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馨香的优美散文(通用12篇)由网友“北極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里馨香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山里馨香优美散文
山里馨香优美散文
翘首以盼的阳光终被人们的焦渴感动,被新年的爆竹震醒,张开了她热情的怀抱,一切被拥抱得分外美丽与祥和。在阳光的陪伴下,我们驱车去山里走亲戚。
山里有点远,崎岖的山道不很宽敞,但较平坦,一路开着,对面开来的.车碰不上几辆,汽车一路欢奔。沿路回望被汽车远远抛在身后的蜿蜒山道,俯瞰山脚下冰冻的湖面,呼吸带着丝丝幽香的空气,一种温馨的感觉涌上心头。
驶过了一村又一村,绕过了一弯又一弯,“桃红、月亮弯、中眉岙……”这些好听的车站站名让我喜爱得念上了好几遍。就这样,城市的喧嚣渐渐远离,炊烟袅袅袭来,缕缕馨香渐浓。
山里真明朗,空气纯净得没有一丝灰尘,村落在皑皑白雪中格外迷人,屋顶上雪层厚得有尺高,枝叶透着晶莹的翠绿,田埂整出的棱棱素妆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小溪依旧欢快地流淌,那些脸颊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勤劳村妇在溪边洗刷着……望着眼前幽深、宁静、清新的一切,我贪婪地呼吸着阵阵带着泥香的气息。
山里的食物都是无污染的,姨娘不时地往我碗里夹菜,一边说,这是我们自己鱼塘里养的鱼;这是我们自己竹林里长的冬笋;这是我们自家养的家禽,鹅、鸡、猪……最让我解馋的莫过于那家酿的米酒了,米酒不浓烈,但好清香,淡淡的甜味可一直回味。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好客,我碗里的米酒总是那样满,菜总是那样多,憨厚的山里亲人使我没有一丝拘束,我们一起开怀地笑着、吃着、谈着……整个院子洋溢着浓郁的温馨的亲情。
走进山里,你的心变得沉静,因为那里没有诱惑,没有喧嚣;走进山里,你的脚步始终轻盈,因为那里没有车流、没有拥堵;走进山里,你的亲情永远纯真,因为那里的人们淳朴、热情。而这沉静、轻盈、纯真合在一起便是山里那说不完道不尽的馨香。
篇2:山里的秘密的优美散文
山里的秘密的优美散文
一片野荞麦
我看见一片野荞麦。生机勃勃地生长在山坳的一片平地里。
只有播下种子,荞麦才能长成庄稼,这一片荞麦是谁种下的呢?整整齐齐的荞麦稞,鲜艳如韵的荞麦花,山风一吹,一地安详和幸福。我问父亲,这山里怎么会有一片荞麦呢?他说,肯定是野生的。
父亲结论性的答复,似乎是指出了野荞麦的缘由。这山地里最初的荞麦是一棵或者是不只是一棵,成熟了,散落一地,生命倔强者经霜历雪便成为春天的种子,继尔蓬勃成一片野荞麦,生长,淘汰,生长,再淘汰,再生长,这一过程的存在,应该是漫长的,可以想像出这一片野荞麦的生成该是多么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庄稼的丰歉,都需要农人的辛勤和汗水,除草、施肥、浇水、捉虫、看护等等,而这一片野荞麦的生长就舍弃了这一过程。
想来,这一片野荞麦的存在应该是多么艰难和顽强。它没人关注,没人侍弄,没人心痛,就自然地生,自然地长,自然地开花结果,自然地成熟落地,没人收获,收获不能被农人承认,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野荞麦准时地踩着季节的节拍勃勃地生长,生成一片灿烂,一片繁荣。
一片野荞麦,至今仍然没人理会,但仍然年复一年的生长,它的经历和倔强只有山里人才能懂得。
石头开花
我们村西是一片石头坡。
石头坡连着山,山连着石头坡。石头坡很宽广,一块石头连着一块石头,很辽阔,一起一伏,好似大海涌涛一样,老辈一直称下来叫石头坡,至今村中的人仍称呼它叫石头坡,或者石坡。
石头坡的`石头,大小均匀,上头阔而平,有的埋在土里,只漏一个头;有的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在地上;有的则全露在地上,下面是平整的石板,这些石头都顺势卧在那里,顺着阳光,闪着或明或暗的光影,像一群绵羊在那里吃草,老是吃不饱,总静静地不声不响地啃着鲜嫩的草;又像是谁栽在那里的,及时浇水施肥,长得很均匀,一般大小。村子里的地都很能生长庄稼,只要播下种子,就能收获。可是这里的石头是谁种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感觉这些石头还在生长。村中的人都纳闷,石头当初也是这个样子吗?是不是现在长大了?
老家人常讲,我们村里的风水好,人缘好,不但庄稼丰收,千年的石头也能开花。就像麦子或者玉米,播下去后,就会生根发芽吐穗生长,结出饱满的籽粒来。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相信这句话,常常徘徊在这石头坡里,梦想有一天石头开花的样子,一定很美丽,香花四溢,陶醉了整个村庄和村庄的每一个人。
可是,石头长的速度十分慢,十几年过去了,只见草荣草枯,未见石头生长,也许是生活在石头跟前的缘故,天天见,天天看不出长。那么,离开村子十几年以后,再看这些石头,仍然觉得没有长。只是在年复一年的雨季,石头上长一些泛着青黑色的石花,我们用小铲子铲下来,浸泡,滤去泥土和草叶作菜吃。但这不是石头如庄稼一样开的花。儿子问我,这些石头当初就这么大吗?我说,万物都在生长,这可能是长大的。他又问:石头也会开花,也会结果?我说:可能吧,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儿子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整个村庄和村庄的人都在看着我。我是不是说错了?
