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23-02-27 08:11: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精选8篇)由网友“blck”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篇1:《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日月潭》第二段)

1.结合朗读,练习填空。

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这三句话,并齐读。

然后我出示下列填空题(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2.词语增删,指导朗读。

师:把这里的“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生:“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师:说得有道理。可是太阳总是圆的,为什么还要讲“圆圆的太阳”呢?你听老师把用上“圆圆的”和不用“圆圆的”这两句话读一读,你比较一下,哪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生: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师:而且,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好听。下面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时,“圆圆的”“弯弯的”要读重音,最后一句(第4句)中的“日月潭”也要读重音。

3.结合习题,进行听写。

课文的“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听写本段第2、第3句。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这样学生刚学过的有关日月潭形状的文字就得到了巩固,同时日月潭的形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下一步指导背诵。此外,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4.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篇2:日月潭语言文字训练教案

日月潭语言文字训练教案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日月潭》第二段)

1.结合朗读,练习填空。

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这三句话,并齐读。

然后我出示下列填空题(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2.词语增删,指导朗读。

师:把这里的“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生:“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师:说得有道理。可是太阳总是圆的,为什么还要讲“圆圆的太阳”呢?你听老师把用上“圆圆的”和不用“圆圆的”这两句话读一读,你比较一下,哪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生: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师:而且,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好听。下面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时,“圆圆的”“弯弯的”要读重音,最后一句(第4句)中的“日月潭”也要读重音。

3.结合习题,进行听写。

课文的“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听写本段第2、第3句。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这样学生刚学过的有关日月潭形状的文字就得到了巩固,同时日月潭的形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下一步指导背诵。此外,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4.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我用简笔画勾出了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我再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篇3:继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继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作者]  薛根生

[内容]

1996年,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改方面最突出的成绩,就是“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观念已成为全省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尤为难得的是,广大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创造了许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好经验。但是,在每一堂课的40分钟里,如果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还需要在时间、精力、群体研究上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表明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继续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动脑筋,想办法,出经验,真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操作,有模式,落实处,见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摸式。我们认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里,读书是基础,思考是关键;交流能让学生在童心童语的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挥班级授课的忧势;练习则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并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开始初步的运用。很明显,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因此,如果教师的指导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步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而不致陷入“发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满堂灌”的覆辙。当然,“教师指导”是至关重要且需精心设计的,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会不佳。这里,首要解决的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从我省许多老师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先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应该是我们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当然,模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这一摸式中的后三个重要程序,做到语言训练(包括分析比较)有重点,勘读背诵(全文或片断)有积累,迁移练习有运用,那么,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不难达到。

其次,要真正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应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规定。比如,40分钟的课时目标要明确单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非常具体且数量不能过多,最多也不应超过三项。因此像作文训练课“教会学生按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说。写,语句通顺连贯”的课时目标是订得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时目标却订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读为本”、多读课文是一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语课堂的40分钟内,如果听不到琅琅的书声,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节课,学生至少应该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读书,包括朗读和默读。这样,到课文教完时,我们期盼“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能背诵”的要求,不仅可以达到,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如课堂练习,包括书面练习,每节课也都应有具体安排。现在有一种把书面练习都放在课外的不良习惯,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小学课外的语文学习应是阅读课外读物和自由练笔,所以我们认为书面练习,包括作文一般都应在课内完成。还有,指导学习方法,这既是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读书”广自能作文”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训练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学法指导应该是全盘考虑、分项设计,做到有序、有机的渗透。即使眼下一时达不到,我想也应该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做到对单元、课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指导学法的随机渗透和专课讲

[1] [2]

篇4:日月潭阅读训练含答案

日月潭阅读训练含答案

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被群山环绕着,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光华岛,因为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所以人们便称它为日月潭。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一样。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处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顿时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又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日月潭永远是那么清新,那么美丽,难怪它是台湾岛上的一颗明珠了。

1.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人们叫它日月潭。

A.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一样。

B.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被群山环绕着。

C.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

正确答案:C

2.选出描写日月潭早晨的景象的句子和写出傍晚景象的`句子。( )

A.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顿时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又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B.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处的几点光。

C.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被群山环绕着,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光华岛。

正确答案:B

篇5: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要确定训练点

二、要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五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个过程的出发是语言文字,落实点仍是语言文字。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缺少第二阶段。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至于课文的语言字却不甚了了。这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完成任务。现在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因此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它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三、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统一起来。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某一个词用得好,某一段写得好,就是说它是此时此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离开特定的思想内容,是根本无法讲清语言形式的。

2、语言文字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的关系。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一点,教学大纲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一些学习方法。必要的语文知识传授包含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3、语言文字训练中“训”和“练”的关系。

