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优美的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陷入冬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那些年优美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又一年优美散文
又一年优美散文
蛇年过去了,马年来到了。迎来一年送走一年。迎来的是前进时光中的期盼愿景,送走的是消失在生命年轮里曾经的幸福和遗憾。生肖就是这样轮回。而生命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前进和消失。
俗话说,老人怕过年。时光前进了一步,生命却消失了一程。当老人们看着一年一年消失的时光时,不禁也会发出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呀!
初中时我就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作。越到晚年越回味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人的生命过一天少一天。尤其是暮年的.老年朋友们,时不待我,时不再来。每当我回首过去的一年时,自觉和不自觉地会说:哎!又过了一年。伤感?感叹?五味掺杂,感慨万端。对生命失去的时光而感叹?对碌碌无为地又过一年而后悔?对末来生活憧憬又失去了一年而惋惜?对暮年生命的渴望而伤感?对于我而言可能全装于心中!也才有如此的感叹和伤感!因为又一年,又失去了一年,生命在进程中又少了一年,珍视生命的我才有如此的感叹和伤感!这就是人到暮年对生命渴望的感叹和伤感,是内心世界对生命回首的珍视!当然我们不应当到暮年才珍视生命,不应当到暮年时才感叹和伤感,此时晚矣!生命应该从诞生就时就好好呵护和珍视!
篇2:恍年优美散文
恍年优美散文
一回头,好像就那样成为定局。
常在想,从现在到未来的距离,和现在到过去的距离,是不是一样长,一个在慢慢靠近,一个在慢慢疏远。
写过好多本日记,每一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伊水档案》《安静》《情书》……
不知不觉,所有十七岁的心情摊在一汪文字聚集的泽池中,洋洋洒洒,安静沉逸,我想,再也不会有一个这样的十七岁,重复着时光遗落的温柔,停停走走,像一个拾荒者,拈惹时光。
看到地平线,那些所谓的快乐沧桑浮现的足够清晰,我看到一寸一寸的日光开出明媚,在目送它一寸一寸沉下,终于发现影子苍凉的浮现,在已经黑暗的冥色里。我已经忘记,是怎样拾起卑微者低到尘埃里的自尊,原本的迷茫变得浅薄散淡,终于找到了影子,却发现他只能生长在黑暗里。
时间沉了下去,岁月浮现上来。
云层里开起的苍白,伴随着凝冷,无休止的摇曳,我知道这世间最美的`风景,也不过是一蝶一海一没落。不带尘埃的,不染世俗的,静止。
我曾说过时间会有一天静止在我的生命里。同无边的挣扎一起消失在落幕的烟霞里。也许我错了,我只是用文字把时光另一端的沧桑描绘的繁华烟焚,然后自己来收拾惨败的失望。始终相信,那些琐碎的青春会在将来来的某一天变得模棱两可,一个人若是因为无法接受宿命赋予的碎片而仓皇逃离,破碎的时光里的模样,会念念不忘。
戏子入画,举手投足指尖,殆尽苍凉,终究是戏子,从最深的红尘,褪下华服锦衣,只为匆匆奔赴一段石桥相会,看一场秋雁南飞,仅此而已,习惯一场梦的落空,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世间总有许多执迷不悟的人。站在老渡口,故意的执迷不悟。前进不完的距离,后退不出的回忆。提笔写下,挽留的一点玩笑。
恍年间,隔着时光的墙,画夕阳满目烟沙,突然觉得,会不会有一天,也会像夕阳一样,很久很久,沉默须臾,不做任何姿势,回味余年。是不是那个时候,老时光和滋长的青苔,一并恍如隔世。
记不得是哪朵蜀葵映在脑海的最深处,以至于你每次的提笔都念念不忘,总是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开始或者结束一场梦。
每天,听长长的抒情音乐,看大段大段的文字,弋儿说,我只是不敢安静下来。
其实,我也不敢,这样纯粹的安静下来,时间的空白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毫无目的的,不加修饰的,蔓延。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莫名的厌恶恢宏盛大的剧目,明明要承受落幕之后的无尽苍凉和漫漫岑寂,却还要佯装欣喜,比如烟花,比如爱情。