篇3:山里的歌优美散文
山里的歌优美散文
一
横吹是笛,竖吹是箫。只有这朴素的乐器,才能吹奏出优美的山歌。诱人的音色是山里人的情怀,表露的正是耿直的话语和真情实感。
优美的山歌如同生长在山里的情物,横竖都来自随意生长在泥土中的山竹。根根相连的竹林,装点着山里的景色,一节节挺拔着山里人的品质,一枝枝招展着山里的岁月和风光。
淳朴,优美,青翠,风雅。
而这荡漾在云间山乡的山歌,其实就是山里农家的'故事,传递着山里人的畅想情怀,释放山里人的委婉心声。
声声不歇,岁岁悠扬。
播撒的是山里春天的情感音符,收获的是山里人幸福美满的乐章。
二
山下的庄稼绿了又黄,山上的牛羊肥了又壮。日子总是新了又旧,山里的山歌却是常艳常新。
山里人过日子讲究实在,山歌也从来不打任何折扣。一根麦秆结一个穗,两棵苞谷打三斤粮。成了他们拿手的歌,都是他们熟悉的调。
“绿茵茵的麦苗么爱春雨,黄灿灿的庄稼么爱秋风。”似乎山里人就钟爱这春雨和秋风,春雨下他们忙着耕种一年的希望,秋风中他们忙着收获四季的成果。
当我为寻觅一首甜美的民歌而来,歌便在田边信手拾到,曲也就在山梁上随意摘取。
三
敲击冻土的声音,是山里人在心弦上拨响的春天序曲。
瑞雪潮湿了犁铧上季节的歌,歌声长长,期待也长长,所有的希望可是那一粒粒珍珠般的种子?殷实的种子从男人们的手心里播撒出去,也放飞出了山里头企盼的缕缕春风;多情的种子从女人们的指尖上滚落下地,也就牵来了山里头渴望的阵阵春雨。
有了山里头诱人的春光,也就有了山里头挡不住的风景,山里人最能呼唤锦绣四季。生长得密密实实的是男人们的情怀,开放得灿灿烂烂的是女人们的意愿。
庄稼总是灵巧得如期拔节扬花,瓜果又总会招惹着山里人的喜悦。甜蜜的不是那新粮酿成的美酒,而是睡梦中笑弯了腰的月亮;温暖的也不是那火塘中升腾的火焰,而是光照着幸福家园的崭新太阳。
篇4:大山里的硕果优美散文
大山里的硕果优美散文
冬天的汉中的山里依然还是绿色的,你只要到了深山里头,那就可以看见近百岁的老人,八九十岁还在地里劳作,有八十岁的老人背着山货,到四十里地的`勉县去买东西,我父亲问他,你这么大的年纪还能这样走来回八十里路,能行吗?老人说在前三年我更是一百里路也能走,就是现在有点累,要休息几次才能回去。
那里还有活过百岁以上的老人呢,他们住的地方太分散了,他们的通讯工具就是山谷里的回音,在那里人没有城里人的事故,也没有你争我夺的私心,那里就是最最干净接近自然的地方。
我们追求的心灵的净土就是这里,那是生命的最好的生存的地方,那里有无数的野鸟,无数的鲜花,还有无数的野果,那里的天是完全的蔚蓝色的,白色的云就在山腰,可以用手轻轻地捧起一团云朵,看着它慢慢地的飘散而去,那里我的邻居去过,带回来的是那里的硕果,带给我的是生命的希望,带给我是历史的闪烁。
篇5:山里的月优美散文
山里的月优美散文
我的家在山里,山里的月特别圆,特别亮。当月亮慢慢地爬上山梁,露出圆圆的脸庞时,那沉静而柔软的光便给群山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山朦胧在影像中,只露出淡淡的一条痕迹。
我是大山的儿子,山里的月浸润着我。当白亮的月光洒满庭院的时候,枣花飘香,洁白的墙、藏青的砖、赤红的瓦,还有零散放置的农具逐渐显现。记得这时,大人们围坐在月下,手里做着活,轻松地闲谈着,我们姐弟则尽情地欢笑、嬉戏。
最宜人的是那仲夏的夜晚,儿时的伙伴聚在草垛上看场,皎洁的月光从山顶上一泻而下。满园的苜蓿花开,清风拂面,花香沁人入肺。这时有人持一支横笛,悠悠扬扬地吹起来,那清亮悦耳的旋律在这雄浑质朴而又灵气四逸的群山里荡漾开来……
秋夜的山月常模糊了人的意识,苍茫的群山在这月的清辉里显得丰姿绰约。在有白雪覆盖着的冬夜里,月色甚好。挺拔矗立的白杨树,间或抖落一些残雪,舒展一下身姿。那被雪花覆压着的茅檐草垛,那稀稀落落的`房屋,那透过布帘的柔和的灯光,宛如明信片上的圣诞雪夜图,美丽极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喧嚣的城市里是领略不到这样的景致的。山里的月即便是弯弯的一牙,也较城里的满月好得多。漫步在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抬头见月,便想起了山里的月。
篇6: 馨香一瓣散文
馨香一瓣散文
淡淡雅雅,静静幽幽,坦坦然然。携一份宁静与安详,装点着自己的人生,诠释着自己的心情。留一瓣心香于己于人,无争无求。心豁然之,情怡然之。乱世红尘奈何之,馨香一瓣。――题记
是由无数个流逝的岁月所堆砌而成的,好似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堡,沧桑满眼蔓延。在这些日子里难免会有许多的无奈与逼迫,倦累与孤寂,彷徨与悲哀。但只要你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与体会美的心,你一样的过得无比惬意与安然,优雅与高洁。万千的风景向世人敞开,只要你有心、用心,一样的活得无比尊贵与骄傲。无需要什么丰盈的往事,也没有必要去刻意追寻什么灿烂的未来。只要能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真诚的品味着不一样的平凡那才是真正的不平凡。
流去的是岁月,逝去的是青春,老去的是容颜,堆积的是年龄,凝集的是智慧,不灭的是灵魂。只要你拥有一颗美丽而又高贵的灵魂,年轻与美丽永远属于你,魅力无限。合着震颤的灵魂弹奏出最美最真挚最深邃的旋律,唱出灵魂深处的歌,那是最纯洁无瑕,最优美灿烂而动人的歌。
晨起。你可以,懒洋洋的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趿拉着鞋漫不经心地揉着你惺忪的眼,打开门或推开窗伴着鸟儿悦耳动听的鸣唱,呼吸着早晨清馨醉人的空气,再打几个欢愉的响指,而后在哼唱着一曲不知名的小调,在静看窗外那凝露的一株花或树或一棵草,在清晨柔美的阳光下欢愉的诉说着他们昨晚彼此的美丽的梦境。鸟儿也在凝露的树的枝头欢快的跳跃着鸣唱而附和着。再悠然看远处清晨下那一缕缕袅袅婀娜的炊烟袅袅的从农家小屋顶的烟囱里婀娜而出徐徐而轻盈欢愉的飘袅在天空里,惬意无比,好心情由此而出。馨香一瓣。
