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精选8篇)由网友“jjhjjj”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政策选择。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市场因素对教育领域的介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教育改革的实践来看,在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高等学校已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格局,在义务教育领域和学前教育领域,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学校存在。说明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单一政府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存的资源配置方式。从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趋势来看,教育政策越来越强调市场因素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印发等等,都为市场因素介入教育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市场因素的介入,将极大地改变教育领域中政府、学校、受教育者等之间的关系。在市场因素介入教育领域的条件下,教育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教育政策的作用。
1 实现公共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政府应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政府在管理公共教育事务时应该“掌舵而不划桨”。当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组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政策组织、规制组织、服务提供组织和服从型组织,前两者负责“掌舵”,后两者负责“划桨”。政府应该把“掌舵”放在自己职能的中心位置,集中精力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对其他公共组织的活动加强监管。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教育长期由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的公立学校垄断提供,政府兼顾“掌舵”和“划桨”的责任。政府利用公立学校系统垄断提供公共教育能够有效保障教育的公益性,但是往往造成公立教育和学校的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学校之间缺乏竞争机制,教育活动中缺乏选择机制,制约着公共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政策选择就是,改革政府垄断提供公共教育的现状,实现公共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也就是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交给市场或公民社会承担,形成由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格局。一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教育如义务教育,应作为政府的基础性职能由政府承担全面责任,但可以在不同制度框架中由多样化的学校组织具体提供义务教育的服务;二是对于可以由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提供的具有竞争性、选择性的公共教育,应主要利用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选择机制来提供。其中,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组织提供公共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公共教育提供者多样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市场因素只能有限介入教育领域
首先,市场机制对教育的介入是有条件的。在教育领域中同样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状况,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多样化属性的社会公共服务活动,如果完全靠市场机制提供,其公益性就可能会丧失。即按照自由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有可能威胁教育公平,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质量,从而危害教育的'公益性。这决定着市场机制对教育的介入必然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市场化运作的教育活动在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必须保障教育的公益性质,否则市场机制对教育领域的介入就不具备合法性。其次,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是有限度的。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高效率是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等因素来实现的。与自由市场环境中的私人产品和服务相比,教育活动和教育服务具有强烈得多的“外部性”。在现代社会,国家和政府既是教育的最大供给者,又是主要的教育需求者和受益者。这就会导致政府一方面鼓励教育的正外部性生产,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又要限制教育的负外部性生产,尤其是在主要由政府付费的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尽可能降低教育的成本和提高教育的质量。这样,必然导致政府的教育政策对教育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保持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完全按照自由市场机制实现教育服务的供给是不可能的。
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只能是把市场机制的某些“成分”引入教育领域,建立教育的类似市场的制度环境。其本质就是在提供教育服务时,实现教育消费者与供给者的分离以及教育的需求者可以在不同的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其目的就是提高公共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公共教育的供给者对于公众教育需求的“回应性”程度。
3 引入公平竞争与自主选择机制
公共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尤其是市场因素介入教育领域,必然要求在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和选择机制。一方面,要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实现公共教育权力的转移(或称为放权)。主要是改变公立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寄生关系和依附关系,给予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同等的“国民待遇”,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同时将教育的具体管理、运营权限进一步下放给学校,以使学校类似于市场竞争中的独立企业一样,拥有可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充分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允许家长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活动进行选择,如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选择,家庭对于教育治理活动的参与等,其中允许家长自由择校是一个核心的制度设计。建立家长自由选校制度,扩大家长替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与机会,可以使家长、学生如同市场上的顾客、消费者一样,成为教育的消费者,而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
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机制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机制是市场因素介入教育的条件下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竞争机制与选择机制二者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多样化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家长和受教育者进行自主选择的基础,家长和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是学校之间竞争的根本动力。不论是在义务教育领域还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市场因素有限介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自主选择机制。
4 教育政策的角色与作用
