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3-04-11 07:47: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共12篇)由网友“六一六一的老母亲”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借鉴!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1: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河东、金沙等10个乡镇的13个新型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和村组干部、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土地利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及社区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区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做为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审时度势在全区实施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迅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目标,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今年以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48个,10561户,其中动工新型农村社区24个,9983户,动工小康住宅点24个,578户。

(一)农村面貌变化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人畜分离,把后院从原来的生产区变为生活区,有效地杜绝了畜禽、秸秆进入小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三堆”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城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将住上单元房,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群众得到实惠多。几年来,市、区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对近两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点,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信用社发放微利、政策性信贷,其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五和乡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和建设银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为社区入住农户办理按揭贷款。一些企业集团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住房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据调查,目前我区农宅82%以上是砖土木结构,使用期限一般在左右,新建的农宅基本是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农民在住宅建设上的重复投入。

(三)拉动投资贡献大。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86亿元的6.74%。带动了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生产消费,促进了家电、运输、通信、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入户和群众交谈以及在乡镇召开座谈会了解的情况看,群众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全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还没有启动,部分乡镇只是依据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搞建设,选址的随意性很大。空间布局辐射人口少,建设规模小,如发放镇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了贾家墩、双桥和小路社区,造成入住农户分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和运行成本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

(二)建设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设手续多,报批困难。如高坝镇十三里社区报批手续达15项之多,收费平均达到170元/㎡,办完所有手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有些社区土地使用不规范,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社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群众还存在上水何处来,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区谁来管的顾虑。

(三)基础设施配套缓慢。各乡镇普遍重视住房实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个别乡镇未将基础设施配套部分计入住宅建设成本,实现完工入住的资金缺口大。如河东乡前期为鼓励农户到中心社区居住,未将供暖、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关费用摊入房价,建设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补助资金、危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拨付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建成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工,影响了群众入住的满意度。

(四)筹资渠道不宽。新型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乡镇初步测算,每户建筑面积以80--120㎡计,建房资金需要12--18万元,主要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社区,按照目前设计要求,水、电、路、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需2--3万元,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理念指导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管队伍,具体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邀请国内有资质、有影响的规划单位,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域界线,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详细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

(三)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资金短缺是制约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

(五)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社区建成后,几个村集中居住,村级组织如何设置、集体资产如何管理、物业和社区服务如何开展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篇2:农村社区建设对策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不仅体现出凝聚性与组合性,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待遇,使各项公共服务惠及生活在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同时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治理体制的创建。由于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困难与阻力,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突破一些陈规旧俗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维,从而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现在,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农村的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本身还很不适应。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种类型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促进农村政治、民主、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破现有的治理体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立一些具体的服务组织,如互助救助组、环境卫生服务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文体活动组、公益事业服务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可以推选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办法建议多、村民易接受的优势,让他们来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从而由他们来带动和服务群众,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者也可以采用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做法进行试点,把一些经过专门培训、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农村社区,专门从事农村的社区建设工作。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韩国的经验,对那些选聘到农村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他们挂职到一些试验区实践一段时间,再聘用到需要的农村社区去工作。他们的福利报酬也要像城市社区工作者一样,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且不得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样就解决了工作载体和人才难题。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乡镇职能转变进行改革试点。撤销乡镇,改建为中心社区,统一管理农村的公共服务事务,从而真正实现乡镇在功能上、职责上的转变,使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公共服务为主。