也可在一个秋日看一片偶落的落叶不舍得从枝头蹁跹而下极不情愿的奔赴那灿烂而又落寂的结局,演绎着零落成泥碾作尘。或在一个秋日午后,你可以懒洋洋地依靠在窗前看秋日午后那一碧如洗,湛蓝无比的,像倒挂的大海的蓝天上的一瓣,一瓣,清清淡淡、丝丝柔柔、优优雅雅、自在悠闲的白云在飘逸、飘逸。而后在捧一杯菊花茶放入杯中,看它在沸水中翻腾,周转,盘旋而后悄然的轻轻地绽开,绽开。轻闻着那诱人的清香、清香,直至将心中的空虚填满,填满。馨香一瓣。黄昏,夕阳余晖下你可以听看那纷飞归巢的鸟儿在低叙它们的迫切与牵挂。
夜晚你可以悠闲的迈着猫步款款而懒懒的踱到窗前,懒散地倚靠在窗前,透过窗,遥望那柔美静逸的夜空,窥听着那点点繁星诉说对月的情怀,情怀。馨香一瓣。
甩一甩你的手,揉一揉你的头发,轻轻的吹起口哨拉开窗,探出头,俯望着楼下邻家小院里那荷缸里的那一株睡莲依然倔强的在秋日柔美温馨的月光下在醉人柔和的夜风里,孤寂、落寞的悄然的静开静合,空落、固执的在光影中孤傲的摇曳、迷离。摇碎了一缸柔美的.月色,摇碎了一缸甜美的柔梦。馨香一瓣。
你也可以在一个暖暖的冬日取一把小沙发椅放在小院里或阳台上随意的窝坐在里面,倘徉在阳光下。随便的摊开一本书,随意的放在腿上,随意的翻看着,翻看着,无须要读懂什么。走马看花也可,精雕细作也行,漫不经心也能,囫囵吞枣也可。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开心,怎样都行。全凭你的心情,无须强求什么,无须顾忌什么。然后再冬日暖阳下抖一抖,扬一扬书,搅一搅暖阳下的灰尘,纷纷扬扬,潇潇洒洒让灰尘落满你的手心手背图的是一个爽,惬意无比。馨香一瓣。
你也可以在一个空落寂寥的月朗星稀夜静柔美的夜晚捧一杯热气腾腾的苦咖啡,静倚窗前,木然而慵懒的看那寂夜苍穹,放飞思绪,穿越时空。而后再轻啜一小口苦咖啡轻轻地含在口中并轻轻的转动舌头,直至将那苦涩的芳香溢满口腔,尔后再缓缓下咽慢慢滑入胃里随之芳香蔓延,蔓延。惬意悠然。馨香一瓣你也可以静静的听,那,忽然从对过一栋楼里的一户人家里或是隔壁人家传出的婴儿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后的那种不安与惶恐的啼哭声,以及少妇轻轻拍打着婴儿与哼着催眠小曲的声音渐递传来,在这柔美的夜里显得更加的柔美与温馨。稍倾,婴儿的啼哭声嘎然而止,想必那婴儿以沉沉醉入梦中,甜美酣睡不已了。那拍打婴儿的声音以及那催眠小曲声在少妇的融融睡意中也渐递消融,一切又归于宁静,夜寂静安逸无比。馨香一瓣。
你还可以美美的捧着月亮,揣着馨香,甜滋滋的敲醉自己,融入梦乡。醉一回,梦一回。梦一回,醉一回,馨香一瓣。
人人都在一瓢一饮中度日,所不同的是嘴嚼各自不同的滋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心,平凡的日子也会过得有声有色,世事万物皆有情,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就这样淡淡雅雅,静静幽幽,坦坦然然的走来,携一份宁静与安详,装点着自己的人生,诠释着自己的心情,留一瓣心香于己于人。无争无求,心豁然之,情怡然之。乱世红尘奈何之,馨香一瓣。
心香一瓣,馨香一瓣。心香一瓣,馨香一瓣。
篇7:山里人家散文
关于山里人家散文
1.到苗哥家
十几年前,霖爸在云南认识了一个住在大山里的苗族朋友,我们叫他苗哥。回家后说起山里的贫穷,让我有点难以置信。在那几年里,我们每年都会给苗哥寄一点钱或者是东西。记得最清楚的是寄了一大包衣服去,结果就在收到的前两天家里小孩烤红薯吃把房子烧成灰烬,收到包裹后家里特别高兴,解了燃眉之急。这么多年过去了,霖爸念念不忘苗哥,虽然时时都有电话联系,但总想再亲自去看看。因我极不愿意坐车只好作罢。
随着霖儿的一天天长大,也该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了。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踏上了漫漫旅程。
从下关坐车到巍山再到牛街,花了四个多小时。在牛街见到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苗哥兄弟俩。在街上吃过午饭,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准备去叫车。谁知这里的路才修,极差,到江边二十公里,每人要100元。为了安全着想,霖爸决定走路。把东西装在苗哥的骡子上,我们出发了。
还没走呢,有一辆小货车要送货到公路边的一个小店,我们先坐一段路再说。在车的摇摆中,我们胆战心惊随着车辆摆动,路边就是悬崖绝壁呢,都不敢往下看。老乡们早就见惯不惊了,在车里说说笑笑,可惜说的话我听不懂。
从车上下来,我们开始了艰苦的跋涉。路程说起来不远,下山,过江,上山。天知道那是怎样的山,抬头望不见顶呢。土质和我们老家也不一样,地上全是小石子,走在上面,石子一滚一滑的,没走多远,我的脚上就起了几个大泡。所谓的路,就是下雨时冲出来的水沟。一边靠山,一边是悬崖。山里人太少,没有修路,几十年几百年,山民就走在这样的路上。霖儿很能干,一路兴致勃勃,根本没感觉到累,我真的佩服他了。在松树林里穿梭,霖捡了一根树枝做拄路棍。嘴里不停地问这问那,这一切,对他来说,太新奇了。
从午饭后的一点,我们像小蜗牛一样地爬行,省去沿途无数次的歇息,过江后霖就骑的骡子上山。快八点的时候,终于到达苗哥的家。
2.鸟枪换炮
因为有了霖爸十几年前的印象,咋一看到苗哥的家,有点恍然如梦。橘黄的门,橘黄的窗,雕花的窗棱,漂亮的瓷砖地板,虽然墙壁非常粗糙,但仍是一幢漂亮的房子。
3.苗哥苗嫂
