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

时间:2023-03-30 07:27: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集锦6篇)由网友“哈尔的移动城堡”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

篇1: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年代,五千年积累的传统迟早要被时代淘汰。已经消失的老行当——箍噜盆瓮就是其中之一,谨以此文记叙箍噜盆瓮。

瓦盆瓦罐、瓷盆瓷罐,大大小小还有各种盆盆灌灌、大缸子、大老瓮等等是过去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当。这些盆瓮灌灌都是由泥土烧制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如果破碎了或是有裂纹,主人舍不得扔掉,门上就来修补破碎盆瓮的匠人,人们称箍噜盆瓮。这个行当不知何时兴起,但确实是消失在六十年代末期,是我记忆中最早消失的老行当。记得七十年代初,有上门箍噜盆瓮的手艺人,但没有揽到活儿干。对箍噜盆瓮还是从老辈人口中了解的,六零后虽然没见过箍噜盆瓮的过程,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见箍噜过的破碎盆瓮。

箍噜盆瓮是用竹篾在破碎盆瓮上束几圈,盆瓮在制作时有一定锥度,箍噜匠人根据破碎位置,把竹篾缠绕在破碎缝子锥度的小头,用木榔头和铁板敲打缠绕好的竹篾圈,敲打时不可一次敲打到位,在竹篾圈上轮番敲打,直到合适的位置,松紧程度取决于缠绕的部位。一般经过箍噜过的盆瓮滴水不漏,还可以继续使用。有些则改变了用途,不在用盛放水而专门放固体物品。

随着盆瓮这些老家当的退出,箍噜盆瓮就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搪瓷塑料和不锈钢制品。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一部分也用不上了。比如自来水出现就不用存水了,面粉出现就不用存放粮食和面粉了,因而大型的水缸面翁就消失了。

盆瓮消失后因盆瓮带来丧葬文化,在近年却遇到了尴尬。在陕西老人去世后,要给小瓦盆烧纸盛纸灰,出葬时候在十字路口摔破拌碎,这个任务是由长子完成的。由于烧制盆瓮的消失,洛阳纸贵演变为关中瓦盆贵,贵点不要紧,问题是找不到了!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文化也要消失了。

篇2:下雪生活纪实随笔:雪天随笔

早晨开门,地上又白了。雪正下,地上雪不厚,说明才下不久。看雪,不是那种飘飘洒洒,或者纷纷扬扬,是如雨点般快速,形状如沙粒,如盐,如粉末,直接打在地上。听起沙沙有声,有力。原来,同样是雪,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造出的境界不同。

想念一位朋友,发微信问候:“最近下雪路滑,出门上上下下,万万注意安全!”朋友回复感谢,说最近在家窝着,看完了《后台》等长篇小说。与其论诗,朋友有言:“没必要模仿他人”“一人一世界”‘“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以为箴言,心铭记之。

持帚扫雪,看到几个雪人,乃爱孙昨日辛苦所劳成绩。告曰“欲去之“,孙坚决不许,极力阻挡。余笑曰“爷故意与尔耍也”,于是开朗玩笑如常。

饭时,家人呼端饭,唯孙儿兴味盎然,站屋檐下,嬉笑盈盈,面向空中吃雪。又用手接之,大人呼吃饭,专注如未闻。孩童心灵之天真无邪,于此毕见也。

雪天不出门,收拾好炉子,炉膛正旺。然后闭户读闲书,感觉真人生一大乐事。可惜时下手机微信诱惑,实一大干扰,要摆脱,须下一番决心。

饭后午时,想睡一会儿觉。窗外甚亮,雪在下,静无声。想起今日难得的悠闲清静,胡思乱想,遂入梦中。梦里居然出现大的人物,情节荒.唐,一个多钟头醒来。几分钟过后,具体情节全已模糊。

未时,出门。天甚亮,有些阳光,微风,半阴,雪花变得飘飘洒洒,零零星星,落在地上就化为水。

时过小寒,在二九,天气将更冷。想起远方的亲人,想写一篇小说。几次动笔半途而废。感觉小说其难甚于诗歌散文。昨晚看毕飞于〈小说课〉,稍有收获。小说的结构,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处理,须认真研究一番。