时光开出大片空白
在那个拾荒者的年代
若有若无冷清
牵出的青丝绿蔓
一如既往
你会相信吗
恍年之后
依然
一如既往
……
篇3:年的优美散文
年的优美散文
小年一到,年味哗啦啦地跑来了。
到处是小欢喜。
露天早市。地上燃烧了一团团火焰。长长的对联,方形的福字,各式各样的灯笼,圆圆的剪纸,它们在地上尽情地燃烧。中年妇女顺手拿了一个长灯笼,提在手里看了看,抿着嘴笑了,对站在他旁边的男人说,哎,挂在阳台上不错。他们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灯笼提着回了家,连那脚步都比来时欢快了。
望着她的背影,我想起那个天天盼着过年的小丫头。过年多好。忙碌一年的妈妈终于可以休息,买上几斤猪肉,给我们姐妹仨炖肉吃,包饺子。父亲还要给压岁钱。钱不多。十元钱。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富翁,揣在兜里,一遍遍地摸啊摸,摸得钱出了汗,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一到过年,姑姑要给我们买件新衣。大年三十,大清早穿了带着棉布香的衣服,和小伙伴显摆。你看看我的新衣,我看看你的。过年了,父亲哄我们开心,买了红色纸灯笼,红蜡烛。天一擦黑,我喊着点灯笼,父亲帮我点着蜡烛,滴几滴蜡油在铁片上,再把蜡烛插在上面,等蜡油黏住蜡烛,立起铁片的脚,稳住蜡烛。最后轻轻拉开折叠的灯笼,递给我说,小心点。我提着灯笼走到小街上。小街,到处是提着灯笼的孩子,昏暗的路灯,各种颜色的灯笼,是小街一道流动的火焰。有调皮的孩子口里喊着:“点灯笼玩啊,照小孩儿啊,一个小孩儿两毛钱啊。”他跑到你的身边,唱完后嘿嘿一笑跑开了,没跑多远,呼啦一下,灯笼燃烧起来,只剩下手里提着的小竹棍。
年要来。
超市人多得恐怖,更恐怖的是收银台长长的交费队伍,还有手推车里一大盒一大盒的商品。商品像不要钱似的,一箱箱的往车上搬,直到装不下为止。再看看货架旁小山似的商品,不这样堆也不行,供不应求。如果买零星的商品最好不要到超市,买的工夫不及排队的时间长。超市外的私家车来了去,去了来。后备箱里满满的。实在放不下,还要放到车里。
他也忍不住心里的欢,大老远开车到山东,回到家,堆了满满一客厅特产。看得我眼花缭乱。他说,过年不用买东西了。我蹲在地上看着,带鱼,鲅鱼,黄鱼,猪肉,辣子鸡,大虾,干果,葱,蒜……
我笑了,你真像过年的。买这么多,哪里吃得了?
他说,我哥帮着吃。你把带鱼和大虾给你妈拿过去。
他说,我妈开始蒸粘豆包了。我们小时候过年,我妈都要蒸好多馒头,如果蒸得开花了,再重新蒸。还要炸丸子。
对,我家也炸丸子。有一年,我妈回山东老家,我爸给我们炸的丸子又大又粘,一点儿也不好吃,我和姐姐又不好意思说,装着说好吃。一个大男人,从没有炸过丸子,炸得那样已经很不错了。那年春节,我淘气,把爸爸新糊的窗户纸给捅破了。我爸追,我就跑。我哪里跑得过他,他是京剧团的武生,身强力壮的。他追到我,脱了鞋就揍我屁股。挨打后,我趴着睡。我妈回家心疼得直掉泪。现在我都不敢提这件事,一提,我爸几天都睡不着觉。那一年的春节记忆尤深。我说。
他说,你可真够淘气。过年时,我家也糊窗户纸。窗户纸用一段时间就黄了,硬了。那时住平房能不冷么?一层窗户纸能抵什么严寒。那时北京的冬天真是冷,都穿军大衣。
我也有一件。同学都穿军大衣。我也和我爸要。其实我家生活并不好,但是爸爸还是满足了我。
收拾客厅里的东西,聊着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味更浓,粘稠得一辈子也忘不了。点灯笼,穿新衣,大年初一的早晨,捡小红炮,吃饺子。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艰辛,靠着年调剂。解解单一的味蕾,慰劳枯燥的胃。年真叫年。年是什么?是吃,是穿,是欢。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买什么。天天过年。可惜的是,年味大不如以前。年不是吃,只剩下相聚欢。
我给母亲家拿去海鲜。姐也拿去新鲜的绿色蔬菜。妈也买了小排、牛肉。妈说,等你们回家吃。母亲想念着热闹。过年多好,一大家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妈妈三个孩子,一下子增加了六个人,她怎么能不高兴?
