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创业故事

时间:2023-04-17 07:47: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精选6篇)由网友“粉色信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关于成功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

篇1:成功创业故事

成功创业故事1:沈阳大学生创业当”擦鞋哥” 月赚1.5万元

大学毕业后当擦鞋匠,这样的选择您能接受吗?沈阳80后大男孩李洪福不但接受了,而且还乐享其中。“大学生擦鞋不是啥磕碜事儿,靠自己的本事赚钱,现在的幸福感无与伦比。”昨日,“擦鞋哥”李洪福再次同店里的会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感悟。

缘起

大城市打拼发现擦鞋商机

绿色T恤、腰系黑色围裙,一脸笑容地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拿起鞋刷,一边仔细地打着鞋油,一边与面前“高高在上”的顾客聊着天……这样的画面,李洪福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

两年前,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从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岛,他整天穿着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各个知名企业中。“工资不高,压力极大,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行走在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中,总感觉这样的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样的城市。”严重缺乏归属感让李洪福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继续那个看似体面实则痛苦的梦,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上过大学这个事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抉择

回乡创业做个快乐“擦鞋哥”

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薰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体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经光鲜亮丽的鞋,我的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说,他之所以将“大学生”三个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诉所有顾客,他这个擦鞋工是个大学生,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可以为别人擦鞋。

刚开始,也有顾客好奇李洪福的选择,觉得一个大学生当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学毕业当擦鞋工,那上大学还有啥意义?”每到这时,李洪福都会微微一笑:“千万不要把大学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实这个身份什么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当成一件虚荣的外衣。我坚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许多大学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实就是这个身份把他们害了。”

自信

大学生能把鞋擦出技术含量

经历了刚开店时的辛苦,如今李洪福的擦鞋店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月的纯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李洪福说,擦鞋这个行业在多数人的眼里还是个低微的工作,一般人都会和低文化者或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大家都OUT了。现在的擦鞋行业已经与时俱进了,不仅仅是个辛苦活儿,还包含高科技的元素,所以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除了擦鞋,现在还有改色、改码、旧鞋翻新,还有奢侈品清洗、增香,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都挺高。”

李洪福说,大学生涯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他利用网络第一个推出团购擦鞋,并使用微信向会员即时传递优惠活动。“上大学时,导师告诉我们,上大学的意义并不是那一纸学历,而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做到了。”李洪福说,大学生当擦鞋工并不屈,因为可以把鞋擦出技术含量,可以帮你把这行做得更好。

展望

希望未来成为擦鞋领域的No.1

“两把刷子一块布,擦亮我的人生路”,这是李洪福的“自我解嘲”,也是他的真实写照。“擦鞋这个工作看似卑微,却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李洪福相信,目前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我现在特别热爱这个工作,并决定将它做大做强。”李洪福说,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有着类似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一样,在擦鞋这个领域做成No.1。

“我现在已经看到了高校对擦鞋市场的需求,已经准备在一些大学旁边开分店,并逐步发展成连锁店。”李洪福说,他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非常关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能放下身段加入自己的行列。

成功创业故事2:一个退休厅官的创业经

皮肤晒得黝黑,鼻梁上架着厚厚的近视镜,这两个不太协调的特征同时出现在范敬超身上。四川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的村民都喊这位有些奇怪的农民——“范厅长”。

回乡当农民之前,范敬超的名字前曾有过很多头衔。

21岁走出农村,从政近40年,职务曾至厅级,他却作出一个众人不解甚至反对的决定:放弃组织安排的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的职务,独自回到家乡繁荣村。这位时年60岁的老干部要“干一件大事”——种柑橘。

埋头8年,在范敬超的带领下,当地柑橘园的种植地域已覆盖集益、研经等4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面积达10100亩,投产果园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但是最让他得意的是,“村民终于信我了!”

回乡当农民

不做官回村当农民的想法,范敬超酝酿了不止三两天。

曾在四川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政府救灾办等部门任职的范敬超,几乎始终在跟“三农”打交道。他走访过210多个基层县市,还到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多个国家探访现代农业发展,写出不少如何发展农业的调研论文。

相比在外调研所见,每年回老家看到的场景都梅毒闯械叫乃幔“那时村里的路没修,下雨天泥过脚踝,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田地撂荒,到处都是空房和荒山,感觉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

早在年初,范敬超就已作好退休后回乡搞现代农业的准备,并让老家的姐姐先行作些尝试——养鸭、兔和鱼,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同年在四川仁寿县的一次调研,让范敬超眼前一亮。他在当地发现一位名叫徐文科的“创业能手”,在这位能人的带领下,当地一种名为“清见”的杂交柑橘种植面积已扩展到近万亩,每亩产值高达1万元以上,甚至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国。

“徐文科带领乡亲发展现代果业的事,为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版的成功案例。”与徐文科的交流,让范敬超跃跃欲试,“我们老家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跟仁寿县非常相似,为什么不能试试?”

当时组织上正想安排他到省参事室主任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可是我想回村当农民。”范敬超果断回绝了组织安排,多次沟通后终于得到理解。

,这位“厅官”如愿回乡了。

重重质疑受委屈

这个多年不干农活的老干部,是一个人回去的。

“当时家里人都反对。”从政期间范敬超就因频繁的地域调动与家人聚少离多,“退休后放着好好的晚年不休息,非跑去农村干啥?”“你一个回乡,在村里的基本生活都没保障。”家人极力反对。

对没有任何柑橘种植经验的范敬超来说,回乡的阻力还不止这一点。“你官当得好好的,还愿意回来当农民,还说是来扶贫的?骗人的吧?”对范敬超回村张罗种柑橘的举动,村民们并不理解。

土地流转是建果园首先绕不开的问题。由于种植对交通、产业干道和蓄水池的需求,部分田地会被硬化,招来了部分村民的抵触,甚至有人说,“你这样弄坏了我们的风水。”