在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的条件下,政府、学校、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了新的内涵,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学校成为具有自主权的独立的办学主体,受教育者成为自主选择的教育消费者。教育政策的角色与作用也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首先,教育政策最基本的职能是保障教育公平。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以后,教育公平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市场介入的条件下,教育领域追求公益与追求私益并存,资本的寻利性将会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有利于追求利润的态势,从而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个人之间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二是市场介入将使公共教育以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公众,交费上学将成为必然的选择,从而使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发生动摇,在允许交费上学的过程中将会引发复杂的教育公平问题;如对于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交费才是公平的;另外,交费上学以后家长和受教育者应该具有对教育的选择权,当下不可选择的教育就会带来不公平。三是,市场经济是一种激烈的竞争经济,但由于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政策的和社会不平等的原因,社会成员之间对社会资源占有和处置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由于不同社会群体的选择能力不同,造成新的社会分层而导致新的不公平。四是,举办体制的多元化正在使学校教育机构逐步分化为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作为独立自主办学的社会组织,它们与政府、市场构成了不同的关系。如何使不同办学主体的学校教育机构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第五,市场承认多样化利益要求的存在,教育政策活动如果不能反映人们多样化的利益要求,就会失去其公平性。在市场条件下,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的条件下,政府的基础性职能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追求效率的目标更多的是依靠市场来实现,政府对于市场的责任就是解决市场失灵所带来的问题。而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责任是保障社会公平,追求教育领域的社会公平是政府基础性的、永恒的责任。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学校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政府重视保护学校的利益。教育资源全部由政府提供,学校是在政府的无条件保护下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从教育资源配置还是学校之间的关系来说,学校将成为独立的、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的竞争者,政府应从保护学校转向保护受教育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利益分配的社会公平。政府的教育决策活动也应从“受益人缺席”状态转变为允许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活动,使教育政策能够体现最大多数人的要求和利益。教育政策应针对教育资源短缺、选择教育、学校竞争、弱势群体和基本的教育质量标准等问题做出公平制度安排。
其次,教育政策要针对新的政府、市场、学校与受教育者关系提供新的游戏规则。针对引入市场机制的教育改革中所产生的新的活动主体和新的活动领域,需要教育政策制定和安排新的游戏规则,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以加强对教育活动的规制和监管,如对于民办学校、教育中介组织要加强监管,对于学校自主办学要加强监督,对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育的行为要进行引导和规范等。在由政府控制的公共教育权力走向市场领域的时候,会存在“一放就乱”的可能性,建国以来我国的历次政府改革屡屡陷入“放、乱、收、死”的怪圈就是证明。所以,在权力转移的同时,政府的教育政策应该谋求建立相应的新体制,如建立针对新的教育社会关系、教育问题和教育活动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质量控制的教育结果监控制度,以及相应的审计体制和违规操作的惩处体制等等。如果在引入市场机制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教育中新的活动主体和活动领域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时,出现政府“缺位”现象,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就会受到损害。
(作者单位:北京师大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100875)
篇2: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
审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政策选择的新视野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政策选择。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市场因素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的介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实践来看,在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民办高等学校已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格局,在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和学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学校存在。说明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的配置方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单一政府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存的资源配置方式。从国家宏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政策趋势来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政策越来越强调市场因素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促进法》的颁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印发等等,都为市场因素介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市场因素的介入,将极大地改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政府、学校、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等之间的关系。在市场因素介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的条件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政策的作用。
1 实现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者的多样化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政府应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政府在管理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务时应该“掌舵而不划桨”。当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组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政策组织、规制组织、服务提供组织和服从型组织,前两者负责“掌舵”,后两者负责“划桨”。政府应该把“掌舵”放在自己职能的中心位置,集中精力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对其他公共组织的活动加强监管。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长期由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的公立学校垄断提供,政府兼顾“掌舵”和“划桨”的责任。政府利用公立学校系统垄断提供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够有效保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公益性,但是往往造成公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学校的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学校之间缺乏竞争机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中缺乏选择机制,制约着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和办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政策选择就是,改革政府垄断提供公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状,实现公共教育(www.xfhttp
[1] [2] [3]
篇3:数学教育的新视野
数学教育的新视野
逻辑思考与应用题以应用题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性逻辑思考前,教师必须先做好教学计划,以便引导孩子在脑海里形成所需的图象与步骤。接着,设计应用题,并以三段式教学法来引导孩子。
解题前:教师先读出题目,并请孩子复述一遍,确认孩子了解后,再告诉孩子,教师希望他们做什么。
解题中:观察孩子在做什么,了解孩子遭遇什么困难。
解题后:重点不是在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建构心智。
许多教师会提供孩子数学作业纸做计算,并让孩子花30分钟来画作业纸上的图。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以为提供孩子作业纸加上着色练习,就是在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蒙台梭瑞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耗子如何解答题目,然后提供孩子建构数学概念所需的步骤。当我们每天持续进行应用题的活动时,孩子就会每天期待教师将介绍什么题目。当孩子真正体验到用大脑建构数学性心智时,对数学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感受和体验。
・基本加法
属于比较具体的基本加法题形,孩子可以透过点数自己的手指头来得到答案。
例题1:1只海狗躺在冰上,又来了2只海狗,总共有几只海狗?
