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说课稿

时间:2024-01-20 07:49:54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妈妈的心说课稿(共16篇)由网友“uyoga_wuha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妈妈的心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妈妈的心说课稿

篇1:妈妈的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妈妈的心》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4、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3、激励创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而且能享受到成功创新的快乐。

三、说学法

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创作歌词、节奏练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用母子间的情感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二)抒发情感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1、激趣设疑,情感导入

2、根据歌曲创编歌词,通过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边拍边读,使他们提前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3、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

(3)分段随琴学唱歌曲

(4)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5)听歌曲,边唱边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

(6)小小展示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7)改编歌词唱一唱。

(8)巩固

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使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运用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视生与全盲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篇2:妈妈的心说课稿

《妈妈的心》教案

教学内容:《妈妈的心》

教学内容

1、认识四分休止符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

2、能力培养:在学唱歌曲时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3、情感体验:通过聆听与学唱,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基础知识

1、认识四分休止符

2、知道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间

1、出示四分休止符“0”的卡片

2、讲解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1、认识四分休止符“0”的形状

2、了解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间为一拍

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刚才小喜鹊它要出远门了也不忘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小朋友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应该怎样表现呢?

2、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

提问:这首歌唱到了什么?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3、再次听歌曲录音

提醒学生仔细聆听,跟着录音哼唱

看课本上的歌谱,随着录音轻轻地哼唱

4、复习四分休止符

设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0”的符号,指一指在哪些地方?

仔细观察有几处出现“0”符号

5、讨论环节

提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相互讨论,教师协助(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6、念念歌词

要求: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感情念歌词(可以不按节奏念)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7、填唱歌词

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

跟着钢琴,认真地填唱歌词

结束课业

听音乐出教室

播放音乐,向学生挥手再见

随着音乐律动出教室,向老师说再见

教学反思:

篇3:妈妈的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教材第五课《妈妈的歌》当中的《妈妈的心》一课。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有效聆听、情感渗透在歌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切忌抄教参。很惭愧,我就是抄的教参。)

在本单元中,学唱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目标要小,最好能当堂检测。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标最好不要出现,太空洞且无法检测。很惭愧,我的教学目标里也出现了!)

1、感受歌曲在音调节奏上的松、紧变化以及歌曲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特点。

2、能够用亲切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伴奏、表演等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儿女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二、说教学思路:(思路要清晰,最好有小标题,可一目了然。)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妈妈的歌”为主题,通过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听,感受歌曲的特点;以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方式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变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种参与性、创造性艺术展示活动,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辈的崇高品格。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听一听――以多遍聆听为手段,通过设计节奏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2、唱一唱――采用歌谱接唱、小组动作创编等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妈妈的心》,体验歌曲的情感特点。

3、演一演――以独唱齐唱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小组为单位唱奏演于一体综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创设参与性、创造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开课伊始,我将以泰戈尔的诗歌《仿佛》切入本课,以一首深情的表现妈妈的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导出本课的主题“妈妈的歌”。导入处选择的诗歌不作为学生理解的内容,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饱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

像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妈妈总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歌――《妈妈的心》。”

1、听一听――

第一遍聆听,提出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歌曲表达的内容。第二遍聆听,学生可在心里轻轻跟着范唱哼唱,同时提问“歌曲在节奏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歌曲中的停顿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讲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听,提问“通过聆听,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乐段,并感受乐段之间鲜明的情绪变化,点明歌曲的主题。第四遍聆听,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感知休止符。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一,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听,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旋律也比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从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1)分乐段学唱。第一乐段:采用歌谱接唱的形式,让学生接唱第一乐段中比较容易的后一小节,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同时注意休止符。请老师们配合我一起来试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谱中出现了mp做讲解p为弱mp为中弱,也出现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演唱时带附点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后面跟着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点。歌谱演唱熟练后,加上歌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乐段:首先分析第二乐段出现了mf做讲解f为强mf为中强,结尾处出现1、2两个小房间,第一乐段的结尾要唱第1个小房间,第二段的结尾即全曲的结尾要唱第2个小房间,注意全曲的结尾出现了渐强符号,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题在这里深化,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放开。第二乐段的学习结合旋律线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先演唱曲谱,再演唱歌词。注意乐句的连贯,情绪的宣泄,并再次强调最后一乐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轻轻握拳唱在心里。