早就听霖爸说苗族的女人特别能干,经过几天的相处,对苗嫂有了更深的了解。苗哥初中毕生,脑瓜特别灵,这在他们村并不多见。从长大成人起,苗哥就爱伺弄鸟。喂鸟,捉鸟,卖鸟一度成为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去的不时候,要不就可以和苗哥一起去捉野鸡了。苗嫂性格开朗,总能听到她那爽朗的笑声。山里农活多,除了做家务,饲养牲口外,农活苗嫂也是一把好手。外出干活或是打柴,苗哥负责赶牲口,苗嫂就背着一大背东西。苗族人的背篓和我们不一样,只在中部套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挂在头上,看着重重的背篓,我真担心头是否能承受住。
4.经济来源
看着十来年苗哥家的变化,我和霖爸都惊叹不已。要知道从零开始到现在不错的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几年,政府大力发展烤烟,虽然以前也种,但没有形成规模,种,收,卖都没人管,现在统一规划,山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保守的`计算,一亩烤烟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山里地多,只要人勤快,家家户户都可以种五六亩,多的可达十几亩。苗哥家的地很多,远的都荒芜了,就种了家门口的几块地,今年种了六亩,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山里核桃多,每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树,一般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再加上种的红花,杂七杂八的果树,一片片的玉米,家里养的牛,猪,骡子,毛驴,山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5.聪明肯干的骡子
山里路不好走,就苗哥他们村来说,无论到哪个场镇都得走四小时以上,买东西卖东西就特别困难。以前贫穷的时候,全靠肩挑背磨。有了一点积蓄后,有的人家就买了毛驴,条件更好一点的就买了骡子。苗哥和他哥哥家都有骡子。去的时候,霖就骑骡子上的山。平时出去打柴或者是重活,骡子就派上了大用场。从山里出来,过了江上山时,我和霖都骑的骡子。骡子非常聪明,当它感觉背上的东西歪了时,就自觉的停下来,等主人扶正。刚开始,骡子总是停,我还以为是它累了呢。苗哥说是人坐歪了,骡子害怕把人摔下来,就停了。果然,当我调整后,骡子又前进了。在陡峭的山路上,骡子稳步前行,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坐在骡子的背上,心里有点不忍,害怕压着它。苗哥说骡子驮上二百五六十斤也没问题,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重量后,就心安理得地享受了。
6.烤烟
烤烟虽然能卖不少钱,但种烟是非常麻烦的。种的具体过程我不知道,但我亲眼见了采收。每株烟最下面的叶子不能要,有经验的烟民能一眼看出烤出来的烟是第几张叶子。从地里把烟采回来,用棍子和绳子把烟编好就进烤房。一轮烟要烤九到十天,温度要掌握好,白天晚上都不能离人。每年的烟要烤六到七轮,两个来月都不能好好睡觉,辛苦不言而喻。
7.热情好客的山民
听说苗哥家来了客人,村民们抽空就来看看。苗哥总是得意地介绍:“这是我重庆的小伴(就是朋友的意思),专门来看我的。”霖爸因不是第一次去,其中不乏老熟人,自然和他们热络起来,顺便给我当翻译。村民们热情的请我们去做客,我们也毫不客气地吃了他们的核桃,喝了采摘的绿茶。
山里人家,朴实无华;山里生活,如诗如画。
后记:
1.整理电脑时,看到写的一篇文章。那次,我们在苗哥家玩了十来天,体会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听说这几年苗哥苗嫂到江苏女儿家带外孙去了,只留小来一人在家。路,经过无数次的绕道,终于修到了距苗哥家不远的山顶。不知啥时候我们再去看看。
2.那次出门,我最直接的反应是晕车瘦了七八斤,创下工作后的最新记录,霖父子俩笑称:“有神奇效果的减肥药。”
篇8:山里的人散文
山里的人散文
早在前几年,同妻商量,花大笔钱在县城买了间小房子,为自己在世间存活觅下安身之所。一切妥当,直呼上当。那小片地方,找热闹的地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充斥耳内的,尽是些不着调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小贩叫卖声,茶座里的干嚎声,醉汉口中肆无忌惮的吆喝声,整天在耳朵内进进出出,炒得脑涨心烦,睡不能眠,食不知味。
好在自己的单位还在乡下,不要长时间地接受那种煎熬。
那是一个很小的镇子,我就在镇子上教书。学校四周尽是高大的椿树,桠枝四处散开,相互交错,一到夏日,树叶繁茂无比,凉爽的微风中,投下一片阴凉,看在眼中,活泼泼的新鲜,远比城里风景树的千篇 一律要生动许多。茂密的枝叶间,喜鹊、黄鹂和些不知名的山鸟纷纷前来安家立户,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上蹿下跳,把悦耳的鸣声雨般洒落校园,装扮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和老师们的讲课声,成就我心头尤美的意境。
学校建在镇子旁的山丘之上,累了,走出教室,透过椿木枝桠的空隙,放眼望去,小镇尽收眼底。一条银白色的公路从东头庄稼地钻入,从西头稻田窜出,曲折的身影,灵动着小镇风水。小镇公路两旁的人家,尽隐藏在绿树丛中,时不时露出房屋一角,有时是红色的琉璃瓦,有时是白色的墙面。那些树木,没有完全独立的形象,彼此相互掩映,像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云雾。