申时,突然停电。出后门扫雪,看见太阳如一铜锣挂在混沌的天幕上,空中还零星地飘着雪花,轻轻柔柔地样子。墙外传来村道上人们断断续续的闲传话语,听不清楚说些什么内容。

下午,对着满院的雪堆,忽发奇想,古人雅致,“茶品梅花雪”,雪水到底喝了对人有什么好处呢?马上百度一下,知道雪水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因为雪水中的重水成分比普通水的含量少百分之二十五,而重水成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有意思的是,百度居然解释“雪水”一词出自于《红楼梦》。

本文作者:刘世龙(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3:生活纪实故事随笔:爱逝如风

苏婉因见一位老同学耽搁了一会,在晚六点的火车开动前五分钟才拖着行李箱紧紧张张上了车,车厢里满满的人,充塞着各种响声,苏婉左避右绕万分艰难才找着自己的座位,可她体小力弱怎么也安放不好行李箱,正打算放弃,忽觉手中一轻,一个好听磁性的男声说“不介意我帮您放上面行李架上吧?”苏婉忙回应“那真谢谢您!”顺声看去是位长相端正气质儒雅的帅男,当时心脏就跳得不正常,不敢细瞧,怕被人误为花痴贻笑大方,从包里拿出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低头看起,掩饰自己心动的小小失态。车厢里依旧嘈杂,谈笑声,嗑瓜子声,呵斥孩子声,声声入耳,那位帅男就在对面,似乎有些无奈,不一会也神奇的拿出一本厚厚的大部头慢慢翻看!苏婉在脑海中猜想他的职业“医生,律师,讲师,可惜看不见书名!”无意中抬头,却碰见他一双沉静的眸子看过来,彼此略略笑了一下又各自匆匆落在手中书页上!

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声响小了许多,车厢里的灯竟然灭了,苏婉放起书凝视窗外的夜景,这车行到了哪片地区呢?“不休息一会吗?”他问,苏婉摇了摇头,他接着用好听的声音轻轻问“那可不可以聊一会呢!”“当然可以呀”苏婉内心回答,但还是淑女范的微微点头,他开始简洁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此行是回家探亲……苏婉安静的听着,矜持的回应,有一种喜悦和亲切弥漫在周围,苏婉甚至想象如果有这样一位帅气斯文的男友该是多么的美好的事情,是不是二十三年的等待就为了这一瞬的倾心?他委婉说了自己的工作单位中科院某研究所,并说“方便留一下联络方式,在京可多一个朋友来往了!”苏婉有些羞涩的写下电话递给他,刹那在火车穿越街区不甚明亮的夜灯下,发现他修长白皙的手背俨然有着如烙印的微圆的疤痕,深刻而丑陋,凭着直觉,苏婉断定这是一位女性留下的咬痕,这是多爱还是多恨?如此触目惊心!他觉察到苏婉目光的注视点,收回手道“小时候不小心烫的!”苏婉完美主义的爱情观破碎了所有的想象,这是一个有精彩爱情故事的男生,他将背负着这个烙印的爱情走完以后每一天,而这种爱是苏婉又难以容下的!

到站了,他帮她取下行李,温和的问苏婉将去哪里,他说顺道可以一起走!苏婉摇头说“谢谢您啦,我男友会在站口等我!”然后在他有些失望惊讶的眼神中快速离去,汹汹的人流很快隔开彼此,就象此生从未相遇过!

三天后,苏婉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好听的声音说“你在骗我,你沒有男友,从头到尾你都没有接一个电话看一眼手机,我想见一次你!”苏婉轻叹了一口气“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相遇一次便是最大的缘分了”,然后挂了……

完美主义的爱情就是这般,会因为某一点萌发爱意,又会因为某一小点的不完美,厌弃爱情!