“当时村里不少人觉得一个60岁的人,万一干了两年弄砸了,我们的钱和地怎么办?大家都有顾虑。”范敬超的邻居刘明珍说。

面对质疑,范敬超挨家挨户地与村民沟通,不断解释建果园的好处:不操心也能每年领土地租金、家门口就有就业岗位、村里条件得到改善,最终才获得普遍支持。

修路的事,从规划指挥、到协调建设,范敬超一手操办。

眼看着道路一点点修好、果园有了眉目后,范敬超从外地请来了18位懂种植的技工。他从此开始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工人做饭的生活,“不通天然气只能烧柴火,一边给灶下添柴,一边赶紧到锅里铲两下”。忙完家务就和工人们一起扎到果园里。

创业以来,范敬超“每天在果园至少步行10公里到处解决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只有505株‘清见’树,现在柑橘园的面积已达到10100亩,我们计划再增加6000亩左右,达到1.6万亩。”范敬超指着办公室里“十年发展绘蓝图,百村行动产业兴,千山巨变成果园,万众致富建新村”的标语,兴奋地透露。

村民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深刻,“以前村里山上基本‘远看绿油油,近看没搞头’,到处是被撂荒的田地。”84岁的村民张安常说。如今从成都市沿着213国道去往井研县城的路上,巨大的“橘梦园”招牌引人注目,顺着招牌一路走去,果树上挂满包着纸膜的金色柑橘。

范敬超回乡种柑橘的事被媒体首次曝光后,备受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质疑——“你的项目资金怎么弄来的?”“肯定在任时又是个贪官。”

听到这些指责,范敬超觉得很委屈。“启动时的10多万元资金是我的积蓄,果园面积扩大到100亩的时候,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来几十万元”。果园扩展至600亩的时候,范敬超又动员家人卖掉了在成都的房子和父亲在乐山的房子。

“这样一来,家里关系更紧张了。”范敬超的妻子只能搬过去和女儿一家住,退休后才搬到村里与他一起住。“她觉得因为这些报道,我做的事成了个吃力还不讨好的事,吃了苦却又莫名其妙给自己抹了黑。”范敬超苦笑说。

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1969年,范敬超高中毕业走出村子,成为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教师,又到广播站工作,此后踏上了仕途,从科级、处级、直至厅级。虽然好不容易“走出村子又走回来”的举动让旁人不解,但在他看来是件很自然的事。

范敬超不止一次地向别人提到红旗渠,他一直将带领全县用建成红旗渠的杨贵视为偶像,“他的责任担当实在了不起。”范敬超说,“参加工作多年,每次回家都深感家乡的落后,若不能用自己的能力,通过探索现代农业来改变家乡面貌,就太可惜了。”

谈起当地的发展模式,他思路清晰:“2/3的四川人生活在丘陵,丘陵地区人多资源少。当今农村,面宽量大,普遍存在‘3大难题’: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留不住年轻人;农村劳动力日益老化;撂荒地越来越多。我的家乡在这3方面都有代表性。这些问题的破解出路就是现代农业。”

回乡8年多,范敬超每年有超过300天都在乡下。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发起成立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根据“业主开发,专合组织服务,农民种管致富”的理念,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旱涝保收领租金。

村里60多岁的老人也跑来合作社工作。为了照顾孙子,方幼华放弃打工来果园工作,“小孩白天上学,我来果园上班。时间很灵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两万元。

看到日渐良好的收益,村民开始自愿把土地交由合作社成规模地种植柑橘。范敬超还通过“畜(禽)——沼气——果(鱼)”循环产业,实现清洁生产。几年时间,村里新修了十几个水塘,现代化农用机械设备的购置和使用让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合作社的成员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1600多人,并带动附近村民成片种植柑橘,为产业覆盖区农民人均增加5000元以上纯收入。

范敬超的中学挚友、目前该村果园承包业主之一周泽文,给他起了个绰号——“司令”。谈及柑橘的销售问题,“司令”并不着急:“目前产出的柑橘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后产量再扩大,电商会成为我们的重要销售渠道。”

“如今的果园除了自己管理、业主托管给我们种植的外,多是一些有志业主来村里承包的。”范敬超说,先后已有十多批次的业主前往当地承包果园,还有30多名当地年轻人返乡就业。

“看到村里变好了,又考虑到带孩子的问题,我也回来工作了。”曾长期在外打工的曾容说。

范敬超认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发展之所以艰辛,关键在于缺乏领头人,思想观念要转变。产业覆盖到哪里,哪里才有发展的希望。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否则农村就没有希望。”范敬超呼吁,“我一个60多岁的老头,只是给大家作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年轻人回乡,会大有作为。”

成功创业故事3:80后姑娘夜市摆摊创业 想开一家服装店

肖杉的“创业梦”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专卖女性服饰或者儿童服饰。或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冷笑一声:这也算创业?但纵观创业成功者经验,无不是从小做起,积小胜为大胜。肖杉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积累创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因为她知道要让梦想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艰辛的奋斗和长期的努力,只有积累丰厚,将来才能得心应手。“创业就要吃得苦,耐得烦。”这是肖杉在创业中总结的经验,也是给面临毕业就业的大学生忠告。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之于厚,发之于薄,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创业无疑亦如此,这就是从肖杉身上所能得到的最深感受。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提起小吃一条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夜市里有这么一个卖衣服的小摊,格外地吸引人的眼球。“姐,过来看看嘛。时间不等人,看好就下手哦。”摊主是80后年轻人,打扮很“潮”,笑脸盈盈,态度热情。摊位上的货都算时尚,摊前总是有不少顾客驻足……叫卖的女孩就是本篇的主人翁——80后创业青年肖杉。

总结自己的创业路,肖杉说:“三年的经验积累,是一笔财富。”

