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共9篇)由网友“rit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内容提要:
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自信引导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尽可能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回答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鼓励他:“你再想一想”,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如在批阅一些A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则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则在旁边写上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时,我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比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应用题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数)进行求解的应用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我再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练习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进行求解,该怎麽办?我让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不能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进行求解,也可从别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只要自己觉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同时我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公式。并注意设计同一题,让同学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及不成比例?并让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回答,B、C层次的学生当然都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二即可,而B、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找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B、C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练习内容不同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我经常注意设计一些思考性强的题目,以满足B、C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 。
五、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2、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3、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句列出算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实行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单式复教的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进行总结,并继续努力,真正使教学效益最大可能的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蒋仪:小学一级老师 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邮政编码:214401 联系电话:0510―6517727
篇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内容提要: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自信引导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2] [3] [4] [5]
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探索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探索
关键词:层次性 针对性
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坚持启发式是教学的关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没有差异就没有进化,也就没有绚丽多彩、纷繁复杂、不断发展的世界。
如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提问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题不仅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着急处,提得明白准确,便于学生思考。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因学生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当然更重要的是设计同一问题,让学生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指出回答不出的学生(实际是指中下等生)可以看书。又如,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哪怕学困生也都能回答其中的一、二,当然对中、上等学生要求他们能完整地进行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中的的问题多数适宜中下等生回答。如应用题教学中的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当然对于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也让他们进行回答,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设计出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发展这这些学生的'思维:如:你能找出其中的奥秘吗?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
二、练习有层次性
课堂练习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课本上的习题(除打*的和思考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做这类习题时,中上等生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的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掌握,这时候,我注意进行巡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又如,一题多解的习题,对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解法就进行肯定,对于中上等生则要求他们的解法越多越巧妙。
2、练习数量不同要求
要课堂练习中,我注意有意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欲,对于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题。如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后,对于学困生,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乙、丙三人的图书的本数比是27∶24∶40,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这题中下等生是能够进行解答的。而对于中上等生,我则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的图书数与乙的图书数的比是9:8,乙的图书数与丙的图书数的比是3:5,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对于这题,我则启发学生将甲、乙的比和乙、丙的比转化成甲、乙、丙三人的连比进行解答,学生也能很快求出正确的答案。
三、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优等生,我注意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作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兴趣小组,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对于中等生,我注意指导他们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取得进步。
3、对于学困生,他们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多,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学困生,我对他们的指导注意做到全面,并有耐心,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如指导他们回答问题,这样既补授了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如,通过解题指导,在给他们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思考方法,逐步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那么,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蒋仪
篇4:因人施教关注自我高考作文
因人施教关注自我高考作文
一边是接近满分却收获“五指扇”,一边勉强及格却收获“妈妈的吻”……一头雾水之余回看两位学子的成长之路不由柳暗花明,为两位妈妈“点赞”。关注孩子个人的成长,因人施教而不在一味与旁人比较中迷失自我,无疑是教子良方。
