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时间:2022-07-17 05:38: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精选7篇)由网友“蒓与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篇1: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本体的意叉.文化内涵包括理念、行为、制度和器物四个层面的要素.在哲学视角观照下,大学文化是大学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整理、吸收、升华.并融入学校自身特点与条件形成的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共同遵循和分享的文化形态.比照文化内涵要素,大学文化由环境、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四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构成.尽管大学文化中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但与其他文化相比较,它具有先进性、多元性、创新性、主体性与教育性的基本特征.

作 者:黄遵斌 刘浔 HUANG Zun-bin LIU Xun  作者单位:黄遵斌,HUANG Zun-bin(赣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刘浔,LIU Xun(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SOCIAL SCINECES EDITION) 年,卷(期): 24(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文化   高等教育   哲学视角   内涵发展   办学理念  

篇2:交往的哲学审视

交往的哲学审视

交往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交往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交往是社会的粘合剂;(2)交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和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3)交往能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4)交往是共产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之一。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探讨交往的哲学蕴涵,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

作 者:万光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年,卷(期): 45(1) 分类号:B-49 关键词:交往   哲学   社会发展  

篇3:审视文化的议论文

审视文化的议论文

蓦然回首,人犹在而魂已逝,景依旧而神尽失…

在这繁华喧嚣的环境中,充斥着一种叫文化的东西。觉得迄今为止,文化生活犹如洪水猛兽般泛滥,其中不乏有庸俗之风,亦可谓文化生活之糟粕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以“酷”为时尚趣味的年代里,言情,武侠小说人气指数,蓦地,狂飙,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悲欢离合怅惘缠绵被融溶在其中,它们让不计其数的少男少女“飞“至“理想”的极限,不能自制,最终跌至谷底。人性的弱点,往往是低俗文化的'切入点。

当今文化需重新审视,用更为严格的眼光去辨析它们,屏弃那苟存中芜杂。我们有着一脉相通的文化底蕴,却不断为现代那庸俗文化所覆盖,该类文化之所以肆无忌惮地传播,原因在于有某些可怜的人类不厌其烦地充当着其中的牺牲者,竟然还乐在其中,呼吁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做“垮掉的一代”。“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我们要正确地辨别当今文化,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

人要有艺术地,有品位地生活,时间照样流逝,世界照样运转,一切都将不再重来。

文章开头以题记入手,点明了当今文化以丢魂的文章主题,形式新颖。小作者对文化需要审视进行了论述,列举了言情小说等无营养小说人气之高的现象,表达了“要正确地辨别当今文化,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的愿望。

篇4:审视大众审美文化

[摘要]当前大众审美文化对大学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形式和载体上也存在着多元化特征。在大众审美文化的视野下,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要具有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开放意识。构建良好的大学审美文化,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制度文化为保证,以行为文化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大学审美文化;传承;创新

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导致了社会文化的转型,那种阳春白雪式的传统审美文化或精英审美文化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以生活化、实用化和通俗化为特征的大众审美文化正占据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大众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最具规模和活力的部分,无论在市场化的程度,还是流通的范围,或是受众的人数,以及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娱乐性等方面,大众文化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文化。”[1]大众文化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和商品运作的牵引下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并可以无限复制的文化产品,所以使得大众审美文化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覆盖范围和渗透能力,从而在人类各种生命活动中都显示出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一直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承担者,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情壮志成为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毕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使命。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传承文化、引领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使命,因此它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文化。大学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是极为丰富的,大学审美文化就是通过和大学其他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而存在的,大学文化的品质必然会影响到其中审美文化品质。但是大学审美文化毕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大学审美文化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大学生高举“新新人类”的大旗,沉迷于歌舞厅和虚拟网络空间,在“超女”热中推波助澜。千奇百怪的服装和另类打扮等在大学审美文化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一些大学生忽视传统文化而热衷于充斥着暴力和夸张煽情等缺乏内涵与深度的低俗文化或平面文化,不愿意进行有价值的阅读、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了解过“课桌文学”、“手机文化”、“厕所文学”的人,都会难以忘记其中的无奈与厌倦的情绪。