(2)通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情歌唱。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二,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3、演一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独唱、齐唱演唱形式的变化以及唱奏演相结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大胆激发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开展综合艺术展示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依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两个教学关键处:

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节奏。

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

详细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处的处理手段:

本课关键处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的节奏。关于休止符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听一听的最后聆听环节,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达?”“轻轻点头”“轻轻握拳”等,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顿,这里的节奏不出声音唱在心里。并请学生思考“休止符为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的停顿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引导学生更细致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出示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练习打节奏,进一步感知休止符。

A:X 0 X 0(拍手)

B:0 XX 0 XX(打舌)

在练习打节奏的同时注意强调节奏的强弱变化,拍手的节奏要强一些,打舌的节奏要弱一些。(请老师们互相配合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3、通过打击游戏的进行,进而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里也请几位老师配合我一起来为歌曲伴奏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配合到这里吧,谢谢各位老师!)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了:3――6年级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作品的情绪。所以这节课我首先设计了用身体语言表现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打节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器伴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

本课关键处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对此关键处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课开始的听一听部分,通过感受基本音乐要素、了解休止符、对比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实践感知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循序渐进地体会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在唱一唱环节,分乐段学唱的过程中,适时提问“通过对不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呢?”分小组设计动作表现歌曲,一乐段停顿平缓,表达对妈妈甜蜜的爱心,二乐段连贯激昂,表达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通过讨论、表演,引导学生用真情表现歌曲。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以情带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妙的画”来。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的作品的美妙,使学生领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过演一演环节中唱奏演三位一体表现歌曲,独唱、齐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转换以及互动评价机制的辅助下,对歌曲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自主合作,可以将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是3~6年级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学段目标。此关键处围绕从歌曲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聆听开始渗透,直至最后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设计思路和想法。有效聆听,打开了音乐学习的智慧之门;情感渗透,为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收获!

谢谢大家。

总之,一篇好的说课稿,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时效性,花样环节不可太多,最主要是其可实现性,实用、有效果最重要,歌唱课就是以唱为主要目的。以此说课稿与大家共同学习!

篇4:《和妈妈在一起》说课稿

《和妈妈在一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本学习领域的特点,我们把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动物的样子,观察、分析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通过泥塑来表现出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和想象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引导学生分析和 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粘泥、多媒体课件和一些泥塑工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

师生共同欣赏并哼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悟母子之间亲情。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回忆和妈妈在一起让人感动的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

2.观察欣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并配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动物母子之间也有浓浓的亲情在。

3.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泥塑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4.通过观察书中的泥塑作品“刺猬宝宝和妈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运用泥塑的基本方法做出自己所需要的形状。

5.学生创作

明确本节课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抓住动物的特征、作品要表现出动物母子间的亲情,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突破难点。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介绍

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课外拓展

注重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鼓励课外创作。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课上讲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篇5:《地球妈妈》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地球妈妈》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妈妈》是一片活泼生动、韵律优美的小文。它以儿童的目光去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发现。通过“半空中、池塘里、地底下和地上的小房子里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大大的家。让学生们知道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到所有孩子们共有的大大的家,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的地球妈妈真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力求把字写漂亮。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新偏旁“角字头”。

2、正确认读课后的十二个生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小小的家、大大的家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预习生字。制作相关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是:认识12个要求会认的字,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背诵。

第二课时:掌握四个要求会写的字的音、形、义,正确书写。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启发谈话,情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妈妈(齐读)说说:看到这两个字你想了什么?再添加板书“地球”提问:你又想到里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及时鼓励、及时肯定。)继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们的问题真不少!想知道答案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地球妈妈家做客,你们可要睁大眼睛寻找答案啊!

第二步:通过课件(文中插图)认识课文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所处的位置,为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做准备。(依次出现图片)

说说他们是谁?住在哪里?

