烦的说:您就把结论告诉我们吧,何必还去推导。而我认为知识本身形成过程的思维是最难得的,由学生自己揭示其形成过程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也是在教会学生在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在进一步理解其形成的思维过程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该怎样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教会学生思考问题
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应重点讲解问题“该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也可以借学生之口将整个题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并传递给学生。即便学生的思维过程有误或不甚严密,也有它宝贵的一方面,因为从中发现“有误”的过程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进一步领会问题的本质,并且可以弥补自己思维上的漏洞。教师教会学生一个结果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尽量避免走入思维的歧途。只有不断的进行这种训练,才有可能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会学数学。
3.教会学生反思、概括、升华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而反思正是为了概括,通过概括,认识才能进一步升华,才能真正洞察数学的本质。为教会学生反思,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建构新知过程中提出“该知识体系是怎样被发现的?为什么要引入它?”等等;在解题过程中提出:“思维过程是在什么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想到的?有了哪些收获?能否引申和推广?对我们今后解题有哪些启示?”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在每研究一个问题时便会很自然的去进行反思,从而将问题或结论总结、概括,进而在今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游刃有余。
篇4: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的特点,可是他们对新事物却有强烈的好奇心。针对这种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教学模型、挂图等数学教具,让他们看得清、摸得着。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小手动起来,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
如在学习“拼组图形”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课件“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趣中质疑,问:“这个‘机器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圆形,几个长方形?它们分别表示‘机器人’身上的什么?”接着又用出示了小鸡、松树、小船等图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案分别是什么,每个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模仿着拼出来吗?试试看。经过模仿拼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思维灵活,谁的小手最灵巧,能把日常的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用我们的学具摆出来。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会很高,有的思考,有的已经动手摆起来了,一会儿功夫,同学们各显其能,小人、小鱼、不倒翁、小房子、电风扇、火箭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图案摆在桌面上。小结时,老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对摆出两种图案以上的,奖励一面小红旗,能摆出新颖图案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可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可以这样设计:有一个小朋友欲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5cm、11cm、8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均能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篇5: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统计知识”教学小记
统计这部分内容很多,在本册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联系,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1、采取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在教学“统计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一个路口的数量”这一教学内容时,
我用白纸写上了各种车辆的名字,辆数不等。让几名学生排队从讲台桌前经过。让其他学生统计各种机动车经过的数量。结果学生兴趣十足,统计时也很认真。他们采用“画竖线”、“画三角”、“画正字”等多种形式进行统计,通过汇报、比较、分析,一致认为采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方便、准确,因为“正”字有五笔,便于统计时使用。接着,我又让学生重新统计,这次车辆通过的速度加快,学生虽然手忙脚乱,但都十分投入,统计的结果也比以前准确了。
2、合作研讨,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在实践活动课“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三步过程。首先由学生 自己 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然后,各小组同学间交流各自调查的结果,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最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调查的经验。讨论从调查统计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篇6: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篇7: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策略的论文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策略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引领 主动参与 基点
【论文内容摘要】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为此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课标下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即强调学生要动手、动口、动脑,要求学生去“做”,从“做”中学,从“做”中思,从“做”中去积累与提高。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为此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那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注重哪些方面呢?
一、更新观念,以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再是主导者,教师是引路人、参与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者,师生双方同时扮演双重角色,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敢想、敢说、敢问、敢试”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的课程改革是新课标的方向,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追求的目标;而“参与”则是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实施这一目标的有效抓手。
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下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调控者,更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观念必须更新,要树立以生为本之理念,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注重实际,因材施教,因课制宜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在适当的教学程控下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但面对一个班集体,并不是所有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与习惯,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施展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得。有的放矢,才能命中靶心,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与行动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些挫折,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展示;多给学生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塑造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因材施教,因课制宜,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三、重视活动,于活动中思考、感悟、内化自身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表象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尤其像英语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一斑。因为空洞的说教往往不如真实的实践。“身教”重于言教。(这个身教不仅指教师的榜样示范,也指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而受到的教育。)
当然,活动的范畴是多方面的,它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或思维、或对话、或动手、或表演、或评价、或演讲等等。只有教师放开手脚,多设置活动,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并从吸取营养,内化自身
因此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形成互动课堂的保证。问题的主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要考虑与学生所学教材的联系,还要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知识水平、存在的问题。主题不可过大或过小,过难或过易;主题不能过于抽象,离学习者太远,摸不着边际;也不能过于具体,引不起学习者的思考和争论。
四、营造宽松、民主的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以主动积极愉快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便是教师教研的永恒主题。
试想:一个凶巴巴的,蛮不讲理唯我独导的教师,学生在他的教育教学下,只能唯唯诺诺,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出错……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吗?