本文作者:郭娟(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4:生活纪实故事随笔:风中的芦苇

第一次看到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篇文章,甚是欢喜,我欢喜的不是文章内容,而就是文章的标题,因为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芦苇实在太贴切,人何尝不是在强风暴雨中不断揺曳,看似随时被折断,却又能挺过来的芦苇,而且还有思想有情感。

尽管妈常告诫我:“每个人,生有时,死有日,不必怕!”但我小时候有几年时光还是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每当生病时,哪怕是小小的感冒,我会担心自己一睡着了就不会醒;在池塘里挑水时,我无数次担心会滑下去,再也上不来;在暴风雨之夜,我担心房屋倒踏,会把我压死,也担心雷电把我劈死;当一个人走在外面,看到狗,担心会被狗咬死;不小心割破了手,会担心流水过多而死……所以我那时喜欢躲在放好蚊帐的床上,双手抱头静坐;喜欢钻到床底下不说话不发声装死,喜欢一个人趴在家后面的渠道里装睡,我以为这样可以平静地等待死亡,死相总比那些方式的死要好看吧。

因为那时这种心理恐惧我从没向别人说过,也无人发觉从而开导过我,而是一次又一次试验过后,发觉我没有死,例如我多次假装感冒过,在池塘边试图去滑倒过,也确实被狗咬过,甚至割腕让血流,看流多少血会死……,但真正让我释怀恐惧的应该是小学5年级时学到“杞人忧天”这个词之时,到现在我都记得当老师讲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意思时,我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寝食不安的“杞人”,其实我这根芦苇是不会不经意折断的。

青春期有过一段日子,活得特别自卑,觉得自己脑子比别人笨,长得比别人丑,活着没意义,遁入空门的想法盘踞过一段时期,终究生活在偏僻的乡村,好像不知去哪里找空门而慢慢又遗忘了。这根芦苇只是被微风轻轻地吹拂了一下,又径自往上生长。

世界如此美好,亲情、友情、爱情如此温暖,我已幸福地人到中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上个月不期而遇的一场车祸,又让我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这场车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结果反正是车毁人没事,事后人们设想的种种如果都让我毛骨悚然,后怕不已,尽管我知道任何如果其实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当时被撞那一瞬间,没有害怕,没有慌张,而是想着要稳稳地停好车,把损失减到最小。可事后的结果是:又一次觉得自己是根随时会折断的芦苇。

车是不敢独自开了,可怕的是当我坐在别人车上时,老感觉司机开得不好,好像启动时会被别的车子撞,过红绿灯时会撞别人的车子,我坐在旁边,一次又一次地惊呼,恐惧,老感觉死亡只距离我一步之遥;另一表现是这段长日子中,我上、下楼梯,都充满了担忧恐惧,每一迈步即使放慢速度,睁大两眼都担心会踩空,会摔倒、滚下来,特别是手上有物品时更甚,如双手捧几本作业本时,我要把作业本双手捧着放到最侧边,以免挡了视线,我手端茶杯时,只能在杯里倒一点点水,然后一只手端着伸到最远处,另一只手需扶栏杆而下。

其实我知道“死生事大也”,死亡没那么容易,如果没到黑白无常勾命之时,即使芦苇再飘飘荡荡,它也不会折断,可某种时期的臆想就是存在,折磨着我,无人体会,无人能帮,正如抑郁症患者恐怕能被医疗、心理学治好的是极少数,更多的只能自我抗争,自我拯救。

反过来说,即使我这根芦苇会随时折断,也应该努力活好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理想境界只能可望,但搞好工作,善待亲人朋友,也善待自己还是可及的,因此不必怕!

本文作者: 周慧文(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5:生活纪实随笔:岁月,终将会回报以温柔

日子一如既往前行,我们跟随着它的脚步踯躅向前,虽然摆在眼前的路依旧不平坦,虽然生活赋予我们的依旧是举步维艰的日子,可是母亲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们相信: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和我们不期而遇。

那一年的六月,我们家终于搬进了新房,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我们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我们全家在渴盼了十五年后得到的馈赠,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窝”!喜迁新居的快乐暂时掩盖了欠债的烦恼。