一句玩笑启发摆地摊生意

肖杉20大学毕业后,跟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月底到手的工资却没几个,除了留下小部分零用钱,其余都花在了吃穿上。“不用工作时,除了逛街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脑,觉得自己生活太单调、不充实。”于是,她便开始寻摸着找点事情做,以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同事开玩笑称:“你可以去进点东西摆个地摊卖买啊。”正是这一句戏语,激起了她的创业梦。

肖杉听到这个建议后,立马来了兴趣,她想自己从没有卖过东西,何不去尝试一下呢。20,肖杉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她试着在网上进了一批女士凉鞋,利用下班时间在县城区东街摆练起了地摊。由于没做过买卖,对市场也没有调查,只顾自己满意,却没考虑顾客的消费心理,摆了一个星期摊却没卖出去一双鞋,这让她很失落。“当时身边不少朋友背地里说我只是图新鲜,肯定坚持不了好久,甚至打赌说,只要我能坚持一个月,就买两双鞋。”不服输的肖杉知道后,并未生气,而是勇敢面对,接受挑战、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于是,她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多方面了解做生意的经验,还与一位从事服装销售多年的同学请教进什么货,怎样找货源?

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肖杉把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很是支持她,并赞助了5000元作为她的创业启动资金。年夏天,肖杉跟随着同学来到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学习进货、选货的经验,最终决定销售当季休闲板鞋,“当时一口气购进了3000多元的现货,大包小包地拉上火车,列车员、乘客还笑我人小力气大。”回忆当时情景,肖杉也不免感叹自己的一股干劲。那年夏天,肖杉收获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最差一晚上都能卖出3双鞋,一双35元,这批货卖完算下来净赚1000多元。”这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肖杉创业的信心。

在夜市摆地摊中,肖杉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积累了一定资金,琢磨着扩大经营规模。2015年底,恰巧有位朋友急需资金,想将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得到这个消息后,肖杉很想将该店盘下来,但考虑到自己有工作,没足够的时间打理店里的生意,于是跟这位朋友商量一起经营。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经营起了这家店铺,店名——“依之顺”。

为了让店里的服装风格鲜明,肖杉和朋友将店铺进行了重新装修,并经常浏览相关服装搭配的网页,到德阳、成都、绵阳等城市繁华地段观察年轻女性的服装打扮,随时随地关注时尚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对服装挑选、搭配的独特眼光和品位,店里的销售量稳步攀升,从当初月销售额不足1万元增加到了每月3万余元,利润增加了4倍多,安置就业对象达4人。

今年,为了给母亲购买养老保险,肖杉已从服装店撤资,但她透露,自己还会继续在夜市摆摊,等赚够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篇2:成功创业故事精选

成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1:“袖珍”女孩摆地摊创业,不跪着就不比别人矮

今年26岁的高露霜,出生于安溪县虎邱镇石山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身高只有95厘米。先天性的侏儒症让她外表看上去像长不大的孩子,但是除了身高外,她与普通人一样,有开心有失落,更有属于自己的爱情。

“只要不跪着,我永远不会比别人矮。”这是露霜的信念。9月,共同的命运让她与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张成理走到了一起。在安溪县城大众街,这对“袖珍夫妻”靠摆地摊卖积木拼图及水晶饰品,幸福地过着日子。

出生被判长不高 六岁才学会走路

高露霜长不高的命运,从出生那刻就被定下。刚生下来的露霜,手脚就特别袖珍,蜷缩在一块。当时医生就告诉她的父母,这个小女孩可能长不高。

到了6岁,露霜才学会走路。9岁时,她上了幼儿园,当时的身高并未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到了读小学时,开始有同学慢慢察觉到她的不同,还给她起了绰号。,露霜踏入中学生活。因学校离家较远,她上学、放学都要家人接送。妈妈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耽搁。这一接送就是六年,直到她高中毕业。

“我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精心照顾和备加爱护。他们都把最好的给我,并在学习的道路上为我加油鼓劲。”露霜说,这是她坚持读书的动力。爸爸是司机,妈妈是家庭主妇,一家五口人每个月都靠爸爸微薄的工资生活,但是父母从来没有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让她放弃读书。

大学勤奋好学 入选“自强之星”

,露霜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考上厦门华夏职业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兴奋之余,她有些忧虑:“对于21岁却身高不足1米的我,该怎么面对更多人的异样眼光?大学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呢?”

“你一个人在那陌生城市,接触的也都是一些陌生人,你确定能行吗?”临行前,妈妈满含泪水,一再问她。为了不让妈妈担心,露霜满怀信心地对妈妈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因为你女儿并不比任何人差!”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因为客观原因,大学校园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场景,都成为露霜眼中的挑战和尴尬。洗澡时,浴室里水龙头的高度,对她是一个挑战;在阳台上的水池前刷牙、洗脸、洗衣服,对她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去食堂吃饭,打菜时,她压根看不到餐台上有什么菜……

在大学里,露霜从不以自己的“缺陷”来作借口。相反,她尽自己的努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为了锻炼自己,暑期她选择留在学校里勤工俭学,拿到第一份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工资。因为坚持不懈地努力,她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了厦门市“励志校园,感动海西”提名奖,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毕业四处碰壁 找到首份工作

转眼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找工作是露霜面临的最大困难。尽管她鼓足了勇气面对崭新的生活,但现实仍然令她有些措手不及。为了找工作,她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因为从宿舍到公共汽车站,从天桥到另一个站点,对她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路。碰到上下班高峰期,因为身高原因,她总是挤不上公交;同样因为身高,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经常会被乘客的包包或者雨伞之类的物品撞到。

“投出去的每一份简历,并不是都有回复的。”露霜笑着说,她已记不清多少次面试时,对方看到她之后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往往象征性地询问几个问题后,便让她回去等待消息,最终基本上都是无声无息。有的面试、笔试、体检都过了,她正开心地等着新工作时,第二天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公司暂时不需要人了。”就这样,一份快到手的工作没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露霜终于在厦门找到了毕业之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电话销售员。

