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时间:2022-05-06 11:02: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精选9篇))由网友“想吃炸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篇1: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为了寻找天然生物防腐剂,对纳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发酵液的抗菌成分进行了研究.纳豆菌经培养取其上清液,用Sevage法提取蛋白,无水乙醇提取多糖,制备蛋白及多糖水溶液.采用管碟法测定培养物上清液、蛋白及多糖水溶液的抗细菌和真菌能力.研究发现培养物上清液、蛋白及多糖水溶液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细菌、真菌皆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特别是对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以志贺氏菌最为敏感;同时经比较分析发现,抗菌作用的主要组分是蛋白;纳豆菌的抗菌物质可起到杀菌作用,而非抑菌作用.

作 者:姚笛 王月 Yao Di Wang Yue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大庆,163319 刊 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1(2) 分类号:Q939.9 关键词:纳豆菌   蛋白   多糖   抗菌作用  

篇2:纳豆菌产抗菌物质培养条件的研究

纳豆菌产抗菌物质培养条件的研究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分别从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确定了纳豆菌液体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并对抗菌物质的部分理化性质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金属离子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添加金属离子对抑菌效果有促进作用的有Ca2+,Al3+,Mg2+,Fe2+,而Cu2+,Mn2+,Zn2+则抑制抗菌物质的产生.

作 者:纪宁 孔繁东 祖国仁 季瑛 于晓慧 JI Ning KONG Fan-dong ZU Guo-ren JI Ying YU Xiao-hui  作者单位:纪宁,孔繁东,祖国仁,季瑛,JI Ning,KONG Fan-dong,ZU Guo-ren,JI Ying(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于晓慧,YU Xiao-hui(大连新百利国际工贸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

刊 名:中国乳品工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DAIRY INDUSTRY 年,卷(期): 34(2) 分类号:Q935 关键词:纳豆菌   抗菌物质   培养条件  

篇3:纳豆胶囊的作用

纳豆胶囊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纳豆胶囊,纳豆胶囊的成分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纳豆胶囊,纳豆胶囊其实是一种药物,纳豆胶囊里面含有纳豆激酶,纳豆胶囊的作用在于可以快速的将血栓溶解,纳豆胶囊适合成年人服用,服用纳豆胶囊后我们可以起到平稳血压和溶解血栓的好处。

纳豆胶囊里面的成分是纳豆激酶,纳豆激酶是来源于纳豆,也就是发酵后的大豆中提取出来的,纳豆激酶有很好的溶解血栓的作用,而且血栓溶解的时间有一定的持续性。所以有了纳豆胶囊这种药物的发明。

清淤

打破药物束缚 迎来血管春天

纳豆激酶,通过四种途径直接和间接溶解体内血栓。

净源

严防病从口入 把好健康“第一关”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可能人体体内最大的“污染源”。95%的病症与肠内微生态有关。正常菌群数量十分巨大, 大约为百万亿个左右。保持微生态平衡、健康的肠胃菌群,是保持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一环。

纳豆菌不受胃液的强酸影响,并很快在肠道内定植。纳豆菌所产生的吡啶二羧酸,有效杀灭、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和病毒。

王氏诱导流加发酵工艺,10%以上低聚糖被完整保留,这是其它任何发酵形式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同时,这些低聚糖分别是二糖、三糖、四糖,进入大肠作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极其迅速地促进人体内有益细菌一一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增殖10-100倍,从而抑制腐败菌生长,长期食用可减缓衰老、通便、抑菌、防癌、抗癌、减轻肝脏负担、提高营养吸收率,特别是对钙、铁、锌离子的吸收,改善乳制品中乳糖消化性和脂质代谢,低聚糖的含量越高,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作用越大。双歧因子30分钟就在肠道开始“工作”,改善胃肠道功能显效在一周以内,甚至当天有效。

修复

重塑生理机能 延年益寿返年轻

通过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对于疾病状态后身体生理机能的重建,海奥圣纳肽胶囊功不可没。

过量氧自由基由于直接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线粒体功能下降,使细胞衰老,变性,是造成人体衰老、疾病的重要原因。抗氧化研究成为衰老研究的主攻方向。王氏诱导流加发酵工艺,首次从纳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新型HD-0物质,是大豆中自然含量的2万多倍。HD-0作为一种小分子肽,它具有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剩自由基的作用,完成尿嘧啶、无碱基位点、mtDNA氧化等的转换修复、 错配和烷化损伤的修复以及重组修复。衰老标志物心肌脂褐素、抗自由基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过氧化物酶、胶原熟化程度、免疫功能和衰老有关的激素、血脂等二十多项指标都有令人惊喜的变化,成功干预了生命体的寿命。

根据对HD-0物质动物实验,如延长小鼠寿命52%-56%,按此推算,完全有可能突破外在约束极限,使现有人类平均寿命延长30年以上,逼近人类理论寿命120岁。

小小纳豆,也许就破译了困扰现代人的文明病的密码。科技的发展,提示着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又不断地造福人类。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科技的结晶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

上文我们介绍了一种药物纳豆胶囊,纳豆胶囊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循环系统的一种非常高科技的药物,我们是从常吃纳豆能长寿这一点发现了纳豆里面的纳豆激酶。从而开发了这种可以有效溶解血栓,降低血压和血脂,防止心脏病的药物。

篇4: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分别考察温度、pH值、胆盐、消化酶对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影响,以及纳豆菌制剂在保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豆菌制剂能耐酸碱、胆盐、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保证足够数量的'活菌在肠道定植并发挥作用.而且,纳豆菌制剂对温度影响不敏感,80℃处理60min后,活菌数几乎无变化;在室温下保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冷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20℃冷冻保藏效果较差.