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达,发展他的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自主参与。教学中,教师可多一点微笑,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可多一点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横加干涉,尊重学生的隐私,不随便宣扬;可多一点赞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鼓励,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创设“和谐的参与环境”是参与式教学的一个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投身于教学,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参与。
五、善待学生,宽容鼓励,以激励性的评价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的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默许的眼神都可以将平等、亲切、信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向他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爱心。课堂上,允许学生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发言,自由站立举手等;有时学生会因思维的活跃或某种成功而手舞足蹈或发出声响,这都是人的情感的正常宣泄,而不能批评指责。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不要吝惜赏识和表扬,因为它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当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六、立足自身特点,不断学习,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经常在听课中发现,当老师提出一个稍难的问题时,学生仿佛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可能一下子会从学习的.沸点降到一半。如果思考再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热情可能会降到零度(当然,除了一小部分尖子生在思考外)。我们在教学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或困惑。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下降,参与能力不够,无法实现主动参与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学生的能力与学习的实际情况,聪慧的教师在预设时就会考虑到这一点,他们的智慧源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在设计流程时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比如,学生在阅读课新课开始前,预习文章时,在理解方面可能会有些难度。因为新的词汇较多,有些结构还没能掌握,有时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教师要周全考虑,在设计训练点时,可以做一些方式方法的指导。比如,参与式教学中的“导学提纲”,就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学生有了点启示,立足于一点或几点展开分析,这样一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教师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灵活机智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点拨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
也许你的漂亮的粉笔字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许你的标准的英语发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许你的机智幽默能让学生开怀大笑;也许你的聪明、灵活能让学生佩服之至。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立足自身特点,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以应付和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变化”,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用自己的优势来赢得学生的亲近与欢心。
有了教师的指引,就会有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会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通过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自我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卢正芝 著.《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6月第一版.
[2] 闫祯编 著.《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月第一版.
[3] 方明 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1月第一版.
[4] 闫学 著.《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月第一版.
篇8: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俞寿仁1,刘承兰2
(1.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2.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体育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不愿参与体育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
一、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
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就要丰富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的时候,可以将游戏与练习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丢手绢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圈蹲下,由甲学生拿着手绢围绕这个圈奔跑,奔跑的过程中随机将手绢丢到乙学生的身后,然后,乙学生发现后起身追逐甲同学,如果甲学生被抓住,需要表演一个节目,体育课的`学习氛围也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都非常高。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速度,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初中体育教学变得更能够让学生接受,并让学生喜爱上体育学习,爱上体育运动。例如,在学习垫上前滚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单人练习、双人练习以及小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比赛、互评,通过配合交替练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体育教学的参与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多种方式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初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广大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等策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便于日后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恩。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科教导刊,(09):114-115.
[2]许波。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杂志,,9(10):133.