二、重视服务区域的规划配置。在沿海一带的农村,村庄很小,单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对都比较少。村落太小,就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配置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有些内容需要具有规模效应,才能很好地运作,如一个社区卫生站设立起来,没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也就运行不下去;再如社区工作者的配备,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村多社区多,工作人员势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财政就难以承受。诸如这方面的矛盾还有很多,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农村社区的配置要进行重新规划,以现有的村落为基础,根据情况进行规划配置,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如我市的东阳在就已经对许多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从原先的500多个村合并为现在的300多个村,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却难以融合,特别是经济方面要实现融合还存在着高难度。但实际上这些合并后的村,就可以规划配置为农村社区,而合并前的村仍以村委会建制。这样在规划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县深泽的4个村一样,原来的建制村负责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则由合并后的社区来行使。当然,在一些暂不合并又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设立户籍人口在户左右的社区。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除了市场化服务项目和居民自愿、自助服务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构成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务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开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助残扶孤工作,开展农村避灾、减灾、救灾,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等提供政策服务,让公共福利事业项目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区居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图书(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文娱活动组织等,经常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头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确保农村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从社区重建与发展的角度看,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在人,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农村社区价值共同体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上,而应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观上,这是现化文明的价值基础。村民自治是村庄内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干扰影响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区自治是以体现共同利益的业缘、地缘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集团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这不仅是因为社区自治是更加开放和扩大了的区域化的自治,也是因为社区自治能更好地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过开办“新村学校”等形式,从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价值意义系统、伦理道德系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创造健康的乡村人文环境,通过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交往,提高素质,以此为农村社区发展、提高人文精神环境,注入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即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计,以社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职能取向,并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相应变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和保障村民大会对于本村建设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享有决策权,引导农民自治习惯的养成,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证农村社区服务走专业化、福利化的道路,实现社区自治的价值回归。

篇3: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宣读了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这种大背景下,本课题组7~9月通过对驻马店部分县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和实践的考察, 对全市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通过小村并大村、大村扩容和空心村治理,进行资源整合而建设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化农民居住区。

驻马店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本着“规模要大、档次要高、功能要全、环境要美”的原则,坚持做到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试点先行、积极稳妥、量力而行。

二、驻马店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 ,驻马店市结合实际,确定中心村,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村,依据“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节约土地,保护农田” 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产业为主线,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市新开工建设的51个试点社区开工建设48个,其中21个万人社区开工建设18个、5000人社区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6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3亿元、社会化运作资金17.3亿元。累计建成住房9726套,在建5478套。修建水泥道路12条、总长21.3公里,配套排污管道21.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3.3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2.6公里。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制约驻马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但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存在与现实脱钩的问题,因此,用地问题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3、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

4、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四、驻马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

针对驻马店市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多元投资模式和良性融资渠道,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需求。一是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水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二是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支持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四是要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五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指标有偿转让,积极盘活建设资金。

2、遵循城市化进程规律,以高起点科学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我们要遵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 的.原则,着眼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制订高标准,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等。

3、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市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4、完善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造一个集居住、购物、办公、教育、医疗、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高尚社区。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着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四是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6、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联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同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不能孤立进行。

2、要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3、要踏踏实实,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

4、要实事求是,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能脱离实际。

5、要防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发生新的。

篇4: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社区”的作用对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专业设计的基本情况

该方案对姜堰市城区近几年来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客观、详实的调查分析,形成了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较强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方案整体结构合理、背景交待清楚、主题和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切实可行,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的效果比较明显。在方案中,作者对问题的查找分析时写到:

1、硬件设施不配套。 部分社区的办公用房尚未解决,有的社区虽然目前有房可用,但面积较小,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专用的活动用房,与创建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近期,市四套班子负责人“下访”,荷叶、古田、南苑等社区,办公用房今年有望解决。20个社区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四室一站”,缺少活动场所,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小区没有实施封闭,四面朝外,几个门同时开,对小区治安防范带来难度,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实施。20个社区所属有一定规模的60个小区中,天地、大成、新世纪等小区已由开发商为主体实施了前期物管,起点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许多小区前期建设中未设置公厕,个别小区将公厕出租,小区内活动空间小,全民健身器材无法安置,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潜在的问题比较多。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加强硬件建设的意识不强,投入严重不足。

2、工作机制不健全 有的部门强调自身工作业务性强,专业要求高,担心放权给社区,做不好还要添乱,增加工作难度;有的职能部门工作原来就与社区关联度较大,你要做继续做,并没有按照34号文件要求引起足够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有的部门只给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就是不放权,不下拨经费。

3、队伍素质不适应 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同志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他们有的是从原镇属企业调整过来的,有的是从镇机关精减下来的,有的是乡镇合并前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型社区工作需要,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认识和理解,应对居民提出的各种要求,显得力不从心;部分社区人手明显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用说加强日常管理,就是参加上级机关的会议,也经常出现一个人同时要参加几个会议,同时接收几个部门的工作。 我认为,除了以上三个问题外,还应该有认识不高、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三、姜堰市社区建设方案是可行的