在性格上,我是个极其不讲究的人,加上长时间在此地工作,小镇上生活的那些乡民全都熟识。他们上得小丘干农活,总在劳动间隙进入校园,走进我房间,有时喝两杯清茶,有时找吸旱烟的纸张。一来便坐下,一坐下便展开天南地北的话题,有关孩子教育的,有关庄稼长势的,有关变卖土特产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想来好笑,在他们质朴浑厚的语言中,认识汉字的功能,让我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晓无有不能的神圣。
沿一条不太宽的公路走下小丘,很自然轻松地到得街上。
比较城里,街的称呼有点不伦不类。小镇街道就是那条穿越而过的公路,从东头有人家的地方算起,到西头人家处打止,共不足二百米距离。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两百米距离中,设有政府,医院,敬老院,余下的,便是伫立在街道两旁乡民的住房。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乡民用农村人的诚实和憨厚赢得城里人的信任,用农村人的勤劳和汗水赚来城里人的人民币。小镇街道两旁的人家几年内发生改变,以前低矮破旧的木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小洋房。明净的窗户,在金色阳光中折射出熠熠光彩,照亮行人的眼睛,也照亮生活小镇上乡民们的内心。生活中有了它们,他们变得格外踏实,见人满脸生动笑容。
唯一没有改变的,便是乡民们土地样质朴的性格。他们看惯了山里,也便看不惯山外。外出务工人员归家,总从自家搬出一板凳,当街一坐,便有人招呼后围坐上来。山外发生的事情,便长脚跑到山里来了 。他们眼中,无法理喻的事情太多,讨论最多的,当数山外女人。他们的头脑中,始终弄不明白,那些女人穿衣为啥里长外短,为啥冬天还穿超短裙沿街摇摆,为啥在拔掉眉毛后又要画上眉毛,为啥在耳朵上要钻上若干个洞要戴上若干个明晃晃的圈子------是折磨还算显摆?针对这样的'话题,他们总不停翻弄,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各发内心言论。事不关己,他们却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得不出结论,只有骂骂咧咧地离开。外人看来,似是吵架呕气,其实不然,那片骂声,那脸不屑,全是送给与他们毫不相干的城里人的。
接人待客,数小镇人最为地道。逢年过节,山丘之下的乡民总得隔三差五地上来一拨。全校教师,他们挨个接进家门,好酒好肉,热情招待。倘若遭遇推迟拒绝,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们一有接客念头,不论男女,不论对象,一律拉扯上门。到得家里,女主人满脸热情,首先摆上核桃花生之类的坚果。那些东西,全都事先去掉外壳,尽剩果肉,满盘子盛着。大伙只需伸手,抓些果肉扔进嘴中,便可成就满口浓郁香味。饭菜上座,家中男主人优先,陪客人开怀吃喝。饭菜要吃剩,烧酒要喝足 ,这是他们待客之道。大伙皆是乡民家中的常客,懂得如此规矩,到得家里,皆如进自家一样。主客之间,没有丝毫客气,没有一点顾忌,大伙围着火坑,搁口铁锅,烧坑旺火,开怀畅饮。推杯换盏,几两烧酒下得肚中,不知觉间,便会喝得昏醉。散席之时,头轻脚重,只得叫人搀扶,高一脚低一脚地移回校园。
我为地道农村人,在那片质朴的土地上长大,父母完全依靠土地抚养我,家境远不如城里人宽裕。刚结婚那几年,妻子出车祸,为挽救她生命,少得可怜的工资,完全砸进医院。生活无处着落之时,我得到乡民们的接济。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时不时送些吃食给我,有时是几个鸡蛋,有时是一两把蔬菜,有时是一袋大米。对于乡民而言,那些自家产的东西,值不了多少钱。礼轻情意重,那些东西于我而言,比雪中送来的炭不知要贵重多少倍,它所浓缩的,是乡民们沉甸甸的情谊。我得真诚地感谢他们,他们的无私树立起我的信心,让我在极其艰难的时刻,用自己的坚韧拧成一根无形的绳索,顽强地拉回了妻子的生命。
孩子出生的时候,妻少奶水,无法喂养,我只得从工资中拿出大部分,为孩子买奶粉。我和妻子都要上班,钱少许多,自然请不起保姆,孩子无人照料,成就我们排解不开的烦恼。那时,小子刚咿哑学语,行走之时,脚步蹒跚。村里人家,时常在我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主动上门来带孩子。那小子,自是成了乡民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递转,有时清早出门,整天没归家,吃过百家饭。
如今的我,很想把城里的“笼子”卖掉,在小镇乡民最为集中的地方建上房子,完完全全地生活在这群乡民之中。我的想象里,房子前的空地得栽上些野花野草和些不加任何修饰的树木,房子的大门上还得贴上对联:五谷丰登大丰收 ,鸡鸭成群喜洋洋 。我用树木来吸引鸟儿,用对联来招引乡民,让他们都融进我生命之中,成就我内心中最为祥和的快乐。
篇9: 山里核桃散文
山里核桃散文
农历七月中旬,是山里核桃成熟的季节。
我的家乡在商洛山里的一个小村里,那里生长着成千上万棵核桃树,家家户户都有祖上分家时分来的核桃树,核桃树生长的很慢,但却经久不衰,有的树能成活几百年。山里的核桃经过出絮、挂果、结仁、上油四个阶段就成熟了,熟了的核桃要采摘,隐藏在枝茂叶密中核桃不能用手去摘,要用一根长竹杆去打,等把一树的核桃打落完,再去树下草丛里寻,收集好的青皮核桃要堆放一段时间,等青皮变黑,退皮、凉干便好了。
核桃是山里人的命根子,靠着它能维持一家人几个月的生活,晾干了的核桃,经过山里人剥壳后,黄亮亮的核桃仁暴露出来,非常诱人;剥一瓣白嫩的'果仁,慢慢的嚼在嘴里,油滋滋、甜蜜蜜,犹如做神仙般的忘我享受。山里人会留够给孩子解馋和招待客人的核桃,其余全部卖掉,换来米、面、油、盐,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着落。