篇9: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丰台一小 李慧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进行画笔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的使用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或空心),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充分的酝酿后,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整体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产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的图案。进而给出图1,
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图案,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组合其绘制过程如图2所示,
于是,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小青蛙、小豆豆、大黄蜂・・・・・・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即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当地创设“愤”“悱”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
把计算机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计算机可以简化生活实践中繁琐的操作,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能否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让学生把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来帮助解决。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还有小学生已开始学英语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死记硬背单词是苦燥的事,而且效果也不甚佳,但我们换一种方式,在计算机上使用《开心单词》和《轻轻松松背单词》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知道了计算机的一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比喻,将理性的概念化为感性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认为3寸盘和5寸盘一样都是将口封上为写保护。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二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生活情趣中解决了。
三、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即教师的要求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如在教学画笔软件中的“图像菜单”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翻转与旋转菜单命令的灵活使用,如果完全由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有点困难的。于是,就在师生共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翻转的实例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屏幕上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概括出“翻转”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有了这个基础,再抽象概括“旋转”的使用方法,就省力多了。如给定一个圆,让学生画出adidas标志(图3)。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必备的知识基础,对应具有的能力训练要到位,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与培养。例如在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菜单命令作图”这部分知识,给出图4让学生自由组合创造。学生必须对各种工具、菜单命令等使用十分清楚,最基本的“剪切”、“复制”、“粘贴”命令使用要过关,不然学生就不能主动参与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在具备应有能力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把表与小猪的头组合在一起,也有的学生把表和小猪的肚子组合在一起;有的学生把小猪以路灯的形式排列,还有的学生把路灯形式的小猪复制,翻转粘贴,很像小猪在列队欢迎・・・・・・学生在拆分、组合所给资料的过程中,要进行比较、转化、重组的思考和操作,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到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即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如图所示),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是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五、激发成就动机,让学生善参与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在画图教学中,学生动手画图之前,我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儿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已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遭到孤立。在学生做的每一个练习时,都允许学生在给定的.题目中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在给定的图画中任意添加或改变,但一定说明为什么。如:练习画一棵树,要求学生以树为中心组成一幅画。画完以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如图所示)。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创造过程的能力提高了,使学生学会参与合作学习,从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在画图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难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要求之后,发现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之后不再是马上想到举手,而是先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上机探索、查书,第二想到的是问周围同学,最后才是举手问老师。当然个别学生机会用完后,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他,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不行,接下来的办法是给其他同学解答类似问题时叫他旁听,启发他思考,总之我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止,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之后,从近期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经常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下课后对我说:“不用您,我自己也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六、营造参与氛围,善待学生插嘴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来一次“变革”:让学生自愿结合,分组学习,分层指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我在班上曾做过这个试验,试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得非常主动、积极,都感到无比高兴,好像获得了一次解放似的,使求知的课堂变成了奏响智慧音符的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古往今来,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不可越雷池半步。后来“放宽政策”,学生随教师所问,举手获准后可以发言。若偶有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就会被定为乱“插嘴”,有违课堂纪律。轻则挨批,重则受罚。课堂上学生的“插嘴”,除少数胡说,有意捣乱外,多数总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动发言。教师应善待这种“插嘴”。我认为能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动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渔民的受益也就高了。其后把这种利用鲇鱼以增大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延长保活期的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若把只知道听老师讲课,“墨守陈规”的学生比作沙丁鱼,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而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气勃勃的“鲇鱼”,便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这几个会“插嘴”的同学不正是那几条“鲇鱼”吗?
为此,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看法,认为学生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只会定定神神地听老师讲课,才是最好的学生,这样的班级才是守规矩的好集体。事实上这样的鸦雀无声、平静无波的课堂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教师要特别善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积极思维,主动要求自觉学习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比那些脑子里也许还在想着如何坐好才能受到老师表扬,张着嘴等老师“喂知识”,甚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室外事的学生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保护这种“插嘴”,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受到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使他们以后连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
七、体验成功喜悦,维系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变精讲多练为巧练精讲或不讲,变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为先练后讲、边练边讲。教学过程中讲求实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帮助、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生到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他们拾级而上,深化新知。即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练习可用观察性练习、讨论性练习、一题多解、多变、多串、多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windows窗口组成的巩固练习中,我采取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我先带着学生讨论:“我们一起观察资源管理器窗口,看看它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时学生都热情发言:“在窗口中有菜单条、标题条……”“还有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还原按钮……”“还有……”;再由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解一下窗口的组成。看看谁说的最全?”采取这样的方式上课不仅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学习气氛。这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他们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篇10: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丰台一小 李慧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进行画笔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的使用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或空心),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充分的酝酿后,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整体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产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的图案。进而给出图1,
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图案,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组合其绘制过程如图2所示,
