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时间:2023-03-08 08:09: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精选10篇)由网友“快落小蛤蟆”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论我们能知道什么,希望您能喜欢!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篇1: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知。

蒙田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再多,也只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中的一部分。

你是否见过小孩子在玩水的情景,他们努力地把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企图把水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可是他们越是千方百计地使其就范,那些水越是变得毫无形状,越来越小,越来越散,散到不计其数。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停地持久地做得事情就是:把一些问题分了又分,使人研究和怀疑,让人不断争执和辩论,并使这种情况扩散开来,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人类之所以制造问题,再把问题分来分去,使世界分乱迭起,变化多端。就像耕地,土越是翻得越深越细,土越肥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诞生了“凡物莫相不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的哲学。画家达芬奇看出鸡蛋间存在的差异诞生了伟大的艺术。

这说明了差异性诞生了创造,大自然注定只能创造不相似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才使人类得于延续。

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两个人有两人的看法,三个人有三个人的看法,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看法,甚至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但尽管如此,有人总是出于某种原因,总喜欢控制他人的意见与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一致,并使之影响宽广。有人总想利用自己的虚无飘渺的特权,去任意创造真理和支配真理,两者那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

其实,人类既不能离开真理,又不可能掌握真理,可是人们却难于识别自己思想上的问题。

人的思想总使自己以为自己远远望见了什么光明的迹象和假象的真理。于是就拼命地往前奔跑,但跑了一阵,思想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然后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开始四处寻找,不断绕着圈子,不可自拔。就像蚕作茧自缚。

求知的道路是毫无止境的,人类永远不能说他知道了一切,因为我们的感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力是弱的,我们的人生又太短了。因此我们把短暂的一生投入到追求无限的真理的行为是那样的愚蠢,又是那样的令人惊叹的伟大。

人的弱点总使人满足于所知道的知识。满足和厌倦是智力衰退的表现。

我所知道的最好恰当的比喻就是: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头来;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曾经说过,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之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您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

他答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更多了。”

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不是真正的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能知道什么。我只能告诉他,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我们唯一所能知道的就是:我们能去知道。

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知。

蒙田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再多,也只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中的一部分。

你是否见过小孩子在玩水的情景,他们努力地把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企图把水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可是他们越是千方百计地使其就范,那些水越是变得毫无形状,越来越小,越来越散,散到不计其数。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停地持久地做得事情就是:把一些问题分了又分,使人研究和怀疑,让人不断争执和辩论,并使这种情况扩散开来,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人类之所以制造问题,再把问题分来分去,使世界分乱迭起,变化多端。就像耕地,土越是翻得越深越细,土越肥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诞生了“凡物莫相不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的哲学。画家达芬奇看出鸡蛋间存在的差异诞生了伟大的艺术。

这说明了差异性诞生了创造,大自然注定只能创造不相似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才使人类得于延续。

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两个人有两人的看法,三个人有三个人的看法,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看法,甚至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但尽管如此,有人总是出于某种原因,总喜欢控制他人的意见与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一致,并使之影响宽广。有人总想利用自己的虚无飘渺的特权,去任意创造真理和支配真理,两者那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

其实,人类既不能离开真理,又不可能掌握真理,可是人们却难于识别自己思想上的问题。

人的思想总使自己以为自己远远望见了什么光明的迹象和假象的真理。于是就拼命地往前奔跑,但跑了一阵,思想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然后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开始四处寻找,不断绕着圈子,不可自拔。就像蚕作茧自缚。

求知的道路是毫无止境的,人类永远不能说他知道了一切,因为我们的感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力是弱的,我们的人生又太短了。因此我们把短暂的一生投入到追求无限的真理的行为是那样的愚蠢,又是那样的令人惊叹的伟大。

人的弱点总使人满足于所知道的知识。满足和厌倦是智力衰退的表现。

我所知道的最好恰当的比喻就是: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头来;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曾经说过,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之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您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

他答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更多了。”

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不是真正的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能知道什么。我只能告诉他,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我们唯一所能知道的就是:我们能去知道。

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知。

蒙田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再多,也只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中的一部分。