网上找到真爱 摆地摊共创业

上帝关闭了大门,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20,张成理的到来,成为露霜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一年前,两人在网上认识,不久前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在爱情的召唤下,成理从江苏来到了露霜的身边。

张成理今年29岁,江苏连云港人,身高1.25米。他14岁就离开家门,跟着杂技团练杂技,学唱歌,玩魔术……十几年来,他到过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新疆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因为爱情,他骑着他的三轮车从江苏行走1800公里,来到安溪。

也因为他的到来,露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溪,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从摆摊开始。张成理把他们家的特产“东海水晶”带到了这里。露霜也从淘宝网上找商品,如袜子、玩具、积木……闲暇时,成理骑着三轮车到茶都帮人拉货、送货。

“只要不跪着,我永远不会比别人矮。”这是露霜的信念。目前,露霜正在参加会计培训,还将参加电商培训,以后打算做网店兼职。“摆摊的生活虽然累点苦点,但我们在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做点生意。如果有可能,我们还会领养一个孩子。”对于未来,露霜信心满满。

成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2:养土鸡的妞” 从城市回乡村的创业故事

年,杨定勇和王芬夫妇毅然辞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安徽广德老家养起了土鸡。这两位由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回到了家乡,开启了互联网卖鸡蛋的创业之路。从300只渐渐发展到如今的几千只,“养土鸡的妞”也渐渐在广德乃至更远的地方打出了名声。他们的土鸡和土鸡蛋也卖到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从零开始辞职养鸡

王芬之前从事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而杨定勇则是做软件开发,两人的年薪加起来差不多20万元。本可在杭州过得不错,但是创业的想法不经意间萌发了。王芬发现每次从老家回来带的土特产,周围的朋友都很喜欢,觉得既健康又安全。杨定勇在电商工作,对互联网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多,对于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于是两人决定回老家创业。

“我们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陪女儿。回老家创业,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外工作,与父母聚少离多,回家创业的话也可以多陪陪他们了。”王芬的初衷是这样的,然而家人却不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

王芬表示:“父母经常会说,早知道你们这样,还不如不让你们读书。”但是王芬和丈夫则是坚定信念,开始了养土鸡的事业。没有家人的帮忙,他们夫妻二人就任劳任怨地干着。养鸡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只能一点点学起。买专业的有关养鸡的书籍,在网上查找别人的经验介绍,或者直接去其他的养鸡场考察学习。”王芬说道,“幸运的是,最开始养了300只鸡,除了被车轧死一只外,其他全部存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

杨定勇细心、谨慎、可靠,是养鸡场的掌舵人。他主要负责品质把关、网站平台的搭建和养鸡技术的研究等工作。王芬则发挥自己的所学及专长,负责对外的沟通以及产品的销售。随着他们的事业渐渐有气色,在加上心疼自己的儿女,父母也开始帮他们分担一些工作。比如说,种小鸡吃的青菜、南瓜,给小鸡喂食,一些比较简单的鸡舍的修缮工作等。

困难重重各个击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养殖土鸡对于王芬和杨定勇他们来说着实不易。

鸡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并且要注意防疫、保温等各种问题。“在防疫方面,我们会按时给小鸡打疫苗。同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定期消毒,保证鸡舍的环境卫生。本身土鸡的抵抗力就比较强,所以未曾因为鸡瘟、病毒感染而受到什么影响。”这一点,王芬觉得做得比较好。

然而有一次因为保温的事差点发生火灾。“20春天,天气还很冷,所以小鸡要做好保暖措施。于是决定用地暖,结果不知道是因为保温板质量差还是线路的问题,鸡舍起火了,小鸡们在里面叫着。幸好我当时就在那,发现后及时用旁边的一桶水将火给扑灭了。”鉴于这次事故,后来王芬夫妇在鸡舍安全方面是慎之又慎,尽量地考虑周全。还特意去周边其他的养鸡场请教,那些人觉得这对年轻人很有魄力,都很乐意传授经验。

遇到的困难很多,其中有一件事让王芬印象十分深刻。“年4月,也是春天。那时候小鸡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当时,这些鸡舍关在村里比较小的鸡舍里。小鸡们躁动不安,啄自己身上的毛。这样下去小鸡就会生病。于是我们决定“转群”。因为白天抓不到,便趁着晚上将这些鸡转移到离村子很远的山上鸡舍。我们不睡觉花了三个多晚上,终于把小鸡全部转移。那天下着雨,又没有其他人帮忙,也缺少必要的工具,就我们两夫妻在崎岖的山路山,用纸箱装着小鸡不断的运送着。中间还要经过一个非常陡的山坡,那几个晚上真是辛苦。”说起这件事,王芬依然觉得惊险万分。

现在养殖不是难题了,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便是渠道和销售。王芬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怕,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各个击破。”

创业之路艰难跋涉

为了养殖土鸡,他们前期投入了全部的积蓄近四十万元。王芬一再表示,虽然农业的前景不错,但是没有智慧、勇气和财力也是不行的。如今,靠着他们的努力,家庭养殖场已有几千只鸡,收益基本能够维持。毕竟属于创业的初期,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

“因为规模比较小,有时候很难满足一些大的订单需求。但是扩充规模,人力成本则会加大,且很难找到人。所以现在主要是我们和家人在做这些事。”王芬表示,“希望通过土鸡这个口碑产品慢慢发展一些其他的农产品。自己的电商平台已经搭建好,通过这个平台展示产品并售卖,逐渐将工作的重心由单纯的生产产品向提供服务转移,希望能找到可靠的渠道商,保证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提供受惠。”