婆婆也忙开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喊着要吃粘豆包。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个人在家里糗豆馅。红豆一定要好,精致的,大小都要一样。枣要和田的。因为他的儿子想吃,吃就要吃精品。她蒸了一锅又一锅。知道儿媳不吃粘面,喜欢吃豆馅儿,老人单单留两碗豆馅儿给儿媳吃。儿子爱吃粘豆包,儿媳爱吃豆馅儿,每个人的口味都要想着。忙了一整天。婆婆打电话说,我蒸了粘豆包,你们来拿。粘豆包热乎乎的。热乎的,还有疼爱儿子的心。四十多岁的儿子,在她眼里还是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她就喜欢做,高兴做。累么?累得高兴。
小年一过,街边搭起卖烟花的简易棚子。红红火火的棚子,透着喜庆。不过,买烟花的人并不多。清晨,夜晚,零星的烟花炮竹声响起。越临近年,炮竹声越多,节越来越近。
大观园门前摆满了许许多多的红灯笼,从远处看,红红火火的。一年一度红楼庙会又要开始。好几年没有去庙会了。千篇 一律没有什么新鲜。无外乎套圈,走高跷,小吃,卖各种小商品……不认识大观园没有关系,只要你往人多的地方走,肯定不会走错。或者和拿着风车的孩子、大人问个路,也一定问对了人。那一年的春节,和姐逛庙会。我们兴致起,花了钱,租古装照了几张照片,可惜,照片经过两次搬家,早已经不知去向。庙会人太多,摩肩接踵一点也不过分。最有特色的'就是小吃。最有北京风味的是灌肠。很小的时候,我们姐妹嘴馋,母亲买灌肠炸给我们吃。其实,因为没吃过好奇,真要吃起来,一点也不好吃。
街边,院子里,总能看见提着大包小包礼盒的人。这家串完,那家串。现在走亲访友很少送糕点。即使送,也一定送稻香村的。稻香村可忙开了,装糕点盒子真要有耐心。点心各式各样,一点点称重,一点点装,无论售货员还是顾客,没个耐心还真不行。小的时候,糕点盒子是粉色,长方形,上面盖一张土黄色纸。糕点不吃,放的时间一长,上面印出油来。如今的糕点盒子是红色。扁的,长方形。品种,式样也比儿时多。
如今的人们送礼也送出了门道。盒装的柴鸡蛋,油,苹果,水果盒,干果盒,盒装奶,露露……送的礼五花八门。要多实惠有多实惠。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图的不是礼物,是亲情,友情。积攒一年的情谊,靠着春节来感恩。人与人之间的情越走越热,越走越不孤单。
年越来越近,喜逼仄而来。
对面楼房的阳台上挂起彩灯。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灯,在这漆黑的夜里不停地流动。有的人家挂起两个大大的红灯笼,醒目极了。这哪里是灯,分明是喜。喜盈门。
父亲在家里的窗户上,贴了红色剪纸。他说,图的就是这个喜庆。我也把自己的家里床上用品洗了个遍。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厨房卫生间,从上到下擦得干干净净。本来很干净的家,因了节的临近,不得不让它再干净。小的时候,年前,除了糊窗纸,我们还要把被子拿到院子里,母亲戴着头巾,父亲戴着帽子扫房子。我们嘻嘻哈哈打下手。扫房子是很重要的工作。扫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一年的晦气。如今,很少有人扫房子,居住条件改善了,省去扫房子的麻烦。
我和他开车到花卉市场。里面的人真不少。过节,鲜花逐渐走进京城百姓家。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的品味也有了。我买了一束白色百合。预示我们新的一年,相亲相爱,百年好合。百合插在陶瓷罐里。暗夜,幽香袭来。这香,何尝不是喜呢。
春节来了。真的来了。
篇4:年的优美散文
关于年的优美散文
年,是经年居家的母亲,最深切的等待!
年,是经年离家的游子,最期盼的归程!
年,是父亲给我十张一毛的压岁钱,穿着母亲亲手缝制带两个布兜的新衣服,称二两花生,装几颗糖块在兜里的甜蜜,是好久好久都没吃过肉,没吃过白面馒头的馋!
年,流水般,匆匆,太匆匆!老了父母的身影,深了对儿女的牵挂;疼了久不在身边儿女的心,经年离家,不知何时是归程!
昨天,是腊月二十九,单位才放假,就急急的告诉了母亲,明天大年三十能到家的行程。父母在电话里一声声的叮咛:“……要是忙?放假晚?买不上票?今年就别回了!馒头和你爱吃的花糕都蒸好了,丸子和酥肉也炸好了,买来的羊肉和猪肉一会就炖上。这个年不太冷,不要担心我们,一切都好着哪!……”其实,我早已预定好了今晚就回家过年的车票,给父亲买了爱喝的老酒,给母亲准备好了喜欢的零食。
自那年经历了十年寒窗苦,如愿考上了一个远在异乡的学校。在九月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略显单薄的我,背上简单的行囊,在父亲慈祥温馨的目光里,在母亲千叮万嘱的不舍中,含泪挥手告别贫穷乡村的父老乡亲,远离了家乡,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毕业后,历经磨难,几经辗转,最后留在了一个不太发达的三线城市混生活。最初几年的工作艰辛,生活窘迫,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很少回家乡。白色的月光下,冷空的城市,寥落街灯廖落情,经年长别,思乡情在夜深人静的'时时候刺痛我支离破碎的心。逢佳节,倍思亲,躲进小楼借酒浇乡愁,记不起流着眼泪走出无人的角落有几回。多少个夜晚思乡不易回,只好一次次用长途电话搭起的思乡桥梁慰藉异乡孤寂的思乡之情,在父亲反复叮嘱家里一切都好,母亲伴着啜泪家长里短瓜果丰收别挂念的安慰声中,我早已经不着感情的诱惑,任泪水横流。
后来工作顺当了,虽尚无大业可立,却也拼出个衣食无忧,生活条件也慢慢好起来,我这远离家乡的游子,不顾一切要回家。村头,那棵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柿子树,铁黑色枝头上零星挂着几个橘红色的诱惑,经历苦雨风霜仍留守的几片叶子,依旧在微风中唱着褪了色的歌谣,年复一年,见证并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沿着村头熟悉的小路走向外面的大千世界。然后,或者衣锦还乡,或者落魄失意,叶落归根。