你是否见过小孩子在玩水的情景,他们努力地把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企图把水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可是他们越是千方百计地使其就范,那些水越是变得毫无形状,越来越小,越来越散,散到不计其数。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停地持久地做得事情就是:把一些问题分了又分,使人研究和怀疑,让人不断争执和辩论,并使这种情况扩散开来,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人类之所以制造问题,再把问题分来分去,使世界分乱迭起,变化多端。就像耕地,土越是翻得越深越细,土越肥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诞生了“凡物莫相不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的哲学。画家达芬奇看出鸡蛋间存在的差异诞生了伟大的艺术。

这说明了差异性诞生了创造,大自然注定只能创造不相似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才使人类得于延续。

篇2:我们知道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小草被吹弯的时候,

我们知道他来游戏了。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塑料袋被刮飞的时候,

我们知道它来调皮了。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红旗飘扬的时候,

我们知道他在那里。

内蒙古赤峰红山区第三小学二年级:赵成都

篇3:我们知道

我们知道

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 徐军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那首关于风的小诗吗?一起来回忆回忆。背《风》。

2、从秋天飘落的树叶,二月里开放的鲜花,江面上激起的浪花,竹林里树木的`倾斜,都能让我们找到风的踪迹。

3、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是我特别喜欢的,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配音背诵)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3、检查认字情况。

师: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用课件打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师:记住了吗?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读要写的字。

师:孩子们,再去读读最后两个字。读读红色的部分,再去读读这个字,有什么发现吗?其实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你就能和更多的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4、检查读文情况。

师: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能读好吗?第一小节谁来?谁喜欢第二小节?三小节谁能读得最准,最流利。

评价。

5、孩子们那我们向我们班的朗读能手学习读课文。齐读。(初步感受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师:是呀!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风这么的神秘,谁来读读一、二行。任何人都没有看见过,谁谁再来读。太神秘了,一起来。

小结:风真的是太神秘了。所以叶在二、三小节用了相同的句子,再读。

(2)风这么神秘,我们能发现它吗?读三、四行。

这两行诗告诉了我们风再哪里?再读。

读着这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己再去读读。(说感受,多种形式的读)

小结:再来感受风儿吹过枝头的轻柔,齐读。风就在那儿,多有趣呀?br />

篇4:我们知道作文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小草被吹弯的时候,

我们知道他来游戏了。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塑料袋被刮飞的时候,

我们知道它来调皮了。

谁有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红旗飘扬的时候,

我们知道他在那里。

篇5:我们知道作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路边的小花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做客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柳树姑娘的长发在空中飘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跳舞了。

谁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蒲公英撑起降落伞在空中飘荡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帮忙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竹叶哗哗奏乐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大海翻起波涛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玩耍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红领巾在胸前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校园里散步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篇6:我们知道作文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平等的教育应该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必须保护女性与儿童的权益。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贫困、不公与无知中遭受苦难。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以德报怨和宽恕。法国作家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拉拉则说:“我希望塔里班、所有恐怖的分子和极端分子的儿女都能受教育。我甚至不怨恨射杀我的塔里班成员。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笔比剑锋”。和平是教育之必要。

马拉拉说:“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

我庆幸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九年义务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正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未来的建设需要各行各界的专业人才。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篇7:《我们知道》教案

开始上课:

师:学习风这个主题单元,同学们找来了很多带风字的词语。哪些同学找到的,你就来带大家读一读。他读完了,全班同学就跟着一起读。

(老师指着黑板上挂的词语小卡片:风雨同舟风和日丽风土人情暴风骤雨、呼风唤雨、风调雨顺、微风徐徐、风花雪月、乘风破浪、一帆风顺、风吹草动、和风细雨、风驰电掣、两袖清风一学生带读,全班同学跟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找到的词语特别多,剩下这些词,我请这同学来给大家带读好生:可是有一个字我不会!

师:那没关系,不会可以叫同学们教你!

生:风急浪高(全班学生:风急浪高),风度(翩翩不会念)

师:谁来教他?他遇到困难了!

(很多学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啊,好,那你们一起来教他吧!

生(部分):风度翩翩。

生:(跟读)风度翩翩。

师:很好!

生:兴(错读成了去声)风作浪(全班跟读:兴风作浪)

师:对么?谁找来的词?你说!