王芬很看重产品的质量,坚持卖出去的每一枚蛋,每一只鸡,都是自己小孩愿意吃的。广德有的养鸡场,会把产蛋高峰期的蛋放在冻库保存,等到产蛋低峰期来卖。但是王芬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她觉得要对的起消费者。同时,她也很反感为了迎合消费心理在产品中添加色素。

她很感激政府在他们创业期间给予的支持。他们成功申请到了8万元的“巾帼创业贷款”,这对于资金不足的他们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创业之路漫漫,还需艰难跋涉。“虽然现在每天都很累,但那只是在身体上,在心里我们觉得很有奔头。当然也会有压力,当初他们是村里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不做出成绩来,有负家人的期望。”正是在压力和动力的双重激励下,王芬和杨定勇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未来,他们会做得更好。

成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3:南充“军嫂”创业 办了4所幼儿园

她就是唐兰,38岁,军嫂,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十大女姓创业者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她的创业励志故事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创业之初

四处张贴简章招来两名教师

唐兰生在南充市蓬安县正源镇,初中毕业后,到县教师进修校求学,学幼儿教育专业。7月,19岁那年,唐兰成了一名代课老师,在正源镇小学教学前班。第二年春节后,唐兰来到成都谋生活,在抚琴西区幼儿园打工,在成都呆了一年半后,7月,她回到南充。

“总想自己做点儿事!”回到南充后,唐兰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到处考察地方,准备在自己熟悉幼教领域创业。

最先的一个地方在舞凤中学对面一栋楼的二楼上,那时的舞凤还是南充城郊一个场镇,后来才成为街道办,是南充城区一部分。“有个亲戚在那儿做村干部,租金便宜,又靠南充城。场地不大,还得进行简单装修,可手上没有钱,做生意的父亲就把6万元积蓄交到唐兰手上,“你到底有没有把握把幼儿园办好?”“老爸,我有信心啊!幼教方面,我学了很多。”这6万元本是家里为她准备的嫁妆钱,唐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没有学生,没有教师,也没有合伙人,到底该怎么办幼儿园?创业之初,困难可想而知,唐兰做了两份招生简章:一份是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一份是幼儿园招生。

舍不得花钱去打印店,两份简章都是手写的,“为了到处多贴点儿,手都写麻了!”写好后,唐兰用面粉兑水做成浆糊,一个人到南充城区各个小区和菜市场张贴广告。

第一个来应聘的是钟凤老师,有幼儿教育资格证,是南充一家幼儿园园长,单位改制下岗了,她在金鱼岭菜市场看到唐兰的招聘广告;第二个报名的是林小丽,其父母在幼儿园附近开馆子,看到这里新办一所幼儿园,找上门来说女儿读幼教专业,希望来这儿工作。第三个是唐兰的亲妹妹,学的美术专业。

招来3名教师,加上唐兰本人,这个幼儿园师资队伍初步建起来了。南充号称“果城”,城边这条路叫果州大道,唐兰给自己的幼儿园取名为果州大道幼儿园。

洗衣做饭

为了学生再苦再累也没怨言

刚刚创业,没有家长相信,唐兰和3名老师带上招生简章,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讲自己的办园理念。好说歹说,开园第一期招了40名幼儿,分为大中小3个班。3名老师各包一个班,唐兰是园长,又是打杂的“后勤保姆”,买菜、做饭、给幼儿洗衣服,哪位老师请假了,她还要去“顶班”。

尽管学费很低,但那时民办幼儿园很少,大家将信将疑。果州大道幼儿园只好实行“以月收费”,包括中午餐,每月100元,甚至可以先读后交钱。唐兰把自己和幼儿园逼上绝路:只有提高质量,搞好服务,才让家长放心,才会让家长口耳相传。为增加收入,幼儿园还办了一个“全托班”,共有十来个娃娃。

幼儿园开起了,才知道“水”是大问题。这栋楼由于手续问题,一直没有通水。老板在一楼打了水井自用。幼儿园开在二楼,餐厅又在三楼,4名老师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井里打水,再提到二楼三楼,供幼儿园和餐厅使用。“都是几个女娃娃,打水都怕掉到井里,力气小,每次提水也不多,特别是冬天,手勒得生疼。”

井水也不多,洗衣服又成了问题。“后勤保姆”的唐兰每天下午关园后,拿上全托班娃娃的衣服,到附近一口堰塘去洗,就一个人,冬天,手冻得通红,也没怨言。那时,幼儿园附近还很荒凉,每天清晨6点左右,唐兰就坐上第一班公交车,到城中心去买最新鲜的蔬菜,菜买回来,差不多8点,幼儿园才开园,还得配合老师接孩子。

,办园4年后,幼儿增多了,100多个幼儿装不下了。唐兰在附近的任家沟租了一亩多地,修建幼儿园,8年后,遇上南充城区修编,这场地被征用了。,幼儿园又搬回了果州大道。“由于口碑好,幼儿园搬起哪里,家长就跟到哪里!”幼儿园几经搬迁,娃娃越搬越多。直到现在,果州大道幼儿园还是在南充城边,尽管条件一般,依然人满为患。

金牌园长

办4所幼儿园招生人数破1600

幼儿园地处南充城乡接合部,主要面向农村和城里打工族的孩子招生。如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呢?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找不到发展道路,唐兰遇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困惑。这时,华西都市报一篇关于幼儿招生的报道给她带来了新的思考,《家长排队两天三夜等待幼儿园发预约号》报道莲池路幼儿园,南充最好的一家公办幼儿园。家长想尽各种办法都想把娃娃送进去。无奈,规模受限,大多孩子进不去。6月,家长排队在幼儿园门外的街道搭帐蓬,自发编号等待名额。

要办就办最好的幼儿园!唐兰突然找到了创业前行的路。于是,唐兰到全国多个城市幼教机构考察,最后选中了“红缨教育”作为自己的加盟品牌。这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幼儿教育品牌,全国连锁加盟幼儿4000多家。“让幼教赞美生命,让教育点亮孩子的未来”,红缨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打动了唐兰。