例题2:训练员在上午喂海豚3条鱼,下午再喂6条鱼,请问海豚今天共吃了几条鱼?
孩子无法看到真正的海狗或鱼,因此可以利用蒙氏数学教具来实际操作后利用抽象的符号,如图片来解题。
・与日期有关的加法题型
例题:大卫每天抓1只老鼠,2个星期后,他一共抓了几只老鼠?
在教室里,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认识日期,但是改为问题的题型时,孩子就必须以不同的思考模式来处理题目。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孩子可能透过月历来点数2个星期。他们需要将2个不同的讯息组合并产生关联,才能得到答案。
・复杂性的加法题型
例题:一群大象中有10只母象和7只小象,另一群大象中有9只母象和5只小象。那么每一群中各有多少只大象?
这类题目比较困难,也不止一个解题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画出来。
・十进位加法题型
例题:鳄鱼妈妈在窝里产卵,它在第一个窝里产下30个蛋,第二个窝里产下50个蛋,请问它共产下多少个蛋?
这类题目已经处理到10以上的数字,属于10的跳数题目。
・乘法
在连加法中,每一个相加的数字都相同时,孩子就进入了乘法的进阶预备。
例题:海狗每天吃1条鱼,4天里它共吃几条鱼?
这是属于乘法的进阶预备题目,虽然孩子做的时加法练习,但当孩子开始使用串珠,10个1串10个一串连加起来,孩子已经开始在进行乘法的预备工作。
当我们问孩子如何找出答案时,也许孩子是一个一个进行点数的工作,也许孩子会发现其他孩子采取不同的解题方式。例如:以跳数的方法附近系。当孩子在分享解题的方法时,他们就能从彼此的分享中,学会更有效率的解题方法。因此,孩子一开始也许是以加法来解决问题,但当他们发现有人使用乘法的方法,慢慢的也会采用更有效率与便利的技巧来解题。
・大于、等于、小于的题型
感官教育中有比较的工作,例如:大小、粗细、长短。但在数学中却没有提供这样的工作。孩子在感官教育中已经建立概念,却没有机会转化为数学工作。 我们可以让孩子可以透过视觉来辨识高矮,也能透过数字的大小来进行排序练习。
例题:海豹宝宝出生时重22磅,人类的宝宝重约8磅,请问哪一个宝宝比较重?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因为牵涉到成长的概念。
・减法题型
例题:10只松鼠在树枝上坐成一排,1只从树上跑下来,3只回到窝里去,请问树枝上还有几只松鼠?
目前美国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常做的测试是“史丹佛测验”以及“SAT测验”。分析小学一年级的SAT测验的数学题目,可以发现传统的计算题,如:2+4、6+7,约有25题;但有更多题目是属于刚刚介绍的应用题,共44题,因此可以看出应用题比传统的计算题目多了大约2倍。在蒙台梭瑞教室中,已有许多计算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提供孩子更多解决问题的题目。另一个重点是由老师口述题目,孩子不一定要具有阅读题目的能力才能进行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团体活动时间来引导孩子练习这些问题。
数学题型的设计概念在于结合蒙台梭瑞教室的工作设计、日常活动流程的安排、数学教具的操作,以及结合三阶段教学法,进而延伸孩子的思考层次和逻辑推理能力,并让蒙台梭瑞的数学活动更多样性与趣味性。
・利用具体物体进行点数工作
让孩子随手抓一把彩色串珠放入神秘袋,让孩子点数。
・建立序数概念
当孩子排队时,可以让孩子数第一个、第二个……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可以知道第五个是哪一个孩子、第六个是哪一个孩子。此外,蒙台梭瑞文化教具中的国旗组也是练习序数的教材;长棒、粉红塔,也能让孩子了解序数。如,将所有粉红立方块展开,请孩子指出第六块粉红塔是那一块?