我小的时候,土地还没有分配到户,很多核桃树都是生产队的,有专人看管,结了仁的核桃是孩子们最稀罕的果实。放了学的孩子们,在腰间挎一个竹篮,佯装着在核桃树下寻猪草,趁大人不提防的时候,捡一块石头向核桃树最茂密的地方塌去,哗啦啦掉下来一堆核桃,捡起打落的核桃,藏在竹篮的猪草下面,急匆匆跑到河边,拿出自制的核桃刀子,剥了壳,剜出刚上油的桃仁,美滋滋的享受起来。
山里人最器重核桃了,家里来客人了,上菜前先来一盘核桃,客人尝了核桃,还会点评一番,这核桃皮薄、油重,口感好,是那棵树上结的;到了冬季,山里人围在一起烤疙瘩火,主人在火堆旁温一壶包谷酒,端一盘核桃,男人们会吃着核桃,喝着包谷酒,吆三喝五的喊叫起来。核桃也是山里人商定儿女婚事时桌上的重要佳品,男女双方谈妥了婚事,择一吉日,女方到男方家举行订婚仪式,娘家亲戚上桌后,核桃、柿饼、花生、瓜子等四个果盘端上桌,订婚仪式才拉开序幕。女儿出嫁时,母亲要在陪嫁的被子里藏好大枣、花生、桂圆和核桃,意喻着“早生贵子”。
核桃好吃,打核桃却是一件很劳累的事,山里的核桃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长,高大的枝干挂满了成熟的核桃。年轻人光着脚不假思索的爬上大树,从分枝的顶端开始往下打,一颗颗的青皮核桃就落下来;打核桃要眼神好,叶和果混在一起,要准确判断,藏在叶子后面的核桃在太阳光照射下很难看到,站在树下的人往往会指挥树上的人,那个方向还藏有核桃,竹杆打下去的方向偏向了那里。站在树上打核桃的人要抱紧枝干,或站或坐,运足劲挥舞着沉重的竹杆,不急不慢的打。打核桃也是个危险的活,在树上要时刻注意安全,抱紧树杆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叶子,在叶子后藏着一种被山里人称做“洋拉子”的绿色毛毛虫,这种虫子身上有毒,碰到就会受伤,受了伤的皮肤会有火辣辣的剧痛,持续好几天才能好。
等年轻人在树上打完核桃,老人、孩子便可以到树下捡核桃,落地的核桃散落在树下的草丛中、菜叶下和庄稼地里,用一节短棍划开青草,耐心的捡拾;山里人不会把树上的核桃全部打完,总要有意的留一些在树上,这种做法叫做“养树”,也是对核桃树的一种奖赏和鼓励,期盼来年会结更多的核桃。
山里的核桃被商贩收购,运送到外地或当地的加工厂家,被做成琥珀桃仁和核桃软糖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还有精明的当地人把核桃压榨成核桃油,卖给城里人。核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有健脑益智、补血润肺、安神补肾的功效;山里人指望着核桃换钱生活,城里人品尝着核桃享受生活,核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篇10:山里人家经典散文
山里人家经典散文
王教授通知我们返校。随着汽车轮缓缓滚动,我心里空荡荡的记忆像长了翅膀的小鸟,很快就飞回了前几天的港湾——赵家山小村庄。
我和杨麟搭伙走上了这个村子的山上,我们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打了几只松鼠和几只野兔。没有把握好时间,当我们要返回时已经是夜色茫茫了。以前我们没有走过山路,尤其是夜里。和杨麟商议后,只好借宿到当地农户人家里。可是我们的行李、包都在学校统一规定的那个地方,没有一分钱怎么住宿。杨麟说:“总不能在这山林里过夜吧!走,进小村里再说。”我们选择了路边的一户人家。我走在前边敲开了屋门,说明了我们是到这里采集动物标本的实习大学生,由于天太晚,迷路了,所以想借宿一晚,并特意强调了我们的行李和各种物品放在规定的地点,身上没有钱。大叔说:“看这说的什么话,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来住下,只要不嫌弃就好。”
这户人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叔让小女孩端来洗脸水说:“快洗洗,累了一天了。”
洗完脸,感觉舒服多了。大叔让上炕歇息。我们不习惯坐炕,只能在地上站着。大叔说:“坐着缓缓。”经大叔的再三劝让,我和杨麟不好意思地上了热炕。炕上物品很简单,一张竹席和几床叠得很整齐的棉被。
我和杨麟学着老大爷的姿势,吃力地盘着腿坐在炕上。想乘没开饭的空闲,将所有动物的名称记下来。可任凭我的眼睛睁多大,仍旧看不清在纸上记了些什么。听大叔说他们这山里长期电力不足,靠人工发电。现在刚入春,河里有冰消融的水,可以人工发电暂时照明。说是照明,也只能看见人罢了。听他们说,到了冬天只能点油灯了。
和大叔闲谈间,小女孩很腼腆地端上炕桌,大妈也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望着面条上的葱花和扑鼻而来的油香,真让人流口水了。我连忙拿起筷子搅了搅,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很快两碗面就下了肚。大叔和大妈劝我再吃一碗,我才感觉到肚子此时巳饱饱的了。啊,谢谢!这么香的一顿饭。我问大妈这饭中的酸味为什么与众不同,大妈说:“这是我们山里人常吃的浆水面。”
一连几个饱嗝,心里格外舒坦。炕桌搬走了,大妈说:“我给你们收拾收拾炕。跑了一天了累了,好好地休息休息。”
对于住炕,我们生平还是第一次,也就只好顺从地让大妈收拾。为了不妨碍大妈收拾,我们便信步来到院子里。此时,外边的天和地好像连在了一起,漆黑漆黑的夜让人感觉很害怕。
院子里不远的地方有灯光,我好奇的摸索了过去,微弱的光亮下,大叔和小女孩在地上的一堆火盆旁,吃着用玉米面做成的糊糊。火盆内的'火苗旺旺的,映出小女孩红朴朴的小脸。我心头一酸,差点哭出来。难怪我和杨麟吃饭时,大叔大妈只张罗着我俩吃饭,没见他们动筷。刚才吃进去的饭也好像在肚子里怪罪我们。
乘没人发觉,我赶快溜进了主房,也就是农家人所说的上房。此时,杨麟已帮大妈收拾好了。大妈歉意地笑笑,说:“俺知你们城里娃住不惯,将就着吧!”