该方案的主题和目标是: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充分运用获得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的有利条件,更要及时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摆正工作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上下同心,各方支持,形成促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并努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姜堰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领导,建议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分管社区工作,集中精力,专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种矛盾。镇机关设立的社区工作办公室,要调配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明确职能,责任到人,切实从组织领导上为社区工作提供保证。到,姜堰城区设20个社区,每个社区正式人员4名、聘用制人员3名;正式工作人员和聘用制人员,大专以上文化比例80%、平均年龄45岁、党团员比例50%。 该方为本,注重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如: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养老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到位,以便提高社区工人人员工作积极性,把社区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水平,做出质量。

四、结论

方案设计者高茂平同志的《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设计总体上是成功的,该同志作为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实际调查,情况分析,提出设想,撰写出的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篇5: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棋和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7.5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篇6: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XX区委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意见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专题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深入到街办、社区开展了社区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成效

目前,XX区城区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83个(含立新乡6个村改居),主要分布在全区5个街道和立新乡。近年来,XX区始终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沙市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祥和”的城乡社区,为构建和谐沙市夯实基础,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从XX区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社区和岗位设立逐步规范。20xx年实施社区建设改革以来,XX区根据中办发〔20xx〕23号文件要求,按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规划和原有居委会的特色,采取合并、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后经过3次调整,把建区之初的132个居委会调整为83个社区居委会,调整后每个社区规模适度,平均管辖户数2500户左右。XX区现实有的77个城市社区,目前核定岗位职数拨付经费的社区有68个〔其中解放街办4个厂居、胜利街办1个厂居、朝阳街办2个厂居和2个(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核定〕。20xx年全区社区换届选举,经区政府核定社区岗位数287个,后因工作需要,至20xx年3月社区岗位数增加至328个,较20xx年增加了41个岗位。

二是社区工作、工资待遇大幅提高。全区现实有社区工作人员399人,其中328个核定岗位人员中在岗251人,借调街办62人,离岗退养12人,借调区直3人;街道社区自聘71人。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财政按每个社区岗位20xx0元/年、每个社区20xx0元/年(厂居15000/年)的标准向社区下拨岗位和工作经费。今年7月1日起,区政府提高了社区居委会的补贴标准,财政按照每个社区岗位15600/年、每个社区20xx0元/年(含厂居)的标准下拨岗位和工作经费,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一次性增幅达到56%。社区工作人员全员纳入保险序列,办理了“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大大提高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福利待遇,稳定了社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按照“压缩办公面积、扩大服务空间、拓展服务功能”的指导思想,20xx年至20xx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301万元(其中争取市级以上财政投入645万元,区级财政配套426万元,街道社区自筹230万元),按照《湖北省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若干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对社区实施了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全区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解放街办),改扩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胜利街办);新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27个,改扩建18个。截至目前,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50个,250-300平方米的社区7个。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XX区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四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室、警务室)、“两厅”(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说事厅)、“一校”(居民学校)、“一点”(慈善捐赠点)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51个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务,服务居民、为民办事、组织活动的基本功能不断增强。

今年,对尚未达标的26个城市社区和2个即将批准成立的近郊乡镇社区(关沮镇景湖、银湖社区),近期已由民政部门申报了省级和市级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计划投入760万元。为激励街办实施建设项目,区民政局将筹措100万元专项资金,对项目实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给予“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完成后,XX区83个城市社区和2个近郊乡镇社区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是社区服务和自治创新特色。XX区的社区服务已发展到家政、养老、托幼、计生、民调、卫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个服务项目,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上下联动的社区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51个,社区警务室83个、社区活动中心51个,社区图书室48个、社区居民学校83个。与此同时,全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困解难、关心群体活动。以“沙市老姨妈服务队”、胜利街办“365”社区服务和解放街办“彭国珍服务队”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与部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到社区,进入千家万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了志愿者活动档案。