三妹小时候给我的印象似乎不是很深,因为父母亲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幼小的她,她童年的生活几乎是“颠沛流离”的,她总是隔三差五地回家,小住几天后,被送到洪山姨姨家或者樊王姨姨家,偶尔还会在奶奶家住上几天,每次她离开家时都会大哭,我想她是无力改变被送走的事实用哭来做最后的反抗吧?那个时候没有学前班,更没有幼儿园,只能等到九岁直接上一年级。实在没人照看三妹时候,她便被母亲连拉带拽一路小跑着跟去学校,如果路上稍微走的慢点,母亲就会迟到,因此三妹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配合母亲的脚步。母亲对她的事业尤其的兢兢业业,以至于每年统考她所教的班级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付出,却是无人可以体会到的。母亲的身体本来不是很好,加上每日每夜不停地操劳,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就咳嗽感冒,导致肺部感染。而每次看病只能等到晚上吃了饭在我或者二妹的陪同下打着手电筒去村里“赤脚医生”的家里打一个星期的“青连霉素”针;每天放学后,别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我们只能面对冰冷的屋子等着母亲回来生火做饭,而为了赶时间,我们经常吃到的是煮着一点菜的白皮面,甚至很多时候连菜也没有将就调点盐醋来填饱肚子,家里的一斤豆油我们能吃到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此五姨多次提醒且批评我的母亲说正在长身体的我们需要增强营养,在这以后五姨也不时地给我们带回一壶油;当三妹“跌跌撞撞”长到六岁的时候因为营养不良而得了一场病导致她现在的体质也不是很好……如今每逢想起念起曾经的那段时光,母亲总是对她的“罪行”感到很愧疚,她无时无刻地把自己当成了“罪魁祸首”。

我升初三了,母亲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着沉迷于琼瑶小说的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可我亦然是无动于衷,而今我的儿子对我的话也是“刀枪不入”让我伤心至极,想想那个时候母亲的心应该是和我感同身受的吧?于是,母亲千方百计地奔波给我办理了休学。我休学在家四五个月,按理说我完全可以替母亲做点家务来减轻她的负担。可是当听说二叔家的保姆走了,学校不准二婶请假,家里还有一个五六个月的女儿无人照看,于是,母亲让我去二叔家帮忙看孩子。我们姊妹三个经常在私下里议论着母亲这种“把方便留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的行为,虽然不满,可也理解母亲,在盖房子的时候二叔是帮助过我们的。

第二年中考我名落孙山,我想母亲肯定是凉透了心。那个时候,父母亲省吃俭用正努力还盖房子的外债,一点一点地抠,一点一点地攒。即使这样母亲仍坚持让我去读职业高中,因为她不希望将来的我当一个家庭妇女。父亲为此大吵一架,其实我也理解他的辛苦和无奈,凡是听到别人聊起煤矿井下作业,无不感到危险的恐惧,而每次看到母亲洗父亲工作服的时候,那一盆又一盆的黑水,那被母亲缝了一层又一层的补丁,都让我的内心感到酸痛。母亲的坚持让我“别无选择”地走入了职中的校园。与此同时,我们全家仍在节衣缩食攒钱还债,好几年来,我们都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幸亏有从亲戚家拿回的一包裹旧衣服,挑挑拣拣穿着,从来没让我们觉得会“衣衫不整”。记得在冬天我经常穿着一件别人送的深蓝色工作服,里面套着母亲做的棉袄,却还是“宽袍大袖”。我不敢开口跟母亲要钱,每个星期回家后自己蒸些馒头,然后在火炉上烤成馍片带到学校吃,去食堂打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我把五元钱揣在兜里,硬是要坚持两个星期甚至更多。两年后二妹用拼着命的精神考上了太谷师范,这也是让父母亲为之感到特别荣耀的事情,在亲戚们七拼八凑的帮助下,二妹开始了她三年师范学习的生涯。

我特别佩服母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着,她身上散发着一种不认输的坚毅和果敢,每办一件事,她都会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去解决,即使困难重重,也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是有一丝的希望,她都会揪住不放,直到这件事迎刃而解为止。我有时候就想母亲奋不顾身的那份执着是不是能感动上天呢?那一年民办教师转正的名单里没有母亲,原因是因为生三妹的那年母亲请假多半年的时间工龄被中断。母亲为了把工龄连起来也是煞费苦心,托关系送礼,上门求情。联校领导铁面无私且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们的眼里,看不到母亲曾为了学生如何的费尽心血;看不到母亲每年度考出的好成绩;更看不到一个在教育事业上熬了将近半辈子的老师对转正的渴求。可是母亲没有气馁,她是个要强的人,她知道她不能够半途而废,更不能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于是母亲在郑重考虑之后决定通过考试的途径来达到转正的目的。同年开学后母亲到进修校报名学习。只有高小毕业的她硬是怀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完成了高中的学习课程,期间的“苦读”真的超乎常人的想象,皇天不负有心人,母亲在她”贵人同学“的相助下和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天空的艳阳高照。