躺在炕上,心里很不是滋味,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身旁的杨麟也许已做梦了,嘴里时而说着呓语。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大叔大妈及那个小妹妹轻手轻脚地进来,没开灯就躺下了。听着他们均匀的鼾声,自己却在享受他人皆睡我独醒的孤独,这在家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笫二天旱晨,杨麟推醒了我。睁开惺松的眼,才发现炕上只剩下我这个懒虫了。身旁的一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而我这边杨麟和我各一床被子。在我和杨麟躺过的地方竞也铺着一条棉被,而他们一家三口竞盖了一床被子过了夜。
我的心似刀扎般难受,随即穿起衣服,走出屋门,见牛圈门开着。大叔已经上山了,大妈和小女孩在屋里做饭。我们背起枪,走出村庄爬上一个山坡。今天不知为什么走路没有精神,几只野兔也被我的不准确的枪法惊吓得不见踪影。而爱唠叨的杨麟总说:“今天有人害相思病。”可是他们怎么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一个标本也没打着,已是太阳普照大地了。肚子也不争气地叫起来,只好和杨麟下山。在半山腰上,我们遇到了大叔家的小妹,手里提着一个小罐,背着一个布袋。小女孩老远就喊开了:“大哥哥,我娘叫你们吃饭哩!”我“嗯”了一声,几步跨到了小女孩面前,笫一眼就看到小女孩罐里的面汤。她笑嘻嘻地对我说:“我给我大(爸)送饭去,你们回家去吃饭吧。”
我拉过小女孩,想看看她布袋内的东西,可她硬是不让。我认真地说:“你不让看,我们就不去吃饭。”
小姑娘噘起小嘴,不情愿地说:“看吧,不过你们不许告诉我娘,她不让我告诉你们的。”我使劲点点头。杨麟好似悟出了什么,眼睛盯着布袋一秒也不想离开,打开一看是蒸熟的洋芋(土豆),正冒着热气,我打开布袋的手怎么也抽不回原处。小姑娘匆匆地收起布袋走远了,剩下我和杨麟怀着各自的心情站着……
许久,我们没说一句话,想着走着,挪着似有千斤的步子。“先天乐天派”的杨麟也耷拉着脑袋。
进了村庄,大妈早巳在门口张望着,看见我们就端出洗脸水,一边问:“饿了吧?”我连忙说:“不饿。”其实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
大妈端上三个烙好的油饼和凉拌的野菜。我让她坐下吃时,她却推辞说自己吃过了。嚼着饼,肚子乱叫的感觉没有了。我慢慢地吃着饼,难以下咽。大妈又端上鸡蛋汤。看见我们只吃了一点饼就问:“怎么,不好吃?”我和杨麟异口同声地说:“太好吃了!”“好吃就多吃点。”
和着眼泪吃着饼,喝着汤,也吃完了在大妈家的最后一顿饭。
离开这个偶然借宿的山里人家时,我深情地望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地把这户人家的院落、房屋刻印在脑海里;把淳朴、热情、好客的大叔、大妈、小女孩也刻印在未来的生活中。
大妈把我们送出了村庄,小女孩也满头大汗地跑来使劲挥手,泪眼汪汪地说:“大哥哥大姐姐,将来我也要走出大山,变成城里人。”我此时竟喉头哽噎,泪眼朦胧,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汽笛已把我从远方的记忆中拉回了现实,车轮已经驶过了关山、小村庄和赵家山。再见了——大叔、大妈、小妹!再见了,赵家山的一切。“愿好人一生平安。”
自从那次实习后,我时常想起赵家山的野兔、野鸡、草房、山坡,但更让我想念的是大叔、大妈、小妹妹,香香的浆水面、烙饼还有冒着热气的洋芋(土豆)。
不知道他们现在真的能好人一生平安么?我一直在挂念着。
篇11: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
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
鼠年正月十八,寒风料峭,我和芜湖的朋友一起沿着山回水转的古道,踏着雪后软软的泥草,来到泾县“黄田古村落风景区”,看那艘古老的“洋船”。
一路上,“泾县通”虎哥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洋船”里的黑瓦、花砖、木雕、花窗……我的思绪便像“洋船”一般劈波斩浪地驶进了清朝。
道光年间,在沪经商的朱一乔荣归故里。静谧的冬夜,红红的灯笼下,一群人围坐在身着长马褂的朱一乔身边,聆听他带来的“洋火轮”的描述。啧啧的称赞、无边的想象,竟然引起了朱一乔年迈母亲的感慨,她老人家也恨不得站在上海码头,亲眼看一看“洋火轮”这一稀罕之物。考虑到交通落后,老人行动诸多不便,朱一乔便与儿子朱宗怀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洋船屋”,了却老人心愿。
于是,这艘山里的“洋船”便从孝道的海洋里起锚,在偏僻的山里靠港。
刚进村口,诙谐的虎哥又出奇招,故弄玄虚地引领着我们穿野竹,走茶园,登临青狮山。半山腰忽见突兀的“观船石”。低头俯瞰,“洋船”依山傍水,镶嵌在青狮、白象两山间,尖角状的围墙是“船头”,花园是“甲板”,住宅是“船舱”,最高处女儿墙就是“驾驶舱”,石阶是“舷梯”,石板桥是登船的“跳板”。虎哥告诉我们,凤子河绕“船”分流,雨季时“洋船屋”宛如逆水而上的'“洋船”,乘风破浪,非常英武、逼真。
走过尖顶的草堆,下了山,我们便仔细欣赏起这艘穿越时空的“洋船”来。这幢徽式“洋船”不愧为别致的艺术珍品。正厅进去,庭院深深,廊道相通。大理石门额、一米多高的麻石墙脚、素雅自然不沾灰尘的水磨花砖、青砖铺设的地面、高高跌落式马头墙、大院里的拴马桩、使用银杏等优质木材的粗大梁柱、诲儿教女的学馆、“四郎探母”和“孟母三迁”等雕刻,无不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也蕴涵了深深的笃诚孝悌的悦母情结。月梁、童柱、墙裙、石鼓、门窗上和谐的人物花卉鸟兽图案、“四水归堂”的长方形天井、三级石阶的高门槛、自成一体的亭台楼阁、园内景致幽雅的山池花木、家船合一的建筑寓意无不蕴含了徽文化的丰富底蕴。
太阳出来了,阳光斜倚在马头墙上,给这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涂抹上一层耀眼的柔黄,成了我们对“洋船”永远的念想。