社区以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沙市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巨大的荣誉。XX区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等国家级和多个省市级荣誉称号,绝大部分与推进社区建设有紧密的关系。20xx年XX区以“创新居民自治形式,扩大居民自治范围,拓展居民自治内容”为代表的“居民说事”制度,在全区社区全面推行。该制度得到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在《湖北内参》上予以亲笔批示。20xx年,在民政部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在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并得到大力推广。XX区社区自治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X区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区工作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一是社区与部门、街道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XX区对社区应承担哪些职责,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操作性强的规定,多数部门把社区当作本部门的下属单位,把原本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却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拨经费,使社区干部压力大负担重。二是各类评比活动牵制了社区大量精力。据调查了解,一个社区每年要迎接如党建、综合治理、就业再就业、低保、计生、卫生、经济等各类常规考核检查20多个;迎接如平安社区、卫生社区、党建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等各类专门创建工作更是应接不暇。仅计生部门每年就有省、市、区三级考核,有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全年目标考核、党政考核等,考核工作贯穿全年始终,使社区疲于应付。

2、社区工作牌子杂乱资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级要求部门工作进社区、服务到社区,而这些部门在社区没有工作平台和落脚点,社区居委会成了这些工作任务的承接者和落实者。每个部门工作、服务进社区的同时都要在社区挂牌,多的一个部门要挂几个牌子,且尺寸不一、颜色不同,还要求挂在显著位置。如社区党建联席会、联合工会、平安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红十字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生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党员服务站、妇女儿童服务站等等。一个社区要挂近20个机构牌子,且这些挂牌产生的费用,大部分需要社区自己承担。二是资料多。现在每项工作都要专题建档、建立台账,而且要求特别高,既要电子文档又要纸质文本,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图片影像,既要内容丰富又要统一外观。一个社区半年的工作台账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厘米厚,堆起来有1米多高,有些龙头社区的资料已经多得无处可放。

3、社区人员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街道工作人员不够,在社区居委会成员届期内借调社区干部,造成了社区干部流动性过大,社区工作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由此产生的社区工作人员缺位,导致部分社区工作不能落实。据调查统计显示,从社区抽调工作人员到街道机关各岗位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5个街道共抽调社区工作人员62人,抽调率为16.5%。同时,各街办除向社区抽调工作人员到街办机关工作以外,自聘人员现象也极为普遍。目前合计自聘人数达71人。其中解放街办自聘8人,崇文街办自聘12人、中山街办自聘15人,胜利街办自聘26人,朝阳街办自聘10人。

4、社区工资待遇无统一执行标准。XX区自建区以来,就是将社区工作、工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综合预算。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全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月工资基本标准按照600、700、800元参数执行,各街办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辖区的工资发放标准。由于各自为阵,各有标准,XX区5个街办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尽相同,出现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20xx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标准,月工资基本标准按照1100、1200、1300元参数执行,但是各街办在具体实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继续延续,造成了街办与街办之间社区工作人员的相互比对,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建议

根据党的xx大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为积极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新路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并行模式。在社区居委会之外独立设置社区工作站,实行“工作站与居委会并行”的管理模式,还原社区居委会自治的本义。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分别担负不同职能。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区政府确定需要进人社区的工作事项。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目前可实行全员聘用社区居委会成员,逐步推行社区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依法协助社区工作站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产生其成员。

2、规范社区挂牌和各项检查评比考核。一是在社区仅限于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三块牌子。对相关职能部门因工作需要挂牌的,由部门制订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颜色、统一安排、统一设计方案报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挂在室内相关功能室内或制作照片留存备查。同时,挂牌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应由职能部门承担。二是规范各项检查评比考核。凡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各项检查、考核、验收事项,应由组织活动的部门、团体事先报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整合后,采用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台帐、统一考核、统一奖励、成果共享的办法进行综合考核。

3、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一是要严格核定岗位。社区工作站岗位数建议按照20xx户以下4人,20xx-3000户5人,3000户以上6人标准核定;社区居委会岗位数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在进行换届选举时适时核定。二是要严格聘用程序。各街办按照核定的岗位数聘用人员,须经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程序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并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社区定岗到人后不得随意调换,确因工作需要统筹调配的,须书面报请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社区岗位出现缺额增补时,须报请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考核,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实践和学习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社区工作人员除参加各部门业务培训,还需纳入区委党校培训计划。同时,要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