生:兴风作浪(仍然读了去声)

师:还有没有哪个同学也找了这个词?该怎么读?

生:兴(读音正确)风作浪

师:对了,全班!(全班跟读:兴风作浪)

师: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兴(阴平),大家再来一遍!

生:(齐)兴风作浪

师:好。(同时指向了下一个词)

生:风尘仆仆风雨交加(全班跟读)见风使舵(舵错读成了阳平)

师:(示意暂停)有些词你们还没学过,来,谁找到这个词的谁来教!这几个同学,你们来教!

生:见风使舵(读音正确)(全班跟读:见风使舵)

师:很好!下面你们谁还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生:我用的是风和日丽,南方的冬天风和日丽;可是北方的冬天却是雪花飘飘。

师:不错!还有吗?

生:我也是风和日丽,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玩。

师:非常好!老师奖励你一个笑脸(贴图)。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词,很好。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会用它们,那就更好了!课后,大家把这些词语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中吧!风,跟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写风的词语非常多,写风的文章也很多。比如,叶圣陶老爷爷就写下了一首诗歌,叫做--(师板书我们知道,生跟着读)。要注意这两个字(师在们和道字下面标上了着重记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我们知道。

师:读得很好,轻声读得很好,再来一遍。

生:(齐)我们知道。

师:很好,打开书本71页。同桌同学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播放投影)请看投影,注意读准下面这些字词的读音。然后再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会的地方,互相教一教。开始吧!(学生读课文,老师在学生中间巡查)

师:都读完了?好,老师来检查一下。(师指着投影上要求注意读音的字词)

生:(齐)枝头。

师:都会了啊,那开火车读吧!

小组1: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小组2: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师:都读对了么?

生:(齐)对了!

师:那全班都像他们这样读一读吧!

生:(齐)枝头,颤动,微微点头,泛起波纹,游戏

师:读得很好!谁愿意来读课文?

篇8:《我们知道》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

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写句子纸、录音机、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刘老师将带你们穿越时间和空间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好不好?那个地方什么样?快看大屏幕(老师出示课件:《我们知道》背景图)

2、我们计划坐船去,(老师简笔画:帆船)

3、可现在我问问各位,要想到达彼岸,需要什么能使帆船动起来呢?你们知道吗?(风)

对,是风!(老师简笔画:风)

4、我们知道,(老师板书:我们知道),想使帆船乘风破浪,带着我们远航,缺不了风的帮助,风是我们的朋友,叶圣陶老爷爷也非常喜欢风,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写的这首诗走近风,来认识这个朋友。

[教师导入用形象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自然的引入到了教学内容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词。(猜一猜,拼一拼,问一问,查一查)。

(3)不会的请小组里的同学帮你解决。

2、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下面刘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生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出示生词卡片)谁会念就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2)你们学的真认真,风伯伯也来了,他想考考你们呢。它轻轻一吹,把生字吹到了某些同学的座位里,你们快找找,谁拿到生字就有机会上来给同学们讲讲,讲关于这个生字的什么,周围的同学可以帮助你。(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上来讲,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做一个小星星找朋友的游戏如何?(老师出示生字游戏课件)[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游戏,比赛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参与学习,适当点拨,有助于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现在风又把这些生字词吹回到了课文中,你喜欢哪节就放声读那节。自己试着读读行吗?同桌再读一读,互相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小节。(学生自读)

2、你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学们听听?(注: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的顺序进行读的指导。)

3、第一小节:

(1)(指名读)你的朗读仿佛让同学们好像看见了枝头的树叶在风中微微的颤动着呢。

(2)谁能读出这种感觉?自己再试试(学生散读)

(3)还有谁愿意读就站起来读读。

(4)你还喜欢哪小节?

(四)第二小节:

1、(指名读)让我们想象一下林木微微点头是什么样子,请你们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散读)

2、谁愿意到前边来读给大家听?

3、谁还想读读这小节站起来读读。

4、你还喜欢哪小节?

(五)第三小节:

1、指读。

2、老师也很想读,我读第一句,你们来读读第二句好吗?