第三步: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所要学的课文及生字进行整体把握。接着在我范读、学生再次读课文,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和同桌相互考一考,读对了夸夸她,读错了帮帮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采取自读,指名读,领读来进一步认知生字,并说一说出现在哪句话里,

以更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猜字游戏:学生根据字义通过手形、语言来表达字义,让其他同学猜字。

(目的:低年级生字教学是一个重点,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换一种学习氛围,调动他们学字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步:借助课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化理解熟读成诵。

1、读课文,理解文中“小小的家、大大的家”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小声再读课文,看看地球妈妈是谁的妈妈,小动物的家各在哪里,为什么文章的开头说:“地球妈妈真好,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家”,结尾又说“地球妈妈真好,她让所有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明白“小小的家”指什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不要求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引导、点拨。)接下来借助课件如情入境的为学生演示“半空中的树杈上、池塘里的荷叶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引导学生通过图中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指导背诵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朗读深化理解和感悟。课文韵律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一边想想画面一边背课文。指导背诵时抓住文中小小的家“半空中的树杈上、池塘里的荷叶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四组方位的转换,想象力面分别住着哪些小动物,使学生轻松背过课文。

第五步:想象扩展,深化课文主题。

在学生原有想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改编或续编课文。

(目的:扩展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第六步:结束(情感教育)

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篇6:《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

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好慈祥

好累

篇7:《妈妈我爱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妈妈我爱你》出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五章,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次教学活动我结合幼儿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妈妈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幼儿最依赖的是妈妈,妈妈每天为孩子做许多事,但很多孩子都体会不到妈妈的艰辛,很少有幼儿会思考该如何爱妈妈,如何感恩母亲。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爱惜妈妈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PPT,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2、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

3、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学会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爱妈妈,让幼儿学习儿歌--《妈妈你别说我小》。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综合运用讲解法、移情训练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在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六、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具:玩具转盘、收集小时候用过的奶瓶,尿布,推车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孩子们看到,妈妈为我们做饭、洗衣、讲睡前小故事、照顾生病的我们这些生活场景时,就更能体会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幼儿就会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幼儿就会学会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后面学习作情感铺垫。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观看PPT课件,让幼儿感受妈妈妈妈的重要性,感受妈妈的爱。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呀?

幼儿回答:小蝌蚪没见过妈妈。

教师:青蛙妈妈是不是对小蝌蚪很重要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妈妈对我们重要

幼儿:齐声回答,重要。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做饭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衣服?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头洗澡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讲睡前故事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当我们生病了,妈妈会精心照顾生病的我们,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活动二:提问:

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妈妈是如何爱他的?

幼儿回答:好

教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教师: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妈妈呀?

幼儿:帮妈妈洗头。

幼儿:给妈妈洗脚。

幼儿:给妈妈捶背。

幼儿:帮妈妈拖幼儿:给妈妈送花。

幼儿:帮妈妈梳头。

幼儿:对妈妈说:“甜甜的话”。

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幼儿知道平时妈妈是如何爱他的,又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

(三)参加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种活动,为了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幼儿:齐声回答,好。

教师:演示和讲解转盘的玩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转盘,老师会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转盘,当转盘停止的时候,指针会指到转盘上的一个地方,老师在转盘上写有小朋友们可以帮妈妈做的事,如果转转盘小朋友现场演示这些,帮妈妈做这些事,老师就会奖励小礼物喔。

教师:演示转盘的玩法。

幼儿:上讲台玩转盘,并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转盘上的任务,由幼儿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孩子,孩子完成转盘上帮妈妈做的事。

教师:奖励小礼物。

通过这个游戏,使孩子们加深了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判断对比,巩固提高

在课堂上,我以ppt图片作为引子,用演一演,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展开教学。演DD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演完毕后,让孩子们议一议还可以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我们以后该如何爱妈妈。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学儿歌《妈妈我爱你》,升华情感

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一边拍手,一边学儿歌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拍手的形式多样,可以自己拍,也可以互相拍。在边拍边学儿歌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该如何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十、说活动延伸