4、统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一是探索制定XX区社区工作人员岗位工资实施办法,对社区工作人员受聘期间建立基本工资、补贴、奖金和社会保险等制度,社会保险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两块组成,基本工资由财政直接拨入个人卡号实行社会化发放;绩效工资发放实行浮动制,由街办考核发放。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推行社区工作人员等级工资制,把工资水平同工作资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以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稳定。

5、大力推进和深化社区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大社区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社区数据的录入和上传。尽快完成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接,实现政府与社区的良性互动。要以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依托,实现一数一源、一数多用,避免多头信息数据填报,减少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础上启动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推行预约服务、热线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路子,以适应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服务业的良性发展,从更高层次上推进社区服务。二是要重点做好便民利民服务,特别要做好面向困难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业在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中的渠道作用;强化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扶贫帮困体系。

篇7: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为响应上级党委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暨创新年活动的号召,近期,本人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基本状况

**区**位处市区中心地段,东至四川南路,南至重庆路,西至西藏路,北至北部湾西路。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3000多人。驻有贵州省驻北海办事处、市广播电视局、广西区海事局、武警北海支队、中国银行北海分行、宝谊商厦、甲天下大酒店等50多个单位。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以及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区**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以及民政部“深化社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区工作机制,落实区委、区政府社区建设“83行动规划”,以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街道办事处坚持把社区环境建设作为构筑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来抓,正视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条件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较差的问题。仅20xx年一年就投入资金19万元,建设了2个“星光计划”项目,整修了社区综合办公楼。所辖5个社区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特别是贵州南路社区办公用房已达到330平方米要求,并建成了目前唯一的北海市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搭建社区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功能,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各社区治安调解工作委员会、环境卫生工作委员会、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居民家庭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各项指标达到了北海市“83行动计划”标准的要求。

二、社区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着现有财力、物力难于承载,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存在没有经费的问题。每年下拨给每个社区居委会的经费仅够维持社区居委会的水电费、电话费、日常办公用品的开支,而居委会又没有其它经济实体,没有资金投入服务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社会职能由单位向社区的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掉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原先职能拥有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在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又无法拒绝,这便导致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是社区建设机制尚未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不够畅通。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完善了工作制度,但是类似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等动员全体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也不够,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程度不高,居民的民主自治政治热情未能很好地激发和体现。

三是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不够健全,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尚未成为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未能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社区文体活动好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市民整体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四是社区建设干部文化、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队伍不够强大。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社区工作范围扩大,内容增多,任务加重,社区居委会干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者”,而是行政、党务“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做好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已成为社区建设工作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上离退休党员和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社会化管理后大批转入居住地社区,社区党员数量激增,给这些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的社区居委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当前,社区“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责、权、利”的平衡木出现了严重的倾斜,“责”重而“权”少,社区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不断增加,确已突破了社区居委会现有职责难能承受的范围和底线,社区干部队伍难以适应形势和社区建设发展需要。

三、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平台,夯实社区建设物质基础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备的物质条件。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扶持的力度,尤其要从年初的预算上予以安排,保证社区党建的活动经费。另外,各社区也可以挖掘本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增加社区党建的发展基金。必须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社区党建活动经费紧张、人力投入不足问题,配套好社区学校、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警务室、居民活动室等“五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所”,布设社区

一站式为民便民服务台,添置计算机、电视机、vcd机等,完善党务、居务公开栏,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要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凝聚社区力量,培育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要依靠居民自治实现社区建设,就要推进社区建设中保障居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扩大社区民主,培养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要依法组织换届选举,培养居民参与意识,保障居民选举权。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标志就是社区居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领导者和领导机构。

二是要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充实社区建设力量,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党建联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组建包括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并通过这些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社区活动,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要健全社区议事规则,发展社区民主政治,保障居民的决策权。要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指导社区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听证会制度等各种工作制度等民主决策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行《社区居民公约》,将社区事务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社区建设大政问题上,要坚持“协调、合作、共建”原则,广泛地吸收不同群体的代表和社区成员单位参加,根据实际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议,讨论社区的重大问题,协商社区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的社区事务,保障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事务的决策权,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民主程度。