“训”,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包括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等。“练”,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训”的目的是指导“练”,使学生会练、练好。离开练,“训”、“练”结合,以练不主的观念。“练”,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练。

课堂上的“训”为主,把大量的练习留到课外,是一种错误做法。“练”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让一两个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大多数学生处于陪坐的地位,是一种表演,不是教学。因此,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篇6:语言文字训练别解

语言文字训练别解

科学使人摆脱了神学的奴役,但科学并没有理由成为奴役人的工具;科学可能有助于宏扬人性,但科学并不是实现人生意义的惟一方式。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是什么”

什么是语言文字训练?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深究起来,实是在问哪些训练属于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是不是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不一定。比如,在数学课里,应用题的审题能说不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吗?在思想品德课上,对行为规范的语义的理解不也是语言文字训练吗?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偶尔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写日记,这显然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在家里,孩子说错了一句话,妈妈给予纠正,不能说不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其它教育情境里。所不同的是各种教育情境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在数学应用题中审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问题和条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辅助性活动;思品课为行为规范的释义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在家庭里,妈妈纠正孩子的语病则是一种不系统的随机语言教育的活动。

语言文字训练是什么?训即训示,指导;练即反复学习。语言在这里显然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及书面语言,合起来说,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有指导地反复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

二、在语文教育中为什么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由教育思潮的流变,对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产生了许多不尽相同的解释,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种争鸣,一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二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三是主体性教育的争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焦点是人性与物性是否同构?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为本,或是说教育的价值在于审美、教化,还是在于传授知识。素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素质,认为人的发展中存在着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是高级发展层面的基础。而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主体价值,而不是把学生作为客体加以塑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自主性,而不是既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的刻板的执行者。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是努力使我们看到人性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而素质教育则努力使我们看到人性中存在的基本层面,主体性教育的争论则使我们看到人在实现人的价值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问题的争论正是在这种教育思潮的流变中我们对于语文教育的价值的一种理性思考。

语文教育性质的讨论由来已久,这种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语文教育是干什么的?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是从语文教育的功能、目的层面去思考语文教育的性质问题。就语文教育功能目的而言,受三个方面制约,一是社会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二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内在逻辑,三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和价值期待。长期以来,我们较为重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比较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化功能。反映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上以及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主要是作为社会道德的体现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则知之甚少,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和重视。

在此种情形下,提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是顺应了教育思潮对于人性的呼唤和重视,是人们从语文教育的结构和过程对语文教育的实质的一种深入思考。

在数学课里,在思品课里,教师可以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对于这些工作的开展并无大碍,但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则是把语文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语文课里不进行系统、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就成为空壳。因为语文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形成系统的语言的沟通能力,而这些目的离开了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审美和道德教育在语文课中也是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进行的。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在于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如果把语言文字训练看成是一种纯技能、知识的训练,显然是一种误解,语文训练理应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层面。思想、政治、道德、审美教育显然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离开了则成了无本之源,无异于缘木求鱼。

由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考虑较多的是教什么以及怎样教的问题,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则是以教师的教为依归的。而教什么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一个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按照既定的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这里教师的自主性表现为对教材中特定课文的内容的前后顺序的处理上,教师对教学阶段的前后联系的方式和程度保持着一种被动状态,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基本由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决定,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基本处在自发状态,只是偶尔迸出一点火花。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极大的提高,这是增强教师教学自主性的重要前提。也正是因为教师整体素质较差,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亦步亦趋地进行日常教学,以至于教学参考书成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而没有教学的自主性,创造教育的口号无异于空穴来风。在总结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中,我们有一种非常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特级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是不是存在一种“恒常”的教学模式,而我们往往把这种“恒常”的教学模式,就看成是一种教学规律的表现,并努力使它具有一种推广的价值。这样的做法在建国五十年的教育史上应该说是一种较为惯常的做法,我们甚至试图将教材的'每一课搞出一个教学流程图,以便教师拿起来好用。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顺应教师的低层次心理需要,如果有了这种“科学”的教学流程图,教师的课程运作能力显然就是多余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于制作这种情境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流程图呢?显然,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个性不适宜,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个别差异不适宜,人的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不适宜。惟一适宜的是便于标准化考试的语文知识和简单的语文技能。因为这样做,可以回避多样性,而人的成长的多样性与模式往往是矛盾的。

四、对语言文字训练的误解可能导致的后果

在语文教学中显然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语文课并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形式教育论较为重视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这在我国有着久远的传统,因为语文历来作为国学,而实质教育论较为重视语文教学的本位价值。如果从本位价值出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会把学生训练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储存器,学生无法完成从一个学习语文的人到善于使用语文的人的转化,学生无法经由语文的学习去体验美、实践美,体验善、实践善。