1、利用“家长园地“介绍并引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爸爸、妈妈等长辈。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社会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母亲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真切地体验母爱,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设计了关于“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在系列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一个盒子,但并不说明盒子的用途。然后,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以下活动逐渐丰富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

篇8:《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 ↓

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 ↓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 ↓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 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慈祥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篇9:《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2、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内涵。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帮助学生建立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抒情性比较强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手段,音乐、图片在视觉与听觉上给学生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文章时,采取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的方法

三:说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感情朗读的方法,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词语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而且也对本课的词语进行了梳理,便于学生积累。

(二)、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3、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4、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5、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6、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四、拓展整合

课文快结束时,我采用看插图,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个问题再次激发孩子的情感,在感受母爱伟大的同时,也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对全文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五、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采用了分层作业,而必做作业,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在感受深深母爱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美丽:眼睛 眉毛 脸

妈妈睡了 温柔:嘴巴 眼角 母子情深

好累:呼吸 头发 额头

篇10:《妈妈睡了》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一说妈妈的样子吗?(2位小朋友)

2、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出示课本插图),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揭示课题《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出示:妈妈太累了,睡着了,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轻一点儿

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随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

三、细读第二、三段,体会深情

1、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识记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两扇大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请同学们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中感受词语的意思)

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润:有水分,有光泽,很滋润),找找哪些同学有“红润的脸”,直观理解“红润”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

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

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拓展说话“( )的眼睛”“( )的头发”。

(4)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教师小结:妈妈睡得香,就连眉毛也安安静静,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对妈妈的赞美和爱。

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

(1)联系生活,感受“温柔”,请学生说说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

(2)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把“等”字读好,读好后鼻音

思考交流:读到哪里,你觉得妈妈很温柔?

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着,就会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说明妈妈平时经常给孩子讲故事)

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

四、练习朗读,同桌互评

1、同桌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请同桌每人选一个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读好后读给同桌听;

2、男女生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师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五、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出示生字:脸、哄,引导学生观察这2个字,发现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名说笔顺)

2、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写字要点,学生观察后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评议。

六、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美丽 温柔 劳累

篇11:《妈妈账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求实现这个理念。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小彼得心理活动融情想象,

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自己的儿女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把子女娇惯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公主,尽享被爱而忽略付出爱,基于这种普遍现象,抓住本课这一教学契机,反复读文,对比账单,仔细体会小彼得帮妈妈做事需要报酬,而妈妈为小彼得做事却不需要报酬这一强烈反差所包含的母爱无价、无私,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天下所有的母爱都是无价、伟大、不求回报的,进而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回报父母的爱,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把感恩放在心上,真正体会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爱,让每个生命个体学会感恩,学会做一个有健康思想道德的社会小公民。

三、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一个不等式0>60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比较分析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文特点,主要采用激趣导入法,朗读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四、说教学流程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伊始,我巧妙设计问题,打破语文教学引入常规,在黑板上写出0>60,让学生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然后通过导语引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样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势而导,引出课题,进入情境。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启迪智慧。以学生提取的重点内容——课件出示的两份账单为线索,让学生有感情练读——老师指导读——男女分组读等一系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两份账单的不同之处”,既突出了重点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妈妈的账单”语言浅显,意思明白,文字虽无难懂之处,但蕴涵深刻的意义,如何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读师:是啊!多么不一样的账单啊!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从而理解到妈妈的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无价的。在学生领会到母爱的无价后,这时再让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感受到: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0”却包含着宽广的、无私的母爱,对文本的研读也更加深入。同时将朗读贯穿其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妈妈的账单”。此时如公式般枯燥无味的“账单”。在学生的眼里,已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孩子们用最动听的声音,或中或轻,或扬或抑,或高亢激昂,或低沉舒缓,或笑意盈盈,或泪光闪闪,把藏在“账单”背后的伟大的母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内化智慧。我再次用课件出示母亲写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想象这十年来还可能为小彼得做过哪些事?充满激情的导语,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同学们,妈妈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请你把这份账单再列详细些,还可以列举什么呢?让学生补充账单,加深感悟。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出示:这是一份的账单,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呀!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此时问题中的人物是小彼得,但实质上正是孩子们自己的真实体验。