有了方向,创业路上迎来春天,南充星宇小区幼儿园,南充凌凯春天小区幼儿园,蓬安县东华幼儿园,相继创办,都是红缨教育旗舰园。唐兰成为川、渝、贵、陕、藏五省市区红缨旗舰园互助组长,成为红缨的“金牌园长”,顺庆区十大女性创业者之一。

丈夫是一名军人,常年在外地。唐兰在家里除了要照顾好双方父母,还得照看上小学的女儿,家庭事业两不误。

6月,清华大学、中国未来研究会和红缨教育一起,推出面向农村乡镇及中小型幼儿园的悠久(Yojo)品牌。唐兰又拿下北京悠久(Yojo)幼儿园联盟品牌在南充的代理权。

唐兰花巨资在红缨北京总部脱产学习了一年多,掌握最新的幼教育理念。小小的幼儿园却是一门大学问,每家红缨加盟幼儿园有500个管控点,悠久(Yojo)幼儿园有180个管控点。“每个房间灯泡的开关下面,都有一个小纸条,落实专人开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春季开学,唐兰自己的4所幼儿园招生人数突破1600人,南充一共已有12家幼儿园成为悠久(Yojo)加盟幼儿园。一个川东北大地上的幼教集团呼之欲出。

“当初办学的信念就是自己一定要在南充立足,现在有220多名员工了,我要带他们一起创业。”创业以来,一共只走了3名员工,每名员工离职时,唐兰都有一个离职欢送会。每年都要组织所有的员工外出旅游,钱都由唐兰出。唐兰有很浓的军人情怀,员工里就有许多退休军人。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是最后的归宿。”唐兰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用全新的理念推动着南充幼教事业的发展。

篇3:成功创业故事

在地里蹦了几千年的蚂蚱,被漂亮的女大学生村官生彩云送到网棚里,成百万只地养。三年来,跟随生彩云养蚂蚱的村民都赚了钱,生彩云也因此声名远播。不少急于创业致富的农民从全国各地到郑州找生彩云,江苏、山西等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也背着行李来到黄河滩,把生彩云的蚂蚱棚当成了实习基地。

女村官为村民致富养蚂蚱

4年前,生彩云还是郑州电大的一名学生,如今,26岁的她是远近闻名的“蚂蚱女王”。

,生彩云应聘到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弓庄村任村主任助理。刚当村官的她急于给乡亲们寻找致富门路,经常上网查询信息。上半年,生彩云从网上得知,在有些地方,蚂蚱是餐桌上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一公斤能卖几十元。她又查询了蚂蚱的养殖过程,发现“只需要青草、几亩闲地,弄几个网棚就行了”。

生彩云说:“弓庄村附近就是黄河滩地,到处都是荒草,场地和原料都不缺。黄河滩区有几十家农家特色饭店,销路也不愁。”

当生彩云把查到的信息告诉一些相熟的村民后,村民们却哈哈大笑:“蚂蚱还用养?到地里一抓一大把,谁会去买啊?”

在生彩云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村里一名叫韩建军的年轻人决定和生彩云一起养蚂蚱。他们跑到外省考察后,购进了320多斤蚂蚱卵,并买来竹竿、纱网、拉链,在黄河滩区支起了6个蚂蚱棚。

三四个月后,蚂蚱长成了,生彩云和韩建军一起到饭店推销。他们给蚂蚱定的价格是一斤15元,附近饭店都抢着要,蚂蚱很快销售一空。“头一年我投资了几千元,赚了1万多元。韩建军投入多,一下子挣了3万多元。”生彩云说。

蚂蚱们一天吃两三千斤草

来到位于黄河滩区的蚂蚱棚前。放眼望去,30个白色的网状蚂蚱棚在地里一字排开,棚里密密麻麻的全是大约两厘米长的蚂蚱。

生彩云从附近地里拽了一把玉米叶,先拉开罩在蚂蚱棚外面的网上的拉链,然后用这些玉米叶扫清脚前的蚂蚱。等生彩云轰罢蚂蚱,记者才跟随她走进蚂蚱棚,否则一脚下去就会踩死几十只蚂蚱。

生彩云说,一个棚占地五六十平方米,每个棚里有五六万只蚂蚱,这30个棚大约有180万只蚂蚱。他们一年能养两茬,就是360万只蚂蚱。

“你可别小瞧这些蚂蚱,能吃得很,一天吃的草料可不少。这30个棚里的蚂蚱,一天能吃两三千斤草,我们雇了6个工人割草喂它们。”生彩云说,“蚂蚱还是比较好养的,它不会生病,芦苇叶、狗尾巴草、玉米叶、麸皮等都吃。当然蚂蚱也有天敌,青蛙、蜘蛛、飞鸟都吃蚂蚱,还有一种会钻土的蝼蛄,特别爱吃蚂蚱卵。”

蚂蚱棚成大学生实习基地

生彩云说,南京农业大学的陈美荣从网上看到她养蚂蚱的消息后,辗转联系上她,希望到蚂蚱棚里实习。

陈美荣目前是南京农业大学昆虫专业的大三学生。陈美荣说:“我学的就是昆虫养殖专业,一直有搞昆虫养殖的想法。我准备将来回江苏农村老家养蚂蚱。”生彩云说:“山西农业大学昆虫系的韩长虎,还有山西运城的一个大学生,都到我这里实习过。韩长虎是今年6月来实习的,也打算回老家搞蚂蚱养殖。”

见生彩云养蚂蚱赚了钱,附近农民都来购买她的蚂蚱卵回家养。随着生彩云的名声越传越远,不时有外省人来找生彩云学习养蚂蚱,“这几年,有几百人来我这里购买蚂蚱卵学养蚂蚱。”生彩云说,现在,广东、山东、河北等地都有客户到她这里来买蚂蚱。