作 者:钟青萍 王发祥 钟士清 吴文仪 ZHONG Qing-ping WANG Fa-xiang ZHONG Shi-qing WU Wen-yi  作者单位:钟青萍,钟士清,吴文仪,ZHONG Qing-ping,ZHONG Shi-qing,WU Wen-yi(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王发祥,WANG Fa-xiang(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广东,惠州,516000)

刊 名:食品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OOD SCIENCE 年,卷(期): 27(3) 分类号:Q939.97 TS201.3 关键词:纳豆菌   微生态制剂   稳定性  

篇5:9株纳豆菌产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9株纳豆菌产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对9株纳豆菌产纳豆激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从中选出1株产纳豆激酶(NK)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能力较高的.菌株(NS-W-6).该菌株在普通大豆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纳豆激酶和SOD酶,产纳豆激酶活力为1 766.25 U/m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为214.85 U/mL.

作 者:王刚 陈光 薛健 高俊鹏 WANG Gang CHEN Guang XUE Jian GAO Jun-peng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长春,130118 刊 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8(4) 分类号:Q814 关键词:纳豆菌   纳豆激酶   超氧化物岐化酶  

篇6:纳豆的食疗作用有什么呢?

食品专家指出,纳豆中含有大量的纳豆菌、纳豆激酶等有益成分,对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病、抗衰老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研究还表明,纳豆菌对病原性大肠杆菌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我们营养学界常说‘小纳豆有大作用’,这个大作用,选对吃法更加开胃。”

纳豆,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是一种健康食品。目前国内有些专家认为其雏形源自豆豉,历史至少已经近三千年,国家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对吉林出土的大豆碳化实物℃鉴定,该炭化种子距今2590土70年,属东周时期实物。是继山西侯马汉墓和湖南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大豆种子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因为有呈含胶状凝结状态,判断为古老的大豆食物加工结果,不是日常制作和食用的纳豆(豆豉)。

很多人都知道纳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有的人不太习惯吃,这因中国人的口味没那么重造成,如果不习惯纳豆臭味的人可拌米饭中一块吃,也可以当作调料拌在蔬菜或者水果中吃,这样味道就没有那么重了,还可以搅碎后放汤里喝,这样也容易消化。

篇7:纳豆激酶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

纳豆激酶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

将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纳豆激酶(nattokinase, NK)基因转化到人类可以直接食用的`,又非常喜爱的蔬菜-番茄中,得到在转录水平表达的转基因植株.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番茄的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成幼苗,进而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取再生植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番茄植物基因组中.RT-PCR实验结果证明了纳豆激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有表达.

作 者:袁琳 刘红海 王吟 李晓翔 杨艳燕 YUAN Lin LIU Hong-hai WANG Yin LI Xiao-xiang YANG Yan-yan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8(2) 分类号:Q786 Q555+.7 关键词:纳豆激酶基因   番茄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篇8: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为研究药用植物金荞麦、款冬及黄皮树中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筛选具有广谱抗菌效果的`内生菌. 以导致人畜及植物致病的15种病原微生物为拮抗菌株,采用改进K-B纸片法、生长速率法及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三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到内生菌38株,其中FE-R9、TE-R7、PE-S11三株内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对10种人畜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在7.50~15.00 g・L-1、3.13~12.50 g・L-1、0.39~15.00 g・L-1之间.FE-R9、TE-R7、PE-S11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显著抑制生长的作用,这可为寻找天然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作 者:杜慧娟 王伯初 米鹏程 冯薇 DU Hui-juan WANG Bo-chu MI Peng-cheng Feng Wei  作者单位:杜慧娟,米鹏程,冯薇,DU Hui-juan,MI Peng-cheng,Feng Wei(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王伯初,WANG Bo-chu(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镇江212028)

刊 名: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ISTIC英文刊名:AMINO ACIDS & BIOTIC RESOURCES 年,卷(期): 30(1) 分类号:Q949.32 关键词:内生菌   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篇9:纳豆激酶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纳豆激酶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纳豆菌株ZN-4 (Bacillus natto)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及其对纳豆激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菌株ZN-4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 %,大豆蛋白胨1 %,Na2HPO4 0.6 %,NaH2PO4 0.1 %,MgSO4 0.05 %,CaCl2 0.02 %;最佳培养基起始pH 7.0,接种量为3 %,最适发酵温度为35 ℃.在此条件下,摇瓶、50 L罐和500 L罐发酵酶活最高分别达到1903 U/mL、2210 U/mL和1934 U/mL.

作 者:梁淑娃 黄晓曼 夏枫耿 彭中健 谭颖嫦 LIANG Shu-wa HUANG Xiao-man XIA Feng-geng PENG Zhong-jian TAN Ying-chang  作者单位:梁淑娃,夏枫耿,彭中健,谭颖嫦,LIANG Shu-wa,XIA Feng-geng,PENG Zhong-jian,TAN Ying-chang(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50)

黄晓曼,HUANG Xiao-man(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40)

刊 名:现代食品科技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23(6) 分类号:Q556.9 关键词:纳豆菌株ZN-4   纳豆激酶   液体发酵   发酵优化  

瘦大脸的最快方法

你是什么类型的大脸?解救水肿大脸的方法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金属管道锈蚀菌的培养及其活性研究

青梅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成分的分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研究

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地衣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特性分析

《抗生素危机》阅读题的答案

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纳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精选9篇)】相关文章:

门诊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2023-02-19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23-05-19

罗红霉素软胶囊说明书2022-05-06

感染科护士长个人总结2022-11-08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22-04-30

给抗生素把把脉阅读题及参考答案2022-09-17

恶性肿瘤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机制与治疗2022-06-03

医院管理工作总结2022-05-08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终总结2022-10-01

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