我猜测着再熬三两年家里的欠债就可以还完了,我们再也不用过“艰苦朴素”的日子了。然而就在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时母亲病倒了,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着: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需要做手术。我懵了!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沉默不语,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纠结,母亲在“是否做手术这个问题上”去医院咨询医生,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喜忧参半,我不敢想象如果手术失败会是怎样的情形?而父亲照旧是沉默不语,其实他的内心何尝不是在煎熬—挣扎—不安:旧债加新债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的艰难,而更使他不知所措的是母亲的手术一定会顺利吗?母亲毅然做出手术的决定,然而钱又该找谁去借呢?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六,她的哥哥姐姐们对这个妹妹是疼爱有加的,虽然家境都很贫困,地里种的土豆红薯每年都会给我们送来好几袋,尤其是我的五姨,充当的是“长姐如母”的角色,多年来,五姨给予母亲的是牵肠挂肚的爱,而母亲对这个姐姐也是百般依赖。在血浓无水的亲情面前,任何的困难都会被亲情的力量推翻的,母亲手捧七零八碎凑起来的五千元钱,在我和卫生院医生的陪同下去省人民医院办理住院。父亲是在母亲做手术那天赶到医院的,为了节省五毛钱,竟然从火车站走到医院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看着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父亲在签字时手颤抖的恐惧;我、父亲、五姨、还有五姨的儿子等在手术室门外,父亲抱着头蹲在墙角,两眼无力而麻木地盯着地板发呆,而我却顾不上多想,我需要用奔跑的速度来完成手术期间护士送出的三次血的样本拿到另一栋楼的化验室去做检验。手术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当看到母亲被推出手术室,再被推到重症监护室的时候,我们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了地。

隔着监护室的玻璃,我看着母亲脸色苍白,身上被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护士在忙着观察记录母亲心脏跳动的情况。三天后,母亲被送进普通病房,但是术后反应依旧强烈,我看着母亲捂着胸口不停地咳嗽着,她虚弱的身体如同在风中摇曳一根稻草,随时会被吹倒在地。好心的病友送来一块破旧的门帘,他让我铺在地上,告诉我晚上困了可以打个盹。这些病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也许在此分别之后再也不会见面,却因为同病相怜而彼此帮助彼此关心,让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感到相遇是友善的,也是温暖的。手术后的第七天拆线,为了能节省一点开支,我们马上办理了出院手续搀扶着仍是虚弱无力的母亲坐上公交去往火车站。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她以顽强的生命力通过了人生又一次残酷的考验!

冬去春来,我看着我家屋檐上垒窝的燕子在一天天长大,我听着我家门前的麦场脱粒机发出轰轰的响声和喜悦的笑声。那时那刻的我们在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生活,感恩阳光无处不在!!过了几年,母亲因身体不好提前办理了退休,二妹太谷师范毕业后分配到离家不远的学校,三妹在卫校学护理,生活正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前进!!又过了几年,父亲快退休的时候正赶上单位集资盖房,父亲想卖了现在住的房子搬去城里,而母亲却舍不得就像抚养孩子一样费尽心血看着他逐渐趋于完美却要挥手告别。经过激烈的争论,父母亲终于统一思想:卖掉房子搬去城里!曾经的他们在熬了近四十年的苦日子之后,如今终将享受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我们无法挽留岁月离去的脚步,正如我们无法拒绝生活的酸甜苦辣,翻遍所有苦难的记忆,却发觉它早已不再是苦难,而是留给心灵的一笔买不到的财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即使岁月残忍,但终将会回报以温柔。这样的岁月,足以原谅所有的刁难。”那么,我唯愿时光不老,岁月流淌不止。

本文作者:韩红霞(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6:生活纪实故事随笔:旷野边的一株树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我在城市里安了一个家,像鸟儿在新树上垒了一个窝。家乡人像家乡黄河边的一株株红柳,也像一丛丛枸杞树绽花吐绿,锦绣着家乡山川大地。爹娘在乡下,年迈的父老乡亲们也在乡下。他们陪伴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方天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遥望家园,梦中惦念着家乡的老榆树和大柳树,还有丛丛枸杞林和片片硒砂瓜地。家乡的麦浪不再滚滚,稻花飘香的诗意也单薄了许多,但是老辈人依旧守望相助着。而我时不时的会吼唱那首《好大一棵树》和《我是一只小小鸟》,吟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时候,我顿时会泪光莹莹,思乡之情抑制不住,想回家乡的念头挥之不去。

翻阅报纸,突然发现了文友的一张摄影作品,名字叫《旷野上的树》,眼前突然再次闪亮。一排排树,傲立在朔漠黄沙中,倔强且顽强地迎接风雨阳光,心底顿时被再次震撼了!