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种种误解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如下几方面的偏差:

1.教学中较为重视书面语言训练,轻视口头语言训练,因为考试不考口语。

2.重视“训”,轻视“练”。教师讲得太多,问得太碎,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想得太少,说得太少。

3.较为重视接受性的反复学习,较为轻视学生发现性的领悟、意会、体验、揣摩、顿悟。

4.较为重视训练的逻辑性、连贯性,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既定目的展开过程,教师与学生对于这种既定的目的保持一种被动性,较为轻视训练中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情趣萧瑟,兴趣寡然,以至于教育理论界醉心于专家程序和模式的研制,教师渴望能有一种拿来就能用的无须费心的样板。

简单的认知学习和行为习惯训练中,可能存在有较为通行的既定的教学模式,认知发展的高级机能道德层面不可能存在通行的教育模式,而情感,特别是美感层面难有这种既定的教育模式。但没有通行的模式,并不等于没有规律,只是此一模式适合于此情境的此一个体,并不适合彼情境的彼一个体而已。现代教育理论更为重视集体性的学习,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之,教育学是帮助人成长的科学,教育同时又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育在于帮助学生获得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的人格,并使学生经由有指导的语言实践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和道德陶冶,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我们应消除误解,明确方向,使语文教育实践更具科学人文主义色彩。

篇7: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工具性绝对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新课标并不排除工具性,而将其与人文性放在同等的位置 ,肯定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地位,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就无从谈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语文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上执着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字音的准确、字义的理解、字形的掌握与书写的方法等到方面不能忽视。但是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文相辅相成,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训练落在实处时,又要相机整合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文化渗透,将这些因素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交织,让学生获得心灵与情感的积极体验。通过语言学习的实践过程、心理上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并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会伴随在学习过程中,促使人文性真正落在实处。

当然,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应面面俱到,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需要训练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走进课标,解读文本,让文本“感动”自己,当文本的整体形象和精神“感动”了自己,当汇聚这些形象和精神的语言“打动”了自己时,教师在解读文本中做到即见“森林”又见“树木”,那么一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就会自然浮现出来,这些“点”可能是文章中能够“牵一发动全局”的地方,可能是值得玩味品评的精彩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咀嚼中对文本了然于心,从而获得文本的精神滋养。在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善于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想像,激发孩子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运用语言这把“钥匙”去感受体味文本蕴含的人文美、精神美,获得语言原来如此精妙绝伦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热爱我们的语言,并且从中获得语言积累、运用的启示。

篇8: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反思

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反思

本课时共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内容分别是辨别形近字、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了解成语故事等。从内容安排来看,看似零散,其实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三个板块的核心是“成语”,呈现了从字(形近字)→词(成语)→句(歇后语)→篇(成语故事)的螺旋上升特色,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学习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能做到目标明确,方法落实。每个板块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师生对话、学生练习为主要训练形式,课堂上多创造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教学效果,我们自认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还存在不足的地方,这表现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有点枯燥和乏味,每个板块的练习衔接有点零散,连接不够紧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课件歇后语“练一练” 选择歇后语填空A题句子太长,个别学生提不起兴趣去思考。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们准备作出相应的修改:

1、各板块的教学过渡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过渡语,以此串起每个知识点的教与学,逐一学习各个知识点,让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些。

2、备课中要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件歇后语“练一练” 选择歇后语填空中句子出示的先后顺序,使得看似困难的问题容易化。

修改教案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思路更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学生思维更活跃,学习变得更主动,自主学习井然有序,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学习气氛浓,整节课,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效果确实不同。这表现在:

1、通过设计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连接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善于鼓励学生,学生人人参与,生生互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如在教学“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这一板块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行词语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拓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说出一个成语,并说出你这个成语是属于上面四个特点中的哪一个。说得最多者为赢。”学生对不仅对这四组成语的结构进一步熟悉,也从小组交流中积累了语言,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歇后语时,让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两人以对口令的形式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朗读后,让学生观察歇后语的语言形式,感性认识得以强化。

3、拓展练习是针对本节语言文字课的延续,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检测,也是引导学生对词句现象作一些规律性的总结,同时还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日月潭》的教学设计方案

日月潭教学设计方案

23 兰亭集序 教案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江姐》优质教案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课件

《葡萄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精选8篇)】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7-05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教学设计2023-04-25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案2023-01-19

小岛教案部编五年级第15课2022-10-24

葡萄沟教学设计2023-03-22

日月潭的课件2023-08-18

说课稿日月潭板书设计2022-04-30

人教版二上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2023-01-15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运用的反思2022-05-06

人教版葡萄沟窦桂梅教学设计2022-12-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