篇12:深山里的绣娘优美散文
深山里的绣娘优美散文
6月17日,冒着毛毛细雨,随曲靖M富源文旅采风团一行,来到墨红镇彝族村寨进行探访,走村串寨实际了解当地彝族同胞的刺绣文化,重点探访的是鲁木克村委会鲁祖必村的绣娘赵粉梅以及她的刺绣。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我们终于来到了清秀的鲁祖必村,踏入绣娘赵粉梅家。
进入赵粉梅家,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绣品,有背兜、衣服、帽子、鞋子、门帘等生活用品,绣上了麦角、狗牙、马樱花、窗格、鱼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被赵大姐全浓缩到了绣品上。各种图案都有一定的内涵,其中,麦角代表丰衣足食;狗牙是避邪之物;鱼蕴含了粮食和钱财一年到头都吃不完用不尽,到年底了还有余有剩;马樱花表示幸福美满。听说春天一到,鲁祖必村四周山上开满了马樱花,有粉红的、大红的、白的、黄的,犹如花的海洋。
在探访中我们了解到,鲁祖必村全是彝族,没有文字,所有的文化被彝族妇女们记录在了日常绣品上。经赵粉梅介绍,我们知道了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枕套需八至十对(现在改成一个大枕头,表示同心同德),嫁衣六至八套,鞋子无数,因此全村十五岁以上的女人,个个都会刺绣。彝族刺绣包括挑绣、插绣、滚绣和别绣,各种绣法的用针技巧差异很大,每一针都饱含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赵粉梅,约摸五十岁上下,中等个,周身着粉红的彝族服饰,满脸的质朴中带着喜悦的笑。赵粉梅告诉我们,她自小喜欢刺绣,十五六岁学绣成品,开始把各种图案画到纸上,订到布上,照图片纹理一针一线的绣,线的颜色全靠自己的喜好选择。二十八岁学习机绣,虽然速度提升了,但始终没手工的好看、耐用。现在的她,为了把彝族刺绣传承下去,不但自己绣,而且不厌其烦的手把手地教前来请教的村民,方圆几十里地的老姐妹们都会过来给她要花样。赵粉梅既要给姐妹们画花样,绣好后又要给装边,这样一番折腾,收费160元。她绣好的背兜一床1200元,新嫁衣一套1600元,包括帽子、上衣、裤子、围腰。一套新嫁衣,成天不停地绣,差不多用时三个月,如果连带做家务,时间会更长。作为一个农村主妇,家务农活是必做的。做好的成品,除了订做的,都要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地理位置和自身家庭的原因,只能在离家很近的清水村委会的溪流水和法土村委会的李家坟这两个村街子售卖,墨红镇的集镇街从未去过,更别说更远的地方。
“赵大姐你在家啊,我来拿鞋样!”“我的背兜领子做好了,来找你教我镶一下。”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来了三个妇女,一个来拿鞋样的.,一个来学装背兜领的,一个来拿枕头花样的。见到我们,她们都腼腆地坐到一旁,听我们聊天,不时补上一两句。
“现在通讯发达了,有了手机,稍远一些的人也会与我联系,有马龙的、曲靖东山的、陆良的。”说到此,赵粉梅大姐脸上现出了喜悦。
“希望你们信任我,帮助我,让我的绣品出售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鲁祖必彝族的刺绣文化,并让我们的刺绣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临别时,赵粉梅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纯朴的语言中带着期望。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墨红镇的彝族刺绣已于2016年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今年6月29日至7月9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六,墨红镇将举办首届彝族民间刺绣文化节,到时把你们最好的绣品拿到墨红镇文广中心去参展,相信你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得更远的!”采风团负责人带来的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赵粉梅及在场的众姐妹兴奋了,“太好了!太好了!”“到时一定选几样最好的拿去参展!”“我们的绣品文化终于能走出深山了!”
赵粉梅及彝族众姐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把本村彝族文化传承下去,也为了生活,不断地努力着,一针一线地绣着,不断呈现着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景。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否也该学习她们的乐观精神呢?只管努力,做好自己,“莫怕深山无人问,只怕人问你不行。”相信她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出鲁祖必,走出墨红镇,走出富源,走出云南,甚至走得更远!
★ 秦岭散文
★ 描写景色优美散文
★ 油菜花开经典散文
【山里馨香的优美散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安静的优美散文2023-11-13
苦菜茶的馨香散文2023-05-16
春天的童话现代散文2022-06-12
朵朵荷花飘清香经典散文2022-04-30
初三乡的夜景散文2022-10-11
乡村的炊烟散文2022-09-21
叫我一声哎散文2023-09-24
心有余闲优美散文2023-04-28
写景散文摘抄冬天2022-08-09
校园的四季优美散文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