在一个平庸乃至分裂的审美文化中,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人性自由的人来。目前,大学审美文化的目标要求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大学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其审美理论应当对大众审美文化活动,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负有批判、拯救、引领的责任,更有指导大学审美文化实践,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人性完美自由的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义务。

大众审美文化已对大学审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审美文化要搞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就有必要在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来进行。

第一,大学审美文化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文化认同感。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高校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必然会形成自身特有的审美文化。“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一定文化的理解、接受、保护和实践过程,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人们对一定文化价值观当作自己内在的坚定信念,并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2]大学审美文化在受大众审美文化影响的同时,一定要坚守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独立的精神,它不仅要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转化为大学师生的气质、修养与人格,成为自己大学的形象载体,而且要将大学积淀的'传统与精神被社会所认同和传播,成为引领先进文化的基地。大众文化的功利性、娱乐性使得审美趣味走向低俗化甚至出现反文化倾向,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境界人文精神等逐渐失落。与大众审美文化相比,大学审美文化有着高雅的品味、理想化的追求。

因此,大学审美文化不能沉溺于世俗的狂欢娱乐之中,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历史责任感和科学理性精神,要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和价值取向,从而能肩负起提升和引领大众审美文化品味格调的责任。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先进的、优秀的大学文化不但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而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大学审美文化要具有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开放意识。当今的大学审美文化置于大众审美文化的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平民化、个性化等特征对大学文化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形式上更加丰富,也有着更多的载体,如手机短信、网络文化等。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要做到通俗文化高雅化、高雅文化通俗化,大学文化就要学习和借鉴大众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大众文化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意识在总体上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商业化倾向带来了文化的民主化、普及化,大众文化为人走向理想的生存境界、为人性走向自由的境界提供了条件,促使大学审美文化获得异质和活力。同时,大众文化的兴起,也从各个方面对经典理论、传统方式等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不仅要报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同时要有批判反思的心态,我们既不能固守传统,也不会全盘接受大众文化,而是要着眼于学校教育和人的未来发展。因此,推进大众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的互动就是创新。

大学审美文化要吐故纳新,在不断扬弃旧的文化与吸收新的营养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永葆青春和活力走在文化的前沿。

目前,大众文化已经而且不可阻挡地进入了大学校园,在大众文化强势盛行的背景下,在一部分大学人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失落和艰难的价值选择的情势下,大学审美文化要重新完成自身的良好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首先,校园建筑要具有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校园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体现,北大未名湖碧波倒影、深邃幽静;清华园的水木清华长廊秀水环绕、林山葱郁。它们早已成为学校的标志,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一代代中华学子的精神追求。美国大学的校园建筑,“除了在实用方便之外,尤其考虑其精神的作用和心绪的功能”[3],充满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此外,富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大学校门,是塑造学校形象、展现学校风采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增强大学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还有学校图书馆作为自己形象的主要标志,体现了大学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价值追求。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布克就曾经说过,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设计制造要富有文化内涵、造型独特、气势恢弘、品味高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风格。

其次,要建造富有审美功能的校园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我国古代的书院大多设在依山傍水、山林僻静之地,“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有林泉之胜;岳麓书院在岳麓山抱黄洞下,背陵向壑,木茂而泉洁;嵩阳书院在太室山南;书鼓书院在回雁峰下;茅山书院在三茅山中”。“创造如此幽深的学校环境,其重要原因是想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4]可见,古人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日久浸润的作用绝不亚于书本或教师,它是营造高雅审美品味的重要基础。按照人性化的要求,营造与建筑相协调的绿化环境,有助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松、竹、梅、菊等植物具有象征意义和特定的文化意蕴,在校园不同区域有选择地种植这些花草树木,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与之朝夕相处的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乔丹就曾经指出,大学校园里“那些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知道体面和诚实。”[5]每所大学都有着自己光荣的建校传统和鲜明的特色,各高校可以根据学