少年离家,不谙离愁之苦。而今,背负了一兜兜异乡的风寒路冷,人情世故,每迈一步都冷汗涔涔,战战兢兢,走走停停,才会悟出乡情为何物。在心灰意冷委屈无奈时,想着父亲的鼓励和母亲的叮咛,捡几串儿时的欢笑,听听家乡田埂上歇着的乡亲唠着的家常话,品一品故乡淡淡的乡情,就会觉得,即使遭受了多少委屈,饱尝了多少人间冷暖,那怕整个世界的人都抛弃了你。家里慈爱的母亲永远都会不弃不离地遥望远方,默默为我们这些离乡的游子祈祷祝福,企盼我们能早日的归来。
然而,真的归来时,一种茫然无知的感觉涌上心头。或许是离乡走的太远,把这个梦做得太久?离开家乡时曾走过的路上,后来者的足迹早已把我的一切踏的模糊不清了,没了昔日半点迹痕。也许今生我注定要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我仍会痴痴地抱着一个理想,回家过年。夕阳的余晖里,渐渐的有炊烟升起,在院落里不时传来阵阵的欢笑声中,我到家了,陪父母过年了。
抖落一身风尘,敲开熟悉的门。频频揉着眼睛唠叨我的母亲,是灰沙风尘?还是长久的思念不经意溢出的眼泪,诱惑我眼泪对着泪水。母亲,我回了,经年离家的儿子会好好陪您过年!
写在小年十年此去,还你烟雨花开流年、忆思些许流年我们的童年、未央今年的冬天不下雪又是一个年终岁末细碎流年
篇5:年华里优美散文
年华里优美散文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华,在时间的缝隙间,在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做自己的梦……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
那些执念,那样时光,一晃过去了。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很少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惆怅和踌躇。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
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无知的青春,平凡的再平凡不过的世界。
因此我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
这些时间,断断续续地做着一些代价高昂的遥远的梦,断断续续地被生活的遗憾所打岔,并且拒绝任何搭救,自己慢慢摸索着爬起来继续走。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样的话,我一直都唯唯诺诺地记得。
经过了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年华里,我失去的是一种心情。
所以。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篇6:年味的优美散文
年味的优美散文
春节已过去一个月了,但年的气息依然在自己的脑海中回放;慢慢渗透,漫延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最有意义的是儿时香香的年味,从腊月开始,节日味全部跟着年关的脚步来临而开始弥漫,充满每个感官。多少年,没有细细地品味过年的味道了。
每年的匆忙伴随着年关而至而止,却又随着年关的离去而匆忙。而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购置年货,大小商场年味十足……猛然发现,儿时的我是多么地渴望年关的来临。
记忆里,放寒假时也是快要过年时,同时,腊月也是我最开心时。如:腊月初七、八,我记得;大人们常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母亲要做好多粘馍馍给我们吃。有白馍、黄馍,真的好吃,就像过年一样。等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家家开始做豆腐,我记得:头天晚上,母亲要把豆子泡好,至少能有小半缸,这也算是做豆腐第一道程序。第二天早上,母亲起来就开始忙碌,在我家的厨房内有一磨盘开始磨豆腐,我呢,给母亲打下手,把泡好的豆子一勺一勺放到磨眼里,母亲推着碾子,转眼间,被碾碎的豆子像瀑布顺着磨盘夹缝哗哗流下,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和母亲轮流推碾子,一圈一圈地推着,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好开心!大约小半天,做豆腐的第二道程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做豆腐的关键时刻,把磨好生豆浆高温加热,你就看吧,那热气,一层层;一圈圈;像雾、像云、像风,散发整个橱屋,暖暖的。我张开双臂,拥抱着美好的时刻,陶醉着;快乐着;看着母亲脸上满是汗水,这么辛苦,心里很感动。接下来就是点豆腐,又可以做成水豆腐,大豆腐……工序一道比一道复杂。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母亲为我们做好的豆腐脑,水豆腐,还有香喷喷的'豆腐皮儿,真的好幸福,好难忘。到了腊月二十八、九,我家又开始忙碌起来,杀公鸡、宰年猪、我和妹妹剪窗花,贴对联、挂红灯……到三十晚上,包饺子、吃年夜饭、放鞭炮。真的特别有趣,有意思。那种家和万事兴,团圆幸福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小时候盼过年,想过年;长大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淡,淡到过不过年都似与我无关。但是记忆里的年却还是那么的浓厚,那么的温馨,那么多的快乐!其实,我知道:记忆也就只能纯粹的属于记忆了,再温馨也是记忆。
篇7:乡村年味优美散文
乡村年味优美散文
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曾有人说:“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运的际遇。”一想到童年,一股浓浓的乡村味扑鼻而来,尤其亲切的是年味。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从那个物质极匮乏的年代过来,总盼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吃糖、吃肉。腊月过半,整个农村因过年而无比忙碌。做豆腐、烙饼、蒸年糕、粘糖・・・・・・
