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动力解释(共5篇)由网友“早睡不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板块运动动力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篇1:板块运动动力解释
板块运动动力解释
由于地球的分层特性以及板块的微观及宏观物理属性,加之地球外部、内部的各种力的作用使板块产生运动,文章讨论了地壳本身的.各种物理属性,以此为根本分析对地壳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综合解析板块运动的动力学因素及其物理作用机制.
作 者:胡忠亚 孙娇鹏 崔璐 郭炜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1) 分类号:P54 关键词:板块运劝 动力 物理因素篇2:板块运动说课稿
说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能够说出各个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
(2)能够概述板块运动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且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通过读图,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哲学观,学会敢于质疑,科学研究的态度。
课程内容标准:
1.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系等
地理事物的成因;
2.能够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3.比较板块的消亡界与生长界的区别。
课标的把握和理解:
1.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课程的认知水平属乙级中间层次。
2.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板块消长界与生长界等一些基础知识是达成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按照课程内容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该达到的层次;
其次“过程与方法”中尝试运用读图归纳,感受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多参与,突出一个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学习,教师讲解使学生树立探索,探究和质疑精神。
教学目标:
说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有3个专题内容,按照内在成因联系及因果关系来编排则是,板块运动为成因,岩石与矿物为基础,地貌为结果。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基础上展开的,板块运动与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全球构造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机理,为人类预防地质灾害、勘探矿产资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很有帮助。
说教材分析:
说教材处理
(1)丰富教材内容,以熟悉的实例、成语如“沧海桑田”导入,不仅涉及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也在教材之外找教材。
(2)充分利用图像。利用网络以及教材上的多种图像、动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质疑发现问题并寻找结论,使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3)内容顺序重组,以三级跳顺序呈现,质疑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大胆质疑、探索的学习研究精神。
(4)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用1—1.5课时完成,为之后的内容学习打造好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确立依据:
我把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作为重点,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为重要理论支柱的,体现出了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所以本节的重点不但包括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更要通过其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板块构造三大学说的创新之处以及板块运动的结果
教学难点确立依据:
板块构造三大学说的创新之处以及板块运动的结果这个知识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讲解、说明帮助他们一起学习。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
说教法:
①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和Flash教学、直观形象展示更多资料和巩固知识,利用各种图像教学,再配合辅助的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楚知识。
②设疑-质疑-探究-释疑教学法。
主要以设疑——质疑——探究——释疑教学法为主,以问题情境、质疑思想为教学主线,通过看图归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发展学生大胆质疑探究,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前、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联系教学内容安排,着眼培养他们综合性、发展性能力,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发展的地理,这也是现在新课程的一个理念。
说学生:
说学情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看,高一学生有初中曾简单介绍的全球构造理论、了解现今七大洲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和世界主要地区的分布;再从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上看,他们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思维活跃,受定势束缚小、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并且能够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要抓住这些特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说学生:
说学法
学生上课之前熟悉课本专栏内容,另外结合课上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全方位参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质疑思想。
导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
示意图“,喜山考察实例,
沧海桑田成语
结课:
“科学无止境,等待你的发现”
一,大陆漂移学说
二,海底扩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启发式:
教师给出全球大洲图,学生观察发现特点,进一步去寻找证据求证。
教师播放动画,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首先提问学生海底与湖底的地形是否一样,学生思考......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提问互动
学生讨论活动
小结
教师设疑,学生思考
教师启发学生是否现在的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完美?
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等待他们的发现。
关注身边素材,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让他们敢于大胆设想,进而努力去求证 学生读图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完整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
有序思维......
启发式的话语更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篇3:《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过渡句: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板块运动的规律。
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六大板块
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教师总结:
从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
2.板块运动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篇4:《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培养尊重科学、不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火山、地震的发生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六大板块
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教师总结】从澳六大板块的示意图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
2.板块运动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
(2)这些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山脉。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易形成海洋和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碰撞使地表隆起抬升,易形成山脉,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3.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分组讨论并展示
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
【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火山地震带基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结合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介绍红海和地中海的位置,课后请同学?地中海和红海的发展趋势。
四、板书设计
篇5:板块运动的特点及介绍?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
★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板块运动动力解释(共5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下地理教案第一周2023-09-12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教案2023-11-28
八年级上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教案2024-04-22
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2023-07-13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2023-04-25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022-08-12
地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2023-12-20
七年级英语期中测试题2022-12-31
教科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教案课后反思2023-03-05
参观解说词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