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一((共6篇))由网友“StarPlatinum”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一,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一
一、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1.行政单位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等。
2.事业单位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需要说明的是,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资产类项目还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有关会计核算具体见本章“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资产的计价和核算特点
1.货币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当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2.应收及预付款项
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篇2: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十
八、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是对公共支出活动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的一种活动。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结果有效性的关系。追求公共支出的最大效益或最佳效益,是支出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支出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不同,因其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特征,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支出成本和取得的效益,还要考虑社会公众利益。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和适当性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和衡量绩效的尺度,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包括: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评价指标按适用性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按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按关联紧密程度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目标评价法等。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方法。
1.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以取得既定效益所需成本的高低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最低成本法主要特点是:不以货币单位计量支出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只计算支出的各种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总额高低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支出成本易于计算,而取得的效益却不易计量的项目。如文化宣传、卫生防疫等支出,其所取得的“效益”,很难进行货币计量,在市场上也没有相应对价。在取得同等的效益时,如果支出成本低则绩效好,反之则绩效差。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成本总额时,不仅需要找出并计量与效益相关的各个成本因素。还应考虑支出成本对单位的收入、资产、负债以及公众利益的影响。
2.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法,是指将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而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成本和取得的效益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支出总成本和取得的总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计算出净效益额(或净成本额)、成本效益比率、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和成本投资回报率,以反映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然后评价相关指标的优劣,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篇3: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八
六、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种类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年度决算)。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三种。
(二)编报年度决算的相关规定
1.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入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2.清理、核算年度预算收支数额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与领拨经费数一致。
3.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到12月25日,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4.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到l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度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5.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应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
6.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应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应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应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账面数额,一般应同实存的有价证券核对相符。
7.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8.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批后,需要调整决算数字的,应作相应调整。
篇4: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五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银行账户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简称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简称预算外资金专户);
(5)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专户(简称特设专户)。
财政部门是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职能部门,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或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类银行账户。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国库单一账户和代理银行的管理监督。这里所指的代理银行,是指由财政部门确定的、具体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
2.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的设立
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财政部门提出设立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等银行账户的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书面通知代理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但需要开设特设专户的预算单位,需经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或经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后,由财政部在代理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预算单位包括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预算单位原则上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向财政部直接申请支付的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向一级预算单位申请支付并有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只有本单位开支,无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3.各账户的功能
(1)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代理银行应当按日将支付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不设置该账户。
篇5: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九
七、单位预算管理
(一)单位预算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单位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是行政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其内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综合预算、优先保障、定员定额管理的原则。项目支出预算是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预算
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项目按照支出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应遵循综合预算、科学论证、合理排序、追踪问效的原则。
事业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中,事业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内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项目支出预算是为完成其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项目按照支出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与行政单位相同。
(二)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1.单位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
(1)基数法
基数法,又称基数增长法,是指以单位基期收支执行数作为参照依据,然后考虑可能影响预算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在基期财务收支基础上编制单位预算的一种方法。前面所谓“可能影响预算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变化、社会物价水平变动、工资标准和单位人员增减变动、各项开支标准和机构变化等。基数法的计算公式:
收支预算数=基期收支执行数±影响预算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
或者:
收支预算数=基期收支执行数x(1十增长比例)
采用基数法编制单位预算,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因有“既成事实”的特点,这种方法局限性大,不宜单独采用,可辅之以其他方法。
篇6: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四
三、收入和支出
(一)收入的概念和内容
1.行政单位收入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
2.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和内容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行政单位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行政单位的收入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2.事业单位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事业单位的收入通常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即在提供劳务或者发出商品,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
事业单位对于长期项目的收入,应当根据年度完成进度予以合理确认。
事业单位取得收入为实物时,应当根据有关凭据确认其价值;没有凭据可供确认的,参照其市场价格确定。
3.拨入专款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在年终结账时,对已完工的项目,应当将拨入专款账户的余额与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账户的余额对冲;对冲后的余额应当按照拨款单位的规定处理:按规定上缴部分,在冲减拨入专款的同时减少银行存款等资产,按规定留归本单位部分,将拨入专款转人事业基金。
【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一(共6篇)】相关文章:
法人独资公司章程版2023-05-19
公司章程范本2022-05-08
高会考评结合试点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十2022-12-28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完整」2022-05-06
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2023-09-02
高会考评结合试点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八2022-04-29
多人股份制公司章程2024-03-14
有关人事财务的工作总结精选2022-09-12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范本2023-11-22
市场准入监管论文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