于是,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小青蛙、小豆豆、大黄蜂・・・・・・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即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当地创设“愤”“悱”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
把计算机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计算机可以简化生活实践中繁琐的操作,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能否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让学生把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来帮助
[1] [2] [3] [4]
篇11: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论文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论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时下却有许多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脑不思、手不举、口不言,学习无动于衷,根本就是摆设。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例。一般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可能一进我们小学的校门就是现在的样子。我认为,凡事我们不必过多的到校外去寻找根源,甚至到家长身上去找根源,因为造成这样的根源实在太多太杂了,教育的问题还是要从我们学校教育上找,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的或者主要的原因应该出在我们做教师的身上:我们上课的老师上课前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吗?你的课生动吗?你设计的情境、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手段、设计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你组织的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并适合学生吗?教学中你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如果我们的这些方面没有充分的落实,现在的学生又怎能为你动容。
不管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水平能力如何,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课前准备。现在的老师都说忙,忙得甚至连分析教材、备课、教具学具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了。上课铃声一响,捧着书就信口开河上起来了,在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将先进的多媒体充当投影仪用,将集声、色、光、影于一身的高科技教学仪器降格使用,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就是上课的一切用品,无论是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还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那一套套,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要求你做好,完全不顾及现在的学生知识起点能力和兴趣。打无准备的仗,是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老师由于人个素质原因,本身上课语言羞涩、乏味,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技巧、能力,上课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学习欲望,是造成学生不想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老师认为,上课时你只要认真听好,作业认真做好,其他的如学生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小组活动等都不重要。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好学生就是听好做好考试好。剥夺了学生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趋同、麻木、毫无主见,人云亦云,人不云我亦不云。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不管如何,一律复习、新授、巩固老三段。新授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如观察、讨论、操作等或一点带过,或草草了事,失去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造成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以上几种最为重要。对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做足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仗
《嘉善县教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指导出,“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分析研究上课要素、写教案和其他物质准备。备课首先是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分析学情,要学会分析对相关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班级一般学情和个体特殊学情,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前学情具体可以通过对作业分析、预习分析、摸测分析和填写定向学情调查表等途径获得。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第二是要备教学内容。……备课时,要着重加强对相关教学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和与整体知识联系点的把握,也要注意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拓展研究。第三还要备教师自己。教师对自己教学特长优势和不足之处要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所处的当前教学状态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要有客观了解,并结合相关学情分析和知识把握,精心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正确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完成以上要素备课后,教师才可以进行备课的文案准备(写教案)和物质准备。”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仔细深入的研究教材、学生、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备好课,构思好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教学思路。
写好教学文本是备课的一方面,为了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和自身能力水平,准备好易于操作的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
二是要做实课堂教学,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空间
学生能否主动课堂学习,不仅与教学方案设计有关系,还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和理念有关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十分重要。
我认为教师应具备几种教学能力:
对教学环节要胸有成竹,了然于心,并且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应变能力。
数学教师语言简洁精炼,必须关注每个环节的导语及小结及精讲部分的语气、语速和声音的轻重、幽默诙谐等——语言表达能力。
做细每个重要环节: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一位教师如果只关注结果,那么学生就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对学习的印象就是记和做,一位教师如果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那么他的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作为一个探索者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情商将被充分激发,主动参与学习变得顺理成章。比如新授知识例题出示后,作为教师是否先不要讲,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操作交流,并组织学生汇报等,在学生充分开展研究探索和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精到的点拨、引导、概括。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能动作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细节决定成败。
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老师教学是否平等民主,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容易些的问题抛给学困生,将智慧的问题抛给好思的学生,多关爱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调节气氛增强师生双边关系有时可以插上一句幽默的话,放松,在概括、总结等环节上语言精炼响亮,突出重点。在学生有所感悟、发现、取得进步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赞叹的表扬、一声肯定的掌声,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是要做好“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现在我们的老师总是有一种多帮一点总好一点的想法,多讲一点好一点的做法,迫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被动,激情不高,欲望不强,表现不够。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帮助,教是为了最后的不教。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精讲精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最终的教学归宿,教师要不断强迫自己越讲越少,越讲越精,创设条件和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鼓励、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角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提醒,及时表扬点滴进步,积少成多,滴水成海。
学生应该有学习的愿望,学生也应该有表现的欲望,关键就看与他相处的老师带着怎样的理念、用着怎样的方法、投入怎样的情感和精力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匣,关键看我们的教师能否不断的以实际行动去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篇1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教学情景,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调动学生主动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正面的肯定,重视个性差异,促要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李忠孝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伊敏小学,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2 关键词:主动参与 兴趣 情景 评价 引导 会学 乐学篇13: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北京市丰台第一小学 刘淑香内容提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参与思考、参与实践、参与讨论和创新、参与展示,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