最喜爱母亲熬麦牙糖。母亲用玉米面、麦芽粉熬糖稀。我们忙去村中爆包谷花、米花、黄豆什么的,敲些核桃仁、买点花生米。待接近年关的某一天,是粘糖的日子,一家人欢聚一堂。男女老少齐上阵。母亲将糖汁回到锅中,由一个站在灶台后拿锅铲或木片专门搅拌,越搅糖越白、光亮得红里带黄,成色好的糖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诱惑。用温火加热,到锅铲铲上来的糖稀成胶状往下艰难流淌时,是粘米花的火候了。母亲将米花粒往盆里盛,再把糖汁舀几勺浇在蚂蚁蛋般的米花堆上,拌匀,糖多了腻,少了不粘连,一切得讲究恰到好处。父亲搬来大菜板铺在桌上。再用豆腐架压紧成一箱方块形的米花米糖饼,粘牢后投到簸箕内。稍冷却后,父亲开始切了。把菜刀磨快,切成长条,再切小片。父亲刀功很好,下刀快而干脆,切成的米花糖很薄,匀称地铺在菜板上像一副扑克牌。苏麻糖、籼米糖、黄豆糖,还有鸡蛋糕,一切如法炮制。随后整齐地排列到纸箱中,防止变形。
父亲切的时候,我们弟妹总围在他身边。有时把砧板上的屑渣扫于掌心,倒入口中,香极了。甜丝丝脆生生的,那滋味不能不让人觉得生活是美的。若嫌不够过瘾,拿一片父亲切得方正的糖,往锅里蘸,热而有些像黄金的糖,甜得你吃不了几口就作罢,看着呢,又不眼馋。
等糖热到一定程度,在锅铲沿上的糖已流不动,脆硬得你用手指一弹,便像碎玻璃一样飞溅开来。这是该捏苞谷花团的时候了。母亲在另一口锅中放好整理干净的米花或苞谷花,浇糖、拌匀,这时全家人的手都往锅中捞,大人捏大团,小人捏小团。我们力小,捏不牢,父亲捏的苞谷花团像个铁球。就算天阴下雨也不回潮散开。若还有余糖,便把核桃仁、花生米倒入锅中,嵌成硬糖。闲暇时,敲一小块,放入口中,粘乎乎甜蜜蜜脆崩崩,牙口好的人,嚼着那老而脆的,保准比大白兔奶糖耐品味。“咯嗒―咯嗒”既有味道还有嚼头・・・・・・
舂饵块、糍粑、天息米、燕麦馒头,是农村过年的另一出戏。大部分农家都安有石碓。临近年节,各家各户都忙碌开了,这村“梆当当”,那寨也“咣啷啷”,整个乡村奏出了一曲特殊韵味的交响乐。不时还会有乐观豪爽的辣妹子“嘻嘻哈哈”的笑声伴随其间。劳动力少的`人家与左邻右舍三亲六友联合行动,相互帮扶。平时寂寞冷清的乡村因年的到来而喧闹起来。大年初一后,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合家坐在火塘边,烧一堆旺火,架上油锅,把自己汗水凝成的粑粑切成片往油中一煎炸,随“噼哩啪啦”的炸声,口腔中的唾液在酥黄的颜色刺激下开始活跃起来。冲几碗盐巴浓茶,或打一桶酥油茶,一顿丰盛的早餐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可这样的乡村味,日益被现代物质文明所冲淡。把超市的东西买回家,既省事又好看。舂饵块也可用机械化代替,上菜市场就可买回家。人们的手脚轻松了,而那种原汁原味的乡村小吃文化正逐渐在消亡。随手拿一个糖果或饼干,放入口中,总觉得精致得无可挑剔的色香味深处少的就是那么一点粗野味儿和一点弥漫着泥土芳香的亲手参与劳作创造的情趣。
篇8:那些年的小秘密优美散文
那些年的小秘密优美散文
那些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了那么一个人,他(她)是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小快乐。他(她)的喜怒哀乐会牵动着你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次心跳的节拍,我们常常怀疑心脏是否漏掉了一次节拍。我们就像静静的盛开在夜晚的蓝鸢花,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们游离的,精致的,易逝的,激情的,易碎的梦。
她总是喜欢隐匿在人群中远远看着他在球场长挥汗如雨,她觉得他脸颊上每滴汗珠都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他每次灿烂的微笑,像冰淇淋融化的味道。她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味道。教室里,她总是不自知的转头看向他,她想知道他此刻在做什么,是对着窗外那颗银杏树发呆,或是认真的听课。也许这是她校园里唯一快乐的小秘密。他很优秀,她想追上他前进的脚步,她想达到和他站在一起的高度。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使她雀跃良久。她知道她正在一步步的靠近他,而且越来越近。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结局需要我们自己走出来。
那些年藏在我们心里的.小秘密,就像微弱的烛光,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用手心护着它,即使它不足够照亮我们整个心房,但是它却可以温暖我们整个青春。我们要感谢那段时光,感谢那个让我们一步步紧追不舍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更加优秀,是他们让我们的青春五彩斑斓。
那些年,我们没有恋爱,却一次次失恋。我们像只贝壳紧紧的守住自己心底最柔软的部位。任石砾磨砺自己柔软的心,生出粒粒粉色的珍珠。
篇9:年的记忆优美散文
年的记忆优美散文
(一)供灶神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每年这天,农村百姓都摆上供品,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
我老家在农村,对这一风俗十分熟悉。记得小时候,过了腊八,父母就开始愁年货。那时年景不好,年货也不过二三斤肉和几十斤白菜。尽管简单,父母也会愁不少天,然而母亲总忘不了请一张灶神。
灶神请回来,母亲郑重地放进橱柜里,不许我们看,更不许动。我不解,惊奇地看母亲。母亲说:“新年人们穿新衣服,灶王也得穿新衣服。小孩手不干净,会弄脏的。新衣服弄脏了,灶王会不高兴的。”
腊月二十三到了。母亲把新灶神端端正正地贴在锅灶上方,又在灶神下方的木板上放一只盛满沙土的小碗,再插上几柱香,把香点燃。我抬头望着这位方面大耳、慈眉善目、两撇胡须一直垂到脖颈的灶神,在青烟缭绕中忽隐忽现,真不知他有何神通,竟让人们对他这般尊重!