四是要实行党务居务公开,增强社区政务透明,保障居民的监督权。各社区要设立党务居务公开栏,将支委和社区居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来信来访处理和办事程序、社区服务热线、计生、低保、救实救济、财务收支、干部年度评议以及社区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制作上墙、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形式定期不定期向党员居民群众公开。同时,建立党务居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退休干部和党员群众作为监督员监督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增加党的工作、党内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

(三)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尺。在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质量方面,建议:

一是建立共建机制。要形成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仅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区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各社区党支部与驻区社区成员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开展“组织联创、行业联合、干群联结”的社区党建“互联网”工程,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共驻共建”机制。

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搭建社区建设的大舞台,促进社会和社区资源的整合,较好发挥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势,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共建社区力量。逐步实施“数字街道、数字社区”工程,开设街道信息网,及时发布招商、用工、卫生、文化等各类信息,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要在各社区健全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救助站、社区科普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工作站,社区居民教育学校、补充健身器械、台球桌等公益服务设施,归拢便民服务产业网点,开通居民应急服务电话热线。培育和发展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各类文体艺术团、“社区志愿者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种团体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承接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了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中“反映诉求,调节矛盾、参与管理、规范行为、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化管理,提升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

篇8: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

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

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

四是明确了社区工作职能。通过广泛联系和衔接,将社区职能分别进行界定,明确把城市低保、劳动就业、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市民教育、行政事务等职能移交给社区。劳动、计生、住建等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为社区提供经费补助、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和职能交接,迅速帮助社区进入了角色。各社区明确职能分工,迅速落实职能职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城区社区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发挥职能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了社区申请、民政审核、财政拨款、银行发放的格局;涉农社区重点抓好城市的拆迁改造工作。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各社区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办理下岗《优惠证》,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同时,各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五是努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坚持把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居民群众的范围和领域。其中,面向贫困生、残疾人、老年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法律援助服务,消除不稳定因素,已经成为显示社区服务功能的日常工作,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展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协助基层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工作职能,已经成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可以说,凡是党委、政府面向群众的自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凡是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都能在深化社区功能发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同时,各社区普遍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xx书记xxx和XXxx书记xx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篇9: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年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15年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韩某某和XX杨东坡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区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五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如在依法登记中应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程序,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应引导、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和乡镇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与社会组织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空间,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公平竞争、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机制,将与社区直接相关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

篇10: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明确了社区工作职能。通过广泛联系和衔接,将社区职能分别进行界定,明确把城市低保、劳动就业、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市民教育、行政事务等职能移交给社区。劳动、计生、住建等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为社区提供经费补助、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和职能交接,迅速帮助社区进入了角色。各社区明确职能分工,迅速落实职能职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城区社区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发挥职能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了社区申请、民政审核、财政拨款、银行发放的格局;涉农社区重点抓好城市的拆迁改造工作。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各社区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办理下岗《优惠证》,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同时,各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五是努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坚持把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居民群众的范围和领域。其中,面向贫困生、残疾人、老年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法律援助服务,消除不稳定因素,已经成为显示社区服务功能的日常工作,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展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协助基层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工作职能,已经成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可以说,凡是党委、政府面向群众的自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凡是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都能在深化社区功能发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同时,各社区普遍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市委的` 书记韩x聪和XX市委的书记杨东坡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五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如在依法登记中应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程序,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应引导、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和乡镇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与社会组织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空间,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公平竞争、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机制,将与社区直接相关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

篇11:社区街道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7.5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二: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

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

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明确了社区工作职能。

通过广泛联系和衔接,将社区职能分别进行界定,明确把城市低保、劳动就业、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市民教育、行政事务等职能移交给社区。劳动、计生、住建等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为社区提供经费补助、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和职能交接,迅速帮助社区进入了角色。各社区明确职能分工,迅速落实职能职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城区社区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发挥职能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了社区申请、民政审核、财政拨款、银行发放的`格局;涉农社区重点抓好城市的拆迁改造工作。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各社区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办理下岗《优惠证》,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同时,各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

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市委的书记韩x和XX市委的书记杨东坡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五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如在依法登记中应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程序,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应引导、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和乡镇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与社会组织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空间,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公平竞争、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机制,将与社区直接相关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