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说服力。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关键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应用面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邮票设计》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邮票,那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邮票,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老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动手设计邮票之前,要引导学生首先要考虑邮票的样式、构图、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尝试设计邮票,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邮票的票面构成,思考如何设计邮票等问题。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邮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邮票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邮票,了解票面构成,从而去设计邮票,完成邮票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一是设计邮票齿孔时,怎样设计才能使齿孔大小合适、均匀、开口向外、排列整齐;二是怎样才能设计出形状新颖的齿孔;三是如何向票面上插入文字。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在进行邮票设计的时候就会很顺利。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先用椭圆工具画一个正圆,然后从中取半个圆,用复制、翻转的方法画齿孔,并用文字工具插入文字。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邮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给齿孔增添了颜色,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他设计的齿孔与你设计的齿孔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增加了颜色的修饰。教师可以提示一下:他设计的齿孔很有新意,你能不能设计更有新意的齿孔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想到齿孔的形状可不可以设计得有新意呢?要相信,学生创新的潜力是惊人的。当老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有些同学就用“橡皮”工具擦出不同角度的半圆,然后把这些半圆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齿孔。这些齿孔中,有菱形的、椭圆形的、心形的,扇形的……设计出来的齿孔形状不一,各式各样。从而使设计出的邮票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学生看到了他们设计出的漂亮的邮票,尝到了讨论的甜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三、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学校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
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后,就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行为体现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上,使之形成习惯,并稳定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
1. 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
2. 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说服力。
3. 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篇14: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北京市丰台第一小学 刘淑香
内容提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参与思考、参与实践、参与讨论和创新、参与展示,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
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有说服力。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关键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应用面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邮票设计》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邮票,那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邮票,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老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动手设计邮票之前,要引导学生首先要考虑邮票的样式、构图、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尝试设计邮票,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邮票的票面构成,思考如何设计邮票等问题。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
[1] [2] [3]
篇15: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文/孟凡海
摘 要: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创境激趣,更新观念,尝试探究,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积极性;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呢?
一、创境激趣,激发学生想参与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尤其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生的参与愿望起着强烈的激发作用。
1.讲故事,以情融之想参与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动画故事引进课堂。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把有关“6”的知识编排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中,屏幕上依次出现羊的形象,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数出它们的个数,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6”这个数字,兴致高昂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去。
2.布悬念,以疑激之想参与
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魔术表演变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5个6连加的算式,教师问:“谁能很快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学生都摇头,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说:“只要学会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能快速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小学生好奇心和争胜心都比较强,都想在后面大展身手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新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设比赛,以竞引之想参与
利用儿童上进、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如,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再进行强化训练比较枯燥,学生兴致也不高。这时教师就设计成分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立即高涨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利用比赛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更新观念,激励学生敢参与
1.塑造新型的教师角色
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表明:(www.fwsir.Com)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性非常强,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智慧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大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尝试探究,激起学生会参与
1.直观操作,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其目的是借助直观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学习“圆柱的周长”时,通过“说一说”“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培养学生自行发现,自我学习,自行抽象、概括,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2.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参与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的知识要比被动灌输获得的知识更有效,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爱参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追求成功是每名学生的学习愿望,体验成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想办法,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验成功,让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学习,积极学习,勇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最终达到会参与、善参与以及爱参与的目的。同时,教学要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穆庄小学)
篇16: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论文
摘要:自“信息技术”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那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消极的或不受控制的参加课堂活动,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学生无心向学使得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本文从该问题的产生原因、纠正该问题的必要性及该采取那些措施做了一较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原因剖析背景分析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如: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配套光盘中的作品或者自己收集的一些更有意思的小程序,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词。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亲自动手制作,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适时地穿插一些与编程有关的趣闻逸事,并且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技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程序的编制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找一些简单小游戏的源代码,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些修改,并让他们试试修改后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游戏程序的运行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截然分开成绩与兴趣是不可取的。由于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过来,如果常常能取得好成绩,也会促进兴趣的产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特别是掌握技能比较差的同学时常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每一节课我们都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巡视辅导中,重点辅导、帮助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被评选上。连续一个月被评上优秀作品的同学,由教师发给电子奖状,一学期结束,获得一定数量多电子奖状,由教师向家长发送电子贺卡,以示祝贺。这些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希望,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
如:在学生动手设编制程序前,要将一些基本的语句及编程的基本知识教给他们,然后再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到了具体的算法设计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如何设计等问题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编程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编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编程的基本语句,从而去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完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算法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出了算法,但是却仅仅是教师所讲示例的一个翻版,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他们设计的与你们设计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提示一下:他设计的很有新意,你能不能设计更有新意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想到可不可以不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问题解决得更有新意呢?要相信,学生创新的潜力是惊人的。当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间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将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研究》第4期.