・建立读出数字的习惯
当我们请孩子取数字3,4,5,6,时,同时也要请孩子将数字说出来。孩子可能很会操作与计算,却有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说出数字。所以当孩子求得答案时,必须将说出正确数字当作例行性的程序,帮助孩子建立描述“个、十、百、千”的位数与数字概念。
・语言的应用
比较数字的最大、最小、最多、最少、比较多、比较少的语汇,如:8和2哪一个多?哪一个少?让孩子习惯这些语言的运用。
・练习跳数的能力
2的跳数:2、4、6、8……;10的跳数:10、20、30、40……;5的跳数:5、10、15、20……等。这种跳数方式可以透过“平方链”与“立方链”的工作来练习。另外,也可以利用数字标签与串珠来进行不同类型式的跳数。如:1、4、7、10……的跳数。
・熟悉数字与数量的`结合
进行“45展示”的工作时,将数字卡展示出来,让孩子有机会练习与熟悉数字与数量的结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将大数字卡片和小数字卡片都展示出来,让孩子清楚看到57就是50和7合起来的,如果跳过这一个步骤,是非常可惜的,因为我们有这样好的教具,却没有好好利用。孩子大约4岁时,就已经具备由1数到10的能力,因此请孩子排列出数字卡片,能帮助孩子将数字的形式内化到脑海里,而且很有趣的是,年纪越小的孩子对摆放数字卡片越有兴趣。
・数的家族练习
数的家族具有交换律的概念,透过练习,孩子对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将会有更清楚的概念,如:2+4=6、4+2=6、6-2=4、6-4=2。当孩子发现数字交换的关联性时,会对不同形态的数字组合更有兴趣。在这项练习中,也可以提供中间有空格的题目,如:6-□ =4,对于建立交换律的概念相当有帮助。事实上,加法板就是交换律最好的练习。
・不同类型的分数概念
在教室里,我们已经有分数小人或分数嵌板的工作,但都是属于圆形的切割,缺乏不同形状的切割工作,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另一种分数的呈现方式,不只是将一个大的整体做切割,而是如同下述题目,分割某一数量的小个体。例题:有3个金鱼缸,第一缸有3条黑色金鱼,第二缸有1条黑色金鱼和2条红色金鱼,第三缸有2条黑色金鱼和1条红色金鱼,请问哪一个金鱼缸里有三分之一的黑色金鱼?