当“虎妈狼爸”充斥视野,当学业竞争、就业压力被不断强调,我们的一代人似乎习惯了在比较中成长,不断塑造自己以满足父母对自己冲上快车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期待,不断在比较中前行。这看似是一幅人人竟上的动人图景,然而静而思之却是疑点丛生。
是的,我们从未否认过竞争和比较的意义。它们催人上进又不断使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无疑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一个良好手段。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人各有志的现实,正像参差不齐的五指是自然的美,我们的父母也应认清孩子素质各有不同的现实,更多关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进步,而非在比较中迷失方向,既让自己心烦意乱,也无法让孩子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抛却自己的长处去顺绥社会的主流取向,何其可悲!而对于那些真正具有主流素质的人才,鞭策则可以充当前进的动力和引航的方向,不可或缺。
摒却今年浮乱的世像,我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因材施教”的传统尚有遗存。湖南妈妈推掉奥数传单,自家开办独一无二“数学妈妈班”为数学偏弱的小儿子补课。你也许会惊呼溺爱过重,但犹记钱锺书先生与杨绛先生在培养自己家“读书种子”钱媛时写道:“如何栽花是我的事,我不管别人家的草长得如何。”拳拳父母真心,与关注孩子自身成长的智慧在泛黄的书页中流淌。
遗憾的是,“钱家遗风”今已少见,诚然时代不同,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自然更能在所谓“社会丛林”中求生,没有人强求父母去摒弃和他人的比较,但我们可以把教育的天平更多地倾向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之上,这样既不失培养,也可让孩子随心生长。
“教育当是生命的律动。”霍姆林斯基如是言。当世风渐紧,当节奏渐快,我们仍可以选择陪孩子慢慢生活,放孩子自主成长。因己施教,关注自身成长,方为良方。
篇5:幼儿品德教育因人施教的体会
幼儿品德教育因人施教的体会
时下,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十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不良的品质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千篇 一律了。
在小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做,并尽可能用新颖的手段让他们接受。
在中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比如:针对一件事情,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选择哪样是应该的、是对的,从而明白了自己怎样做,形成习惯,这样,可以使幼儿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幼儿能力较强,行为习惯较好。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进行讲评、鼓励,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导,效果很好,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我接触过一名幼儿,他聪明、活泼,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一次,他想要坐一个小女孩坐着的红色小椅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冲过去把小女孩一拖,他不顾小女孩的哭,抬着小椅子带着胜利的微笑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心安理得地坐着。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秦XX,你这样做很不对,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我很不高兴。他看我非常认真严肃,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不这样做了,我现在就把椅子还给她。”于是,他马上把那红色小椅子还给了小女孩,并向她赔礼道歉。然后回过头来说:“老师,我做错了,今后改正,你还生我的气吗?”我想了想说:我想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高兴极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勾,后来,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为榜样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实际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强,使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如用评价,讨论的方法更不行,那是不会产生这种良好效果的。
第三种是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听别人指使。对待这种幼儿可采用榜样示范法。比如:我班幼儿吴XX,把上厕所的几个小朋友反锁在里面,经调查,是受郭XX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是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自己很有主见的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请吴XX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他的脸马上红了,好像明白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意思。他回答说,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还是错,像我刚才就做得不对。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
另一种是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幼儿姚XX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时常有拿玩具的现象。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玩具区坐好,让幼儿观察玩具区的一片狼藉后,不点名地说明这种情况,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不该这样做的道理,以及这样做对自己、对周围小朋友和对班级财产造成的影响。姚xx也说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并且表示今后要爱惜玩具,在集体活动时不拿玩具,也不把玩具带回家。自此以后,集体活动时,没有小朋友争抢玩具、敲打玩具的现象,并且每次玩后都会自觉把玩具归类摆放整齐。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提高了。
总之,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篇6: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汨罗市李家段镇中心小学 彭旺 陈伟
一、研究概况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
主要形式:课例研究
活动主持:彭 旺
参与人员:李家段镇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专家
二、研究过程
(一)、主题生成
今年期初,我校数学教研组六位教师共同商议并确定校本研究活动内容,组长任晔把收集到的组内教师教学中常见的疑难困惑提供给大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全体,照顾了后进生,优生吃不饱,学习兴趣低迷,照顾了优生,后进学生又跟不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本期校本教研的主要议题。
(二)、理论学习
在明确研究主题后,我们数学组的几个同志开始围绕主题自由学习、讨论。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大家认为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4月10日,教研组组织我们六位教师对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理论进行了培训学习。
(三)、课例研究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因此,教研组决定在六年级上一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围绕熊胜良老师将要执教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们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设想:
1、学生分层 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2、目标分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中等生和优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解决较难的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如“求无盖圆柱水桶表面积”等类型习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中等生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理解计算方法,而优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拼拆图形的方式理解与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积极、愉快地参与。
3、分层练习将课堂中的练习题、课后的作业题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4、在分层教学中要继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掌握。活动中,应倡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课堂观察