校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划,建造雕塑纪念碑和文化石等人文景观,将最杰出的教授和校友等生平和贡献用塑像或图片的形式通过合理的布置,形成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第二,要以制度文化为保证。一方面,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学审美文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展现大学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6]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体现了对人生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这种管理思想转变了过去视人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的观念,把师生视为大学的财富和核心资源。它将教育的社会要求转变为个体的自我要求,让人体验美好、崇高和成功,培养鲜明的价值判断、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大学行为规范体系,引导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制度强化不同的价值观。科学合理、和谐向上的高校制度文化,能使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变成可感的现实因素,能充分发挥其在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中的强化作用。

第三,要以行为文化为主体。梁启超曾经说过,文化是茶垢。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在特定的人群中世代相传。当前,大众文化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新奇刺激,也给他们带来自由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条件。

从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风到90年代的欧美风、韩流,大学生无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文化所描述的生活方式、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身上总是得到充分的表现。目前,大学行为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享受生活每一天”成了一些人的人生信条,追逐时尚、追求刺激等成了一些“审美”作品的基调,反思、追求、超越和升华等遭到无情的嘲弄。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引领,最为根本的是通过它所培养的人去引领。因此,要推进大学审美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让人在审美的启示下,关注反思、超越当下,促进自身人格健全与和谐发展。

第四,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一种强力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决定并制约着大学的发展方向,规定并影响着大学人的行为取向;作为一种共同的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整体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和道德水准,凝结了全体大学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作为激发大学人拼搏向上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7]可见,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传统,是外在地反映大学精神传统的物化载体。大学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大学个性的标志性表征和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如特色人文景观和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校庆活动等,应该得到很好地展现和利用,使之为大学审美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建设大学审美文化必须要以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需要有真正体现和有效传播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昭示大学审美理念的校训是大学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富有大学审美内涵的校风则反映了自身的审美追求。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说:“个人应具有固有之人格,学校亦当有独立之校风”[8],并提出了以“允公允能”为校训,主张“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教育理念,这种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修身传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除此之外,大学里的各种艺术活动和学科建设等,也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性从而成为大学审美文化的具体存在方式。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而文艺体育活动也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更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总之,大学审美文化建设要注重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蕴,要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大学审美文化载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审美文化建设的经验,并勇于尝试和推行,使之融入大学文化并尽快发挥作用。

[

篇5:世界历史范畴的哲学审视

世界历史范畴的哲学审视

“世界历史”范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探讨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范畴,不仅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本文着力分析唯物史观层面上的“世界历史”范畴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诸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世界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深刻的哲学人类学意义.

作 者:万光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3) 分类号:B0 关键词:世界历史   唯物史观   人的社会性   哲学人类学  

篇6:对创新的哲学审视

对创新的哲学审视

创新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也是21世纪的时代精神.创新的.本质是属人性的发展.创新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人类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存在和发展.

作 者:马运军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1 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年,卷(期): 26(6) 分类号:B0-0 关键词:创新   属人性的发展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篇7:诚信价值的哲学审视

诚信价值的哲学审视

诚信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在传统道德社会,它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出现了许多缺陷与不足,审视这些不足,对于重构诚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 者:崔光胜  作者单位:湖北省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刊 名: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SOCIALIST COLLEGE 年,卷(期):2004 “”(5)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诚信   诚信危机   哲学审视  

交往的哲学审视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

理想与经验的博弈-孟荀人性论的现代审视

全球信息化中的两个矛盾及其伦理审视

基于哲学视角的英语教师教育目标转向的理据分析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

《现代西方社会学》读后感

风景民俗画中的现代文明之思论文

留一只眼睛看自身演讲稿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精选7篇)】相关文章: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2023-06-21

活法读后感2023-04-15

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2023-04-15

活法名著读后感2022-05-08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2022-04-29

教育学研究生开题报告2022-06-22

话题作文演练作文1800字2023-05-19

《中国散文简史》读书笔记2023-12-10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感悟2024-01-08

活法读书感想2022-08-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