篇4: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我们的现代教育存在着诸多内生性的问题。这源于哲学对教育理性叩问与批判性审思的缺位。缺乏哲学的现代性拷问,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已然深陷的泥沼而获得自新。于是,教育哲学就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对教育进行现代性审视的这一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
在教育哲学视野关怀中的教育,是一项致力于追求并竭力实现人(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自由这一旨趣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之于儿童,教育的神圣责任和全部使命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匮乏,以实现精神自由的追求。由于儿童是尚处于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人类幼体,因此他们 “ 蒙昧无知 ” ,所以儿童是匮乏的个体,因而他们需要获得一种过上良善生活的可能性。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就是教育。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是仅仅教授给儿童有限的知识,而是教会儿童学会不懈追求并最终能过上一种完满的良善的可能性生活 ---- 这样的生活是指能够自由发挥全部潜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对于教育者而言,其责任显然就是帮助未完全的儿童点亮生命之火进而燃起精神之炬,对他们进行价值引导和民主教化,并基于此而促使孩子们能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理想、价值、自由和精神。
但是,今天的教育已经相当严重地异化成为了一种企图囚禁自由灵魂的手段与试图禁锢开放精神的枷锁 ---- 毫无一点人性可言的规训机器。在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的情怀和视野的关照范围之内,如今的教育已被世俗化的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践踏得面目全非了。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规训与教化》一书的著者金生v审慎地说道: “ 现代性教育试图用规训的技术、规训的道德、规训的知识为人们装备上最具生产力的功能,教给人们获得各种利益的手段,但这些手段是无法燃起生命和精神之火的,只能像石头一样,砌成为身体之间的墙,这墙无法为生命和精神展开一条可能性之路,仅仅是禁锢生命,阻隔爱。 ”“ 规训的.教育虽然教给人们获取各种实在利益的手段,但却把生命捆绑在铁笼里,把灵魂囚禁在洞穴里,它剪断了生命和精神自由飞升的翅膀,无法为生活指引可能性的超越之路。 ” 著者还在书中进一步提醒我们,须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现代教育在其华丽外表掩饰之下的许多内在性危机。
“ 教化是对精神的守望、爱恋和提升。教化的理想期望每一颗心灵在教育中诗意地成长,获得爱意的眷顾,实现生命的卓越。人的生命需要诗意的大地,也需要教化的眷恋。教化乃是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惟有教化才能在现实的大地上为精神的成长筑起诗意的希望之路。 ”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在书中颇富启发性地讲: “ 教育的使命不应是将自己变成一把神圣的扫把来打扫世界和人们的心灵,而是对精神的守望和援助 ” ; “ 教化的爱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自我完善的状态,促进个性的完整,从而使每个人从蒙昧的状态上升为有德性的状态 ” 。现在,我们已然身处现代性教育规训与教化的历史境遇之中,显然我们根本无法回避诸如 “ 教化与规训的对抗 ” 、“ 理性的癫狂 ” 、“ 个体性的迷思 ” 、“ 自我实现的隐忧 ” 、“ 理想的命运 ” 、“ 道德的脆弱 ” 和 “ 知识的幻觉 ” 之类的现代教育哲学难题。
《规训与教化》一书的著者从现代性的文化处境出发,对上述这七大方面的教育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甚为细微深入的思考和极为坚实有力的探讨。全书着重分析了教育中的规训的结构与教化的困境,研究了教育的规训与教化在现代性演变过程中的种种对抗与冲突,阐述了由规训所展现的教育、政治和文化问题,思索了通过教育改革重建文化理想、构筑教育生活以及治理公共政治的路径。作者怀着一种浓厚的乡愁式的学理冲动,花费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试图在教育的原野上寻找一种教化的精神家园,期望每一颗成长的心灵都能获得爱与教化的眷顾,力图让每一颗纯真的心灵都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书中表达了作者的知识分子理想的情怀,认真持守了理性审问的思想姿态,并且十分具有指向现实的实践关怀之意涵。在其深厚的哲学与教育学双重学养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之中和循循善诱之下,捧起金生v教授的这本大部头的新著《规训与教化》,在他独到的见解和发人深省的言说中,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受到了强烈碰撞与震颤,热烈激荡与共鸣,酣畅之淋漓,回味之悠长,感想之绕梁,真皆难以用笔墨所能详尽。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无孔不入的经济与物质利欲广泛冲击着我国的教育,这已成为不可置否的事实。市场经济的不断入侵使得我们的教育日益面临着陷入市场经济殖民地的巨大危险之中,教育的规训化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的警惕。在教育改革中功利主义日渐抬头的今天,对于当下的教育进行一番必要且系统的审视与拷问和建设性的考量,就显得非常尤为亟待了。幸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金生v教授在其近著《规训与教化》一书中,为我们用哲学理性对之进行了深刻且颇富有新意的审问与检讨,这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富于教益的颇为难得的启发。
因而,可以说金生v所著的《规训与教化》是一本功力十分深厚且极具影响力的当代教育哲学领域的学术佳作,同时也是一本非常适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该必读的案头好书。
篇5: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我们的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存在着诸多内生性的问题。这源于哲学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性叩问与批判性审思的缺位。缺乏哲学的现代性拷问,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不可能走出已然深陷的泥沼而获得自新。于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哲学就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进行现代性审视的这一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
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哲学视野关怀中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项致力于追求并竭力实现人(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自由这一旨趣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之于儿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神圣责任和全部使命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匮乏,以实现精神自由的追求。由于儿童是尚处于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人类幼体,因此他们 “ 蒙昧无知 ” ,所以儿童是匮乏的个体,因而他们需要获得一种过上良善生活的可能性。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终极价值不是仅仅教授给儿童有限的知识,而是教会儿童学会不懈追求并最终能过上一种完满的良善的可能性生活 ---- 这样的生活是指能够自由发挥全部潜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对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而言,其责任显然就是帮助未完全的儿童点亮生命之火进而燃起精神之炬,对他们进行价值引导和民主教化,并基于此而促使孩子们能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理想、价值、自由和精神。
但是,今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经相当严重地异化成为了一种企图囚禁自由灵魂的手段与试图禁锢开放精神的枷锁 ---- 毫无一点人性可言的规训机器。在人文主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哲学的情怀和视野的关照范围之内,如今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被世俗化的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践踏得面目全非了。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规训与教化》一书的著者金生v审慎地说道: “ 现代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试图用规训的技术、规训的道德、规训的知识为人们装备上最具生产力的功能,教给人们获得各种利益的手段,但这些手段是无法燃起生命和精神之火的,只能像石头一样,砌成为身体之间的墙,这墙无法为生命和精神展开一条可能性之路,仅仅是禁锢生命,阻隔爱。 ”“ 规训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虽然教给人们获取各种实在利益的手段,但却把生命捆绑在铁笼里,把灵魂囚禁在洞穴里,它剪断了生命和精神自由飞升的翅膀,无法为生活指引可能性的超越之路。 ” 著者还在书中进一步提醒我们,须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其华丽外表掩饰之下的许多内在
[1] [2] [3]