围绕如何促进面向全面、分层施教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熊老师的教研课进行观察与记录。
1、学生参与程度的观察(附统计表)
2、分层施教在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基本体现(附表)
第三步:课后调查
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设计学生学习水平问卷,调查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研讨分析
教研组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及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失,探讨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如何运用。下面是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
任晔老师:
熊老师的这堂数学课,较好地贯彻了 分层教学的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施过程都渗透了个性差异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对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使是简单的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老师在教学中都赋予了不同的层次要求。后进生重在掌握,中等生重在理解,优生重在探究。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中,复习题、练习题、作业题以不同星号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有机会答问、上台板演,教师的评价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激励。教师的下组辅导后进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教、扶、放”的艺术,肯定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
黄学贤老师:
学习熊老师的这堂分层教学研讨课后,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
首先可以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在与三个层面的9位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学生认为这种练习与学习的方式很新颖,他们愿意自己选择练习题、作业题。
其次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的调查中来看:我共出了三个不同梯度的练习题。第一个给出圆柱的半径和高求它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还是得数做错了。第二个求圆柱体零件的应用题只有两名学生不会做。第三个求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有五名学生不会,只占12%,可见大部分学生一节课中能理解并准确运用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我多年教学这一内容的经验来看,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张自然老师:
我留心观察了熊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可以概括为复旧引新→探究实践→总结归纳→巩固运用→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复旧引新、总结归纳是合的部分。探究实践、巩固运用、布置作业是分的部分。五步中有分有合,有合有分,体现了老师成功驾驭课堂,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艺术。这五步教学流程,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我认为并不十分成功。场面虽然比较热闹,但收场过早,学生状态还没有完全进入。而且我发现在后进生的小组中,讨论不够热烈,有几位坐在那儿不出声,不发表任何意见,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大大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组,而且合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吴雄伟老师:
我在课堂中重点观察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从发言情况来看,优生举手答问的人数要多,而后进生明显信心不足,举手答问人数较少。熊老师本堂课共提问23个,后进生答问9次,优生答问8次,中等生答问6次。小组合作交流时,优生组讨论积极,能自主探究面积由来。后进生组有4人未积极参与。本堂课上共有3人注意力不太集中,其中优生1人,后进生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何让后进生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参与,是我们大家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五步:专家指导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三位专家共同参与,会上基教办肖主任对本次课例研究做了专题指导。
肖主任:我认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成功的,具体的说:
1、形式好。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训练、研究、培训相结合,使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
2、课堂好。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差异,练习、答问、学生板演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促进了全面发展。
3、内容好。分层教学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主题。但研究价值很大。
4、效果好。整理出了分层教学基本模式,学习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分层教学理论,对老师必定有大的收获。
建议:1、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2、加强训练,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
3、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4、将分层教学运用于工作实践。
三、反 思
1、校本教研主题要鲜明。本次研究问题的生成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疑惑,研究主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对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系统的洗礼,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听课、评课效果好得多。
2、校本教研研究要深入。这次课例研究,课前有集中的研讨,课中有细致的观测,课后有效果调查,用数字说话,从具体事实分析,这样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深入参与。所以课后研讨时,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值得在以后校本教研中借鉴。
3、校本教研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之一。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我们组织的对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方式的学习、讨论与培训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例研究中专家的指导对我们完善分层教学方式及校本教研方式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篇7:“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汨罗市李家段镇中心小学 彭旺 陈伟
一、研究概况
篇8:优化练习 面向全体
优化练习 面向全体
优化练习面向全体洛阳市西工区白马小学谢双双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45-01
课堂练习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实践方式,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操作课堂练习环节才能使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下面通过以下三点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手段多样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在做练习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学情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操作手段,激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从而使练习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1.发挥一题多能促使全员参与。