灶神贴好了,母亲又忙着包饺子。饺子煮好了,母亲盛上满满的一碗,再倒上一杯酒,放在灶神面前,烧纸,磕头。母亲也让我磕,我就糊里糊涂地跟着磕。灶神在人们的祈祷中,乘着馨香的烟火,起驾回天了。供完灶神,一家人才能吃饺子。
七岁正是讨人嫌的年龄,那年腊月二十三,我和伙伴们野了一晌,肚子饿得咕咕叫。一进家门就闻到饺子的香味,便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屋里。一看桌上的饺子,哪还管灶神锅神,手不洗就抓饺子。还没有沾着饺子边,“嗖”的一声,饺子不翼而飞。我扭头一看,饺子被母亲抢在手里。母亲沉着脸呵斥道:“还没供灶神呢!”我身子一倒,躺在地上大哭起来。母亲急忙放下碗,一把把我拦在怀中,也哭了。母亲边哭边说:“灶王要去天庭奏事了,人们对他恭敬,他就让老天爷降福;人们不恭,他就让老天爷降祸。有一家人,把烟囱开在灶王牌位上,不长时间,他家的房子就着火了。因为灶王无处安身,就给他家降了祸。”母亲还说:“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人不能外出,如果有人外出,灶王少报了人口,这人一年就没饭吃了。”听了母亲的话,我不敢再造次,对灶王也格外恭敬起来,每年腊月二十三,我都给灶王磕头,因为他主宰着人间的祸福。
后来,我上学了,读了很多书,当然也就知道没有灶王。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但她一如既往。改革开放后,农民日子富裕了,母亲给灶王的供品也丰盛起来。看着母亲那副虔诚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颤:母亲哪里是在拜灶神,而是在用一颗诚心在为一家人祈求幸福!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每年都要忙到腊月二十五,才能回家和母亲团聚。母亲就改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说怕把儿子辞在外边而没有饭吃;我结婚后,有了妻儿,母亲也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又怕把儿子、儿媳、孙子辞在外边而没有。
(二)祭祖先
年的记忆,是欢乐的,又有一点拘谨。
大年三十那天,要请祖先,俗称“请爷爷奶奶”。请祖先之前,先要放家炮,最佳时刻是清晨六点。六点一到,村庄里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给沉睡在野外的祖先释放信号,爷爷奶奶醒醒,该回家过年了!据说,时间早了也不行,会惊扰祖先休息,那是对祖先的不敬。
放完家炮,就去族长家集合。家族老少聚齐了,再放族炮。这样的仪式一年一次,非常隆重,炮放的越多越好,人去的越多越好。以此来宣告家族人丁兴旺和对祖先的尊重。
男孩子对鞭炮有特别喜爱,抢落地炮就成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族炮放完了,孩子们围上来争着抢。手快的孩子会装满口袋,然后向别的孩子炫耀。请祖先活动结束,孩子们便开始扒炮筒,倒火药,用纸包好,点燃,“轰”的一响,放一阵亮光,冒一股青烟。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放完炮,族长一声吆喝,请祖先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墓地出发了。去墓地的路上,人们说笑不停。到了墓地,所有人就严肃起来,恭恭敬敬地磕头,小心翼翼地焚纸,直到供纸变成灰烬,飘飘悠悠飞到空中,人们才立起身,手捧着烟雾缭绕的香回家。
偶尔有的孩子不懂规矩,吵闹不止,便会受到大人的呵斥,并会被强制跪在地上。记得那年,我大约有七八岁。我抢的落地炮最多,两只口袋装得满满的,两只手里也满满的。同族的孩子不乐意了,非要我分给他们。为了保住“劳动果实”,我加足了马力奔跑。他们紧追不舍,我就奔跑不已。跑着跑着,墓地就到了,我只好停住脚步。他们一齐围上来,我尽管拼命守护,也无济于事。口袋被撕扯了,手被抓破了,鞭炮抢光了。我急得要和他们拼命。这时,大人们赶到了,父亲喝斥我,一把把我按跪在地上,默默地等待族长烧完纸,才令我起身。
回来的路上,人们一路沉默,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我怒气未消,要和那几个孩子厮杀,父亲扯着我的手就是不放。回到家,我委屈的想哭。我刚一出声,父亲就喝令我住嘴。