我的家乡在农村川区。后来,父亲去了南山台的荒山深处开垦土地。南山台一片荒漠,杂草丛生。有些人称为:新灌区。也有些人叫作半山区。再早些,那里本来就是荒山,自从国家政策扶持引水上山之后,山色才开始慢慢变绿了。山上吊庄移民,最初家乡许多人不愿意来,父亲却头也不回的就常住在了南山台,沙窝窝里,一住就是大半年。那个时候,我回家放学,基本上看不到父亲回家的影子,偶尔的回来,也是匆匆来,匆匆去。母亲说:父亲是舍不得那片山地。那时,父亲是乡林业站的临时会计,负责着乡林场许多琐碎而细微的工作。父亲把大好时光和血汗挥洒在了林场荒山。空闲的时候,父亲会挥锹在荒地有计划,有步骤的植树造林。许多时候,把别人的冷言冷语当做“耳旁风”。在山畔,父亲也寂寞,也孤独,但他很少困惑,父亲的力量和自信,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也来自于父亲的读书看报。“碧血黄沙风雨中,沧桑憔悴亦从容”也许就是父亲和许许多多乡亲们的最美剪影。一方山绿了,一片地活了,乡亲们富了,父亲笑了,再次开始给我讲唐诗:白云深处有人家……

细看身边的娘,像是家园的一株枣树,默默生长,开花,结果。为了一方土地绿意盎然,花色灿烂,而无私奉献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一个人便是一株扎根黄土地,头顶蓝天,吸吮黄河水的树木,像枸杞林,枣园和苹果地。我的儿女,在家庭的温暖呵护下,在园丁的教育下,享受阳光,茁壮成长,像两株小树苗渐渐成长,成才,想到这一切,我的感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芳草嘉木,亭亭玉立,锦绣山河,风光无限。我们都像树,立在人间,仰俯红尘,无怨无悔,默默付出。

如今:南山台成了花果山,父亲依然守望和坚守着。看到了这张摄影,很自然的想到了远在家乡果园的父亲,傲立风雨,像一株守望故园的白杨树。翻看《新消息报·原野》,发现了两个专栏,一个是宁夏文学新“三棵树”之一的郭文斌老师的“安详国学”专栏,一个是“植物种子作家”刘汉斌老师的“植物散文专栏”。农人们守望大地,守望麦田,站立成一杆杆红高粱,一株株白杨树,在朔风里昂扬,在雨雪中挺立……而美丽的宁夏依然有许多文学精英和草根在孜孜以求的守望着,默默无闻的耕耘着。

回望家乡,我幻化成了旷野边的一株树,扎根,守望,憧憬和梦想着!收到父母邮寄来的家乡特产,我的心再一次阵疼、欢欣和纠结。伴着月色和泪花,俯在桌前,写下了一些安顿心灵和感恩生活的文字。愿故乡安好,宁夏安详!

本文作者:秦志峰(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投瓮随笔 翻译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

西游记明朝吴承恩读书心得

“说·谈·话·论”有奖征文活动启事

惊险的生活纪实故事:翻车

通讯稿写作范文

通讯稿怎么写

护士节通讯稿范文

通讯稿结尾范文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教学设计

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
《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纪实生活随笔《箍噜盆瓮》(集锦6篇)】相关文章:

春天通讯稿范文大全2022-11-10

通讯稿范文大全2022-10-05

精神的后花园杂文随笔2023-10-25

爱无对错随笔2024-03-09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2022-09-26

“打铁迎猴”有奖征文启事2022-08-30

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翻译2022-05-24

党课通讯稿范文可编辑版2022-05-08

吴承恩西游记的读后感2022-05-08

我想拉自己一把-随笔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