篇6: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摘 要:会计政策是会计工作的依据,随着会计政策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的事件时有发生,恰当准确的会计政策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本文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准则 会计工作 选择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内涵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定义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的。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的设置;借贷记账法等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后一类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企业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致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经济。
1.经济成本因素。
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各利益主体通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经理及股东均希望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提高其所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发生的费用使经理和股东拥有的利益减少;(2)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而支付的教育、培训及信息搜集费用;(3)信息质量的提高经理及股东带来的损失,如政府可能因为企业利润过高而干预,或使企业存在潜在的被收购行为等。如果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投入,无论这种增加来自政府还是经理和股东的自愿行为,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考虑这些成本是必然的,这就使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本如果超过其所带来的收益,这一政策的选择就不经济,且毫不必要。如果某些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过高,就会造成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缩小。
2.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记账方法和盘存方法的选择,更是对确认、计量、控制、报告和分析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积极参与筹资、投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选择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同时,会计人员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产生出来的,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人员选取会计政策的空间。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时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弄虚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隐蔽性。会计职业道德以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正直、客观的.工作态度。正直要求会计人员在选取会计政策时平等对待各契约主体的利益,不存在损害某方利益的动机,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职业道德强调会计人员对各契约主体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旨在促使企业在准则、制度允许的前提下选取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后果分析
1.选择的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国外企业的动机大同小异,并体现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概括以下为几个方面:
(1)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政府对企业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制。公司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在博弈中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
(2)隐性的分红动机
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货币收入水平,经营者有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动机。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经理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他们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扭亏等,这些目标对经营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且这些考核指标、追求目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短期化,不考虑企业未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经营者可能会选择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3)债务契约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契约假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基本不存在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只有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才可能有明显的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2.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不仅仅是企业会计核算技术规范的变动,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后果的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政策选择在两个环节易于引起会计信息合法性失真,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许多项目的会计处理都掺杂人为的估计和选择,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会计事项选择的处理方法都各不相同,这样会加剧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的局面,并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如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与可比性,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等,所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以不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前提。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它首选影响管理者,然后就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这是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化,管理者很有可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可能影响公司价值。经济后果的出现,按照司可脱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问题。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解决企业内外部利益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总之,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不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会影响企业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四、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不规范的原因
1.会计政策自身的不完备性。
(1)会计准则、制度自身不完备性,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制约。
(2)会计准则的普遍适用性与经济事项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成本和收益权衡的结果,一项制度(准则属于制度的范畴)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因为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作用往往是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企业的同类经济事项甚至性质模糊的不同的经济事项采用同一准则进行处理,或者某一事项可以采用若干不同的处理方法。
(3)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人们在进行决策选择时,总不能避免与未来打交道,但未来究竟如何,却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把那些无法预料和难以测量的变化定义为不确定性。
2.操作领域的不规范性。
在这些不规范的会计选择中,滥用会计政策的现象极为普遍。滥用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具体运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所允许选用的会计政策时,未按照规定正确选择或随意变更而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形。有时,对于合理选择和滥用会计政策之间仅仅有一步之差。目前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不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