第四环节,反馈迁移,反思升华。师生共同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引导揭示小彼得的内心,羞愧万分,又通过学生对语言和情感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通过图片引出的那个感人故事和朗读小诗《妈妈的爱》,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憾,情感得到进一步体验和升华,使学生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引导他们朝着真、善、美的领域去发展,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的最后,则是将学生的情感升华为行动,真正的用爱去回报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篇12:妈妈的心

妈妈的心_记叙文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很贪玩的孩子。因此,妈妈总是时不时的`就对我说:“你要是一个男孩,那还真不得了,一个女孩子,怎么总是比男孩还贪玩呢?女孩子就应该文静一些!”因此,我也早早地就踏上了上学的路,而妈妈也要天天送我上学和放学。我读了几年级还在第一年级,因为我太贪玩,总是学不好。

一天早上,我牵着妈妈的手准备上学,妈妈却放开了我的手,站在门口目送我,对我说:“你长大了,你应该学会自己上学了,快,去吧!”我一边走一边流着眼泪在心里面想:妈妈怎么可以这样,我才七岁就要我自己上学,你就不怕我被人拐走,被欺负,被别人骗……妈妈,你为什么那么狠?因为我贪玩你早早地把我送去上学,现在,连上学你也不送我一下,你就不担心我,不怕我出什么事吗?

我走了一会儿,边走边望着其他同学,不但有妈妈的手牵着,还有爸爸的手牵着,为什么那些人中没有我?想到这里,我就又忍不住流下眼泪。

但我过马路时我并没有先停下脚步向四处张望一下,没车时才走过马路,而是直接漫不经心地走过马路,马路有三米多长,当我快要通过马路时,一阵喇叭铃把我吓一跳,我站着动都不敢动,当我把脖子扭向左边时,面包车正向我冲来,突然,一股劲使我向前方的地上摔,我朝后一看,妈妈正躺在地上,腿还流了很多血,原来是我妈妈在保护我,我什么都没想,跳起来就去扶妈妈坐着,妈妈一见我就问:“孩子,你没事吧,有没有吓到啊?有没有受伤啊?”往我身上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妈妈像没有受伤一样,一心为我着想,一心一意做一个守护我的专属妈妈。

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子想你,你一直都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我,不让我受一点伤,无论我在哪,你的心一直想着我,牵挂着我。

篇13:妈妈的“心”

家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能让我安心;在我疲劳的时候,能我恢复体力;在我不开心的时候,能让我平静心情。亲人就像城堡里的士兵,给我安全感,时时刻刻都保护我。

我的妈妈就是我心中最喜爱的人,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掀开整齐的流海,眉毛浓浓的,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一样。妈妈的腰部很细,腿很长。

有一次,我看见电视上很多小朋友都会剪窗花,我也想剪,于是拿出红纸和剪刀,只听“咔嚓”的声音;红纸的一端被剪下来了。剪着、剪着,突然,剪刀一不小心剪到了自己的手,只见鲜血涌了出来,伤口和小猫猪存钱罐的放币口一样长,我只能忍着疼痛跑到了客厅,妈妈看见我的手,惊慌地从药箱里拿出一根干棉签,沾干净手指上的鲜血,又用沾有碘伏的棉签在伤口上打着圈的擦拭。又用创可贴贴上,我觉得心里暖暖的,眼泪都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这就是我的妈妈,她会帮我解答难题,还会给我做香喷喷的饭菜,是我心中的暖心人。

篇14:妈妈的“心”

母爱的伟大,就在于她忽略了自己。

记得我5岁那年,爸爸还在遥远的军营服役。深秋的一个晚上,睡梦中,我感觉一线凉凉的液体从鼻孔流出,黑暗中用手一摸,还稠稠的,开灯一看,竟是红红的鼻血,我便大声地叫妈妈。妈妈从隔壁的房间跑过来,看了后焦急地说:“莹莹,你怎么了,怎么出了那么多的鼻血?”

