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时间:2023-03-23 08:09: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精选5篇)由网友“南堇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篇1: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一年级的盲生,在刚学完盲文字母和拼音,开始接触词语,句子和课文的时候,要1234做到正确摸认、拼读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有些盲生往往会由于畏难而不愿意摸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指导盲生掌握正确的摸读方法和姿势,激发摸读兴趣,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摸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新课的导入上下工夫,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一篇新课文感兴趣,愿意读,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的导入上多下工夫。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小猫以前要吃鱼,都是拿着渔竿到河边去钓。可是,每次只能钓一条,太少了。小猫很想一下子得到很多鱼,吃个够。于是,它就想了一个办法。同学们,你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小猫真的能一下子得到很多鱼吗?”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联系生活,通过有感情地读,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第一册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既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践,引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更深刻地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相应地得到培养。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课中有一句“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一年级的盲生,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家,独自在外求学,这句话贴合他们的内心感受,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抓住这一点,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便能马上进入角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变换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年级的盲生,年龄普遍较小,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课堂上保持专心呢?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在朗读教学中,如果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会觉得兴味索然,对朗读失去兴趣。教师应不断变换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针对课文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范读、跟读、自由读、学生领读、师生一问一答、学生互相问答、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等多种形式,学生读得高兴,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四.引入奖励机制,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小孩子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奖励办法,采取各种奖励手段,如口头表扬、抚摩头发、拍拍肩膀、分发糖果……通过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能针对一年级盲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广开思路,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加强读的练习,坚持不懈,对于学生读的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养成都是大有好处的。

篇2:激发兴趣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民族希望小学       杨琼蓉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整个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四个方面的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备识字能力,是具备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今天,我就以识字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要认识常用 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一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会认400个字会写100个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山区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见识不广,生活中接触这些字的时候不多,要让他们认识这么多字,只有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识字,并让他们要有识字的兴趣,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让他们有主动识字的能力。

一、        利用图片或具体的实物引导识字

在汉语拼音部分,要求学生既学拼音又识字,任务较重,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些字,我就用图片和具体的实物让他们识字,如“衣服”两个字,我就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拿着写着“衣服”的卡片,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别人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然后针对“衣服”来各抒己见,他们说了很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记住了“衣服”这两个字。学“老师”这两个字时我把“卡片”放在自己的胸前,对同学们说,你们叫我什么?他们说:“杨老师”,我又说:“那你们猜猜卡片上的字‘念’什么?”有的同学说,念“老师”,有的一听,念“老师”,马上就说杨老师的“老师”,我看他们很兴奋,于是,我又让他们看着我想说什么说什么,他们有的说老师很漂亮,有的说老师很高,老师穿的红色的衣服等,就这样,他们通过描述老师记住了“老师”这两个字,。在学“鸡、车、鱼、牛、草、飞机”等字时就利用图片引导他们识字,然后又用“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再一次记住了这些字。

二、        利用儿歌或顺口溜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如学“告”,可以这样记:一口咬断牛尾巴。“碧”字可以编成:王小姐,白小姐,一同坐在石头上。“晚”字,可以说成太阳照在小兔上,小兔藏起小尾巴,让学生记住了“晚”字,不能多加一点。因此,学生在学字的时候,有时也有自编成顺口溜来教会其他同学识字,如“坐”,有个同学说两个人坐在土上玩,如“苦”字,编成了一家十口住在草房里,虽说也有编得不好的时候,但是至少他能动脑筋、想办法来主动识字。

三、        利用分析每一个字的笔画像实物的样子来记字

在学习独体字“鸟”时,指导学生说“撇”是它的嘴巴,点是它的眼睛,竖折折钩是身体,横是它的尾巴,于是,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立刻说出“羊”,两点是羊头上的角,“三横”是羊的身体,竖是它的尾巴,兔最后一笔点是字的尾巴,目中间两横像眼睛,学生兴趣十足,各抒己见,很快记住了这些字。

四、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分一分、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字

如“桃-挑、跳”可以可以采用换一换(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十和叶、土和肚、田和苗、包和跑等用加下加(加偏旁)的方法记。

课和果、体和本可以用减一减(去掉偏旁)的方法记。

两个独体字构成一个合体字这种字如:骑、响、松、朋、棵等可以用分一分(分成两个字)的方法。

如学习“贝”回忆“见”,学习“令”回忆“今”,学习“公”回忆“云”,让学生区分它们的异同来记住这些字。

学生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一分,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后,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他们就能主动识字,认识更多的字,这几种方法也是识字过程中用得最多的。

五、教学中利用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了生字后进行开火车比赛,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可以赢得一面小红旗,组词比赛,看谁用生字组的词多,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说的话完整,可以获得一颗智慧星,通过比赛识字,学生的好胜心强,都愿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在别人说时他会认真听,担怕自己回答时弄错了,别人错了,他会马上改正过来,因此,这种方法识字效果很不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某件事或是老师采用的某种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最多也只能维持到前二十分钟,因此,只有老师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并在竞赛、夺智慧星等活动中加深其记忆,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识字任务,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激发兴趣]