(2)随意变更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在同一事项或交易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计政策能够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这一特征,不按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五、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我国应参照国际惯例的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应适当分散股权,将政府持有国家股为主的股权结构变为以法人持股为主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模式,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一是改善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二是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三是尽快推进国有股及法人股流通,切合实际改变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的现象。
3.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仍然主要依据政府对上市公司“报表业绩”进行配置,上市公司在无法通过“实质业绩”实现“报表业绩”时,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巨额亏损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现有的会计人员,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使其知识得到更新;对不称职的会计人员要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要坚持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具有风险意识、廉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参考文献:
[1]程明娥.谈会计政策变更.财会月刊:会计版,(4),55.
[2]郑春美,张巍.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6).
[3]刘华珠.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J].当代经理人,2006(11).
[4]叶陈云.试论会计寻租、会计管制及其经济效果.会计之友,(3):14-15.
[5]石连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财务与会计,(5),5-16.
篇7: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请欣赏:《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7月1日施行的《会计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明显,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法律赋予了各单位具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
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
1.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在此之后的再确认和计量,其本身就是对具体会计原则、具体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
2.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探索和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趋向多样化,使企业与各方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不仅拓宽了会计活动的范围,而且充实了会计业务的内容,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和选择有利于具体反映企业会计实践,全面满足会计工作要求,且能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的会计政策。同时,随着技术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生成速度极大提高,会计人员就可从原繁重的核算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便会计信息的揭示更真实与公允。
3.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有时稳健经营,有时锐意开拓。管理人员经营思想的体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企业在采用稳健经营的方针时,往往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希望尽可能地采用谨慎原则的处理方法,使企业的实力得以保护,避免风险的产生。而企业为了便于开拓市场,显示实力,则需要在会计信息中多显示其经营业绩
和发展潜力。必须指出的是,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是以客观、真实、公允为标准,会计人员不能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以误导乃至欺诈与其相关的利益关系方面,这将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由上可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兼顾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同时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具体处理方法内的取舍,这样才能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真实可靠性。否则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拟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国家的税收法规不一致时,会计政策应当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遵循会计核算本身固有的规律,而不必拘泥于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及变化或调整。
2.一贯性原则。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不得随意变更。当然,在理解和执行一贯性原则时,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变更会计政策。如果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企业就不宜以该会计政策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而应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保持稳定和适时调整的关系。当然,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重新选择,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把握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出发点和具体影响,以正确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
3.适用性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会计政策的适用性还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新的适用性。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与一贯性原则有着相同的辨证关系。
4.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 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时,企业就优先选择能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相关和可靠的会计政策。
5.遵守职业道德原则。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驱动,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政策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会计政策领域的道德建设问题十分突出,亟待开展。
(作者: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分院 邵毅平)
上海会计-5
篇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会计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明显,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法律赋予了各单位具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
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
[1] [2] [3]
★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
★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精选8篇)】相关文章:
名师假期培训的心得体会2022-04-30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2022-10-17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2023-04-15
《做最好的自己》心得体会2023-03-06
数学国培线下研修活动总结2023-03-15
动物游戏之谜优秀教案2023-05-30
数学教师个人自修计划2024-04-11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2022-12-06
将才读后感2022-11-09
个人自修计划大学生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