妈妈不顾一切地将我一把抱起,就向医院跑去。那时已是凌晨3点多,寒冷的秋风刺得人直哆嗦,因为走的急,妈妈竟忘了穿外套。

到了医院,妈妈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却又急匆匆地找到医生,“医生,我孩子怎么了?您快给看看。”

医生看了看,说:“没什么大事,吃些药就好了。”

“那太好了。谢谢医生!”妈妈如释重负。

回到家后,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可妈妈因为那晚去医院穿少了衣服而感冒,虽然妈妈自己病了,但她看到我没什么事,她就很开心。时间过了几年,这事我却一直铭记在心。

这就是妈妈的爱,妈妈的心。

篇15:妈妈的“心”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冬去春来,转眼间您已经三十九岁了,这些年来您那忙碌的身影常常从我眼前闪过,家里什么活都由您来干,总是忙碌的不可开交,还整天担心我。如今您的两鬓已经出现了丝丝银发,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这都是为了我们一家日夜操劳而变的这样的。

记得有一次,雨在窗外淋淋沥沥地下着,我正在做家庭作业。忽然,停电了,周围一片漆黑。我抱怨道:“怎么搞的,这个时候停电!”可是一边正在忙碌着的您却放下了手中的活,为我点燃了半支蜡烛。

我看着蜡烛那微弱的光芒,不满地说:“妈妈,这一支蜡烛能支持多久啊,再去买几支吧!”您面对着我的粗声大气,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点了点头。您回来时,已经被雨淋湿了。我看着湿漉漉的您,心里愧疚万分,真后悔这样对待您。谁能说这不是伟大的母爱?

母亲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儿女,可是我们这些儿女却一点儿也不知足,还常常抱怨母亲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让母亲伤心,真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孝啊!

过几天就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了,那天我一定要把我的真心祝福送给您,以表示我深深地歉意,妈妈“三八节”快乐!

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您的女儿:丹丹

20xx年3月4日

篇16:妈妈的“心”

今天下午在教室把作业都完成,轻轻松松地等妈妈过来接我放学。

远远地望着妈妈的身影,有点憔悴,有点忧伤,有点心疼!脑子蹦出一个想法,妈妈那么的辛苦,妈妈该休息,好好享受一下暖暖的感觉。

“妈妈,今天我作业做好了,老师还夸我上课很认真的,”“那更要好好的学习哦!”“那妈妈,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你晚上可不可以早点回来的!”“宝贝你要干嘛呢?“”妈妈你晚上就知道了么!” 和爸爸一起准备了一顿小小夜宵,妈妈最爱吃饺子了,我叫爸爸去菜场给我买来饺子皮,鸡肉,香菇,葱,我要给妈妈包一顿好吃的饺子,平时都是妈妈给我们烧饭,然后自己亲自动手才发现烧饭是有多不容易。

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们把饺子馅弄碎,搅拌好,一边拿饺子皮,一边拿饺子馅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第一个弄的不是很好,饺子皮好不容易包上,但是有点像是营养失衡的小淘包,第二个就好点,但有点像小金鱼的肚子一样,鼓鼓的...... 包好饺子,算好妈妈回来的时间,然后把饺子煮好,盖上盖子,去接妈妈上来,我们一家人围着饺子,看着妈妈慢慢的享受着我们包的饺子。

“妈妈,我爱你”! 妈妈说我是她的小暖心!么么哒,妈妈!

《未来的我》说课稿

妈妈说课稿

摄动椭圆参考轨道的相对运动状态转移方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说课稿

《父亲的菜园》的说课稿

《父亲菜园》说课稿

地球的结构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

妈妈的心说课稿
《妈妈的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妈妈的心说课稿(共16篇)】相关文章:

《窗》说课稿2022-05-07

《路旁的橡树》读书笔记2023-04-20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2023-10-21

《再塑生命》 初中一年级2023-05-08

天上偷来的火种语文教案设计2023-01-29

心田中开的花作文2022-12-30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022-06-17

我看《再塑生命》2022-12-02

《再塑生命》词语解释2024-01-18

路旁的小树优秀作文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