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

时间:2023-03-31 08:04: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锦集8篇)由网友“驀然一渡”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方便大家学习。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

篇1:孟浩然唐诗《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孟浩然唐诗《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网络综合-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品赏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篇2:中国唐诗鉴赏-《夜归鹿门山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篇3:孟浩然的唐诗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的唐诗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由孟浩然创作,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寂寥:寂静空虚,这里的意思是人迹稀少,冷落萧条。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韵译】: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讲解】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乃是他在隐居鹿门山后的一篇杰作。孟浩然本来家居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处于汉江西岸,名为“南园”。而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名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乃携家眷隐居鹿门山,采药为生。从此这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住在南园家里,四十岁始游京师,深得张九龄与王维爱重。王维尝邀入内署,适逢玄宗驾到,便令浩然诵诗。当听至“不才明主弃”之句时,玄宗不悦,遂放还。孟浩然在长安失意而归。接着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亦追步先贤庞德公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过上隐居生活。其诗作《夜归鹿门歌》正是他隐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其题虽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意表歌咏归隐志趣之情,非常值得细加欣赏的。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直以白描手法勾划出回归路遇,借以抒发自己的隐居之情。

头两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从岘山南园渡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鱼梁渡头。此刻耳听山寺传来黄昏时分的钟响,眼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情景,彼此呼应。直将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首先点出,并紧相对照,由衷显示出山寺的僻静和尘世的喧闹,以此唤起联想。诗人潇洒超脱的归隐襟怀,依稀可见。

第三、四句继续对比着写。说世人都忙着回家,而自己却是离家出走,直奔鹿门。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归宿,两样完全不同的心情。字句中自然流露出自己志趣,颇超然脱俗、恬然自得之感。

第五、六句是写夜晚登山。在鹿门山路上,只见夜色中的树木在月光映照下,烟雾缭绕,朦朦胧胧,真是美妙至极。如此一路前行,仿佛于梦幻中很快就到了归宿之地。这里原是庞德公隐居的地方!诗人似乎恍然有悟,觉得这里才真正是一个清幽高雅的存身之地。尤其是“月照开烟树”中的一个“开”字,更是用得相当的绝妙。佛家在智慧点化上有个用语叫“开光”,人们日常生活中入夜照明一般叫“开灯”,而月光对夜间树木这么照着,岂不也正像“开光”或者“开灯”一样?!这段山行中的感受,既有“开慧怡神”的欣慰,又有“借灯开路”的喜悦,同时更有朦胧中“开心于隐”的惬意。其微妙而复杂的体验感受,尽以形象与洗练之笔把隐逸的情趣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是写庞公栖隐处的生活境况。道是岩洞对着松林小路,尽管相当幽静,但毕竟不无寂寞。“幽人”,既指庞德公,却也是自况。他躬身仿效了庞德公“采药不归”的道路选择与归宿,在与尘世隔绝的日子里,惟山林是伴,自来自去,过的是一种清闲、安逸却也不无孤单的生活。

诗的全篇以谈心的语调,流畅的结构,干练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生动地托现出超然脱俗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清新洒脱,十分自然,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评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篇4:《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篇5: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篇6: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篇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篇8: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曾隐居鹿门山,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诗风格清新俊逸,恬静淡远,除表现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外,尤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著称。

【作品简介】

《夜归鹿门山歌》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七言古诗,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原文】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教学设计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

孟浩然简介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的隐逸

诗人孟浩然-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全集

孟浩然的诗

《夜渡湘水》孟浩然唐诗全诗赏析

大鹿的教案设计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唐诗之《夜归鹿门山歌》(锦集8篇)】相关文章: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2024-02-05

李白写孟浩然的诗2024-01-05

孟浩然的诗初秋赏析2023-06-20

孟浩然常见的诗2022-09-04

含有绿的诗词名句2022-11-01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2-13

写松的诗句2023-05-26

含有铸的诗词名句2022-12-19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2024-04-26

孟浩然描写月夜的诗句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