课堂练习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存在一问一答、个人板演等学生参与面较小的形式。这样的操作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往往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能够变换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练习形式中,就更能体现教学的全体性与互动性。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将练习题设计在五彩气球上,引导学生自己先在心里面读一读,然后采用对号入座讲一讲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小组内的1 号,就选择1 号气球上的数在小组内讲读法,而如果你是小组内的3 号,就选择3 号题来讲。最后是抢答环节,老师任意指出气球上万以内的数,谁第一个读出来,就会得到相应的气球。通过变换这些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之中,也使练习题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2.发挥游戏功能提高练习作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如果在课堂练习中穿插一些游戏,一方面能够降低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检测内容更具有活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练习中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会采用开火车、猜一猜、夺红旗等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检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的练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游戏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要求,因此高效率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鼓励相互竞争发展学生个性。
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些数学活动,鼓励相互竞争,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通常小组之间、同桌之间、个人之间以及男女同学之间的竞争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如在“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大比拼;在“分类统计”练习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和每门功课的节数,然后评选出最佳统计员。
此外,在课堂练习时,我还充分利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讲解、动手操作、个人或者小组展示的方式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老师要以真诚的爱相伴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做练习题时,不可能一看题就全部会做或者想到解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束温暖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激励的话语就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对他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当学生面对题目感觉有困难时,如果老师来一句“坐下,换别人回答”,可能这一下他就会终止思路,不再去思考。而如果老师能说一句鼓励的话:“再想一想,你一定能行。”或许有了自信,学生的思路就能被开启,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习题时,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并及时发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从而去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注。这样有了一次成功,就会去努力二次成功,三次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他们在取得成功的愉快感中增加信心,激发潜能。
三、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评价是联系师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老师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课堂练习环节完成后,我经常会对学生说这样话“你今天有进步了”“今天做的不错,还需更加努力”“再细心些,你一定会更棒”“你的声音真响亮,老师还想听”,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能充分使学生树立信心,更好地进取。
总之,用心操作课堂练习环节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扎实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钻研、努力探索,力争使课堂练习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篇9: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
我区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必须站在“面向全体”的高度来认识课改,规划课改,实施课改。
一、关注全局利益――在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理念引领下整体推进课改实验的各项工作。
在课程管理上,我区构建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政相关部门互相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区、校课改工作方案和年度课改工作计划的制定;规范了各校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校本培训等工作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学校课改月报制度和学校课改工作调研制度。我们还先后就“初中课改推进的难点问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小学语数外评价与考试改革情况”、“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难点”和“新课程的教师认识”等重点问题开展调研。同时,我们考充分利用评价激励手段,鼓励学校和教师保持课改实验工作的长效热情,还帮助教师树立新型课程资源观,强调社区的教授学者、行业专家、文化遗产、展馆会所甚至车间田头,都能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课程的校本化再开发进程中,积极倡导各校通过“照搬、挖潜、整合、拓展、发掘”等手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课改工作的督查评估是课改实验的推进剂,我区所采用的月度督查就是依靠长期形成的学校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督查制度,将学校每月的课改进展和存在问题融合进督查内容中,形成了一系列学校课改督查报告和督查情况反馈意见。年度评估就是由督导室牵头,本着简便、易行、实效的原则,在吸纳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锡山区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会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教研室等部门开展对学校整体课改工作的评估考核,以此来导向、推进学校的课改工作。
二、关注所有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进程中都得到提升和发展。
在课改实验启动之初,我区同步启动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代化规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并将此作为长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快推进。村小得不到关注,意味着“面向全体”就是一句空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关注薄弱、关注村小、关注平时、关注非实验年级”的工作策略,并强调中心学校对村小的示范辐射带头作用和村小自主协同创新的责任,并将村小课改工作的进展水平纳入中心学校课改评估的重要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本镇)中心带动、(区镇)合力推动、(村小)自主滚动”的村小课改实验工作经验。今年以来,我区又特别强调了各校均须达到的信息化基本条件和基本时限,并通过直接投入帮助两所条件薄弱学校完成了网络计算机房的基本建设。同时,我区还在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安装了校校通管理平台应用软件,以期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同时提高全区学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
[1] [2]
★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故事-因材施教的寓意-因材施教的意思
★ 小议因材施教
★ 因材施教 范文
★ 分层教学总结
★ 以人为本 个别关爱 有序启动 异步推进――“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共9篇)】相关文章: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案2024-04-23
初二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3-09-29
“四阶六步”“X课型”改变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2023-07-10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方案2023-03-17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2023-06-17
教学管理制度2022-06-28
大众数学”需分层教学2023-07-28
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总结2024-01-27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2022-08-15
义务教育法学习个人总结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