3、谁来读读?(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

4、真美啊,谁愿意读出这样的体会,想读的请站起来读一读。

[此环节以读带讲,通过自读、接读、同桌读、有感情的读、配乐读等朗读形式来帮助学生体会诗意和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自主学习,运用适当的音乐渲染又让学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受到美的乐趣]

(六)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神秘的风啊,你让我们知道你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朗读全诗。(配乐)

2、诗人在河面,在枝叶上找到了风,诗写的真美,可惜太短了,怎么办?接着写下去。我们也能成为诗人,请看大屏幕。

(1)(出示课件):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看屏幕自编小诗)

(2)读出来,指名朗读。(配着音乐朗读自创诗歌。)

[在课堂上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交流,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扩展了学生识字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总结。

同学们,其实风无时不刻的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找到了风,知道风在哪儿了,跟他交上了朋友,我们也就到达了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地,希望今后在座的同学们都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一切都能一帆风顺,我们彼此祝福吧!

篇9:《我们知道》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仿写诗歌。

重难点:朗读诗歌,仿写诗歌。

教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

生来本无行,走动便有声,

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打一自然现象()

2、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觉到风的存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3、师板书课题,学生伸手跟教师一起写。(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复习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问题。

3、师范读,学生给还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4、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5、指名领读。(谁来当当小老师)

(二)、识字

过渡:看到大家课文读的这么棒,生字宝宝们也跳出来了,急着和大家见面,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1、指着绿色通道,自己读。

2、捂住拼音,同桌互相认一认。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语花,谁来把它们摘走送给你的朋友。(一人摘后领读,送给另一人。)

颤动:频率很快的震动。(用教室的樱桃树来直观演示)

4、开火车认读字卡。(哪组开的又快又稳,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

5、字宝宝想回家了,轻声读课文,送字宝宝回家。

6、师贴课文内容,把字卡分给学生,让学生贴在空缺的位置上。

7、齐读课文,看他们贴的对吗?

8、给“微微”换个词。要求意思不变。

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知道字宝宝们已经安全到家了。

(三)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同桌互读(读的流利了,别忘了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有不会的,当当小老师教教他)

2、谁愿意站起来展示一下。(其余评议)

3、请邀请你的朋友和你一起读。

4、男女赛读。

5、齐读。

6、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

课文写的很美,你从哪感觉到风的存在,请仿照课文再写一节。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

1、先说一说。

2、写出来。

篇10:《我们知道》教案

《我们知道》教案

《我们知道》是北师大版教材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水和风,通过一首古诗《风》和一首现代诗《我们知道》描述了风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物候现象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和探究。本课共两课时。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会猜?

红旗见它向上翻卷,花儿见它悄悄落下,

小草见它弯腰致意 ,竹叶见它哗哗奏乐。

2、激情导入:风是什么样的,你们见过吗?但是风来了,你们知道吗?

3、出示课题:我们知道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并评价。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语句测读。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来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三、再读课文, 细读品味

1、自由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知道课文哪几句写风来了?你感觉风像什么?你喜欢它吗?

3、请你带着对风的喜爱再来读课文,语气要轻柔舒缓。

四、小组合作, 拓展延伸

1、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一说图中哪些景物表现风来了?

[柳树枝条飘起来,河水泛起了波纹,林木总点头,小草弯下了腰,小船鼓起了帆, 小女孩的头发和裙子飘起来]

2、风来了,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什么表现呢?

[红旗飘起来,竹叶在哗哗奏乐,花儿悄悄落下]

3、小组合作学习

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风来了,喜欢写的同学写一写风,喜欢读的同学读一读风

4、成果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学生学习材料附板书设计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我们知道

不用说我和你了。 树叶 枝头颤动

但是-------------------------的时候, 风 林木 微微点头 游戏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河水 泛起波纹

读书笔记:论爱情

《正义论》读书笔记个人收获

《正义论》读书笔记个人感触

培根随笔读后感1200字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600字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高中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论学业读后感600字

优秀的教学论读书笔记参考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集赏析2024-05-07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400字2024-05-16

培根随笔中论读书2023-10-12

法学论文题目2022-12-10

高一作文:莫将成败论英雄2022-12-15

《培根随笔》读后感书评2023-12-01

论读书作文400字2023-05-09

培根随笔论人生2022-09-22

打牌论英雄作文2023-04-24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2024-01-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