2.赵艳辉,《发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主人》,《小学计算机教育》第二期.
3.靖国平,《修炼减负内功:由教师主宰到学生主动》,《中小学教育》第8期.
篇17: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人教版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专门安排了两节实践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笔者结合本册“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在数学实践课中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体会和思考。
一、创设活动范围,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教学片段一:“数学乐园”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到哪儿玩?
生1:我最爱到公园玩。
生2:我最喜欢到广场玩。
生3:我最爱到动物园玩。
……
师(出示“数学乐园”背景图):今天小精灵邀请你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愿意吗?
生(异口同声,迫不及待):愿意,愿意,小精灵带我们去玩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通过“你们平时最爱到哪里游玩”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小精灵邀请大家游“数学乐园”,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尊重自主选择,创建自发、民主的合作氛围。
教学片段二:“我们的校园”活动。
1.跳绳活动(闪动画面),让学生说说图意,显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踢球活动(闪动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教师引导:踢球的共有多少人?除了这个问题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3.跑步比赛,说出图意并回答: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能解答出来吗?
4.出板报、练武活动。教师先问:看到这两个情景,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答?接着按学生对活动的喜好将学生分成5组。
师:现在我们临时组成5个学习小组去解决各项活动中的问题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了一起,开始小组讨论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的个性不同,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情趣爱好都有差异。过去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以邻近的4人为一组,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和与其他同学交往学习的能力。另外,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转,课堂上出现的是一问一答的被动局面,教师轻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不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要。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我们的校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选的是踢球活动,从图上可以看到黄队有8人,蓝队有7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8+7=15(人)。
小组代表2:从图上还可以看到守门的有1人,踢球的有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1:你们能动脑想出两种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真不错!不过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戴帽子的队员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2:还可以这样想:戴红领巾的有2人,没戴红领巾的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2+13=15(人)。
生3:正在喊“小心,要进球了”的队员有6人,没喊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6+9=15(人)。
学习小组:谢谢大家的帮助,我们小组再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他们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交流的实效性,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表现自我的欲望。】
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学片段四:
完成统计图后提问:根据表中给我们的信息,你们能完成书上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学生跃跃欲试。)要求学生自己想出要解决的问题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小组内交流。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参与交流。)
【由于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加活动,活动中又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努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
五、课后延伸,升华提高。
教学片段五:
“数学乐园”活动完毕,学生兴致未尽,下课后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数学乐园真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游数学乐园好吗?”我积极响应,同时还布置了相应的任务:每个小组必须设计1~2个数学游戏。学生们领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立即投入了设计工作,那股兴奋劲就别提了。
【课堂教学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后,发挥群体智慧丰富和扩展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全员性和深入性。
综上所述,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 德育导师案例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整理17篇)】相关文章: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反思2023-08-13
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策略2022-09-07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2022-05-06
研讨课的心得体会2023-12-25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2022-10-10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22-08-22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及单位》教学反思2023-09-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反思2022-05-06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2022-09-21
人教版数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