生彩云说,虽然她养的蚂蚱越来越多,但并不影响她的工作。她每月只需到黄河滩去两次,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电话遥控指挥韩建军在黄河滩养蚂蚱。由于她工作胆大心细,在群众中声望高,现已被提拔为杨庄村的副书记。

篇4:成功创业故事

刘璐,一个普通的西安女孩,上大学时就一直有自己创业的梦想。在大学期间就通过不断的打工赚生活,并且积累创业经验。大学毕业后,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她从一个有些自卑的小女孩逐渐成为了阳光时尚的大女孩,之后,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家人的帮助,创业开办了的网店并将之带上了正轨,达到了年入百万的好收益。

“丑小鸭”想要变成“白天鹅”,中间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也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但是刘璐就做到了。

4年前,刘璐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有些自卑。但是4年后,她不仅阳光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网上化妆品双皇冠店的女老板。那么,刘璐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学期间尝试创业

刘璐是一个西安的普通女孩,就读是是市场营销专业。在读大学期间有一直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期间不断的打过很多兼职,一边赚取生活费,一边积累创业经验。在大三时,刘璐在一本杂志上突然看到有一篇报道说有一个女孩在网上开了家旗袍店,生意很好,而且开网店还不需要太多资金。刘璐立马萌发了自己也可以开网店创业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立马想到去实践,刘璐向同学借了380元的创业资金,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没多久网上服装店就开张了。但是网店开张了之后几天都没有什么生意,这让刘璐发现网上卖衣服并不容易成功,于是,刘璐改变了想法,觉得卖化妆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是卖真货就不会有问题。于是在 年她开始卖韩国进口化妆品,生意开始有了好转。

失败后重新来过

尽管生意有所好转,但是好景却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她的货都是网上进的,一次,她在网上联系进货时,意外发生了。她将2万元贷款打过去之后,不仅没有受到货,甚至第二天那家公司就“人间蒸发”了,连网上的网页都撤销了。刘璐发现后整个人都瘫了,因为这是她所有的积蓄,她感觉天都要塌了,坐在路边哭了大半天,硬扛了一个月也不敢和家里人说。

后来,刘璐的母亲不知道怎么的就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刘璐,而是鼓励她“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听了母亲的鼓励后,刘璐重新萌发了信念,申请了政府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有了资金,她又开始营业。这一次刘璐“长了心眼儿”,学习鉴别进货途经的真假,规避风险。生意也慢慢好起来,有了回头客。

四年努力终得保

网店再次开起来之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20,刘璐正式大学毕业。毕业后的刘璐更加坚定了做网店的决心,刘璐说,她喜欢这种靠自己创造的工作,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经过4年不断努力,刘璐的网上化妆品店步入稳定期,不仅达到了双皇冠级别,还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在西安本地的化妆品网店中数一数二。

刘璐的故事验证了一个道理: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和你的梦想还有距离,但却在一步步地向梦想靠近。

篇5:成功创业故事

近来,在下沙大学城里有一名学生,创业开了一家传说中的“微店”。他的微店主要做鲜花生意。人气很旺,每个月的营业额都超过13万。

开张一个月 营业额达13万

这名学生叫蒋灵,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贸系大三学生。

在学校见到蒋灵,他个子不高,很瘦,平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白色T恤搭配运动裤,一看就是一个潮男。

蒋灵说,在微博和微信上开店,听起来有点意思,有点好玩。但如果没有专业的交易平台和恒心,真正做起买卖来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个花店生意如此火爆?蒋灵神秘地说,店里的花很特别,除了出售一小部分鲜花,主营“永生花”。

永生花也叫保鲜花、生态花,使用玫瑰、康乃馨、蝴蝶兰、绣球等品类,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过的鲜花。无论是色泽、性状、手感几乎与鲜花无异,它保持了鲜花的特质,且颜色更为丰富、用途更广、保存时间至少2年。

鲜花的“寿命”短,很多顾客因为担心鲜花枯萎速度过快。蒋灵说,今年永生花的预订量出奇的好。除了之前高温因素使得永生花热卖外,各大节日的到来也是原因之一。

在蒋灵的微博上看到,店内永生花以盒销售,单价平均650元一盒,颜色、款型多达十种。有些包装特别精美的礼盒价格较贵,从750元到上千元不等。在他开店不到一个月,营业额已经达到13万。

开微店 从微博里获得的灵感

说起自家花店的诞生,蒋灵说完全出于偶然。当时,正值情人节,蒋灵想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女孩,可是买鲜花又显得普通,于是他就上微博搜索,当时,搜到上海的一家专门卖永生花的店,当从微博里看到永生花的图片时,蒋灵瞬间被吸引了。

他私信联系博主,想订一盒700元的永生花。没想到博主回复说,已经订满了,要情人过后才能到货。蒋灵很失望,但回头想了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永生花,这花到底有什么魅力?

“我马上就上网搜索永生花的资料,发现这种花和鲜花差不多,而且保质期有2年。跟鲜花一样,它也需要后期的搭配。”于是蒋灵就想着自己能不能也试着开一家这样的花店,专门开在微博和微信上,既节省了店租,又满足了自己的兴趣。

蒋灵又在国外的一些网站上搜索永生花的相关资料,他说,在日本和台湾,永生花做得非常好,销售很火爆,他们整体制作的工艺非常精致,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蒋灵联系了供应商,慢慢地把店开了起来。

一开始,花店的运营全靠他一人来做,客服、花材搭配、送货等。直到最近,实在忙不过来了,所以,他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招了3名员工,2名客服、1名工艺师。