篇12: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河东、金沙等10个乡镇的13个新型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和村组干部、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土地利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及社区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区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做为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审时度势在全区实施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迅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目标,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今年以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48个,10561户,其中动工新型农村社区24个,9983户,动工小康住宅点24个,578户。

(一)农村面貌变化快。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人畜分离,把后院从原来的生产区变为生活区,有效地杜绝了畜禽、秸秆进入小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三堆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城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将住上单元房,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群众得到实惠多。

几年来,市、区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对近两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点,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信用社发放微利、政策性信贷,其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五和乡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和建设银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为社区入住农户办理按揭贷款。一些企业集团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住房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据调查,目前我区农宅82%以上是砖土木结构,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农宅基本是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农民在住宅建设上的重复投入。

(三)拉动投资贡献大。

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86亿元的6.74%。带动了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生产消费,促进了家电、运输、通信、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四)土地节约集约化。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多层或小高层为主,按照小区式集中建设,单体面积在90O左右,大幅度节约了土地。如金沙乡金厦社区,规划占地1204亩,入住农户4049户,可节约用地750亩;河东乡中心社区一期规划占地300亩,入住农户630户,可节约土地840亩。据区委农办测算,目前我区农村住宅占地近27.9万亩,户均1.5亩,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全区预计占地不到8万亩,土地节约的空间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入户和群众交谈以及在乡镇召开座谈会了解的情况看,群众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

全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还没有启动,部分乡镇只是依据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搞建设,选址的随意性很大。空间布局辐射人口少,建设规模小,如发放镇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了贾家墩、双桥和小路社区,造成入住农户分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和运行成本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

(二)建设机制不完善。

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设手续多,报批困难。如高坝镇十三里社区报批手续达15项之多,收费平均达到170元/O,办完所有手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有些社区土地使用不规范,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社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群众还存在上水何处来,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区谁来管的顾虑。

(三)基础设施配套缓慢。

各乡镇普遍重视住房实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个别乡镇未将基础设施配套部分计入住宅建设成本,实现完工入住的资金缺口大。如河东乡前期为鼓励农户到中心社区居住,未将供暖、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关费用摊入房价,建设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补助资金、危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拨付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建成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工,影响了群众入住的满意度。

(四)筹资渠道不宽。

新型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乡镇初步测算,每户建筑面积以80―120O计,建房资金需要12―18万元,主要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社区,按照目前设计要求,水、电、路、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需2―3万元,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工程质量管理不够规范。

部分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不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规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乡镇工程招标、质量监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监理费用由施工方承担,工程监理错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施工检查、旁站监理不到位,资料记载不全,存在质量管理漏洞。

三、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理念指导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管队伍,具体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会议制度,凡是区上办理的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尽量减免各种规费。市一级报批的建设手续,由乡镇提供完备资料,对口区级部门协助报批。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村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积极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推进工作联动机制。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

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邀请国内有资质、有影响的规划单位,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域界线,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详细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建设模式,建议城郊和工业园区乡镇发挥土地增值优势,借助相关政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金色大道沿线条件较好的乡镇,以高层或多层为主;人口分散,经济条件薄弱、有荒滩空地的沿山边缘乡镇根据群众意愿以二层或平顶房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注重产业发展。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要更大范围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催生一批高效节水种植大户、设施农牧业大户、特色林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从而使农民群众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就近就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发挥优势,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入住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

资金短缺是制约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区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多方化解资金难题。

(五)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要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电、水、沼气、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科技信息网络)、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三有(休闲广场、农家店、农家书屋)、一集中(垃圾集中处理),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确保群众买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社区建成后,几个村集中居住,村级组织如何设置、集体资产如何管理、物业和社区服务如何开展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就要提前思考社区管理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和乡镇及早研究农村社区管理的新途径,培养一批指导社区管理及服务的人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蓄积力量。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新农村调研报告

2022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暑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22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共12篇)】相关文章: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2023-11-28

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022-12-27

农村支部建设调研报告2022-05-19

农村集镇防洪现状调研报告2022-05-04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2022-06-03

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参考2023-06-27

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3-08-20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23-10-03

乡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22-06-04

乡镇建设调研报告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