篇3:激发数学兴趣

激发数学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一、     巧妙设疑,引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设疑启发,使他们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好“设疑生趣”,力求使语言情趣化,使学生一上课就自觉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2+2+2+2+2,5+5+5+5。题出来后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再让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诀窍,也就是说激起了求知欲望。于是,学生都处于思维的积极态度,为探求新知识做好了最佳的心理准备,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参与操作,引导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也得到发展,使它变成了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让学生参与操作,引导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边归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各自主动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时,用小棒和数位筒做学具,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说理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来感知应用题的事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算理常常隐含在事物之中,事情清楚了。算法也就明确了。如:

1、          第一行摆四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第二行摆出几根?

2、          第一行摆4根小棒,比第二行多摆2根,第二行摆出几根?

教师通过摆小棒,主要使学生理解:“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了2根”和“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2根”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以消除学生看到“多”就用加法计算的错误,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实际上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非但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要染个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感觉到成功的感觉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爱学乐学。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始问题情境,力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教师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教师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他们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     组织活动,发展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游戏或表演等形式来揭示应用题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来发展

[1] [2] 下一页

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如“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转折点,又是学生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思路。

例如,在“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新街车站下去8人,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这道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请一部分学生到前面表演乘车、下车、上车等情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新街站下去8人,这时车上人数是多少?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要知道这时候车上乘客有多少人,先要知道什么?通过这样类似游戏形式的训练,学生很容易理解“上车”、“下车”、“这时候”所表示的含义,认识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清楚地知道要解决所求的问题必须先解决隐蔽着的中间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列出算式。

36-8=28(人)               28+12=42(人)

在学生正确列 式解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1、          如果到新街车站先上来乘客,后下去乘客,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36+12=48(人)              48-8=40(人)

2、          由于到新街车站后,有上车的又有下车的,把下去的人数与上来的人数比较一下,车上的人数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12-8=4(人)                        36+4=40(人)

陈秀玲

上一页  [1] [2]

篇4:寻找机会,激发兴趣

寻找机会,激发兴趣

三年级作文之我见      ―― 寻找机会,激发兴趣 从事三年级教育教学以来,我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启示,现在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重在语文教学的结果,最后都体现在读和写之上;难在教师尽力地讲,学生费神地听,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实在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点。对初步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儿童来说,其难度更大。思考其中缘由,不难知道,这是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带来的后果。在日常作文课上,我们教师只顾把作文题目一布置就让学生做作文,使学生冥思苦想,半天难以下笔,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怕写作文。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儿童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据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我们要从组织儿童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入手,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从而展开作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我想,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正值秋末,一天下午下课时候,外面刮起了大风,而此时校园中的情景不正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的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谢谢风伯伯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呼’地一声,把小树都刮倒了。幸亏,旁边的一棵大树支住了它。那么,我就替他谢谢比它大的大树吧。”……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是我之前所未料到的,我真心地为他们喝彩,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这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感受,是多么珍贵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哪!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带着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校内的爬山虎;校外的小河、田野、庄稼;王老师养的鱼、小鸟、各种各样的花都成了我班的'小客人;每当下雾、雨、雪,我都带领学生到外观察。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是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需要。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后来,我总能欣慰听到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今天的太阳……”“老师,你看杨帆家的小狗……”“老师,你看……” 只有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活生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迷人,学习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这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写兴趣。 二、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现在的学生作文由于引导不当,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好选编空洞的、虚假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写好事一个班捡到二三十个钱包等许多笑话;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干脆东拼西凑,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写作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真实的感受,即使文章不是很好,也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就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事实上,学生如果有东西可写,写作难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必要。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们,千万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束缚他们,因为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让学生从怕写到爱写,让学生的写作从此变得轻松起来!

篇5:如何激发读书兴趣

如何激发读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那么,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广泛的阅读课外书呢?下面工作实践,浅谈心得体会。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这时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需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读得很起劲。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

二、榜样激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老师应首先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所以老师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容低估的。

在课堂上,还可以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就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三、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兴趣。

课外时间,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还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最好的办法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索取知识,掌握知识。

1、说一说。

我建议坚持每日 3分钟的听说训练,安排在每天的晨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说一句佳句,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

2、赛一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可以利用班队课或每周的一节课外阅读课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教师数学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论文

妈妈的心说课稿

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妈妈说课稿

十佳乡村教师主要事迹材料

十佳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十佳文明职工事迹

一年级音乐《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教学反思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激发盲生读的兴趣(精选5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怎么写2022-09-23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2023-02-15

特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023-06-26

十佳教师事迹材料2023-04-07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9002022-09-16

城管志愿者活动方案2022-04-29

学校志愿者活动策划2022-08-18

秋季语文组工作计划2022-07-31

国际盲人节的活动方案2022-05-08

初中音乐摇篮曲说课稿2023-07-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