据说,大年三十不能哭,新年是一年的开始,欢欢喜喜会带来好运,哭闹会不吉利;再说祖先在家,不能惹祖先生气,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孝敬。
一进家门,父亲在门里横了一根棍子,俗称拦门棍。这是敬祖先的一个环节,表示对祖先的挽留。我气没处撒,一脚踢了拦门棍。父亲大怒,抬起手就要打我,被母亲拦住了。
进了屋门,母亲已摆好供品。父亲磕头,插香,把祖先的族谱挂起来。至此请祖先的仪式便告结束。
少不更事,小孩嘴馋。满桌的供品,五颜六色,煞是诱人。黄黄的花生散着香味,红红的醉枣发着甜味,白胖的馒头飘着麦香,洁净的猪肉闪着白光,麻黄的`藕合漾着油香……我的口里早已灌满了涎水,守在供桌边,挪不动腿。馒头、猪肉、藕合不是我觊觎的对象,吃饭时能吃到,那醉枣可是一年到头才能吃到的东西。父母忙着招呼串门的乡邻,我趁机抓了一个醉枣,丢在嘴里。母亲发现了,用眼翻我,我一溜烟跑了。等我回到家,母亲已把供品补齐了,可是那个醉枣很小,那是母亲为初一来拜年的孩子留的。
那样的年月,让孩子开心地吃一顿,简直是异想天开。初二送走了祖先,供品就成了我们的美食。我要父母吃,父母说,我们这么大年纪了,什么都吃过了。
现在每年回家过年,母亲总是给我留着醉枣,她说,那是我最爱吃的。
(三)熬三十
祖先请回来,要在家里呆两天,三十和初一,初二就被送走。因此人们对祖先就格外尊重。不断的添香,不断的换水,还要倒一盅酒。因此新年屋里就始终飘荡着浓郁的香气。初一拜年的人,先要拜祖先,其次才拜健在的长辈。不尊重祖先会受到人们的谴责的。
有一年,一位老头照看孙子,去邻居家串门。坐在了供桌边,孙子看见了供品,伸手去抓。老头慌忙起身,孙子扭着身子,嘴里不住喊:“要!”老头情急之下,指着供品喊道:“巴巴!”又指着祖先牌位喊道:“猴猴!”邻居一家马上变了脸色,纷纷斥责他。老头慌忙辩解,这家人不依不饶。老头在人们的怒喝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
祭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熬三十。大年三十夜晚,一家人要轮流守在供桌边,直到初一早晨来了拜年的人。据说,有一些孤魂野鬼,因为没有后人上供,会趁大年夜来偷供品,那样祖先就得不到后人的供奉,会挨饿。为了能保障祖先丰衣足食,必须有人看护供品。看护供品的必须是家里的男性,女性是不能参与的。大概人们认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刚强威猛,那气势就会使鬼魂退避三舍;女性是柔弱的象征,孱弱无力,鬼魂也不会惧怕。可见祭祖的仪式里也渗透着中国的传统观念。
据说,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只有三个女儿,没有男孩,守夜的任务就落在了男主人肩上。恰好那年大女儿出嫁了,而且就在大年二十八。因忙于女儿的婚事,非常疲劳。三十守夜,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他懊悔不迭。后来就做梦,梦见祖先向他讨要食物。于是他烧了很多供纸,才算弥补了此事。
我十岁那年,母亲说守夜应该把我排上。父亲不同意,说我年龄小,正是睡觉的年龄,不一定啥时候就睡着了。我出于好奇,拍着胸脯说道:“爹,你放心,我不会误事的!”父亲说:“那你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吧!”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晚饭后,我召集了几个女孩,聚集到我家,准备以打扑克打发时间。男孩子是招不来的,因为都要在家守夜。父亲一见,疑惑地问道:“你这是搞啥名堂?”我说:“让他们和我一块守夜!”父亲说道:“不行!守夜不能吵吵嚷嚷!”据说,祖先白天接受后人的供奉,夜晚十点后要休息,吵嚷会让祖先睡不着觉。没办法!我只好让他们回家。听大人说,守夜叫积阴德,守夜守得好,祖先会保佑一家平安,人丁兴旺。其实前半夜不用守,一家人都不睡,我只要坐在供桌边就可以了。只是太寂寞,容易困倦。我只好吩咐二姐隔二十分钟就喊我一声,这样一直坚持到十二点。我感到从来没有这样难熬过,一个小时就像一天那么漫长。我心里开始埋怨祖先,有吃有喝就行了,干嘛要折磨后人呢?