想在店里买花 至少提前一个礼拜

如今,蒋灵的微博粉丝已经积累了六千多名,光顾过他的顾客就有上千个。

“我微博和微信里的粉丝没有僵尸粉。”蒋灵说,顾客通过微博和微信认识他的花店,很多顾客都是回头客,有些新客人也都是老客介绍的。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花店渐渐地被大家熟知。现在不仅仅是杭州的顾客,从蒋灵的微信朋友圈里可以看到,有很多顾客都来自省外。

“永生花保质期长,所以完全可以快递。”蒋灵统计过,月订单中有一半是来自省外顾客。

蒋灵做的花很特别,主要因为他用的材料很特别。“我用的花材是有固定的进口商提供的,我也会每天去市场挑些独特的花材做配饰,比如风车果、桉树果、绣球等。”

蒋灵店里的7种款式花盒,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其中,以“最初”的销售量最大。

“这盒花没有太多雕琢的气息,自然得犹如刚从园子中采摘回来一般,所以取名‘最初’。”蒋灵说,这种独特的风格,也受到了粉丝的认可,预订的人特别多。

目前想要在蒋灵这儿订花,至少得提前一周。

“微店”下单 提供多种方式

在淘宝上买东西,收货地址都是记录在案,不需要再填。

不过,客人在微博微信上买花,收货地址就得另外来填。付款也是一样,无论是用支付宝,还是其他支付方式,都没有现成的界面来实现。

那么,这位年轻的小老板又是怎样和顾客沟通下单呢?

蒋灵说,他之前在淘宝上开过店,专售潮牌衣服,为了有个公正的平台交易,他索性把花店和衣服店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方便与顾客沟通还提供了下单平台。

“微店”生意火红,蒋灵并不骄傲,他说,这只是他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把花店的规模扩大化,不但在网上做,预计要在杭州开一家实体店。

“蒋灵创业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他善于应用自己的专业融入创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贸系党总支书记沈银珍教授说,近年来系里不仅鼓励和支持个别优秀的同学创新创业,更重要的工作是把“企业家精神”融入全系学生的课堂和课外教学中,特别是吃苦耐劳、创新改革的精神。

篇6:创业成功故事

Once:女性创业者的情怀

如果陌陌代表的是男性约会观,那么谁来为女性带有浪漫色彩及宿命因素的约会观代言?

带着这一疑问,我们和成都本土项目Once的联合创业者罗文娟谈了谈。

作为一位女性创业者,她热爱旅行与极限运动,刚从四姑娘山攀冰回来的她,一直认为,女性需要更丰富的视野和更坚强的内心,来迎接一个操蛋的世界。

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她,谈起已有的社交软件时,告诉猎云网,“对于男性来说,使用社交应用似乎约炮才是目的,聊天沟通是前戏铺底。但是对于女性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亲密感、浪漫感。结果手机里陌生人发来一句消息:美女,约吗?”

说到这里,罗文娟描述了自己心中浪漫的邂逅场景,在大理街上和一个男性邂逅,之后发现原来你们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去过许多相同的地方,走过许多相同的路。她问道,“是否会有一种宿命的感觉笼罩在你的感情中,让你相信这会是一个浪漫故事的开端?”

男性可能会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女性想要的邂逅,却远远不仅仅是邂逅本身。

基于这样的考量,Once团队推出了Once这首款从女性角度思考,基于位置多点匹配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用户在各个地点都可以进行标记以及分享,而到了晚上十点,会收到系统推送当天和你经过同样地点的人,让用户可以建立缘分联系。

用罗文娟的话来说,“在这里,相遇是因为有缘。”

而Once通过自己的会员收费机制,直接将许多不愿意为App付费的用户拒之门外。当你试用Once后,会发现非会员用户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因为Once团队认为,不愿意付费的人,永远都不会付费。而付费的方式能够排除掉许多不愿意在Once上消费的人,一方面能够更加精准用户,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排除掉社交产品中的低消费水平用户,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社交平台。

谈到消费,便要谈及产品中的送礼系统。用户可以购买礼物赠送给自己的聊天对象,这样的行为是完全自主的,但是十分契合女性本身喜爱礼物的心理,能够刺激出不少的消费行为。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考量,是因为Once创始团队也有过开发及运营主播类社交平台的经验。在他们看来,YY如今的发展与主播、送礼系统密切相关,现在许多的社交分享平台也有礼物赠送的系统,这样的消费行为能够为产品带来的收入是不能忽视的。

而在接下来,Once会细分用户兴趣,展开更多的线下活动,来进行产品的推广。

目前,Once已在App store及各安卓市场上线,用户可以直接搜索下载。

聊完了项目,我问起了罗文娟作为经历了多次创业的女性创业者,对于创业本身的看法。

她并没有太多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特质,而是说起了最近这次危险的攀冰给自己的感触,“创业像极了登山攀冰,到了高空一定会怕,但爬上去了就真正释放了。会使人变得更加宽容豁达,眼界开阔,心境平和,这些都是无形的能量沉淀。因为创业也好,登山也好,都是动态的挑战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能够思考问题,让内心更安宁;会直面死亡,更珍惜目前的生活。当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时候,就会沉吟:自己死都闯过来了,这点事情还纠结什么呢。”

据了解,Once所在公司主要定位海外业务,目前,该公司已完成Pre_A轮融资。

《当我们海阔天空》创新创业大学生观后感精选

马云摆摊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作文议论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锦集

《当我们海阔天空》电影观后感精选

有关儿童必读十本书

27岁创业故事- 学而优则创业

从IT创业成功人士身上我们学到什么样的创业能力

关于依兰名大厨的传奇创业故事

女性励志创业故事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精选6篇)】相关文章: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创业故事2022-04-29

90后创业故事2022-10-30

天涯的创业真实故事2023-04-23

创业故事读后感2023-02-13

八个白手创业故事2023-06-12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2022-05-04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2022-05-07

大学生微商创业故事2023-05-05

党员必读42本书2023-05-21

学生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小故事2023-02-09