父亲起来了,我的守夜任务宣告结束。我打着呵欠,去睡觉了。
父亲守夜守得好是全村闻名的。莫非我能跳出农门,成为一位教师,是对父亲积善行德的报答?
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父母亲身影---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两眼昏花,他们在祈祷,祈盼儿子、儿媳、孙子回家团聚,祈盼儿子一家永远幸福!
这样想着,我对父母油然而生敬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10:变味的年优美散文
变味的年优美散文
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又悄无声息的走了。它带来了一年的成功,一年的失败,一年的喜悦,一年的乡愁。过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亲朋友好友相互窜门,互送祝福的好时候。也是闲情别致,全家出游的.好时节。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农忙。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年过年的时候,老爸老妈都会说这句话,年初一的早上,吃早饭时,母亲也会说出:今年平平过,明年买马骑的象征吉祥,富裕的言语。到现在我才明白以前父母说的话的含义。
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一年到头难得吃得上几顿肉,更谈不上置办新衣服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就能美美的吃上几天。还能穿上新衣服,拿上半斤白糖,红糖,一块肉去给长辈们拜年,既看望了长辈,增进了亲人的感情,还能得到长辈的祝福,并有红包,其乐融融。而父母却发愁了,因为每到过年就要花费大半年的开支。年一过,又得为新年做准备了。盼望着来年的丰收。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长大后,不甘于贫穷的日子,离开亲人,背上行囊到南方繁华的都市打工。为了能节省资金解决家用,就连过年都放弃回去和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守在异乡。虽是跨年夜,却听不到老家那样此起彼伏的炮竹声。吃不上各种口味的糍粑,看不到朋好友和蔼可亲的容颜。看到清冷的街上依稀的走过几个行人,就连平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小车也一下全多消失了,留下空旷的马路和空虚的城市。
如今,随着祖国的惠民政策落实,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足。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每到过年都匆匆回家。然而,即使回到家里,由于假期不长,亲朋好友还没来得及相互看望,又要匆匆的离开家乡,只能通过现代化的智能手机发送祝福语给亲戚朋友,表示拜年,有的也是用微信红包发给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即使去拜年,也不再提礼品,而是一个利是。既象征开门红,也不会造成你把东西提我家,我又提到别人家,转来转去还是这份东西的陋习,这样节俭过年的风气理应提倡。但是,更应注重于情谊,因为,一年,两年,甚至时间更长,亲朋好友也见不上一面,亲情,友情也慢慢的淡化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平时,因忙于工作,一年也很少有时间陪伴亲人。过年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应该充分利用在陪伴家人,看望长辈,邻里相望中,让那份亲情,友情更纯朴,深厚。
篇11:一年又一年优美散文
春风过去,冬雪又来。不只不觉,蓦然回首,一年已悄悄而过。
在外一年,想念家乡。经过几天的颠簸,终于踏上这亲爱的故土。秋雨淅淅沥沥,原本不滑地故土变得十分滑腻,十不十地溅些泥土。
随后的这几天,气温也跟我作对似的骤降。早上诚心不想起来,视乎睡了好久,才慵懒地穿起衣服。往外望去,一片洁白,树上,草上都沾满了白露。
一天烤火,看电视。视乎人也变得慵懒了,最近常常怀旧。想念那年那月的那朵花开,想念流逝的岁月,想念那擦肩而过的故人。一天,终于踏上我这欢快的步伐,出去走走看看。一个人,没有谁的陪伴,总显得十分悲凉。边走边看,一年多,变化之大。本来可以走的路,长满杂草,再也无人走过。抬头看天,没有云朵,阴暗得有些潮湿。
我好像对小时候的事历历在目,我们曾经一起哭,一起笑。我们读书的小学,曾经是我们一起去;现在是我自己孤孤零零一人去。可是时间转瞬而过,而现在的你们,都在忙碌自己的生活,早已忘了我是谁。
青春年少是可以不顾一切的。年少的爱慕是可以寂静的,我将会走在少了你的纯真回忆里。初中毕业了,我们的心中有不舍,更多是对我们不顾一切拼命学习那股冲劲的怀念,怀念那山和那水。
夏天,我们毕业了。翻着我们的照片,想念若隐若现,多年后的夏天,我们笑得狠甜。
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有喜有悲,有欢乐,更有泪水。有些事情,你想忘,却忘不掉。就在这忘与不忘中徘徊。
这个世界太复杂。不管你遇到了怎样的事,不要迷失了自我,曾经迷失的美好,可以念想着对未来的希望。
一年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又将变成怎样的模样。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
★ 浮生忆的优美散文
★ 秋风的优美散文
【那些年优美的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逝水流年,念你成殇优美散文2022-08-17
精选励志优美散文推荐2022-06-06
小城的菜地优美散文2023-09-21
描写秋天的优美散文:秋画2024-01-04
五月的玫瑰优美散文2023-10-08
新坟祭优美伤感散文2022-08-30
山里馨香的优美散文2023-07-14
青春何愁优美散文2022-06-25
难忘搁浅的回忆优美散文2023-03-03
优美的古风散文作品欣赏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